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相夫教子的九个经典故事

合集下载

古代慈母教子故事

古代慈母教子故事

古代慈母教子故事故事1:田母拒金战国时期,田稷子曾任齐国宰相,三年任满从相位上退下来时,他的属吏送给他百两黄金。

田稷子收下后,将它拿回家去原封不动地献给了母亲。

田母问明原因后,十分严肃地说:“为官应该做到廉洁自律,品行高洁,不取分外之财,否则就是不义;如果你要孝敬长辈,就应该尽心诚意地为国办事,否则就是不孝。

不义之财,不是我应有的东西;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儿子!”田稷子受到母亲训斥后,先将那些金子退还给属吏,又主动到朝廷请罪。

齐王很是钦佩田母的.高尚情操,就从朝廷拿出一百两黄金赏赐给田母,同时也没计较田稷子收受百金之事。

故事2:李母拒米唐朝人李畲曾当过监察御史。

一次,官府派人将他的俸米送到他的家中。

他的母亲叫家人拿出斛来将送到的米量了一遍,发现多了三斛。

李母又问他们送一趟米应该给多少车脚钱,送米的人说:“给御史们送米不要脚力钱。

”李母听了,非常生气,就令家人将多余的俸米送还了官府,并付了车脚钱。

李畲回家后,李母将他狠狠地责备了一番。

为此,李畲专门上奏章参劾了发放俸米的仓官,又亲自向朝廷请罪。

故事3:寇母遗诗寇准自幼丧父,家境清贫,全靠母亲为人织布度日。

但在寇准做官后不久,寇母就病逝了。

临终前,寇母亲手绘制了一幅《寒窗课子图》,并在上面题诗一首:“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儿修身为万民。

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

”让仆人刘妈在适当的时候交给寇准。

寇准仕途顺利一直做到了宰相。

有一次,他为了庆贺自己的生日,请来了两台戏班子,准备大宴群僚。

刘妈见时机已到,就将这幅《寒窗课子图》交给了寇准。

寇准边看图边读诗,不觉泪如泉涌。

于是立即撤去了寿宴,辞掉了寿礼,从此清正廉洁,勤于政事,终成一代名相。

故事4:陶母封鱼晋朝人陶侃小时候家里很穷,但陶母却很注意对他品德的教养。

后来,陶侃做了一个小吏,有一次他利用负责管理鱼塘之便,弄到一坛腌好的咸鱼,让人捎给了母亲。

陶母见后,立即封好了咸鱼,派家人原物送回,并写了一封信责备他说:“你作为一个官吏,却拿了公家的财物给我,不但不能使我满意,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啊!”此后,陶侃牢记母训,清廉正直,忠于职守,后累官至征西大将军、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洲诸军事等要职,成为东晋初期的重臣之一。

孟母教子的五个故事

孟母教子的五个故事

孟母教子的五个故事一、孟母教子的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孟母,她非常重视教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有德有才的人。

于是,她每天都会教导儿子,让他学习诗歌、礼仪、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孟母的儿子非常聪明,很快就学会了很多东西。

但是,他也有些懒惰,不太喜欢学习。

孟母看到儿子的这种情况,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她在家里的墙上挂了一把剑,告诉儿子,只有当他能够背诵《诗经》三百篇,才能够拔出这把剑。

孟母的儿子听了母亲的话,开始刻苦学习。

他每天都背诵《诗经》,终于在三年后,成功地拔出了那把剑。

从此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有德有才的人。

二、孟母教子的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孟母,她非常重视教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有德有才的人。

于是,她每天都会教导儿子,让他学习诗歌、礼仪、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孟母的儿子非常聪明,很快就学会了很多东西。

但是,他也有些傲慢自大,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孟母看到儿子的这种情况,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她让儿子去和一个比他年龄小的孩子比赛,看看谁能够更快地背诵《诗经》。

孟母的儿子接受了挑战,但是很快就输了。

他感到非常惊讶,也很生气。

但是,孟母告诉他,这是因为他太傲慢自大了,没有认真学习。

她希望儿子能够从这次比赛中吸取教训,更加努力地学习,成为一个真正有才有德的人。

三、孟母教子的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孟母,她非常重视教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有德有才的人。

于是,她每天都会教导儿子,让他学习诗歌、礼仪、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孟母的儿子非常聪明,很快就学会了很多东西。

但是,他也有些任性,总是不愿意听从母亲的教导。

孟母看到儿子的这种情况,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她让儿子去和一个比他年龄小的孩子一起学习,看看谁能够更快地掌握知识。

孟母的儿子接受了挑战,但是很快就发现,那个比他年龄小的孩子学习起来比他更加刻苦。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任性是在浪费时间。

从此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有德有才的人。

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很多,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和店铺一起看看吧!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1、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和母亲住在坟地附近,早晚跟祭坟的人学悲号啼泣。

孟母怕耽误了儿子的学业,便搬到屠宰场附近居住。

孟子又学屠宰之事。

孟母再次搬迁,住到学宫附近。

孟子于是跟从学宫中人学习礼仪和文化知识,孟母为给儿子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迁其居,后世传为佳话。

孟母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看到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作用的人。

(《烈女传》)2、买肉啖子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

“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

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

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

”“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

”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

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3、断机教子“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

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

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

”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

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

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

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

古代教子故事

古代教子故事

古代教子故事在古代,教育子女一直被视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许多父母都会讲述一些有趣并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给他们听。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教子故事。

1. 《包公断案》在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包拯的官员,他以公正无私、聪明睿智而闻名于世。

包公断案的故事中,他面对诸多奇案,始终坚持公正原则,将真相揭示给人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公正的人,不偏不倚,正直应对。

2. 《孟母三迁》孟夫人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孟子的母亲,在孟子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希望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多次迁居以寻求更好的学习环境。

她的坚持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给予了孟子优秀的品德和学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 《韩非子刺股励志》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他年轻时刺破自己的腿肉来警示自己,表明立志努力的决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勇于付出努力,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4. 《管仲治疗草包》管仲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治理国家时,遇到一个无能的官员,他并没有将其革职,而是采取耐心地指导和帮助的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后,那位官员逐渐改正错误,成为一名出色的官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长辈或者领导者,应该给予他人改过自新的机会,通过引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5. 《孔子与会稽山》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曾经与一位山野中的老人交流,从中学到了人生的智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和宽容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够汲取其中的智慧和经验。

这些古代教子故事不仅给予孩子们娱乐和乐趣,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向他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些故事在古代被广为流传,至今仍然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让我们一起从这些古代故事中汲取智慧,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古代教子小故事(通用14篇)

古代教子小故事(通用14篇)

古代教子小故事(通用14篇)古代教子小故事(通用14篇)历史之于人们既是真实存在的过去,又充满着神秘和未知。

那么你知道哪些历史上的教子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上的教子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代教子小故事篇1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

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

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之人。

古代教子小故事篇2欧阳修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辛勤劳动,一心养儿长大。

欧阳修五六岁了,他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教他做人的道理。

没钱买纸笔,就用芦杆代替,把沙铺在地上当纸,一笔一画教欧阳修写字。

一年大一年的欧阳修逐渐懂事了。

他很体谅母亲,一边读书,一边尽力分担家务。

欧阳修尽管已经懂事了,但他不明白母亲怎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和力量来抚养自己。

一次,欧阳修问起了这件事。

母亲深情地说:"你父亲死后,我能守寡抚孤,是因为我了解你父亲的品德高尚。

我爱他,也爱你,我决心把你培养成像你父亲那样的人。

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

"之后,她对欧阳修又讲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欧阳修父亲的为人。

"我嫁到欧阳家的时候,你奶奶已经去世了。

可是,我从你父亲对你奶奶的纪念中,知道他是个很孝敬长辈的好人。

你父亲在家尊敬长辈,在外当官的时候,对公事严肃认真,从不马虎。

他白天办公,晚上还要看公文和案件材料,往往熬到深更半夜。

对于死刑的材料,总是反复调查、核实。

他常说,人命关天,马虎不得。

后来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对我说:'我不能看孩子长大了,希望你今后把我的话告诉孩子:人不要贪财图利,生活上不要过分追求,要孝敬长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母爱子子敬母的事例历史故事

母爱子子敬母的事例历史故事

母爱子子敬母的事例历史故事
一、母爱篇
1.《孟母三迁》故事:
孟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次迁居才找到了一位好老师。

这次的良好教育最终让孟子成为一位有用之才。

2.《莘母传》故事:
莘母的儿子是一个傻子,但她却不放弃他,并且不断地给予他爱和关心。

她最终也因此获得了一个聪明的儿子。

3.《愚公移山》故事:
愚公想要把两座山挖平,以便他的家人可以过桥,他尽管身体年迈却依旧不放弃,后来神仙看到了他的坚持,给予他帮助,最终完成了任务。

二、子孝篇
1.《左传》献玉篇:
齐国大夫鲍叔牙把自己所有的珠宝首饰统统献给了国君,希望能够使
国家变得更加富裕强大。

而这种无私奉献的行为最终也使他的儿子深受国君的看重和尊重。

2.《孝经》讲述的孝子故事:
这部经典告诉我们很多孝子的事迹,其中包括孔子和他的弟子孟子的孝顺行为,以及项羽和他的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3.《袁崇伟的故事》:
这是一个象征孝顺的故事,袁崇伟励志要成为一名十分儒雅的人,希望能够使自己的母亲感到自豪。

以上这些母爱子孝的事例历史故事都告诉我们,家庭的爱可以在生活中发挥出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走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也能够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

古代父女故事

古代父女故事

古代父女故事在古代,父女关系被视为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古代父女之间的故事中,展现了深厚的感情、家族传统的传承以及女性的坚韧与智慧。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代父女之间故事的介绍。

一、《孟母三迁》《孟母三迁》是中国古代的一则著名的父女故事。

故事中,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

她相信,只有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孟子才能成为一位有德行、有学识的人。

这个故事传递了古代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视,以及为了子女的成长和发展,父母愿意付出一切的精神。

二、《王祥救父》《王祥救父》是古代故事中一个令人感动的父女故事。

故事中,王祥的父亲被冤枉而入狱,王祥为了救父,日夜努力,无论是跋山涉水,还是挨饿受冻,都没有退缩。

最终,他成功地帮助父亲洗清了冤屈,并且获得了朝廷的赏识。

这个故事展示了古代女子的勇敢和顽强的精神,以及父女之间的深情厚意。

三、《蔡文姬救父》《蔡文姬救父》是古代中国一个动人的父女故事。

蔡文姬是蔡邕的女儿,蔡邕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学者。

当时,蔡邕因为得罪权贵,被迫辞官,并被囚禁。

蔡文姬为了拯救父亲,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宫廷中弹奏琴曲。

她的音乐才华和美丽的琴曲打动了当时的皇帝,使得蔡邕得以获释。

这个故事讲述了古代女子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女儿对父亲的无私的爱。

四、《李白莲救父》《李白莲救父》是古代中国的一则父女故事。

故事中,李白莲的父亲李白莲被错误地判处死刑。

李白莲为了救父,勇敢地上书告状。

她向皇帝陈述了父亲的冤屈,并揭露了真相。

皇帝对她的坚强和正义感深为震撼,最终将她的父亲释放。

这个故事展示了古代女子的勇敢和聪明,以及她们对家庭和正义的坚守。

这些古代父女故事无一不展示了父女之间的深厚情感和亲密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的期望和女性在困境中的坚韧。

这些故事在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至今仍然流传于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古代有名的教子故事

古代有名的教子故事

古代有名的教子故事
古代有许多有名的教子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
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
境,不断搬家的故事。

她先是住在墓地旁,孟子学会了哭丧;然后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会了做买卖;最后搬到学堂旁,孟子学会了读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2.曾子杀猪:这个故事讲述了曾子为了教育孩子诚实守信,不惜杀猪的故事。

当曾子的妻子要带孩子去市场时,曾子告诉她等他回来再杀猪给孩子吃。

当曾子回来看到妻子已经把猪杀了,他非常高兴,认为孩子以后会相信父母的话。

这个故事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3.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
在花园里玩耍,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其他小朋友都惊慌失措,但司马光却冷静地用石头把水缸砸破,救出了那个小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危险时应该保持冷静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讲述了孔融四岁时的故事。

有一次,他的父亲带回了
一篮子梨,孔融从中挑选了一个最小的梨,把大的梨留给了哥哥和弟弟。

他的父亲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小,应该吃小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懂得尊敬长辈和关心他人的道理。

这些教子故事不仅在古代有影响力,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借鉴。

这些故事中的教育方法和价值观对现代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古代女子相夫教子的九个经典故事
伟人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这话一点不假,历史上的巾帼英雄数不胜数,恪守妇道坚贞不屈者也不胜枚举,芸芸众生之中出类拔萃者犹如天上的繁星。

宋人洪迈的《容斋随笔》就如数家珍般的记载了几则故事。

虽然算不得伟大,却显现出妇女以柔顺静专为美德、以感恩戴德为道义、以聪明善断为才智、以视死如归为气概的不凡品质。

讨叛贼,不要顾及我的安危。

于是姜叙与杨阜联合乡人赵昂、姜隐、尹奉、姚琼、等人攻打马超,马超用赵昂的儿子赵月作为人质。

赵昂对妻子说,儿子怎么办?其妻说,为君父报仇雪耻身家性命算不了什么,何况一个孩子!马超袭取历城活捉了姜叙之母,其母大骂马超,你背父弑君,上天岂能容你,你有何面目见人?于是遭马超杀害,赵月也随之被斩。

东晋卞壶为抵抗叛军苏峻而战死,他的两个儿子随父征战也兵败被杀。

其母抚摸着两个儿子的尸体痛苦说,父亲是忠臣,儿子守孝道,我还有什么可遗憾的。

孟昶与刘裕同时起兵,孟昶对妻子周氏说,我决定做贼,你趁早离开我为好。

唐末最大的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死后,时溥把他的姬妾献给朝廷,唐僖宗看到她们都是名门闺秀问曰,你们都是勋贵家的千金小姐,为什么要跟随贼人呢?妻妾中为首的一位回答说,贼人凶狂,国家以百万大军都无法征服,现在陛下却要责怪一群柔弱女子,那么那些公卿将帅又该置于何地呢?一句话把僖宗说的哑口无言,
下令将她们全部处死,众姬妾恐惧悲愤不已,唯独她不吃不喝也不悲泣,直到受刑依旧昂首挺胸神色肃然。

宋军围攻金陵,南唐后主李煜任命刘澄为润州节度使,刘澄却背叛南唐开门投降吴越,李煜下令诛灭其家族,当时刘澄的女儿已经许配于人但尚未成亲,李煜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