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浙江化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1年全国各地化学高考试题汇总

2011年全国各地化学高考试题汇总

2011 国标2011 山东282011 安徽092011 四川062011海南09 2011 国标072011 山东292011 安徽102011四川072011海南10 2011 国标082011 山东302011 安徽112011 四川082011海南11 2011 国标092011 山东312011 安徽122011四川092011海南12 2011 国标102011 山东322011 安徽132011 四川102011海南13 2011 国标112011 山东332011 安徽252011四川112011海南14 2011 国标122011 浙江2011 安徽262011 四川122011海南15 2011 国标132011 浙江072011 安徽272011四川132011海南16 2011 国标262011 浙江082011 安徽282011 四川262011海南17 2011 国标272011 浙江092011 天津2011四川272011海南18 2011 国标282011 浙江102011 天津012011 四川282011海南192011 国标36 2011 国标372011 浙江112011 浙江122011 天津022011 天津032011 四川2011 广东2920112011海南江苏202011 国标382011 浙江132011 天津042011 广东072011江苏01 2011 北京2011 浙江262011 天津052011广东082011江苏02 2011 北京062011 浙江272011 天津062011 广东092011江苏03 2011 北京072011 浙江282011 天津072011广东102011江苏04 2011 北京082011 浙江292011 天津082011 广东112011江苏05 2011 北京092011 福建2011 天津092011广东122011江苏06 2011 北京102011 福建062011 天津102011广东222011江苏07 2011 北京112011 福建072011 重庆2011 广东232011江苏08 2011 北京122011 福建082011 重庆062011广东302011江苏09 2011 北京252011 福建092011 重庆072011 广东312011江苏10 2011 北京262011 福建102011 重庆082011广东322011江苏11 2011 北京272011 福建112011 重庆092011 广东332011江苏12 2011 北京282011 福建122011 重庆102011 海南2011江苏13 2011 山东2011 福建232011 重庆112011 海南012011江苏14 2011 山东092011 福建242011 重庆122011海南022011江苏15 2011 山东102011 福建252011 重庆132011 海南032011江苏16 2011 山东112011 福建302011 重庆262011海南042011江苏17 2011 山东122011 福建312011 重庆272011 海南052011江苏18 2011 山东132011 安徽2011 重庆282011海南062011江苏19 2011 山东142011 安徽072011 重庆292011 海南072011江苏20 2011 山东152011 安徽082011 四川2011海南082011江苏21【鸣谢整理人员:2011国标(2中王田)2011北京(75中娄青燕)2011山东(外校黄文松)2011 浙江(外校黄文松)2011福建(75中娄青燕)2011安徽(75 中娄青燕)2011天津(75 中娄青燕)2011重庆(外校黄文松)2011 四川(外校黄文松)2011广东(外校黄文松)2011 海南( 2 中王田)2011 江苏( 2 中王田)】2011国标 2011国标07 F 列叙述正确的是A. 1.00molNaCI 中含有 6.02 >1023 个 NaCI 分子B. 1.00moINaCI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0.02 >023C. 欲配制 1.00L 1.00mol.L -1 的 NaCI 溶液,可将 58.5gNaCI 溶于 1.00L 水中D. 电解58.5g 熔融的NaCI ,能产生 22.4L 氯气(标准状况)、 23.0g 金属钠答案:B 2011国标08分子式为C 5H 11CI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6种B.7种C. 8种D.9种答案:C 2011国标0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 CH 3CH=CH 2+Br 2連CH s CHBrCH 2Br② CH 3CH 2OH 一 CH 2=CH 2+H 2O③ CH 3COOH+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④ C 6H 6+HNO 3 1 __4 C 6H 5NO 2+H 2O2011国标10将浓度为0.1mol L -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匚O)匚(皿)A. c( H +)B. Ka(HF )C 」- 二"D. . I答案:D 2011国标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Ni 2O 3+3H 2O=Fe(OH )2+2Ni(OH )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 Ni 2O 3、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Fe+2OH --2e -=Fe(OH)2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 pH 降低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2Ni (OH)2+2OH --2e -=Ni 2O 3+3H 2O 答案:C 2011国标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①② 答案:BB.③④C.①③D.②④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 2S fB. NH 4HCO3 溶于过量的NaOH 溶液中:HCO3-+ OH-=CO31 2 3 4 5+H2OC. 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 3COOH=Ca 2++2CH 3COO-+CO2 f+20答案:D2011国标13短周期元素W、X、丫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卷及参考答案(已校对)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卷及参考答案(已校对)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 卷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00 molNaCl 中含有6.02×1023个NaCl 分子B. 1.00mol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置1.00L 1.00mol.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g NaCl 溶于1.00L 水中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 ,能产生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 8.分子式为C 5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 A.6种 B.7种 C. 8种 D.9种 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①CH 3CH=CH 2 + Br 2CH 3CHBrCH 2Br ②CH 3CH 2OHCH 2=CH 2↑+ H 2O ③CH 3COOH +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 + H 2O④C 6H 6 + HNO 3C 6H 5NO 2 + H 2O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将浓度为0.1mol ·L -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 )A. c (H +) B. Ka (HF ) C.)()(+H c F c - D. )()(HF c H c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 + Ni 2O 3 + 3H 2O = Fe(OH)2 + 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 3、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 --2e -= Fe(OH)2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 --2e -= Ni 2O 3 + 3H 2O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 +=Fe 2++H 2S ↑B. NH 4HCO 3溶于过量的NaOH 溶液中:HCO 3-+OH -=CO 32-+H 2OC. 少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 6H 5O -+SO 2+H 2O=C 6H 5OH+HSO 3-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 3+2CH 3COOH=Ca 2++2CH 3COO -+CO 2↑+H 2O13.短周期元素W 、X 、Y 和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人。

2011年浙江理综化学试题详解

2011年浙江理综化学试题详解

2011年浙江理综化学试题详解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B.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C.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熔点、沸点有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D.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解析】化学变化发生的是质变,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笫一个特点;化学变化是原子的重新分配与组合,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因而质量是守恒的,这是化学变化的笫二个特点;化学变化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这是化学反应的笫三个特点,故A正确。

B选项中,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基团,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故B正确。

化学键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着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故C错。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具有条件温和、高效性和专一性特点,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毒、无害,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所以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答案】C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B.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解析】变色硅胶干燥剂则含有CoCl2,无水CoCl2呈蓝色,硅胶吸水后,蓝色无水CoCl2转化成水合物CoCl2·6H2O ,呈粉红色,硅胶就不再具有吸水干燥作用,所以A错;B中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以防止测量的温度不准确(因为玻璃容器的温度与液体温度不一样),故B正确;容量瓶和锥形瓶中有水不影响溶质的量,而滴定管或移液管中有水,就把溶液稀释了,浓度减小,故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则C 正确;酸性KMnO4溶液能将SO2氧化成硫酸,故D正确。

2011年浙江省高考化学(含解析版)

2011年浙江省高考化学(含解析版)

2011年高考浙江化学试题及答案1.(2011浙江高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B .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C .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熔点、沸点有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D .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2.(2011浙江高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 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B .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C .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D .除去干燥CO 2中混有的少量SO 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 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3.(2011浙江高考)X 、Y 、Z 、M 、W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

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 与Z 可形成XZ 2分子;Y 与M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0.76 g/L ;W 的质子数是X 、Y 、Z 、M 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W >Z >Y >X >MB .XZ 2、X 2M 2、W 2Z 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C .由X 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D .由X 、Y 、Z 、M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4.(2011浙江高考)将NaCl 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滴中的Cl ―由a 区向b 区迁移B .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 2+2H 2O +4e -=4OH -C .液滴下的Fe 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 2+由a 区向b 区迁移,与b 区的OH ―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 .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 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 -2e -=Cu 2+5.(2011浙江高考)褪黑素是一种内源性生物钟调节剂,在人体内由食物中的色氨酸转化得到。

2011年浙江省理综测试卷答案(化学)

2011年浙江省理综测试卷答案(化学)

2011年理科综合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可再生资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替代有机溶剂、注重原子的经济性、采用低能耗生产工艺等都是绿色化学的内容B.拉瓦锡发现的质量守恒定律、阿伦尼乌斯创立的电离学说、波尔提出的氢原子模型都对化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C.同位素示踪法是研究化学反应历程的手段之一D.淀粉、纤维素、蔗糖、纤维二糖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8.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 g重水(2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N AB.200 mL 0.25 mol·L-1醋酸溶液中含有的CH3COOH分子数为0.05 N AC.标准状况下,11.2 L Cl2通入足量的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转移的电子数为N AD.60 g石英晶体中含有的Si-O键数目为2N A9.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中O-H键的键能很大,因此水的沸点较高B.因为蛋白质分子与胶体颗粒大小相近,故蛋白质溶液具有胶体的某些性质C.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之间性质一定有明显差异D.因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苯酚具有较强的酸性,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10.以下实验原理或操作中,正确的是A.室温下,含有CoCl2的干燥变色硅胶呈蓝色,在潮湿的空气中变粉红色,放在干燥的空气中又恢复为蓝色B.焰色反应实验中,铂丝在蘸取待测溶液前,应先用稀硫酸洗净并灼烧C.中和滴定实验中,如用于盛放待测溶液的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测定结果D.纸层析中,滤纸作为固定相,展开剂作为流动相11.某同学为试验CuS在不同酸中的溶解性,取4份黑色CuS粉末试样置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醋酸、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溶液。

观察到如下现象:① CuS不溶于醋酸溶液;② CuS不溶于浓盐酸;③ CuS不溶于浓硫酸;④ CuS在浓硝酸中溶解,溶液变蓝,并有红棕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根据上述现象,该同学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CuS不溶于弱酸,能溶于强酸B.CuS不溶于非氧化性酸,能溶于氧化性酸C.CuS溶于硝酸,是因为硝酸氧化性强于硫酸,S2-被氧化,使溶解沉淀平衡往溶解方向移动D.CuS溶于硝酸,是因为硝酸的酸性大于硫酸和盐酸的酸性,S2-结合H+,放出H2S气体,使溶解沉淀平衡往溶解方向移动12. 雌二醇和睾丸素均属类固醇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均含有相同的“三室一厅”的核心构架。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Cl-35.5;Ca-4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B.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C.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熔点、沸点有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D.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解析:本题继续延用了09、10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第7题的命题思路,考查的相关知识内容都取自高中新课程课本,考试的导向作用很明确,引导学生要重视课本知识,学好课本知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同时也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应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的学科,要注意学科最新发展动向,要善于联系、学以致用。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和解释实际问题。

A选项:化学变化发生的是质变,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笫一个特点。

化学变化是原子的重新分配与组合,从原子水平而言,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因而质量守恒,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是化学变化的笫二个特点。

因为化学变化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要放出能量,因此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这是化学反应的笫三个特点。

所以A选项正确。

B选项中,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基团,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B正确。

C选项中,化学键是指分子或晶体中,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分子间作用力是指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2卷化学部分)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 B.10% C.15% D.20%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

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CuSO4B.H2O C.CuO D.CuSO4·H2O11.将足量的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A.K+、SiO32-、Cl-、NO3- B.H+、NH4+、Al3+、SO42-C.Na+、S2-、OH-、SO42-D.Na+、C6H5O-、CH3COO-、HCO3-12.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B.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 N A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 N AD.1molNa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 A个电子13.某含铬(Cr2O72-)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综(2)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综(2)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2卷化学部分)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解析】选D。

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项正确。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选D。

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A正确;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B正确;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大,用水可以区分,C正确;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D错误。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 B.10% C.15% D.20%【解析】选C。

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N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故C项正确。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解析】选A。

当NaOH和CH3COOH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A错误;由电荷守恒关系式可知,B 正确;当pH=7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大于NaOH的物质的量,若V1=V2,一定是c2>c1,C正确;若V1=V2,c1=c2,则NaOH和CH3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红色物质是_________(用化学式表 示);CCl4中显紫红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 示)。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kJ/mol。 CO(g)+
O2(g)=CO2(g),△H=-283.0 kJ/mol; 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 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 7.(2011浙江高考)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1浙江高考)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 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 分装置省略)如下:
+2FeCl3
+2FeCl2+2HCl 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H____0,熵变△S___0(填 >、<或=)。
(2)已知:NH2COONH4+2H2O
NH4HCO3+NH3·H2O。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 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变化趋势如 图所示。
⑤计算25℃时,0~6min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15min B.30min C. 45min D.60min
11.(2011浙江高考)白黎芦醇(结构简式:
)属二苯乙烯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和预防心血管疾 病的作用。某课题组提出了如下合成路线:
已知: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白黎芦醇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E→F的反应类型是
5.(2011浙江高考)褪黑素是一种内源性生物钟调节剂,在人体 内由食物中的色氨酸转化得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色氨酸分子中存在氨基和羧基,可形成内盐,具有较高的 熔点 B.在色氨酸水溶液中,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其形成晶体析 出 C.在一定条件下,色氨酸可发生缩聚反应 D.褪黑素与色氨酸结构相似,也具有两性化合物的特性 6.(2011浙江高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 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 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 α,
,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 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a变小
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 3916 kJ/mol、-3747 kJ/mol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
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Fe2O3(s)+ 3C(石墨)=2Fe(s)+3CO(g),△H=+
加热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析出,用70%乙醇水溶液重 结晶提纯。重结晶过程:
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 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趁热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些因素有 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____。
(2)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 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
写出潮湿环境下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I2溶于KI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KI3·H2O。该物质作为食 盐加碘剂是否合适?______(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
模拟海水中的 Na+ Mg2+ Ca2+ Cl― HCO3― 离子浓度 (mol/L) 0.439 0.050 0.011 0.560 0.001
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 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 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物X为CaCO3 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 C.滤液N中存在Mg2+、Ca2+ 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 4.2 g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 和Mg(OH)2的混合物 8.(2011浙江高考)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 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 起的。已知: 氧化性:IO3->Fe3+>I2;还原性:S2O32->I- 3I2+6OH-=IO3-+5I-+3H2O;KI+I2
2011年高考浙江化学试题及答案
1.(2011浙江高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 定律 B.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 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C.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熔点、沸点有 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 D.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 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2.(2011浙江高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 吸水干燥功能 B.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 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 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 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 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 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3.(2011浙江高考)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 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 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0.76 g/L;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M B.XZ2、X 2M2、W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 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 又有共价键 4.(2011浙江高考)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 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 外沿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A.缓慢冷却溶液 B.溶液浓度较高 C.溶质溶解度较 小 D.缓慢蒸发溶剂
如果溶液中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__________等方法促进晶体 析出。
(3)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 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住。烧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体转入布氏漏斗 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 后转入布氏漏斗,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________。
KI3 (1)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
能含有KIO3、KI、Mg2+、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 化,将所得溶液分为3份。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第二 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 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
____________。 (3)化合物A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与NaHCO3反应放
出CO2,推测其1H核磁共振谱(H-NMR)中显示有_____种不同化学环 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
(4)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加碘盐(添加KI)的稳定性,可加稳定剂减少碘的 损失。下列物质中有可能作为稳定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Na2S2O3 B.AlCl3 C. Na2CO3 D.NaNO2
(4)对含Fe2+较多的食盐(假设不含Fe3+),可选用KI作为加碘 剂。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加碘盐中的Fe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含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 氢原子。
2011年高考理综试卷(浙江卷)化学试题参 考答案
1.C 2.A 3.C 4.B 5.D 6.B 7.A 8.(1)①Fe(SCN)3;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 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 中,在25℃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 体的质量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A.无水乙醇 B.饱和NaCl溶液 C.70% 乙醇水溶液 D.滤液
(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 ___________。
(5)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应进 程,分别在反应开始、回流15min、30min、45min和60min时,用毛细 管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如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 适的回流时间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