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醉太平刺世教师版

合集下载

元曲五首PPT课件1 语文版

元曲五首PPT课件1 语文版
第6 课 元曲五首
语文版
第三册
学习重点
1.记:了解作者及元曲的相关知识。 2.读:理解口语化的比喻、曲中对比、曲中用典 等写作技巧,了解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生活, 培养富有个性的审美情趣。 3.写:以口语化的语言写一段文字。 4.练:学会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技巧。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张可久(约1270-1348后), 元代散曲作家。字小山。庆元路( 治今浙江宁波)人。专力写散曲, 留存作品八百五十余篇,为元人 中最多者。 多描绘自然风景,咏 歌颓放生活, 也有不少写闺情及 应酬之作。有《小山乐府》。 张可久一生时官时隐,劳碌奔 波。 生活的坎坷,不免使他抑郁 感伤,看透了世态的炎凉。 有 时联想到百姓的疾苦和世道的险 恶, 从而借助元曲这一文学样式 揭示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 不分的现实。
《中吕· 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 更哪堪远水粼粼。见杨 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 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 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 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 忆断肠人。今春,香肌 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答案 (1)先以景物渲染。远山、 碧水触及婀娜杨柳、滚滚飞絮, 最易惹人愁思,让人生出几许怅 惘。桃花之艳丽明亮,最易让人 兴时光易逝之感。香风、暮雨适 足以增其愁绪。 (2)叠词的使用。“滚滚”“醺醺 ”“阵阵”“纷纷”等叠词的使用 ,渲染自然界细微之变化,强调人 世的无常与惊心动魄。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白朴(1226-1306后), 元戏曲作家。字仁甫,一字 太素,号兰谷先生。 原籍 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寓居 真定(今河北正定)。 所作杂 剧今知有十六种, 另有词 集 。 白朴原是金朝人,父 亲白华担任过金朝枢密院判 官的职务。 由于这样的出 身,白朴从小就受到金朝大 诗人元好问的熏陶,奠定了 很好的文学素养。白朴的一 生大都在山水诗酒中纵情度 过,因此他的作品总带有文 人的雅趣和闲适之情。

高二语文元曲五首2(中学课件201909)

高二语文元曲五首2(中学课件201909)
9.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案 这首元曲用春天即将回归大地的景象表达了游 子依旧滞留他乡的情怀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四、课堂延伸(14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①,有白衣②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 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注 ①泼醅:一种未过滤的乡村家常酒。泼,通 “酦”。②白衣:布衣,未做官者。
第 2 课时
一、基础知识(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变徵.(zhǐ)
粼.粼(lín)
蛩.吟(qiónɡ)
密匝.匝(zā)
B.嫌.弃(xián)
命窘.(jiǒnɡ)
沾黏.(nián)
馄.饨(hún)
C.初霁.(qí)
豆蔻.(kòu)
悲怆.(chuànɡ)
醉醺.醺(xūn)
D.妩媚.(mèi)
泪痕.(hén)
道行.(hénɡ)
薄.脆(báo)
解析 “霁”读 jì。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人皆嫌命.窘. 命窘:命不好。 B.一春鱼.雁.无.消.息. 鱼雁无消息:鱼雁没有来。 C.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销魂:指思念很深,像丢了魂似的。
D.急罚盏夜.阑.灯灭 夜阑:夜深。这里比喻人已垂暮。
4.下列曲句在抒情风格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D)
B.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C.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D.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盏夜阑灯灭
解析 前三项有婉约之韵,D 项有豪放之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

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

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资料汇编3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资料汇编3高考语文2014-02-03 13203. “雅舍”的陈设有何特点?为什么把简陋的屋子说成“雅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①所亲尝的苦辣:受到邻人、老鼠、蚊子的干扰以及遭受大雨屋漏的困苦。

②所领受的情趣:月夜幽静、细雨蒙蒙2. “荡漾”本指水波起伏,后也用来描写歌声的起伏、优美。

用在文中表示充满嘈杂不断的声音。

“荡漾”一词传达出了含有无奈、隐忍、乐观、安之若素的情感。

3. 简朴、不从俗(或有个性);虽然身处简陋的屋子,但是具有高雅的情趣和鲜明的个性追求,因此陋室也变得高雅了。

20、沙田山居【散文鉴赏】(一)余光中的散文《沙田山居》,以其特有的笔法,写了他在香港“山居”阳台上欣赏到的景色特点,对周围的景物进行了精心的描摹,既写了外在景观,又写了内心的感受,情景交融。

文章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一样的语言,表现了对祖国及祖国文化的热爱,那深深的乡愁更让人难以忘怀。

下面就从的思路章法,语言特色,思想情感等方面作简要的分析。

1、本文思路清晰,结构布局严谨精美文章开篇平实,但就在这平平常常的叙述中我们感受到了那深厚的情感。

接着进一步展开,描绘“千亩蓝田”的海,“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山,“黄铜烧成赤金又化作紫灰与青烟”的晚霞,“弥漫”的云烟雾气,“咆哮翻腾”的风,以及火车的轰鸣。

充满激情地道来,最后以诗句结尾,与开头相照应。

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风景”为线索,将不同美景尽揽胸中,谋篇布局,浑然一体,这也为文中细致的描写和充分的表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功地表达出作品主题和那份乡愁。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6课 元曲五首 Word版含答案

第6课元曲五首本课话题——欲望一、从课本中积累“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

”世人皆嫌命运困窘多舛,个个见钱眼开贪图钱财势力。

人皆渴望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

然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最终必将走向人欲横流腐败贪婪的渊薮。

“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

”这两句深刻道出了社会大染缸的性质。

即使再纯洁的人,只要一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就立即被沾染熏黑。

如果没有抵抗诱惑、断绝欲望的品性,那么就只能与世俗同流合污,变得无比庸俗了。

二、从历史中积累1823年,大诗人拜伦已经开始失去欲望了,他的生活变得无聊,死一般的无聊。

于是,他准备把自己的躯体献给战争。

那年夏天,他跟着军队朝希腊进发,行军途中,他写信给诗人歌德,告诉他自己的苦恼。

那年,拜伦35岁,风华正茂。

而歌德已75岁高龄了。

一个年轻的生命没有生活目标,没有情人,不想结婚,更不敢谈恋爱,将生活寄托于一场战争。

而另一个垂垂老矣的生命却正准备向一个年轻的女人求婚,他的情欲像一个年轻小伙一样旺盛。

歌德是在拜伦的鼓励下向那个只有19岁的姑娘求婚的,他对这场有着巨大的年龄差距的爱情充满了万丈激情。

一年后,拜伦在没有结果的战争中病死。

而高龄的歌德还在享受着生活的甜蜜,他的诗作一篇比一篇华丽而又激情万丈。

欲望有时候是生命火焰的指示灯。

欲望灭了,一切也就完了。

三、从名言中积累1.嗜欲者,逐祸之马也。

——刘向2.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3.追求功名几乎是崇尚优秀的代名词。

——(英国)赫兹里特4.有欲望而无行动的人只能产生瘟疫。

——(英国)布莱克5.欲望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

诚然,欲望可以使人得到欢乐和幸福;但这欢乐、幸福的背后却是苦难,乐极是要生悲的;一切欲望实现之后,却也免不了灾难。

——(埃及)尤素福·西巴伊一、作者简介元散曲“清丽派”代表作家——张可久张可久(约1270-1348后),字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璧”,与张养浩合称“二张”。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课前篇自主预习
1.张可久(约1270—1348后),元代散曲作家。字小山。庆元路(治 今浙江宁波)人。与乔吉并称“双璧”,与张养浩合为“二张”。作品集 有《小山乐府》。现存小令855首、套曲9套。
-5-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课前篇自主预习
2.白朴(1226—1306后),元代戏曲作家。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 先生。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寓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其诗文 多不存,杂剧有《梧桐雨》《墙头马上》。散曲今存小令37首、套 曲4套。
易错字 衔 街 履 屐 犀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12-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
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正是因为拥有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他的作品
中有不少离情别绪的元曲佳作。
《双调·夜行船 秋思》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
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
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却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志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8-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课前篇自主预习
5.马致远(约1251—1321后),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 大都(今北京市)人。“元曲四大家”之一。杂剧作品今存《汉宫秋》 《荐福碑》《岳阳楼》等。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6-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课前篇自主预习
3.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戏曲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 市)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的散曲是元代“本色派”散曲的 一面旗帜。关汉卿撰有杂剧67种,今存18种。其散曲,今存小令41 首,套曲13套等。

高一语文必修Ⅲ宋词元曲课内阅读训练_

高一语文必修Ⅲ宋词元曲课内阅读训练_

高一语文必修Ⅲ宋词元曲课内阅读训练一、下面一首宋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土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二、下面一首词,答复后面问题。

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假设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上下片的内容。

2、上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这首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词作,主旨是什么?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这首词选用了哪些景物来渲染作者的万般愁苦?〔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怎么看出来的?此时提到“雁过〞,有什么含义?〔3〕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4〕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内容?四、阅读下面文字,答复以下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穿〞“拍〞“卷〞表达作用是什么?〔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上片最后两句在词中的作用。

元曲五首正宫醉太平刺世

元曲五首正宫醉太平刺世

元代科举:元十六考
资料一: 元朝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旳合计
1139人。 元一考:护都答儿、张起岩分别为左右榜状元。 元二考:忽都答儿、霍希贤分别为左右榜状元。 元三考:达普化、宋本分别为左右榜状元。
1.时间短、录取人数少
元代科举旳特点
资料二: 隋唐时期,考试科目涉及:秀才、进士、明经、
正宫 醉太平 刺世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 清廉贬入睡馄饨,胡芦提倒稳!
1、这首小令中哪一句是中心句?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点明贪财是世风腐败旳根源。
2、这首小令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比喻。 “水晶环”指清白旳人,“面糊盆” 指混浊旳社会。“盛钱囤”指升官发财旳手 段。
短字少是最基本旳特征。如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 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2)重头小令:除了单片只曲,还有一种联章体, 又称重头小令,由同题同调旳数支小令构成,最多 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关汉卿《双调 大德歌》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 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 分半腰折,魏耶?晋耶?
……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万事无休 歇。争名利何年是彻?……
3、带过曲
介于小令和套曲之间,由同一宫调旳两支 曲牌构成,往往标明“某曲过某曲”,能够看 做小令旳变体。
如王实甫《中吕 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就是由“十二月”和“尧民歌”两支曲子构成。
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 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旳。

(版)高中语文各版教材目录

(版)高中语文各版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必修一: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2、雨巷再别康桥3、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6、鸿门宴第三单元7、记念刘和珍君8、小狗包弟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第四单元10、短篇新闻两篇11、包身工12、飞向太空的航程必修二:第—单元1、荷塘月色2、故都的秋3、囚绿记第二单元4、氓采薇5、离骚6、孔雀东南飞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9、赤壁赋10、游褒禅山记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2、我有一个梦想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必修三:第一单元1、林黛玉进贾府2、祝福3、老人与海第二单元4、蜀道难5、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6、琵琶行并序7、李商隐锦瑟马嵬其二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9、劝学10、过秦论11、师说第四单元12、动物游戏之谜13、宇宙的边疆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必修四:第一单元1、窦娥冤2、雷雨3、哈姆雷特第二单元4、柳永望海潮雨霖林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6、辛弃疾水龙吟永遇乐7、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第三单元8、拿来主义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10、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信条第四单元11、蔺相如与廉颇列传12、苏武传13、张衡传必修五: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装在套子里的人3、边城第二单元4、归去来兮辞〔并序〕5、滕王阁序6、逍遥游7、陈情表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9、说“木叶〞1、谈中国诗第四单元11、中国建筑的特征12、作为生物的社会13、宇宙的未来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二积雨辋川庄作游夜书怀新城道中一扬州慢长相思第三单元将进酒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第四单元过小孤山大孤山庖丁解牛项羽之死阿房宫赋西门豹治邺大铁椎传第五单元六国论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第六单元种树郭槖驼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项脊轩志游沙湖苦斋记必修一: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2、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3、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我的五样第二单元4、劝学5、师说6、获得教养的途径第三单元7、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8、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第四单元9、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10、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11、神的一滴像山那样思考必修二:第—单元1、我与地坛最后的常春藤叶2、假设给我三天光明鸟啼第二单元3、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假设到斯巴4、安妮日记5、图片两组第三单元6、六国论阿房宫赋7、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落日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第四单元9、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金岳霖先生亡人轶事10、祝福边城11、林黛玉进贾府必修三:第一单元1、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2、发现北方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第二单元3、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4、品质老王5、离骚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呦!第三单元6、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7、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8、拿来主义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第四单元9、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10、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11、秋水非攻必修四:第一单元1、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有一个梦想3、?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第二单元4、雷雨5、一滴眼泪换一滴水6、辛德勒名单第三单元8、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9、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10、滕王阁序秋声赋第四单元11、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12、作为偶像白发的期盼13、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必修五:第一单元1、?物种起源?绪论人类基因组方案及其意义2、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3、景泰蓝的制作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第二单元4、陈情表项脊轩志5、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6、旧日的时光箭与歌别离第三单元7、报任安书渔父8、记念刘和珍君9、论厄运直面苦难第四单元11、逍遥游兰亭集序12、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我为什么而活着必修一:第一单元1、劝学2、师说谈读书第二单元3、为了忘却的记念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悼念乔治·桑辞别沈从文第三单元5、归去来兮辞〔并序〕8、荷塘月色荷塘风起故都的秋第四单元7、烛之武退秦师8、荷花淀9、赤壁之战永别了,武器必修二:第—单元1、赤壁赋2、听听那冷雨3、再别康桥游褒禅山记第二单元4、张衡传5、论无性造人短文两篇第三单元6、琵琶行并序7、蒙娜丽莎的魅力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第四单元8、套中人9、鸿门宴项链梦必修三:第一单元1、陈情表2、我不是个好儿子项脊轩志我与地坛第二单元3、屈原列传4、记念刘和珍君5、最后的常青藤叶文天祥千秋祭第三单元6、氓行行重行行7、祝福窦娥冤第四单元8、都江堰9、兰亭集序14、古希腊的石头必修四:第一单元1、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六国论3、阿房宫赋金字塔感言第二单元4、滕王阁序5、米洛斯的维纳斯6、雨巷错误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第三单元7、林黛玉进贾府8、雷雨小狗包弟警察和赞美诗第四单元9、报任安书10、富有的是精神苏武传西西弗的神话必修五: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2、离骚节选哦,香雪远方第二单元3、孔雀东南飞〔并序〕4、罗密欧与朱丽叶长亭送别致橡树小花公园里当你老了第三单元5、逍遥游6、蜀道难登高锦瑟读?伊索寓言?第四单元7、齐桓晋文之事8、我有一个梦想华盛顿的选择必修一:第一单元1、我很重要2、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3、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第二单元4、“布衣总统〞孙中山5、华罗庚6、罗曼罗兰7、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8、我的回忆第三单元9、荷塘月色10、霞我的家在哪里11、捡麦穗12、我与地坛13、沙田山居第四单元14、静女氓15、离骚12、孔雀东南飞〔并序〕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18、上邪饮马长城窟行19、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必修二:第—单元1、我的母亲2、冰心:巴金这个人3、论握手第二单元4、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5、死水再别康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热爱生命6、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7、欢乐、雨巷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山民8、长江之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那就是我弯弯的月亮第三单元9、窗门10、菱角的喜剧11、渐12、鱼书13、说不尽的狗第四单元14、阿房宫赋15、赤壁赋16、项脊轩志17、与妻书18、逍遥游19、兰亭集序必修三:第一单元1、黄山记2、瓦尔登湖3、巩乃斯的马第二单元4、说数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6、寂静的春天7、这个世界的音乐8、足不出户知天下第三单元9、祝福10、项链11、等待散场差异12、荷花淀13、春之声第四单元14、山居秋暝参军行登高石头城锦瑟15、蜀道难16、琵琶行〔并序〕17、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8、虞美人书愤扬州慢19、蟾宫曲·叹世四块玉·别情哨遍·高祖还乡必修四:第一单元1、车队与红灯月饼消费要讲文明2、论“雅而不高〞3、呼唤生命教育第二单元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5、立党为公执政为民6、拿来主义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8、米洛斯的维纳斯第三单元9、宝玉挨打10、阿Q正传11、变形记12、失街亭13、棋王第四单元14、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15、劝学16、过秦论17、师说18、晏子治东阿19、谏太宗十思疏必修五:第一单元1、钱2、规那么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第二单元4、东方风来满眼春5、心随飞翔英雄潇洒走苍穹6、喜看稻菽千重浪7、访李政道博士8、甘地被刺第三单元9、雷雨10、哈姆莱特11、城南旧事12、长亭送别13、等待戈多第四单元14、鸿门宴15、陈情表16、段太尉逸事状17、游褒禅山记18、郑伯克段于鄢19、报任安书必修一:第一单元1、我们对香港问题的根本立场2、我爱这故土故土3、狱中上母书第二单元4、预言相信未来5、哦,香雪6、草莓第三单元7、?呐喊?自序8、项脊轩志9、再别康桥10、葡萄的精灵第四单元11、自然界和社会12、大地上的事情13、飞向太空的航程14、大自然在对抗必修二:第—单元1、邶风·静女小雅·采薇2、给我的孩子们3、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4、边城第二单元5、烛之武退秦师6、谋攻7、荷花淀第三单元8、阿房宫赋9、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0、吊古战场文第四单元11、苏武传12、回忆鲁迅先生13、金岳霖先生14、早晨从中午开始必修三: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离骚3、寻梦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4、我有一个梦想第二单元5、曹操诗二首6、兰亭集序7、我与地坛8、热爱生命第三单元9、归去来兮辞〔并序〕10、秦腔1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第四单元12、论睁了眼看13、送穷文14、?老残游记?自叙必修四:第一单元1、滕王阁序2、树林和草原3、我与绘画的缘分4、观火第二单元5、故都的秋6、前赤壁赋7、春江花月夜8、杜甫诗二首第三单元9、祝福10、刘姥姥一进荣国府11、俄罗斯性格第四单元12、千篇一律与变化万千13、风雨纵横好题诗14、谈挑花必修五: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2、垓下悲歌3、蜀道难4、老人与海第二单元5、庄子寓言二那么6、饥饿艺术家7、卡尔维诺小说两篇第三单元8、小二黑结婚9、三块钱国币10、罗密欧与朱丽叶第四单元11、咬文嚼字12、谈比喻13、略论语言形式美1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必修一:第一单元1、落日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3、唐山大地震第二单元4、死水再别康桥5、雨巷寂寞6、我遥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三单元7、铸剑8、十八岁出门远行9、不会变形的金刚第四单元10、赤壁赋11、陈情表12、项脊轩志13、兰亭集序必修二:第—单元1、我的回忆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3、居里夫人传第二单元4、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6、兵车行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6、琵琶行7、登幽州台歌终南山燕歌行石头城李凭箜篌引锦瑟第三单元8、箱子岩9、跑警报10、巩乃斯的马第四单元11、鸿门宴12、淝水之战13段太尉逸事状14、崔杼弑其君必修三:第一单元1、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2、人们如何作出决策3、痛与不痛的秘密第二单元4、八声甘州声声慢虞美人5、念奴娇赤壁怀古六州歌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正宫·醉太平刺世越调·天净沙秋双调·大德歌春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双调·夜行船秋思7、登快阁书愤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论诗〔其二〕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第三单元8、山地回忆9、宝黛初会10、巨翅老人第四单元11、游褒禅山记12、阿房宫赋1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14、滕王阁序必修四:第一单元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敬业与乐业3、荣誉与爱荣誉第二单元4、氓伐檀无衣鹿鸣5、离骚6、孔雀东南飞7、短歌行白马篇归园田居〔其一〕第三单元8、雷雨9、窦娥冤10、哈姆莱特第四单元11、劝学12、师说13、与高司谏书14、原君必修五:第一单元1、论雅俗共赏2、谈中国诗3、读?鲁滨孙漂流记?第二单元4、迷娘曲我单独漫游,犹如一朵云5、帆信天翁6、豹蛇第三单元7、春末闲谈8、汉家寨9、古瓷器第四单元10、论修身11、论民本12、神游物外13、祸兮福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说明】
1阅读自主学习内容15分钟,重点内容用红色笔勾勒出来,反复强化。

2合作探究25分钟。

3合作探究中“*”C层不做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一些元曲的相关知识及基础知识。

2反复诵读,了解主旨。

3激情投入,培养通过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来了解这个时代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的能力。

【自主学习】
1、关于元曲: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散曲又被称为“清曲”、“乐府”,它可分为两类:小令与套曲。

小令又被称为“叶儿”,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制。

一般来说,小令是单只曲子,但还包括“带过曲”与“重头小令”。

“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只曲子的联合,但必须同一宫调,并且音乐衔接,同押一韵。

“重头小令”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支数不限,每首可各押一韵。

而且各首可以单独成立。

套曲的体制有三个主要特征:1由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组成,
2一般说来应有尾声
3全套必须同押一韵。

套曲由于篇幅较长,可以包容比较复杂的内容,因此既可以用来抒情,也可以叙事。

2、元曲的独特的魅力:
◎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
◎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3、元代散曲的思想内容:
1)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寄托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如张养浩的《潼关怀古》,张可久的《醉太平》。

2)慨叹世情险恶,向往脱离现实生活,归隐田园。

如马致远的《秋思》套曲。

3)歌唱爱情及描写闺怨。

4)写景。

4、元代散曲的风格:
元代散曲创作的风格是多样的,一般认为,主要可以分为豪放、清丽两派。

豪放派以马致远称首,清丽派则以张可久为魁。

5、散曲的特点;
1)它与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但能在正字之外加衬字,更灵活,更适合使用口语。

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

2)曲韵与诗韵词韵不同,用的是北方话音韵。

通押一韵,不换韵。

3)对仗形式比较丰富,除了偶句作对外,三四句皆可对。

还有隔句对。

6、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80~1348后)元代散曲作家。

名久可,号小山。

庆元(今浙江宁波)人。

《录鬼簿》把他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

他的生平不可详考,只知他颇长寿,至正年间尚在世。

《录鬼簿》说他:“路吏转首领官”,首领官为民务官,相当于税课大使(又有说是掌文牍的小吏)。

他还曾为“桐庐典使”,70多岁时曾为“昆山幕僚”,约80岁左右尚为“监税松源”。

他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奔波,不太得志。

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

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卒年不详。

祖籍奥州(山西河曲)。

他幼年时值金国覆亡,饱经兵乱,赖诗人元好问多方扶持,并教他读书。

金亡后流寓真定。

真定是当时北方一个重要戏剧演出地点。

在大都时,他曾和关汉卿共同参加过玉京书会,并到过汴梁、杭州等戏剧演出较盛的地方。

晚年寄居南京。

今存有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二种。

【自主探究】
1、知识网络结构
①散曲可分为两大类:小令和套曲,小令不超过58个字。

②套曲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

③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④《正宫醉太平刺世》一、二句道出了贪财乃世风腐败之根源,从第三句以下,铺写这种腐败风气的具体表现,水晶环比喻清白的人;面糊盆比喻污浊不清的社会;五六七三句进一步列举三种丑恶现象加以讽刺,读书写文章成了升官发财的手段,门庭竟变成专门坑害别人的陷阱,清正廉洁的人竟被贬斥打击。

最后一句,写作者愿糊涂不醒以求安稳之处世态度,收束全曲。

⑤《越调天净沙·秋》作者把一组由自然景物构成的意象并置,构成一幅富于特征的画面,其中落日、残霞、老树、寒鸦等意象给人以萧瑟、凄清、冷寂之感,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意象又使冷清的色彩变得明朗,情感上也显出转折,似乎惆怅失落得到某种安慰和补偿。

⑥字音辨识:
命窘jiǒng 沾黏nián 盛钱囤 dùn
2、大声朗读两首元曲,体会其中的情感及语言风格。

【合作探究】
★1、《正宫醉太平刺世》的结尾点明了自己的处世态度:葫芦提倒稳,即世俗名利,是非贤愚,我都不管,还是长醉不醒,权装糊里糊涂,反倒觉得一切安稳,有人评价这种处世态度消极颓废,不可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表面上看未免消极颓废,其实这只是作者愤激不平的反语,作者对这种病入膏肓、丧尽廉耻的社会风气是痛心疾首的,他既不齿失足掉进这社会大染缸里去同流合污,但个人又无回天之力扭转乾坤,移风易俗,为了解脱这种矛盾、苦恼,只好无可奈何装糊涂了。

2、《越调天净沙·秋》的前后两句分别描绘了两幅什么样的画面?他们之间有何关系?
前两句选取村、日、霞、烟、树、鸦,再用孤、落、残、老、寒加以点染,描绘了一幅暗淡、萧瑟的秋景图,后两句描写青山、绿水、红叶、黄花等景物,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鲜艳明丽的画面,充满着蓬勃的生机。

前一幅画是作者对现实之景的描绘,后一幅应是作者心中之景,是他向往
的归隐之地。

作者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的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

【相关链接】
元曲的发展:
(1)词的衰颓——文体本身的发展。

(这一条是重点)
自中唐以后,长短句歌词在文人手中逐渐成为“别是一家”的诗体,两宋时得到很高的发展,但到了南宋后期,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追求文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便日趋衰落。

而民间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了宋、金对立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当时流传在北方的散曲。

(2)外乐番曲的传入。

(以下各条学生说到多少均可)
金、元时期,战乱频仍,由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粗犷豪放的游牧民族歌曲和新乐器也随之传入。

由于旧词不能合奏新曲,再以乐器不同,音调节拍各异,旧调又不能合演,于是乃有制作新声新词的必要。

散曲的产生,正是迎合民间歌咏的需要,才应运而生。

如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记“者剌古”“唐古歹”正是北方少数民族乐曲。

(3)元代商业繁荣,城市兴起,文娱需求增加。

元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散曲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演出的勾栏瓦肆,娱乐场所日益兴旺,使唱曲演戏的歌伎、艺人,得以赖表演技艺为生,于是散曲得以大盛。

(4)蒙古贵族喜声色文娱——统治阶级的提倡。

元人南下以后,对“四书五经”不重视,对文人不重视,而那些优伶歌伎,歌舞戏曲,是为他们所欢迎的,并且加以提倡和鼓励,作为王侯贵族的御用品了。

这些地方,也给予散曲发展以一定的影响。

(5)外族统治,汉人受尽压迫,或借散曲以抒郁愤。

宋代先遭辽、金异族侵凌,后则南宋亡于蒙古,文人百姓忽然要接受异族之统治,加以民不聊生,社会秩序异常紊乱,面对这么痛苦、不公的时代,文人自然要借某种文学形式来宣泄怨悱无奈。

元曲便是当时最适宜的文学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