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鼻息肉的中医药方
十余年鼻息肉化解过程(赵绍琴)

十余年鼻息肉化解过程(赵绍琴)明德初心医案分享出处:《赵绍琴临症验案精选》中医诊断:热阻脉络西医诊断:鼻息肉【医案详情】王某某,女,67岁【初诊】患鼻息肉10余年,两侧鼻孔皆有,初起较细小,近年来渐次长粗复长,现已长出鼻孔。
左侧息肉略长于鼻孔边缘,右侧息肉长出鼻孔约0.5cm,粗如箸头,色暗红,触之不痛,时有黄水从鼻孔流出。
多年来,不能用鼻呼吸。
因其暴露于外,患者自觉寒碜,不愿外出与人见。
今由女儿陪同前来求治。
诊脉弦滑且数,舌红苔黄根厚,心烦梦多。
热郁日久,络脉不通,清窍为之壅塞,先用清宣,以观其效。
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白芷6克(后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黄芩10克,大黄1克,小蓟10克水红花子10克,茅芦根各10克大青叶10克,沙参10克七付【二诊】上方七付后,自觉心烦减轻,鼻部尚无变化,夜寐梦多,大便仍偏干燥,舌红且干,脉象弦滑且数,病已延久,热郁较深,仍用清宣郁热方法。
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白芷6克(后下),防风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大黄2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焦三仙各10克茅芦根各10克,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七付【三诊】上方续服三周,鼻中黄水减步,触之鼻痔略软。
脉仍弦滑,舌红苔黄,大便略干,仍用清化方法。
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防风6克,白芷克(后下),黄芩10克川楝子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大黄3克,十四付【四诊】湿热久郁,深入血分,久而成瘀,化生有形,占居清窍,非旦夕可以成功。
继用清宣化瘀方法。
辛荑花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后下)白芷6克(后下),黄芩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黄2克十四付【五诊】患者服上方后自觉疗效明显,息肉有回缩之迹象,遂按方坚持服用1年零6个月。
现左侧息肉已完全消失,左鼻孔通畅,可自由呼吸。
右侧息肉已缩入右鼻孔内,时有黄水流出。
瑶医秘方(湖南卫视百科全说)

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瑶医治疗鼻炎秘方一、熏鼻法使用方法:①将药熬开后,用牛皮纸折成圆锥形②圆锥大口封住药罐口③圆锥小口放入鼻中,含一口水进行熏疗④每次10到15分钟即可二、提神醒脑的熏鼻法【材料】中药薄荷3克、白芷10克、木香8克【方法】将所有药材放入药罐,熬开后即可熏鼻,每次10到15分钟即可。
三、清肺茶桑白皮10克、枇杷叶10克、淡竹叶10克。
四、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熏鼻法【材料】中药:细辛10克、苍耳子10克、菊花10克、白芷10克、猫爪草10克、川贝10克【方法】将药放入药罐,浸泡15分钟,再用大火煮,烧开后改用小火炆10分钟,即可熏鼻,熏10到20分钟后,将药盛出晾凉,分早中晚三次喝。
五、治疗鼻炎的鼻塞法【材料】中药:辛夷花10克、薄荷3克、也可以加点青木香【方法】将所有药材打成粉,用棉棒沾着放入鼻腔,即可立即通鼻。
六、感冒时鼻子不同的滴剂法【材料】中药细辛10克、青木香10克、白芷10克、黄芩10克、川贝15克、双花15克【方法】先将黄芩、川贝和双花放入药罐煮,10分钟开锅后再加入细辛、青木香和白芷煮好晾凉就可做成滴鼻液。
瑶族四季养生茶春多火毒解毒茶——绞股蓝茶(5-10克)一天的量夏多数热解暑茶——甜叶菊、葛根5-10克(一天的量)秋多犯困醒脑茶——薄荷、甜叶菊5-10克(一天的量)冬多寒气暖胃茶——小红姜+红茶5-10克(一天的量)养生菜①火麻青菜汤(中药火麻仁)炸出来的油火麻油,世界上唯一溶于水的油火麻汤的制作方法:用纱布包裹住火麻仁,敲碎后丢入水中煮沸即可。
火麻油的作用①促进新陈代谢消耗脂肪②提供身体所需能量③润肠通便(专家观点:火麻仁油能治疗小孩便秘)瑶族长寿“火麻汤”主料:火麻仁(油)、水方法:先把火麻仁放入纱布袋中,用硬物把火麻仁拍碎,再把纱布袋放入水中煮,待水面出现泡沫状物后可放入青菜。
专家推荐的养生菜②清炒南瓜苗瑶族养生菜——素炒南瓜苗功效:清热解毒、润肠通便主料:嫩南瓜苗方法:把南瓜苗去外皮掐成手指长的段,把叶子上的绒毛洗净后把南瓜苗下锅加入少许盐和油清炒至熟即可。
中药土方治疗鼻炎的秘方

中药土方治疗鼻炎的秘方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鼻塞、鼻涕多、嗅觉减退等。
中药土方作为传统中医的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鼻炎。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土方治疗鼻炎的秘方,希望能对鼻炎患者有所帮助。
秘方一:黄芩连翘汤黄芩和连翘是常见的中药材,有清热解毒、利湿通窍的功效。
配合其他中药材,可以用来治疗鼻炎。
制作方法如下:将黄芩、连翘、薄荷、甘草、板蓝根、荆芥、防风、柴胡、生鸡蛋清等药材按比例混合煎煮,去渣后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匀,每日分次饮用。
秘方二:苏子降气汤苏子降气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治疗鼻炎引起的鼻涕多、鼻塞等症状。
配方包括苏子、五味子、当归、白芍、桂枝、姜黄、白附子等。
将药材混合煎煮,去渣后分次饮用。
这个方剂可以调理气血,促进鼻部的血液循环,改善鼻炎症状。
秘方三:菊花清凉鼻膜菊花清凉鼻膜是一种外用药物,适用于缓解鼻炎引起的鼻塞症状。
制作方法如下:将菊花、鲜竹叶、薄荷叶等药材研磨成粉末,加入清水搅拌成糊状,然后涂抹在鼻部,保持20分钟后用温水清洗干净。
这种鼻膜可以起到清热祛风、散寒利湿的作用,缓解鼻部不适。
秘方四:柴胡清痰汤柴胡清痰汤是一种中药方剂,适用于治疗鼻炎合并有痰湿阻滞的症状。
方剂的药材包括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等,将其混合煎煮,去渣后分次饮用。
这个方剂可以祛痰利湿、行气停痛,有助于改善鼻炎引起的症状。
总结起来,中药土方治疗鼻炎的秘方有很多,包括黄芩连翘汤、苏子降气汤、菊花清凉鼻膜、柴胡清痰汤等。
这些中药土方通过调理气血、清热解毒、散寒利湿等作用,可以缓解鼻炎引起的鼻塞、鼻涕多等症状。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在选择和使用中药土方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确保安全和有效。
总之,中药土方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疗法,在鼻炎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由于其药性复杂,使用时需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中药治疗鼻炎的效果也因人而异,对于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鼻炎 中药治疗鼻炎配方

中药治疗鼻炎中药治疗鼻炎配方中药治疗鼻炎
引言
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炎症,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
传统中药在治疗鼻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缓解症状并改善鼻部的功能。
本文介绍几种中药治疗鼻炎的常用配方。
中药配方
1. 桑叶20克,薄荷10克,连翘10克,荆芥15克,紫苏叶15克。
将以上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20分钟后,滤出药液。
每日早晚各饮用一次。
2. 菊花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白芷10克,苍耳子10克,中药香囊适量。
将以上药材加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15分钟后,加入香囊熏吸。
每日使用2次。
3. 白术10克,茯苓10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苍耳子10克,天麻10克,川贝母5克。
将以上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后,滤出药液。
每日早晚各饮用一次。
注意事项
- 使用中药治疗鼻炎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 对于个别人来说,中药可能会引发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应
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 在使用中药配方时,应注意药材的质量和用量,严格按照配
方的要求操作。
结论
中药治疗鼻炎的配方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效果可能因人而异。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以获得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付济华:鼻窦炎、鼻息肉秘方】

【付济华:鼻窦炎、鼻息肉秘方】
鼻窦炎
鼻康散:瓜蒂30克、皂角15克、白芷、金银花、麻黄、辛夷花、苍耳子各10克、川芎、细辛、石菖蒲各5克、共研细粉,过百目筛,瓶装密封备用。
每次取药粉适量(大约0.3—0.5克)吸入鼻中,顷刻间会连续打喷嚏,过一会会有大量黄色液体流出,每周做一次或两次即可。
这是付氏专治鼻窦炎的方子。
治鼻息肉秘方
鼻痔散:乌梅30克、皂角刺10克、猪蹄甲(炒碳)15克、炮山甲、苍耳子各5克。
研细粉备用。
取药粉适量吹入鼻中,治鼻息肉。
李某,鼻息肉手术后再发,医生建议再行手术切除。
患者不肯,来我处予鼻痔散治疗,一周后鼻息肉自行脱落。
乌梅味酸,善收敛,能消一切皮肤赘生物为君,猪蹄甲善消诸痔为臣,佐以穿山甲皂角刺溃坚散结,使以苍耳宣通鼻窍,又为药引。
诸药合用无坚不摧。
这是付医师的秘方。
自制鼻炎膏治鼻炎有奇效:
本人自制的鼻炎膏是云南白药、辛荑、鹅不食草、细辛、白芷,黄岑、冰片等中药精制而成的药油膏,治疗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均有奇效。
每日取少许滴鼻2—3次。
1—2个月可愈。
没有付作用。
如配合内服药使用更佳。
经多年使用,百分之百有效,己根治了不少久治不愈的患者,没有付作用。
欢迎久治未愈的患者咨询。
诚心为你解除烦脑。
深圳市陈东飚。
鼻息肉中医治疗方法

鼻息肉中医治疗方法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它是由于长期鼻腔炎症刺激引起粘膜增生而形成的突出物。
中医学认为,鼻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饮食不当、情绪失调、体质虚弱等。
中医治疗鼻息肉主要通过调整体质、改善鼻腔环境、减缓炎症反应等方面来达到治愈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疗鼻息肉的方法。
首先,中医治疗鼻息肉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综合分析患者的体型特征、病史、症状等来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不同体质的人患上鼻息肉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质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其次,中医治疗鼻息肉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药外用、中药熏洗等。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内服中药来调理体质,改善鼻腔炎症反应。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中药外用主要指将中药研成粉末,用棉签蘸取后涂抹在鼻腔内,以达到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
中药熏洗则是将中药煎剂用温水冲洗鼻腔,可以清洁鼻腔、减缓炎症反应。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
中医认为,饮食不当是引起鼻息肉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同时,增加对一些有益的食物的摄入,如绿叶蔬菜、豆制品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调理鼻腔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中医治疗鼻息肉还可以采用针灸疗法来辅助治疗。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一项重要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用针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鼻息肉患者,针灸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减缓鼻腔炎症的反应,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最后,中医治疗鼻息肉还需要注重患者的心理调节。
中医认为,情绪失调是引起鼻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帮助其缓解焦虑、烦躁的情绪。
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气功等方式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中医治疗鼻息肉主要通过调整体质、改善鼻腔炎症反应、减缓炎症反应等方面来达到治愈的目的。
然而,鼻息肉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治疗时间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治疗鼻息肉秘方

治疗鼻息肉秘方
一、治鼻生息肉:
【配方】:枯矾10克、硇砂10克、冰片10克。
【制法】:将上三种药物拌匀,研成细粉,过筛,瓶装密封备用。
【用法】:早上7 点钟开始取适量药粉喷入鼻孔内,让药粉均匀沾满息肉上面,
相隔3 个小时左右喷一次,晚上睡觉前停用,第二天再如此重复喷药。
【疗效】:连用几天息肉就会一块一块的脱落下来。
【医案】:XXX,女,左鼻孔长了一块很大的粉色的息肉,鼻子都显的歪了,医院
说只能手术,费用要 5000-8000 元,还会复发。
用上秘方两周,息肉就
全部掉光,没有一点痛苦。
二、治鼻生息肉:
硇砂散:硇砂一钱,轻粉三分,冰片五厘,雄黄三分。
上共为末。
每日五六次点之,渐化为水。
(《外科正宗》硇砂散)。
治疗鼻息肉的常见偏方

鼻息肉为鼻部常见病,好发于成年人,多见于上颌窦、筛窦、中鼻道、中鼻甲等处。
这种病症要得到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
所以,鼻息肉应该怎么治疗?治疗鼻息肉的偏方有什么?赶紧来看看吧!
治疗鼻息肉的`常见偏方
偏方1
陈瓜蒂0.3克,当归捣为末。
以羊脂和,以少许敷息肉上,日3次。
偏方2
珠珍、白矾(烧成灰)、桂心各30克,木通15克(锉),研成细末,每次用1.5克,棉裹后塞入鼻内,1日3次。
偏方3
雄黄6克,研细加菜油适量调和,涂患处。
偏方4
硇砂3克,轻粉1克,冰片0.2克,雄黄1克,研成极细末,点患处,1日5~6次。
偏方6
硇砂0.3克,白矾3克,研细点息肉上,勿伤健康鼻粘膜,1日2次。
偏方7
丁香,绵裹纳之。
偏方8
烧矾石末。
以面脂和,绵裹着放入鼻中,数日息肉随药消落。
偏方9
蜘蛛、红糖各等量研粉,涂搽鼻腔。
偏方10
马陆。
醋炙研末。
棉花蘸塞鼻孔中。
偏方11
治疗鼻息肉的常见妙方还包括郁金、猪牙皂角各30克,用水同浸1宿,火煮透,郁金烂为度,去皂角,留郁金熔干,次用北细辛15克同为末,入麝香、硇砂各3克,拌匀,烧蜜为丸,如茶子大,食后,煎茶下。
结语:通过以上几种治疗鼻息肉的偏方的介绍,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所以,如果你也想用以上推荐的偏方进行治疗的话!请先咨询医师,之后再用以上的偏方治疗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鼻息肉的中医药方
作者:candy 2010-09-30 16:33:42 来源:济南福康网
核心导语:鼻息肉是常见的五官科疾病,发病者成人多于儿童,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
鼻息肉是指鼻腔内的良性赘生物,其形状如葡萄,光滑柔软,带有蒂且可活动。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鼻涕增多,并伴有头昏头痛
鼻息肉是常见的五官科疾病,发病者成人多于儿童,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
鼻息肉是指鼻腔内的良性赘生物,其形状如葡萄,光滑柔软,带有蒂且可活动。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鼻涕增多,并伴有头昏头痛,检查鼻腔时可见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色灰白或淡红色的赘生物,接触赘生物时不痛,可移动,且一般不易出血。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肺经湿热、壅结鼻窍所至。
鼻窍长期受风湿热邪侵袭,使鼻窍滞留邪浊,最后凝结成息肉;亦会因嗜食厚味,使湿热内生,上蒸肺胃,结滞鼻窍而成。
本病的中医疗法为:清肺泻火,利湿散结,活血凉血。
对于治疗该病,提供参考药方:黄芩12桑白皮15鱼腥草18辛荑花10白芷15川芎15败酱草30 皂角刺18生地24白术18丹参24云苓15党参18黄芪24丹皮10川足2条
中医辨证方分型治疗鼻息肉
2010年11月16日10:16 来源: 39健康网【进入论坛】
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粘膜上突起的肿块。
好发于鼻腔的外侧壁及鼻顶部。
鼻息肉并非真性肿瘤,往往是变态反应和鼻窦慢性发炎引起的鼻粘膜水肿的结果。
鼻息肉并非真性肿瘤,往往是变态反应和鼻窦慢性发炎引起的鼻粘膜水肿的结果。
显微镜下检查可见鼻息肉的组织结构不完全相同,可分为三型:
(1)过敏性息肉。
常为双侧多发性,如不能除去过敏原因,息肉切除后常驻复发。
病变除水肿明显外,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粘膜上皮下基底膜有明显增厚(玻璃样变化),上皮可有化生。
(2)炎症性息肉。
单侧或单个息肉形成,多由局部感染引起,切除后不易复发。
水肿轻微,渗出的炎症性细胞主要为嗜中性白细胞及单核细胞。
上皮化生及基底膜增厚较少见,可与过敏性息肉相区别。
(3)鼻后孔息肉。
这是临床命名,因息肉有一长蒂从鼻腔经后孔伸入鼻咽部。
其实激或变态反应性鼻粘膜水肿长期不愈,病变以炎症水肿和炎性浸润为主,无间质变性增生现象,故鼻息肉属于炎症性病变。
但由于鼻息肉形成肿块,故常称为“瘤样病变”,其实一般不会发生恶变。
鼻息肉有时体积很大,甚至达数厘米大小充塞鼻腔而造成鼻塞、呼吸不通畅,或呈活瓣样启闭。
鼻息肉还常伴有嗅觉障碍、头痛、说话时鼻音过重等症状。
鼻塞致使分泌物滞贸,可诱发鼻窦炎,此时分泌物多而呈脓性。
巨大鼻息肉可将鼻腔完全填满,甚至将鼻骨向外推出,改变鼻的外形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肺经湿热、壅结鼻窍所至。
鼻窍长期受风湿热邪侵袭,使鼻窍滞留邪浊,最后凝结成息肉;亦会因嗜食厚味,使湿热内生,上蒸肺胃,结滞鼻窍而成。
本病的中医疗法为:清肺泻火,利湿散结,活血凉血。
鼻息肉的中医辨证论治分型:(1)肺经湿热证:鼻流黄涕,量较多,鼻塞嗅减,头脑昏痛,息肉淡红,鼻粘膜色红增厚;舌尖红苔黄腻,脉实。
治宜清宣肺热,祛湿散结。
方用辛夷清肺饮加减:辛夷花20g,石膏30g,知母6g,栀子12g,黄芩15g,枇杷叶15g,升麻15g,桑白皮40g,车前子30g (包),泽泻20g,杏仁6g,甘草3g。
(2)痰湿结滞证:流涕白粘或稀白,量多,鼻塞不减,嗅觉减退,头重昏闷,胸闷痰多。
息肉色白如脂或如石榴子状,光滑水亮;舌淡苔白腻,脉缓滑。
治宜燥湿化痰,散结消息。
方用导痰汤加减。
药用:胆星9g,陈皮15g,制半夏9g,石菖蒲15g,云苓20g,泽泻15g,白术20g,生牡蛎24g,浙贝母15g,山甲10g,昆布15g,枳壳15g,砂仁10g。
(3)肺脾气虚证:流涕清稀或稀白,息肉淡白或苍白,或术后反复再发,伴倦怠乏力,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宜补益肺脾,化湿散结。
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
药用:党参30g,黄芪30g,白术20g,升麻15g,柴胡12g,当归10g,陈皮15g,制半夏9g,石菖蒲12g,云苓20g,苡仁30g。
鼻塞重加苍耳子30g,细辛5g,辛夷花15g;易感冒加防风15g;若息肉暗红加桃仁12g,三棱10g,莪术10g。
外治可用消息灵或硇砂散吹敷,鼻塞重用鼻炎灵(苍耳子、白芷、辛夷各60g,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体石蜡1000ml。
制法:将苍、芷、辛、油同放锅内,浸泡24h,加热,待药呈黑黄色捞出再下冰片,薄荷霜,液体石蜡,备用)滴鼻。
中医认为鼻息肉多因肺经湿热壅结鼻窍所致,所以在饮食营养治疗方面宜清肺宣气,泻湿散结。
另外由于鼻息肉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及鼻窦炎关系密切,所以要预防鼻息肉发
生,就要积极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减少发生的几率。
在饮食预防方面,应多吃些能治疗上述疾病的食物,少吃油腻肥厚之物,避免过食生冷、鱼虾等腥荤之物,戒除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食物。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