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解析

合集下载

(完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推荐文档

(完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推荐文档

知识点1:透镜1.透镜的种类及特点:(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例如远视镜,其特点是对光有会聚作用,又称会聚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例如近视镜,其特点是对光有发散作用,又称发散透镜。

(3)补充: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上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

2.透镜的焦点、主光轴、光心、焦距:(1)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者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2)光心: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用O表示。

(3)焦点:凸透镜可以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4)焦距: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5)补充1:a.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

b.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6)实焦点和虚焦点:对于凸透镜来说,其左侧和右侧都有一个焦点,这两个焦点都是实焦点,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对于凹透镜来说,其左侧和右侧都有一个焦点,这两个焦点都是虚焦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7)三条特殊的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对于凹透镜来说,是折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

)b.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对于凹透镜来说,是其延长线经过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c.通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

知识点2: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照相机利用当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一原理来工作。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拍摄取景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调节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使倒立、缩小的实像刚好成长胶片上,调节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2.投影仪(幻灯机):投影仪利用当f<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原理来工作。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重点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透镜及分类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2、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如图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折射光靠近主光轴)(如图)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折射光远离主光轴)(如图)①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口诀:平行的过焦点,过焦点的平行,过光心的不变②凹透镜作图:平同斜异,先虚后实,最后表箭头4、凸透镜成像规律表(记忆方法:三块区域两个特殊点)5、凸透镜成像规律①虚像与物体同侧,都是正立放大的(光屏不能承接);实像与物体异侧,都是倒立的(光屏能承接);②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体远离透镜像反而变大(总结: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③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④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判断实像的大小:当v > u时,为放大的实像;当v = u= 2f时,为等大的实像;当v<u时,为缩小的实像;⑤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实相。

6、照相机成像特点: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7、眼睛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正常眼睛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10cm;明视距离为25cm;8、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戴凹透镜矫正;9、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戴凸透镜矫正;10、显微镜和望远镜中靠近眼睛一侧的凸透镜为目镜,靠近物体一侧的凸透镜为物镜;1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同点:①、都用两个凸透镜组成;②、目镜都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③、物镜都成实像;1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不同点:①、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②、显微镜物镜的焦距小于目镜的焦距,望远镜物镜的焦距大于目镜的焦距;③、显微镜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成像;虽然望远镜经过物镜的像是缩小的,但经过目镜放大成像后,像离眼睛较近,所成的视角较大,所以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5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详解总结

5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详解总结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1.透镜的原理:光的折射。

2.两种透镜3.平行光: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4.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1)会聚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2)物像等大法: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光屏、凸透镜、蜡烛,保持凸透镜不动,同时移动蜡烛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的与蜡烛等大的像为止,则物距于像距的一半即焦距(3)观察虚像法: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光屏、凸透镜,将一较大的字贴在光屏上,头从凸透镜另一侧看光屏上的字,当出现该字正立放大的虚像后,逐渐加大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该字的虚像正好消失为止,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4)焦点入射法:在凸透镜的一侧放一光屏,另一侧放一点光源(如蜡烛、小灯泡),沿主光轴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与透镜直径相等的光斑为止,测出光源与透镜距离即为焦距。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实像和虚像(见下图):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这种像叫做实像。

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实际光线会聚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异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成像原理不同实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会聚到一点所成的像虚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散发,但其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与一点 (2)承接方式不同 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观看 虚像:只能用眼睛观看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器材】f =12 cm (最好在10~20 cm 之间)的凸透镜一个,蜡烛一支,用白色硬纸制成的光屏一个等。

初中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总结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总结知识点

第五章第1节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由透明物质制成。

2、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3、透镜的光心与主光轴。

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光心(O):每个透镜上主光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

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焦点(F):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小结: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小结: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小结:光路可逆。

小结(特殊光线):焦点处发出的一束光透过凸透镜后可以形成平行光。

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都起会聚作用,但会聚后的光线不一定相交。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4、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

小结: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小结:光路可逆。

小结(特殊光线):延长线在焦点处的一束光透过凹透镜后可以形成平行光。

小结:凹透镜对所有光都起发散作用,但发散后的光线不一定都散开。

三、透镜的原理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底部偏折。

四、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④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

【2020初中物理】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分章考点讲、析与提高)(解析版)

【2020初中物理】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分章考点讲、析与提高)(解析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讲、析与提高(解析版)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提炼、总结和详解一、透镜1.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2.透镜与面镜区别: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透镜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透镜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远视镜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等).4.透镜光路基本概念:图(1)是透镜光路示意图.(1)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主轴),用“CC/”表示,透镜的几何中心叫光心,用“O”表示.C COF Fa.凸透镜光路b.凹透镜光路图(1) 透镜光路示意图(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凸透镜焦点,用“F”表示,如图(2)a所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其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这是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如图(2)b所示.a.凸透镜光路概念b.凹透镜光路概念图(2)透镜光路概念(3)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焦距用“f”表示,图(1)中就是“OF”之间的距离.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4)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5)像到光心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3)所示.图(3)过光心的光线(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如图(4)所示.图(4)平行于主轴的光线(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5)所示.图(5)过焦点的光线6.透镜的作用:凸透镜有会聚光线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胶片能感光,所以能成实像).2.投影仪: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透过平面镜使倒立,放大的像再倒立一次,这样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就是一个正立的实像了.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3.放大镜: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4.生活中透镜分类解析:见下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凸透镜成像像的性质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光路图透镜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物体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其他内容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要颠倒放置.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5.实像和虚像(见下图):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实际光线会聚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异侧.凸透镜成虚像情景: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6.实像与虚像的区别(1)成像原理不同实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会聚到一点所成的像.虚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散发,但其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与一点.(2)承接方式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观看.虚像:只能用眼睛观看.三、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是常见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详见下表(1).表(1)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照相机(图a)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图d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投影仪(图b)u=f 不成像射出的是平行光线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v﹥f 放大镜(图c)a. u﹥2fb. f﹤u﹤2fc.0﹤u﹤fd.u=2f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牢记,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其规律.也可以背下下面口诀:“物大焦,倒立实,物越大,像越小;物小焦,正立虚;物为焦,不成像”.这里的“物”指物距,“像”指像距,“焦”指焦距.2.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3.凹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如图所示.凹透镜成像光路图4.凸透镜与凹透镜比较:表(2)对凸透镜、凹透镜做出了比较,凹透镜、凸透镜的辨别、特点、典型光路和应用作出了系统性总结.注意:大家还要记住:虚像,物、像同侧;实像,物、像异侧.表(2)凸透镜、凹透镜比较表四、眼睛和眼镜1.眼睛: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1)眼睛的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所以近视镜是凹透镜.(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所以远视镜(花镜)是凸透镜.2.人眼的调节功能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主要是因为眼睛的调节作用.①眼睛的调节:主要借助于水晶体的作用.因为晶状体本身是有弹性的,可以靠周围肌肉的运动改变它的表面的弯曲程度,在观看远方物体时,晶状体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表面弯曲程度最小,这时眼睛的焦距最大.在观看较近处物体时,也是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变大,焦距缩短.因此,正常眼无论是看远处物体还是看较近处物体,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可见眼睛是精巧的变焦距系统,当物距改变时,它能靠改变晶状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改变眼睛的焦距.这种作用叫做眼睛的调节.②远点:眼睛的调节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眼睛的焦距最大,人眼能看到的最远点,成为眼睛的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穷远处.③当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大,眼睛的焦距最小,人眼能看到的最近点,成为眼睛的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约在离眼睛10cm处.也就是说靠眼睛的调节作用,正常眼睛看清物体的范围是从离眼10cm处到无穷远.④明视距离:在适当的照明下,通常的眼观察眼前25cm处的物体是不费力的,而且能看清楚物体的细节.通常把25cm称为明视距离.3.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4.近视眼近视眼是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所以近视眼的远点不在无穷远处,而在某个有限距离处,近视眼的进点也比正常眼近,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1)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2)原因:近视眼晶状体比正常人眼睛要凸一些,晶状体折光能力强.远处来的平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面,而在视网膜上是一个光斑了.(3)矫正方法:配戴适当的凹透镜做眼睛,使远处来的光先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可矫正近视眼视力.5.远视眼在完全静止的调节状态下,由远距离(指5米以上)目标投射的光线,集合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反常的屈光状态称为远视眼.远视眼的近点比正常眼远写.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1)特点:远视眼只能看见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2)原因:晶状体比正常人要凹一些,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弱,远处来的光线会聚点在视网膜后.①眼轴过短如小眼球;②眼轴正常而屈光系统的屈光力过弱,如角膜的弧度过平以及屈光指数偏低等.(3)矫正方法: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了.配戴适当的凸透镜做眼睛,可矫正远视眼的视力.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对物体进行两次放大.普通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像应该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2.望远镜: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它的结构特点是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远处物体的实像,由于物体离物镜非常远,所以物体上各点发射到物镜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光束,这样的光线经过物镜汇聚后,就在物镜焦点以外,在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又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目镜起了放大镜的作用,目镜把经过物镜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了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这就是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所成的虚像.对本章常考热点、考查方式和考题类型进行剖析1.透镜透镜是本章基础部分,也是学习本章的开篇,故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本节主要知识点有:透镜的概念(透镜的制成、透镜的分类、透镜的三条主要光线及其焦距、物距和相距)、透镜对光的作用.本节内容在中考中所占比例不高,考题主要集中在对透镜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上.像透镜的作用,透镜的三条主要光线作图,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等.从常考题型方面来看,主要是选择题和作图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透镜概念的认识程度,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会不会利用三条主要光线作图.例题一:(2019·武威)如图所示,请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解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2.生活中的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在本节中,指的是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在本节中,对生活中的透镜主要知识点是:成像原理、成像特点和使用;重点知识点是实像和虚像,这里需要重点掌握实像和虚像的异同.本节内容在中考中所占比例不高,考题主要集中在对生活中透镜的认识上.像放大镜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所成的像的性质;照相机使用方法和成像性质等.从常考题型方面来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认识程度,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使用方法等.例题二:(2019·河南)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解析】(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2)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B、光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B错误;CD、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故C正确,D错误.故选C.3.凸透镜成像规律本节内容是第五章重点,也是知识点、难点和考点集中的内容.涉及第五章的中考考题,本节要占到70%以上,所以本节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在本节中,主要知识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实验以及动态变化(物距、相距、焦距变化)时成像特点与变化情况.再次需要指明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实验作为必考的实验内容更应给与重视.本节内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内容,出现概率高,所占比例也较高.考题主要集中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上,主要有成像虚实、大小和位置,一般情况下作为一个考题出现,也有与其他知识点组合一个考题的情况.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概率很高,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三大类型,选择题出现的概率更高些.本节在中考试卷中所占分值在2—7分之间.例题三:(2019·河北)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C.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同时要自己做出规律性的总结,如物距变化和像距变化的大小关系.(1)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靠近焦点像变大”可判断物距变化时,像距及像的大小的变化;(2)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不论实像和虚像眼睛都能直接观察;(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可判断;(4)根据远视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判断像的变化情况,进而得出光屏的移动方向.【解答】A、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靠近焦点像变大”可知,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即蜡烛远离焦点,所成的虚像将变小,故A正确;B、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散的,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不能看到发光体的像,眼睛靠近凸透镜也不能看到像,当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能看到像.故B正确;C、当蜡烛放在10cm处,物距u=40cm﹣10cm=3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若在蜡烛和透镜间放一远视眼镜,远视眼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此时所成的像将靠近透镜,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故D错误.故选:ABC.4.眼睛与眼镜本节内容属于凸透镜的应用,和生活中的透镜位置一样,只要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和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像特点,本节内容基本上就可以掌握.在本节中,主要知识点是:眼睛的构造与成像原理,近视眼、远视眼成像规律和矫正方法.本节内容在中考中也会经常出现,但所占分值不高,一般都会和其他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考题主要集中在对视力的矫正和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上.例题四:(2019·绵阳)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________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解析】(1)近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2)远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对远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进行纠正.【解答】远视眼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由题意可知,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说明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起到了远视眼镜的作用,即是凸透镜;近视眼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由题意可知,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说明上半部分镜片是凹透镜,该部分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答案为:凸;发散.5.显微镜和望远镜本节内容属于凸透镜的应用,和眼镜地位一样,只要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特点,本节内容基本上就可以掌握.在本节中,主要知识点是: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上的应用.本节内容在中考中也曾出现,但所占分值不高,一般都会和其他知识点(尤其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考题主要集中在显微镜或望远镜的应用上.例题五:(2017·泰安)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析】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此说法正确.远视眼是因为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对光的会聚作用变差产生的.所以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此说法错误.照相机照相时,景物都在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此说法错误.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片应该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说法错误.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看远处物体时,所成的像一定时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A.【考点】透镜应用、视力矫正、投影仪、望远镜.6.考点分类:本单元考点分类见下表视力的矫正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透镜的应用一般考点生活透镜的成像特点选择题、填空题,考查生活透镜的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作图作图题,考查凸透镜成像以及作图规律近视眼、远视眼成因选择题、填空题,考查近、远视眼成像特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应用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透镜的应用冷门考点利用凸透镜成像解答问题简答题,考查学生应用能力眼睛成像作图作图题,考查透镜应用作图以近三年各地中考真题为选材,对本章常考热点进行示例详解示例一:透镜:(2017•贵港)大山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39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的是().A.5cm B.10cm C.15cm D.20cm【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当u>2f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解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解答】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9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u>2f,即39cm>2f,解得f<19.5cm,则选项ABC都符合,只有D选项是不可能的.故选D.【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示例二:生活中的透镜:(2017•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解析】解决该题需掌握以下知识:(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故用凸透镜来矫正;(2)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放大镜是凸透镜.【解答】A、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A错误;B、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B错误;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C错误;D、远视眼的镜片是凸透镜,故D正确.故选D.。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光屏放在距此透镜20cm处,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2.小雨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C.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D.甲图中像与物体在同一侧;乙图中像与物体不在同一侧3.关于凸透镜、凹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显微镜的物镜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望远镜的目镜是凹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凹透镜,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D.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成在视网膜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4.新冠疫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跟。

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5.下列事例中属于虚像的是()A.小树在地面上的影子B.水中“倒影”C.小孔成像D.幻灯机成的像6.在①眼睛在视网膜上成像;②国家大剧院的倒影;③用放大镜观察邮票;④照相机成像;⑤投影仪成像中,正确归纳的是()A.一定成放大像的是①③⑤B.成正立像的是①②③C.成实像的是①④⑤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③④7.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对其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甲:加水后,硬币“再现”乙:人民币“防伪”丙:放大镜把字“放大”丁:近视眼成因A.甲图中,硬币在“再现”是光从空气中进到水中时光发生了反射B .乙图中,防伪技术利用了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C .丙图中,放大镜把字“放大”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作用相同D .丁图中,近视眼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需要用凹透镜矫正8.下列生活中的光学元件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A .放大镜是凸透镜B .近视镜是凸透镜C .投影仪镜头是凹透镜D .远视镜是凹透镜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当5cm u =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C .当cm 25u =时,成放大的像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到20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0.小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知识点 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知识点 总结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第一节透镜1、透镜分类:2、透镜对光的作用:光经过透镜后总是向较厚的一侧偏折(类比三棱镜折射图)(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折射光线会偏向主光轴;(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比原来入射光线更偏离主光轴。

日常生活中,盛水的透明瓶子,注满水的灯泡,以及叶片或玻璃板上水珠都可以等效为凸透镜,它们对光有会聚作用。

3、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因为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也叫实焦点,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

一个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任何一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3)利用太阳光测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取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纸片放在另一侧,来回移动纸片可以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4)凸透镜焦距长短反映了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弱,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凹透镜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相同口径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说明了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使光线偏折的越多,会聚作用越强,焦距越短.4、三条特殊光路图: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物距大于像距;③物像位于镜头两侧。

适用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2、投影仪①光源:增加投影片亮度,使投影更清晰②凹面镜:利用其会聚作用反射聚光后射向螺纹镜③螺纹透镜:利用其对光的会聚作用将影片各部分均匀照亮;④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屏幕上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物距小于像距;③物像位于镜头两侧。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docx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docx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分类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3、镜的分类: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即光折射后偏向主轴;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即光折射后偏离主轴;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三、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F”表示;焦点,用字母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3、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它们到光心的距离相等。

4、凹透镜的焦点是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

四、三种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其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异侧焦点,(利用这一点可测凸透镜的焦距)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3、对凸透镜来说,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对凹透镜来说,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镜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镜头折射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照相机工作原理:当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二、投影仪1、镜头的作用就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

2、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当物距小于 2 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放大镜1、实质:放大镜实质上是一个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2、使用方法: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就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起到放大图像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激发对物理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 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A
B
C
D
E
F
属于凸透镜的是: A 、C、D 属于凹透镜的是: B 、E 、F
凸透镜的画法
光心(O)
C1
C2
主光轴
凹透镜的画法
光心(O)
主光轴
C1
C2
演示实验1:
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故凸透镜也 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 也叫发散透镜。
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
结论: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的焦点
O
F
F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
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
2、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凸透镜的焦距
O
F
F
f
f
1、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
(2)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被折射后平 行于主光轴射出。
三条特殊光线
F
F
F
F
1、 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 主光轴射出 。
4、小明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 平行光,他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通过凸透镜的光线都要会聚在焦点上 B.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C.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 D.通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7.烈日下,小明和几个同学到海滩游玩、烧烤, 等到点火时,却发现忘记带火柴了,他们几个 人的行李包中只有绳子、玻璃、放大镜、镜子、 纸等物品,请你帮他们想一想,可选用哪些器 材,采取什么方法取火,并简述这样做的理由。

图4-2

3.你能说出三种辨别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的 方法吗? (__1_)___用__手__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用__太__阳__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看__成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怎样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 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容易想到三种方法, 即“一摸二看三照”:
• 一是从这两种透镜的外形特征着眼,通过比较透 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辨别(即用“摸”的方 法);
• 二是从透镜的成像特点着眼,通过透镜去观察近 处物体(如书上的文字),看它是成正立、放大的 像,还是正立、缩小的像,从而加以辨别(即用 “看”的方法);
2、两边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F
F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 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
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 虚焦点(F).
想一想?
(1)经过焦点入射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是什么样的? (2)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怎 样的?
F
F
F
F
结论:
(1)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被折射后平行主光轴射出。 因而利用凸透镜能得到平行光。
• 三是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人手加以辨别,看它能 否使平行光(太阳光)会聚在一点加以辨别(即用 “照”的方法)
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
器材:
两个纸筒, 凸透镜, 半透明纸
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 明亮的窗外,动纸筒,改 变透镜和半透明纸之间的 距离。你看到了什么?
照相机成像的特点: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__透__镜___ ; 2.像的特点:_倒__立_、__缩__小__、__实_像_____; 3. 物体离镜头_较__远_,像离镜较头近_____。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数 码 摄 像 机 上 的 透 镜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显微镜上的透镜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放大镜上的 透镜
透 镜 的 分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叫凸透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叫凹透镜。
1、识别下列透镜,并归类:
2,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 距离应满足—较—近—— (较远或较近)
问 题 与 猜 测

凸 透 镜 成 像 有






实像,虚像你是如何区别的,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实像
虚像
实像与虚像 实像:是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实像
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只能用人眼观
察。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来自物体的光经 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上,形成一个—— (放大或缩小)——(倒立或正立)——的 (实,虚)像。
2、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投影片 上的图案经它可以形成一个——(正立或倒 立)——(放大或缩小)的___(实或虚)像。 3、放大镜成——,——,——像
课堂小结
• 1、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 特点。
• 2、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到了实验 的乐趣;找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 系。
生活中的透镜——投影仪
?观察并思考:投影仪成像的特点
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1,像的特点: _倒__立__、__放__大__、__实__像__; 2,平面镜的作用: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 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
观察并实验:你手中放大镜 的成像特点
1,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正立,放大,虚像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 过 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射出。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 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
1.完成下列光路图
F
F
A
F
F
F
B 图4-3 C
F
F
D
2.在图4-2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公元前2世纪,古人用冰凸透镜向日取火
学到了什么?
一、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和凹透镜
二、概念:
1、主 光 轴 焦 点( F)
2、光 心(O) 3、 4、焦 距( f )
三、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学到了什么?
四、三条特殊光线:
1、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