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赏析-从听卡农钢琴曲谈音乐的魔力
名曲费尔南德伟大的独奏感悟

名曲费尔南德伟大的独奏感悟
费尔南德伟大的独奏作品中有许多经典名曲,其中让人感悟最深的可能是《卡农》。
这首曲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精妙的构曲闻名,每一次听到都能够感受到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韵味。
《卡农》作为费尔南德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华丽、优雅的旋律带给人无尽的美感。
从曲子开始的那一刹那,就立刻能够感受到费尔南德的音乐才华。
他将多个声部进行巧妙编排,使得各个声部互相交织,相互呼应,旋律如同水波一般扩散开来,既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
这样的编曲手法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也让人对费尔南德的音乐天赋感到叹为观止。
除了乐曲本身的优美外,《卡农》还经常被用作音乐教育的例子。
其复调性的结构以及声部之间的对位技巧,是学习和理解音乐的重要指导。
通过分析这首曲子,可以深入了解声部编排、对位技巧和复调音乐的基本原理,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同时,费尔南德的《卡农》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深深的感悟。
音乐无需言语,它能够通过旋律和音色传达情感,让人们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内心的震撼和共鸣。
而费尔南德正是通过他的音乐作品,将无形的情感变成了有形的音乐语言。
在欣赏《卡农》时,人们不仅能够享受音乐本身带来的愉悦,还能够通过其中表达的情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总之,费尔南德伟大的独奏曲子《卡农》以其优美的旋律、巧妙的编曲和深沉的情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感悟。
无论是在音
乐上的学习与欣赏,还是对内心情感的陶冶,都体现了费尔南德作为伟大音乐家的独特魅力。
音乐欣赏论文——D大调卡农赏析

D大调卡农赏析“卡农”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字面意思为“典范”、“规律”等,也指古希腊的一弦琴,或指基督教弥撒中的一部分。
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13世纪的民间音乐(如轮唱曲)就是以卡农的形式出现的。
完整的卡农于15世纪出现,并受到一些乐派作曲家的钟爱。
此后,卡农常常作为一个段落,出现在独立的交响作品中。
《D大调卡农》(Canon in D major)为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所作,是世界上最为悦耳好听的古典金曲之一。
《D大调卡农》是原作《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 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的前半部分。
它作为奥斯卡获奖影片《凡夫俗子》的配乐而广为人知,此后被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改编成多数版本,也曾在很多经典的电影和广告中出现。
作者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是德国闻名巴洛克时期作曲家。
他先后在很多教堂担当管风琴乐师的职位,也曾经担当过JS Bach兄长的音乐老师。
信奉当时新兴路德教派的他,一生中创作了很多教会音乐。
他的《众赞歌前奏曲》融合了北德音乐的宗教性和南德音乐的抒情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当然,他流传最广的作品还是青年时代创作的《D大调卡农》(1680-1690)。
此曲以大提琴启奏,每隔八拍,加入一把小提琴拉奏。
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
大提琴只有两小节八个音,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
几个声部的支配极为严谨,却没有给人单调赘余之感,它们此消彼长,回环往复,反而为曲子增加了哲学和艺术的光辉。
本文分别从节奏、旋律、和声、曲式几个方面对此曲进行分析。
《D大调卡农》创作于巴洛克时期,它本身带有巴洛克音乐的很多节奏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科学旺盛发展,不仅极大地变更了人们的观念,也对艺术的审美造成了影响。
“运动是确定的”这一观念广为音乐家们接受并运用于创作,巴洛克音乐中,旋律是不断扩展、连续绽开的,有如万花筒一般绚烂;节奏则富有流淌性,持续不断,这充分确定了运动的永恒性。
卡农 钢琴曲

卡农钢琴曲《卡农》是一首著名的古典乐曲,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钢琴曲之一。
该曲由美国作曲家皮特洛普里(1843年-1917年)创作,1915年发表,被誉为“古典钢琴的高度象征”。
该曲的标题是取自卡农街(Carnival Street),皮特洛普里在美国维吉尼亚州出生、成长,是其代表作之一。
从音乐角度来看,《卡农》是一首以叙事结构形式表现的复杂曲式,包括一个由活泼的“主题”开头,然后渐进形成一组叙事段落,最终以一个温馨的甜腻的结尾而终结。
从节奏角度,曲子以清晰有力的4/4拍子开始,尤其是C大调的运动式和弦结构,与节奏斗技相映成趣,充满了干净的旋律,令人折服。
从音乐理论的角度来看,《卡农》采用了ABA形式,其中“A”部分采用A-A-B-A格式,A段以和声和弦结构为主,以一个活泼的和声运行开头,B段以单音开始,有流畅的变奏,最后以温柔的和声结束,最终“A”部分重复,B部分结束,使整曲变得更加圆满。
《卡农》的节奏大部分采用4/4拍,而音乐的主旋律和回旋都采用运动式的和声结构,其中存在许多变奏,速度比较快,充满张力。
弦乐的和声偶尔也伴随着鼓击乐器,构筑了强烈的紧张感,以及上升和下降的情绪变化。
此外,还有许多变奏形式,例如升调、降调、平调等,使声更加让人愉悦。
《卡农》是一首经典钢琴曲,它以其美妙、清新、动人的旋律,及其和声、节奏等复杂的音乐构造,获得了众多欣赏者的肯定。
对大多数钢琴演奏者而言,《卡农》是非常重要的钢琴曲之一,很多人会把它放在入门级钢琴曲中。
此外,它还曾经被广泛地用于电影、电视、电脑游戏等媒介上,表现出它的流行性和广泛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卡农》是一首经典的古典钢琴曲,其高超的音乐技巧和完美的和谐配合,使它在古典音乐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它不仅受到了当时时代人们的热烈欢迎,而且还受到了后代音乐家们的喜爱和尊敬,成为古典钢琴曲的经典代表作。
音乐鉴赏心得音乐的魔力触动心灵的琴弦

音乐鉴赏心得音乐的魔力触动心灵的琴弦音乐鉴赏心得音乐,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灵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独特的魔力,能够在无声的空间中唤起情感和回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欣赏音乐来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在我看来,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表达。
每当我沉浸在音乐的世界时,那种强烈的情感波动往往让我难以自拔。
无论是古典音乐的宏伟庄严,还是摇滚乐的激昂动感,都能够引发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一首优美的音乐作品像是一场情感的洗礼,让我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存在。
尤其是在面对生活中的困扰和挫折时,音乐成为了我情感的出口和宣泄。
有时候,一首悲伤的乐曲会让我回想起过去的往事,勾起对逝去时光的思念。
而快乐的旋律则能够唤起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音乐给了我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让我在距离现实的瞬间中找到了情感的满足。
在音乐的世界里,不同的乐器和音乐类型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管弦乐器演奏的交响乐让人感受到庄重和壮丽,尤其是当乐队齐奏时,那种合奏的氛围能够将我带入一种高尚的境界。
而钢琴演奏的音乐则给人一种深邃和舒缓的感觉,每一次琴键的敲击都能让我感受到音符的力量。
除了乐器,歌唱也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一位歌手都通过声音和情感的融合,将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我聆听着他们的歌声时,仿佛能够感受到他们灵魂的共鸣。
他们的歌声让听众沉醉其中,体味到音乐本身所传递的情感。
在音乐鉴赏中,我喜欢尝试不同的音乐类型和风格。
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从中国传统音乐到国际流行曲,每一种音乐都有着不同的韵味。
有时候,我会尝试去欣赏一些我从未接触过的音乐类型,比如爵士乐、蓝调乐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音乐为我的音乐世界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层次。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它可以帮助我们释放情绪,调节心态,带给我们欢乐和慰藉。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一段悠扬的旋律,传递着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欣赏音乐,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倾听和理解。
卡农音乐赏析

在很多影视中被用作背景音乐。例如: 在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当全智贤的钢 琴声在大学阶梯课室里响起的时候,车太贤情 不自禁穿过人群,将准备以久的玫瑰送给全 智贤。这时满场一片喝彩鼓掌之声••••••全 智贤弹奏的这首曲子,也是贯穿整部电影的 优雅流畅的钢琴独奏,那就是经过改编的—巴 哈贝尔 卡农 。
《卡农》是美到骨子里的音乐! 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带着 款款的深情,甜蜜而宁静。 要特别注解的是“卡农”,并非 曲名,而是一种曲式,许多人误 以为这个曲子便为“卡农”, “卡农”字面上是“轮唱”的意 思,数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 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 十四世纪便有出现这种形式的乐 曲。 巴哈贝尔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为三把 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 卡农和吉格舞曲)。巴哈贝尔的 卡农约作于1680年,三百年后, 魅力依然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 喜爱的器乐小品。
约翰· 巴哈贝尔(1653/09/01-1706/03)(又译约翰· 帕海贝尔、 帕赫贝尔、帕卡贝尔等),德国管 风琴家、作曲家。出生于德国的纽 伦堡(Nuremberg)。
约翰· 巴哈贝尔 (Johann Pachelbel),
他的作品,Canon in D(D大调卡 农),三百年后魅力依旧,不仅是 现代人最喜爱的器乐小品之一, 也是电影电视广告配乐的常客。 这个曲子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 1678至1690年之间,乐曲编制由 三把小提琴以及数字低音,一开 始低音乐器奏出两小节顽固八个 低音,接下来三部的小提琴依次 出现,低音乐器从头到尾重覆了 二十八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样八个音。一般在这 一个曲子之后还附加上一首轻快 的Gigue(吉格舞曲)形成一对 《卡农》仅仅是一首全长仅5分钟 左右的音乐小品,但它却带来了 三百多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 弥新。
音乐学感受音乐的魔力

音乐学感受音乐的魔力音乐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无穷的魅力和感染力,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的共鸣。
作为一名音乐学学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的魔力,下面我将分享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音乐带给我无尽的快乐音乐可以带给人们无尽的快乐。
当我演奏钢琴或吹奏长笛的时候,我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忘记一切烦恼和压力。
音符跃动在我的指尖和唇端,如同一道道美妙的风景线,让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
每一次弹奏完毕,我都会感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仿佛置身于一个完全属于音乐的世界中。
二、音乐传递情感的能力音乐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够传递情感。
当我聆听柔美的小夜曲或是激昂的交响乐时,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会直接触动我的内心。
有时候,我在音乐的陪伴下感受到了忧愁和伤感,有时候则是喜悦和幸福。
音乐不仅是一种媒介,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传递方式,它让我深刻地明白到情感是无需语言的。
三、音乐唤醒记忆和引发联想音乐还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唤醒遥远的记忆和引发无限的联想。
曾经,在一次音乐会上,我听到一首我曾经在小时候听过的乐曲,瞬间我就被带回了童年的记忆中,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在欢笑和欢乐中成长。
音乐亦能勾勒出画面和场景,通过它我可以想象出美丽的风景、战争的残酷、爱情的甜蜜等等。
四、音乐融合文化的多样性音乐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它展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和风格。
我在学习音乐学过程中,接触到了许多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爵士乐等等。
在欣赏这些音乐时,我不仅仅是欣赏它们的美妙与独特,更是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
音乐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触角。
总结:音乐学是一门深奥而美妙的学科,通过学习音乐,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魔力。
它带给我无尽的快乐,传递情感,唤醒记忆和引发联想,融合文化的多样性。
不仅如此,音乐还给我带来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它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愿我能继续享受音乐带来的魔力,在音乐的世界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赏析《D大调卡农》

赏析《D大调卡农》作者姓名:危文君专业:财务管理学号:09101625【摘要】音乐响起的地方就是语言停止的地方,完美得令人窒息的《D大调卡农》,这种稀贵的经典,不论放在任何时代下都有力量从喧嚣的包围下脱颖而出。
同一支曲子被不同的演奏风格演绎,古典到流行到摇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风格。
在反复延绵的旋律中,人的心得到宁静,灵魂也渐渐平和下来。
像是天籁之音萦绕在耳畔。
【关键词】卡农;D大调卡农;帕赫贝尔;音乐响起的地方就是语言停止的地方,完美得令人窒息的《D大调卡农》,这种稀贵的经典,不论放在任何时代下都有力量从喧嚣的包围下脱颖而出。
同一支曲子被不同的演奏风格演绎,古典到流行到摇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风格。
在反复延绵的旋律中,人的心得到宁静,灵魂也渐渐平和下来。
像是天籁之音萦绕在耳畔。
1.卡农卡农一词,英文是Cannon,这个词原意是指教规、宗教法规、规则或者经典之意。
简单说,卡农是一种微复调音乐创作技法,运用对位法则,使同一旋律在不同声部模仿“轮唱”,而使得整首乐曲富有层次感、立体感。
用这种手法创作的乐曲就被称为卡农曲。
卡农曲,这种13、14世纪就已确立的体裁,经过新艺术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到了巴洛克时期已经相当成熟,西欧的许多作曲家都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着卡农手法,也尽享卡农的乐趣,甚至写作卡农曲成了主流社会的一种新风尚。
《卡农》也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种,而实际上,《卡农》仅仅是一首全长仅5分钟左右的音乐小品,但它却带来了328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弥新。
2.帕赫贝尔与他的《D大调卡农》提起“帕赫贝尔”对于许多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对于熟悉西方古典音乐的人来说,这却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是德国巴洛克时代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当时他是相当激进的作曲家,在世所写的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当高。
浅谈卡农的艺术魅力

浅谈卡农的艺术魅力[摘要]:卡农作为古典音乐重要的复调作曲技法之一,在接触之初便给予了我非常大的震撼。
本文通过对卡农经典作品帕赫贝尔创作的《D大调卡农》为代表进行分析,浅谈卡农曲所蕴含的直击人内心深处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卡农、《D大调卡农》、艺术魅力第一次接触卡农,是在高一的地理课上,老师在闲暇之余给我们放了个他很喜欢的励志视频。
一个聋哑人小女孩在历经了许多嘲笑考验后,在古典音乐大赛上用粘好的小提琴拉出了一段扣人心弦的乐章。
后来几经寻找,我才知道那个视频是潘婷在泰国拍的励志宣传广告,曲子则简单的知道是卡农。
视频虽短,却很震撼人心,也从此为我打开了一扇古典音乐的大门,我开始发现原来纯音乐也可以这么美。
这次,有幸能选到老师的《中外经典器乐作品鉴赏》,也想就着这次机会深入的了解下当初深刻影响我的卡农音乐。
卡农(canon)一词源于希腊文,有两种含义:一个是直线、线条;另一个是规则、标准、模式。
与我最初理解的不同的是,卡农并不是一个曲名,而是一种复调作曲技法。
既已连续传导性模仿技术为基础,往往模仿的声部还未结束时,在另一个声部上的模仿即以开始。
1与后期的浪漫主义流派作品相比,卡农曲作品不如这类作曲高潮迭起,但它看似平常的旋律相互追逐、缠绕,却能交织出多种音响效果,简单的音符跳动蕴藏着变化万千的生命活力。
因此,卡农曲非常适合表现绵长悠远的意境,烘托浪漫的氛围。
同时,声部模仿的特性使得卡农曲能被不同的乐器演绎从而展现出不同的魅力。
比如,钢琴演奏的卡农曲带给人以浪漫;小提琴演奏的卡农曲,柔美中带着一丝惆怅;长笛演奏的卡农曲,则迸发出一种喜悦的心情,极具体感。
我个人很喜欢的是小提琴演奏的版本,音色很清脆,来回反复的旋律,会让人心神一震,沉醉其中。
2最早的卡农曲能追溯到英国十三世纪的罗塔舞曲、狩猎曲等民间音乐体裁,《夏日的卡农》是其中的著名作品。
到了15世纪,卡农曲逐渐发展成熟。
文艺复兴时期,许多尼德兰乐派的作曲家都写有卡农曲,同时,这个时候的卡农曲对后来的赋格体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从听卡农钢琴曲谈音乐的魔力
【摘要】:好的音乐是拥有引人入胜的魔力,本文从一首名为《卡农》的钢琴曲出发,局部上解读音乐带给人从人生,爱情,成长,时间价值方面的不同感受。
【关键词】:音乐;卡农;人生;魔力
前言
音乐无须懂,它不具有空间造型性,也不是类似于语言的声音符号。
但每个人对听到音乐选旋律都有他不同却又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就算是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也能听出截然不同的味道和感情。
大乐豪瓦格纳说:音乐所表现的东西是永恒的、无限的和理想的;它表现的不是某一个个人在某种状态下的激情、爱欲、郁闷,而是激情本身、爱欲本身和郁闷本身。
是的,音乐就拥有这么神奇引人入胜的魔力,音乐的这种魔力主要是因为它有一种最高的性能——它能够不求助于任何推理的形式,而复制出任何内心运动来;我们知道,这类推理的形式是种类繁多,而同时又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它们在表达人的内心运动时,最多只能说明和描绘我们的感情,但是,它们或完全不能直接表达感情的强度,或只能用形象或比拟来表达一个大概。
反之,音乐却能同时即表达了感情的内容,又表达了感情的强度;它是具体化的、可以感觉得到我们心灵的实质。
它可以感觉得到的渗入我们的内心,像箭一样,像朝露一样,像空气一样渗入我们的内心:它充实了我们的心灵。
卡农
每个人听卡农,都能听出许多不同的感受。
因为卡农里承载的东西太多。
悲伤,欢喜,愉悦,关于生和死轮回的不可捉摸。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 它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简单的讲,就是有数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给人绵延不断的感觉。
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
起,永不分离。
卡农是采用对位法则写就的曲子,由一个旋律起,循环往复,节奏和音量逐渐加快、加强,在不知不觉中音乐在同样的旋律中升了一个八度,然后又巧妙的回复,最后达到高潮。
全曲扣人心弦,一气呵成。
初听卡农,是乔治温斯顿弹奏的卡农钢琴曲,它以轻柔的和弦起音,慢慢加重,回忆和往事会这样随着音乐慢慢的涌上心头。
前一部分,是从容而温柔的低语,仿佛在询问自己,还记得那些时光么,还记得那些或者美好,或者忧伤的故事么?或者是和爱情有关,或者是和成长有关,而那些都已经成为了回忆。
此时,一种莫名的混淆的感情就会拥上心头。
当听到我们最为熟悉的那段往复的旋律,也就是高潮部分时,原来似乎平静的心情开始随着思绪起伏,常常会令人沉浸在温暖和忧伤里。
3分38秒有一段小音阶,音阶像是再也不可找回的过去,不可找回的爱情,不可找回的时光,惘然而惆怅。
每次听到这里,,常常总有种令人说不出来的难过。
也许这就是卡农带给人的一种魔力吧。
是一种悸动,一种感伤,一份感叹,一份唏嘘。
仿佛是在诉说单调反复而有复杂丰富的人生旅程;又如在描述一段纯真而又青涩的爱情经历;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孺子来说,更像是在谱写成长岁月里面的酸甜苦辣。
卡农里的人生
卡农曲里那反复不变的和弦,就如在铺叙那日出日落反复不变的时光,在这似乎没有变化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让时光慢慢的流逝,在这些往复而又不断前进的时光中,卡农曲里又用它由慢到快的变动旋律中弹奏复杂多变的人生。
卡农就像是这样述说:人生场景是重复的!就如其反复的低音和弦一样,不断的反复推进。
但又并不是人生真正的重复,从其此起彼伏,跌宕变化的高音部旋律中,又让人听到了这样一种事实:人生有代谢,往来有古今!过去的一切便不会再来!河水流过去了,再流过来的河水已经不再是属于你的河水了!一切可以从头再来,唯有人生是一次性的!人生就是一天天日子连缀的百衲衣!琐碎的、苦恼的、欢乐的、失落的、希望的、悲伤的、拘谨的……可以回头瞻望,却无法回脚重走过去的路!直至老死。
卡农里的人生,有理想的爱情,爱情里面描述的是一种积极的爱情里程是从相遇到相约,从相约到相会,直到相守。
低音部和弦平淡的开头,就如述说两个互不相识的男女主人公在各自平淡的生活中不期相遇,一见钟情,悸动中让两人相约,在相会中开始了他们美妙而又波折不断的爱情里程,这
在高音的优美旋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卡农并非只和爱情有关。
卡农对于我们来说,更有如在述说青春的成长。
成长中的我们,从一朵摇摇曳曳的小蓓蕾开始长成为一朵吐香的红玫瑰,从一株玲玲珑珑的含羞草开始卓立为一株缀满珠的白桦,带着对成长的依恋,对成熟的追求,我们悄悄地踏上青春的阶梯,步向青春的大门,个中彷徨,挫折,失落,多晴多雨,多梦多思,又不缺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循环往复的是时间,不可回来的也是时间。
卡农最终在感慨的是在时间的洪流里,宇宙的洪荒里,有些事,虽然已深深沉淀,但却有一道伤痕,不会磨灭。
只是在细细回忆时,恐怕已是“只是当时以惘然”。
结束语
音乐的魔力,并非一首卡农可以笼括,当卡农所表现的,正是音乐的微妙所在。
人人都可以听音乐,人人都可以感受音乐,在聆听音乐中感受百味人生。
圣-桑曾说过,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的最精致的产物之一。
人在其智慧的深处具有一种独特的隐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人能领悟艺术,而音乐就是能迫使这种感觉振动的手段之一。
在以惊人的细腻,以分析声音,以感受声音不同力度、着色、音质的能力为特点的听觉之后,在脑子里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它揭示某种完全另样的东西。
在音乐如纯音乐中感情的体现,并不通过思想,并不象在大多数其它艺术——尤其是文字艺术中一样,必须通过思想,如果说音乐表现感情比用其它方法优越,通过音乐人可以传达自己心灵所体验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