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药典中部分干扰素产品总结归纳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干扰素(interferon)是一种由宿主细胞在病毒感染或其他刺激下产生的一类蛋白质。
它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能够调节宿主免疫反应,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猪的病毒性疾病治疗中,干扰素通常通过注射或饲料添加等方式给予。
猪是重要的畜牧养殖动物,也是许多病毒感染的易感宿主。
常见的猪病毒性疾病包括猪瘟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
干扰素在猪的病毒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抗病毒作用:干扰素能够刺激猪体内的免疫系统,增加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
研究表明,干扰素可以抑制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复制,减轻病程和病情,降低死亡率。
干扰素还可以抑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感染,减少病毒在肠道中的复制和传播,缓解腹泻症状。
2. 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能够促进猪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研究发现,干扰素可以调节猪体内多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如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T细胞的杀伤作用,促进B细胞的抗体生成等。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干扰素可以加强猪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减轻病毒感染的症状和病程。
3. 抗炎作用:病毒感染通常会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病情恶化。
干扰素具有抗炎作用,能够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
研究发现,干扰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激活,从而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干扰素在猪的病毒性疾病治疗中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干扰素的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程、病毒株的变异和免疫状态等。
干扰素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发热、食欲减退和免疫抑制等。
干扰素的治疗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养猪业中的广泛应用。
干扰素在猪的病毒性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和抗炎作用,干扰素能够减轻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情,提高猪的存活率和生产性能。
动物治疗中干扰素的使用及其副作用

胞表面的干扰素具有一定的关联和影响,两者相互
作 用 可 以激 发新 的细胞 的产生 。干 扰 素可 以对 多种 病 毒 产生 抗 体 ,能 够 抵御 病 毒 的入 侵 。一 些 实 验表 明, 干 扰素 还能 抑制 多种致 癌性 的病 毒 。干扰 素 的运
的数量 , 那么就需停药 , 并全面仔细 的观察 , 对症治 疗, 另 外 还要 注意 是否会 出血 。如果 一切症 状恢 复 正 常 的话就 可 以继续 治疗 。 炎症 , 多 在 注射 后 2 — 4个小 时 出现 , 伴 随 的会 有
些 并发 症状 的产 生 。例 如 , 恶心 、 食 欲 不振 、 腹泻 及
呕吐。如果是感 冒等症状的话 , 可以采取一些止痛降
温 的方法 来减 轻疼 痛 。治 疗炎症 需 要对症 处理 , 还 要
按时服药 ,注射 的安排尽量根据患畜 的身体状况而
定。
了病毒信息 的转录,从 而也抑制 了病毒相关蛋 白质 的产生 , 阻止了病毒在宿主细胞 内的繁殖 , 使得病毒 无法 表 现相 应 的特征 性状 。机体 内 的相关 免 疫 系 统
毒 以外 , 细菌 、 真菌 、 原虫 、 立克次 氏体 、 植物血凝素
以及某 些 人 工合 成 的核 苷 酸多 聚 物 ( 如 聚肌 胞 ) 等
菌药 、 抗病毒药 , 达到标本 兼治 、 缩短病程 、 降低损
失。
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 素 的物质统称为干扰素诱生剂 。干扰素 的主要成分 是 糖蛋 白 , 按 其 抗原 性 不 同可 分 为 d、 p 和 三种
中起 着 十分 重 要 的 使 得 病 毒生 长 受 到
自身免疫 , 如 甲状腺炎 、 风湿性关节炎 、 血管炎
干扰素在兽医临床上的科学应用

2020第6期 121干 扰 素 在 兽 医 临 床 上 的 科 学 应 用万遂如(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吉林 长春 130122)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957(2020)06-0121-03收稿日期:2018-08-31作者简介:万遂如(1938-),男,江西南昌人,教授,主要从事家畜传染病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现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名誉秘书长.干扰素(IFN)是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有关生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糖蛋白,由于它们能干扰病毒RNA和DNA 的合成而抑制病毒的复制,故称之为干扰素(抗病毒蛋白)。
干扰素是细胞因子中的一个家族,目前已发现有20多种干扰素家族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无抗原性,不被免疫血清中和,也不被核酸酶灭活,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增殖与分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本文就当前畜牧业生产中禁止滥用抗生素,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健康养殖的持续发展,替代抗生素,在兽医临床上如何科学应用干扰素问题,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 干扰素的分类1980年国际干扰素命名委员会建议将各种干扰素先根据动物的来源确定分类系统,再按干扰素的抗原特异性和分子结构分成不同的型别。
哺乳动物的干扰素分为两类:Ⅰ型干扰素和Ⅱ型干扰素。
Ⅰ型干扰素(耐酸型)主要包括IFN-α、IFN-β、IFN-ω、IFN-К、IFN-ξ、IFN-δ等类型。
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的,在耐酸环境中稳定。
IFN-α和IFN-β二者结合相同的受体,分布较为广泛,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B细胞、T细胞、血小板、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等。
Ⅱ型干扰素即IFN-γ(酸敏感型),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受到有丝分裂原或特异抗原刺激所产生,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也可产生,对酸不稳定,结合的受体与Ⅰ型干扰素不同,但IFN-γ的免疫刺激活性在两类干扰素中最强。
干扰素的种类、用法及优缺点比较

临床上使用的干扰素主要分为: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现从种类、用法、价格、疗效等方面比较如下:
普通干扰素有:
1.干扰素α-2a ,商品名:罗荛愫因特芬贝尔芬;
2.干扰素α-1b ,商品名:赛若金运德素;
3.干扰素α-2b ,商品名:甘乐能安达芬英特龙;
用法用量:1周3次或隔日1次,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
价格:1针几十元。
长效干扰素有:
1.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商品名:派罗欣;
2.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商品名:佩乐能。
用法用量:1周1次,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
价格:1针大概在1000~1400元之间。
普通干扰素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吸收快,注射几个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到最高,这时副作用的反应强烈,抑制病毒的作用也达到最高,但是由于排泄比较快,造成在下次注射前,血药浓度的偏低,病毒可能会恢复复制。
而长效干扰素,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血药浓度基本可以保持恒定,不会存在病毒重新复制的机会,作用时间延长。
因此,相对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的优点是避免了频繁的注射,效果也较普通干扰素为好,但是价格比较昂贵,建议经济条件好的患者首选长效干扰素。
关于多肽、植物血凝素、干扰素、白介素、聚肌胞、转移因子等

关于多肽、植物血凝素、干扰素、白介素、聚肌胞、转移因子等_兽药配方的空间18:42作者按:现在好多人问我关于多肽、植物血凝素、干扰素、白介素、聚肌胞、转移因子等产品在畜牧兽药的应用事宜。
本人特整理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干扰素 IFN什么是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干扰素的分类根据干扰素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抗原性和细胞来源,可将其分为:IFN-α、IFN-β、IFN-γ。
IFN-ω属于IFN-α家族,其结构和大小与其它IFN-α稍有差异,但抗原性有较大的不同。
现在公认IFN-β和IFN-γ只有一个亚型,而IFN-α有约二十余个亚型。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1、疫苗免疫失败后的临床补救治疗。
当错误使用毒力较强的疫苗免疫,或免疫时未察觉鸡群有潜在性疾病感染等情况时,导致疫苗免疫后鸡群出现病症,此时可使用干扰素进行紧急补救治疗,减少损失。
2、家禽家畜各种病毒性疾病,如猪的口蹄疫、蓝耳病、鸡的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即当发生上述疾病时,在使用其他抗病毒的同时配合使用干扰素,可提高疗效,加速康复。
临床用药指导:一、猪1.在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期、易感日龄、引种后以及病毒性传染病发病初期使用效果极好。
2.对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的治疗:按以上用量肌肉注射本品,每日一次,连用3日;同时注射抗病毒水针,每日1次连用3-5天,电解多维饮水;痊愈后,建议饲料里添加益生素,以重建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增重速度,挽回或减少动物因生病期间消瘦带来的损失。
3.对于无名高热,混合感染,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非典型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病等紧急治疗时,使用本品同时配合分点注射退烧药和抗生素。
猪恢复采食后,用敏感抗生素拌料,连用3-5天.注意事项1.本品应在有经验的临床兽医师指导下按规定剂量、疗程和投药途径使用。
干扰素

干扰素据了解基层有不少兽医和养殖户都是在家禽发病的中后期才使用干扰素,或者是在使用几天抗病毒的药无效的情况下才使用干扰素.其结果是病情得不到抑制,得出的结论是干扰素效果不好.其实是错过了干扰素的最佳使用时机,应当在发病的早期,越早越好,到中后期机体出现败血症或毒血症时,为时已晚。
1.干扰素必须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即体内病毒尚末扩期或引起严重病变之前临床上使用才能凑效2.如果机体组织损伤严重,已处于败血症或毒血症阶段,此时使用干扰素,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为时已晚.3.干扰素以注射,滴口,饮水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一次或者两次即可.但是在各种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可加量2~3倍,连用2~3天.饮水前要断水2~3个小时,以确保鸡群都能饮到干扰素.4.干扰素对活毒疫苗有干扰作用,因此在正常冻干苗免疫72小时前不得使用干扰素.灭活油苗不受干扰素的影响,并且在使用油苗的时候联合使用干扰素可以预防在油苗产生免疫力前野毒的感染。
5。
使用基因工程干扰素既不会促进抗体的生成也不削弱或中和抗体,因此在使用干扰素4天后,可以结合相应传染病的免疫特点并接种相应疫苗,使在发病后使用干扰素得到控制后进一获得免疫,以防止其它疫病的侵害。
6。
在发病期间使用干扰素可以联合使用转移因子,以提高干扰素使用效果并能缩短病程`降低疫病造成的损失。
7。
使用干扰素可以与其它抗病毒的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以和卵黄抗体联合使用。
8。
使用干扰素期间可联合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性疾病的混合感染,添加电解多维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9。
在治疗时,只用干扰素不注意配合其它药物使用,把干扰素当成神药,其结果是耽误了病情。
10。
在中后期,不采用滴口或注射方式,为省事采用饮水方式,病情严重的家禽已经不吃不喝,同样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
干扰素控制禽类疾病效果好干扰素作用机理病毒感染细胞导致干扰素的产生,并随被感染细胞死亡、崩解而释出。
干扰素分子向附近扩散,随血液循环至全身。
干扰素简介

在MDCK 细胞中北极狐γ -干扰素抗病毒活性测定 A: the control MDCK cells; B: severe CPE in the control; C: cell disposed by over 10 −5 renatured recombined arctic fFox gamma interferon
16
参考文献及致谢
干扰素发现的艰难历程 大众卫生报/ 2004 年/ 01 月/ 21 日/ 第T00 版 贺进朝 科技日报 / 2003 年/ 06 月/ 23 日/ / 干扰素是一种天然的抗病毒蛋白质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中科院院 士刘新垣 我国基因工程干扰素的研究概况 郑永霞凌善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6年第 22 干扰素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卷 孙亚萍 王英明 乔守怡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 学研究所遗传工程国家重 点实验室 CNKI学术图片知识库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干扰素受体与信号传导
干扰素产生以后,并不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而 是结合在临近的同种细胞的受体上,使该细胞产生 多种蛋白,包括抗病毒调节物和转录调节因子,从而 发挥抗病毒作用。三个干扰素家族结合不同的受 体,通过类似的信号传导途径,发挥生物学效应。 Ⅰ型干扰素受体 Ⅰ型干扰素受体由两条链组成 , IFNAR1和IFNAR2,都是糖蛋白。 Ⅱ型干扰素受体 Ⅱ型干扰素受体( IFN-γ R) 也由两种不同的亚基组成, IFNGR1和IFNGR2。 IFN-λ 受体 IFN-λ 的受体是一种异源二聚体, 其中一个亚基IFNLR1,或者IL228Ra。
干扰素的信号传导
三族干扰素都经JAK- STAT途径发挥活性
基因工程大量生产
1987年, 我国科学家侯云德 等成功获得基因工程干扰素 。
畜禽干扰素应用及体会

清洗干净 , 避免药物残 留对精子 的伤害 。公猪爬跨上假母猪后 , 41 .精液分装完后若不能及时用掉 , 应在 室温下避光冷却 1 h以
重悬 殊 造 成 的配 种 难 问 题 , 服 时 间 和 区域 上 的差 异 , 克 特别 是 对 伸出空拳 1 1左右 , " O1 1 或不让其伸出拳外 , 用中指 、 无名指和小指
农牧 民散养猪配种更为方便 , 打一个电话配种员即可登 门输精 , 锁定 龟头 , 意不要抓 握阴茎体部 E 注 螺旋部 分)以防造成公猪 , 减少以往赶猪 的不便和不良影响 ,让猪 场问的种猪精液交 流更 不适而从假母猪上退下 。然后顺其 向前冲力 , 将阴茎的… ’ S状弯 方便 , 还能防止生殖道疾病和寄生虫病 的传播。随着种公猪精液 曲尽 可 能 地 拉 直 , 紧 阴茎 龟 头 防止 其 旋转 , 猪 即 可 安静 下 来 握 公
能充分发挥 , 笔者近几年在基层推广猪的人工授精技术 , 现总结 尿 。当射出乳 白色的液体时 , 即为浓精液 , 就要用采精杯收集起 以下五点关键技术环节供初学者参考。 来。有些公 猪射精的过程 中, 可射出 2 个乳 白色 的浓份精液 , ~3
应 全 部 接取 。
2 . 4采精过程中 , 如果仍有包皮 中的尿 液顺 阴茎流出 , 可先将龟 1 调教公猪 帕跨假母猪时 ,采精员的耐心是调教公猪成功的关 头抬 高 , . 1 然后在射精 间隙或 只射 出清亮液体时 , 放下集精杯 , 不 键。 不要期望一次调教就能成功 , 不要强迫公猪爬跨假母猪 , 不要 收集 , 左手拿纸 巾将其 吸附, 避免流入集精杯中。
可训 练பைடு நூலகம்1 , 1 最好 不要 少 于 3次 , 至爬 跨成 功 。调教 时 间 稀释液 的温度 , 次 但 周 直 不可逆操作。在稀释时要把等温的稀释液沿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成品
2.4.1 分批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
2.4.2 分装与冻干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及附录ⅠA 有关规定。
2.4.3 规格 应为经批准的规格。
2.4.4 包装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及附录ⅠA有关规 定。
3 检定 3.1 原液检定 3.1.1 生物学活性 依法测定(附录Ⅹ C)。
2.1.3.2 染色镜检 应为典型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2.1.3.3 对抗生素的抗性 应与原始菌种相符。
2.1.3.4 电镜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 应为典型大肠杆菌形态,无支原体、病毒样颗 粒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2.1.3.5 生化反应 应符合大肠杆菌生化反应特性。
2.1.3.6 干扰素表达量 在摇床中培养,应不低于原始菌种的表达量。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
本品系由高效表达人干扰素α1b基因的大肠杆 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获得的重组人 干扰素α1b制成。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
抗生素。
1 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材料及辅料、水、器具 、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 制造 2.1 工程菌菌种
2.1.1 名称及来源 重组人干扰素α1b工程菌株系由带有人干扰素α 1b基因的重组质粒.1 分批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
2.4.2 分装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及附录ⅠA 有关规定。
2.4.3 规格 应为经批准的规格。
2.4.4 包装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及附录ⅠA有关规 定。
3 检定 3.1 原液检定 3.1.1 生物学活性 依法测定(附录Ⅹ C)。
3.1.12 紫外光谱 用水或生理氯化钠溶液将供试品稀释至约 100~500μg/ml,在光路1cm、波长230~360nm 下进行扫描,最大吸收峰波长应为278± 3nm (附录ⅡA)。
3.1.13 肽图 依法测定(附录ⅧE),应与对照品图形一致
3.1.14 N端氨基酸序列(至少每年测定1次) 用氨基酸序列分析仪测定。N端序列应为: (Met)-Cys-Asp-Leu-Pro-Glu-Thr-His-Ser-LeuAsp-Asn-Arg-Arg-Thr-Leu。
3.2 半成品检定 3.2.1 细菌内毒素检查 每30万IU应小于10EU(附录ⅫE,凝胶限度试 验)
3.2.2 无菌检查 依法检查(附录Ⅻ A),应符合规定。
3.3 成品检定 除水分测定、装量差异检查外,应按标示量加 人灭菌注射用水,复溶后进行其余各项检定。
3.3.1 鉴别试验 按免疫印迹法(附录ⅧA)或免疫斑点法(附录ⅧB) 测定,应为阳性。
2.2.2 发酵用培养基 采用适宜的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
2.2.3 种子液接种及发酵培养 2.2.3.1 在灭菌培养基中接种适量种子液。
2.2.3.2 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应根据经批 准的发酵工艺进行,并确定相应的发酵条件, 如温度、pH值、溶解氧、补料、发酵时间等。 发酵液应定期进行质粒丢失率检查(附录Ⅸ G)。
2.1.1 名称及来源 重组人干扰素α1b工程菌株系由带有人干扰素α 1b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菌株。
2.1.2 种子批的建立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 的规定。
2.1.3 菌种检定 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的菌种应进行以下各项 全面检定。
2.1.3.1 划种LB琼脂平板 应呈典型大肠杆菌集落形态,无其他杂菌生长 。
3.1.5 分子量 依法测定(附录ⅣC)。用还原型SDS-聚丙烯酰 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胶胶浓度为15%,加样量 应不低于1.0μg,制品的分子质量应为19.4kD± 1.9kD。
3.1.6 外源性DNA残留量 每1次人用剂量应不高于10ng(附录ⅨB)
3.1.7 鼠IgG残留量 如采用单克隆抗体亲和色谱法纯化,应进行本 项检定。每1次人用剂量鼠IgG残留量应不高于 100ng(附录ⅨL)
2.1.2 种子批的建立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 规定。
2.1.3 菌种检定 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的菌种应进行以下各项 全面检定。
2.1.3.1 划种LB琼脂平板 应呈典型大肠杆菌集落形态,无其他杂菌生长 。
2.1.3.2 染色镜检 应为典型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2.1.3.3 对抗生素的抗性 应与原始菌种相符。
3.3.3.2 pH值 应为6.5~7.5 (附录ⅤA)
3.3.3.3 渗透压摩尔浓度 依法测定(附录ⅤH),应符合批准的要求。
3.3.4 生物学活性 应为标示量的80%~150%(附录ⅩC)
3.3.5 残余抗生素活性 依法测定〔附录ⅨA),不应有残余氨苄西林或 其他抗生素活性。
3.3.6 无菌检查 依法检查(附录ⅫA),应符合规定。
2.2.5 初步纯化 采用经批准的纯化工艺进行初步纯化,使其纯 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2.2.6 高度纯化 经初步纯化后,采用经批准的纯化工艺进行高 度纯化,使其达到3.1项要求,既为重组人干扰 素α1b原液。加人适宜稳定刹,除菌过滤后于适 宜温度下保存,并规定其有效期。
2.2.7 原液检定 按3.1项进行。
2.2.3 种子液接种及发酵培养 2.2.3.1 在灭菌培养基中接种适量种子液。
2.2.3.2 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应根据经批 准的发酵工艺进行,并确定相应的发酵条件, 如温度、pH值、溶解氧、补料、发酵时间等。 发酵液应定期进行质粒丢失率检查(附录Ⅸ G)。
2.2.4 发酵液处理 用适宜的方法收集、处理菌体。
3.3.7 细菌内毒素检查
每1支应小于10EU(附录ⅫE凝胶限度试验)。
3.3.8 异常毒性检查 依法检查(附录ⅫF小鼠试验法),应符合要求 。
4 保存、运输及有效期 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生产之日起,按批 准的有效期执行。
5 使用说明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规定和批准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3.2 物理检查 3.3.2.1 外观 应为白色薄壳状疏松体,按标示量加入灭菌注 射用水后迅速复溶为澄明液体。
3.3.2.2 可见异物 依法检查(附录ⅤB),应符合规定。
3.3.2.3 装量差异 依法检查(附录ⅠA),应符合规定。
3.3.3 化学检定 3.3.3.1 水分 应不高于3.0%(附录ⅦD)
3.1.2 蛋白质含量 依法规定(附录Ⅵ B第二法)。
3.1.3 比活性 为生物学活性与蛋自质含量之比,每1mg蛋白 质应不低于1.0× 107 IU。
3.1.4 纯度 3.1.4.1 电泳法 依法测定(附录ⅣC)。用非还原型SDS-聚丙烯酰 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胶胶浓度为15%,加样量 应不低于10μg(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法)或5μ g(银染法)。经扫描仪扫描,纯度应不低于 95.0% 。
3.1.8 宿主菌蛋白质残留量 应不高于蛋白质总量的0.10%(附录ⅨC)
3.1.9 残余抗生素活性 依法测定(附录ⅨA),不应有残余氨苄西林或 其他抗生素活性。
3.1.10 细胞内毒素检查 每30万IU应小于10EU(附录Ⅻ E凝胶限度试 验)
3.1.11 等电点 主区带应为4.0~ 6.5,且供试品的等电点图谱应 与对照品的一致(附录ⅣD)
2.3 半成品
2.3.1 配制与除菌 2.3.1.1 稀释液配制
按经批准的配方配制稀释液。配制后应立即用 于稀释。
2.3.1.2 稀释与除菌 将检定合格加稳定剂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原液用 2.3.1.1项稀释液稀释至所需浓度。除菌过滤后 即为半成品,保存于2~8℃。
2.3.2 半成品检定 按3.2项进行。
2.1.3.4 电镜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 应为典型大肠杆菌形态,无支原体、病毒样颗 粒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2.1.3.5 生化反应 应符合大肠杆菌生化反应特性。
2.1.3.6 干扰素表达量 在摇床中培养,应不低于原始菌种的表达量。
2.1.3.7 表达的干扰素型别 应用抗α1b型干扰素血清做中和试验,证明型别 无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注射用人重组干扰素α1b
本品系由高效表达人干扰素α1b基因的大肠杆 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获得的重组人 干扰素α1b冻干制成。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
剂和抗生素。
1 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材料及辅料、水、器具 、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 制造 2.1 工程菌菌种
2.2.4 发酵液处理 用适宜的方法收集、处理菌体。
2.2.5 初步纯化 采用经批准的纯化工艺进行初步纯化,使其纯 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2.2.6 高度纯化 经初步纯化后,采用经批准的纯化工艺进行高 度纯化,使其达到3.1项要求,既为重组人干扰 素α1b原液。加人适宜稳定刹,除菌过滤后于适 宜温度下保存,并规定其有效期。
3.1.4.2 高效液相色谱法 依法测定(附录ⅢB)。色谱柱以适合分离分子 质量为5~ 60kD蛋白质的色谱用凝胶为填充 剂;流动相为0.1mol/L磷酸盐-0.1 mol/L氯化钠 缓冲液,pH7.0;上样量应不低于20μg,在波 长280nm处检测,以干扰素色谱峰计算的理论
依法测定(附录ⅢB)。色谱柱以适合分离分子 质量为5~ 60kD蛋白质的色谱用凝胶为填充 剂;流动相为0.1mol/L磷酸盐-0.1 mol/L氯化钠 缓冲液,pH7.0;上样量应不低于20μg,在波 长280nm处检测,以干扰素色谱峰计算的理论 板数应不低于1000。按面积归一法计算,干扰 素主峰面积应不低于总面积的95.0%。
2.2.7 原液检定 按3.1项进行。
2.3 半成品
2.3.1 配制与除菌 2.3.1.1 稀释液配制
按经批准的配方配制稀释液。配制后应立即用 于稀释。
2.3.1.2 稀释与除菌 将检定合格加稳定剂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原液用 2.3.1.1项稀释液稀释至所需浓度。除菌过滤后 即为半成品,保存于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