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方法论 三年来的学习总结

合集下载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在读完经济学方法论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理论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宝库。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深入学习,我对经济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经济学方法论让我明白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

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运用数学、统计学、逻辑学等多种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明白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经济学方法论让我认识到了经济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应用学科。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了解到经济学理论对于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解决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方面的问题时,经济学理论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经济学理论也能够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市场变化,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认识到了经济学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经济学方法论让我明白了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不仅仅是理论研究的发展,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了解到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例如,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发展中,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明白了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对经济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经济学方法论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理论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宝库。

经济学的感悟和心得

经济学的感悟和心得

经济学的感悟和心得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还是一种对个人和社会有着深远影响的实践学科。

在我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从中领悟到了许多宝贵的经济学知识和人生哲理。

经济学教会我如何理性决策。

经济学家经常使用边际分析来帮助人们做出决策。

边际分析是指在考虑额外一单位的投入或产出时,对总体效益进行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权衡利弊,避免盲目行动。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商品的价格,还要考虑到商品的质量、使用寿命以及后期维护等成本。

这样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避免后悔。

经济学教会我如何理解市场。

市场是经济活动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市场上的价格反映了供需关系,价格的变化又会影响供需的变化。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市场的运作机制,提出了许多经济学原理,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等。

这些原理不仅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我们理解市场提供了指导。

第三,经济学教会我如何理解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的波动,包括经济增长、衰退、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政府政策、国际贸易、技术创新等。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经济周期,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政策,如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等。

这些理论和政策不仅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参考。

经济学教会我如何理解财富和幸福。

经济学家经常使用效用分析来研究人们的幸福感受。

效用是指人们获得某种物品或服务后所产生的满足程度。

经济学家认为,人们的幸福感受不仅与物质财富相关,还与社交关系、自我实现等因素有关。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物质财富,还要注重精神财富的积累,如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学习成长等。

经济学是一门宝贵的学科,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知识和技能,还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启示。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学会了理性决策、理解市场、了解经济周期、追求幸福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仅有助于我个人的发展,也有助于我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2023年最新的经济学心得体会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3年最新的经济学心得体会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3年最新的经济学心得体会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经济学心得体会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篇1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经济学, 我初步的了解到了现在经济学的一些概念和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应该注意问题。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分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从微观方面说,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对象, 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①、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这个行为所研究的是家庭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 以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 以及企业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②、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微观经济学是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 来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的。

③、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 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通过价格调节, 社会资源的配置实现了最优化。

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定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等。

从宏观方面说,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①、宏观经济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从总体分析经济问题。

②、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③、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为进一步的了解经济学, 我认为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它们, 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得以升华。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正确的树立消费观, 要从感性的消费观念上升到理性的消费观念;不要总是盲目的去消费, 并且总是在消费后又后悔当初。

《经济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经济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经济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经济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1. 简介
本文是对《经济学方法论》一书的读书报告。

《经济学方法论》一书是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作者阐述了经济学的方法论和研究
方法,并探讨了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2. 主要内容
在本书中,作者详细讨论了经济学的方法论,包括定性研究方
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作者指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当基于客观的
数据和统计分析,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作者还探讨了经济学的假设和模型建立的重要性。

经济学研究
需要建立清晰的假设,并使用适当的模型进行推演和预测。

作者强
调了经济学研究的紧密联系性,经济学家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证之间
的平衡。

此外,本书还涉及了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方法论问题,例如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区别等。

作者通过具体案例和论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3. 总结
《经济学方法论》这本书对经济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于研究经济学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原理,并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应当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地进行经济学研究。

只有基于实证数据和科学分析的研究结果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

---
注:以上为读书报告的简要概述,不对内容进行详细总结。

经济学学习经验分享

经济学学习经验分享

经济学学习经验分享在经济学的学习中,我从一开始的迷茫与疑惑到现在的理解与掌握,经历了许多的艰辛与磨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希望跟各位读者分享一下。

第一点: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因此具有很强的数学性质。

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工具,例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等,这对于理解经济学的各种理论与模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数学基础不够扎实,那么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因此,在开始学习经济学之前,应该先夯实自己的数学基础,这会对经济学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

第二点:勤于做练习题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学,但它并不像其他理论科学那样只有理论的推导,它还有很多的实证研究。

因此,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练习做实证题目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做实证题目,我们可以深刻的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与模型,更好的认识社会现实,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经济学的本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点:多思考多交流经济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深入思考的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不要把经济学只当成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更需要我们主动学习,多思考。

当我们在学习理论课程时,建议多结合实际情况思考,这将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此外,多与同学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

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的理解经济学的知识。

第四点:关注国际经济动向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来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

因此,了解和关注国际经济动向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经济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了解和分析国际的经济发展动态,我们可以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更深入地掌握经济学的本质。

总之,经济学的学习需要刻苦钻研、平常积累。

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勤于做练习题、多思考多交流和关注国际经济动向是学习经济学所必须遵循的一些重要经验,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学学习总结(精选5篇)

经济学学习总结(精选5篇)

经济学学习总结(精选5篇)经济学学习总结(精选5篇) 精彩的学习⽣活在不经意间已告⼀段落,回顾过去的学习过程,倍感充实,收获良多,需要回过头来对这段实习经历认真地分析总结了。

是不是⽆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经济学学篇),欢迎⼤家分享。

习总结(精选5 这⼀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的收获就是获得了⼀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

⼀,理论基础仍是重点 当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定的时期产⽣了⼀些凯恩斯主义⽆法解决的问题,凯恩斯主义⼀度⾛⼊低⾕,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继续是⼀个研究热点,不远的将来宏观经济学将出现新的综合。

⼆,宏观经济问题的关注和理论的应⽤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讲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

现阶段中国经济⾼速增长,可是我们⼤多数⼈并没有感觉到财富的相应迅速增加,甚⾄感觉在缩⽔。

到底中国经济⾼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

中国近⼏年的国民⽣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在10%左右,但是⼈们⼀直对现在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引⼊了绿⾊GDP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了详细的分析。

⾯对这些宏观经济中的问题,每个国家都采⽤⼀定多的经济政策,以此促进经济的良好运⾏。

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是在1998年以前实⾏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速增长在1998年⾄现在国家⼀直采⽤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

经济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

经济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经济学原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旨在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物质财富的规律和现象,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与经济相关的问题。

我在学习经济学原理的过程中,收获颇多,下面将对我的学习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一、经济学原理的基本观点在学习经济学原理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即稀缺性和选择性。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我们必须进行选择以满足我们最重要的需求。

这个基本观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示,让我认识到在面对各种选择时,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目标和资源状况来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理解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通过学习供求关系,我深入理解了市场的运作原理。

供求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同时也影响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

了解供求关系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市场的波动和变化,从而做出更好的经济决策。

三、人的理性行为假设经济学原理中的一个重要假设是人的理性行为假设。

这个假设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权衡和选择。

通过学习经济学原理,我意识到理性行为假设对解释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非常关键。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在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之间做出选择,理性行为假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逻辑。

四、市场失灵及政府的角色经济学原理也揭示了市场失灵的可能性以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或产生其他不利于社会福利的结果。

这可能是由于外部性、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市场垄断或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

学习经济学原理使我了解到政府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干预市场,通过政府的行动来纠正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市场秩序。

五、经济增长和发展经济学原理也涉及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问题。

经济增长指的是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福利。

通过学习经济学原理,我了解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推动因素、影响因素以及所带来的好处和挑战。

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体会

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体会

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体会第一篇: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体会小弟三年磨一剑,这篇文章的字字句句皆为肺腑之语,涉及小弟所思所想,凝结小弟接受众师教诲之精华,小弟对此文修改再三,望版主能考虑加为精华,将此文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本人经济学大四,在坛中各位前辈面前当属小弟,所以现在想谈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只是希望在毕业前夕做一回顾,思过、总结以明志,绝无班门弄斧之意。

若能供各位初学朋友参考,或受到各位前辈的指点批评,则是小弟之最大荣幸。

首先,我不知道各位朋友当初是如何走进了经济学的殿堂的,但我自己当初选择经济学,完全处于功利目的,认为经济类以后就业好,而且经济类的高考分数也是最高的,不报可惜。

然而现在看来,这些理由对我来说都已无意义了,在这三年多的学习中,经过多次的试错、悔恨、纠结和最后的顿悟之后,现在我已经决定走学术道路,我觉得是经济学本身吸引了我,而非其他。

1、如何读经济学经典原著读不读?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难以回答的,我刚入学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通论》(各位博学同仁可能还听说过马歇尔、熊彼特、庇古等人的著作),但初做尝试之后,实在有摸不着头脑之感,于是便无奈放弃了,后来逐渐体会到读这类著作确实是需要一定的知识素养积淀的,否则的话的确很难比较深入地理解,甚至很有可能产生误解,更何况著作中的有些内容也是值得批判的,作为初学者当然不知道如何鉴别,所以如果不是对原著有很强烈的兴趣,最好在初学的时候不要去看原著,只要看看一些“导读”知道其大略即可,比如你知道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提出了分工的重要性就够了,至于原著中其他的丰富思想,当然是一座宝库,只不过我们现在还没有挖掘的工具罢了。

陆铭老师有一句话,并不能说肯定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现在经济学最前沿,最丰富的思想和方法都在paper中,经典原著都是几十年上百年前的思想,这一段时间内经济学已经有很多的进展了。

即便是教科书也已经是几年或者十几年前作者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汇总,所以要了解前沿理论、问题、方法,还得从paper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实这篇文章基本是接着上一篇《微观经济学教材浅介》,但是在坛子里看到某位大牛的文章后决意东施效颦,所以把题目改成了这个样子,当然,大牛读得是econ的phd,我是math 的under,这个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所以希望大家权当经验交流,小生谢过了。

为了不使我的上一个帖子成为太监,我还是首先继续介绍我读过的一些经济学教材,希望对大家的经济学学习能够有一定益处。

在版上经常看到有同学询问几本教科书之间的优劣,或是同一本教科书之间的版本问题,抑或是询问该读原版还是翻译版的问题。

在我看来,有一个好的指导自然好,但是事实上读书这个事情是需要一定的量的积累的,还有就是同一本书要不停的过遍数,古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我在大学里感受深刻,因为我学的很多课程没有什么参考书供选择,大部分情况下只有一本教科书,书后有一些习题,那么就只有一遍一遍的看了。

话说回来,我的意思是,大家其实没有必要在我上面指出的后两类的问题上过分纠结,比如平狄克的教材,人大就出过至少两版,都摆在那里,其实读哪一本都好,只要读完了,就一定有收获,如果硬要在读之前就希望给这些不同的版本分出个高下,个人认为过于功利了,不适合经济学学习,好,言归正传,在介绍完初级教材之后,继续介绍中级教材,其实这才是我一开始写作的初衷,但是如果单写中级有限的有些单薄,所以另开了帖子写初级。

1.V arian《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这本书是光华和ccer的考研参考书,同时也是不少院校财经专业的参考书,在群众中口碑最好,知名度最高,这个从其兴盛不衰的D版就可以看出来,光我自己就买过两种D版,一种纸比较光滑,书整体比较薄;另一种是今年见到的,仿轻质纸做的,书比较厚,但拿到手里比较轻,前一种印刷错误比较多,不太推荐,后一种还没细看,不好评价。

这本书是那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皮经济学参考书系中的一本,这本书因为读过的人太多,所以我不想用太多笔墨,如果一言以蔽之,那么就是——必读。

至于其特点,你只要认真读过一遍,就绝对能明白。

这里要说的其实是它的配套参考书,官方有两本,都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的,一本黄皮,一本蓝皮,我看过,差不太多,有些题很有意思,比较注重考查经济学思维,值得一做。

2.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拓展》,这书的名气可能比现代观点稍差一些,主要是它的数理推导比较严密,一开篇就是数学基础,而且提了很多中级教材忽略的加边海赛阵等内容,足见作者治学之严谨。

这本书习题很好,很规范,考研的同学可以做一做。

这本书有个版本问题,第六版是比较厚的那本,土黄色封面,第九版是红色封面,第六版是朱宝宪老师译的,新版是他儿子译的,我推荐英语一般的同学看第六版,好一些的直接看北大出的9ed的影印版。

3.平狄克和鲁宾菲尔德《微观经济学》,一个是MIT斯隆的教授,一个是Berkeley哈斯的教授,出的书一定不差,这本书我是大二上看得,看的是第四版,人大出的,个人认为无论从作者的文笔,还是翻译的文笔,都算一流,这个教材行文非常流畅,看着很舒服,唯一的缺点就是量化的例题及习题比较少,不适合应试,所以如果单纯应试,不推荐看这本书,但如果为加强经济学功底,很值得一读。

4.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这书早年好像是ccer的参考书,后来为了避嫌就去掉了,但是很明显有偏数理的倾向,整体内容不错,个人认为尤以第十六讲为最佳,我看过很多中级教材介绍GE的内容,但是平老师写的最好。

遗憾的是这本书关于博弈论虽有三讲,但内容还是有些单薄,有很多同学说十三讲之后看不明白,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踏下心来看,总想着会不会考,会不会考,如果抱着这个心理,我觉得是无益于经济学学习的,中心做微观的老师很多,这两年题目明显有倾向于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的内容,那么十三到十五讲都是值得一看的。

再次康桑阿米达……music……5.隆重推出本编辑五星推荐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由罗伯特·弗兰克教授写就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由李绍荣老师翻译的《Microeconomics and Behavior》,这本书的作者我在上个帖子中已经介绍过了,这本书也打过伏笔了,我各人认为可以这么评价这本书,弗兰克教授通过其过人的经济学直觉,在书中创设了一个跟真实世界联系紧密的经济学世界,每当我们捧起这本书,不自觉地就进入了这个世界,思维问题的方式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转变,最后变成了一个“经济自然主义者”。

所以强烈推荐。

6.最后说说那本很有年代的由亨德森和匡特写的,《中级微观经济理论-数学方法》,这书的中文版我见过两版,北大红皮和上海蓝皮,内容差不多,都绝版了,各高校图书馆有,我只能这么说,如果我要考ccer,并且只能带一本微观的书去一个荒岛准备,我一定会带这本,工具书般的详细和规整,一书在手,微观无忧,有诸多当年考上中心的师兄都是刻苦研读了这个宝典,但是今天在教材如此繁胜的情形下,这本书的光环已经逐渐褪去,手头没有的话,大家没必要花大力气去找这本书。

他的所有内容都已被其他书籍覆盖,放心。

当然还有一些不错的中级教材,比如港大的王苏生出过两本,那本《经济学的结构》着实不错。

还有周惠中老师的那本,周老师毕竟是早年的留美生,经济学功底一流,而且还花功夫给本科生写书,他的书很好很好,我没有单列也是因为读过的人和在读的人比较多,知名度也比较高,如果大家很想看看国人的写的经济学教材,这本是不二选择。

再有就是高老的微观了,高老的书有历史,有年代,有读者群,可惜就是内容略显陈旧,有些细节处理还是不完善。

北大老师的微观教材我没看过,不好评价,但张元鹏老师那本中微我倒是见同学看过,应该不错。

没想到两个帖子都被评分,还给加了不少论坛币,这当然要感谢斑竹的厚爱和大家的支持,其实说实话前两个帖子讲的东西都蛮general的,那些书大家但凡是这个专业或者对经济有点兴趣的可能或多或少都有所涉及,所以今天我的帖子想说一些略微“进阶”的内容,涉及的书籍可能在广义的“微观”范畴。

一.博弈论。

博弈论可以算是近代微观发展的一大革命,这两年也有不少经济学家因为博弈论获得诺奖。

本来,博弈论作为微观经济学中数学形式比较严格的一个分支,其受众范围应该是比较“小众”的,但是由于其思想深刻,即便脱去数学外衣,仍然能够给予人们以深刻的思维变革,因此各大书商也发现这“赛局理论”颇有文章可做,于是各种“博弈”书籍遍地都是,大有全民博弈之势。

抛开通俗读物不说,单论教科书级的博弈论教材,成名较早的应该是以下三本。

1.吉本斯《博弈论基础》,这本书应该是很有名了,我上博弈论的时候就是用它作为教材,作者常年在MIT教授博弈论,自然是大家中的大家,这本书体系非常清晰,分为四部分:完全信息静态;完全信息动态;不完全信息静态;不完全信息动态。

四种主要的均衡也由此娓娓道来。

书中例子和习题很丰富,很适合做教材,网上也有课后题的答案。

一言以蔽之,博弈论入门首选。

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我对张维迎最早的认识是在他与邹恒甫fighting 之际,一个是剑桥博士,一个是哈佛博士,谁对谁错已不太重要。

但是我在这里要声明的是,张维迎老师这本教材绝对是国内最好的博弈论教材,毕竟是国人用国语写作,看惯了翻译版和英文原版的我,看这样通畅晓达的著作自然是身心舒畅。

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这本书作为一本总结回顾性的教材,其原创内容的确不多(但是话说回来,教材就是做提纲挈领,总结回顾的,能取各专著之精华即为上品)。

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的体例与吉本斯的那本一致。

第二部分值得一提,可以算是国内率先介绍信息经济学的内容,基本覆盖了主流信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后面的习题也很不错,精选了不少高微教材及经典论文的经典模型。

3.最后介绍现今博弈论集大成之作——弗登伯格和梯若尔所著《博弈论》。

梯若尔应该快得诺奖了,我觉得就在两年之内(毕竟著作等身而且在诸多领域都有独创性贡献)。

这两位教授都是研究博弈论的顶级专家,梯若尔的著作这两年国内引进较多,除了这本博弈论,还有《产业组织理论》、《公司金融理论》、《A theory of incentives in regulation and procurement》、《电信竞争》等;人大最近翻译了弗登伯格教授的《博弈学习理论》,这个是挺深奥的。

梯若尔教授是仅次于拉丰大人的法兰西超级大牛,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对这种标准的应用数学家自然是有很深的感情。

而且像梯若尔拉丰这样的大家还能抽空写这么多教材真是难能可贵。

拉丰大人更是把有限的生命中的不小部分献给了IEDI和各种教材的建设中去了…………如果我们把博弈论教材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当然好像没有人这样分,我只是粗略得打个比方),那么市面上盛行的通俗教材可以算作初级,吉本斯和张维迎的可以算作中级,梯若尔这本则当之无愧算是高级,不仅详细介绍了四种博弈形式,还有丰富的“高级专题”。

从数学角度,这本书无论从定义还是证明比上面两本要严格的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看过Varin《现代观点》的同学都知道,书中《拍卖》那一章讲到在维克里拍卖中使出价等于自己的估价是一个弱占优策略,说实话Varian给的证明不是很清楚,但是在梯若尔这本书中就这个问题给出了严格的证明,思路很清晰。

(就在书的前面几页&……暴露了……。

而且这题貌似跟光华08年的题有点像)。

因此如果你打算从事博弈论这方面的研究,这是必读教材,如果单纯打算了解,连信号博弈之类的都不打算弄明白,那就没有必要买来附庸风雅了,毕竟还是挺贵的。

以上三本算是知名度最高的博弈论教材,我以前经常听到有人问博弈入门到底是看吉本斯的好还是张维迎的好,我还是那个思路,随便看一个就行,虽然吉本斯的很薄,但其实候张维迎老师那本去掉第二部分,再去掉“第零章”,把字体缩小,就差不多了……不信你可以比较这两本书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这部分,几乎完全一样。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看哪本都行。

其他教材中出版较早的是鲁宾斯坦和奥斯本那本《博弈论教程》,这本书习题很好,还有官方答案(就在他主页上,书的英文版也是免费下载)。

还有迈尔森的教材(那个常春藤教材系列),这应该是唯一个诺奖得主的博弈论教科书了。

这两年上财倒是出了不少博弈论的书,不过我都没看过,但是有一本紫色的不错,Maskin给写了推荐。

经典的有诺依曼的划时代名著,商务出版。

国内的有复旦出的《经济博弈论》,习题集不错。

二信息经济学这门学科兴起更晚一些,不过也大有攻城略地之势。

像阿克洛夫,斯蒂格利茨等大都是因为此获奖(两人都是天才,是genius,不是talent)。

教科书推荐三本1.让·雅克·拉丰《不确定与信息经济学》此书为仙作,研读此领域的同学不可不读,英文版由法文版翻译而来,故很多参考文章皆为法文题目,让我很不知所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