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单元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地球——水的星球》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新课标版。
教材以地球的水资源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形成及作用,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球水资源的相关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
但在水资源方面,学生可能对水资源的分布、形成及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水资源保护的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水资源的基本情况,知道水资源的分布、形成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资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水资源的基本情况,水资源分布、形成及作用。
2.难点:水资源的形成过程,水资源保护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水资源的特点,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实验器材:水、杯子、地图等。
3.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水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地球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水资源的分布、形成及作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水资源的形成过程,了解水资源的特点。
实验结束后,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地球—水的星球》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地球—水的星球》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水的星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知道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水资源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水,但是对于水的重要性可能没有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知道水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有的地方水资源丰富,有的地方水资源匮乏。
2.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水资源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关于节约用水的实例,如节水窍门、节水标语等。
3.准备一些关于水的重要性的资料,如水对生物的影响、水对环境的影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关于水资源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地球上的水资源,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关于节约用水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水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节约用水。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优质课教案

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教材P2~3)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4.交流:各组展示本组数据,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观察地球仪与世界地图是两个学生能自主观察的沽动,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观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研究兴趣。
研讨汇报1.小结:这节课,我们观察了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比较了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大小,知道了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也知道了“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比例关系。
地球上丰富的液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水资源。
2.拓展:指导学生阅读资料,体会太空探索与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阅读,使学生意识到水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达成本课的社会与环境目标。
反思球的陆地与海洋以及地球的一些其他特点,最终认识到液态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探究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特征,学生会发现地球上的各种地形地貌特征。
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地球上的水资源,去发现哪些地方的水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可以观察到的水域类型有哪些,学生会注意到海洋集中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水,以及河流、湖泊也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
在充分地观察地球仪后,学生对于地球的特征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但学生很难从地球仪上去直接比较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因此教材上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办法——数格子。
学生通过世界地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地球上所有的陆地和海洋,通过贴上透明计算纸,可以粗略比较海洋和陆地的面积。
课后作业课时训练P46第三题。
三、选择题。
1.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是( )。
A.盆地 B.环形山 C.海洋2.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太空使者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地球是个蔚蓝色的魅力星球。
”从太空看地球,地球是蔚蓝色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大气层是蓝色的B.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C.地球表面大部分是陆地3.在地形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上一般会用深浅不同的( )来表示河流、湖泊和海洋。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3.7地球—水的星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知道水在地球上的分布以及水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但是对于地球水资源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对水资源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知道水在地球上的分布以及水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水资源的分布和重要性2.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实践操作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水的分布图,让学生对地球水资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水在地球上的分布,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丰富性和分布不均。
同时,展示一些因为水资源缺乏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每组给出一些建议,如:一水多用,回收废水,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方法。
同时,让学生明白水资源的珍贵,激发他们保护水资源的决心。
5.拓展(15分钟)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节约用水的小标语,设计一水多用的实验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用水习惯,找出可以节约用水的地方,并试着实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3.7地球—水的星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点: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
2.水的存在形式: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大气水等。
3.水的循环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
4.水的重要性:生物生存的基础,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水的性质和用途,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于水的循环过程和地球表面水的分布,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学生能说出地球表面水的分布,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3.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表面水的分布。
2.水的循环过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地球上的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3.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准备实验器材,如水、盆、杯子等。
3.准备案例资料,如我国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上的水,如大海、河流、湖泊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水资源。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水吗?这些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呈现地球表面水的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分布情况。
同时,展示水的存在形式: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大气水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循环过程。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水从蒸发到降水再到径流的过程。
4.巩固(5分钟)提问:谁能来说说水的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分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点。
杭州市2022-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杭州市2022-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水的星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了解到水循环的过程以及水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界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水的循环和水的作用方面,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表面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知道水循环的过程以及水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表面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水循环的过程。
2.难点:水循环的原理和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实例: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水盆、水杯、彩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地球表面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如雨后的彩虹、河流、湖泊等。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
如将水倒入盆中,用彩纸模拟蒸发过程,观察水的循环。
4.巩固(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节约和保护,如洗澡时关小水龙头、保护水源地等。
《地球——水的星球》说课稿、教案与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3.7地球——水的星球》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7课。
地球与太阳、月球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其中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地球有非常丰富的液态水,这也是地球的最大特征之一。
正是这一特征,才孕育了地球的独特——有生命的存在。
本课将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一颗“水的星球”,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发现地球的水域种类如此多样,水域面积是如此辽阔,从定性的角度直接观察感受地球上丰富的液态水。
通过数格子的方法,让学生从定量的角度比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感受地球是陆少水多的星球。
聚焦环节将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较,突出地球独特的地方,告诉学生“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探索环节,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地球仪”,学生观察地球仪的热情很高,虽然关注点会比较分散,如观察到火山、冰山、河流等地貌,但绝大多数学生能观察到海洋的辽阔。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世界地图,简单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大小。
让学生用网格纸数一数陆地和海洋分别占有多少个网格,用量化的方式来分析海洋与陆地的面积。
研讨环节,可以让学生翻开第1课的维恩图,对比地球和太阳、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会意识到地球有很多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空气、适宜的温度、水,等等。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认识到地球有很多的水,例如一望无际的大海、滔滔不绝的江流……那么这些液态水到底占到多大的比例呢?学生并不了解。
水资源对于一个星球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学生还没有深刻地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 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探究目标1. 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2.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科学态度目标1. 观察细致,乐于合作,勤于思考。
2. 认同以量化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的科学准确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水的星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了解地球表面水的分布和水的循环过程。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地球上的水资源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上的水资源,他们可能了解不多,对于水的循环过程可能还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地球表面水的分布和水的循环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3.增强学生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表面水的分布和水的循环过程。
2.水的循环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含义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水资源,提出问题:“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你们知道地球表面水的分布和水的循环过程吗?”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水的分布和水的循环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循环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含义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通过实验或者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循环过程,加深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循环过程对地球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地球水资源的理解,以及水的循环过程的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教学设计
3.7地球-水的星球
课题地球-水的星球三单元课时安排1课时三年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 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 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2.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科学态度目标
1. 观察细致,乐于合作,勤于思考。
2. 认同以量化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的科学准确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地球秘密。
教学重难点了解地球的水域种类,定性定量地感受“地球是一个有丰富液态水的星球”,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比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
教学
准备
课件和相关材料
教学设计
新课
聚焦
1、利用维恩图导入:太阳和月球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2、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提示】
地球有水、生命、空气等。
3、引导学生认识地球水资源特点。
导入:从图片上看地球,地球就像一个“水的星球”。
(展示地球图片)
(1)先介绍了解陆地概念
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叫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
面积广大的陆地称大陆;四周被海水包围的小块陆地称岛屿。
(2)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地球最独特之处是拥有着丰富液态水。
思考:
地球上有多少水?
水对地球的意义是什么?
今天一起来学习《地球-水的星球》(刘老师工作室制作)
科学探索一、探索:观察地球仪
播放视频《观测地球仪》
1、什么是地球仪?
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2、地球仪上颜色表示什么?
蓝色代表海洋,颜色越深代表深度越大;白色代表冰川;黄色代表陆地,颜色越深地势越高。
3、在地球仪上人们除了用不同的颜色,还用各种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
4、通过地球仪,你观察到了什么?注意:观察时一定要结合图例判断哦。
5、地形地球仪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地球的地貌特征,如海洋、陆地、山峰、江河、湖泊等。
你发现地球有哪些特点?
【提示】
地球有绿色的平原、棕色的山峰,平原比较低矮、山峰高耸入云,还有丰富的水资源等。
6、仔细观察,地球仪上的水域有哪些?
【提示】
河流、湖泊、海洋、冰川、水库等。
二、比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
1、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提示】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有什么办法比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大小?
【提示】
数格子比较。
(1)准备材料:一张透明计算纸和一张世界地图。
(2)操作过程
①将透明计算纸覆盖在地图上
②将透明计算纸的格子线与地图边框对齐
③数出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所占的格子数
(3)思考
①怎样数不容易遗漏格数?
②遇到半格、小半格、大半格怎么办?
3、观看视频:怎么数格子
①用横着数或竖着数的方式进行
②超过半格记一格,不到半格不计
③以打“√”的形式将海洋的格数全部勾出来,再统计
④以打“✘”的形式将陆地的格数全部勾出来,再统计
4、数格子统计表
5、活动结论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29%,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
6、查看太阳和月亮的维恩图,地球和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提示】
相同:球体、行星
不同:有水、有生命、有空气
交流研讨研讨一:通过观察,你知道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大小有什么特点?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29%,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
研讨二:你认为地球上有丰富的液态水会带来哪些好处?
【提示】
①植物、动物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
②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科学拓展1、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把星球上有没有水的存在当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因为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起源于海洋,有水才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播放视频《寻找外星生命先找水》
★一个人可以十几天不进食,但不能几天不喝水。
★摄入大量的水对人体几乎是无害的。
★一个健康的成人每天约需2.5千克水。
2、水对于我们人类这么重要,你觉得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
3、小朋友,你还想知道地球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快去查查资料,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在科学探究中,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养成细致观察,乐于合作,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板书
设计
3.7 地球-水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