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第十七章 经济增长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十七章 经济增长理论
2
宏观经济学
云南大学
经济增长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度量
⒈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人均产出水平的提 高(或人均实际产品和劳务的增加)。 两方面含义:
⑴一方面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劳 务的实际增加量或它们的实际增长率;
⑵另一方面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潜在的(或 充分就业时的)生产能力的增加。
分利用可能达到的产值增长。
4
宏观经济学
云南大学
经济增长
三、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库兹涅茨运用统计方法对经济增长因素的进行分析,
提出的经济增长的因素有: ⑴知识存量的增加。知识存量的利用成为现代经济高
比率的总量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的源泉。 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人均产值高增长率为特征的
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⑶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时期的总
3
宏观经济学
云南大学
经济增长
⒉经济增长的度量 ⑴指标:一般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NI)表示经济增长。 ⑵需要考虑的三个因素: ①价格因素:需要剔除通货膨胀; ②人口因素:应考虑人口数量,计算人均值; ③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考虑实际经济增长与潜在的
经济增长的区别。 ⑶一个概念:潜在的经济增长即如果全部生产能力充
⑵从扩大再生产的角度划分为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和 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
⑶从经济增长方式选择所依赖的主要因素角度划分为 资本密集型经济增长和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
6
宏观经济学
云南大学
经济增长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源泉
资本
• 是指物质资本,是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解析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解析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Y=C+I+G+NX。

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

GDP高低或人均GDP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1. 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解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收入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通胀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的政策。

由于国民收入在短期内的波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主要来自需求方面,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是可以调节需求的政策,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2.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当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的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

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经济中要小一些。

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

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eq \f(1,1-β(1-t))中得出。

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

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1eq \f(1,1-0.8×(1-0.1)),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eq \f(1,1-0.8×(1-0.25)),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名词解释总需求总供给利率效应潜在产量二、选择题1、价格水平上升时,会使()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2、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更平缓B.支出乘数较小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D.货币供给量较大3、松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搭配能使总需求曲线()A. 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 不变D.难以确定4、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时()A.同一价格水平对应的总需求增加B.同一总需求水平对应的价格水平下降C.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D.价格水平提高,总需求减少5、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是()A 工资提高B 需求C 技术进步 D价格提高6、在水平状的总供给曲线,决定产出增加的主导力量是()A 供给B 需求C 产出D 以上均正确7、在垂直状的总供给曲线,决定价格的主导力量是()A 供给B 需求C 产出D 以上均正确8、总需求曲线是表明(A)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关系的曲线。

()A、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B、商品市场与劳动市场;C、货币市场与劳动市场;D、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

9、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A、政府支出的减少;B、货币供给量的增加;C、私人投资减少;D、消费支出的减少。

10、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总需求曲线:(B)。

A、向左平行移动;B、向右平行移动;C、不变;D、向右旋转。

11、当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可以增加的总供给曲线是:()。

A、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B、短期总供给曲线;C、长期总供给曲线;D、古典主义总供给曲线。

12、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A、经济中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B、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D、总供给增加,价格不会有变化。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章导论一、基本概念⒈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中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理论。

p4⒉宏观经济学: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的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的理论。

p4⒊规范分析: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研究如何才能符合标准。

p16⒋实证分析:指基本排除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

p16⒌均衡分析:均衡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

p17⒍非均衡分析:非均衡是与均衡相对而言的。

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备的,搜集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交易不可能完全是均衡的交易,非均衡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p17⒎流量分析: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影响的分析。

p18⒏存量分析:指对存量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

p18二、思考题⒈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p3~4答题要点: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⒉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它不是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p5~6答题要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我们的经济理论水平,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

第三,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⒊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13~14答题要点:⒋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包括哪些基本问题?p14~15答题要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4)12.1复习笔记 (4)12.2课后习题详解 (9)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9)13.1复习笔记 (19)13.2课后习题详解 (24)1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9)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35)14.1复习笔记 (35)14.2课后习题详解 (42)1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49)第15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56)15.1复习笔记 (56)15.2课后习题详解 (65)1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70)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78)16.1复习笔记 (78)16.2课后习题详解 (85)1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91)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 (103)17.1复习笔记 (103)17.2课后习题详解 (110)1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7)第18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27)18.1复习笔记 (127)18.2课后习题详解 (133)1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7)第19章经济增长 (144)19.1复习笔记 (144)19.2课后习题详解 (150)1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56)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67)20.1复习笔记 (167)20.2课后习题详解 (172)2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81)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87)21.1复习笔记 (187)21.2课后习题详解 (191)2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0)第22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207)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西方经济学第十七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十七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十七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当一国进口倾向扩大时,is曲线变得(b)。

a.陡峭c.维持不变b.陡峭d.不确定2.bp曲线就是用来实地考察国际收支平衡时,(d)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a.国民收入与价格c.国民收入与净出口额b.国民收入与政府出售d.国民收入与利率水平3.在bp曲线右方的任一点,均表明(b)。

a.国际收支逆差c.资本净流出小于净出口b.国际收支顺差d.资本净流出大于净出口4.假设其他条件维持不变国内物价水平下降,那么bp曲线将向(b)移动。

a.左方c.不确定b.右方d.维持维持不变5.在国内和国外价格都不变的情况下,本币升值bp曲线将向(a)移动。

a.左方c.维持维持不变b.右方d.不确定6.短期内,(b)对内部平衡的影响大于对外部平衡的影响。

a.货币政策c.价格政策b.劳动力政策d.财政政策7.在开放经济中,下列(b)项不是政府宏观政策的最终目标。

a.国际收支平衡c.经济平衡快速增长b.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d.消除通货膨胀8.如果一国处在内部平衡,但国际收支存有赤字的状况,这时最适宜的政策挑选将就是c)。

a.扩张的财政政策b.紧缩的货币政策c.促使本币贬值d.收缩的货币政策与宽松的财政政策混合采用9.在固定汇率制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财政政策(a)。

a.有效率b.违宪c.无限大d.不确定10.在固定汇率制资本全然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b)。

a.有效b.无效c.无限大d.不确认11.与封闭经济体系相比,在开放体系中,政府的财政政策的作用将(a.变小,因为总需求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b.变大,因为总需求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大c.不变,因为总需求加入净出口后对支出乘数没有影响d.无法确定a)。

(二、判断题1.bp曲线表示的是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关系。

(√)2.一国支出的变动对他国收入的影响,是国际经济活动的溢出效应。

(√)3.国际收支顺差将同时降低国内的产出水平和物价水平。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单位:亿美元资本消耗补偿雇员酬金企业利息支付间接税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红利社会保险税个人所得税消费者支付的利息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个人消费支出356.41866.6264.9266.334.1164.8120.866.4253.9402.164.4105.1374.51991.9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总投资净投资消费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4800800300300096030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政府税收和转移支 付自动调整的幅度很小,因此财政政策 工具“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十分有限, 特别是对于剧烈的经济波动,自动稳定 器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波动状态。
11
(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对经 济情况的判断而作出财政收支调整的财政政 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税或增 加政府支出来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社会总 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的政策。
中央银行增发的10 000元基础货币为企业A所持有。 A企业将其全部存入银行A。银行A扣除10%的准备金后, 把其余9 000元贷给企业B。由于支票等同于现金,企业 B将9 000元存入与自己有联系的银行B,银行B扣除10% 的准备金后,又把其余8 100元贷给企业C……此过程不 断进行下去,增发的10 000元基础货币带来的以活期存 款形式增加的货币供给量总额D为
货币乘数M1/H=100 000/10 000=10,即增发 10 000元基础货币创造出100 000元的货币供给量。
19
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s)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国债市场上公开买卖国 债,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20
(二)调整再贴现率
银行公众在商业银行各种活期存款(D)之和。
所以有
M1=C+D (17.2)
公众可以以现金的形式、也可以以活期存
款的形式来持有货币。用cu表示现金-活期存款
比率,则有
cu =C/D
(17.3)
14
(二)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high powered money),是指现金与商业银行以现金形式持 有的准备金(R)之和。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自动的财政政策是指利用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税收和支出)与经济运行的内在联系来 自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财政政策,即发挥财 政政策工具自动稳定器的功能来缓和社会总需 求变化所带来的经济波动,维持经济稳定增长。
10
• 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是指 财政制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具有自发地 调节经济达到预定政策目标的机制。
再贴现率(rediscount rate)是指商业银 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时的利率。
(三)调整法定准备率
由于商业银行的储备-活期存款比率大 体相当于法定准备率,因而法定准备率的变 动将导致商业银行储备-活期存款比率的同 方向变动以及货币乘数的反方向变动,从而 影响货币供给量。
21
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乘数
18
M 1 D H H (1 r) eH (1 r)2 H [ 1 ]H 10 1 00 00 0 1 (1 r)ere0 .1
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额为 R=re·D=0.1×100 000=10 000(元)
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额为
D-R=100 000-10 000=90 000(元)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 购买,用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自身管 理运营等,如购买军需品、政府办公用品、支 付政府雇员报酬、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学 校、公路、铁路)等。
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不以取得商品和 劳务为目的的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险与社会 福利支出,如公共医疗保险、义务教育支出、 社会福利支出等。
8
(三)政府预算平衡
政府预算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年度预算的 收入等于年度预算的支出。当年度预算收入 减年度预算支出所得的差额为正时,政府预 算盈余;当年度预算收入减年度预算支出所 得的差额为负时,政府预算赤字。
9
二、政府财政政策的分类
• 政府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整政府 的支出和税收。
(一)自动的财政政策与内在稳定器
16
(四)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又称货币创造乘 数(money creation multiplier)。它是指当基础货 币变动1单位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规模。货币乘 数可以用M1/H来代表。根据(17.2)至(17.5)式, 有
M H 1C C D R cc • u D • u D r D • e D c c u u r 1e(17.6)
H=C+R (17.4) 其中,H代表基础货币。
15
(三)法定准备率
准备金与活期存款之间的比率称为储备-活 期存款比率,用re来表示。因而有
re=R/D
(17.5)
中央银行为了保持本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防止因商业银行周转不灵而导致金融危机,也 要求商业银行将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作为准 备金而保持在手中。这一比例称为法定准备率 (legal reserve ratio)。商业银行的储备-活期 存款比率主要是由法定准备率决定的。
由于cu和re都小于1,所以,货币乘数是大于 1的。
假定现金-活期存款比率近似等于0。在这种 情况下,货币乘数为商业银行的储备-活期存款比 率(这一比率大体相当于法定准备率)的倒数。 17
(五)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下面举例说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假定: (1)基础货币增加10 000元。 (2)公众希望持有的现金数量为0,即cu=0。 (3)商业银行的储备-活期存款比率re为10%。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税或 减少政府支出来抑制投资和消费、减少社会 总需求、减缓经济增长、消除通货膨胀的政 策。
12
第三节 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 政策
一、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13
一、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一)货币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所使用的货币供给量
口径是M1,即货币供给量等于现金(C)和非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二、线性模型中的宏观经济政策乘数 三、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结构效应 四、一般短期模型中的财政政策效应 五、一般短期模型中的货币政策效应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政府预算及其构成 二、政府财政政策的分类
6
一、政府预算及其构成
• 政府预算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构成:
(一)政府收入
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税收,除 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收入(如公共部门和 国有企业的利润、政府财产的拍卖等)。
7
(二)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是指整个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支 出的总和。它由许多具体的支出项目构成,主 要可分为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