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病与糖尿病肾病诊断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血压:患者需有持续性的高血压,血压值超过140/90 mmHg,且至少在两个不同时间点测量。
2. 蛋白尿:患者需有蛋白尿,即尿液中蛋白质的排泄量超过
3.5克/24小时或尿蛋白肌酐比值大于0.5。
3. 其他病因排除: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的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 肾功能损害:患者需出现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或肾脏损害的现象,如血清肌酐升高、肾脏超声或肾活检显示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等。
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高血压肾病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 阶段1:高血压、无肾损害;
- 阶段2:高血压、有肾损害,但尚无蛋白尿;
- 阶段3:高血压、有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
- 阶段4:高血压、重度蛋白尿和显著的肾功能损害;
- 阶段5:高血压、尿毒症。
以上仅为一般的诊断标准,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经过详细的病史了解、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肾脏影像学检查,以综合评估确定高血压肾病的诊断。
请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确诊和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

3.水肿 在临床糖尿病肾病期,随着尿蛋白的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 增加和血清白蛋白的降断治低疗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
5.肾功能异常 DN 的肾功能不全与非DN 肾功能不全比较,具 有以下特点: (1)蛋白尿相对较多; (2)肾小球滤过率相对不很低; (3)肾体积缩小不明显;
糖尿病肾病的发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 断治疗
在2型糖尿病中微量白蛋白尿 预示了肾脏病变的危险性
病人组和研究
常规定义的MA Tanaka et al., 1998 Ravid et al., 1993 Ahmad et al., 1997
观察时间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110.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 断治疗
肾脏病理改变
DN 的基本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 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硬化,包括弥漫性病变、 结节性病变和渗出性病变,早期表现为肾小球 体积增大。典型患者可见K-W结节。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
(4)贫血出现较早;断治疗
四.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典型病例诊断依据如下,可疑病人需肾活检确诊(金标准)。
(1) 确诊糖尿病时间较长,超过5年;或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常早于糖尿病肾病发生)。 (2) 持续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0μg/mg 或尿白蛋 白排泄率〉200μg/min或尿白蛋白定量> 300mg/d 或尿蛋白定量 〉0.5g/d。早期可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 主要依据) (3) 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肾脏或尿路疾病。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分期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分期(一)糖尿病肾病的表现及分期Mongensen将1型糖尿病肾损害分为5期,约每5年进展一期,该分期现已被临床医师广泛采用。
其实,2型糖尿病肾损害过程也与此相似,只不过2型糖尿病肾损害进展比1型糖尿病快(约每3~4年进展一期),这可能与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肾脏已有退行性变,且多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相关。
现将这5期的临床病理表现简述如下:1.肾小球高滤过期此期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
如果及时纠正高血糖,GFR 变化仍可逆转。
此期病理检查除可见肾小球肥大外,无其他器质性病变。
2.无临床表现的肾损害期此期可出现间断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20μg/min或<30mg/d),应激时(如运动)增多,超过正常值。
在此期内患者GFR可仍较高或降至正常,血压多正常。
此期病理检查可发现(常需电镜检查确定)肾小球早期病变,即肾小球系膜基质轻度增宽及肾小球基底膜(GBM)轻度增厚。
3.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UAER持续在20~200μg/min或30~300mg/d)为此期标志,但是尿常规化验蛋白仍阴性。
此期患者GFR大致正常。
血压常开始升高。
病理检查肾小球基质增宽及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更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
一般认为从此期起肾脏病变已不可逆。
4.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常规化验蛋白阳性即标志进入该期,此期病情进展迅速,三四年内出现大量蛋白尿(>3.5g/d)及肾病综合征。
严重肾病综合征病例常呈现大量腹水及胸腔积液,利尿治疗疗效差。
此期患者GFR减低,血压明显升高。
病理检查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已硬化,且伴随出现灶性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5.肾衰竭期从出现大量蛋白尿开始,患者肾功能加速恶化直至肾衰竭。
患者出现肾性贫血。
糖尿病肾病与多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不一样,患者虽已进入肾衰竭期,可是尿蛋白量却不减,可呈现肾病综合征。
高血压肾病诊断标准

高血压肾病诊断标准高血压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通常是由于长期慢性高血压引起的肾小动脉硬化和肾小球硬化所致。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以便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
1. 高血压的诊断。
首先,对于高血压肾病的诊断,需要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人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对于患有其他疾病的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2. 肾脏损伤的诊断。
其次,高血压肾病的诊断还需要明确是否存在肾脏损伤。
通常可以通过尿常规检查、血肌酐、尿蛋白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肾脏损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①尿蛋白定量>0.5g/24h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②血肌酐水平升高;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
3. 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
此外,对于高血压肾病的诊断,还需要对肾小球滤过率进行评估。
肾小球滤过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反映肾脏功能的变化。
通常可以通过血清肌酐测定,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从而评估肾脏功能的状态。
4. 影像学检查。
最后,为了明确高血压肾病的诊断,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现肾脏的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高血压的诊断、肾脏损伤的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和影像学检查。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诊断,才能及时发现高血压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缓疾病的进展,保护肾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高血压肾病的诊断,医生和患者都需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便早日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由于血糖水平长期升高,糖尿病会对身体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引起肾脏疾病,也称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严重病症。
它是由于高血糖水平引起的肾脏病变,其病理特征是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严重时导致肾脏功能衰竭。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感觉到夜间尿频、尿急、失眠、身体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
但是,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典型表现。
2. 尿检糖尿病肾病的尿液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检测尿蛋白、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等。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包括检测血糖、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另外,还应检测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脂代谢指标。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
肾脏超声、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及血流情况。
二、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血糖首要的方法就是控制血糖,建议将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6.5%以下的水平,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和减缓病情进展。
2. 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血糖降、降压和减少蛋白尿等。
常用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ACEI/ARB类降压药、钙通道阻滞剂等。
3. 饮食调节饮食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饮食,减少摄入高糖、高脂的食物,多食用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以及低脂、低盐、低糖的食品。
4. 过滤性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滤性治疗主要包括透析和肾移植等。
严重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会选择肾脏透析、肾脏移植等治疗方式,但是这些治疗方式都需要花费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医治时间。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护理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康复与自我管理
6
康复训练与指导
运动训练:适当进行有 氧运动,如散步、慢跑
等
心理辅导:保持积极心 态,减轻心理压力
饮食指导:控制饮食, 减少糖分摄入,多吃蔬
菜水果
自我监测:定期监测 血糖、血压、血脂等 指标,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自我监测与记录
血糖监测:定期检测血糖,了解病情变 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减轻心理压力, 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治疗效果
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角色:提供情感 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 合治疗
饮食护理
控制热量摄入,避免肥胖 均衡膳食,保证营养全面 适量摄入蛋白质,避免过量
限制盐分摄入,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 病
适量摄入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纤维,促进肠道健康
X光检查: 观察肾脏 大小、形 态和位置
CT检查: 了解肾脏 内部结构, 判断病变 程度
MRI检查: 清晰显示 肾脏内部 结构,判 断病变程 度
超声检查: 观察肾脏 血流情况, 判断病变 程度
核素扫描: 了解肾脏 功能,判 断病变程 度
血管造影: 了解肾脏 血管情况, 判断病变 程度
病理学诊断
糖尿病肾病的病 理变化:肾小球 硬化、肾小管间 质纤维化、肾小 管萎缩等
神经病变的预防与护理
健康饮食:均衡膳食,控制 热量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 反式脂肪的摄入
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 减少血糖波动,降低神经病 变的风险
定期检查:监测血糖、血压、 血脂等指标,及早发现神经 病变的迹象
适当运动:坚持适量运动, 提高身体免疫力,减轻神经
病变的症状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减少 神经病变的风险
怎么样才能正确诊断糖尿病肾病

怎么样才能正确诊断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非常高,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最应该重视起来的。
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主要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日渐增多。
糖尿病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其特征是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其中有糖蛋白沉积。
高血糖导致上述病变的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蛋白尿是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线索,但是糖尿病患者出现临床蛋白尿时已属晚期表现。
(一)肾外表现典型病例有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
轻者可无症状。
本病发展缓慢,病情发展除可累及肾外尚可累及其他器官,如动脉硬化、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周围神经病变等。
(二)肾脏损害早期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及微量白蛋白尿,可持续数年。
进一步可出现无症状性蛋白尿,开始为间歇性,以后则为持续性。
持续性蛋白尿的出现提示肾脏病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严重的肾小球硬化可出现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常伴有高血压及肌酐清除率的下降。
90%以上患者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肾功能衰竭可由肾病综合征发展而来,也可发生于无肾病综合征表现者。
发生慢性肾衰的速度快慢不一,一般从出现蛋白尿发展至尿毒症需4~12年。
发生肾衰的速度除取决于肾小球硬化本身外,尚与易并发的肾小动脉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心力衰等因素有关。
部分患者在缓慢进展的过程中,肾功能出现急剧恶化,甚至表现为急性肾衰综合征。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1、测定微量白蛋白尿(UAE):六个月内两次UAE20~200微克分钟,排除其它因素和心衰、梗阻等即可诊断为糠尿病肾病。
因此,这就是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项目之一。
2、B超、X线摄片检查:肾脏是否较年龄相同的正常人增大。
患者定期进行各项检查,可早期发现肾病。
血清胱抑素C测定在糖尿病及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845华西医学 2012, 27(6)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Vol.27, No.6 Jun. 2012血清胱抑素C测定在糖尿病及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梁红峰,姚锦绣,谭国据,黄晓渝【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中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高血压为主要原发疾病的慢性肾病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和监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07年7月-2009年3月由糖尿病、高血压引起慢性肾病患者的血清,采用微粒子增强免疫透射比浊分析法测定由89例糖尿病、76例高血压引起慢性肾病患者血清Cys-C浓度,同时测定其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根据UAER的量分组统计,分析血清Cys-C与其他传统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引起早期肾病时,患者血清Cys-C、UAER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传统的肾功指标BUN、Scr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晚期肾病患者中Cys-C浓度与UAER 、BUN、Scr呈显著正相关(r=0.936,0.692,0.653;P<0.01)。
结论 与BUN、Scr相比,血清Cys-C是一个更准确、更敏感反映早期肾病的指标,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早期发现肾病并发症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早期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文献标识码】 A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Cystatin C Determination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Diabetic and HypertensiveNephropathy LIANG Hong-feng, YAO Jin-xiu, TAN Guo-ju, HUANG Xiao-yu. Yangjing People’s Hospital, Yangjiang,Guangdong 529500, P. R.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AO Jin-xiu, E-mail: yjx_886@【Abstract】 Objecti v 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cystatin C (Cys-C) determination in early screening and monitoring primary chronic kidney diseases (CKD) induced by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thods Wecollected the serum of 89 patients with diabetes-induced and 76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duced CKDs treated between July 2007 and March 2009. The concentrations of Cys-C,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serum creatinine (Scr), and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 in the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particle enhanced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 Then, based on UAER,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ys-C and traditional parameters in renal function injury. 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Cys-C and UAER in early nephropathy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normal controls (P<0.01), whil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raditional parameters like BUN and Scr (P>0.05). For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or advanced renal injury, the concentration of serum Cys-C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UAER, BUN and Scr (r=0.936, 0.692, 0.653, P<0.01).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BUN and Scr, serum Cys-C is a more accurate and sensitive parameter in reflecting early nephropathy, and it is of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n monitoring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diabetic or hypertensive nephropathy.【Key words】 Cystatin C; Early nephropathy; Diabetic nephropathy; Hypertensive nephropathy论 著【基金项目】广东省阳江市科研课题(阳科通卫[2008]17)【作者单位】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作者简介】梁红峰(1970-),男,广东阳江人,副主任技师,硕士,E-mail:lhf9669@【通讯作者】姚锦绣,E-mail:yjx_886@【网络出版时间】 2012-06-15 13:06【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1.1356.R.20120615. 1306.022.html 及早诊断、积极干预和有效延缓、阻止甚至逆转早期肾病的前提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年龄在40—50岁以上;高血压病史5—10年以上。
●除外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除外其他继发性肾脏疾病;●为原发性高血压;出现尿蛋白前一般已有150/100mmHg以上的持续性高血压;●有持续性蛋白尿(一般为轻、中度),镜检有形成分少;●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或动脉硬化性视网膜改变;●肾活检可确诊。
【辅助诊断条件】●有高血压性左心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史,有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管意外病史;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发现肾脏大多数患者没有变化,但是在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的时候会出现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核素检查早期的时候发现肾功能损害;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常提示左心室肥厚或扩大、主动脉硬化;心电图常提示左心室高电压。
●多为轻中度蛋白尿,24小时定量多在1.5-2.0克;镜检有形成分(白细胞、透明管型、红细胞)少,可有血尿;早期血尿酸升高,尿NAG 酶、β2-MG增高,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Ccr多缓慢下降。
肾小管功能损害多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
病程进展缓慢,少部分渐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多数肾功能常年轻度损害和尿常规异常。
●体检有眼睑或/和下肢浮肿、心界扩大等;多数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当眼底有棉絮状的软性渗出、火焰状、条纹状出血,支持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诊断。
伴有高血压脑病者可有相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概述】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并伴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称为糖尿病肾病。
【诊断】一、病史及症状:有糖尿病病史,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与肾小球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
出现微量蛋白尿时,糖尿病病史多已5~6年,临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任何临床表现;约80%的患者在10年内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即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通常无明显血尿,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贫血,提示已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二、体检发现:不同程度高血压、浮肿,严重时可出现腹水、胸水等。
多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辅助检查:(一)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三)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四)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
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五)眼底检查,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病变。
四、鉴别诊断必须排除其它可能引起尿蛋白的原因。
当血尿明显时,必须仔细除外肾乳头坏死、肾肿瘤、结石、肾盂肾炎、膀胱炎或肾炎等。
必要时应考虑肾活检明确诊断。
【治疗措施】一、糖尿病肾病尚无特效治疗。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绝大多数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或雷公藤治疗亦无明显疗效。
二、应积极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治疗、口服降糖药和应用胰岛素。
当出现氮质血症时,要根据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和种类。
三、限制蛋白质摄入量(≯0.8g/日)。
必要时加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治疗。
四、伴高血压或浮肿但肾功正常者,可选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
肾功能不全者应选用袢利尿剂或吲哒帕胺片;高度浮肿者,除严格限制钠的摄入,应适当扩容利尿;若血压过高或有心功能不全,经积极扩溶利尿病情无改善者,可考虑透析治疗。
五、积极将血压降到130/80mmHg以下。
建议首选ACEI,在降压的同时可改善GFR和减少尿白蛋白排出率,但要防止功能性GFR下降;酌情合用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六、应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七、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药物,如潘生丁、抵克力得、阿司匹林或肝素等。
辨证施治正确使用中药,尤其对控制血糖、改善微血管病变有良好的作用。
八、当Ccr在10~15ml/min或血肌酐530~710μmon/L时可考虑透析治疗。
【发病机理】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均匀肥厚伴有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加、肾小球囊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呈结节性肥厚及渗透性增加其发病机理包括:①高蛋白饮食加剧糖尿病肾病的恶化:糖尿病病人由于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而以高蛋白纤维食物供给为主,顾此失彼,致使蛋白分解产物及磷的负荷过度和积聚,进而加剧了DN的病理损害。
②高血压的影响:糖尿病病人由于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等诸多原因,合并高血压者为数不少,这些病人中几乎都可见到尿微量蛋白,表明肾损害普遍。
③高血糖:长期与过度的血糖增高,可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引起毛细血管基底膜损害,肾小球硬化和肾组织萎缩。
尿病肾损害分成5期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
以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和肾体积增大为特征,新诊断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就已有这种改变,与此同时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及内压均增高。
这种糠尿病肾脏受累的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是可逆的,经过胰岛素治疗可以恢复,但不一定能完全恢复正常。
这一期没有病理组织学的损害。
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
这期尿白蛋白排出率(UAE)正常(<20μg/min或<30mg/24h),运动后UAE增高组休息后可恢复。
这一期肾小球已出现结构改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GFR多高于正常并与血糖水平一致,GFR>150mL/min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常>9.5%。
GFR>150mL/min 和UAE>30μg/min的病人以后更易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损害Ⅰ、Ⅱ期病人的血压多正常。
Ⅰ、Ⅱ期病人GFR增高,UAE正常,故此二期不能称为糖尿病肾病。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主要表现为UAE持续高于20~200μg/min(相当于30~300mg/24h),初期UAE20~70μg/min时GFR开始下降到接近正常(130mL/min)。
高滤过可能是病人持续微量白蛋白尿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长期代谢控制不良的因素。
这一期病人血压轻度升高,降低血压可部分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
病人的GBM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更明显,已有肾小球结带型和弥漫型病变以及小动脉玻璃样变,并已开始出现肾小球荒废。
据一组长期随诊的结果,此期的发病率为16%,多发生在病程>5年的糖尿病人,并随病程而上升。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期。
这一期的特点是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持续尿蛋白每日>0.5g,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血压增高。
病人的GBM明显增厚,系膜基质增宽,荒废的肾小球增加(平均占36%),残余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弥漫型损害病人的尿蛋白与肾小球病理损害程度一致,严重者每日尿蛋白量>2.0g,往往同时伴有轻度镜下血尿和少量管型,而结节型病人尿蛋白量与其病理损害程度之间没有关系。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的特点,不像其他肾脏疾病的尿蛋白,不因GFR下降而减少。
随着大量尿蛋白丢失可出现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但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征”——大量尿蛋白(>3.0g/24h)、水肿和高血压,只见于约30%的糖尿病肾病病人。
糖尿病肾病性水肿多比较严重,对利尿药反应差,其原因除血浆蛋白低外,至少部分是由于糖尿病肾病的钠潴留比其他原因的肾病综合征严重。
这是因为胰岛素改变了组织中Na+、K+的运转,无论是Ⅰ型病人注射的胰岛素或Ⅱ期病人本身的高胰岛素血症,长期高胰岛素水平即能改变Na+代谢,使糖尿病病人潴Na+,尤其是在高Na+饮食情况下。
这一期病人GFR下降,平均每月约下降1mL/min,但大多数病人血肌酐水平尚不高。
Ⅴ期:肾功能衰竭期。
糖尿病病人一旦出现持续性尿蛋白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广泛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腔进行性狭窄和更多的肾小球荒废,肾脏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导致肾功能衰竭,最后病人的GFR多<10mL/min,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伴严重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
病人普遍有氮质血症引起的胃肠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并可继发贫血和严重的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钙搐搦,还可继发尿毒症性神经病变和心肌病变。
这些严重的合并症常是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病人致死的原因。
【临床表现】蛋白尿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临床蛋白尿,只有用放射免疫方法才能检测出微量蛋白尿。
临床糖尿病肾病早期惟一的表现为蛋白尿,蛋白尿从间歇性逐渐发展为持续性。
水肿临床糖尿病肾病早期一般没有水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浮肿。
若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低下,浮肿加重,多为疾病进展至晚期的表现。
高血压在1型无肾病的糖尿病人中,高血压患病率较正常人并不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较多,但若出现蛋白尿时,高血压比例也升高;在有肾病综合征时患者伴有高血压,此高血压大多为中度,少数为重度。
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进展快慢有很大的差异。
有的病人轻度蛋白尿可持续多年,但肾功能正常;有的病人尿蛋白很少,可快速发展出现肾病综合征,肾功能逐渐恶化,最终出现尿毒症。
贫血有明显氮质血症的患者,可有轻度的贫血。
其他脏器并发症心血管病变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神经病变如周围神经病变,累及植物神经时可出现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肾病严重时几乎100%合并视网膜病变。
1、蛋白尿始由于肾小球滤过压增高和滤过膜上电荷改变,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没有球蛋白增加,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
随着肾小球基底膜滤孔的增大,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而出现非选择性临床蛋白尿,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尿蛋白逐渐变为持续性重度蛋白尿,如果尿蛋白超过3克/日,是预后不良的征象。
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多呈进行性发展,直至出现肾病综合征。
2、浮肿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浮肿,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
明显的全身浮肿,仅见于糖尿病性肾病迅速发展者。
3、高血压血压在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常见。
严重的肾病多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
故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是十分重要的。
4、肾功能不全尿病性肾病一旦开始,其过程是进行性的,氮质血症、尿毒症是其最终结局。
5、贫血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病人,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用铁剂治疗无效。
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可能与长期限制蛋白饮食,氮质血症有关。
【预防】本病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常见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①所有的糖尿病人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要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