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资料:杂种优势与杂交育种的区别

合集下载

园艺植物育种学(7.7)--杂种优势育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7.7)--杂种优势育种

第七章 杂种优势育种1. 比较有性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育种的主要异同点?参考答案:2. 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有哪些?试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参考答案:度量方法有中亲优势、超亲优势、超标优势、杂种优势指数等。

中亲优势是F1的某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P2)同一性状的平均值(中亲值,MP)差数的比率。

适用于双亲某性状差异不太大的情况。

超亲优势是用双亲中较优良的一个亲本的平均值(Ph)作为衡量标准,衡量F1与高亲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适用于双亲某性状差异较大时的情况。

超标优势是用标准品种(生产上正在使用的同类型的主栽品种)同一性状的平均值作为度量标准,衡量F1平均值与标准品种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适用于F1主要性状与生产主栽品种为同一类型的情况。

杂种优势指数是用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度量F1超过双亲平均值的程度。

3. 配合力有哪些测定方法?试述各自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参考答案:配合力的主要测定方法有顶交法、不等配组法和半轮配法。

(1)顶交法:需要配制和比较的组合数少,试验结果便于被测自交系间相互比较,方法简单易行;但不能分别测算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所得数据是各被测验者与这一特定测验者的配合力,结果代表性差。

适用于早代的配合力测试比较,可及时淘汰株系及测验者为最后配置杂种一代时亲本系统之一的情况。

(2)不等配组法: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只要每一个亲本配制两个以上组合,就能计算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但当有些自交系所配组合数目过少时,计算结果可靠性差。

适用于亲本材料较多,而条件所限只能在少数组合间比较的情况和育种原始材料刚开始进行自交系选育时。

(3)半轮配法:可了解某种作物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究竟主要取决于g.c.a还是s.c.a?可以使育种者较准确的选出优良组合;但所配组合数较多,工作量大,当有些组合正反交在个别性状上有差异时,半轮配法不能测出。

属轮配法的一种,应用普遍。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大纲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大纲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大纲绪论一、内容提要: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是发展园艺生产的关键途径之一。

各种各样的栽培园艺植物种类及其品种类型都是从野生植物进化而来。

利用园艺植物的自然变异和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就是优良性、适应性、稳定性和整齐性,品种具有特异性等特性。

良种是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它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以减少农药污染、增强适应性和抗逆性以节约能源、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等多方面的作用。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它研究的任务是根据遗传变异的规律,合理选择利用种质资源,通过发现和创造变异来选择优良品种,以及提高种性、防止混杂退化、加速良种繁殖的原理和方法。

园艺植物育种有着悠久的历史。

19世纪才有专门的育种机构,20世纪育种理论、方法进步很快,新品种选育成果巨大。

二、思考题:1、了解品种的概念及其属性;2、良种在园艺植物生产中的作用?3、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的区别?4、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第一章育种对象与目标一、内容提要园艺植物多为周期长的多年生植物,育种年限长,育种目标涉及产量、品质、熟期及抗性等一系列目标性状。

因此,因地制宜选择育种对象,明确育种目标,制订育种方案,是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

二、思考题:1、当前园艺植物育种的总目标是什么?2、园艺产品的品质按产品用途和利用方式大致可分为哪几种?3、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和原则是什么?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方法园艺植物繁殖方式不同,其遗传特征就不一样,因而相应采取的育种程序和方法也不同。

此外,栽培植物品种根据其群体遗传组成,可分为自交系品种、群体品种、杂交种品种和无性系品种。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育种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活动,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存在多种育种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包括传统育种、杂交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和转基因育种。

1.传统育种:传统育种是指利用天然的遗传变异,进行人工选择和杂交,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优点,但耗时长,效率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成果不稳定。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优良基因和品种之间的差异进行交配,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成果稳定等优点,但需要对亲本进行筛选和配对,成本较高。

3.基因编辑育种:基因编辑育种是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针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修饰,以实现育种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优点,但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成本较高。

4.转基因育种:转基因育种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品种中,从而增加其特定性状的育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成果稳定等优点,但存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总的来说,不同的育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育种。

- 1 -。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章末知识提升课件(必修2)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章末知识提升课件(必修2)
章末知识提升
1.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的区别: (1)杂交育种是指通过杂交培育具有优良性状并且能稳定 遗传的新品种,所得的新品种是纯合子品种。 (2)杂种优势则是指通过杂交获得杂种一代种子,所得的品 种是杂合子品种。由于杂种一代的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所以农业生产上只利用杂种一代,这就需要年年制种。
2.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区别: (1)诱变育种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 (2)杂交育种不能产生新基因,只能实现原有基因的重新组 合。
3.诱变育种的缺陷: 诱变育种尽管能提高突变率,但处理材料时仍然是未突变 的远远多于突变的个体;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一般有害的特性决 定了在突变的个体中有害仍多于有利,只是与自然突变相比较, 二者都增多了。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

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的区别与联系_概述说明

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的区别与联系_概述说明

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的区别与联系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是现代农业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都与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及适应环境变化有关。

然而,尽管这两个概念在某些方面存在联系,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分别进行定义,并探讨其区别之处。

接着,我们将分析它们的联系,包括共同关注点和目标以及影响因素相似性分析等内容。

最后,我们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总结,并探讨它们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通过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读者可以更好地利用他们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 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的定义:2.1 杂交育种的概念: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人工将两个不同品种、亚种或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出具有杂合性状的后代。

这一过程中,来自亲本个体的遗传物质在混合时会发生重新组合,从而使得后代表现出一些新的优秀性状,比如产量增加、抗病性提高等。

杂交育种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领域,以期获得更为理想和优良的品种。

2.2 杂种优势的定义:杂种优势是指在同一基因座上内含有来自亲本不同等位基因(allele)所形成的异系对,使得杂合子拥有比亲本纯合子更好的表现形式。

也就是说,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杂交后代在某些性状上具有超越其亲本纯合子的表现,并达到更高水平。

这一现象被称为杂种优势(heterosis),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中。

总结来讲,杂交育种是通过人工交配产生新品系或新个体;而杂种优势则是指在杂交后代中表现出的明显的优于亲本纯合子的性状表现。

杂交育种通过引入新的遗传变异,利用基因组的重新组合,产生出新品系或个体,进而实现某些性状的改良。

而杂种优势则是由于亲本间的基因组互补效应、显性和超显性等因素导致,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更好表现形式的后代。

3. 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的区别3.1 范围和内容的差异杂交育种是指通过将不同品种或种属的个体进行交配,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育种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育种可以提高作物或家畜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食品和生活用品的需求。

育种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优缺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及其特点。

一、自然选择法
自然选择法是指自然环境中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繁殖后代,从而逐步形成适应环境的品种。

这种方法不需要人工干预,但需要长时间的漫长过程。

优点是可以获得适应环境的品种,缺点是时间长,效率低。

二、人工选择法
人工选择法是指在人工干预下,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步形成优良品种。

这种方法可以加快育种进程,但需要投入较大,且可能会影响遗传多样性。

优点是效率高,可以获得优良品种,缺点是可能会影响遗传多样性。

三、杂交育种法
杂交育种法是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通过基因互补作用,产生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但需要选择优良的亲本,并进行复杂的杂交组合。

优点是可以获得高产高质的品种,缺点是杂交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较差。

四、基因工程育种法
基因工程育种法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作物或家畜的遗传物
质进行修改,以获得更好的性状。

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具有更好性状的品种,但需要注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优点是可以获得高产高质的品种,缺点是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及其特点,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优势杂交育种

优势杂交育种
若混合液刺激生长的速度大于单个,则?。
13
2、 线粒体互补法:通过测定两亲本线粒体及其混 合物的呼吸率的差异预测杂种优势。强则?。 3、 同工酶分析法:利用两亲同工酶谱(过氧化物 酶、脂酶)的差异预测杂种优势。一样则?。此法 快速、简单、重复性好、取样量少、不伤植株。 4、 分子遗传学方法:杂种优势与根据分子标记计 算的遗传距离、与分子标记位点的杂合度有关系。
显性效应的累加作用; 显性基因有利于个体的生长与发育,隐性基因无
利或不利; 杂交使双亲的不利隐性基因不能表达而被掩盖,
使杂种显性位点多于任何亲本,因而表现杂种优势。
11
2. 超显性假说(overdominance hypothesis):
等位基因间有超过显隐关系的互作效应(即Aa大于 AA);非等位基因间存在超过累加作用的互作效应。
2、 无性繁殖:是固定杂种优势的最好办法。常规无性繁殖 或组织培养的方法。但有性繁殖植物难以实现。
16
3、 无融合生殖法:由未经减数分裂的珠心、珠被等 体细胞发育成种子,实际是无性繁殖的特殊形式。将 无融合生殖转育到杂种一代中可固定杂种优势。 4、 平衡致死法:通过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同质结 合产生致死,异质结合生长正常,形成种子,因此, 杂种能在有性繁殖后代中一直保持杂种优势。
2、 育种程序不同: 常规杂交育种:有性繁殖植物----先杂后纯----定型品种
无性繁殖植物----先杂后固-----营养系品种; 优势杂交育种:有性繁殖植物----先纯后杂-----一代杂种。 3、 良种繁育不同:常规杂交育种较简单,可结合生产田自繁 自用;一代杂种必须年年制种。
2
第七章 优势杂交育种
F1-CK H = —————×100%
CK

猪的杂交与杂种优势

猪的杂交与杂种优势

猪的杂交与杂种优势1.杂交在育种工作中,杂交是指不同品种或不同品系个体之间的交配。

从遗传学上讲,凡是基因座位拥有不同等位基因两个亲本的交配就是杂交。

杂交的基本效应是使基因型杂合,使后裔群体中杂合子比例增加,表型变异减少,从而使群体更加一致。

下面将一般性讨论主要的杂交效应即杂种优势和遗传互补性。

2.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可定义为杂种一代(F1)与纯合亲代均值间的差数。

杂种优势取决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即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而与加性效应无关。

显性效应是同一基因座位上两基因的特殊组合效应,在杂种优势中起决定作用。

而上位效应是指不同基因座位上基因间的互作效应。

杂种优势与近交退化是同一个遗传机制的两个方面,两个现象的出现取决于动物个体的杂合度或纯合度,降低杂合性可望出现近交退化,而提高杂合度则出现杂种优势。

在育种实践中,杂种优势是群体和性状特异的。

这是因为不同的群体以及不同杂交世代间的遗传结构差异很大。

在杂种一代获得的杂种优势最大,在杂种二代和回交代中仅能获得其一半;亲本群体间的遗传差异,即亲本间的基因频率差异程度愈大,亲本间在遗传起源上彼此无关,其杂交后代的优势愈明显。

另外,杂种优势常受到环境条件,如营养水平、饲养方式、温度、健康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杂种优势因性状特异仍有其相对的趋势。

通常,猪的繁殖力、生活力这类低遗传力性状的杂种优势水平较高,遗传力中等的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等性状杂种优势也为中等,而遗传力高的胴体组成性状则可望获得较低或几乎无杂种优势。

因此,对于猪杂种优势在繁殖性状上显得特别重要,这也就是目前世界上利用Fl母猪生产商品肉猪愈来愈普遍的原因。

杂交已被广泛证明是迅速改良猪繁殖性能的重要措施。

(1)杂种优势的类型经过性能测定所得到的个体记录可能受到三种效应的作用。

如母猪的窝产仔数受到以下三个效应的影响:①父本效应:公猪配种能力以及精液的受精力;②母本效应:母猪的排卵率及子宫内环境;③个体(子代)效应:仔猪(胎儿)的抵抗力和生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种优势与杂交育种的区别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它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亲本个体相互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杂种优势具有以下特点:杂种优势不是某一两个性状单独表现突出,而是许多性状综合表现突出;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的遗传差异和互补程度;亲本基因型的纯合程度不同,杂种优势的强弱也不同;杂种优势在F1表现最明显,F2以后逐渐减弱。

杂种优势在性状上表现为不同类型,如营养体发育较旺的营养型、生殖器官发育较旺的生殖型和对外界不良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适应型。

育种实践上,人们常利用杂种优势获得较好的经济性状。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用马和驴交配而获得体力强大、耐力好的杂种—骡,首创了利用杂种优势的先例。

杂种优势在植物中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为什么杂交种F1会有优势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人们从多个方面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一种比较通俗的解释是:一般来说,多数显性基因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而相对的隐性基因不利于生长和发育。

通过杂交,亲本双方带入子代杂合子中的显性(有利)基因掩盖了隐性(有害)基因,因而表现出有利于生长发育的杂种优势。

杂交育种通常是指把不同遗传类型的动物或植物进行交配,使优良性状结合于杂种后代中,通过培育和选择,创造出新品种的方法。

它是动植物育种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杂交育种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品种间杂交(两个或多个品种间的杂交),其次是远缘杂交(种间以上的杂交)。

生产上,常常把用杂交方法培育优良品种或利用杂种优势都称为杂交育种,事实上,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杂交育种过程就是要在杂交后代众多类型中选留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一步培育,直至获得优良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杂交育种不仅要求性状整齐,而且要求培育的品种在遗传上比较稳定。

品种一旦育成,其优良性状即可相对稳定地遗传下去。

杂种优势则主要是利用杂种F1的优良性状,而并不要求遗传上的稳定。

作物育种上就常常在寻找某种杂交组合,通过年年配制F1杂交种用于生产的办法,取得经济性状,而并不要求其后代还能够保持遗传上的稳定性。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