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的选择与阅读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一、了解作品1、走近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汉族,今江苏兴化人。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
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2、作品简介《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白话小说。
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它以梁山泊起义叙写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全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好汉上梁山前的个人经历;二、宋江在发配途中与各路好汉的奇遇以及最终上梁山的经历;三、宋江带领梁山进行的几场战役;四、原首领晁盖去世后,宋江确立梁山首领地位以及大聚义的故事;五、大聚义后与官军的战斗以及受招安;六、征服企图进犯的辽国;七、打败割据势力田虎、王庆;八、在江南与割据的方腊作战并死伤大半,全书在悲剧性且引人深思的氛围中结束。
3、主题探究(1)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官逼民反”、“乱自上作”。
作品展示了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作品具体刻画了高俅、蔡京、杨戬、童贯为首的封建官僚贪赃枉法、互相勾结、无恶不作,激起人民反抗的怒火。
“官逼民反”、“乱自上作”——这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2)歌颂农民起义英雄。
一百零八位头领个个都是勇武智慧、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们反抗黑暗的封建统治,对抗腐败的官府,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二、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
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 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了他对自己儿子的舐犊 之情。
B.保尔得知自己丧失了战斗能力的真实病情后,来到古老的郊区 公园,经过动摇、绝望等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战胜了自我。
C.《名人传》叙述了三位名人在经历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折磨后, 创造了不朽杰作的故事,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 精神。来自精读细研主要人物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 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
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
谨,热爱音乐,同时也是个热爱祖国的德艺俱备、人 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因有父亲和哥 哥的光环而骄傲。
知识备查
什么是选择性阅读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 大大超过个人的接受速度,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就读书 而来说,选择性阅读变得更加重要。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 和阅读者的兴趣、思想、关注点密不可分。
知识备查
如何进行选择性阅读
1.根据兴趣进行选择。 根据书中吸引你的地方,进行取舍。例如,对艺术有一定
知识备查
4.根据方法进行选择。 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实用文体
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 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 采取“热读”的办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 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而理解、记忆性 阅读则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 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 方法。
名著读书方法指导

名著读书方法指导《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1、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
2、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
3、读经典作品,更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
为消除隔膜,可以查阅作者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况,或者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注意课内外学习的沟通。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精读就是细读、精思、鉴赏。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圈点批注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查考,也是一种治学的方式。
运用圈点批注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圈点虽然是随手勾画,但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
2、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3、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每次圈点批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般是循着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从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到重点语句的理解,到全篇内容的把握。
4、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圈点和批注的符号。
如用圆点或圆圈表示精警之处,用问号表示质疑,用叹号表示强调,用直线表示需要着重记忆或领会,用波浪线表示重要语句,用竖线或斜线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等。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把握全书的内容。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集中精力,专心致志。
2、以默读为主。
3、眼睛的视域要宽。
4、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纪实作品的阅读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名著读书方法指导

名著读书方法指导《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1、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2、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
3、读经典作品,更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
为消除隔膜,可以查阅作者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况,或者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注意课内外学习的沟通。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精读就是细读、精思、鉴赏。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圈点批注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查考,也是一种治学的方式。
运用圈点批注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圈点虽然是随手勾画,但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
2、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3、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每次圈点批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般是循着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从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到重点语句的理解,到全篇内容的把握。
4、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圈点和批注的符号。
如用圆点或圆圈表示精警之处,用问号表示质疑,用叹号表示强调,用直线表示需要着重记忆或领会,用波浪线表示重要语句,用竖线或斜线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等.《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把握全书的内容。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集中精力,专心致志.2、以默读为主。
3、眼睛的视域要宽。
4、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纪实作品的阅读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阅读名著的方法

阅读名著的方法阅读名著是丰富个人精神世界、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名著通常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作者独特的思想见解,因此,阅读名著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阅读名著的方法:一、选择适合自己的名著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名著。
名著种类繁多,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阅读。
二、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在阅读名著前,可以先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该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注重阅读过程仔细阅读:名著往往篇幅较长,需要耐心仔细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理解每个词语、每个句子的含义,避免囫囵吞枣。
做好笔记:阅读名著时,可以做好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想、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以及对作品主题的探讨等。
这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在日后回顾时提供便利。
思考讨论:阅读名著不仅仅是了解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要思考作品所传达的思想、价值观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可以与其他读者或朋友讨论作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总结收获在阅读完名著后,可以总结自己的收获,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对作者的认识以及对自身的影响等。
这有助于巩固阅读成果,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持续阅读阅读名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通过不断地阅读,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名著。
总之,阅读名著需要耐心、细心和恒心。
只有用心去阅读、去思考、去总结,才能真正领略到名著的魅力所在。
中国经典名著的选择与阅读

h
24
二、名著的选择
❖ 中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排在前十名的是:
❖ 莎士比亚作品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 红与黑(司汤达) ❖ 神曲(但丁) ❖ 对话录(柏拉图) ❖ 荷马史诗 ❖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 社会契约论(卢梭)、 ❖ 浮士德(歌德) ❖ 高老头(巴尔扎克)
但在选目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h
9
二、名著的选择
❖ 根据上述书目所收传统经典,大致可分为八类: ❖ (1)四书五经 ❖ (2)前四史与《资治通鉴》 ❖ (3)先秦诸子 ❖ (4)其他子部书 ❖ (5)唐宋诗文 ❖ (6)其他诗文 ❖ (7)古典小说 ❖ (8)其他
h
10
二、名著的选择
❖ (1)四书五经,各目均有收录,其中《诗 经》、《论语》二书收录次数最多。自汉以 来,两千余年间,这些书对中国政界、学界, 都有重大影响。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 《论语》一书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有135种, 《孟子》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有117种,《诗 经》出版的各种汉文版本由97种。
❖ 2《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王余光主编,武 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初版。
❖ 3《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王余光主编,光明日报 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 4《名著的阅读》,王余光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9月出版。
❖ 5《读书随记》,王余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年5月出版。
h
2
一、推荐书目
❖ 一是,作为中国学人,就有必要读一些中国 传统经典。二是不仅需要阅读必要的经典, 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 心的格言”,还需要熟读成诵。
h
29
三、传统名著的生命力
❖ 在美国,习读经典名著,特别是习读传统经典,同 样是受人关注的话题。早在20世纪初,哥伦比亚大 学就创设了“文学人文”和“当代文明”两门本科 生的必修课。前者致力于提供一个欧洲文学名著的 标准选目,后者提供一个哲学和社会理论名著选目。 这两个目录包含了大量的西方传统经典。40年代, 美国许多大学开设了这类课程。虽然在近数十年间, 对这类课有不断的争议,但直到今天,有一些大学 仍继续开设,如哥伦比亚大学与芝加哥大学。
阅读名著的三种方法

阅读名著的三种方法
阅读名著的三种方法如下:
1、“精读”与“略读”并举。
精读对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对于如此多的书籍报刊,仅用精读法是绝对不行的。
应该也进行适当的略读。
略读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浏览泛读法、提纲挈领法、搜寻猎读法、不求甚解法、扩散参读法等。
2、“积累”和“表达”并举有这样一个比喻,阅读者应该更像蚂蚁、蜘蛛、还是蜜蜂?蚂蚁只会辛勤搬运,比喻读者只重积累,久而久之,难免成为“两脚书橱”。
蜘蛛只知吐丝,比喻读者只重表达而忽视积累。
只有蜜蜂,它采得百花之粉,酿出醉人之蜜,比喻读者既重积累,又重表达。
阅读者应该像蜜蜂一样。
大家要准备两个本,一本用作摘录妙词佳句、美段好篇。
一本用作抒写随笔、读后感。
双管齐下,阅读中既有语言积累上的收获,又有思想感情上、表达技巧上的收获。
3、尊重阅读个体,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交流活动。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作品的意义不仅仅蕴含在作品中,还应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独立地感知、理解的。
初中名著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名著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哪四个字?A. 通灵宝玉B. 金玉良缘C. 玉洁冰清D. 宝玉通灵答案:A2.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是哪位?A. 菩提祖师B. 唐僧C. 观音菩萨D. 太上老君答案:B3.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首领是?A. 宋江B. 吴用C. 林冲D. 李逵答案:A4.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队被谁用火攻所败?A. 诸葛亮B. 周瑜C. 刘备D. 关羽答案:B5.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最终梦想是什么?A. 拥有一辆自己的车B. 成为一名司机C. 娶一个好妻子D. 离开北京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别称是______。
答案:潇湘妃子2.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中,猪八戒的法号是______。
答案:悟能3. 《水浒传》中,宋江的绰号是______。
答案:及时雨4.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武器是______。
答案:青龙偃月刀5. 《骆驼祥子》中,祥子在故事开始时的职业是______。
答案:人力车夫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贾宝玉性格中既有反叛封建礼教的一面,又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他聪明、多情、善良,但同时也有些任性和不拘小节。
2.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是什么?答案: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是指他能够变化成七十二种不同的形态,包括动物、植物、器物等,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况。
3.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中有哪些人物是因被逼无奈而上梁山的?答案:《水浒传》中,有许多人物是因为遭受官府的迫害、社会的不公或个人的不幸而被迫上梁山的,如林冲、武松、宋江等。
4.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如何成功欺骗司马懿的?答案: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心理,故意在城楼上弹琴,表现出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使司马懿误以为城中有伏兵,不敢轻易进攻,从而成功地欺骗了司马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推荐书目
于此前后,朱自清出版《经典常谈》,深入浅出地 介绍了中国传统的重要典籍,以求能启发读者对传 统经典的阅读兴趣。这本小册子后来多次重印,具 有广泛的影响。 1947年,张舜徽先生在兰州大学为学生开列《初学 求书简目》,此后又出版了《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并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 题》,向学生推介一些常见的史学要籍。
一、推荐书目
2,20世纪以来的推荐书目 , 世纪以来的推荐书目
(1)胡梁之争 )
1923年梁启超的《国学入门书目》 胡适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
一、推荐书目
1926年,目录学家汪辟疆列举了国学基本书135种, 并认为其中的30种为国学的纲领书。抗战期间,汪 辟疆提出大学中文系学生应选读的20种书。不久后, 他又提出国学的“最切要”的源头书10。 四十年代,钱穆在西南联大为学生开列了一个《文 史书目举要》,1973年出版《中国史学名著》。晚 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讲座中又提出7部书是“中国 人所人人必须的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二、名著的选择
(1)四书五经,各目均有收录,其中《诗 经》、《论语》二书收录次数最多。自汉以 来,两千余年间,这些书对中国政界、学界, 都有重大影响。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 《论语》一书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有135种, 《孟子》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有117种,《诗 经》出版的各种汉文版本由97种。
二、名著的选择
(2)前四史与《资治通鉴》,除胡目外,各 目均有收录,其中《史记》与《资治通鉴》 二书收录次数最多。在传统史籍中,《史 记》、《汉书》与《资治通鉴》最受重视, 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史记》的汉文 版本达76种之多。
二、名著的选择
(3)先秦诸子,各目均有收录,其中《老 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孙子兵法》诸家收录次数最多。近50年内, 据不完全统计,以上各书出版的汉文各种版 本分别为123种、65种、32种、75种、65种。
史记 老子 孟子 楚辞 荀子
二、名著的选择
这十种书都是公元前的著作,最晚成书的《史记》距今也有 2000余年了。这或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读书人的一种珍 古典重基础的心理。长期以来,中国学人强调辨章学术、考 镜源流,以上这些著作,真正是中国学术之源。同时,正如 韩国学者韩仁熙、李东哲所说,这些“古典名著,都反映出 古代生活与文明,并历代而下,不断被加入新的阐释和理解, 其影响一直延伸到今天,而许多求知活动所涉及的领域正是 依靠这些阐释和理解建构起来的”。
二、名著的选择
2,就被推荐的外国著作来看,排在前十名的是: ,就被推荐的外国著作来看,排在前十名的是: 莎士比亚作品 对话录(柏拉图) 物种起源(达尔文)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温) 草叶集(惠特曼) 圣经 荷马史诗 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红与黑(司汤达) 神曲(但丁)
二、名著的选择
以上十种除《物种起源》外,都可以被看成是文学作品。在 我们收集的这80种推荐书目中,54种中国书目共推荐外国著 作800种;26种外国书目,若除去汉学家鲁惟一的《中国古 代典籍导读》,其余25种只推荐了中国著作2种(《老子》 与《论语》)。对于外国名著,中国推荐者与外国推荐者有 不同的看法。
二、名著的选择
(6)其他诗文,以《楚辞》、《文选》、 《陶渊明集》、《世说新语》收录次数最多, 宋代以后的诗文被推荐的较少。《楚辞》作 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差不多 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近50年内,据不完全 统计,《楚辞》的汉文版本达98种之多。
二、名著的选择
(7)古典小说,1949年以前,除胡目之外, 其他书目均不收录。1949年以后,大多数书 目都推荐了古典小说,古典小说的影响与日 俱增。
二、名著的选择
(8)其他书籍,以《说文解字》、《左传》二书 收录次数较多。1949年以前,各书目重视推荐《说 文解字》,因而,朱自清的《经典常谈》第一篇即 为《说文解字》。 1949年以后,这种治学传统的影响逐渐消失,《说 文解字》不再受推荐者重视了。《左传》一书一直 有着持久与广泛的影响。近5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 该书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有75种之多。
一、推荐书目
1,早期推荐书目 早期推荐书目
早在唐代,推荐书目就很受青年士子们的欢迎。现在我们见 到的最早推荐书目被后人称为“唐末士子读书目”(敦煌遗 书伯2171号)。 到了元代初年,学者程端礼(1271~1345)把朱熹以来在 书院、私塾教育中所创造的经验加以总结和发展,写成《程 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三卷。元朝国子监曾将该书颁布郡县 官学,成为学子读书的准绳,及至明清,读书目对书院及读 书人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推荐书目
到九十年代, 武汉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百部名著导读》, 北京大学的《学生应读选读书目》, 清华大学的《学生应读书目(人文部分)》。 这些书目中都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中国传统经典, 但在选目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二、名著的选择
根据上述书目所收传统经典,大致可分为八类: (1)四书五经 (2)前四史与《资治通鉴》 (3)先秦诸子 (4)其他子部书 (5)唐宋诗文 (6)其他诗文 (7)古典小说 (8)其他
二、名著的选择
(4)在其他子部书中,被各目收录较多的书 是:《论衡》、《坛经》、《颜氏家训》、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被蔡尚思与三家大学书目收录,可见此书受 当前学界重视。
二、名著的选择
(5)唐宋诗文,各目均有收录。1949年以 前各目多收个人文集,如李白、杜甫、白居 易、韩愈、苏轼等人。1949年以后各目多收 选本,如三家大学书目均收《古文观止》、 《唐诗三百首》等,反映了大众读书的一个 基本倾向。
三、传统名著的生命力
据最近的调查:73.1%的家长和86.7%的 教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 88.7%的家长和96.7%的教师认为对孩子 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 100%的教师认为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 有好处 。
三、传统名著的生命力
1923年,梁启超在撰写《国学入门书要目及 其读法》的同时,还写了一篇《治国学杂话》 的文章。在这里,梁氏就为什么要阅读传统 经典,提出了两层意见: 一是,作为中国学人,就有必要读一些中国 传统经典。二是不仅需要阅读必要的经典, 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 心的格言”,还需要熟读成诵。
一、推荐书目
明末陆世仪在他的《思辨录》中,曾为青少年开列了一个阅 读书目,反对把精力全放在科举考试上,强调经世致用。 清,龙启瑞与道光年间撰《经籍举要》,为学子开列经史子 集四部典籍要目。 光绪初年,张之洞因诸生“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相问, 根据当时情况,挑选两千二百余种图书,编成《书目答问》 一书,以指示诸生治学门径。此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问世 后很有影响。以上书目在科举时代都发生过广泛的影响,然 而,随着时代的推移,科举的废弃和知识的更新,这些书目 的影响和作用愈来愈小。
三、传统名著的生命力
今天,我们阅读,阅读传统经典,不仅是为 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一个悠久文化的传承 与发展。这或许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 我与品格的最好途径。
谢谢!
二、名著的选择
从总的方面来看,二十世纪传统经典的基本 阅读倾向是:从艰深到浅显,从文言到白话, 从原本到节本,从专集名著的选择
1,中国学者与作家推荐的中国著作,排在前十名的是: ,中国学者与作家推荐的中国著作,排在前十名的是:
诗经 庄子 论语 韩非子 左传
二、名著的选择
中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排在前十名的是:
莎士比亚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红与黑(司汤达) 神曲(但丁) 对话录(柏拉图) 荷马史诗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社会契约论(卢梭)、 浮士德(歌德) 高老头(巴尔扎克)
二、名著的选择
外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排在前十名的是: 圣经 莎士比亚作品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温) 对话录(柏拉图) 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白鲸(麦尔维尔) 草叶集(惠特曼) 物种起源(达尔文) 荷马史诗 随笔集(蒙田)
中国经典名著的选择与阅读
王余光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2008-11-18
本讲参考书
1《中国读书大辞典》,王余光、徐雁主编,南京 大学出版社1993年初版。 2《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王余光主编,武 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初版。 3《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王余光主编,光明日报 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4《名著的阅读》,王余光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9月出版。 5《读书随记》,王余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年5月出版。
二、名著的选择
以上两个目录,除莎士比亚作品与《对话录》 两种相同外,其余8种都不同。中国推荐的十 本书中没有美国人的书,外国推荐的十本书 中有3本美国人作品。对法国人,中国推荐者 更喜欢司汤达与巴尔扎克,外国推荐者则更 喜欢蒙田。同是俄苏作家,中国推荐者欣赏 奥斯特洛夫斯基,而外国推荐者则更看重托 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二、名著的选择
据一次对北京市民的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32 份)结果表明:对被调查者影响最大的中外书籍,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 记》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五、第十,足可表明 四大古典小说的影响力。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 记》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分别为83种、87种、62种、 113种。
一、推荐书目
五十年代,北京图书馆曾推出《中国古代重要著作 选目》,这个书目是经过郭沫若、俞平伯、何其芳 等人审订过的。既然称为“古代重要著作”,却不 收《周易》、《论语》等书。 八十年代,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中国历代 经典宝库》,其青少年版选收古籍45种。 蔡尚思:《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40种书》。
三、传统名著的生命力
在美国,习读经典名著,特别是习读传统经典,同 样是受人关注的话题。早在20世纪初,哥伦比亚大 学就创设了“文学人文”和“当代文明”两门本科 生的必修课。前者致力于提供一个欧洲文学名著的 标准选目,后者提供一个哲学和社会理论名著选目。 这两个目录包含了大量的西方传统经典。40年代, 美国许多大学开设了这类课程。虽然在近数十年间, 对这类课有不断的争议,但直到今天,有一些大学 仍继续开设,如哥伦比亚大学与芝加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