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公式大全(完美打印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公式大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公式大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公式大全一、平面图形1.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c÷2-a=b 长方形的周长÷2-宽=长c÷2-b=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长方形的面积÷宽=长S÷b=b2.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2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底S÷h=a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的面积×2÷底=高S×2÷a=h 三角形的面积×2÷高=底S×2÷h=a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要大于第三条边,任意一条边的长要大于其它两边的差,小于两边的和。

5.梯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6.圆形直径=半径×2 d=2r半径=直径÷2 r= d÷2 2 直径=圆的周长÷圆周率d=c÷π半径=圆的周长÷圆周率÷2 r=c÷π÷2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πd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c =2πr半圆的周长=周长的一半+直径半圆的周长=半径×5.14 (π+2=5.14)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2S=πr2 *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二、立体图形1.长方体:长方体的周长=(长+宽+高)×4 C=4(a+b+h)长方体的周长÷4-宽-高=长C÷4-b -h=a 长方体的周长÷4-长-高=宽C÷4-a-h=b 长方体的周长÷4-长-宽=高C÷4-a-b=h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的体积÷宽÷高=长V÷b÷h=a 长方体的体积÷长÷高=宽V÷a÷h=b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高=底面积V÷h=S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式与方程课件(共20张PPT)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式与方程课件(共20张PPT)

选择题
小路有6根x厘米和10根y厘米长的小棒,他 用其中的12根搭成了一个长方体框架。长方 体框架的棱长和是( B )。 A、2x+10y B、4x+8y C、6x+6y
选择题
小明比小华大2岁,比小强小4岁。
如果小华M岁,小强(

岁。B
A、2M+2
B、M+6
C、
M+4
D、M+2
选择题
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5,个位上
什么是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何区别? 方程的解是个值,解方程是个过程。
简写
1.a×a(
)
7.a+a+a( )
2.a+a(
)
8.a×b×x(
)
3.4×a×b(
) 9.a×a×a(
)
4.4+b+b( 5.a×5( 6.a+a+5×b(
)
温馨提示: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
) 不写;字母与数字相乘时,数字一定
) 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解方程
20+4x=32
解:20+4x-20=32-20 4x= 12 x=3
20-4x=4
解:4x=20-4 4x=16 x=4
解方程
填一填 1)比x少25的数是( x-25 )。
2)n的5倍与m的差是( 5n-m )。
3)一件衬衫a元,,一件毛衣的价格比它的2倍 还多6元,毛衣的价格是( 2a+6 )元。 4)原价a元的产品打八折的价钱是( 80%a )元。
答:这个数是19.
猜一猜
一个数的8倍与它的 的和是66,这个数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上溪小学604班数学公式大全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 -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1 (一)整数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 -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1  (一)整数 北师大版

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1 (一)整数重点导学知识点:全面认识整数的意义、表示、比较大小、估算、实际应用等,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

例题:一个数有2个亿,5个十万,4个千和8个百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万。

点拨:在读数和写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0”的运用。

在四舍五入的时候,要注意看后一位数的大小。

【轻松通关】一、写出下面各数。

二、想一想,填一填。

1.最小的自然数是(),()是最大的自然数。

2.()是自然数的单位。

3.280004320读作(),四舍五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亿位后的尾数得到的近似数是()。

4.18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12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5.能被2、3、5整除的最大两位数是();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的数是()。

6.用0、4、2、5、8、7组成不同的六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它们相差( )。

7.一个数的千万位上是最小的质数,万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千位上的数字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也不是0,其他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五、想一想,下面的题需要加几个零。

1. 在76后面添上()个0,这个数就变成七十六万。

2. 在9后面添上()个0,这个数就变成九千万。

3.在230后面添上()个0,这个数就变成二亿三千万。

【能力晋级】六、按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300475 304750 304075 340750 300457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7405407 7405470 7503740 7453700 7405740七、看图回答问题。

1.一辆汽车从A地向东行30千米,表示为+30千米,那么从A地向西行50千米,表示为( )千米。

2.如果汽车的位置是+60千米,说明它向( )行了( )千米。

3.如果汽车的位置是一70千米,说明它向( )行了( )千米。

4.如果这辆车先向东行20千米,再向西行50千米,这时它的位置可表示为( )千米。

北师大版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2020年8月整理).pdf

北师大版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2020年8月整理).pdf

上溪小学604班数学公式大全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还可以表示起点、分数与代数界点等。

“”是最小的自然数。

一、整数的范围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或者说整数由正整数、XXX负整数组成。

1.自然数。

自然数的意义: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叫作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在计数中起占位作用,表示该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

“+”号一般可以省略不2.正数。

写。

正数的定义:以前学过的8,16,200,…这样的数叫作正数。

正数的写法和读法:正数前面也可以加“+”号,例如:8读作:正八。

数字越大的负数反而越小;3.负数。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的界说:像-1,-5,-132,…如许的数叫作负数。

“-”叫负号。

负数的写法和读法:负数前面加“-”号,例如:15读作:负十五。

4.整数与天然数的接洽及区别。

自然数全是整数,整数不全是自然数,还包括负整数。

比较整数的方法根据整数5.整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要看它们的的位数选择。

位数,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不异,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的大小,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6.因数与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彼此依存的。

意义:整数a除以整数b,所得的商是一个整数,而没有不克不及单独存在。

余数,我们就说a叫作b的倍数,b叫作a的因数。

因数与倍数的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7.奇数与偶数。

意义:个位上的数是1,3,5,7,9的数叫作奇数;个位上的数,就看这个数能否被2整除。

数是2,4,6,8,0的数叫作偶数。

奇数与偶数的特点:奇数都不克不及被2整除;偶数都能被2整除。

8.质数与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意义:一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也叫作素数;一个数的因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公式大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公式大全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公式大全一、单位换算(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2市斤(5)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7)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8)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1季度=3个月 1年=4季度二、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s=πrr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与测量》精品课件 课时5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图形与测量》精品课件  课时5

树叶一周的长度是
树叶表面的大小是
树叶的周长。
树叶的面积。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形
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b
a
字母公式:C=2(a+b)
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推
(4)任何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ⅹ )

3 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角之间的距离是圆的( B
A、直径
B、半径
C、周长
)。
D、面积
(2)用一根铁丝围成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和圆,那么面积最大的
是(
D )。
A、长方形
B、正方形
C、正三角形
D、圆
是多少平方厘米?(每格面积表示 1 cm²)
图形A, B, C的面积分别是5、6、2平方厘米, 图形D的面积大约
是9平方厘米。
如图, 圆的周长是 62.8 cm。圆的面积是多少?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62.8÷3.14÷2
=20÷2
=10(厘米)
3.14ⅹ10²=314(平方厘米)
10ⅹ2=20(厘米)
5 求下面各图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
(60+80)ⅹ30÷2
=140ⅹ30÷2
=4200÷2
=2100(平方分米)
60ⅹ20÷2
=1200÷2
=600(平方分米)
2100-600=1500(平方分米)
5 求下面各图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s=πrr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s h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的周长乘高+上下底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r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
秒 1小时=3600秒 1季度=3个月 1年=4季度
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四、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9.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都小于1。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2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五、特殊问题
植树问题(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3)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1)一般公式: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百分率问题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