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

合集下载

病例对照研究实习

病例对照研究实习
1:1匹配病例对照资料整理表
对照组
+ -
病例组 + a c - b d
合计对子数
a+b c+d
合计对子数
a+c
b+d
N
显著性检验 检验暴露史是否与疾 病有联系。
(b c) X bc
2 2
当b+c<40时校正公式:
X
2
( b c 1) bc
2
求比值比
c OR b
(11.96/ x2 )
习题4 2001年1月~12月,在西安市某口腔医 院门诊进行了一项关于“吸烟与口腔粘 膜白斑病之间关系”的配比病例对照研 究。对照选自该口腔医院门诊的非口腔 粘膜白斑病就诊者,对照与病例的配比 条件:同性别、年龄相差2岁以内、西 安市居民并近10年来居住在该市。结果: 病例与对照均吸烟者共45对;均不吸烟 者20对,病例吸烟而对照不吸烟25对; 病例不吸烟而对照吸烟10对。请: ① 将以上资料整理成四格表! ② 对资料进行分析 ③ 根据此研究结果,如何下结论?
习题2:一项吸烟与食管癌的病例 对照研究结果:
吸烟与食管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食管癌 吸烟 不吸烟 309 126
对照 208 243
合计 517 369
合计
435
45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86
请对此研究结果进行统计推断和分析, 并简要解释!
习题3
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 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70对,病例 与对照均有雌激素暴露史的25对, 病例与对照均无雌激素暴露史的5 对,病例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 露史的30对,请进行推断分析!
素或具备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 态,即为暴露因素,也叫研究变 量。 有害的 有益的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PPT精品课件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PPT精品课件
设计阶段:匹配;随机分组 分析阶段:标准化率分析、分层分析和多变量分析方法
请大家用15分钟计算7-10题
问题7
匹配的要求是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 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能够排除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有充分的 理由怀疑为混杂因子,否则不应匹配。有两种情况不应匹配, 否则会造成配比过头,一是研究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中间变 量不应匹配,另一种是只与可疑病因有关 而与疾病无关的因 素不应匹配。(匹配过头,常常只匹配性别和年龄)
作业
课题一 问题11
要求计算:总卡方值;各个暴露水平OR以 及OR95%CI;剂量反应卡方检验
(Xi的值取第i暴露水平的Xi=i;分级资料整
理表参照表5-3)
OR=ad/bc
OR95%CI= OR(11.96/ 2)
OR=ad/bc=2.89 OR95%CI=1.661~5.030 可信区间中不包括1.0
问题3:该计算结果能否说明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真实联 系程度?为什么?
该计算结果不可以说明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真实联系程 度,可能有混杂存在。
(二)分层资料分析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整理表
病例 82(a) 31(c) 113
对照 54(b) 59(d) 113
合计 136 90 226Βιβλιοθήκη 2 (ad bc)2 n
(a b)(c d )(a c)(b d )
χ20.05(1)=3.84 本例χ2=14.48>3.84,则P<0.05
女性 χ2=4.98,P<0.05;OR2=3.12, OR95%CI 1.13~8.60 说明女性中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为不吸烟女性的 3.12倍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暴露 有 无 合计
病例组 a c a+c
对照组 b d b+d
合计 a+b c+d a+b+c+d
OR:(a/c)/(b/d)=ad/bc
(3)分析第三步:OR可信限的估计及其意义
OR 95%C.I.=
OR
( 11.96 / 2)
OR值及其可信限的意义: OR=1:暴露与疾病危险无关联; OR>1:暴露与疾病危险的关联增强; OR<1:暴露与疾病危险的关联减小; OR值95%的可信限包含1,表明暴露与疾 病的联系不显著。
(一)描述研究对象一般特征 (二)均衡性检验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 主要特征方面有否可比性,两组非研究因素均 衡,其暴露率的差异与发病有关。
二、推断性分析
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的统计学 联系以及联系强度
(一)成组比较法资料的分析
成组比较法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暴露 有 无 合计
病例组 a c a+c=m1
1. 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产生原因 选择的研究对象不能代表总体人群 伯克森偏倚(Berkson’s bias) 最常见偏倚
选择医院的病人作为病例与对照,这些病 人可以因为种种原因造成入院率的差异
例如高血压、肿瘤、阑尾炎病人的入院率显然
各不相同入院率的不同就可造成偏倚。

(二 )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基本原则

代表性 病例能代表总体的病例 对照能代表产生病例的总体人群或源人群

可比性 两组主要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异
(一)病例的选择
选择病例的要求
诊断可靠
使用金标准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

注意问题
慎重选择匹配因素,可疑致病因素或有研究价值的 因素不能作配比因素。
增加了选择对照的难度。 可采用1∶1或1∶M匹配,不宜超过1∶4。 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素,或有充
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素。常作为匹配的因素有年 龄、性别、种族、经济状况、血型、血压等。否则 会造成匹配过度。
资料的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1.研究对象一般特征的描述:年龄、性别、职业等 计算出各种特征的构成比重---了解资料的一般情况 2.均衡性检验 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某些主要特征的构成上 是否有显著性差别,即两组是否具有可比性。
(卡方检验)
资料的分析
(二)统计推断 1.联系的显著性
2.联系的强度
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 学上的关系。
a+ cb+ d-
病例对照研究示意图
病例
人 群
调查过去
或 可人
是否暴露
比群

对照

回顾性的 逆向的
研究方向 时间顺序
特点
1.属于观察法 2.设立对照组 3.观察方向由“果”及“因” 4.不能确实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20.05(10.05
结论为拒绝无效假设,即两组暴露率在统计学 上有显著性差异。
OR=ad/bc OR95%CI=OR(11.96/ 2)
OR=ad/bc=2.89 说明吸烟组患肺癌的危 险性为不吸烟组的2.89倍 OR95%CI=1.661~5.030 ,可信区间中不 包括1.0,即可认为该OR值在0.05水平上有 显著性。
(四)分级暴露资料的分析
在收集资料时,如果能收集到研究因素不同暴露 水平的信息,可以用来分析该因素和疾病是否存 在剂量反应关系,以增加因果关系推断的依据。 收集的资料主要是可以定量的指标或信息。如吸 烟的支数/日、体重数、血生化指标等都可进行 此类分析。 分析时是以不暴露或最低暴露组为参照。

流行病学实习5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实习5  队列研究

实习5 队列研究[目的]深入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掌握队列研究资料的基本整理分析方法。

[时间] 3学时[内容]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队列研究是在靶人群中抽取一个样本,按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内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疑似病因(暴露)或其不同的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各组除暴露于该因素情况不同外,其它与发病或死亡有关的因素基本相似,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用以研究暴露与后来发病或死亡危险的关联。

[课题一]为了证实非职业性环境接触青石棉与恶性肿瘤,特别是肺癌和间皮瘤危险的关系,对大姚县青石棉污染区和作为对照的同省无石棉污染的禄丰县(两县在民族构成、生活习惯、文化教育、地理气候以及性别和年龄构成上均具有可比性)进行了既往9年(1987年1月1日一1995年12月31日)的死亡率调查,结果见表6-1。

表6-1 接触青石棉与恶性肿瘤发病的关系调查人数观察人年死亡人数(死亡率,1/10万人·年)全肿瘤肺癌间皮瘤胃癌肠癌暴露组4543 39430.05 72(182.60)21(53.26)7(17.75)6(15.22)6(15.22)非暴露组5626 48236.48 60(124.39)12(24.88)0(2.07)*9(18.66)3(6.22)合计10169 87666.53 132 33 7 15 9注:*假设非暴露组中有1例间皮瘤,死亡率则为2.07。

问题:上述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有何区别和联系?[课题二] 表6-2是弗明汉心脏病研究中心对血清胆固醇含量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的部分资料。

研究者首先检测了1045名33—49岁男子的血清胆固醇含量,然后按其水平高低分为5组,随访观察10年后计算各组冠心病10年的累积发病率。

问题:上述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与“课题一”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及区别何在?结合“课题一”和“课题二”深刻体会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流行病学中暴露的含义。

病例对照研究范文

病例对照研究范文

病例对照研究范文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流行病学方法,旨在评估潜在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这种研究方法适用于无法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因为对照组是选取患有相同疾病但没有接触危险因素的个体。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优势和不足之处。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首先选择一组已经患有其中一种疾病的个体作为病例组,然后选择一组没有患有该疾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

研究者然后回顾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历史记录,收集相关的暴露历史和其他相关因素的信息。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具有一些优势。

首先,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检测罕见疾病和暴露因素之间的关联,因为研究者可以从整个人群中选择病例。

其次,病例对照研究通常需要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数据收集,因为病例已经存在,研究者只需回顾其历史记录。

此外,这种研究方法还能够研究疾病发病机制的早期阶段,因为病例组往往是在疾病发展的早期阶段就被诊断出来的。

然而,病例对照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研究者可能难以确定真实的病例组和对照组。

研究者需要确保选取的病例和对照组具有相似的特征,以减少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偏倚。

其次,病例对照研究通常依赖于个体对暴露历史的回忆,这可能受到记忆偏差的影响。

研究者需要尽可能减少这种偏差,并确保收集的信息准确可靠。

最后,病例对照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只能检测相关性。

因此,研究者需要谨慎解释研究结果,避免过度解读。

病例对照研究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癌症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估和遗传疾病研究等。

例如,在癌症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比较患有其中一种特定癌症的病例与未患有该癌症的对照个体之间的暴露差异,以确定潜在的危险因素。

同样,在药物安全性评估中,研究者可以比较使用其中一种药物的患者与没有使用该药物的对照个体之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总之,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流行病学方法,用于评估潜在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虽然该研究方法具有一些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因此,在设计和实施病例对照研究时,研究者需要注意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减少记忆偏差,并谨慎解释研究结果。

临床试验实习五——不明原因脑炎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北京大学

临床试验实习五——不明原因脑炎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北京大学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感染史p005服驱虫药史p000172595可信区间3341640毒物接触史p005精神刺激史p005感染史毒物接触史以及精神刺激史组其病例组与对照组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而只有服驱虫药史组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or值为725且其95可信区间不跨1说明服驱虫药与患脑炎有很强的关联
症状 高热、头痛、呕吐、昏迷、惊厥 分类 (各病因) 1、病毒性脑炎(疱疹病毒、虫媒-乙脑) 2、立克次体脑炎、真菌… 3、寄生虫脑炎 4、变态反应性脑炎(疫苗、药物等)
问题1:专家的推测是否有足够的证据? P407 内容1临床特征
病毒性脑炎和过敏反应性炎性脱髓鞘脑病?
病毒性脑炎病理改变
过敏反应性炎性脱髓鞘脑病
肉眼有可见一脑定膜血的管证明显据扩张,充但血,不蛛够充脑分组织明显水肿,脑表面血管扩张充
网膜下从腔脑临脊床液轻表微现混浊和或早呈淡期黄脑色,电图血以,脑及的病切面理可来见白看质,内有只灰白能色说边
个别甚明至呈是胶脑冻样炎,。脑组织明显肿胀, 界模糊有软化灶,脊髓也可见类似病 脑回增病宽毒、脑性沟脑变窄炎。,脑皮脑质改脊变液较 中应变该。但能蛛检网膜测下到腔的病脑毒脊液特无明异显性异 著淡;黄软色化抗液、原体坏的死和液、化抗或腔形体。成软含—化坏—坏死死组所区织提血及 供的要常是资。小镜料静下脉观未)察内能可皮见得细大胞出脑肿白胀。南,小管血壁管增(厚主,
进行队列研究和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进行人群干预实验。
内容4 准实验研究
问题7:上述研究结果对“脑炎”的病因研究有何意义? 问题8:要最终明确“脑炎”的病因,可以采用何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准实验研究结果:首发治愈后,再自行服驱虫药,再度激发
第2次(16例)和本第研3究次(的1严例重)问。再题激:发阳性率100%。 且临床特已征知与出该发药基可本能相导似致。 脑炎的发生, 暴露组与对照还组发不病阻率差止异用具此有显药著进性行实验研究, 再激发阳性率1是00%严重违反医学伦理道德的。

实习 病例对照研究

实习 病例对照研究
实习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ies)
习题
1.一项关于高血压与青光眼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 青光眼病例和对照有高血压者14对,青光眼病例 和对照均无高血压者13对,青光眼病例有高血压, 对照无高压者28对,青光眼病例无高血压,对照 有高血压者8对。请回答: (1)高血压与青光眼的发生有无统计学联系? (2)如果有统计学联系,高血压患者发生青光眼 的危险性是无高血压人的几倍?
习题
2.一项关于放射线照射与白血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 究得知, 白血病患者和对照均有放射线照射者10 对, 白血病患者和对照均无放射线照射者20对, 白 血病患者有放射线照射,对照无放射线照射者15对, 白血病患者无放射线照射,对照有放射线照射者5 对.请计算χ2值、OR值并作解释。
习题
3.在检验雌激素可能对肺癌危险度产生影响的病例 对照研究中,选择了93例肺癌病人和93例对照进 行1∶1配对,在所调查的女性月经和生育史因素 中,初潮年龄与肺癌关2值,判断p值。 (2)求OR值,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
4.戴口罩与SARS感染1:1配对病例对照研 究资料分析
对照
是 否 合计
病例


43(a)
17(b)
6(c)
5(d)
49(a+c) 22(b+d)
合计 60(a+b) 11(c+d) 70(T)
(1)计算χ2值,判断p值。 (2)求OR值,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
5.一项关于出生体重与新生儿死亡之间的病例对照研究,得
到以下结果。
新生儿死亡与出生体重的关系
新生儿
出生体重
死亡
存活
合计
低出生体重
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5:
按性别分层后,计算总OR值,与调控前OR值比 较是 否存在差异,如 果存在有意义的 差异,则认 为产生了混杂偏倚,性别是混杂因素。
问题6: 预防和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 设计阶段:限制;匹配;随机分组
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
课题一
(一)成组资料分析
问题1:根据表5-1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分析 结果说明什么?
问题2:将表中资料按是否吸烟整理成四格表 形式计算χ2、OR、OR的95%CI,说明各指标 的含义?
问题1:
均衡性分析用来比较两组某些基本特征
是否相似或齐同.目的是检验病例组与对 照组是否有可比性。
• 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 适用于慢性病的研究 • 研究所需的样本量较小 • 省时、省钱、省力 • 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
某疾病的联系
缺点
• 不适用于暴露率低的研究 • 常发生各种偏倚 • 论证强度较低 • 只能估计相对危险性 • 暴露与结局出现的时间先
后不易判断
资料分析:
(1)不匹配(或成组)不分层资料的分析 (2)不匹配分层资料分析 (3)分级资料的分析 (4)个体匹配资料的分析
问题3
1、可能有混杂存在; 2、观察性研究的一种,只能探索病因或者
检验病因假说,不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的 结论
(二) 分层资料分析
病例 对照 合计
吸烟
59 (a1) 40 (c1) 99 (n11)
表2 按性别分层的结果
男 不吸烟
合计
吸烟
21 (b1) 40 (d1) 61 (n01)
80 (m11) 80 (m01) 160(n1)
表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整理表
吸烟 不吸烟
合计
病例 82(a) 31(c) 113
对照 54(b) 59(d) 113
合计 136 90 )b(d)
20.05(1)=3.84 ,本例2=14.48>3.84,则P< 0.05
结论为拒绝无效假设,即两组暴露率在统计学 上有显著性差异。
资料的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1.研究对象一般特征的描述:年龄、性别、职业等 计算出各种特征的构成比重---了解资料的一般情况 2.均衡性检验 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某些主要特征的构成上 是否有显著性差别,即两组是否具有可比性。
(卡方检验)
资料的分析
(二)统计推断 1.联系的显著性
2.联系的强度
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 学上的关系。
a+ cb+ d-
病例对照研究示意图
病例
人 群
调查过去
或 可人
是否暴露
比群

对照

回顾性的 逆向的
研究方向 时间顺序
特点
1.属于观察法 2.设立对照组 3.观察方向由“果”及“因” 4.不能确实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问题2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
① 将数据整理成四格表形式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整理表
② 暴露与疾病的统计学联系
2 adbc2T
m1m0n1n0
检验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率或暴露比例与 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③ 关联强度分析
OR ad bc
④OR的可信限
11.9/62
O9R % 5C IOR
23(a2) 10(c2) 33(n12)
女 不吸烟
14(b2) 19(d2) 33(n02
合计
37(m12) 29(m02) 66(n2)
问题4:
OR1=2.81,说明男性中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为 不吸烟男性的2.81倍. OR2=3.12,说明女性中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为 不吸烟女性的3.12倍。 OR95%CI=?,可信区间不包括1.0,即可认为 OR值在0.05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流行病学教研室 黄燕惠 邮箱:
提问
1、病例对照研究定义?原理?特点?优缺点? 2、用途?分类(两种分类)? 3、重要的概念: (1)均衡; (2)匹配(配比)、配对; (3)暴露、保护因素、危险因素;
(4)比值比(O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AR%)、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PAR%);
(5)混杂(混杂偏倚)、混杂因子 4、偏倚的类型?相应的控制?
5、混杂偏倚的判断?
原理:
以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 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为
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
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 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 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
OR=ad/bc OR95%CI=OR(11.96/ 2)
OR=ad/bc=2.89 说明吸烟组患肺癌的危 险性为不吸烟组的2.89倍 OR95%CI=1.661~5.030 ,可信区间中不 包括1.0,即可认为该OR值在0.05水平上有 显著性。
问题3:该计算结果能否说明吸烟与 肺癌之间的真实联系程度?为什么?
资料的分析
(二)统计推断
1.联系的显著性
2.联系的强度
比值:某事物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概率之比 病例组暴露比值:a/m1 : c/m1 暴露组暴露比值:b/m0:d/m0
常用比值比(odds ratio,OR)(优势比) 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的联系强度大小。
OR病 对例 照O组 组 R=暴 暴对病露 露 照例组组与 与 的的暴暴比 比 非 非 露露比比值 值 暴 暴 值值ba露 露 //dc的 的 abdc
常用χ2(卡方)检验 指标意义: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 在暴露方面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 性,换句话说即暴露与疾病之间 的联系有无统计学意义。
暴露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可用四格表的χ2检验或校 正的χ2检验公式
(adbc N)2 N
2
2
m1m2n1n2
2 (a db c)2 n
m1m2n1n2
查χ2界值表,得P< 或 >0.05或0.01,以表示暴露与结局有无 联系,但联系的强度如何,要计算OR
资料的分析
(二)统计推断
1.联系的显著性 2.联系的强度 (OR)
➢ OR是两个暴露比值之比,其 数值范围从0到无限大的正数。
➢ OR不同数值范围表明不同程 度的危险性。
OR=1 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OR>1 疾病的危险因素,称为“正关联”,说明
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 OR<1 疾病的保护因素,称为“负关联”,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