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关教育的故事
古代教育孩子的典故

古代教育孩子的典故1、“曾子杀猪”:身教重于言教曾子是孔子晚年重要的弟子,被后人尊称为“宗圣”。
和曾子有关的教子故事是“曾子杀猪”。
据说曾子有一次想要去赶集,孩子哭闹非要跟着一起去,曾子的妻子为了哄孩子就说:“你如果听话不跟着爸爸去集市,等爸爸回来给你杀猪炒肉吃。
”曾子的妻子本来是说的一句哄孩子的谎话,但是曾子从集市回家之后,果然把家中的猪杀掉给孩子炒肉吃了。
这个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带给家长朋友最重要的启示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言而有信,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同时也说明,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决不能当成儿戏,随意用谎言欺骗自己的孩子。
2、“孟母三迁”:环境影响教育孟子生活的时代比曾子稍晚,也是重要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和孟子有关的教子故事是着名的“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父亲死得早,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成才,三次搬迁住处。
第一次搬迁的住处靠近墓地,由于经常看到别人出丧,调皮的孟轲也学会了哭丧。
孟母发现之后,不得不再次搬家。
第二次他们搬的住处靠近集市,年幼的孟轲又学会了模仿商贩叫卖,孟母发觉后再次搬迁。
第三次他们搬迁的住处靠近学校,孟轲潜移默化渐渐变得知书达理,长大之后终于成为一个着名的大学问家。
孟母三迁的故事主要讲的是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作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对此一定不能够忽视。
3、“画荻教子”:寒门也出贵子画荻教子出自《宋史。
欧阳修传》,讲的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幼年的故事。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非常贫寒。
但是他的母亲非常具有远见,为了培养欧阳修成才,在买不起纸和笔的情况下,欧阳修的母亲在地上铺上沙子,用芦苇在沙子上写字,教欧阳修认字。
欧阳修长大之后,不仅成为文学家,还先后做了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大官,成为北宋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画荻教子”的故事启迪家长朋友们,家庭贫富不是决定孩子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只要父母用心教育,再贫寒的家庭也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
古代教育寓言故事_历史故事

古代教育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寓言故事1:买椟还珠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宝珠。
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用珍贵的木兰木给宝珠做了一个非常精致的盒子,又用珍贵的桂椒一类的香料把盒子薰得芳香扑鼻,并且,还在盒子上面缀系上许多珠玉,用玫瑰色和翠绿色的宝石装饰起来。
有个郑国人看见这个盒子非常漂亮,就把盒子买下来,而把珠宝还给了楚国人。
寓意:一个素养不高、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往往会丢掉真正宝贵的东西,而把那些价值并不高的东西当成宝贝。
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古代教育寓言故事2:杞人忧天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那人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担心它会陷塌呢?"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非常高兴;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
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家风家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故事。
中国名人的家教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家教故事是关于我国名人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欢迎阅读!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篇一: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
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
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
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
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
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
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
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
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
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
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
”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
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
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
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篇二: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
古代经典教育寓言故事三篇

【导语】在⼀些古代经典教育寓⾔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下⾯是分享的古代经典教育寓⾔故事三篇。
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经典教育寓⾔故事【篇⼀】 ⽑遂在平原君门下已经三年了,⼀直默默⽆闻,总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次,碰上秦国⼤举进攻赵国,秦军将赵国都城邯郸团团围住,情况⼗分危急,赵王只好派平原君赶紧出使楚国,向楚国求救。
平原君到楚国去之前,召集他所有的门客商议,决定从这千余名门客中挑选出20名能⽂善武⾜智多谋的⼈随同前往。
他们挑来挑去最终只有19⼈合乎条件,还差⼀⼈却怎么挑也总觉得不满意。
这时,只见⽑遂主动站了出来说:“我愿随平原君前往楚国,哪怕是凑个数!” 平原君⼀看,是平常不曾注意的⽑遂,便不⼤以为然,只是婉转地说:“你到我门下已经三年了,却从未听到有⼈在我⾯前称赞过你,可见你并⽆什么过⼈之处。
⼀个有才能的⼈在世上,就好像锥⼦装在⼝袋⾥,锥尖⼦很快就会穿破⼝袋钻出来,⼈们很快就能发现他。
⽽你⼀直未能出头露⾯显⽰你的本事,我怎么能够带上没有本事的⼈同我去楚国⾏使如此重⼤的使命呢?” ⽑遂并不⽣⽓,他⼼平⽓和地据理⼒争说:“您说的并不全对。
我之所以没有像锥⼦从⼝袋⾥钻出锥尖,是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像锥⼦⼀样放进您的⼝袋⾥呀。
如果早就将我这把锥⼦放进⼝袋,我敢说,我不仅是锥尖⼦钻出⼝袋的问题,我会连整个锥⼦都像麦穗⼦⼀样全部露出来。
” 平原君觉得⽑遂说得很有道理且⽓度不凡,便答应⽑遂作为⾃⼰的随从,连夜赶往楚国。
⼀到楚国,已是早晨。
平原君⽴即拜见楚王,跟他商讨出兵救赵的事情。
可是这次商谈很不顺利,从早上⼀直谈到了中午,还没有⼀丝进展。
⾯对这种情况,随同前往的20个⼈中便有19个只知道⼲着急,在台下直跺脚、摇头、埋怨。
唯有⽑遂,眼看时间不等⼈,机会不可错过,只见他⼀⼿提剑,⼤踏步跨到台上,⾯对盛⽓凌⼈的楚王,⽑遂毫不胆怯。
他两眼逼视着楚王,慷慨陈词,申明⼤义,他从赵楚两国的关系谈到这次救援赵国的意义,对楚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十大经典教育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
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
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
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
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
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
古代名人教子故事20篇

古代名人教子故事20篇1. 孔子教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观念深受后世影响。
据说孔子教子非常严格,要求孩子们在学习上要有恒心、专注和勤奋。
2. 墨子教子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爱人平等、普遍博爱,他教育孩子的方式以和平、公正、思考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中的事物,提倡孩子们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晏婴教子晏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以孝著称。
他教育孩子要尊敬父母,关心家庭,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修养。
4. 孟母教子孟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她教育孩子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刻苦的毅力,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面对,不轻易放弃。
5. 陆游教子陆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希望孩子们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6. 程颢教子程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教育孩子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灵和生活态度,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7. 曾国藩教子曾国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8. 杨继绳教子杨继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朱熹教子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
10. 王阳明教子王阳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内心世界的美好,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学习中寻求自己的内心真实。
11. 魏源教子魏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们的事业心和公益意识。
12. 陶渊明教子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灵和审美意识,引导孩子们在自然中寻找快乐和美好。
古代有名的教子故事

古代有名的教子故事
古代有许多有名的教子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
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
境,不断搬家的故事。
她先是住在墓地旁,孟子学会了哭丧;然后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会了做买卖;最后搬到学堂旁,孟子学会了读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2.曾子杀猪:这个故事讲述了曾子为了教育孩子诚实守信,不惜杀猪的故事。
当曾子的妻子要带孩子去市场时,曾子告诉她等他回来再杀猪给孩子吃。
当曾子回来看到妻子已经把猪杀了,他非常高兴,认为孩子以后会相信父母的话。
这个故事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3.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
在花园里玩耍,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其他小朋友都惊慌失措,但司马光却冷静地用石头把水缸砸破,救出了那个小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危险时应该保持冷静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讲述了孔融四岁时的故事。
有一次,他的父亲带回了
一篮子梨,孔融从中挑选了一个最小的梨,把大的梨留给了哥哥和弟弟。
他的父亲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小,应该吃小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懂得尊敬长辈和关心他人的道理。
这些教子故事不仅在古代有影响力,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借鉴。
这些故事中的教育方法和价值观对现代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古代教育孩子的故事

古代教育孩子的故事1、画荻教子北宋时候,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
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
他的母亲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
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2、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仉氏不再结婚。
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
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至屠场附近,这次,孟子又学起屠夫宰杀猪羊,孟子妈妈知道了,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3、断机教子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4、陶母戒子陶侃在青年时期作过鉴察鱼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有关教育的故事
导语: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古代有关教育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2、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
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3、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
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
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
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
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
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
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
在此后的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
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4、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
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
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5、赞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蜡烛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
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
“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
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小心翼翼地问。
“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电又怎么样?”
“晚上就会电蜡烛。
”
“你喜欢点蜡烛吗?”
“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象小天使。
”
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