清朝宫廷开支

合集下载

清朝的宫廷生活与皇家娱乐

清朝的宫廷生活与皇家娱乐

清朝的宫廷生活与皇家娱乐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它的宫廷生活和皇家娱乐活动以其独特魅力和精致细腻的艺术而闻名。

本文将为您介绍清朝宫廷的生活与皇家娱乐活动。

一、宫廷生活1. 宫殿建筑清朝的宫殿建筑充满了古典美学,以紫禁城为代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群。

紫禁城内有着广场、殿堂、园林等,每一个建筑都设计精美,富有细节和象征意义。

平时,皇帝、皇后以及贵族官员在这里居住和办公。

2. 宫廷仪式清朝的宫廷生活充满了庄重而繁复的仪式。

每天早晨,皇帝会进行朝会,接受朝臣的进呈和请旨。

皇后会参与后宫的礼仪活动,如妆饰、下棋、刺绣等。

这些仪式不仅展示了皇权的威严,也体现了清朝文化的独特品味。

3. 宫廷服饰清朝的宫廷服饰讲究色彩、图案和绣制工艺。

皇帝、皇后、贵妃等穿着华丽的龙袍和凤冠,以展现其尊贵地位。

而其他宫廷成员则根据身份和职位穿着不同的服饰,如蓝色袍服代表内务府官员,黄色袍服代表兵部官员等。

二、皇家娱乐1. 宫廷音乐清朝皇家娱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宫廷音乐。

清朝皇帝十分重视音乐的享受,他们常常举行音乐演奏会,邀请著名的音乐家来宫廷演奏。

宫廷音乐流派繁多,如宫廷乐队演奏的“雅乐”,宫廷歌舞表演的“宫廷舞曲”等,给皇帝和皇后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2. 御花园清朝的宫廷御花园如颐和园、圆明园等是皇帝和皇后休闲娱乐的场所。

御花园内有着美丽的湖泊、精致的园林和供皇帝、皇后散步和品茶的亭子。

在这里,皇帝和皇后可以欣赏花卉、观赏湖景、赏月等,享受一片宁静的自然之美。

3. 娱乐活动除了宫廷音乐和御花园之外,清朝的皇家娱乐活动还包括射箭、骑马、打猎和观看表演等。

皇帝、皇后和贵族们常常在这些娱乐活动中展示他们的勇敢和才艺。

其中,着名的皇家娱乐活动包括乾隆皇帝的“六艺”表演,乾隆皇帝亲自指导的田径运动等。

总结:清朝的宫廷生活和皇家娱乐活动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宫廷文化的绚丽。

宫廷生活精致而繁复,宫殿建筑、仪式和服饰都呈现出皇家的尊贵和庄重。

满清王朝皇宫的御用菜单大曝光

满清王朝皇宫的御用菜单大曝光

满清王朝皇宫的御用菜单大曝光清朝皇帝平时吃饭称为“传膳”、“进膳”、“用膳”等。

清朝历代皇帝日常膳食的场面、肴馔的数量差别很大,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康熙皇帝进膳时就比较简单;乾隆皇帝每次膳食的菜肴一般都在四五十品以上。

一般而言,乾隆皇帝以后,历朝皇帝的日常饮食都在四五十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上百种。

愈到清后朝,皇帝的膳事愈铺张豪华,至清代末年时,皇帝饮食的铺张程度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宫廷其他成员的饮食耗费也是十分惊人的。

在鄂尔泰、张廷玉编纂的《国朝宫史》中,对皇太后、皇后等人的“日用饮食原料额”作过以下的统计:皇太后:猪一口、羊一只、鸡、鸭各一只、新粳米二升、黄老米一升五合、高丽江米三升、粳米粉三斤、白面五十一斤、荞麦面一斤、麦子粉一斤、豌豆折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两五钱、盆糖八两、核桃仁四两、松仁二钱、枸杞四两、晒干枣十两、猪肉十二斤、香油三斤十两、鸡蛋二十个、面筋一斤八两、豆腐二斤、粉锅渣一斤、甜酱二斤十二两、清酱二两、醋五两、鲜菜十五斤、茄子二十个、王瓜二十条、白蜡七枝(内一枝重五两,三枝各重三两,三枝各重一两五钱)、黄蜡二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蜡二十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更蜡一枝(夏重五两、冬重十两)、红萝炭(夏二十斤、冬四十斤)、黑炭(夏四十斤、冬八十斤)。

皇后:猪肉十六斤、(盘肉)羊肉一盘、鸡鸭各一只、新粳米一升八合、黄老米一升三合五勺、高丽江米一升五合、粳米粉一斤八两、蜂蜜四两、核桃仁二两、松仁一钱、枸杞二两、晒干枣五两、猪肉九斤、猪油一斤、香油一斤六两、鸡蛋十个、面筋十二两、豆腐一斤八两、粉锅渣一斤、甜酱一斤六两五钱、清酱一两、醋二两五钱、鲜菜十五斤、茄子二十斤、王瓜二十条、白蜡五枝(内一枝重三两,四枝各重一两五钱)、黄蜡四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蜡十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更蜡一枝(夏重五两、冬重十两)、红萝炭(夏十斤、冬二十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

皇贵妃:猪肉十二斤、羊肉一盘、鸡一只(或鸭一只)、陈粳米一升五合、白面五斤、白糖五两、核桃仁一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六安茶叶十四两(每月)、天池茶叶八两(每月)。

清前期的财政收入与支出

清前期的财政收入与支出

清前期的财政收入与支出对于“清前期”的时间限定虽然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但是根据整个清朝的历史长度和社会状况,也不妨做一个划定。

一般来说,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雍正十三年(1735年)算是清前期,从乾隆元年(1736年)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是清中期,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是清晚期。

那么我要讲的清前期的财政收入与支出即是指从1644年到1735年这九十多年的财政状况,但是实际上也不可能完全限定在这个范围内,为了说明和解释相关问题,可能会涉及到明朝末年以及清朝中后期的一些情况,但是主要还是讲清前期的情况。

清朝是以异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它既保留了本民族的一些制度和文化习俗,又继承了明朝的一些制度和文化,主要也就是儒家文化。

如在经济方面,清朝问鼎中原后既沿袭了入关前的一些经济制度,主要也就是八旗制度中的经济方面,又出于统治的需要保留了明朝的一些制度,尤其是在初期,因为国家并未稳定,一方面要考虑到社会制度的惯性问题,一方面也因为没有多少余力进行经济制度的革新。

在叙述清前期财政状况之前,有必要交代一下明朝尤其是明末的财政的大致情况。

明帝国的财政收入主要由田赋和力役组成,田赋以粮食的方式征收,力役则以提供政府劳动力的方式征收。

帝国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粮食、劳动力,白银只是很小部分。

明朝的税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田赋,即土地税。

中国历朝历代都是以农耕为主,所以土地税也自然是税收的最主要来源,明朝也不例外。

(二)工商税收入。

明朝主要的工商税收有盐税、矿税等。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中叶以后出现了金花银,也就是货币化的田赋。

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点:(一)田赋折银征收(二)徭役折银上纳(三)赋、役银合并征收(四)赋、役银合并后,直接交与地方官府,再由官府用银雇人应役。

“一条鞭法”确保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但是到了明朝末年,由于各种原因,比如灾荒的频繁发生、官僚腐败的盛行等等,国家财政收入明显受到严重的影响,又由于农民起义和后金的挑衅,无奈加派“三饷”,但是仍然入不敷出,财政十分困难。

清朝宫廷开支

清朝宫廷开支

清朝宫廷开支缎,高丽纸,高丽布,扇子,俄国羽缎,西洋哔叽,氆氇,白丝,胡椒,香料……由内务府广储司六库收储。

用不完的就发售变卖。

红楼梦贾府那些“内造上用”的宫花啊、茯苓粉啊、俄罗斯雀金裘之类估计就是这么来的。

广储司瓷器库所卖明代御窑瓷器式样之工、质地之美,世间罕见,像红楼梦里的“成窑五彩小盖盅”也有可能是这么从宫里流出的。

税关提供的2~4这三项收入规模,乾隆时在每年60万到80万两左右。

5、内务府先后经营26家当铺,最主要的经营方式是依靠官员押当,借钱给官员,然后从其俸禄中按季坐扣。

后来因当铺利润低,于是陆续撤本,将本银放给皇家的“买卖人”(即红楼梦薛家那样的皇商),叫做“生息银两”。

年利率是12%左右,比清代官定最高年利率30%要低。

皇商大多身兼盐商身份,除了经营盐业外,也用这些钱去恰克图贩卖毛皮茶叶,去日本贩铜等等。

6、盐政收入和盐商的“报效”。

乾隆朝六十年里,盐政交给内务府大约1881万两,此外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引案发,勒令盐商赔补1020万两。

清代盐务利润分成比例,大约是内务府得10%,盐政官员得50%到60%,盐商得20%到30%,但盐政官员也需要向内务府“报效”。

乾隆朝六十年间,内务府来自盐政和盐商的收入在4260万两左右,平均每年六七十万两。

赖惠敏书中统计,乾隆十年到六十年内务府收入总额为6880余万两,推测乾隆朝六十年的内务府总收入约8000万两。

此外户部每年定例拨给内务府60万两,六十年合计3600万两。

两项合计,内库每年的岁入在200万两左右。

皇室支出规模,乾隆三十年以前在每年100万到150万两左右,乾隆三十年以后大约200万两。

主要的常项支出是每月采办皇室所用食品,以及赏赐(包括赏赐后妃,皇子公主婚嫁,赏赐蒙古外藩,及宫廷筵席)、出巡、祭祀(祭天、祭神、喇嘛寺法会)、修缮等。

建造园林寺庙的银两不是常项支出。

至于内务府银库的盈余,则经常返拨给户部,乾隆时经常岁拨百万余两。

嘉庆即位后查抄和珅,所得全交给内务府,广储司银库存银一度达1240万两,这笔钱到道光末期还剩800万两左右。

清朝皇室如何通过内务府赚钱呢?

清朝皇室如何通过内务府赚钱呢?

清朝皇室如何通过内务府赚钱呢?由于近年来,清宫题材影视剧层出不穷,所以说起内务府,大家可能都或多或少听说过,感觉这就是一个为皇帝和后妃奢侈生活服务的机构。

然而,这并不是真相的全部。

为何内务府的包衣奴才,成为一种荣耀,并使奴性观念深入人心?为何内务府通过服务皇家,赚得盆满钵满?太监又和内务府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内务府是大清王朝的独创首先,来谈谈内务府的第一个功能,也就是敛财。

入关之后,清王朝皇室的各种日常开支,主要依赖户部拨款,而入关初期,清廷的江山还没有坐稳,南明王朝,以及明末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大顺、大西政权等势力依旧存在,战事频繁,导致国库紧张,所以内务府必须开辟财源,才能填补户部拨款的不足。

等到清王朝统一之后,社会经济繁荣,内务府又大权在握,手头充裕,反而能贴补户部。

清朝皇室如何通过内务府赚钱呢?首先出现的,是内务府控制的皇商。

早在尚未入关的时候,清王朝的前身,后金政权就拉拢、培植了一批山西商人,将关外的貂皮、人参等运到内地出售,更向关外走私自己所需的各类军用物资。

在清入关之战中,这些山西商人,组织粮草,提供后援,出力甚多。

清室入主中原后,这批山西商人就发展成了皇商,其中最出名的有八家,以介休范氏家族为代表。

顺治二年,也就是公元1645年,范氏家族的首领范永斗,得以面见顺治皇帝,顺治不仅赏赐范氏家族地产,还特许其入籍内务府,也就是给了范家一个满洲上三旗包衣奴才的显赫身份。

这对于范家来说,确实是一步登天。

皇商被清代皇帝特许准入的行业,几乎都是当时最赚钱的行业。

如采购铜料:清代铸造铜钱,所用铜有相当部分由日本进口,运回国之后能带来暴利,而从日本采购铜料的任务就由皇商范氏家族负责。

另外,范氏还在张家口外砍伐大量优质木材,运入内地贩卖,获利颇丰。

其次,还有社会日常所需的硬通货:食盐。

清王朝允许范氏家族专营河东、长芦两个产盐区的食盐。

除此之外,范氏家族还从事人参、马匹、粮食等各类贸易,可谓多样化经营,财源滚滚。

清朝的王公贵族的生活

清朝的王公贵族的生活

清朝的王公贵族的生活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维持时间最长的封建朝代之一。

在清朝,王公贵族拥有特权,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生活。

以下将以不同方面介绍清朝王公贵族的生活。

一、宫廷生活清朝的皇宫是王公贵族生活的核心。

皇帝和皇后是宫廷的主宰,侍奉和娇宠在身边。

皇帝每天按照固定仪式和规定进行生活,如朝会、祭祀、狩猎等。

皇后则负责管理后宫,仪仗、宫女、太监等人将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

宫廷文化是清朝王公贵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帝和皇后经常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欣赏戏剧、音乐和舞蹈表演,书法、绘画等。

他们还聘请许多文人墨客,举办文学讲座和诗歌赛等。

皇帝、皇后和其他王公贵族都喜欢豪华华丽的宫廷建筑和装饰,这也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大亮点。

二、衣食住行清王公贵族的衣着非常考究,他们穿着丝质袍褂、虎皮斗篷和珠宝饰品,以显示其身份和地位。

男性王公贵族戴着红色官帽,而女性则戴着珠宝头饰。

清朝王公贵族饮食奢华,一日三餐都有固定的菜单,富有变化。

主要食品包括精美的宫廷菜肴、各种糕点和水果。

象牙、玉器和金饰制成的餐具也是王公贵族餐桌上的常客。

王公贵族的住宅通常由多个庭院组成,有前殿、后殿、花园等。

房屋建筑采用古典的中国建筑风格,注重空间布局和装饰。

王公贵族的寝宫内有豪华的床榻、帷幕和屏风,牡丹花、鸟和花卉的图案点缀其中。

王公贵族的交通工具也非常特殊。

他们拥有华丽的马车和人力车,用来代步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三、娱乐活动清朝王公贵族的娱乐活动非常丰富多彩。

他们喜欢观赏表演,尤其是京剧,而皇宫里有专门的剧院供他们观赏。

王公贵族也经常邀请表演者到他们的府邸表演曲艺和杂技等。

探索自然和园艺也是清朝王公贵族的兴趣之一。

他们会参观名胜古迹,游览园林和皇家园林。

他们还组织狩猎活动,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四、教育和婚姻清朝王公贵族非常看重子女的教育。

他们为子女聘请家庭教师,注重传统文化和礼仪教育。

子女经常参加礼仪性质的活动,以学习和展示社交技巧。

古代嫔妃月俸表

古代嫔妃月俸表

清朝嫔妃月俸表清朝后宫妃嫔共分为八个级别,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皇后:白银月俸83两(年俸为1000两),各种缎料均为2-6匹(年俸),其它绸、纱、绫、丝、布2-40匹(年俸),还有棉、绒、貂皮等。

每日用品有:猪肉16斤,羊1盘、鸡、鸭各1只,各种米均不超过2升,白面不超8斤,杂粮不超1斤,白糖1斤,其它蜂蜜、核桃仁、松仁、枸杞、干枣等干货均不超过5两,猪油、香油均不超过1斤,其它蛋及瓜果蔬菜均是论个。

皇贵妃:白银月俸66两(年俸为800两),各种缎料、绸料、纱料、绫、纺丝、布料、棉花及貂皮较皇后基本减半。

每日用品有:猪肉12斤,其余的日用品基本差不多。

贵妃:白银月俸50两(年俸为600两),衣布料与皇贵妃基本一样,在个别珍贵的的材料上有所减少,比如貂皮。

每日用品有:猪肉9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5只(每月),其它基本一样,个别略有减少。

妃:白银月俸25两(年俸为300两),衣布料与贵妃基本一样,略有减少。

每日用品:猪肉9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0只(每月),其它的米、面、油、干货等比贵妃略微减少。

嫔:白银月俸16两(年俸为200两),衣布料与妃一样。

每日用品:猪肉6斤8两,其余与妃一样。

贵人:白银月俸8两(年俸为100两),衣布料与嫔基本一样,乌拉貂皮减半。

每日用品:猪肉6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8只(每月),其余比嫔稍有减少。

常在:白银月俸4两(年俸为50两),衣布料只有缎、绸、纱、绫、丝、木棉。

每日用品:猪肉5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5只(每月),其余种类与数量均有所减少。

答应:白银月俸2.5两(年俸为30两),衣布料与常在一样。

每日用品:猪肉1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5只(每月),其余只有米、面及蔬菜。

古代皇帝给妃子一年发多少工资

古代皇帝给妃子一年发多少工资

古代皇帝给“妃子”一年发多少工资古代皇帝给“妃子”一年发多少工资?宫妃们的“工资”,早期是实物供给制,发给稻谷、生活用品。

唐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则多以货币形式支付为主,发金子、银子,即所谓“发元宝”,与现代上班拿工资的等式就比较接近了。

清朝后宫的年俸分九等。

皇太后的年俸最高,每年黄金20两、银2000两。

余下相应的是,皇后银1000两、皇贵妃银800两、贵妃银600两、妃银300两、嫔200两、贵人100两、常在50两、答应30两。

处于不同等级的宫妃,年俸的差别很大,这也是历朝都存在的现象。

这些银两折合CR民币该是多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算一下。

清妃的年俸除了银子以外,还能得到大量的包括绸缎、貂皮等在内的贵重物品。

以“妃”为例,除300两银子的年俸外,每年还能得到——蟒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4匹、衣素缎2匹、蓝素缎1匹、帽缎1匹、彭缎3匹、宫1匹、潞2匹、纱4匹、裹纱5匹、绫5匹、纺丝5匹、杭细5匹、棉纳5匹、高丽布5匹、三线布2匹、毛青布10匹、深蓝布10匹、粗布3匹、金线10络、绒5斤、棉线3斤、木棉20斤、裹貂皮10、乌拉貂皮20。

除了正常的工资,宫妃们还能收到各种名堂的“红包”,如“例钱”、“赐俸”,便属于“红包”或“小费”性质。

“例钱”收入一般逢年过节工,或在产子、祭祀、生日等特殊日子才会有。

在清朝,宫妃们过生日时都会得到礼物。

如皇后的生日,皇帝会“恩赐金90两、银900两、上用缎纱等45匹、蟒缎9匹、缎9匹、宁绸9匹、宫绸9匹、纱9匹、春绸9匹、绫9匹”。

生孩子、孩子满月,皇帝也都会发红包:“恩赐皇后银1000两、币300端;皇贵妃银500两、币200端;贵妃银400两、币100端;妃银300两、币70端;嫔银200两、币40端;贵人银100两、币20端;常在银100两、币20端;答应银50两、币10端。

”平常每月也会发给“零花钱”,有时陪得皇帝开心,还会获得额外的奖金性质的“红包”,如上好的衣料、珠宝,这些额外的收入,统称“赐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宫廷开支橘贝勒说的是清前期和中期的情况,也可参考赖惠敏著《乾隆皇帝的荷包》。

书中统计了直至乾隆朝的皇室各项收入,大致分几块:1、内务府在直隶、盛京、热河等地有大量官庄,按照出产分为头等至四等。

乾隆时有官庄132.73万亩。

庄头每年交地亩银两,还有杂粮、猪、鸭、鹅、梨、葡萄、甜桃、樱桃、核桃、白果、枸柰子、山里红、榛子、野鸡、白蜜、红花、蓼子、茜草、黄花、豆草、柳条、麻绳、炊帚等物品,其中有些也折银。

官庄地亩银两都有定额,庄头长期拖欠会被革退,甚至抄家赔补。

2、一部分税关的税收盈余。

清代户部税关共24处,其中关税盈余全部交内务府的有崇文门税关、左翼税务衙门、右翼税务衙门、归化城、蟠桃口、山海关、张家口、杀虎口诸关;关税盈余部分交内务府的有天津关、淮安关、龙江关、浒墅关、北新关、九江关、粤海关等。

此外浒墅关替皇室成造玉器、贡墨、金箔等器物,九江关替皇室成造官窑瓷器,粤海关、闽海关每年有“办贡”任务。

3、清代内务府垄断的关外人参、皮张、新疆玉石收入(多交给两淮盐政、长芦盐政、江宁织造、苏州织造、粤海关等变卖);崇文门和左右翼税务衙门变卖上驷院的老弱牛羊驼马。

此外内务府官房对外出租,还有租银。

4、清代皇家每年收入大量贡品,像绸缎,高丽纸,高丽布,扇子,俄国羽缎,西洋哔叽,氆氇,白丝,胡椒,香料……由内务府广储司六库收储。

用不完的就发售变卖。

红楼梦贾府那些“内造上用”的宫花啊、茯苓粉啊、俄罗斯雀金裘之类估计就是这么来的。

广储司瓷器库所卖明代御窑瓷器式样之工、质地之美,世间罕见,像红楼梦里的“成窑五彩小盖盅”也有可能是这么从宫里流出的。

税关提供的2~4这三项收入规模,乾隆时在每年60万到80万两左右。

5、内务府先后经营26家当铺,最主要的经营方式是依靠官员押当,借钱给官员,然后从其俸禄中按季坐扣。

后来因当铺利润低,于是陆续撤本,将本银放给皇家的“买卖人”(即红楼梦薛家那样的皇商),叫做“生息银两”。

年利率是12%左右,比清代官定最高年利率30%要低。

皇商大多身兼盐商身份,除了经营盐业外,也用这些钱去恰克图贩卖毛皮茶叶,去日本贩铜等等。

6、盐政收入和盐商的“报效”。

乾隆朝六十年里,盐政交给内务府大约1881万两,此外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引案发,勒令盐商赔补1020万两。

清代盐务利润分成比例,大约是内务府得10%,盐政官员得50%到60%,盐商得20%到30%,但盐政官员也需要向内务府“报效”。

乾隆朝六十年间,内务府来自盐政和盐商的收入在4260万两左右,平均每年六七十万两。

赖惠敏书中统计,乾隆十年到六十年内务府收入总额为6880余万两,推测乾隆朝六十年的内务府总收入约8000万两。

此外户部每年定例拨给内务府60万两,六十年合计3600万两。

两项合计,内库每年的岁入在200万两左右。

皇室支出规模,乾隆三十年以前在每年100万到150万两左右,乾隆三十年以后大约200万两。

主要的常项支出是每月采办皇室所用食品,以及赏赐(包括赏赐后妃,皇子公主婚嫁,赏赐蒙古外藩,及宫廷筵席)、出巡、祭祀(祭天、祭神、喇嘛寺法会)、修缮等。

建造园林寺庙的银两不是常项支出。

至于内务府银库的盈余,则经常返拨给户部,乾隆时经常岁拨百万余两。

嘉庆即位后查抄和珅,所得全交给内务府,广储司银库存银一度达1240万两,这笔钱到道光末期还剩800万两左右。

道光朝以前内务府收支基本能平衡,内务府盈余银两有时还交给户部。

但道光朝开始入不敷出,所以道光“撤三山陈设,罢木兰秋狝”以求节省开支。

咸丰朝全国多地爆发大规模战争,内务府收入下降,同时还要用皇室内帑补充军费开支,比如咸丰三年就命令熔化内库所存的三口金钟,铸成五两、十两的金条,交给兵部充作军费。

咸丰中叶以后,因全国大规模战乱影响,盐政衰败,皇商和盐商大量破产(扬州衰落也始于此时),税关收入也下降,而官庄提供的农业收入有限,所以内务府开始需要户部每年拨款,同治年间达到每年五六十万两的规模。

从咸丰七年到同治十三年,十七年间内务府总共借款918万两。

来源包括两淮、两浙、广东盐课银各5万两,福建茶税、闽海关常税、太平关常税各10万两,九江关常税15万两。

遇到皇帝大婚、修建陵寝等场合,户部还要额外拨付银两。

此外光绪朝还有户部拨给太后和皇帝的私用银两(不经由内务府公费开支),叫“交进银”。

光绪初年每年十余万两,光绪十八年达到28万两。

总之到清末,内务府的收入主要靠户部拨款,相关款项则指派各省的税银。

内务府支出的规模,咸丰年间每年约40万两,同治年间在每年80万到100万两左右,光绪中期143万两(每年膳食支出15万两左右),光绪末年295万两。

宣统三年内务府为次年制订的经费预算为1024.7万两,由度支部(财政部)支付。

内务府支出数字的巨大变化,除了贪污等因素外,也有清末经济规模总体膨胀(比如台湾一地的岁入就从乾隆年间的不到10万两上升到光绪割台前的444万两)所带来的物价上涨因素。

(参考申学峰《晚清户部与内务府财政关系探微》)清代皇帝的内帑在清中期就定型了,所以到了宣统朝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具体来说就是部分: 1.皇庄。

皇庄,档案上叫官庄。

都知道旗地这东西吧,八旗从贵族到平民,从理论上来说都有旗地。

皇帝作为八旗内最大的贵族,其旗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是第一的。

大体来说,每年十几万两稳拿。

当然,租子是越到晚清越不好收。

2.税关。

不多说。

3.经营。

清代内务府是有少数产业的,基本上都是当铺以及银号,是赚钱生息的, 4.盐务。

这个似乎也不用多说。

清朝后妃月例用度皇后:年例:银1000两,蟒缎2匹,补缎2匹,织金2匹,妆缎2匹,倭缎4匹,闪缎2匹,金字缎2匹,云缎7匹,衣素缎4匹,蓝素缎2匹,帽缎2匹,杨缎6匹,宫绸2匹,潞绸4匹,纱8匹,里纱8匹,绫8匹,纺丝8匹,杭细8匹,绵绸8匹,高丽布10匹,三线布5匹,毛青布40匹,粗布5匹,金线20绺,绒10斤,棉线6斤,木棉40斤,里貂皮40,乌拉貂皮50 日用:猪肉16斤,羊1盘、鸡、鸭各1只,新粳米1升8合,黄老米1升3合5勺,高丽江米1升5合,粳米粉1斤8两,白面7斤8两,荞麦面8两,豌豆3合,白糖1斤,盆糖4两,蜂蜜4两,核桃仁2两,松仁1钱,枸杞4两,干枣5两,猪油1斤,香油1斤,鸡蛋10个,面筋12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1斤,甜酱1斤6两5钱,清酱1两,醋2两5钱,鲜菜15斤,茄子20个,王瓜20条,白蜡5支,黄蜡4支,羊油蜡10支,羊油更蜡1支,红箩炭夏10斤、冬20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皇贵妃:年例:银800两,蟒缎1匹,补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6匹,衣素缎3匹,蓝素缎3匹,帽缎1匹,杨缎4匹,彭缎4匹,宫绸2匹,潞绸3匹,纱8匹,里纱7匹,绫7匹,纺丝7匹,杭细7匹,绵绸6匹,高丽布8匹,三线布3匹,毛青布15匹,深蓝布15匹,粗布5匹,金线14绺,绒8斤,棉线6斤,木棉30斤,里貂皮30,乌拉貂皮40 日用:猪肉12斤,羊1盘、鸡1只(或鸭1只),陈粳米1升5合,黄老米1升3合5勺,高丽江米1升5合,粳米粉1斤8两,白面5斤,荞麦面8两,豌豆3合,白糖5两,盆糖4两,蜂蜜4两,核桃仁1两,松仁1钱,枸杞4两,干枣5两,猪油1斤,香油1斤,鸡蛋10个,面筋12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1斤,甜酱1斤6两5钱,清酱1两,醋2两5钱,鲜菜15斤,茄子20个,王瓜20条,白蜡5支,黄蜡4支,羊油蜡10支,羊油更蜡1支,红箩炭夏10斤、冬20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贵妃:年例:银600两,蟒缎1匹,补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4匹,衣素缎3匹,蓝素缎2匹,帽缎1匹,杨缎2匹,彭缎1匹,宫绸2匹,潞绸3匹,纱4匹,里纱7匹,绫6匹,纺丝7匹,杭细5匹,绵绸5匹,高丽布6匹,三线布2匹,毛青布12匹,深蓝布12匹,粗布5匹,金线12绺,绒6斤,棉线4斤,木棉25斤,里貂皮20,乌拉貂皮30 日用:猪肉9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5只(每月),陈粳米1升3合5勺,白面3斤8两,白糖3两,核桃仁1两,干枣1两6钱,香油6两,鸡蛋4个,面筋4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5钱,清酱8钱,醋2两5钱,鲜菜10斤,茄子8个,王瓜8条,白蜡2支,黄蜡2支,羊油蜡5支,红箩炭夏10斤、冬15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妃:年例:银300两,蟒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4匹,衣素缎2匹,蓝素缎1匹,帽缎1匹,彭缎3匹,宫绸1匹,潞绸2匹,纱4匹,里纱5匹,绫5匹,纺丝4匹,杭细5匹,绵绸5匹,高丽布5匹,三线布2匹,毛青布10匹,深蓝布10匹,粗布3匹,金线10绺,绒5斤,棉线3斤,木棉20斤,里貂皮10,乌拉貂皮20 日用:猪肉9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0只(每月),陈粳米1升3合5勺,白面3斤8两,白糖3两,核桃仁1两,干枣1两,香油6两,鸡蛋4个,面筋4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5钱,醋2两5钱,鲜菜10斤,茄子8个,王瓜8条,白蜡2支,黄蜡2支,羊油蜡2支,红箩炭夏5斤、冬10斤,黑炭夏25斤、冬4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嫔:年例:银200两,蟒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1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2匹,衣素缎2匹,帽缎1匹,杨缎1匹,彭缎1匹,宫绸1匹,潞绸2匹,纱1匹,里纱2匹,绫3匹,纺丝3匹,杭细3匹,高丽布4匹,毛青布8匹,深蓝布8匹,粗布4匹,金线6绺,绒3斤,棉线3斤,木棉15斤,里貂皮4,乌拉貂皮20 日用:猪肉6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0只(每月),陈粳米1升3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5两5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8斤,茄子6个,王瓜6条,白蜡2支,黄蜡2支,羊油蜡2支,红箩炭夏5斤、冬8斤,黑炭夏20斤、冬3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贵人:年例:银100两,倭缎1匹,云缎2匹,衣素缎2匹,蓝素缎2匹,帽缎1匹,杨缎1匹,宫绸1匹,潞绸2匹,纱2匹,里纱2匹,绫2匹,纺丝2匹,高丽布3匹,毛青布6匹,深蓝布6匹,粗布3匹,金线3绺,绒3斤,棉线2斤,木棉12斤,里貂皮4,乌拉貂皮10 日用:猪肉6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8只(每月),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6条,白蜡1支,黄蜡1支,羊油蜡1支,红箩炭冬5斤,黑炭夏18斤、冬25斤,六安茶叶7两(每月),天池茶叶4两(每月)常在:年例:银50两,云缎1匹,衣素缎1匹,彭缎1匹,宫绸1匹,潞绸1匹,纱1匹,绫1匹,纺丝1匹,木棉3斤日用:猪肉5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5只(每月),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6条,白蜡2支,羊油蜡1支,黑炭夏10斤、冬20斤答应:年例:银30两,云缎1匹,衣素缎1匹,彭缎1匹,宫绸1匹,潞绸1匹,纱1匹,绫1匹,纺丝1匹,木棉3斤日用:猪肉1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5只(每月),陈粳米6合,白面2斤,随时鲜菜2斤,黄蜡1支,羊油蜡1支,黑炭夏5斤、冬10斤别看东西多,其实并不值钱啊喂!这就跟的我跟你说我中午在食堂吃了2碗饭4个馒头3棵白菜2盘面1勺汤再加1两肉一样,乍一看很多其实就花了6块钱不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