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桥梁工程与结构力学

合集下载

物理桥梁建造的力学原理

物理桥梁建造的力学原理

物理桥梁建造的力学原理
物理桥梁建造的力学原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结构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

1. 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性质的学科。

在桥梁建造中,结构力学主要应用于设计桥梁的结构形式、尺寸和材料选择。

桥梁的主要负荷是桥梁自身重力和施加在桥梁上的交通荷载。

通过结构力学的分析和计算,可以确定桥梁的受力状况,保证桥梁的结构稳定和安全。

2. 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平衡物体受力的学科。

在桥梁建造中,静力学主要应用于确定桥梁的受力平衡条件。

桥梁的受力平衡要求总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结合桥梁的结构形式和荷载情况,可以推导出桥梁各个部分的受力大小和方向。

静力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桥梁的结构形式,选择合适的支座位置和设计桥墩、桥梁主梁等部件的尺寸。

3.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运动时受力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桥梁建造中,动力学主要应用于研究桥梁结构在动态负荷作用下的响应。

动态负荷包括车辆行驶时的振动、空气风载和地震等外界激励。

通过动力学的分析和计算,可以确定桥梁结构的振动响应和应力状态,从而评估桥梁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物理桥梁建造的力学原理涉及结构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三个方面,通过这些原理的应用,可以确保桥梁的结构稳定、受力平衡和工作性能安全。

桥梁工程学习心得

桥梁工程学习心得

桥梁工程学习心得作为一名学习桥梁工程的学生,在这门专业课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也领悟到了很多道理和方法。

下面我将详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学习桥梁工程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桥梁工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等。

在学习桥梁工程之前,我需要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和掌握。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桥梁工程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其次,学习桥梁工程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

桥梁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基础,真正的应用是在实践中。

通过在实验室里进行桥梁结构的搭建和测试,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对桥梁工程的影响。

通过实际操作,我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桥梁建造过程中的施工细节和技术要点。

再次,学习桥梁工程需要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

桥梁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座桥梁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难点。

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我能更深入地了解各种桥梁的设计思路和施工方法。

同时,案例分析还能帮助我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只有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我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学习桥梁工程还需要进行专业文献研究。

桥梁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法不断涌现。

通过阅读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文献,我能了解到当前桥梁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最新技术,不断更新我的知识和视野。

同时,文献研究还能培养我对桥梁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最后,学习桥梁工程需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桥梁工程是一个复杂的集体项目,需要众多专业人员的密切配合和协作。

在课程学习中,我和同学们经常要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设计项目,这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结起来,学习桥梁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通过掌握基础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分析实际案例,研究专业文献,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我能对桥梁工程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桥梁工程的认知和理解

桥梁工程的认知和理解

桥梁工程的认知和理解桥梁工程是一门涉及设计、建造和维护桥梁的工程学科。

它涉及到土木工程、结构力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回答你关于桥梁工程的问题。

从历史角度来看,桥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古代的桥梁多采用石头、木材等材料建造,如古埃及的金字塔桥、古罗马的拱桥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桥梁建设采用了更多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如钢结构、混凝土等。

从结构角度来看,桥梁工程需要考虑桥梁的荷载和力学性能。

荷载包括静载和动载,静载是指桥梁自身的重量和交通载荷等,动载是指车辆行驶时对桥梁的荷载。

力学性能包括桥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

工程师需要根据桥梁的跨度、荷载要求等因素进行结构设计,确保桥梁能够承受荷载并保持稳定。

从材料角度来看,现代桥梁工程采用了多种材料,如钢、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

每种材料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钢材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可塑性,适用于大跨度桥梁的建设;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压性能,适用于中小跨度桥梁的建设;预应力混凝土则可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从施工角度来看,桥梁工程需要考虑施工方法和工艺。

大型桥梁通常需要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先制造各个构件,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

施工工艺包括桥墩的建造、梁体的吊装等。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质量,确保桥梁的安全可靠。

从维护角度来看,桥梁工程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桥梁的使用寿命受到环境、荷载和材料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定期检查桥梁的结构和设备,及时修复和更换受损部件,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行。

总之,桥梁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搭建一个连接两地的通道,更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具备高度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工程。

桥梁结构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

桥梁结构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

桥梁结构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桥梁是连接两个地方的关键性工程,牵涉到重要的人员和物资交通线路。

因此,桥梁结构的安全性、承载力和耐久性都是建造和维护里至关重要的方面。

设计优秀的桥梁不仅要考虑实际需求,同时必须基于理性动态力学计算,才能保证该桥梁不断经受力和气力的考验。

力学分析的介绍桥梁结构的力学分析是一项完整度较高的细致工作。

力学分析基于桥梁结构的材料类型和加载,以及桥梁结构内部的力和应力。

这些力和应力来自外部的载荷,如行人,车辆等,以及自然力如风、雪、地震等,桥梁结构必须具有相当的承重和防御能力。

在力学分析中,工程师还会考虑动态行为和结构的杆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因素最终会影响桥梁结构的时间性和耐久性。

力学分析过程力学分析是一系列过程,其中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静力学分析主要关注桥梁结构内部的力和应力,如构件受力情况等。

而动力学分析则引入了外部载荷,如车流、地震波等,来推断桥梁结构的响应性状和性能,从而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与修复结构方案和问题。

在静力学分析中,力学分析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计算和实验测试,确定桥梁结构构建部件的精确节点和其连接方式,以接受外部载荷的压力、钼、弯曲和剪切力。

并通过施工现场实验,验证电脑辅助设计软件的计算结果。

动力学分析是只有在实际路况测试后才能执行的操作,这是因为它考虑到更多的动态载荷如风、山雪、污染、车流、地震等。

工程师们通常会在现场安装精密的测量仪器来监测桥梁结构的反应,并进行集中数据处理分析。

通过周期性的测试,工程师能对桥梁结构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

优化设计方法论优化设计是桥梁结构的核心,其旨在提高结构的状态性能和建筑时的经济性。

通常,优化设计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在结构质量方面,对于确保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要优化结构形式和材料。

钢材和混凝土是最常用桥梁材料,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随着技术和建筑经验的提高,现在还有更多的材料可供选择,例如高强度FRC和CFRP等。

2024年结构力学心得体会模板(三篇)

2024年结构力学心得体会模板(三篇)

2024年结构力学心得体会模板标题:____年结构力学心得体会目录:一、引言二、学习过程与方法总结1. 学习过程2. 学习方法三、重要知识点回顾与理解1. 刚体静力学2. 结构平衡四、应用实例1. 建筑结构设计2. 桥梁工程五、进一步学习计划六、结论参考文献一、引言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了物体受力时的行为和变形规律。

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掌握结构力学的理论和应用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总结我在____年学习结构力学的心得体会,并分享我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二、学习过程与方法总结1. 学习过程在学习结构力学的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我认真学习了教材,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原理。

然后,我利用课余时间做了大量的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最后,我参与了一些结构力学实验,通过实践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

2. 学习方法在学习结构力学时,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a. 学习前预习:在上课前,我会提前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以便更好地跟上课堂的进度。

b. 理论与实践结合:除了课堂学习,我还参与了一些实践活动,如结构力学实验。

通过实践,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c. 刻意练习:我会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做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d. 合作学习:我会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我能够开阔视野,获取不同的思路和解题方法。

三、重要知识点回顾与理解1. 刚体静力学刚体静力学是结构力学的基础,它研究物体受力时的平衡条件和力的作用规律。

通过学习刚体静力学,我深入理解了平衡条件的概念,如受力平衡和力矩平衡。

我学会了利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来分析复杂的力系统,并能够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结构平衡结构平衡是结构力学的核心内容,它研究物体在受力时的平衡状态和变形规律。

通过学习结构平衡,我了解到结构受力状态的判断方法,如受力分析和力的图示法。

桥梁工程学习心得体会(3篇)

桥梁工程学习心得体会(3篇)

桥梁工程学习心得体会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其负责设计、建造和维护各种类型的桥梁。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桥梁工程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学习桥梁工程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桥梁工程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桥梁工程涉及到许多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是理解和应用桥梁工程原理的基础。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桥梁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合理的方案。

其次,学习桥梁工程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

桥梁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够真正理解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积极参加桥梁工程实习和实训,通过参与实际的桥梁设计、建造和维护项目,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实际知识,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学习桥梁工程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桥梁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桥梁工程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我还积极参与桥梁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第四,学习桥梁工程需要注重实用性。

桥梁工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桥梁工程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和操作,提高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还注重了解和学习桥梁工程的实际应用,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桥梁工程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学习桥梁工程需要注重安全和环保。

桥梁工程是一个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学科,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需要时刻注重安全。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注重了解和学习桥梁工程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通过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各种安全问题,保护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桥梁工程学习心得(3篇)

桥梁工程学习心得(3篇)

桥梁工程学习心得我是一名学习桥梁工程的学生,近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深入学习和了解桥梁设计和施工的知识。

以下是我在学习桥梁工程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够对其他学习者有所帮助。

首先,桥梁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广泛,包括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力学、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

因此,学习桥梁工程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花了很多时间来学习这些相关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和实习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其次,桥梁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虽然在课堂上能够学到很多知识,但是真正的技术和经验还是需要通过实践来积累。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参与了一些桥梁项目的设计和施工,通过亲身实践,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际工程的需求。

同时,通过实践还能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施工中的细节和技巧,这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另外,桥梁工程是一门需要创新和思考的学科。

桥梁的设计和施工需要针对具体的环境和需求进行创新和优化。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参与一些桥梁课题的研究和探讨,通过与同学和导师的讨论,我能够拓宽自己的思路,学习到更多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同时,我还积极参加一些桥梁设计竞赛和学术交流会议,与同行们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也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指导。

此外,桥梁工程是一门需要专业工具和软件支持的学科。

在桥梁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软件来进行模拟和分析。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一些常用的桥梁设计软件,比如AutoCAD、STAAD.Pro等,这些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够更全面地考虑各种设计和施工因素。

最后,桥梁工程是一门需要团队合作的学科。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桥梁设计和施工往往需要多个专业人员的共同配合和合作。

因此,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参与了一些小组项目,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一些桥梁设计和分析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协作,也提高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桥梁工程中的荷载与结构关系分析

桥梁工程中的荷载与结构关系分析

桥梁工程中的荷载与结构关系分析桥梁是人类工程学中的伟大成果,它们连接着大地和人们的生活,承载着巨大的荷载。

荷载与结构的关系是桥梁工程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建造安全耐用的桥梁至关重要。

一、荷载的种类及其特点荷载是指施加在桥梁结构上的力的作用。

在桥梁工程中,主要有静载荷和动载荷两种类型。

静载荷是桥梁底部受力的主要来源,包括自重荷载、活载荷载和附加荷载等。

自重荷载是因桥梁本身的质量而产生的,是静载荷中最基本的一种。

活载荷载是指由行驶的车辆、人以及其他外部载荷所产生的力。

附加荷载则主要指由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带来的额外荷载,如风、冰、雪等。

动载荷主要指桥梁结构受到的频繁变化的荷载,如行驶车辆的冲击和震动。

二、荷载与桥梁结构的关系荷载与桥梁结构的关系紧密相连,正确分析和评估荷载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是保证桥梁工程安全可靠的关键。

首先,荷载对桥梁结构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荷载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桥梁各构件上,通过构件的传力和承载机理,进一步传递到整个桥梁结构上。

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都与荷载有着密切关系。

其次,荷载对桥梁结构设计的影响很大。

合理的荷载设计可以降低荷载对桥梁结构的不利影响,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荷载设计要充分考虑实际使用环境和预测未来的荷载,合理选择设计参数和结构形式,确保桥梁在不同荷载下的安全可靠性。

最后,荷载分析对于桥梁结构的监测和维护也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荷载,可以及时发现桥梁结构的异常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护和修复。

合理维护和保养桥梁结构,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交通安全。

三、荷载与结构关系分析的方法在荷载与结构关系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有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两种。

理论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力学原理和结构力学理论,推导出结构的应力、变形等参数。

通过这些参数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获得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情况。

实验验证则是通过搭建物理模型、进行试验加载或采集实测数据,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桥梁工程与结构力学梁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地质工程专业2班 2011级摘要:桥梁工程的发展与力学的进步是紧密相联的,而且是互相促进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材料、设备、建桥技术也有了很快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人们对桥梁力学问题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桥梁力学的发展;同时,桥梁力学的研究成果也使桥梁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桥梁、力学、发展、现状一、引言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桥梁,那时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虽然还不具备造桥的能力,但已经知道利用桥梁为生活创造方便。

在17世纪以前,桥梁一般是用的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分为石桥和木桥。

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酸性转炉炼钢和平炉炼钢技术的发展,钢材成为重要的造桥材料,钢的抗拉强度大,抗冲击性能好,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出现钢板和矩形轧制断面钢材,为桥的部件在厂内组装创造了条件,钢材应用日益广泛。

因为只是凭经验修桥,曾使19世纪80-90年代得许多铁路桥发生重大事故;从那时起,正在发展中的结构力学理论得到了重视,在它的静力分析理论完全确立并广泛普及之后,桥梁因强度不足而造成的事故大为减少。

到了现代,桥梁按建桥材料可分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

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但其价格却远低于钢材,为了增加其抗拉能力,设计了钢筋混凝土这类复合建筑材料,使其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但限于混凝土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力学性能,将其作为梁式桥结构用材,跨度仍远逊色于传统的拱桥结构。

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尽管有受力钢筋在承载,但在受拉区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裂缝,若对钢筋施加一定的张力作用,可以克服此弊端,即通过张拉预应力筋,使得受拉区事先储备一定数值的压应力,当外荷载作用时,混凝土可不出现拉应力或不超过某个临界值的拉应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刚度和承载能力,进而导致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出现。

二.桥梁建设简述与发展趋向1、国外桥梁建设简述和发展趋向纵观国外桥梁建设发展的历史,对于促进和发展现代桥梁有深远影响的,是继意大利文艺复兴后18世纪在英国、法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兴起的工业革命。

它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桥梁建筑技术方面空前的发展。

1855年起,发共建造了第一批应用水泥砂浆砌筑的石拱桥。

法国谢儒奈教授在拱桥结构、拱圈砌筑方法以及减少圬工裂缝等方面的研究和改进,对现代石拱桥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大约在1870年,德国建造了第一批采用硅酸盐水泥作为胶结材料的混凝土拱桥。

之后,在20世纪初,法国建成的戴拉卡混凝土箱形拱桥跨度达139.80m。

目前最大跨度的石拱桥是1946年瑞典建成党的绥依纳松特桥,跨度为155m。

钢筋混凝土桥的崛起,要追溯到1873年法国的约瑟夫莫尼尔首创建成的一座拱式人行桥。

由于有石拱桥的技术和建筑艺术为基础,加之钢筋混凝土突出的受压性能,所以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兴起,一开始就引人注目。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间,钢筋混凝土拱桥无论在跨越能力、结构体系和主拱圈的截面形式上均有很大的发展。

法国费莱西奈教授设计,于1930年建成的三孔186m拱桥和1943年瑞典建造的跨径264m的桑独桥,均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

后者作为此种拱桥的跨度记录,一直保持到1964年澳大利亚悉尼港柏拉马塔河桥的问世。

1980年,在南斯拉夫用无支架悬臂施工方法建造了跨度达390m的克尔克大桥,突破了305米的前世界纪录。

国外在发展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同时,也修建了一些钢筋混凝土梁式桥,但限于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力学特性,梁式桥的跨径远逊于拱桥。

直至1928年法国著名工程师费莱西奈经过20年研究,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付诸实施后,新颖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首先在法国和德国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

德国最早用悬臂法建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特别是在1952年成功得地莱茵河上的沦姆斯桥(跨度为101.65m+114.20m+104.20m,具有跨中剪力铰的T形刚构桥)后,这个方法就传播到全世界。

10年后莱茵河上另一座本道尔夫桥的问世,将预应力混凝土桥的跨度推进到208m,是悬臂施工技术日臻完善。

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连续刚构桥为1998年建成的挪威斯托尔马桥,主跨301m,桥跨布置为94m+301m+72m。

世界上第一座具有钢筋混凝土主梁的斜拉桥,是1925年在西班牙修建的跨域坦波尔河的水道桥(主跨60.35m)。

1962年在委内瑞拉成功地建成了宏伟的马拉卡波湖大桥,为现代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蓬勃发展开辟了道路。

该桥的主跨为235m,桥跨布置为160m+5×235m+160m。

1995年建成的法国诺曼底大桥,为混合式斜拉桥,主跨856m。

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桥,为1999年建成的日本多多罗桥,主梁为钢箱梁,主跨达890m。

吊桥是能够充分发挥钢材优越性能的一种桥型。

美国在19世纪50年代从法国引进了近代吊桥技术后,于19世纪70年代发明了“空中架线法”编纺桥缆。

1937年建成的旧金山金门大桥,主跨1280.2m,保持了27年桥梁最大跨径的世界纪录。

目前已建成桥梁中最大跨径的桥梁,为1998年建成的日本明石海峡大桥,全长3910m,主跨达1991m。

从以上桥梁建设简述可以看出,近年来的桥梁结构逐步向轻巧、纤细方面发展,但桥梁的载重、跨长却不断增长。

为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所提出的愈来愈高的要求,需要建造大量的承受更大荷载,跨越海湾、大江等跨径和总长更大的桥梁。

这必然推动桥梁结构向高强、轻型、大跨度的方向发展。

为此,在建筑材料上,需研究更符合实际状态的力学分析方法与新的设计理论,充分发挥结构潜在的承受力,充分利用建筑材料的强度,力求工程结构的安全度更为科学和可靠;在大跨度桥梁的设计中,会愈来愈重视空气动力学、振动、稳定、疲劳、非线性等科研成果的应用,并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施工上,力求高度机械化、工厂化、自动化;在工程管理上,则力争高度科学化、自动化。

2、国内桥梁建设简述与发展趋向在距今约三千年时,我国就已在宽阔的渭河上架过大型浮桥,其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军事活动。

汉唐以后,浮桥的运用日趋普遍。

在秦汉时期,已广泛修建石梁桥。

世界上现在上保存着的最长、工程最艰巨的石梁桥,是我国于公元1053年-1059年在福建泉州建造的万安桥。

此桥长达800m,共47孔,位于“波涛汹涌,水深不可址”的海口江面上。

此桥以磐石铺遍桥位江底,是近代筏形基础的开端;并且独具匠心地用养殖海生牡蛎的方法胶固桥基,使之成为整体,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造桥方法。

我国拱桥有着悠久的历史。

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是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

该桥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02m,宽9m,拱矢高7.23m。

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两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自重、节省材料,又能便于排泄、增加美感。

近年来,在拱桥的施工技术方面,除了有支架施工外,对于打垮拱桥,目前广泛采用无支架施工、转体施工、刚性骨架施工法等。

1997年建成的万县长江大桥,使用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作为拱架施工的箱形拱桥,全长856.12m,主跨为420m,跨径居目前世界同类型桥梁之冠。

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的梁式桥,在我国也获得了很大发展。

对于中小跨径的桥梁,已广泛采用装配式的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板式或T形梁桥的定型设计,不但经济适用,并且施工方便,能加快建桥速度。

目前,我国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是1988年建成的浙江瑞安飞云江桥,跨径为62m。

除简支梁桥以外,近年来我国还修建了多座现代化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梁桥和连续梁桥。

在世界桥梁建筑中蓬勃发展的现代斜拉桥,是结构合理、跨径能力大、用材指标低且外形美观的先进桥型。

1993年建成的杨浦大桥,主跨为602m,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结合梁斜拉桥。

在桥梁基础方面,除了广泛采用明挖基础、桩基、沉井等之外,对于深水中的大桥建设,目前在大型管柱的施工技术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深沉井施工方面由于成功地采用了先进的触变泥浆套下沉技术,大幅度的减少了基础圬工数量,使下沉速度加快3-11倍。

此外,我国还广泛采用和推广了钻孔灌注桩基础。

与国外的同类型基础相比,它所要求的施工机械少,动力设备简易,操作方便迅速,易为群众掌握,且能钻入很深的土层。

三、桥梁建设的技术要求与发展1、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新材料应具有高强、高弹模、轻质的特点,研究超高强硅粉和聚合物混凝土、高强双相钢丝纤维增强混凝土、纤维塑料等一系列材料取代目前桥梁用的钢和混凝土。

2、在设计阶段采用高度发展的计算机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有效的快速优化和仿真分析,运用智能化制造系统在工厂生产部件,利用GPS和遥控技术控制桥梁施工。

3、大型深水基础工程目前世界桥梁基础尚未超过100米深海基础工程,下一步须进行100—300米深海基础的实践。

4、预应力结构应用的发展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出现与应用、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纤维增强塑料筋的研制与应用。

在预应力结构理论方面,今后将更趋于理论与计算方法的统一性,结构的设计更符合于功能的要求;在设计与研究方面,预应力结构的裂缝控制问题、疲劳问题、抗震问题以及耐久性和环境保护等会成为突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5、重视桥梁美学及环境保护桥梁是人类最杰出的建筑之一,闻名遐尔的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澳大利亚悉尼港桥、英国伦敦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中国上海杨浦大桥、南京长江二桥、香港青马大桥等这些著名大桥都是一件件宝贵的空间艺术品,成为陆地、江河、海洋和天空的景观,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宏伟壮观的澳大利亚悉尼港桥与现代化别具一格的悉尼歌剧院融为一体,成为今日悉尼的象征。

因此,21世纪的桥梁结构必将更加重视建筑艺术造型,重视桥梁美学和景观设计,重视环境保护,达到人文景观同环境景观的完美结合。

四、展望21世纪的桥梁工程21世纪将会实现桥梁界沟通全球交通的梦想。

在20世纪末已经开拓了几项大的海峡工程,但桥梁最大跨径没有超过2000m,深水基础深度也在50m左右。

人们已经在规划的几项大的海峡工程,其设想方案的桥梁最大跨径要超过2000m,达到3000-5000m,深水基础深度可能在百米以上。

21世纪面临伟大的海峡工程建设,从先进国家国内的交通运输网络发展到组成各洲际、各国间主要联线网络,去适应21世纪信息革命而形成智能化于高效率的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海峡桥梁工程必然要满足高速运输、重载运输、海上高通航的要求,建成全天候服务,有较高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和舒畅安全的交通通道。

另一方面,无论在海峡或在洲际建设现代化桥梁,还必须注意环境保护。

为描绘21世纪建设的宏伟蓝图,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要对建桥的有关课题和关键技术进行探讨:探索超大跨径桥梁(主跨3000-5000m)的新型建筑材料,合理结构形式,抗风、抗震、抗海浪的技术措施;要结合海洋工程的经验,探索100-500m的深水基础形式与施工方案;探索结构材料防腐的措施与方法;探索智能化结构的设计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