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板块类运动问题专题练习汇总

合集下载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5 板块运动》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地球表层由一个整体板块组成C、板块运动速度均匀,每年都在移动D、板块运动仅限于水平运动2、下列哪个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A、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B、大西洋海底扩张C、死海的海平面上升D、南极大陆的冰川融化3、下列哪一项不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证据?A. 大陆边缘的匹配性B. 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C. 地震活动的分布规律D. 人类文明遗址的分布4、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哪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A. 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C.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 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5、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运动较为平静B、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没有火山和地震活动C、板块的边缘是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区域,多火山、地震D、板块运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板块的边缘6、以下哪个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A、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B、地中海的缩小C、红海的海域扩张D、亚马逊河的河水泛滥7、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最高峰所在地,其形成源于哪两大板块的碰撞?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8、以下哪个板块运动现象通常表现为地壳的拉伸和断裂?A、消亡边界B、生长边界C、转换断层D、逆冲断层9、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 地球表面整体处于静止状态B.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岩层活跃C. 板块大规模运动速率一般较快D. 板块之间相互接触通常是相邻国家 10、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A.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层由多个板块拼合而成B. 板块边缘的岩层较薄,容易出现火山、地震等现象C. 板块的边界通常以山脉或海沟的形式表现D.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质活动的主要动力11、以下哪个现象最能够说明地球表面存在着板块运动?A. 黄河的泥沙淤积B.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C. 冰川的侵蚀作用D. 地球的磁场变化12、下列哪种地质构造类型是由板块相互拉扯、拉伸形成的?A. 海底扩张带B. 撞击带C. 地堑D. 地垒13、关于地球板块构造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可以分为若干个大板块。

板块相关测试题及答案

板块相关测试题及答案

板块相关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球表面最大的板块是哪一个?A. 欧亚板块B. 非洲板块C. 南极洲板块D. 太平洋板块答案:D2. 板块构造学说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B. 阿基米德C. 艾萨克·牛顿D. 伽利略答案:A3.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哪里?A. 地壳的重力B. 地幔对流C. 地球的自转D. 太阳和月亮的引力答案:B4. 板块边界的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离散型边界B. 汇聚型边界C. 转换型边界D. 稳定型边界答案:D5. 以下哪个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气候变化D. 海平面上升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现象是板块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气候变化D. 海底扩张答案:ABD2. 板块运动可以导致哪些地质活动?A. 地壳抬升B. 地壳下沉C. 地壳断裂D. 地壳稳定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板块边界的类型?A. 离散型边界B. 汇聚型边界C. 转换型边界D. 稳定型边界答案:ABC4. 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包括哪些?A. 形成山脉B. 形成海沟C. 形成裂谷D. 形成平原答案:ABC5.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板块运动?A. 地幔对流B. 地壳的厚度C. 地壳的密度D. 地壳的重力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太平洋板块是地球上最大的板块。

(正确)2. 板块运动只会导致地震和火山爆发。

(错误)3. 板块的边界可以是稳定的。

(错误)4. 板块运动是地球内部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

(正确)5. 地壳的厚度会影响板块的运动。

(正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答案: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由几个大的岩石圈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幔对流的驱动下不断移动,从而引起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

2. 板块运动对地球环境有何影响?答案:板块运动影响着地球的环境,如地震、火山爆发、山脉的形成、海沟的形成等,同时也影响着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

动量守恒-板块模型习题课

动量守恒-板块模型习题课

动量守恒定律———板块模型专题训练一1、如图所示,一质量M =3.0kg 的长方形木板B 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个质量m =1.0kg 的小木块A 。

现以地面为参照系,给A 和B 以大小均为4.0m/s ,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 并没有滑离B 板。

站在地面的观察者看到在一段时间内小木块A 正在做加速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的某时刻木板对地面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 A.1.8m/s B.2.4m/ C.2.6m/s D.3.0m/s2、质量为2kg 、长度为2.5m 的长木板B 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以4m/s 的速度向右运动,将一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 轻放在B 的右端,若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A 的质量为m=1kg 。

2/10s m g 求:(1)说明此后A 、B 的运动性质 (2)分别求出A 、B 的加速度 (3)经过多少时间A 从B 上滑下(4)A 滑离B 时,A 、B 的速度分别为多大?A 、B 的位移分别为多大? (5)若木板B 足够长,最后A 、B 的共同速度(6)当木板B 为多长时,A 恰好没从B 上滑下(木板B 至少为多长,A 才不会从B 上滑下?)v 3、质量为mB=m 的长木板B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质量为mA=2m 的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大小v0从左端滑上长木板,物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1)要使物块不从长木板右端滑出,长木板的长度L 至少为多少?(至少用两种方法求解)(2)若开始时长木板向左运动,速度大小也为v0,其它条件不变,再求第(1)问中的L 。

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有质量为2m 的木板,木板左端放一质量为m 的可视为质点的木块。

两者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让两者以V0的速度一起向竖直墙向右运动,木板和墙的碰撞不损失机械能,碰后两者最终一起运动。

求碰后:(1)木块相对木板运动的距离s(2)木块相对地面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Lv 0 动量守恒定律———板块模型专题训练二1、如图所示,一个长为L 、质量为M 的长方形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0v 从木块的左端滑向右端,设物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当物块与木块达到相对静止时,物块仍在长木块上,求系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量Q 。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板块模型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板块模型习题及答案

板块模型(一 ) 俩小物块1.如下图,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圆滑水平面上。

A,B 质量分别为 6.0 kg 和 2.0 kg,A、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在物体 A 上施加水平方向的拉力F,开始时F=10 N,今后渐渐增大,在增大到45N 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两物体间一直没有相对运动B.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C.当拉力 F< 12 N 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D.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F> 18 N 时,开始相对滑动3.质量 M=8 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圆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恒力 F,F=8 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 1.5 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 m=2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小车足够长,求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 t=1.5 s,小物块经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4.圆滑水平面上静置质量为M 的长木板,质量为m 的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以初速度v0 从木板一端开始沿木板运动.已知 M> m,则从滑块开始运动起,滑块、木板运动的 v-t图象可能是 ()2.如下图,质量为M 的木板长为L,木板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 B,中点为O,木板置于圆滑的水平面上并以 v0 的水平初速度向右运动。

若把质量为 m 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木板的 B 端,小木块的初速度为零,最后小木块随木板一同运动。

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快度为 g。

求:(1)小木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运动的速度;(2)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木块最后相关于木板静止时位于 OA 之间。

13.如图甲所示,静止在圆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B(长木板足够长)的左端放着小物块A.某时辰, A 遇到水平向右的外力 F 作用, F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即F=kt,此中k 为已知常数 .若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且A、 B的质量相等,则以下图中能够定性地描绘长木板 B 运动的 v-t 图象的是()(二 ) 传递带B. t1 时辰,小物块相对传递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5.如下图,传递带与地面间的倾角为θ=37°, A、B 之间的长度为L=16 m,传递带C. t2-t 3时间内,小物块遇到的摩擦力方向以速率 v=10 m/s 逆时针运动,在传递带上 A向右端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kg 的物D. 0-t2时间内,小物块遇到摩擦力的大小,体,它与传递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方向都不变求物体从 A 端运动到 B 端需要多长时间?( g取10 m/s 2,sin37°,cos37°)6.此刻传递带传递货物已被宽泛地应用,如图 3 - 2- 7 所示为一水平传递带装置表示8. 负重奔跑是体能训练的常用方式之一,如图。

板块练习题及答案

板块练习题及答案

板块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表面由几个主要的板块组成?A. 5个B. 7个C. 9个D. 12个答案:B2. 板块之间的边界通常是什么?A. 平静的B. 稳定的C. 活跃的D. 不可知的答案:C3.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C. 潮汐D. 山脉形成答案:C二、填空题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由若干个_________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热流的作用下不断移动。

答案:板块2. 当两个板块相互远离时,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

答案:裂谷作用3. 太平洋板块向西移动,与北美板块相碰撞,形成了_________山脉。

答案:落基山脉三、简答题1. 描述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

答案:板块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当板块相互碰撞时,可以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当板块相互分离时,可以形成裂谷和海洋,如大西洋中部的大西洋中脊;当板块相互滑动时,可以形成地震和断层。

2. 解释什么是板块边界,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板块边界是指不同板块相遇的地方,这些地方通常地质活动频繁,如地震和火山活动。

一个例子是环太平洋火山带,也被称为“火环”,这里有许多板块边界,因此地震和火山活动非常频繁。

四、论述题1. 论述板块构造学说对理解地球历史和预测地质活动的重要性。

答案:板块构造学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来理解地球表面的动态变化过程。

通过研究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质历史,例如山脉的形成、大陆的漂移以及古生物的分布。

此外,了解板块边界的地质活动模式对于预测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示例性练习题及答案,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完整版)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docx

(完整版)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docx

2. 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 a2,下列反映a1和 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3.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 B 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例 1.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边重合,如图.已知盘AB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 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AB力加速度)1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

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物块拉力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木板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14.质量为 m=1.0 kg 的小滑块 (可视为质点 )放在质量为m=3.0 kg 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 L=1.0 m 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 3-12 所示 ,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 :(g 取 10 m/s2)(1)水平恒力 F 作用的最长时间 ;(2)水平恒力 F 做功的最大值 .10.如图9 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图9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17.如图 18 所示,小车质量M 为 2.0 kg,与水平地面阻力忽略不计,物体质量m 为 0.5 kg ,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则:图18(1)小车在外力作用下以 1.2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物体受摩擦力多大?(2)欲使小车产生 a= 3.5 m/s2的加速度,需给小车提供多大的水平推力?(3)若要使物体 m 脱离小车,则至少用多大的水平力推小车?(4) 若小车长 L =1 m,静止小车在 8.5 N 水平推力作用下,物体由车的右端向左滑动,则滑离小车需多长时间?(物体 m 看作质点 )16.如图所示,木板长L = 1.6m,质量= 4.0kg ,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 质M量m=1.0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木板以向右的初速度,取 g=10m/s2,求:(1)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17.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长为 L=2.7m的平板车,其上表面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0.2m,以速度v0=4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 B 是其左右两个端点.从某时刻起对平板车施加一个大小为5N 的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同时将一个小球轻放在平板车上的P 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 P 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 ,L2PB=3.经过一段时间,小球从平板车上脱离后落到地面上.不计所有摩擦力,g 取10m/s .求:(1)小球从放到平板车上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2)小球落地瞬间平板车的速度.13.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M=4kg,长 L=1.4m,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其尺寸远小于 L.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μ= 0.4 ,g= 10m/s .(1)现用恒力 F 作用于木板 M上,为使 m能从 M上滑落, F 的大小范围是多少?(2) 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 22.8N 且始终作用于M上,最终使m能从M上滑落,m在M上滑动的时间是多少?18.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长为 L 的均质长木板放在很长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 (可视为质点 ),物体上连接一根很长的细绳,细绳跨过位于桌边的定滑轮.某人以恒定的速度 v 向下拉绳,物体最多只能到达板的中点,已知整个过程中板的右端都不会到达桌边定滑轮处.试求:(1)当物体刚到达木板中点时木板的位移;(2)若木板与桌面之间有摩擦,为使物体能达到板的右端,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应满足什么条件?例 1 如图 1 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 2的物块A 和木板,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m m Bμ mg 现用水平拉力 F 拉 B,使 A、B 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 F 的最大值。

牛顿第二定律-板块问题习题练习

牛顿第二定律-板块问题习题练习

牛顿第二定律-板块问题1. (单选)如图甲所示,一滑块置于足够长的木板上,木板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滑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1kg,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现在木板上施加一个F=kt(N)的变力作用,从t=0时刻开始计时,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合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t1=5s。

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0.6B.t2=12.5sC.0∼t2,滑块的位移大小为337.5mD.当t=15s时,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2. (多选)如图甲所示,长木板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某时刻一质量与长木板相等的滑块(可视为质点)水平向左以某一初速度从右端滑上木板,滑块始终在木板上且滑块的动能一位移(E k−x)图像如图乙所示。

已知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2,则()A.小滑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0.25kgB.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6C.小滑块滑上木板瞬间,木板的初速度大小为23m/sm,小滑块才不会冲出木板D.木板长度至少要493.如图甲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质量为m=1kg,置于木板中央A处.从t=0时刻开始,木板在一定时间内受到水平方向的恒定拉力F,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与滑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4.5.(1)t=0时刻滑块加速度的大小;6.(2)拉力F的大小;7.(3)为使滑块不从木板上滑落,木板的长度至少为多少?8.倾角为θ=30°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上有一质量为m的滑板B,滑板下端与斜面低端挡板的距离x=2.5m,上端也放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A(可视作质点),将A和B同时静止释放,滑板B与挡板发生第二次碰撞时,滑块A位于滑板B的下端,,已知滑板与挡板碰撞即以原速率反弹,碰撞时间极短,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2取重力速度g=10m/s,求:9.(1)从静止释放,到滑板B与挡板第一次碰撞经历的时间t0;10.(2)滑板B与挡板第一次碰撞后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x1;11.(3)滑板B的长度L。

板块运动问题

板块运动问题

专题1:板块问题考点1:平衡状态下的板块问题总结1、(单选)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 上叠放着物体B ,A 和B 之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

物体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B 对A 的摩擦力向右C.地面对A 的摩擦力向右D.地面对A 没有摩擦力2、(单选)如图所示,质量为1m 的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沿质量为2m 的长木板向右滑行,长木板保持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则( )A.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212m m g μ+B.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不是21m g μC. 若改变F 的大小,当()212F m m g μ>+时,长木板将开始运动D. 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3、(单选)如图所示,物体A 、B 叠放在物体C 上,C 置于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 作用于B ,使A 、B 、C 一起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摩擦力的情况是( ) A .B 对C 有向左的摩擦力 B .C 对A 有向左的摩擦力 C .物体C 受到三个摩擦力作用 D .C 对地面有向右的摩擦力4、(单选)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物体质量m =20 kg ,B 物体质量M =30 kg 。

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A 物体相连,轻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其劲度系数为250 N/m ,A 与B 之间、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

现有一水平推力F 作用于物体B 上使B 缓慢地向墙壁移动,当移动0.2 m时,水平推力F 的大小为(已知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 m/s 2)( )A .350 NB .300 NC .250 ND .200 N5、(多选)如图所示,木板C 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B 放在C 的上面,木板A 放在B 的上面,A 的右端通过轻质弹簧测力计固定在竖直的墙壁上,A 、B 、C 质量相等,且各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用大小为F 的力向左拉动C ,使它以速度v 匀速运动,三者稳定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f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对A 的摩擦力大小为F f ,方向向左B. A 和B 保持静止,C 匀速运动C. A 保持静止,B 和C 一起匀速运动D. C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 ﹣F f6、(单选)如图所示,物块A 、B 叠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水平外力F 作用在B 上,使A 、B 一起沿水平桌面向右加速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类运动问题专题练习1.(8分)如图13所示,有一定厚度的长木板AB在水平面上滑行,木板的质量m1=4.0kg.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木板上表面距水平面的高度h=0.050m.当木板滑行速度v0=3.0m/s时,将一小物块C轻放在木板右端B点处.C可视为质点,它的质量m2=1.0kg.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C从木板的左端A点滑出,它落地时的动能E KC=1.0J.小物块落地后,木板又滑行了一段距离停在水平面上,这时,木板左端A点距小物块的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1=0.90m.求:(1)小物块C从木板的A点滑出时,木板速度的大小v A;(2)木板AB的长度L.图132.(8分)如图11所示,将工件P(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地轻放在以速率v匀速运行的水平传送带的最左端A,工件P在传送带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然后从传送带最右端B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B的长度L=7.5m,B距地面的高度h=0.80m. 当v=3.0m/s时,工件P从A端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t0=4.4s. 求:(1)工件P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当传送带分别以不同的速率v(运行方向不变)匀速运行时,工件P均以v0=5.0m/s 的初速度从A端水平向右滑上传送带. 试分析当v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工件P从A端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t保持不变,并求出对应的时间t(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8分)如图11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4.0 kg、长度L=2.0 m的木板,在F=8.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0=2.0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l.0 kg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1)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求物块离开木板所需的时间;(2)若物块与木板间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停止运动.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4.(8分)如图12所示,一辆平板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小车的左端放置一物块(可视为质点). 已知小车的质量M =8.0kg ,长度l = 2.0 m ,其上表面离地面的高度h = 0.80 m. 物块的质量m = 1.0 kg ,它与小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0.现用F = 26 N 水平向左的恒力拉小车,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与小车分离.不计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 取g = 10 m/s 2,求: (1)物块与小车分离前,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 (2)当物块落地时,物块与小车右端的水平距离.5(8分)如图14所示,质量M = 1.0 kg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m = 1.0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0.现用水平恒力F = 6.0 N 向右拉长木板,使小滑块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经过t = 1.0 s 撤去力F .小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没有从长木板上掉下.求:(1)撤去力F 时小滑块和长木板的速度各是多大; (2图11图12m图146.(8分)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长木板,质量M=2.0kg,在长木板的最右端有一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1.0kg,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小滑块与长木板一起以v0=2.0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如图12所示.某时刻起对长木板施加一个F=12N的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长木板滑动.若长木板足够长,求:(1)水平恒力F作用后,小滑块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2)小滑块向左运动的过程中相对长木板移动的最大距离.图12 7.(8分)如图1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块木板,质量M = 1.0 kg,长度L = 1.0 m.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 = 1.0 kg.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3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小滑块施加一个F = 8.0 N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滑动.(1)求小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2)假设只改变M、m、μ、F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使得小滑块速度总是木板速度的2倍,请你通过计算确定改变后的那个物理量的数值(只要提出一种方案即可).图158.(8分)如图15所示,水平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 0.8 m. 质量m = 0.2 kg的小物块(可以看作质点)放在桌面A端. 现对小物块施加一个F=0.8 N的水平向右的恒力,小物块从静止开始运动. 当它经过桌面上的B点时撤去力F,一段时间后小物块从桌面上的C端飞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B = BC = 0.5 m,小物块在A、B间运动时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 0.2,在B、C间运动时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1.(1)求小物块落地点与桌面C端的水平距离;(2)某同学作出了如下判断:若仅改变AB段的长度而保持BC段的长度不变,或仅改变BC段的长度而保持AB段的长度不变,都可以使小物块落地点与桌面C端的水平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图159 (8分)如图14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板槽(两侧挡板的厚度忽略不计),质量M= 2.0 kg,槽的长度L = 2.0 m.在木板槽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 = 1.0 kg.小滑块与木板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0.2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木板槽施加一个F = 10.0 N水平向左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槽滑动.(1)求小滑块滑到木板槽中点时速度的大小;(2)水平面光滑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木板槽与水平面间是有摩擦的,经测定木板槽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05. 如果使小滑块滑到木板槽中点时的速度与第(1)问所求速度相同,请你通过计算确定一种方案:即只改变M、m、F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实现上述要求(只要提出一种方案即可).图1410.(8分)如图17所示,质量M = 5 kg 的平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平板的右端有一竖直挡板,一个质量m = 2 kg 的木块静止在平板上,木块与挡板之间的距离L= 0.8 m ,木块与平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4. (1)若对木块施加F = 12 N 水平向右的恒力,直到木块与挡板相撞,求这个过程经历的时间t ; (2)甲同学说,只增大平板的质量M ,可以缩短上述时间t ; 乙同学说,只减小平板的质量M ,可以缩短上述时间t .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哪位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11.(8分)如图14(甲)所示,水平面图17上A、B两点相距6.25m,一个质量为4.0kg的小滑块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自左向右滑动,先后经过A、B两点。

在滑块到达A点之前,滑块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所受的水平推力大小为0.4N。

从滑块经过A点开始,滑块受到的推力按照如图14(乙)所示的规律变化,已知滑块在3.0s时刻的速度大小为0.8m/s。

求:(1)滑块受到水平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图14(2)滑块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1、分析:小物块C 放到木板上后,C 受力如图1,离开木板之前作向右的匀加速运动,假设C 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v C ,C 离开木板后向右做平抛运动,砸到地面后立即停下来;木板的受力如图2,C 离开它之前,木板做匀减速运动,假设C 离开木板时木板的速度为v A ,随后木板以初速度v A 匀减速滑动,直到停下来。

(1)C 平抛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得:021222+=+KC C E gh m v m 代入数据:s m v C /1=2图1图2向右平抛的水平位移:m ghv t v S cc c X 1.02=== 所以C 离开木板后,木板实际上由于地面摩擦力而匀减速滑动的位移为:m S S S X 11=+=滑C 离开木板后,木板受力如图30110a m g m f ==μ地得:20/2s m g a ==μ故:s m S a v A /220==(2)小物块C 放到木板上后离开木板之前,假设小物块C 在这个过程中的位移为S 2,则木板的位移为S 2+l , 根据动能定理:对木板1m : )(21))((20212v v m l S f f A -=++-地 ① 对小物块2m :021222-=C v m fS ② 假设C 滑上木块到分离所经历的时间为t ,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 对木板1m : )()(01v v m t f f A -=+-地 ③对小物块2m :02-=C v m ft ④联立③④得:地f f 31=⑤ 联立①②⑤:m l 6.0=图32解:(1)设P 从B 端做平抛运动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 3,根据平抛运动公式 2321gt h =得 s 4.023==ght 则P 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t AB = t 0- t 3=4.0s假设P 从A 到B 的过程中,一直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P 到B 时的速度v B ≤v ,P 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2 5.0/2AB B L Lt v v=≥=s. 由于'ABAB tt >,说明P 在到达B 之前已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设P 的质量为m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P 在传送带上滑动时的加速度 g mmga μμ==,则P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10v t gμ-=位移 2102v s gμ-=做匀速运动的时间 vs L t 12-=且 12AB t t t =+ 联立以上4式,解得 0.10μ=(2)P 从B 到落地所用的时间总为t 3=0.4s ,因此时间t 的变化取决于P 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t AB 的变化.① 若v >v 0,开始阶段P 做加速度为μ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假设传送带的速度为某一值v 1时,P 从AB 之间的某点D 开始相对传送带静止. 增大传送带的速度v ,则P 在到达D 点后仍将加速. 由于P 在AD 间的运动情况不变,而在DB 间的速度变大,所以t AB 变小. 可见随着v 的增大,t AB 减小. 当v 增大到v max 时,P 从A 到B 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到B 时的速度恰好等于v max . 如果v 再增大,P 从A 到B 的运动情况不再变化,即t AB 保持不变,因此t 也保持不变. 根据运动学公式 gL v v μ2202max =- 得6.3m/s m/s 40220max ==+=gL v v μ所以 s 3.10max =-=gv v t AB μ 3 1.7s AB t t t =+= ② 若v < v 0,开始阶段P 做加速度大小为μ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假设传送带的速度为某一值v 2时,P 从AB 之间的某点E 开始相对传送带静止. 减小传送带的速度v ,则P 在到达E 点后仍将减速. 由于P 在AE 间的运动情况不变,而在EB 间的速度变小,所以t AB 变大. 可见随着v 的减小,t AB 变大. 当v 减小到v min 时,P 从A 到B 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到B 时的速度恰好等于v min . 如果v 再减小,P 从A 到B 的运动情况不再变化,即t AB 保持不变,因此t 也保持不变. 根据运动学公式 gL v v μ22min 20=- 得m/s 2.3m/s 10220min ==-=gL v v μ 所以 s 8.1min0=-=gv v t AB μ 3 2.2s AB t t t =+= 综上所述,当传送带的速度v ≥6.3m/s 时,P 从A 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保持不变,均为t =1.7s ;当传送带的速度0≤v ≤3.2m/s 时,P 从A 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也保持不变,均为t =2.2s. 3解:(1)未放物块之前,木板做匀速运动.因此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MgF= 0.20 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物块放在木板上后将保持静止.木板水平方向受力如图1所示,它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1.f 1-F = Ma 1f 1 = μ (m+M )g a 1 =MFg M m -+)(μ= 0.50 m/s 2设物块经过时间t 离开木板. 木板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L = v 0t -21a 1t 2解得 t = 1.2 s 或6.8 s图11其中t = 6.8 s 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1.2s 后物块离开木板.(2)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则物块放在木板上后将做匀加速运动,设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2.μmg = ma 2 a 2 = μg = 2.0 m/s 2木板水平方向受力如图2所示,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3.f 1 + f 2-F = Ma 3μ (M+m ) g + μmg -F = Ma 3a 3 = 1.0 m/s 2 设经时间t Ⅰ,物块与木板速度相等,此时它们的速度为v ,此过程中木板的位移为s 1,物块的位移为s 2.v = v 0-a 3t Ⅰv = a 2t Ⅰs 1 = v 0t Ⅰ-21a 3t Ⅰ2 s 2 =21a 2t Ⅰ2 解得 t Ⅰ =32s ,v =34m/s ,s 1 =910m ,s 2 =94m 因为s 1-s 2< L ,所以物块仍然在木板上.之后,它们在水平方向的受力如图3所示,二者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它们共同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4.f 1-F = (M +m ) a 4μ (M+m ) g -F = (M +m ) a 4a 4 = 0.40 m/s 2 设再经过时间t Ⅱ,它们停止运动.图21 2 图3 10 = v -a 4t Ⅱ t Ⅱ =310s t 总 = t Ⅰ + t Ⅱ= 4.0 s因此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 4.0 s 木板停止运动.4解:(1)物块所受摩擦力f=μ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的加速度a 1=f m= μg = 2.0 m/s 2小车所受摩擦力f ′=f=μmg ,设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f ′=Ma 2解得 a 2=F mg M μ-=3.0m/s 2小车一直向左做加速运动,因此从开始运动到物块与小车分离,小车向左运动的距离为所求的最大距离.设经过时间t 物块与小车分离,此过程中物块的位移 s 1=2112a t 小车的位移 s 2=2212a t图1由如图1所示的几何关系可知 s 2-s 1=l解得 t = 2.0 s , s 2= 6.0 m即物块与小车分离前,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6.0m(2)物块与小车分离时,速度分别为v 1=a 1t= 4.0 m/s ,v 2=a 2t= 6.0 m/s物块与小车分离后向左做平抛运动,设物块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则t '=物块与小车分离后,小车向左运动的加速度2F a M'== 3.25 m/s 2 物块做平抛运动的过程中物块向左的水平位移 11 1.6s v t ''== m小车向左的位移 222212s v t a t ''''=+=2.66 m图2由图2所示的几何关系可知,当物块落地时,物块与小车在水平方向上相距21s s ''-=1.06 m5解:(1)对长木板施加恒力F 的时间内,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相对滑动,小滑块和长木板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小滑块所受摩擦力 f = μmg设小滑块的加速度为a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1解得 a 1 = 2.0 m/s 2长木板受的摩擦力 f ′ = f = μmg设长木板的加速度为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f ′= Ma 2解得 a 2 = 4.0 m/s 2经过时间t = 1.0 s , f F小滑块的速度 v 1 = a 1 t = 2.0 m/s长木板的速度 v 2 = a 2 t = 4.0 m/s(2)撤去力F 后的一段时间内,小滑块的速度小于长木板的速度,小滑块仍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长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设长木板运动的加速度为a 3,此时长木板水平方向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 Ma 3解得 a 3 = 2.0 m/s 2设再经过时间t 1后,小滑块与长木板的速度相等.即 v 1 + a 1 t 1 = v 2-a 3 t 1解得 t 1 = 0.50 s此时二者的速度均为 v = v 1 + a 1 t 1 = 3.0 m/s.如图所示,在对长木板施加力F 的时间内,小滑块的位移是s 1,长木板的位移是s 2;从撤去F 到二者速度相等的过程,小滑块的位移是s 3,长木板的位移是s 4.小滑块与长木板速度相等时,小滑块距长木板右端的距离最大.小滑块的总位移 s 块 = s 1+s 3 = 21111212121t a t v t a ++= 2.25 m长木板的总位移s 板 = s 2+s 4 = 1122221t v v t a ++= 3.75 m 在运动中小滑块距长木板右端的最大距离为s = s 板 – s 块 = 1.5 m6(1)小滑块所受向右的摩擦力f = μ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滑块的加速度a 1=f m= μg = 2.0 m/s 2 从水平恒力开始作用到小滑块的速度为0,小滑块向左运动最远,最远距离为m 1.0m 0.20.20.2221201=⨯==a v s(2)当用水平恒力F =12N 向右推木板后,长木板受向左的摩擦力 f ′ = f设长木板运动的加速度为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f ′ = Ma 2解得 a 2 = 5.0 m/s 2长木板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m .0m 0.50.20.2222202=⨯==a v s经历时间4.0202==a v t s 从水平恒力开始作用到小滑块的速度为0,经历时间 0.1101==a v t s 在t 1时间内,长木板向右做a 2 = 5.0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 3 = t 1 – t 2 = 0.6s此过程中,长木板向右运动的距离9.0212323==t a s m小滑块向左运动的过程中相对长木板移动的距离s = s 1 – s 2 + s 3 = 1.5 m7解:(1)小滑块受到F =8.0 N 水平向右的恒力后,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受向左的摩擦力f = μ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滑块的加速度a 1=mf F -= 5.0 m/s 2 设经过时间t 后小滑块离开木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