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实施方案
河长制的实施方案

河长制的实施方案河长制是指在河流管理中,由地方政府明确任命一名专人负责具体的河道的管理工作,并落实到位,建立一套科学的河道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一、建立河长制组织架构。
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相应的市长或县长兼任组长,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也作为成员参与其中。
同时,要设立河长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河长制工作。
二、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力。
明确河长的职责,包括巡查河道、查处违法行为、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群众投诉等工作。
河长应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推动河流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
建立河长制工作机制,包括日常巡查和管理、问题发现与解决、信息交流与共享等。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建立健全河道巡查制度和考核制度,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加强河道管理和维护。
对河道进行分类管理,按照功能划分不同区域,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对河道的巡查和维护工作。
对存在问题的河道,要制定整改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加强河岸整治和河道疏浚,确保河道的通畅。
五、加强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制定并执行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方案,加强对河水水质、生态环境、水生动植物的监测和保护力度。
加强水污染源的管理,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查处力度。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六、完善河长制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河长制的监督机制,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对河长的工作进行监督,对工作不力的河长进行问责。
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河长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七、加强河长制宣传和教育。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举办座谈会、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公众介绍河长制的意义和作用,增加公众对河道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
总之,河长制的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确保河道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实现河流管理的目标。
同时,还需要加强政府的领导和部门间的协作,加大对河道管理工作的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河北 河长制实施方案

河北河长制实施方案河北河长制实施方案。
河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水资源是该省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是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北省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河流水域,河北省决定全面实施河长制,加强对河流水域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一、实施目标。
1. 加强对河流水域的保护,改善水质,保障水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2. 加强对河流水域的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3. 强化河流水域的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维护水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二、实施措施。
1. 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明确各级河长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河长工作的考核评估,确保河长制的落实和执行。
2. 加强河流水域的巡查监测,建立健全河流水域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水污染事件,保障水质安全。
3. 完善河流水域的治理设施,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态修复工程的投入,改善水域环境,提高水质水量。
4. 加强对河流水域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群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引导大家节约用水,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
三、实施保障。
1. 加强资金投入,确保河长制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对河流水域的管理和治理水平。
2.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立法工作,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3.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河流水域的监督检查体系,加强对各级河长的监督管理,确保河长制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
四、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河长制工作实施,河北省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广大市民群众的水资源利用意识得到了提高,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总之,河长制的实施为河北省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推动了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河北省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河长制 实施方案

河长制实施方案河长制是指由政府指派的一位专职负责河流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保护河流环境、维护水资源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河长制的实施旨在改善我国河流管理的现状,提高河流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河长制实施的具体方案: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1. 设立河长办公室,负责河长制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2. 成立各级河长办公室,负责具体地区的河流管理工作。
3. 建立河长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负责河流管理工作。
二、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力:1. 河长需全面负责所辖区域内河流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2. 河长有权制定并落实各项措施,维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健康。
3. 河长可以调动相关部门资源,协调解决河流管理的问题。
三、建设信息化平台:1. 建立河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河流的水质、水量和流速等信息。
2. 搭建网络平台,方便相关人员和公众了解河流管理情况,并提供在线投诉举报功能。
四、加强河流管理力量建设:1. 增加河流管理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 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河长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河长的权利和责任。
2.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河流管理体系。
六、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1. 建立河流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河流管理工作。
2. 鼓励企业、学校、社区等组织开展河流保护宣传活动。
七、加强河流执法工作:1. 加强河流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
2. 对于严重违法行为,可以采取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追责等措施。
八、强化河流治理工作:1. 加强水污染防治,减少排污源和污染物的排放。
2. 完善水资源调控机制,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
九、强化河流保护意识:1. 加强河流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河流保护的意识。
2. 开展河流保护的示范工程,推动良好的河流管理经验的复制与推广。
以上是河长制的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力,建设信息化平台,加强河流管理力量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加强河流执法工作,强化河流治理工作,强化河流保护意识等措施,可以实现对河流管理的有效监管和保护,从而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河长制实施方案实施步骤

河长制实施方案实施步骤一、前期准备工作。
在实施河长制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确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员,包括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地方政府等,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其次,要进行河道的全面调查和评估,了解河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同时,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目标和时间节点。
二、建立河长制工作机制。
建立河长制工作机制是实施河长制的关键步骤。
首先,要确定河长的具体人选,可以是地方政府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业人士。
其次,要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限,包括对河道的日常管理、问题整改、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要建立河长制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
三、开展河道治理工作。
在建立河长制工作机制之后,需要开展河道治理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河道的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河道存在的问题,包括垃圾清理、水质改善、生态恢复等方面。
其次,要加强对沿岸居民和企业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大家对河道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同时,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整治,确保河道的清洁和安全。
四、加强监督和评估。
实施河长制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包括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河长制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措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加强宣传和推广。
在实施河长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河长制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大家积极参与河道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学校、社区、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河长制工作的落实和推广。
六、建立长效机制。
实施河长制并非一时之举,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河长制工作的持续推进。
这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河长制工作的深入开展。
河长制实施方案

河长制实施方案一、引言河长制是指中国政府针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而推出的河道管理机制。
河长制的实施旨在加强对河流的保护,提升河流水质和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
本文将介绍河长制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河长制的实施方案。
二、背景和重要性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许多河流面临着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水质恶化导致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于2014年开始推行河长制。
河长制的实施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恢复河流生态功能、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它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明确的职责和权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河流资源。
三、河长制的基本原则1. 环境保护优先: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确保河流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 预防为主:加强河流整治与管控,强化预防措施,控制污染源头。
3. 综合治理:河长制要求综合考虑河流水质、水量、生态、景观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统筹规划和治理。
4. 公众参与:注重广大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增强公众对河流管理的责任感和参与度。
四、实施方案1. 设立河长制领导机构河长制领导机构由政府相关部门组成,负责对河流进行管理和保护。
机构内设河长、副河长,并设立办事机构协助河长工作。
2. 制定河长制工作方案河长制工作方案是河长制实施的总体规划,包括河长制实施目标、任务分工、工作措施等。
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3. 建立河长制考核评估机制为了确保河长制的有效实施,建立河长制考核评估机制是必要的。
通过对河长工作的考核评估,对工作成效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激励各级河长和相关部门加强工作。
4. 加强河流水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河流水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河流水质、水量、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科学、精准的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加强污染源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
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为了全面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河流水库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河长制”。
如下为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仅供参考!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1】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赣发[2014]26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办字[20xx]50号)精神,按照《黎川县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要求,全面落实乡、村水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建立健全河湖库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结合我乡河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范围全乡境内所有河流实施“河长制”管理。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共治,构建河流水库保护管理工作机制。
坚持遵循自然规律,依法依规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保障河流水库健康。
坚持综合整治,因河施策,系统治理,注重长远效果。
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合作,上下游、左右岸协调推进,水域陆地共同发力,全面改善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一)到20xx年初,建立乡级“河长制”组织体系。
(二)到20xx年底,全面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河流水库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河长制”。
(三)到2020年,基本建成河湖库健康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四、组织体系(一)构建乡、村二级“河长”组织体系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组织体系。
设立“乡河长”和“村河长”,乡长担任乡级“河长”村主任担任村级“河长”;村组设专管员、保洁员或巡查员。
(二)明确工作职责1.“河长”职责。
各级“河长”是所辖河流水库保护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乡级“河长””职责。
负责领导本乡内“河长制”工作,分别承担总督导、总调度职责。
负责抓好辖区内河流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水污染治理、巡查保洁、生态修复工程的具体实施、河流的保护管理工作,抓好具体问题的协调解决,检查督导村级“河长”履行职责。
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1.背景:我国是一个多河流流域交错并行、河湖众多的国家,河流湖泊资源丰富。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河湖生态系统恶化等问题,我国河流湖泊环境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加强河流湖泊管理和保护。
2.意义:河长制作为我国推行的一项重要环保政策,旨在通过加强河长及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改善河湖环境质量,保护河湖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管理效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河长制的实施,加强对河湖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实现河湖水质的持续改善,维护和修复河湖生态系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意识。
2.原则:a.领导保障:各级政府强化对河长制工作的领导,确保河长制工作得到重视和支持。
b.综合治理: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从源头控制和治理水污染问题。
c.公众参与:通过加强公众意识培养和参与,形成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
d.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1.划定河湖管理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河流湖泊的管理范围,确保全覆盖。
2.设立河长制组织机构:成立相应的河长制机构,明确职责、权力和责任。
3.河长制人员培训:对河长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意识。
4.完善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河湖水质状况。
5.加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制定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加大治理力度,改善水环境质量。
6.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调度和管理,推行节水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7.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参与河长制工作。
8.加强跨部门协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河长制工作。
9.加强法治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建立河长制的法治保障体系。
四、工作推进和保障1.宣传推动阶段: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河长制工作,提高公众对河湖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关注度。
2.河长制工作实施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级河长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
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

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各地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河流水质下降、河岸垃圾满目,成为了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于2016年正式实施了河长制,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力求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河长制的意义河长制是指政府聘用一位河长,负责管理治理一条河流的工作。
河长对其所负责的区域内的河流进行全面、全岗位、全过程的管理和保护,实施河流的日常巡查、周边环境监控、水质监测等工作,确保河流的生态环境和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全面推行河长制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保护水源。
河流是地球上珍贵的水资源,全面推行河长制可以保护好河流的水源,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2. 提高环境质量。
通过治理河流,清理垃圾、污水等,能够改善河流周边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居住环境。
3. 促进生态修复。
河长制可以有效监督河流生态环境,推动河岸生态的修复和植被的恢复,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良性循环。
4. 促进可持续发展。
河长制的实施将有效整合资源,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1. 加大组织力度。
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构,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力,并配备专业的保护队伍,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对河长制的支持和保障,确保河长制的工作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
3. 建立河长制信息平台。
建立一个全面记录河流状况和治理进展的信息平台,使得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能够随时了解河流的生态状况和治理进展。
4. 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对河长制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河流治理中来。
5. 配套投入资金。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河长制的资金投入,确保治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保障河流的环境质量和水质安全。
6. 实施生态修复计划。
加大对河流生态环境的修复力度,根据河流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计划,恢复河流的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阳泽乡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深化河长制管理、落实治理
责任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相关精神,全面深化“河长制”管理,针对前期各条河道摸排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落地整改,切实做到排查一个问题、消除一个污染源头,有效提高河道整治的进度和力度,逐步实现“水清,岸绿,景美”这一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组织领导
调整西阳泽乡领导小组:
组长:王献民齐亮
常务副组长:田会元
副组长:孟伟光蔺军伍
成员:刘瑞利吕志刚齐力岗栗吉庙刘洋波孙旭光高淼森郭清风白玉龙安东风董绪平何栋贤
下设办公室,全面牵头协调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
主任:刘洋波
成员:冯晓丹冯锐李靖
二、职责分工
河道综合治理分5个小组,治水办分4个小组,协同推进治水工作。
河道综合治理分为:
1、基础排查巡查组
责任人:各河长
主要职责:(1)对包干河道两岸的排污口、公厕、垃圾坑、违章建筑、垃圾集中点、河面漂浮物、堤岸和水质情况等进行“地毯式”排查,摸清河道水质、淤积情况、排污口及周边污染源分布等基本情况,深化制订切实可行的“一河一策”治理方案;(2)定期开展现场巡查,对现场能整改的问题组织村和有关单位立即整改,需要由治水办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
2、工业污染治理组
责任人:蔺军伍
联络员:高淼森
责任单位:工业科
主要职责:(1)加强巡查,及时查处企业偷漏排行为,切实加大对沿河工业污染源的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2)及时完成乡治水办交办的涉嫌工业污染排放的相关企业和“小微排污企业”、“低小散”企业等的整治任务;(3)落实对企业生活污水排放的监管和治理。
(4)建立并推行企业门前、沿河环境卫生“三包”工作机制。
3、农业污染治理组
责任人:田会元
联络员:白玉龙
主要职责:(1)推进河道清淤、清障、砌坎等整治工程(2)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防止畜禽养殖场死灰复燃;(3)督促外荡清养、沉船处理、水面清理等工作;(4)加强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加快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工作,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5)做好适宜河段的绿化种植等工作,切实保护和提升水环境。
4、生活污染治理组
责任人:孟伟光
联络人:孙旭光
主要职责:(1)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期完成相关村生活污水改造建设,尽早纳管排放;(2)指导其它村做好生活污水治理计划方案,适时推进;(3)所有沿河的垃圾坑、厕所进行改造升级,有条件的村建议进行三格化改建;(4)规范小餐饮泔水收集。
5、沿河违章治理组
责任人:蔺军伍
联络员:高淼森
责任部门:城建办
主要职责:(1)依法拆除河道沿岸违章建筑,特别要坚决拆除对河道有污染和严重影响沿河景观的成片违章;(2)协调生活污水总管铺设,完成单位生活污水纳管排放。
(3)落实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工程。
治水办分为4个小组,分别为:
1、综合协调组
联系领导:田会元
联络人:何栋贤白玉龙
主要职责:协调各小组工作,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站所,对涉及面广、整治困难、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开展联合集中整治。
2、宣传报道组
联系领导:刘洋波
联络人:冯晓丹冯锐
主要职责:(1)挖掘相关素材,拓宽向上级媒体报道渠道;(2)加强对各村有关治理好的方法、成功经验的推广宣传。
3、资料收集组
联系领导:刘洋波
联络人:李靖
主要职责:(1)收集整理各河长上报巡查问题,下发河长制工作任务书;(2)考核验收相关资料准备;(3)收集整理生活污水治理有关资料;(4)其他各类相关考核资料收集装订。
4、督查检查组
联系领导:孟伟光
联络人:郭清风
责任部门:纪委、治水办
主要职责:对河道截污治污、拆除违章建筑、清淤疏浚、沿河环境卫生整治、日常综合管理和景观改造提升以及“河长制”实施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三、实施步骤
河道综合治理运作按以下步骤实施:
1、摸排上报。
各河长牵头推进所包干河道的巡查、摸排、整改、协调、监督等工作,切实摸清河道和沿河实情,查清找准污染源,对发现的问题登记分析,填写详细说明,并附问题照片,每周总结上报乡治水办。
2、整治落实。
乡治水办对各河长上报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分类后报乡领导批示,并将批示后的书面下达给各治理小组、河长和相关村和单位,限期整治。
3、反馈验收。
各河长和治理小组完成治理任务后,上报给乡治水办,由督查考核人员对治理结果进行验收,未达目标的不予通过,继续整治。
同时根据水质治理反复性的特点,由各河长对治理效果进行反馈。
4、资料整理。
各河长、治理小组和村、相关单位要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档,用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真实地反映河道治理的全过程。
四、工作要求
1、全面落实责任。
各河长作为河道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用脚步丈量河情”的要求,增加巡查河道次数,开展精准摸排,全面发现问题。
各治理小组要担负起河道治理工作的主体责任,对职责范围内的整治任务要及时有效地落实。
各村和相关单位要落实各项整治要求,开展协同治理。
2、强化督查追责。
督查检查组要对深化管理、落实治理责任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有被上级部门督查到和新闻媒体曝光的应发现未发现、应整治未整治的问题,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进行约谈;对因工作责任心不强、整治措施不到位而造成重大影响的,进行严肃追责。
3、注重氛围营造。
宣传线要注重正面典型的塑造,在媒体上推介行之有效的举措和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利用各种载体加强宣传,同时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