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合集下载

农产品对外贸易优势分析

农产品对外贸易优势分析

农产品对外贸易优势分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对外贸易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还对保障粮食安全、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优势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农产品对外贸易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拥有各自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气候、土壤、劳动力、技术等方面。

例如,一些地区拥有广阔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而另一些地区则在特色水果、花卉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上具有优势。

通过农产品对外贸易,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专注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

这样一来,全球的农业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和高效的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总体效率。

其次,农产品对外贸易能够促进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创新。

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各国为了提高自身农产品的竞争力,会不断加大在农业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

当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流通时,与之相伴的还有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和保鲜技术。

这种技术的交流和传播有助于各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方面的技术领先,通过贸易合作,发展中国家可以引进这些技术并加以应用和改进,从而推动本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贸易带来的竞争压力也会促使各国不断创新农业技术,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多样性的需求。

再者,农产品对外贸易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市场规模。

国内市场的需求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国际市场则为农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销售空间。

通过参与对外贸易,农产品生产者可以突破本国市场的容量限制,将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从而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此外,国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也为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例如,某些传统的农产品在国内市场可能已经趋于饱和,但在其他国家却可能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额为 3 . 美元 , 国农 产 品对 东 品 的出 口总值 ; 为世界 所 有商 品 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 的影 响 , 7 6亿 中 盟 的 出 口额 为 1. 美 元 。 易逆 的出 口总值 。 8 4亿 贸
差为 1 . 美元 , 92亿 占中国农 产 品 贸 易逆差 的 2 . 53 %。
20.( 5) 081总35 1
世棼 业 Wr clr 象 od uu lA te
中国与东盟 农产 品 贸易 比较优势 分析
唐 盛 尧
摘要 : 本文 利 用 19 --0 5年( A 贸 易统计年 鉴》 90 20 ( O F 中的农产 品 贸 易数 据 , 算 东盟各 计
国和 中国的农 产品 显示 比较 优势 。 计 算结果 可 以看 出 , 从 中国农 产品 已不具有 国际上 的 优 势 。 东盟 国家的 竞争优 势 比较 明显 。 而
在 农产 品贸 易 中 ,中国与东盟 R A= / ( C ( Xi ) / )
而提 出的 . 由于该指标 由贸易数据 但 市场上竞争结果 的体现 。 因此它 反映
农 产 品贸 易发 展迅 猛 .东盟是 中国
式 中, A RC 为 国第 种 商 品 计算得 出, 而贸易数据是产 品在 国际
势 . A在 1 ~. 间 : RC . 2 8 5之 马来 西 亚 R A居 中 , C 基本上 大于 1 中国则相 菲律 宾 被 称 为 “ 。 水果 之 乡 ”具 有 很 ,
的 RC 值相 对稳 定 , 本上 在 1 5 反 , A 基 . 2 油料 作 物 RC 相 对较 大 。 有 强 的比较优势 ,泰 国也具 有较 强 的 A 具
公 式表 示就是 :

图 1 19 - 20 94 0 5年 中 国与 东 盟 的农 产 品进 出 口情 况

比较优势与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比较优势与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既是世界农产品生产大国,也越来越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许多农产品的进出口都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全世界的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上,中国的份额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约是2.4%,2003年达到了3.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的出口国。

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近几年发展也较快,1992年进口额为96.6亿美元,到2002年则达到124.15亿美元,10年进口增加27.2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5%,到2003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居世界第四位。

中国加入WTO已快5年时间,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中国的农业经济而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如今,在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为寻求农业发展和增加贸易收益,因此,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贸易。

二、理论回顾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比较优势理论有外生与内生之分。

外生比较优势理论以国家间先天赋予的生产条件差别为贸易基础,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一直是贸易理论的主流,为大多数经济学家信奉。

国际贸易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学说。

认为各国间存在的生产技术上的差异,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贸易各方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因此,这一学说亦被称为比较利益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仍然可以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并获取比较利益,正好弥补了亚当·斯密绝对优势学说的理论缺陷。

从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变化看我国农业贸易政策的调整

从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变化看我国农业贸易政策的调整

从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变化看我国农业贸易政策的调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其对外贸易的政策调整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变化角度来探讨我国农业贸易政策的调整。

一、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变化1. 传统农产品的出口量下降中国的传统农产品出口量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其中以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要农产品。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我国传统农产品的出口量逐渐下降。

玉米的出口量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这与国际市场上其他竞争国家的玉米生产成本更低有一定关系。

2. 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增长与传统农产品相比,我国一些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量逐渐增长。

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逐渐增大,而且我国在这些领域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产品质量和口味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这些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增长,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新的机遇。

3. 进口需求的增加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一些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奶制品、肉类、水果等产品的进口需求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这也正是因为我国乳制品、畜禽肉类等农产品的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国内市场供需不平衡,这使得一些国外农产品找到了进入我国市场的机会。

二、我国农业贸易政策的调整面对国际市场上传统农产品的竞争压力,我国农业部门逐渐调整了传统农产品的出口策略。

一方面,通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提升品牌形象,增加产品附加值,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加大对传统农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通过补贴、减免关税等方式来促进农产品的出口。

针对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增长,我国农业部门逐渐加强对这些产品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加强技术支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积极开拓新的出口渠道和市场。

中国农产品出口有优势吗

中国农产品出口有优势吗

中国农产品出口有优势吗?我认为中国产品没有出口优势,反而出口优势受到挑战。

近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有关负责人说,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严峻的外部问题,目前中国农产品和食品行业已成为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多的行业之一。

中国肉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均遭到了国外技术性壁垒的重重阻碍。

国际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日益复杂,包含了通关环节壁垒和繁杂的产品检验检疫制度,严格的产品包装和复杂的质量认证制度,“零容忍”的检测标准和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等要求。

这对正常的农产品贸易已经构成很大的障碍,我国农产品出口优势受到挑战。

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统计,2009年,WTO各成员共发出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通报1890项,发出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通报1108项。

在这些通报中,有48个成员发出的通报直接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相关,其中SPS通报约200项,TBT通报160余项。

中国农产品受国际SPS 措施影响每年损失近100亿美元。

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困扰,还有价格高昂、竞争秩序混乱等。

据了解,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高物价加过山车”,价格不断趋高而且波动频繁。

以花生为例,目前我国花生的出口价格大约是2100美元/吨,而去年同期是1700美元/吨,七八月份的时候曾涨到2500至2600美元/吨。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印度花生的价格是1320美元/吨。

我国农产品价格高涨,主要是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边振瑚说,一方面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近10年来提高了6倍多,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提高了1倍多,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受加工工艺、技术装备、生产管理水平的制约,出口农产品的成本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难以降低。

同时,为了应对国外的技术壁垒,要加大农产品源头的质量控制,必然会增加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不仅是高价,还有频繁的价格波动。

安徽安粮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果菜部经理张国军说,去年的大蒜是每公斤12元,今年前段时间跌到每公斤1.2元,现在涨回来一些,差不多每公斤两元。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3)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1997年我国的 水产品产量达到3602万t,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人 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9.87kg,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54%。2000年我国肉类产量达6270万t,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苹果、柑橘、梨的产量 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但是这些在国际市场上 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水平仍然较低,如水 果类产品,目前的年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左 右,与其产量相比,出口潜力较大。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1)
(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 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 都大量进口这几类产品。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 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 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 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小麦、玉米、大豆、 棉花、油料、糖类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 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五成,失去了以往的竞争 优势。国内市场花生油、菜油和豆油的价格已 分别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4%、43%和45%。这 种价格上的劣势使得中国的粮、棉油等农产品 极易遭到国外价廉质优的同类农产品的冲击。
中国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还有下述三 个有利条件:
第一,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中国跨越 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 种多样,能够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世 界市场多样化的食品需求
中国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还有下
述三个有利条件:
第二,市场区位优势。如亚洲地区是世界农产 品贸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 2002年亚洲市场进口的农产品占世界的 22.7%(1323.4亿美元),其中,日本、韩国、香 港、台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农产品进口位 居世界前十五名。这些地区也是中国农产品的 主要出口市场。由于运距短、运销便捷,适宜 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出 口,有利于充分发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3)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中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当今大豆生产、贸易的现状,揭示了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的原因。

并通过对我国的大豆竞争力水平、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因素以及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的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大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正文引言: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经超过了5000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净出口国。

然而自我国于1996年全面开放大豆市场以来,大豆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国外的大豆大量涌入我国,进口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使得我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大豆尤其是转基因大豆的大量进口,不但损害了占农业人口4.66 %的大豆生产者的根本利益,还使得我国油脂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大豆交易过程中,少数跨国公司已经实质上控制了大豆的生产、流通,并通过基金买卖等方式,间接影响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CBOT)的价格,并使得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最终成为“大豆风波”(2004年3月份,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集中采购的美国大豆升贴水期货价格为1064美分/蒲式耳,但5-6月份,大豆价格竟突然直线下落,至7月已跌至590.4美分/蒲式耳1 )的直接受害者。

随后ADM等跨国公司对我国油脂压榨企业的地价收购,加强了其对我国大豆消费市场的控制。

在我国大豆产业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只有认真审视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大豆振兴计划出谋划策,才能使我国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面对挑战。

一、我国大豆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一)、大豆生产与贸易概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含优质蛋白的大豆日益成为人民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迅速扩大。

然而在我国大豆呈现刚性增长之际,本土大豆的产量却始终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的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大豆需求的缺口主要靠进口来补充,到2003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总量更是突破了2000万吨,超过了我国国产大豆的生产规模(见表1),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特点和趋势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特点和趋势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特点和趋势2022年,我国克服了农产品对外贸易进展不利因。

素的影响,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600亿美元大关、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历史新记录的同时,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连续较大幅度下降。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基本状况2022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0.2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12.88%。

其中,农产品出口额310.3亿美元,增长14.16%;农产品进口额319.9亿美元,增长11.66%;农产品进出口逆差由2022年的14.7亿美元削减到9.6亿美元,削减幅度达34.69%。

从主要农产品看,2022年我国大米出口123.7万吨,比上年增长84.1%;大米进口71.9万吨,比上年增长37.7%。

小麦出口111.4万吨,比上年增长328.5%;小麦进口58.4万吨,比上年削减83.5%;玉米出口307万吨,比上年削减64.3%;玉米进口6.5万吨,比上年增长15倍;大豆进口2827万吨,比上年增长6.3%;棉花出口1.3万吨,比上年增长160%;棉花进口364.5万吨,比上年增长41.7%;食用植物油出口40万吨,比上年增长75.5%;食用植物油进口677.4万吨,比上年增长9%;食糖出口15.4万吨,比上年削减57%;食糖进口137.4万吨,比上年削减1.2%;蔬菜出口732.6万吨,比上年增长7.8%;蔬菜进口11.7万吨,比上年增长20.6%;水果出口370.3万吨,比上年增长1.6%;水果进口125.8万吨,比上年增长9.8%;畜产品出口3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畜产品进口4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水产品出口9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水产品进口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主要特点农产品进出口连续较快增长。

202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是连续第7年增长,并制造出历史新记录。

202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5.05%,居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和英国之后,列世界第7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由巴拉萨(BelaBalassa)于1965年提出,随后被许多经济学家广泛应用于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分工的研究中。

巴拉萨对
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定义如下:附图分子表示一国总出口中某部门所占的份额,其中
X[,ij]表示j国i部门的出口,分母表示OEC[总出口中该部门所占的份额,因此RCA表示了
一国出口结构(分子)与OECD出口结构(分母)的比较。

如果一国某一部门的RCA等于1,
那么该部门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OEC啲平均水平相同;如果RCA大于1,则认为该国
在该部门处于比较优势;如果RCA小于 1,则认为该国在该部门处于比较劣势。

本文中
的数据来自《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Yearbook 》,产品分类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oflnternationalTradeClassification,SITC)。

在式(1)基础上进行推导,我
们可以得出如下计算农产品RCA的公式:附图其中RCA[,jt]表示第t年j国某部门
的RCA M[,it]表示第t年该部门i类产品世界出口额占该部门产品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 RCA[,ijt]表示第t年j国i类产品的RCA 式⑵表明只要计算出各个年份世界各类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和中国各类农产品的RCA就能计算出中国农产品
在各个年份的 RCA因此选取16种二分位的SITC农产品进行RCA计算得出除烟草的 RCA一度上升从而由比较劣势变为比较优势外,其它15种农产品的RCA均下降或保持平稳状态。


们可分为5类:(1)杂项食品、含油籽仁及果实和纺织纤维等8种农产品的RCA呈下降趋势。

其中肉及其制品、咖啡、茶叶、可可及调味香料、饲料、杂项食品、纺织纤维5种农产品由
具有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

(2)饮料、天然及合成橡胶、动物油脂和固定植物油脂4种农
产品的RCA变化不大,且历年均不具有比较优势。

(3)食糖及蜂蜜的RCA波动较大,具有比较劣势的年份稍多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年份。

(4)谷物及其制品的 RCA波动较大,大致每过 3、4
年发生一次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相互转化。

(5)乳品及蛋品的RCA逐年下降,且历年均不具
有比较优势。

然后计算我国这16种农产品的世界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
由于本文篇幅所限,所得结果没有详细列明。

但是对出口份额的分析,我们看到:对各种农产品历年的份额进行排序后,该顺序一般比较稳定;份额在10%^上的农产品一般包括水果
及蔬菜、谷物及其制品;有的年份也包括肉及其制品或咖啡、茶叶、可可及调味香料。

其他的重要农产品包括乳品、蛋品、饮料和纺织纤维。

它们的RCA变化对中国农产品总体的RCA 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式(2)计算中国农产品RCA结果参见表1。

表1中
国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时间序列(1978-1998年)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RCA 2.0559 1.8597 1.7086 1.621 1.5611 1.5759 1.056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RCA 1.5446
1.5823 1.5055 1.4662 1.4346 1.2956 1.2162[!--empire news.page--]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RCA 1.0964 1.0633 0.9952 0.8296 0.8458 0.7778 0.7264 资料来源:根据
Un itedNatio ns:l nternatio nalTradeStatisticsYearbook(1978-1998)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的RCA自1978年以来几乎是逐年下降的,并且在1994年就失去了原来
具有的比较优势。

具体划分的话,中国农业在1978-1990年具有次强比较优势;1991-1996
年具有中等比较优势;1996年以后只具有较弱比较优势。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 1978-1991年
期间,加权后的RCA(各种农产品的 RCA乘上它们的份额)在 0.1以上的农产品一般有 6种;而在1992-1998年期间,加权后的 RCA在 0.1以上的农产品只有 2种,最大的值来自水果及蔬菜,此外是谷物及其制品(在1995年和1996年是肉及其制品)。

失去比较优势的最重要的
农产品是纺织纤维。

再选取47种三分位的SITC农产品,分别计算它们在1978、1988、1998年的RCA得出:1978年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25种,占样本总数的 53.19%。

1988
年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21种,占样本总数的44.68%。

1998年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
13种,占样本总数的27.66%。

其中有极强比较优势(RCA> 2.5 )的农产品只有4种,占样本
总数的8.51% ;有次强比较优势 (2.5 V RCA: 1.25 )的农产品有7种,占样本总数的14.89%; 有中等比较优势(RCA V 0.8 )的农产品有3种,占样本总数的 6.38%;有较弱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33种,占样本总数的 70.21%。

这是因为1978-1988年期间,RCA下降的农产品有 32 种,RCA上升的农产品有15种。

其中由具有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8种,由不
具有比较优势到获得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4种。

1988-1998年期间,RCA下降的农产品有 32
种,RCA上升的农产品有15种,这与前一期间相同。

但这一期间由具有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9种,由不具有比较优势到获得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只有1种。

由此可以看出:
中国农产品RCA的下降主要发生在 1988-1998年期间。

农产品比较优势正逐步由少数产品所占有。

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化的总体特征: 1.包括谷
物及其制品在内的粮食产品已经基本失去比较优势。

粮食产品为土地密集型产品,中国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率较低,不具备竞争的自然禀赋优势。

目前中国还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仅有大米、未粗磨玉米和小麦类混合粉及团状物。

2.肉及其制品与活动物一直具有比较优势。

目前中国的生猪等畜产品多为农户散养型,劳动力资源是比较优势;相关产品的加工制品因国内消费偏好影响,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3.油类产品比较优势变化明显。

其中固态
固定植物油和含油籽仁及果实由比较优势变为比较劣势。

4.园艺类农产品仍然具有比较
优势。

园艺类农产品主要包括各类水果、观赏类树木及蔬菜,多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中国在此类产品上具有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除干果、鲜果及坚果失去比较优势外,其它类别一直保持了比较优势。

5.纺织纤维失去了比较优势。

主要原因是植物纤维和黄麻纤维由
具有显著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

棉花和蚕丝本来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由于 1990年代以来国内需求的激增和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到1995年左右均失去了比较优势。

[!--empire news.page--] 二、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入世对中国农产品
贸易的影响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将获得诸多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入世会使中国的农产品进口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小麦、玉米等粮食的进口数量将大幅度增加,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自1995年以来,中国粮食已经完全失去了价格优势。

其中小麦价
格高出国际市场价格 28%玉米高出71.1%,大米高出17.8%。

2.美国对谷物的出口补贴,
使中国粮食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加上中国对美国西北部小麦进口禁令的解除,可以预计从美国进口的粮食将急剧增长。

3.进口配额与以往实际进口量相比增加较多。

到2005 年,小麦、玉米和稻米的配额量将分别达到930万吨、720万吨和530万吨,而1992-1998
年小麦、玉米和稻米的实际平均进口量仅为681.8万吨、85.3万吨和53.4万吨。

4.入
世后,每年进口配额的一部分必须分配给私营部门。

在这种条件下,只要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政府就不能再用传统的办法通过国有外贸部门的垄断地位把进口数量控制到配额数量以下。

5.中国入世后,农业平均关税要从 22%降至17.5% (除粮棉油免税外,中国一般的农产品关税税率为50%-70%高的达100%以上),降幅很大。

这样一来,以前受保护
越大的产品,其进口增长的幅度就会越大。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