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廷开支
清朝宫廷开支

清朝宫廷开支橘贝勒说的是清前期和中期的情况,也可参考赖惠敏著《乾隆皇帝的荷包》。
书中统计了直至乾隆朝的皇室各项收入,大致分几块:1、内务府在直隶、盛京、热河等地有大量官庄,按照出产分为头等至四等。
乾隆时有官庄132.73万亩。
庄头每年交地亩银两,还有杂粮、猪、鸭、鹅、梨、葡萄、甜桃、樱桃、核桃、白果、枸柰子、山里红、榛子、野鸡、白蜜、红花、蓼子、茜草、黄花、豆草、柳条、麻绳、炊帚等物品,其中有些也折银。
官庄地亩银两都有定额,庄头长期拖欠会被革退,甚至抄家赔补。
2、一部分税关的税收盈余。
清代户部税关共24处,其中关税盈余全部交内务府的有崇文门税关、左翼税务衙门、右翼税务衙门、归化城、蟠桃口、山海关、张家口、杀虎口诸关;关税盈余部分交内务府的有天津关、淮安关、龙江关、浒墅关、北新关、九江关、粤海关等。
此外浒墅关替皇室成造玉器、贡墨、金箔等器物,九江关替皇室成造官窑瓷器,粤海关、闽海关每年有“办贡”任务。
3、清代内务府垄断的关外人参、皮张、新疆玉石收入(多交给两淮盐政、长芦盐政、江宁织造、苏州织造、粤海关等变卖);崇文门和左右翼税务衙门变卖上驷院的老弱牛羊驼马。
此外内务府官房对外出租,还有租银。
4、清代皇家每年收入大量贡品,像绸缎,高丽纸,高丽布,扇子,俄国羽缎,西洋哔叽,氆氇,白丝,胡椒,香料……由内务府广储司六库收储。
用不完的就发售变卖。
红楼梦贾府那些“内造上用”的宫花啊、茯苓粉啊、俄罗斯雀金裘之类估计就是这么来的。
广储司瓷器库所卖明代御窑瓷器式样之工、质地之美,世间罕见,像红楼梦里的“成窑五彩小盖盅”也有可能是这么从宫里流出的。
税关提供的2~4这三项收入规模,乾隆时在每年60万到80万两左右。
5、内务府先后经营26家当铺,最主要的经营方式是依靠官员押当,借钱给官员,然后从其俸禄中按季坐扣。
后来因当铺利润低,于是陆续撤本,将本银放给皇家的“买卖人”(即红楼梦薛家那样的皇商),叫做“生息银两”。
年利率是12%左右,比清代官定最高年利率30%要低。
清前期的财政收入与支出

清前期的财政收入与支出对于“清前期”的时间限定虽然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但是根据整个清朝的历史长度和社会状况,也不妨做一个划定。
一般来说,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雍正十三年(1735年)算是清前期,从乾隆元年(1736年)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是清中期,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是清晚期。
那么我要讲的清前期的财政收入与支出即是指从1644年到1735年这九十多年的财政状况,但是实际上也不可能完全限定在这个范围内,为了说明和解释相关问题,可能会涉及到明朝末年以及清朝中后期的一些情况,但是主要还是讲清前期的情况。
清朝是以异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它既保留了本民族的一些制度和文化习俗,又继承了明朝的一些制度和文化,主要也就是儒家文化。
如在经济方面,清朝问鼎中原后既沿袭了入关前的一些经济制度,主要也就是八旗制度中的经济方面,又出于统治的需要保留了明朝的一些制度,尤其是在初期,因为国家并未稳定,一方面要考虑到社会制度的惯性问题,一方面也因为没有多少余力进行经济制度的革新。
在叙述清前期财政状况之前,有必要交代一下明朝尤其是明末的财政的大致情况。
明帝国的财政收入主要由田赋和力役组成,田赋以粮食的方式征收,力役则以提供政府劳动力的方式征收。
帝国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粮食、劳动力,白银只是很小部分。
明朝的税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田赋,即土地税。
中国历朝历代都是以农耕为主,所以土地税也自然是税收的最主要来源,明朝也不例外。
(二)工商税收入。
明朝主要的工商税收有盐税、矿税等。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中叶以后出现了金花银,也就是货币化的田赋。
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点:(一)田赋折银征收(二)徭役折银上纳(三)赋、役银合并征收(四)赋、役银合并后,直接交与地方官府,再由官府用银雇人应役。
“一条鞭法”确保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但是到了明朝末年,由于各种原因,比如灾荒的频繁发生、官僚腐败的盛行等等,国家财政收入明显受到严重的影响,又由于农民起义和后金的挑衅,无奈加派“三饷”,但是仍然入不敷出,财政十分困难。
清朝的国家财政与税收制度

清朝的国家财政与税收制度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国家财政与税收制度对于其统治的稳定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清朝的财政收入、开支、税收制度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清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官府通过徭役和赋税征收,即所谓的“赋税”。
这个制度沿袭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主要依靠农民的劳动力和土地来产生收入。
官府会通过地方官员来监督和征收,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是官府通过颁发银票和铜钱来增加财政收入,这种方式在清朝尤为常见。
银票和铜钱的发行是由官方监管的,确保了社会的经济秩序和货币稳定。
其次,清朝的财政开支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清朝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皇权,需要大量的财政开支。
其中军队和朝廷机构的维持是非常昂贵的一项开支,尤其是维持庞大的军队需要耗费大量金钱和物资。
此外,修筑水利工程、维护河道交通、修筑城墙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开支也是不可忽视的。
这些开支给清朝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需要精确的财政管理来进行控制。
清朝的税收制度相对成熟,主要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类。
直接税主要是指对个人和家庭的财产收入所征收的税款,例如土地税、户税等。
间接税则是通过对商品和经济交易征收的税款来实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盐税和酒税。
这些税收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化,有助于统一财政收入的渠道和增加国库的资金。
税收制度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清朝通过严密的税收制度,确保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税收的征收也给农民和商人敲响了一记警钟,要求他们按时纳税,促进经济的规范化运作。
此外,税收的合理分配也有助于改善社会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尽管清朝的国家财政与税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其统治的稳定,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税收的层层加重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得他们的生活艰难。
其次,由于税收制度的不尽完善,导致了征收的漏税现象,严重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历史论文清代财政

历史论文清代财政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财政制度在当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代的财政制度主要包括各级财政机构、税收制度、财政预算和财政管理等方面。
在清代,财政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以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需要。
本文将从清代的财政机构、税收制度、财政预算和财政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展现清代财政制度的特点和变革。
首先,清代的财政机构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
中央财政机构包括户部、军机处、工部等,地方财政机构则包括省县一级的财政衙门。
这些机构在税收、预算、支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障了清朝政府的财政运转。
其次,清代的税收制度主要包括土地税、田赋、商税、盐税等。
这些税收项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经历了调整和改革。
比如,康熙年间实施了盐法,雍正年间进行了田赋调整,乾隆年间进行了商税改革等。
这些改革都对清代的财政收入和财政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再次,清代的财政预算主要包括国家年谱、省县预算等。
清朝政府在每年的预算中明确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情况,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稳定和运转。
最后,清代的财政管理主要包括财政监督、财政改革等。
清朝政府通过设立专职监察机构、加强审计制度等方式,加强了对财政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总的来看,清代的财政制度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在当时仍然能够有效地保障国家的财政稳定和发展。
清代的财政制度在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也为后来的财政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同时,清代财政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财政收入不足和财政支出过大的矛盾。
由于清代政府长期奢侈、军费过重,对外战争不断,财政压力巨大。
加之土地税和其他赋税的压迫,导致了社会的矛盾加剧,经济萧条,百姓生活困苦。
这也成为了清朝灭亡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清代财政制度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也是其不可忽视的问题。
由于财政制度的局限性和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官员和地方豪强常常借助财政制度进行敛财,导致了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挪用。
清朝的王公贵族的生活

清朝的王公贵族的生活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维持时间最长的封建朝代之一。
在清朝,王公贵族拥有特权,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生活。
以下将以不同方面介绍清朝王公贵族的生活。
一、宫廷生活清朝的皇宫是王公贵族生活的核心。
皇帝和皇后是宫廷的主宰,侍奉和娇宠在身边。
皇帝每天按照固定仪式和规定进行生活,如朝会、祭祀、狩猎等。
皇后则负责管理后宫,仪仗、宫女、太监等人将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
宫廷文化是清朝王公贵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帝和皇后经常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欣赏戏剧、音乐和舞蹈表演,书法、绘画等。
他们还聘请许多文人墨客,举办文学讲座和诗歌赛等。
皇帝、皇后和其他王公贵族都喜欢豪华华丽的宫廷建筑和装饰,这也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大亮点。
二、衣食住行清王公贵族的衣着非常考究,他们穿着丝质袍褂、虎皮斗篷和珠宝饰品,以显示其身份和地位。
男性王公贵族戴着红色官帽,而女性则戴着珠宝头饰。
清朝王公贵族饮食奢华,一日三餐都有固定的菜单,富有变化。
主要食品包括精美的宫廷菜肴、各种糕点和水果。
象牙、玉器和金饰制成的餐具也是王公贵族餐桌上的常客。
王公贵族的住宅通常由多个庭院组成,有前殿、后殿、花园等。
房屋建筑采用古典的中国建筑风格,注重空间布局和装饰。
王公贵族的寝宫内有豪华的床榻、帷幕和屏风,牡丹花、鸟和花卉的图案点缀其中。
王公贵族的交通工具也非常特殊。
他们拥有华丽的马车和人力车,用来代步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三、娱乐活动清朝王公贵族的娱乐活动非常丰富多彩。
他们喜欢观赏表演,尤其是京剧,而皇宫里有专门的剧院供他们观赏。
王公贵族也经常邀请表演者到他们的府邸表演曲艺和杂技等。
探索自然和园艺也是清朝王公贵族的兴趣之一。
他们会参观名胜古迹,游览园林和皇家园林。
他们还组织狩猎活动,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四、教育和婚姻清朝王公贵族非常看重子女的教育。
他们为子女聘请家庭教师,注重传统文化和礼仪教育。
子女经常参加礼仪性质的活动,以学习和展示社交技巧。
古代嫔妃月俸表

清朝嫔妃月俸表清朝后宫妃嫔共分为八个级别,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皇后:白银月俸83两(年俸为1000两),各种缎料均为2-6匹(年俸),其它绸、纱、绫、丝、布2-40匹(年俸),还有棉、绒、貂皮等。
每日用品有:猪肉16斤,羊1盘、鸡、鸭各1只,各种米均不超过2升,白面不超8斤,杂粮不超1斤,白糖1斤,其它蜂蜜、核桃仁、松仁、枸杞、干枣等干货均不超过5两,猪油、香油均不超过1斤,其它蛋及瓜果蔬菜均是论个。
皇贵妃:白银月俸66两(年俸为800两),各种缎料、绸料、纱料、绫、纺丝、布料、棉花及貂皮较皇后基本减半。
每日用品有:猪肉12斤,其余的日用品基本差不多。
贵妃:白银月俸50两(年俸为600两),衣布料与皇贵妃基本一样,在个别珍贵的的材料上有所减少,比如貂皮。
每日用品有:猪肉9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5只(每月),其它基本一样,个别略有减少。
妃:白银月俸25两(年俸为300两),衣布料与贵妃基本一样,略有减少。
每日用品:猪肉9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0只(每月),其它的米、面、油、干货等比贵妃略微减少。
嫔:白银月俸16两(年俸为200两),衣布料与妃一样。
每日用品:猪肉6斤8两,其余与妃一样。
贵人:白银月俸8两(年俸为100两),衣布料与嫔基本一样,乌拉貂皮减半。
每日用品:猪肉6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8只(每月),其余比嫔稍有减少。
常在:白银月俸4两(年俸为50两),衣布料只有缎、绸、纱、绫、丝、木棉。
每日用品:猪肉5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5只(每月),其余种类与数量均有所减少。
答应:白银月俸2.5两(年俸为30两),衣布料与常在一样。
每日用品:猪肉1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5只(每月),其余只有米、面及蔬菜。
清朝的宫廷生活

清朝的宫廷生活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宫廷生活是这个朝代的一大特色。
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清朝宫廷严谨而庄重,充满着独特的文化氛围。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清朝的宫廷生活。
1. 宫廷规模清朝宫廷庞大而庄严,宫内分为前、中、后三宫。
前宫是皇后和妃嫔居住的地方,中宫是皇帝和皇后共同居住的地方,后宫是其他妃嫔居住的地方。
宫廷内还设有许多重要的建筑,如乾清宫、太和殿等。
2. 宫廷生活(1)起居:清朝宫廷极为有序,每日按照严格的时间表进行起居。
早上,天未亮皇帝就开始起床,在仪仗队的陪同下先行到乾清宫祭神,随后在大殿接见官员并处理政务。
皇后和妃嫔们也会在早晨进行盛装进宫礼。
晚上,皇帝与皇后并肩入宫休息。
(2)礼仪:清朝宫廷重视礼仪,宫廷内有严格的礼仪规定。
对于不同的人员,有各自不同的礼仪要求。
皇帝要进行朝拜、祭祖、封拜等重要礼仪,妃嫔们也要参与到一些特定的仪式中。
(3)饮食:宫廷里的饮食以精细考究而著称,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宫廷菜肴。
每餐都是一道艺术品,供品讲究色香味,且刀工精细,造型美观,味道鲜美。
此外,皇帝和皇后还有专门的贴身厨师团队,为他们提供个人化的烹饪服务。
(4)穿着:清朝皇帝经常穿着华丽的龙袍,并佩戴特制的帽子。
皇后和嫔妃们的服饰也是精华所在,充满了浓厚的宫廷风格。
除了衣着,皇帝还有各种不同的配饰,如珠宝、佩饰等。
(5)娱乐:宫廷生活除了繁重的政务之外,也有许多娱乐活动。
皇帝会举办各种盛大的宴会和舞会,以展示皇权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
同时,皇帝还会观看戏曲、演武表演等文艺演出。
3. 宫廷制度清朝宫廷有非常严格的官僚制度,按照官员的地位和职务进行划分。
有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闲厩都总管等高级官员,也有比较底层的内务府小吏和宫女。
每个官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并按照一定规则行事。
此外,宫廷还有各种规定和礼仪要求,对于不同的场合和人员都有不同的规定。
4. 皇帝与妃嫔皇帝在宫廷里有很高的地位,他的意志是至高无上的。
清代宫廷管理制度

清代宫廷管理制度清代宫廷管理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于宫廷管理的规范和制度,是维护清朝皇室权威和宫廷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清代,宫廷管理制度非常完备,包括了宫廷组织架构、官员管理、日常生活、礼仪规范等方方面面,体现了封建帝制的特征和权力结构。
本文将对清代宫廷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宫廷组织架构清代宫廷的组织架构分为内廷和外廷两大部分。
内廷是皇帝、皇后、嫔妃、太监等皇室成员居住的地方,外廷则是皇帝居住的福建宫及其周边的机构和属地。
内廷和外廷之间有严格的界限和管理制度。
1.内廷内廷是清朝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居所,主要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养心殿、奉政殿等主要建筑,这些建筑都按照严格的规范和流程进行管理。
内廷有自己的官员和礼官,主要负责皇室成员的生活起居、教育培养等工作。
2.外廷外廷是清朝皇帝办公和处理国家事务的场所,主要包括福建宫、文德殿、颐和园等重要建筑。
外廷主要由重要文武官员和大臣入内办公,皇帝在这里接见朝臣、处理政务、举行宴会等。
二、官员管理宫廷内的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都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管理制度。
文官主要负责宫廷的行政管理和文化教育,武官则主要负责宫廷的安保和军事机构。
1.文官文官主要包括礼部尚书、内务府大臣、太监总管等官员,他们负责宫廷的日常管理、皇室成员的教育和培养、礼仪规范等工作。
文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和宫廷内部的选拔,资格和职位都要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调整和管理。
2.武官武官主要负责宫廷的安保和皇帝的佩备,包括兵部尚书、武备副将、抚养、卫队等。
武官除了要具备优秀的军事才能外,还需忠诚于皇帝,严格遵守军纪军规。
三、日常生活宫廷内的日常生活也有非常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包括了膳食、服饰、起居等方面。
1.膳食清代宫廷内膳食非常讲究,有八大菜系之说,主要包括御厨、内膳房、福寿斋等。
皇帝和皇后的饮食要谨慎和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制作,菜肴形式和口味都要符合宫廷的礼仪和规范。
2.服饰宫廷内的服饰也是非常讲究的,不同的官员和成员都有严格的着装规范,服饰的材质和颜色也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宫廷开支缎,高丽纸,高丽布,扇子,俄国羽缎,西洋哔叽,氆氇,白丝,胡椒,香料……由内务府广储司六库收储。
用不完的就发售变卖。
红楼梦贾府那些“内造上用”的宫花啊、茯苓粉啊、俄罗斯雀金裘之类估计就是这么来的。
广储司瓷器库所卖明代御窑瓷器式样之工、质地之美,世间罕见,像红楼梦里的“成窑五彩小盖盅”也有可能是这么从宫里流出的。
税关提供的2~4这三项收入规模,乾隆时在每年60万到80万两左右。
5、内务府先后经营26家当铺,最主要的经营方式是依靠官员押当,借钱给官员,然后从其俸禄中按季坐扣。
后来因当铺利润低,于是陆续撤本,将本银放给皇家的“买卖人”(即红楼梦薛家那样的皇商),叫做“生息银两”。
年利率是12%左右,比清代官定最高年利率30%要低。
皇商大多身兼盐商身份,除了经营盐业外,也用这些钱去恰克图贩卖毛皮茶叶,去日本贩铜等等。
6、盐政收入和盐商的“报效”。
乾隆朝六十年里,盐政交给内务府大约1881万两,此外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引案发,勒令盐商赔补1020万两。
清代盐务利润分成比例,大约是内务府得10%,盐政官员得50%到60%,盐商得20%到30%,但盐政官员也需要向内务府“报效”。
乾隆朝六十年间,内务府来自盐政和盐商的收入在4260万两左右,平均每年六七十万两。
赖惠敏书中统计,乾隆十年到六十年内务府收入总额为6880余万两,推测乾隆朝六十年的内务府总收入约8000万两。
此外户部每年定例拨给内务府60万两,六十年合计3600万两。
两项合计,内库每年的岁入在200万两左右。
皇室支出规模,乾隆三十年以前在每年100万到150万两左右,乾隆三十年以后大约200万两。
主要的常项支出是每月采办皇室所用食品,以及赏赐(包括赏赐后妃,皇子公主婚嫁,赏赐蒙古外藩,及宫廷筵席)、出巡、祭祀(祭天、祭神、喇嘛寺法会)、修缮等。
建造园林寺庙的银两不是常项支出。
至于内务府银库的盈余,则经常返拨给户部,乾隆时经常岁拨百万余两。
嘉庆即位后查抄和珅,所得全交给内务府,广储司银库存银一度达1240万两,这笔钱到道光末期还剩800万两左右。
道光朝以前内务府收支基本能平衡,内务府盈余银两有时还交给户部。
但道光朝开始入不敷出,所以道光“撤三山陈设,罢木兰秋狝”以求节省开支。
咸丰朝全国多地爆发大规模战争,内务府收入下降,同时还要用皇室内帑补充军费开支,比如咸丰三年就命令熔化内库所存的三口金钟,铸成五两、十两的金条,交给兵部充作军费。
咸丰中叶以后,因全国大规模战乱影响,盐政衰败,皇商和盐商大量破产(扬州衰落也始于此时),税关收入也下降,而官庄提供的农业收入有限,所以内务府开始需要户部每年拨款,同治年间达到每年五六十万两的规模。
从咸丰七年到同治十三年,十七年间内务府总共借款918万两。
来源包括两淮、两浙、广东盐课银各5万两,福建茶税、闽海关常税、太平关常税各10万两,九江关常税15万两。
遇到皇帝大婚、修建陵寝等场合,户部还要额外拨付银两。
此外光绪朝还有户部拨给太后和皇帝的私用银两(不经由内务府公费开支),叫“交进银”。
光绪初年每年十余万两,光绪十八年达到28万两。
总之到清末,内务府的收入主要靠户部拨款,相关款项则指派各省的税银。
内务府支出的规模,咸丰年间每年约40万两,同治年间在每年80万到100万两左右,光绪中期143万两(每年膳食支出15万两左右),光绪末年295万两。
宣统三年内务府为次年制订的经费预算为1024.7万两,由度支部(财政部)支付。
内务府支出数字的巨大变化,除了贪污等因素外,也有清末经济规模总体膨胀(比如台湾一地的岁入就从乾隆年间的不到10万两上升到光绪割台前的444万两)所带来的物价上涨因素。
(参考申学峰《晚清户部与内务府财政关系探微》)清代皇帝的内帑在清中期就定型了,所以到了宣统朝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具体来说就是部分: 1.皇庄。
皇庄,档案上叫官庄。
都知道旗地这东西吧,八旗从贵族到平民,从理论上来说都有旗地。
皇帝作为八旗内最大的贵族,其旗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是第一的。
大体来说,每年十几万两稳拿。
当然,租子是越到晚清越不好收。
2.税关。
不多说。
3.经营。
清代内务府是有少数产业的,基本上都是当铺以及银号,是赚钱生息的, 4.盐务。
这个似乎也不用多说。
清朝后妃月例用度皇后:年例:银1000两,蟒缎2匹,补缎2匹,织金2匹,妆缎2匹,倭缎4匹,闪缎2匹,金字缎2匹,云缎7匹,衣素缎4匹,蓝素缎2匹,帽缎2匹,杨缎6匹,宫绸2匹,潞绸4匹,纱8匹,里纱8匹,绫8匹,纺丝8匹,杭细8匹,绵绸8匹,高丽布10匹,三线布5匹,毛青布40匹,粗布5匹,金线20绺,绒10斤,棉线6斤,木棉40斤,里貂皮40,乌拉貂皮50 日用:猪肉16斤,羊1盘、鸡、鸭各1只,新粳米1升8合,黄老米1升3合5勺,高丽江米1升5合,粳米粉1斤8两,白面7斤8两,荞麦面8两,豌豆3合,白糖1斤,盆糖4两,蜂蜜4两,核桃仁2两,松仁1钱,枸杞4两,干枣5两,猪油1斤,香油1斤,鸡蛋10个,面筋12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1斤,甜酱1斤6两5钱,清酱1两,醋2两5钱,鲜菜15斤,茄子20个,王瓜20条,白蜡5支,黄蜡4支,羊油蜡10支,羊油更蜡1支,红箩炭夏10斤、冬20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皇贵妃:年例:银800两,蟒缎1匹,补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6匹,衣素缎3匹,蓝素缎3匹,帽缎1匹,杨缎4匹,彭缎4匹,宫绸2匹,潞绸3匹,纱8匹,里纱7匹,绫7匹,纺丝7匹,杭细7匹,绵绸6匹,高丽布8匹,三线布3匹,毛青布15匹,深蓝布15匹,粗布5匹,金线14绺,绒8斤,棉线6斤,木棉30斤,里貂皮30,乌拉貂皮40 日用:猪肉12斤,羊1盘、鸡1只(或鸭1只),陈粳米1升5合,黄老米1升3合5勺,高丽江米1升5合,粳米粉1斤8两,白面5斤,荞麦面8两,豌豆3合,白糖5两,盆糖4两,蜂蜜4两,核桃仁1两,松仁1钱,枸杞4两,干枣5两,猪油1斤,香油1斤,鸡蛋10个,面筋12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1斤,甜酱1斤6两5钱,清酱1两,醋2两5钱,鲜菜15斤,茄子20个,王瓜20条,白蜡5支,黄蜡4支,羊油蜡10支,羊油更蜡1支,红箩炭夏10斤、冬20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贵妃:年例:银600两,蟒缎1匹,补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4匹,衣素缎3匹,蓝素缎2匹,帽缎1匹,杨缎2匹,彭缎1匹,宫绸2匹,潞绸3匹,纱4匹,里纱7匹,绫6匹,纺丝7匹,杭细5匹,绵绸5匹,高丽布6匹,三线布2匹,毛青布12匹,深蓝布12匹,粗布5匹,金线12绺,绒6斤,棉线4斤,木棉25斤,里貂皮20,乌拉貂皮30 日用:猪肉9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5只(每月),陈粳米1升3合5勺,白面3斤8两,白糖3两,核桃仁1两,干枣1两6钱,香油6两,鸡蛋4个,面筋4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5钱,清酱8钱,醋2两5钱,鲜菜10斤,茄子8个,王瓜8条,白蜡2支,黄蜡2支,羊油蜡5支,红箩炭夏10斤、冬15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妃:年例:银300两,蟒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4匹,衣素缎2匹,蓝素缎1匹,帽缎1匹,彭缎3匹,宫绸1匹,潞绸2匹,纱4匹,里纱5匹,绫5匹,纺丝4匹,杭细5匹,绵绸5匹,高丽布5匹,三线布2匹,毛青布10匹,深蓝布10匹,粗布3匹,金线10绺,绒5斤,棉线3斤,木棉20斤,里貂皮10,乌拉貂皮20 日用:猪肉9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0只(每月),陈粳米1升3合5勺,白面3斤8两,白糖3两,核桃仁1两,干枣1两,香油6两,鸡蛋4个,面筋4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5钱,醋2两5钱,鲜菜10斤,茄子8个,王瓜8条,白蜡2支,黄蜡2支,羊油蜡2支,红箩炭夏5斤、冬10斤,黑炭夏25斤、冬4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嫔:年例:银200两,蟒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1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2匹,衣素缎2匹,帽缎1匹,杨缎1匹,彭缎1匹,宫绸1匹,潞绸2匹,纱1匹,里纱2匹,绫3匹,纺丝3匹,杭细3匹,高丽布4匹,毛青布8匹,深蓝布8匹,粗布4匹,金线6绺,绒3斤,棉线3斤,木棉15斤,里貂皮4,乌拉貂皮20 日用:猪肉6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0只(每月),陈粳米1升3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5两5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8斤,茄子6个,王瓜6条,白蜡2支,黄蜡2支,羊油蜡2支,红箩炭夏5斤、冬8斤,黑炭夏20斤、冬3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贵人:年例:银100两,倭缎1匹,云缎2匹,衣素缎2匹,蓝素缎2匹,帽缎1匹,杨缎1匹,宫绸1匹,潞绸2匹,纱2匹,里纱2匹,绫2匹,纺丝2匹,高丽布3匹,毛青布6匹,深蓝布6匹,粗布3匹,金线3绺,绒3斤,棉线2斤,木棉12斤,里貂皮4,乌拉貂皮10 日用:猪肉6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8只(每月),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6条,白蜡1支,黄蜡1支,羊油蜡1支,红箩炭冬5斤,黑炭夏18斤、冬25斤,六安茶叶7两(每月),天池茶叶4两(每月)常在:年例:银50两,云缎1匹,衣素缎1匹,彭缎1匹,宫绸1匹,潞绸1匹,纱1匹,绫1匹,纺丝1匹,木棉3斤日用:猪肉5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5只(每月),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6条,白蜡2支,羊油蜡1支,黑炭夏10斤、冬20斤答应:年例:银30两,云缎1匹,衣素缎1匹,彭缎1匹,宫绸1匹,潞绸1匹,纱1匹,绫1匹,纺丝1匹,木棉3斤日用:猪肉1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5只(每月),陈粳米6合,白面2斤,随时鲜菜2斤,黄蜡1支,羊油蜡1支,黑炭夏5斤、冬10斤别看东西多,其实并不值钱啊喂!这就跟的我跟你说我中午在食堂吃了2碗饭4个馒头3棵白菜2盘面1勺汤再加1两肉一样,乍一看很多其实就花了6块钱不到。
想象着孙俪熬尽脑汁,一路开挂秒天秒地秒空气最终成功上位以后明面上过得可能还没有某个浙江巨贾的正房过的好。
当然啦嫔妃,太监,侍女的灰色收入参照各大狗血不狗血的古装剧,毕竟我也没当过太监侍女具体的不太清楚。
至于皇帝的收入,不要以为整个天朝都是皇帝的所以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好嘛(当然某些弱智皇帝还是能做出一些弱智的事出来的)正常税收收归国库,然后再从国库抽出一部分来补贴內帑(又称私库,就是没人敢查的小金库)那么问题就来啦!爱卿表现的好,赏黄金万两,良田千亩,美眷百名,良田美眷还算好说毕竟天朝地广人稠,可是这黄金万两是皇帝私人的赏赐啊喂!就等于说有功的大臣是在跟皇帝他们一家子抢零花钱啊喂!于是零花钱之争这个问题在乾隆时期达到了不得不解决的严峻程度,毕竟乾隆跟他爹和他爷爷比起来算得上一个彻头彻尾的花花公子+败家爷们这个问题最后怎么解决的呢,一个贪官中的行为艺术家——和珅同学提出了议政银的政策议罪银,是清朝乾隆年间由和珅提议设立的一项以钱顶罪的制度,即根据官员犯罪情节的轻重以多少不一的银子来免除一定的刑罚,此法出台后,立即受到贪官污吏的欢迎,同时也招致一些直吏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