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论文篇目 (1)

合集下载

论文的前言(热门3篇)

论文的前言(热门3篇)

论文的前言(热门3篇)论文的前言(1)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本质上是文化问题。

应当认为,问题产生于所陷入的文化误区。

由于文化的本体是哲学,因此,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最终应归结为哲学问题,人类所陷入的文化误区最终应归结为哲学误区。

文化存在的问题,使人类进行不断的理性探索。

把人类文明导入正确的方向,是学术研究的终极目标。

所以,人类的文化在没有达到大同之前,为了寻求最佳的文化模式,就不可能停止学术研究。

人类的存在只要没有达到自在而自为的境地,就不可能停止哲学思考。

对人类的文化积淀进行反思,推定文化的终极模式,“为生民立命”,“开万世之太平”,是学术研究应有的价值承诺。

面对人类文化存在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决定了当代学术研究的多学科性。

然而,由理性的基础所决定,首先应进行哲学研究,从而能对人类建构的所有文明形式──哲学、科学、及文化──进行反思批判,建构普适性的人类哲学和文化模式,使人类的文明前进在正确的方向上。

显然,由人类厚重的历史及文化积淀所决定,这是一个极其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在比较文化学、比较科学和比较哲学中进行深入的探索。

为了保证人类文明的正确路向,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其一,哲学体系的一以贯之,以保证对本体、主体和客体的正确认识;其二,文化模式符合人类的自然即自在的生存本质,自为和自在与生命统一,实现人类存在的终极价值;其三,理论模式的可操作性和持久性,即理论模式应当与社会历史实践统一。

显然,只有这样的文化模式才能称为人类文化的永恒之道,简称“恒道”是也。

中国文化早在几千年前就产生了恒道的理论形式,以为天下之常经。

“恒”在汉语中的意义,一般解释为“常”、“久”之义。

“恒”之所以能“常”、“久”者,“恒”自为而自在于“中”也。

恒之本体,为天地之“中”;恒之主体,为神思用“中”。

是故《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系辞传》),“神也者,妙万物而言者也”(《说卦传》),“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庸》),“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帛书老子》)。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浅析古代文学论文写作古代文学论文一、研究者的阅读能力与层次:t1、阅读能力:t 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首先要过的是文字关。

因为古代文学作品都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只有多方面掌握古代语言的文字、声韵、语法等知识,能够自如地阅读古文,才能真正读懂作品内容。

以广为流传的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为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城阙”“三秦”“五津”“宦游”“比邻”“歧路”“儿女”等字词的意思,是无法理解这首诗表现的内容的。

阅读能力还包括对作品内涵的领会能力。

譬如有时须了解等等,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要有相应的对策:如果针对考研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外找一些相关的历年考研试题,鉴赏作品同时,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来,使部分想考研的同学复习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偏重点。

还可以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书,以便学生接触到更多经典的研究著作,对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面对部分未来要教中学的同学,因为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传统的模式存在问题,如何胜任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及如何适应并改变中学的教学,在教学中也可渗透并涉猎到相关的内容。

还有很多同学毕业要从事其他的工作,如文化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办公室治理文员、秘书工作,那教学时鉴赏作品的思维训练及领会精神内涵的层面训练、讲解作品中与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层面都对其走上工作岗位有一定的潜移默化的帮助。

《老残游记》这部小说教学目的的现代性,除了以上所言,体现的更多的是审美体验和现实意义。

ZG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对策的构建任重而道远,不断的在教学中反思、总结经验,并回馈到教学当中,使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需要全体教育者以科学合理的现代性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完善丰富的现代教学方法和内容为依托,运用到实际授课当中,使这门课程真正从传统走向现代。

2010年绍兴市初中学生思品小论文评比获奖篇目

2010年绍兴市初中学生思品小论文评比获奖篇目
绍兴县华舍实验
陆水龙
开发“城市矿山”,发展循环经济
何楚
诸暨市浣江初中
詹文萍
“无忧暑假”PK“补课暑假”
王翌希
上虞市春晖外国语学校
陶伟兰
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再思考
孙晓宇
绍兴市长城中学
骆望强
健康的油才能给身体加油——地沟油事件之我见
刘泉赟
诸暨市浬浦镇中
张合
奏响青春三节拍
吕澜
新昌实验中学
求苗仁
城市中的另类风景线
指导教师
网购:找回做“上帝”的感觉
阮烨佳
诸暨市浣江初中
宣巧凤
让“限塑”有“令”成行
朱金超
绍兴县柯岩中学
陈建萍
让“零花钱”用的更合理
陈笑
绍兴市建功中学
杨孝娟
开心农场难开心
张家梁
诸暨市浣纱初中
陈杰
种菜也要与时俱进
茹炎
嵊州市浦口中学
吴颖士
依托区域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业
罗淑苗
上虞市杜亚泉中学
滕夫阳
狗拿耗子,精神可嘉——正义行为之我见
姚梦露
越城区马山镇中
葛立锋
三等奖(21篇)
论文题目
作者
学校
指导教师
文明起步,从你我开始
吴芳琴
绍兴县柯岩中学
王红英
如此“爱国”令人担忧——谈中国学生两种不同的爱国方式
张伶莎
绍兴市建功中学
杨孝娟
话说“论坛文明”
周再望
上虞市实验中学
阮益娣
汽车社会,呼唤“计划生育”
蔡琳祎
诸暨市暨阳初中
蔡春燕
树德无痕
施岑雨
赵越秀
邵书琪
嵊州中学

抗日战争期间《大公报》篇目索引

抗日战争期间《大公报》篇目索引

13 日
14 日
论东京御前会议
国家战时军治化
,
15 日 16 日
今后的国家教育 建国与E 国
吴其昌
z
1 日 2 日 3 日 4 日 5 日 6 日

7 日 8 日 9 日 10 日 11 日
知彼知己
反侵略运动
新加坡的会操
保护难民的迫切问题 悲愧奋力② 三论川事
中国青年
英美日海军问题
难民伤兵 敌军纪律问题之本质观
23 日
24 日
特别对英美政府一言
中国与德义③·
勉空军将士
8 日
9 日
10 日
美国声明日本违反两公约
论北线战事
国庆之辞
25 日
沪战形势的说明
11 日
天空轰炸平民问题 一一从国际法上观察天空轰 炸平民之非法 陶描
26 日
27 日
28 日
全国更需要切实团结
勉北战场各军
沪局与国民的觉悟
12 日 13 日
14 日
之志趣>>,载 1926 年 9 月 1 日天津版《大公报衍。 抗战期间, <<大公报》也象当时中国其他各项事业一样,饱尝了战争 的创痛,"颠沛流离,随倒随迁,随起随建,亘逾八年,. ( <<大公报八年
来的社难)) ,载 1946 年 7 月 7 日上海版《大公报>> ) ,先后发行有天津、上
海、武汉、香港、重庆、桂林等版。本目录索引只选取了《大公报》在
翻检之苦,提供一个参考利用的工具。
1937 年(天津版)
7
1 日
2 日

3 日 彻查投机之发展
本报科学奖金征文揭晓②

国学经典论文

国学经典论文

国学经典论文篇一:论经典国学存在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论经典国学存在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何谓国学?本人认为国学就是自华夏民族产生以来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作出来的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文学。

中国历史号称上下五千年,自原始社会,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华夏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而国学就是这其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要了解国学,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

国学的记载最早应出现在竹简、帛或器物上,中国较早的文学著作有《诗经》、《楚辞》,谋略类的书籍有《素书》、《鬼谷子》等,这些先秦时代的书籍历经千年而不衰,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研习吗?秦朝前期由于焚书坑儒、春秋大一统,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百家争鸣时期产生的许多文化著作付于一炬,这是国学的巨大损失,但还是有一些国学经典保存了下来。

秦汉时期是中国的大一统时期,这时候出现了赋文辞藻华丽,语句流畅,显示了盛世的文学特点。

这时候的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

后来东汉时期政治凋敝,文人士大夫们片面追求语句的工整对称,而内容空洞,文学创作走向了下坡。

到建安时期,中国北方地区一统,生产生活避免了战乱的干扰,因而文学创作走向高峰,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首的文人们写出了大量的诗篇,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抒发了其虽已晚年仍将统一天下为己任的志向,成为了千古名句。

随后又进入南北朝时期,这时期国学发展较慢。

到了隋唐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但文化领域的不良风气已严重影响了国学发展,于是韩愈率先发起古文运动,肃清文化之风气,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和作品,如《师说》、《将进酒》等。

宋元以后,国学进入缓慢发展时期。

以上是国学发展历史的概况。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国学经久而不衰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从社会发展的规律看,国学的存在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例如在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占据主导,因而法家学说盛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商鞅。

2009年绍兴市属初中学生思品小论文获奖篇目

2009年绍兴市属初中学生思品小论文获奖篇目
楼珂
任盛红
呼唤文明,让交通事故远离“斑马线”
一初龙山校区
谢迪扬
章妃英
珍爱生命你我共同的责任
元培中学
沈月
张晓婧
脚下留情,关爱生
文理学院附中
张俊璐
邢英钗
对汉字“整形”的思考
建功中学
张雨恬
王妍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由爱心斑马线事件想到的
昌安实验学校
杜晓阳
胡丽娃
酒驾-温柔的魔鬼
建功中学
陈吉菁
王妍
宽容成就和谐
树人中学
金雯
单春霞
浅谈“酒后驾车”现象
昌安实验学校
裘钦颖
俞柳英
网络恶搞语,请走出我们的世界
文理学院附中
严忻怡
周晓娅
让汉语的风暴来得更猛烈些
元培中学分部
俞丽娜
金钟
三等奖(19篇)
小论文题目
学校
作者姓名
指导老师
网上追思,让世人更舒心
建功中学
孟舒飞
杨孝娟
看酒后驾车
一初龙山校区
张笑来
沈楠
今天,你超女了吗?——一场选秀引发的思考
建功中学
竺可人
朱刚
自尊不等于攀比
一初镜湖校区
俞佳安
蔡丽
唱响2010,你我准备好了吗
文澜中学分部
丁钘萍
祝敏
论“汉字整形风暴”
一初镜湖校区
娄潇潇
屠燕
“请给宁静的校园一片和谐的天空”
文理学院附中
赵丹娜
滕锋
《施微薄之力,建和谐绍兴
文澜中学分部
徐航煜
郭玮
酒驾=?
昌安实验学校
莫言
郦彩英
从中国酒文化看酒后驾车治理

日语论文提纲3篇

日语论文提纲3篇

日语论文提纲3篇要写好论文大纲,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主题,然后需要研究的论文大纲(需要调查什么、研究什么问题、对结论的设想、如何调查)也就随之而来了。

如何撰写一篇纯日语的论文大纲呢?下面是风林网络整理的“日语论文提纲”,欢迎阅读!日语论文提纲篇目一中日食文化の比较研究-中日料理の作り方に关する分析を通して要旨世界では、中国人がいる所であれ、中国人がいない所であれ、中国饮食文化の影响が见られる。

特に中国と一衣帯水の日本では、その影响は少なくない。

鉴真は东征した时、中国の饮食文化は日本に伝わった。

日本料理を中华料理と比べると、同じ所が少なくないが、相违もたくさんある。

本文は中日の饮食観念や中日料理の作り方に対する対比研究を通じて、中日の饮食文化における相违と形成原因を分析して、日本の饮食文化への了解を深めて、日本文化の理解をもっと深めていく。

それは中日の文化交流にとって、重要な意义がある。

キーワード:中日文化;饮食観念;中日料理;相违;形成原因目次1. はじめに2. 中日の饮食観念の相违3. 中日料理の作り方の相违3.1 食材选択3.2 调理の方法3.3 食器4. 中日の饮食文化における相违の形成原因5.结论参考文献谢辞日语论文提纲篇目二『伊豆の踊子』の美について一、引言二、川端康成と『伊豆の踊り子』の简単な绍介21 川端康成の简単な绍介22『伊豆の踊り子』の简単な绍介三、日本の伝统的な审美意识を顾みる四、「伊豆の踊子」の美意识について4.1、物の哀れの美4.2、自然の美4.3、女性の美4.4、幽玄の美五、结论日语论文提纲篇目三日本文化における雏祭り(一)封面:中文摘要(1300字)(二)日文要旨(三)目次(目录)无页码(四)关键字(五)正文(1)现状:(a)什么是雏祭り(b)雏祭り的起源(c)雏祭り(人们举行)(d)雏祭り的意义(b)雏祭り体现日本人思想性格或体现的日本文化(e)……(六)结文:(1)初め:主要对前文简要概括(2)终わる:(a)总结(b)展望:我们研究的不是很深,有些不足的地方将会成为我们继续研究的课题。

经典阅读的好处议论文(共3篇)

经典阅读的好处议论文(共3篇)

经典阅读的好处议论文(共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经典阅读的好处议论文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阅读经典的好处篇1站在讲台上十几个年头,从东到西,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为生计和理想打拼,也为传播文化而努力。

虽说开卷有益,但也要看看开的是什么卷,受的是不是正道的益。

感谢刘青来师兄,年前与我探讨到阅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引荐了连云港义工网的刘彦如和朱彬,他们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儿童阅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做了很多的努力,感谢他们的信任,邀请我为推广国学经典教育写推广方案。

这让我静下心来,认真查找资料,开始另一层面的学习。

感谢这个锲机,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内省自我,产生“静定”之心,如同儒学经典《大学》所言:“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现将近阶段学习的感受分享于此,让有缘来空间的朋友们有所启发。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回顾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人生最难化者唯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

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不是为了“生活”。

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

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的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

也都属于“读书明理”,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

“读经”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

“经”,本义是“织布的直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

“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这些书自古流传,每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上所有知识分子共认的“经书”,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圣经》等,大体都是给人安身立命的典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论文篇目
1.饶宗颐《从郭店楚简谈古代乐教》,见《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叶嘉莹《人间词话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说之关系》,见《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3.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见《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4.蒋寅《境·境界·意境――“意境”概念的古与今》,见《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增定本,中华书局,2009年。

5.章培恒《〈洪昇年谱〉前言》,见《洪昇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6.侯思孟《曹植的神仙思想》,见《欧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7.李炳海《古诗十九首写作年代考》,见《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8.赵敏俐《论班固的〈咏史诗〉与五言诗发展成熟问题》,《北方论丛》,1994年第1期。

9.王水照《北宋文人集团与地域环境的关系》,见《文学遗产》,1994年第3期。

10.赵敏俐《魏晋文学自觉说反思》,见《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11.邓小军《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态度――陶渊明〈述酒诗〉补正》,见邓小军《诗史释证》,中华书局,2004年。

12.陈贻焮《李商隐恋爱事迹考辨》,见《唐诗论丛》,1980年。

13.顾颉刚《论诗三百篇所录全为乐歌》,见《古史辨》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14.郭沫若《从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见《青铜时代》,人民出版社,1954年。

15.闻一多《说鱼》,见《闻一多全集》第三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16.浦江清《八仙考》,见《浦江清文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17.闻一多《伏羲考》,见《闻一多全集》第三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18.傅道彬《兴与象――关于原型的古老诠释》,见《晚唐钟声》,东方出版社,1996年。

19.程千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见《文学评论》,1982年第4期。

20.傅璇琮《闻一多与唐诗研究》,见《清华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21.汪辟疆《近代诗人述评》,见《南京大学学报》,1962年第1期。

22.吴熊和《高丽唐乐与北宋词曲》,见《中华文史论丛》,1992年第50辑。

23.叶维廉《道家美学、中国诗与美国现代诗》,见《中国诗歌研究》,2003年第2辑。

24.曹旭《诗品东渐及对日本和歌的影响》,见《文学评论》,1991年第6期。

25.王小盾《越南俗文学文献和敦煌文学研究、文体研究的前景》,见《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26.郭绍虞《六义说考辨》,见《中华文史论丛》,1978年第1期。

27.张振泽《〈诗经〉赋比兴本义新探》,见《文学遗产》,1983年第3期。

28.赵沛霖《兴:宗教观念内容向艺术形式的积淀》,见《天津社会科学》,1985年第5期。

29.鲁洪生《从诗经赋比兴产生的时代背景看其本义》,《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30.程千帆《中国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见《程千帆全集》第八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31.姚小鸥《公莫巾舞歌行考》,见《历史研究》,1998年第6期。

32.吴相洲《论永明体的出现与音乐之关系》,见《中国诗歌研究》,2002年第1辑。

33.王水照《苏轼豪放派的涵义和评价问题》,见《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