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醉太平 刺世

合集下载

《元曲五首》(语文版必修三)

《元曲五首》(语文版必修三)

答案 曲子以“归”为诗眼。首句“ 子规啼”,因其声若“不如归去”, 能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三 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 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
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添”字准确把 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末句写 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 化浓郁的思念和孤寂之情。
双调· 大德歌· 春 子规啼,不如归, 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 飘柳絮飞。一春鱼 雁无消息,则见双 燕斗衔泥。
重点突破
(2)最后一支曲[离亭宴煞],点明了怎样的主题?请简要概括。
答案 正面点 题:可叹人生在 世,只有睡觉时 才得安宁,天一 亮便有万事干扰 不休。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 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 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 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 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 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 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 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 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了解文学常识
关汉卿,号已斋叟,汉卿是他的字,元 代著名的戏曲大师。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 1229-1241),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1300 年前后)。有人考证他是山西运城人,由于金 代的山西南部地区戏曲活动一直很盛, 即使 在金代末年也未减弱,故关汉卿从小即受到 戏剧的熏染, 参加戏曲班社的活动,在金王 朝灭亡之前,他已经成为一个较成熟的戏剧 作家了。 关汉卿生活的时代, 政治黑暗腐败, 社会动荡不安,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 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关汉 卿用他的如椽之笔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 在他的笔下,刻画了一些性格鲜明的普通妇 女形象,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重点突破
(3)《正宫· 醉太平 刺世》和《双调· 夜行船 曲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秋思》这两首散

无名氏《醉太平》原文和翻译译文

无名氏《醉太平》原文和翻译译文

无名氏《醉太平》原文和翻译译文1、无名氏《醉太平》原文和翻译译文无名氏《醉太平》原文和翻译原文: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译文:元朝末年,奸佞当权,朝政极端腐败。

元顺帝君臣骄奢淫逸,大肆挥霍浪费,弄得国库虚竭,财政极度困难。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至正宝钞”的新纸币,代替早已通行的“中统宝钞”和“至元宝钞”,规定新钞一贯相当于铜钱一千文,准折至元宝钞二贯、中统宝钞十贯。

新钞大量印造,货币迅速贬值,在大都钞十锭(等于铜钱5万文)还不够买一斗米。

“变钞”的结果,造成恶性的通货膨胀,使人民的生活更为困难。

同时,由于元朝政府不关心生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在至正四年(1344年)接连决口,泛滥成灾,使老百姓大量死亡,并且严重影响到元政府的财政收入。

因此,元政府又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

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到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克扣口粮,个个无比愤怒。

于是,“开河”和“变钞”就成为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线,导致了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2、王安石《太平州新学记》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太平州新学记》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①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某仲卿所作。

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

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

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

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

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

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而特见其成。

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功。

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

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

高二语文元曲五首2(中学课件201909)

高二语文元曲五首2(中学课件201909)
9.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案 这首元曲用春天即将回归大地的景象表达了游 子依旧滞留他乡的情怀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四、课堂延伸(14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①,有白衣②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 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注 ①泼醅:一种未过滤的乡村家常酒。泼,通 “酦”。②白衣:布衣,未做官者。
第 2 课时
一、基础知识(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变徵.(zhǐ)
粼.粼(lín)
蛩.吟(qiónɡ)
密匝.匝(zā)
B.嫌.弃(xián)
命窘.(jiǒnɡ)
沾黏.(nián)
馄.饨(hún)
C.初霁.(qí)
豆蔻.(kòu)
悲怆.(chuànɡ)
醉醺.醺(xūn)
D.妩媚.(mèi)
泪痕.(hén)
道行.(hénɡ)
薄.脆(báo)
解析 “霁”读 jì。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人皆嫌命.窘. 命窘:命不好。 B.一春鱼.雁.无.消.息. 鱼雁无消息:鱼雁没有来。 C.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销魂:指思念很深,像丢了魂似的。
D.急罚盏夜.阑.灯灭 夜阑:夜深。这里比喻人已垂暮。
4.下列曲句在抒情风格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D)
B.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C.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D.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盏夜阑灯灭
解析 前三项有婉约之韵,D 项有豪放之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

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

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资料汇编3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资料汇编3高考语文2014-02-03 13203. “雅舍”的陈设有何特点?为什么把简陋的屋子说成“雅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①所亲尝的苦辣:受到邻人、老鼠、蚊子的干扰以及遭受大雨屋漏的困苦。

②所领受的情趣:月夜幽静、细雨蒙蒙2. “荡漾”本指水波起伏,后也用来描写歌声的起伏、优美。

用在文中表示充满嘈杂不断的声音。

“荡漾”一词传达出了含有无奈、隐忍、乐观、安之若素的情感。

3. 简朴、不从俗(或有个性);虽然身处简陋的屋子,但是具有高雅的情趣和鲜明的个性追求,因此陋室也变得高雅了。

20、沙田山居【散文鉴赏】(一)余光中的散文《沙田山居》,以其特有的笔法,写了他在香港“山居”阳台上欣赏到的景色特点,对周围的景物进行了精心的描摹,既写了外在景观,又写了内心的感受,情景交融。

文章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一样的语言,表现了对祖国及祖国文化的热爱,那深深的乡愁更让人难以忘怀。

下面就从的思路章法,语言特色,思想情感等方面作简要的分析。

1、本文思路清晰,结构布局严谨精美文章开篇平实,但就在这平平常常的叙述中我们感受到了那深厚的情感。

接着进一步展开,描绘“千亩蓝田”的海,“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山,“黄铜烧成赤金又化作紫灰与青烟”的晚霞,“弥漫”的云烟雾气,“咆哮翻腾”的风,以及火车的轰鸣。

充满激情地道来,最后以诗句结尾,与开头相照应。

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风景”为线索,将不同美景尽揽胸中,谋篇布局,浑然一体,这也为文中细致的描写和充分的表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功地表达出作品主题和那份乡愁。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 Word版含答案

第6课元曲五首本课话题——欲望一、从课本中积累“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

”世人皆嫌命运困窘多舛,个个见钱眼开贪图钱财势力。

人皆渴望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

然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最终必将走向人欲横流腐败贪婪的渊薮。

“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

”这两句深刻道出了社会大染缸的性质。

即使再纯洁的人,只要一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就立即被沾染熏黑。

如果没有抵抗诱惑、断绝欲望的品性,那么就只能与世俗同流合污,变得无比庸俗了。

二、从历史中积累1823年,大诗人拜伦已经开始失去欲望了,他的生活变得无聊,死一般的无聊。

于是,他准备把自己的躯体献给战争。

那年夏天,他跟着军队朝希腊进发,行军途中,他写信给诗人歌德,告诉他自己的苦恼。

那年,拜伦35岁,风华正茂。

而歌德已75岁高龄了。

一个年轻的生命没有生活目标,没有情人,不想结婚,更不敢谈恋爱,将生活寄托于一场战争。

而另一个垂垂老矣的生命却正准备向一个年轻的女人求婚,他的情欲像一个年轻小伙一样旺盛。

歌德是在拜伦的鼓励下向那个只有19岁的姑娘求婚的,他对这场有着巨大的年龄差距的爱情充满了万丈激情。

一年后,拜伦在没有结果的战争中病死。

而高龄的歌德还在享受着生活的甜蜜,他的诗作一篇比一篇华丽而又激情万丈。

欲望有时候是生命火焰的指示灯。

欲望灭了,一切也就完了。

三、从名言中积累1.嗜欲者,逐祸之马也。

——刘向2.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3.追求功名几乎是崇尚优秀的代名词。

——(英国)赫兹里特4.有欲望而无行动的人只能产生瘟疫。

——(英国)布莱克5.欲望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

诚然,欲望可以使人得到欢乐和幸福;但这欢乐、幸福的背后却是苦难,乐极是要生悲的;一切欲望实现之后,却也免不了灾难。

——(埃及)尤素福·西巴伊一、作者简介元散曲“清丽派”代表作家——张可久张可久(约1270-1348后),字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璧”,与张养浩合称“二张”。

高一语文必修Ⅲ宋词元曲课内阅读训练_

高一语文必修Ⅲ宋词元曲课内阅读训练_

高一语文必修Ⅲ宋词元曲课内阅读训练一、下面一首宋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土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二、下面一首词,答复后面问题。

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假设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上下片的内容。

2、上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这首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词作,主旨是什么?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这首词选用了哪些景物来渲染作者的万般愁苦?〔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怎么看出来的?此时提到“雁过〞,有什么含义?〔3〕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4〕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内容?四、阅读下面文字,答复以下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穿〞“拍〞“卷〞表达作用是什么?〔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上片最后两句在词中的作用。

高中语文教材诗歌目录全本

高中语文教材诗歌目录全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朝代作者篇名1、唐白居易长恨歌2、春秋屈原湘夫人3、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其四)4、唐杜甫蜀相5、宋陆游书愤6、魏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7、魏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8、唐李白越中览古9、宋李清照一剪梅10、清黄遵宪分离别(其一)11、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2、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13、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4、唐杜甫登岳阳楼15、唐末五代韦庄菩萨蛮(其二)16、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17、唐杜甫旅夜书怀18、宋苏轼新城道中(其一)19、宋姜夔扬州慢20、清纳兰性德长相思21、唐李白将进酒22、唐杜甫阁夜23、唐李贺李凭箜篌引24、南唐李煜虞美人25、宋周邦彦苏幕遮26、春秋屈原国殇27、唐高适燕歌行28、唐柳宗元登柳州城寄漳汀封连四州29、唐温庭筠菩萨蛮30、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其他版别语文出版社一年级上册朝代作者篇名1、宋邵雍山村2、汉朝汉乐府民歌江南3、唐骆宾王咏鹅4、唐李白静夜思5、明唐寅画鸡一年级下册朝代作者篇名1、唐孟浩然春晓2、清高鼎村居3、唐李峤风4、唐王之涣登鹳雀楼5、唐李白古朗月行二年级上册朝代作者篇名1、北朝民歌敕勒歌2、唐李白望庐山瀑布3、唐白居易池上4、唐李白夜宿山寺5、汉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节选)6、宋王安石梅花7、唐白居易夜雪二年级下册朝代作者篇名1、唐贺知章咏柳2、宋杨万里小池3、唐杜甫绝句4、唐胡令能小儿垂钓5、宋叶绍翁夜书能见七年级上册朝代作者篇名1、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2、唐贺知章回乡偶书3、唐李商隐夜雨寄北4、唐郑谷淮上与友人别5、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汉民歌陌上桑8、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9、唐杜牧江南春10、宋王安石登飞来峰11、唐杜甫望岳12、东汉曹操观沧海13、春秋诗经关雎14、春秋诗经蒹葭15、唐崔颢黄鹤楼16、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7、南唐李煜相见欢18、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9、唐李白行路难20、唐王翰凉州词21、明于谦咏煤炭22、南唐李煜虞美人23、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北师大出版社二年级下册朝代作者篇名1、宋寇准华山2、唐李白早发白帝城3、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5、唐卢纶塞下曲6、宋杨万里小池五年级下册朝代作者篇名1、唐李白秋浦歌2、唐罗隐蜂3、宋王安石登飞来峰4、宋苏轼题西林壁5、唐李商隐夜雨寄北6、唐张继枫桥夜泊人教版第十册朝代作者篇名1、唐白居易忆江南2、唐张志和渔歌子3、宋叶绍翁游园不值4、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5、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十二册朝代作者篇名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2、东汉曹植七步诗3、唐王昌龄出塞4、宋陆游示儿5、唐杜甫问官军收河南河北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三册(高中一年级)朝代作者篇名1、宋柳永八声甘州2、宋秦观鹊桥仙3、宋李清照声声慢4、宋张先天仙子5、宋宋祁玉楼春6、宋秦观满庭芳7、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8、宋张孝祥六州歌头9、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0、宋柳永雨霖铃11、元张可久正宫·醉太平刺世12、元白朴越调·天净沙秋13、元关汉卿双调·大德歌春14、元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15、元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16、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17、宋黄庭坚登快阁18、宋陆游书愤19、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20、清赵翼论诗(其二)21、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22、宋秦观浣溪沙23、宋秦观踏莎行24、宋欧阳修蝶恋花25、宋晏殊蝶恋花26、宋柳永凤栖梧27、宋辛弃疾青玉案高中语文第四册(高中一年级)朝代作者篇名1、春秋诗经氓2、春秋诗经伐檀3、春秋诗经无衣4、春秋诗经鹿鸣5、春秋屈原离骚6、南朝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7、东汉曹操短歌行(其一)8、东汉曹植白马篇9、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朝代作者篇名1、春秋诗经卫风·氓2、春秋诗经秦风·无衣3、春秋诗经邶风·静女4、春秋屈原离骚(节选)5、南朝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并序)6、东汉佚名迢迢牵牛星7、东汉曹操短歌行8、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9、春秋屈原湘夫人10、汉乐府民歌长歌行11、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2、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13、唐王维山居秋暝14、唐杜甫登高15、唐杜甫蜀相16、唐刘禹锡石头城17、唐李商隐锦瑟18、宋陆游书愤19、南唐李煜虞美人20、宋柳永雨霖铃21、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2、宋秦观鹊桥仙23、宋李清照声声慢24、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5、宋姜夔扬州慢26、唐柳宗元渔翁27、唐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28、唐李贺李凭箜篌引29、唐杜牧过华清宫30、唐温庭筠菩萨蛮31、南唐李煜浪淘沙32、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33、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34、宋周邦彦苏幕遮35、宋李清照一剪梅。

语文ⅲ语文版第7课(元曲五首)资料

语文ⅲ语文版第7课(元曲五首)资料

2、分析曲中“水晶环” 这一意象有什么深刻的含 义?
• 清白纯洁的人一进入污浊 的社会环境,沾染恶习, 就会同流合污、营私舞弊 起来。
2019年3月17日星期日
15

曹丕: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 盛事
2019年3月17日星期日
16
请解说五六七句“文章糊 了盛钱囤,门庭改作迷魂阵, 清廉贬入睡馄饨”的意思和特
2019年3月17日星期日 11
元曲鉴赏
《正宫· 醉太平刺世》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 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 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 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
2019年3月17日星期日
12
诗人简介
• 张可久(约1280~1348后)元 代散曲作家。名久可,号小山。庆 元(今浙江宁波)人。《录鬼簿》 把他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 他的生平不可详考,只知他颇长寿, 至正年间尚在世。《录鬼簿》说 他:“路吏转首领官”,首领官为民 务官,相当于税课大使(又有说是 掌文牍的小吏)。他还曾为“桐庐 典使”,70多岁时曾为“昆山幕 僚”,约80岁左右尚为“监税松 源”。他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 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奔波,不 太得志。
2019年3月17日星期日
10
【元曲四大家】 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 (1226),卒年不详。祖籍奥州(山西河曲)。他幼年时值金国 覆亡,饱经兵乱,赖诗人元好问多方扶持,并教他读书。金亡 后流寓真定。真定是当时北方一个重要戏剧演出地点。在大都 时,他曾和关汉卿共同参加过玉京书会,并到过汴梁、杭州等 戏剧演出较盛的地方。晚年寄居南京。今存有杂剧《墙头马 上》、《梧桐雨》二种。
2019年3月17日星期日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 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 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 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 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 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人生坎坷,生平事迹不详,浙江庆原路
正宫· 醉太平 刺世
张可久
题解
醉太平:正宫调曲牌,又名“凌波曲”。
正宫,宫调之一。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
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 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 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 “调”,合称“宫调”。醉太平,正宫的一 个常用曲调
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
“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是儒家价值观念的核心内
容,现在清廉之人,在社会上却无法正道直行, 反被贬受打击。 这三句是鼎足对(每两句都对仗工整),音节铿 锵,语调冷峻,辛辣的讽刺中充满愤激不平之气, 不仅对拜金主义者之卑劣无耻极尽嘻笑怒骂的谴 责,同时对社会上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现象, 也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
葫芦提倒稳
结尾一句,写作者自己的处世态度,收束全
文。“葫芦提”是双关语,既指糊涂,亦代 指喝酒。 意谓:世俗名利、是非贤愚我都不管,还是 长醉不醒,权装糊里糊涂,反倒觉得一切安 稳。
有人评价结尾的处世态度消极颓废,不可取,对
此,你有什么看法? 表面上看未免消极颓废,其实这只是作者愤激不 平的反语,作者对这种病入膏肓、丧尽廉耻的社 会风气是痛心疾首的,他既不齿失足掉进这社会 大染缸里去同流合污,但个人又无回天之力扭转 乾坤,移风易俗,为了解脱这种矛盾、苦恼,只 好无可奈何装糊涂了。只有作如是观,方能体会 作者的深意。
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
分析“水晶环”这一意象的深刻含义?
“水晶环”比喻清白纯洁的人。
他们一进入污浊的社会环境,就 立即被沾染熏黑,很快就会随波 逐流。这一意象揭示了社会的黑 暗。
体会“滚”用妙处
“滚”,意谓滚在一起,混成一团,
喻同流合污。用在此处,特别形象 妥贴,把那种甘愿同流合污、享受 庸俗的嘴脸刻画无遗。 模式(解释字意+分析妙处)
在元代220多位作家中,有散曲集传世
的只有张养浩、乔吉和张可久三人 。 明朝朱权在其《太和正音谱》中称张可 久为“词林之宗匠”,称“其词清而且 丽,华而不艳”;明李开先则称“乐府 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社”。 专力写散曲,留存作品855首,数量为 有元之冠,为元代传世散曲最多的作家, 占现存全元散曲的五分之一,其个人作 品占朝代作品总量的比例之高,在中国 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路治今浙江宁波)人。曾多次做路吏 这样的下级官吏,后以路吏转首领官。 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 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 徽、湖南一带,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 张可久长期为吏的身世,对他的创作很 有影响。生活的坎坷,不免使他抑郁感 伤。他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 家。
修辞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 如“嫌命窘”,“文章”与“钱囤”, “门庭”与“迷阵”,“清廉”与“馄 饨”。通过对比,反映了社会黑白颠倒、 贤愚不分的现实从而更好地揭示了“刺 世”主题。
主题与语言特点
本文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
无耻之徒,从一个侧面揭露出元代社会的病 态和世俗风气的腐败。 此曲未用一典,全用口语俗语为喻,充满尖 新泼辣的蒜酪味,正好切合嘻笑怒骂的讽刺, 与小山多数散曲好用诗词语的雅丽风格迥异。
作者“刺”了哪些世情丑态?
在金钱面前,不重人情而以钱为亲,
且又以文章为名而汲汲于金钱,完 全沦为金钱的奴仆而丧失读书人 “无恒产而有恒心”的本色。更有 甚者,不仅自己贪钱敛财,反而嘲 弄不愿同流合污的清廉者。
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寄寓了 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代社会的
病态和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 贪财是世风腐败的根源,以及 对社会上是非颠倒、贤愚不分 的现象。
作者痛恨丑恶的世风,不甘同流合
污,只法独善其身。作者揭露这种 黑白颠倒的世情丑态,不愿随波逐 流,却又无力扭转乾坤、移风易俗, 只能借助酒葫芦佯装湖涂,这样似 乎还能求得所谓的安稳。作者用反 语对种种腐败丑恶的现实进行了无 情的挞伐。
本文在修辞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 么? 这一特点对于表现“刺世”这一 主是有什么作用?
其词描绘自然风景,咏歌颓放生活,也
有不少写闺情及应酬之作。 有《小山乐府》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这两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道出全篇主旨;
世人皆嫌命运困窘多舛,个个见钱眼开贪图 钱财势力。可知贪财乃世风腐败之根源。人 皆渴望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然而人的欲 望是无止境的,所以最终必将走向人欲横流、 腐败贪婪的渊薮。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 清廉贬入睡馄饨。
文章本是用来经时济世,沾溉后人的。曹丕
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配之盛事。” 陆机曰:“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 然而文章现在竟然成为湖盛钱囤的工具,成 为个人飞黄腾达钻营发财的敲门砖这不能不 让人感叹斯文扫地。门庭本为修身养性之地, 理应洒扫干净,与鸿儒酬酢,与知己谈笑。 然而门庭现在竟然摇身一变成为迷魂阵,遍 布机关陷阱,让人神秘莫测、提心吊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