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疫苗-免疫学

合集下载

cdc名词解释免疫学

cdc名词解释免疫学

cdc名词解释免疫学CDC(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是美国公共卫生部门的一个机构,其使命是保护人民免受疾病和其他健康威胁,提倡健康和安全。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免疫反应以及疫苗等预防人类疾病的科学。

本文将解释CDC相关的免疫学术语并提供相关参考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免疫学。

1. 疫苗(Vaccine)- 一种预防性的生物制品,用于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或微生物的细胞介导或体液介导的免疫反应。

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次单位疫苗等多种类型。

参考内容:- Plotkin's Vaccines, 7th Edition by Stanley A. Plotkin, Walter A. Orenstein, and Paul A. Offit- Vaccines, 6th Edition by Stanley A. Plotkin, Walter A. Orenstein, and Paul A. Offit2. 抗体(Antibody)- 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血浆蛋白,可以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并参与免疫反应以中和病原体或标记它们以被其他免疫细胞清除。

抗体分子具有Y形结构,包括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

参考内容:- 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2nd Edition by Ed Harlow and David Lane- Antibody Engineering, 2nd Edition by Roland E. Kontermann and Stefan Dübel3.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一组复杂的细胞、分子和组织,可以识别和消灭外来的病原体,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

免疫系统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部分。

参考内容:- Janeway's Immunobiology, 9th Edition by Kenneth Murphy, Casey Weaver, and Allan Mowat-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9th Edition by Abul K. Abbas, Andrew H. Lichtman, and Shiv Pillai4. 免疫反应(Immune Response)- 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应答过程,包括免疫细胞的激活、抗体的产生以及免疫记忆的形成。

疫苗免疫的免疫学基础和应用研究

疫苗免疫的免疫学基础和应用研究

疫苗免疫的免疫学基础和应用研究疫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疗工具,可以预防很多传染病。

疫苗是通过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方式来保护人体,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本文将探讨疫苗免疫的免疫学基础和应用研究。

1. 疫苗的历史疫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斯发现用牛痘接种可以预防人的天花。

随后,疫苗接种逐渐推广到全球,成为预防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

2. 免疫系统基础知识了解疫苗免疫的免疫学基础需要先了解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是一种非特异的、无差别的反应,它可以在感染发生前迅速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是一种特异性和记忆性反应,需要时间来形成。

当人体接触到某种病原体后,会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形成对该病原体的免疫记忆,以便在下次接触同种病原体时更快更有效地清除它。

3. 疫苗的免疫学原理疫苗的免疫学原理是通过诱导获得性免疫来预防疾病。

一般来说,疫苗是将病原体的部分或全部成分经过处理后引入人体,以刺激免疫系统形成特异性免疫反应。

一些疫苗是用死的病原体制成的,这些病原体已经失去了致病性,但仍然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形成特异性免疫反应。

一些疫苗是用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这些病原体已经削弱了其致病能力,但仍然可以在人体内繁殖,从而刺激免疫系统形成特异性免疫反应。

还有一些疫苗是用病原体的蛋白质制成的,这些蛋白质可以模拟病原体的表面结构,以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

4. 疫苗的分类疫苗可以按照病原体种类分为细菌疫苗、病毒疫苗和其他病原体疫苗。

按照制备方法,疫苗可以分为灭活疫苗、减毒疫苗、重组基因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 疫苗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和种类的疫苗会产生不同的免疫反应和保护效果。

5. 疫苗应用研究疫苗应用研究是指通过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有效性和保护效果。

这些研究可以评估疫苗的优缺点,并为疫苗的改进和开发提供依据。

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在撰写这篇文章之前,让我们先明确一下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究竟是什么。

预防接种是指通过注射疫苗,让人体产生特定的免疫应答,从而在遭受病原微生物攻击时,能够迅速产生特异性抵抗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而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则是用来评价预防接种是否有效的一系列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抗体水平、细胞免疫应答、记忆免疫应答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并探讨其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

一、抗体水平抗体是机体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能够能力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评价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时,抗体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预防接种后,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其水平反映了疫苗是否能够有效诱导免疫应答。

低于一定水平的抗体则可能表明免疫效果不佳,需要考虑加强免疫程序。

二、细胞免疫应答除了抗体水平,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还包括细胞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是机体在遭受病原微生物侵袭时,由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参与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评价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时,需要考虑细胞免疫应答是否充分,是否能够有效地清除病原微生物。

这一指标对于一些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三、记忆免疫应答记忆免疫应答是机体在初次感染后,对病原微生物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通过预防接种,机体可以形成记忆免疫,使得再次遭受相同病原微生物攻击时,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评价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时,需要考虑记忆免疫应答是否良好,是否能够长期保持。

以上是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的一些方面,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实际评价中,还需要考虑病原微生物的属性、免疫应答的时间和强度等因素。

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指标,才能准确地评价预防接种的效果。

从个人的理解来看,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对于预防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全面的评价,才能确保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不仅需要高质量的疫苗,也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来确保预防接种的有效实施。

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

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
属 于疫 苗范畴 。
术 制成 , 于人类疾 病 预防 、 疗 和诊 断 的免疫 制 剂 。 用 治 生物制 品包 括 细 菌类 疫 苗 ( 类毒 素 ) 病 毒 类 疫 苗 、 含 、
抗 毒 素 及抗 血 清 、 液 制 品 、 胞 因 子 、 长 因 子 、 、 血 细 生 酶
体 内及体外 诊 断制 品 , 及其 它 生 物 活 性 制 剂 , 毒 以 如 素、 原、 抗 变态反应 原 、 克 隆抗 体 、 原抗 体复 合 物 、 单 抗
d s r to /in z t n i e op in o iai t o me— o f— f g t l h ma s s e to t i s p cr mer y.
定 、 系分析 及进 化 关 系 的 研 究 上 , 谱 具有 简 便 、 捷 、 快 灵敏 的特点 , 实验 成本 低 。 目前 该法 在 引物长 度 和序 列 及应用 的引物数 目等实验 技 术方 面 尚未标 准化 , 影 响 了不同条件下 实验结 果 的可 比性 。
防传染病 的 自动 免疫 制 剂 。疫 苗 是 生 物 制 品 的一 个
类 别 。过去 习惯 上将 病 毒 或 立 克 次 体 制 备 的疫 苗称
“ 疫苗 ” 细 菌菌 体 制 备 的疫 苗称 “ 苗 ” 细菌 外 毒 素 , 菌 , 经 甲醛脱 毒 制 备 的疫 苗 称 “ 毒 素 ” 现 统 称 为 疫苗 。 类 , 《 苗 流通 和预 防接种 管理 条例 》、 控 流行 , 于人 体 预 防接 种 的 用 疫苗 类 预 防 性 生 物 制 品 。总 之 , 苗 为 自动 免 疫 制 疫 剂, 被动 免疫制 剂如抗毒 素 、 血 清 、 抗 免疫 球 蛋 白等不
免疫 调节 剂及微生 态制 剂等 。 12 疫 苗 疫 苗 是 利 用 病 原 微 生 物 及 其 代 谢 产 物 , .

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是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通过注射疫苗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是评估接种疫苗后机体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水平和保护能力的标准。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

1.抗体水平:抗体是机体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能与病原体结合并中和其毒性,从而阻止其侵入和感染细胞。

评估免疫接种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评估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

一般情况下,疫苗接种后,机体的抗体水平能够迅速上升,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较高水平。

抗体水平越高,机体的免疫保护力就越强。

2.中和抗体滴度:中和抗体是指能够中和病原体的毒性或致病性的抗体。

中和抗体滴度可以通过中和试验来测定,可以评估接种疫苗后机体对病原体的中和能力。

中和抗体滴度越高,就表明机体对病原体的保护能力越强。

3.细胞免疫效果:除了抗体免疫,细胞免疫也是评估接种疫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细胞免疫包括细胞毒性细胞(CTL)的活性和各种细胞因子的产生等。

疫苗接种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也会发生变化,包括CTL的活性增强,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等。

细胞免疫对于一些病原体的清除和保护机体免受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4.效价:疫苗的效价是指疫苗中所含的抗原物质的单位浓度或适当量对宿主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

评估接种疫苗效果时,可以通过效价来评估疫苗的免疫保护力。

效价越高,表明疫苗对病原体的免疫保护能力越强。

除了以上几个常见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还有其他一些指标,比如记忆免疫的持续时间、疫苗的副反应等也需要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疫苗对应的评价指标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评估免疫学效果时需要结合具体疫苗的特点进行综合评估。

总之,评估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是确保接种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评估抗体水平、中和抗体滴度、细胞免疫效果和效价等指标,可以全面了解接种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评估免疫保护力和预防效果。

疫苗的名词解释免疫学

疫苗的名词解释免疫学

疫苗的名词解释免疫学疫苗,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定的抗体和免疫记忆,疫苗能够增强免疫力,提高人体对于疾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感染或减轻感染程度的效果。

疫苗的原理基于免疫学的核心概念:免疫。

免疫,简单来说,就是人体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部分。

先天免疫是人体先天就具备的一种抵抗病原体的能力,而获得性免疫是人体在遭受病原体感染后产生的、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获得性免疫是疫苗的目标和基础。

在遭受感染后,人体会启动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免疫细胞,以消灭病原体并建立免疫记忆。

免疫记忆是人体在与病原体接触之后,获得的一种对该病原体的识别和攻击能力,称为免疫耐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旦得过某种疾病,就不容易再感染到相同的病原体。

疫苗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择合适的抗原,为了防范疾病的发生或传播而选择合适的抗原。

而抗原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人体可以产生足以引起免疫反应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的数量。

选择了抗原之后,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处理与处理来使抗原呈现在人体最易识别的方式上。

这样,人体接种疫苗后,就会产生对这些特定抗原的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防范疾病的目的。

疫苗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灭活疫苗、减毒疫苗、亡病毒疫苗、亚单位疫苗等。

灭活疫苗是利用已经被杀灭的病原体制作而成的疫苗。

这类疫苗的优点是安全性较高,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当人体接种后,免疫系统会识别这些灭活的病原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并建立免疫记忆。

常见的灭活疫苗包括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等。

减毒疫苗则是利用将病原体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处理而得到的,使其丧失致病能力,但仍然能够引起免疫反应。

这种类型的疫苗的优点在于既能够引起免疫反应,又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脊灰减毒活疫苗、麻风疫苗就是减毒疫苗的例子。

亡病毒疫苗是利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病原体而制备的。

这类疫苗相对比较安全,因为经过处理的病原体已经丧失了其复制和感染能力。

疫苗免疫学的分子机制研究

疫苗免疫学的分子机制研究

疫苗免疫学的分子机制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疫苗的认知已经与以往大有不同。

疫苗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预防措施,而是在分子层面上对我们的免疫系统进行了深度的干预,从而让我们的身体拥有抵御病原体侵袭的能力。

疫苗的基本原理疫苗是通过模拟某些病原体的方式来激活我们的免疫系统,让它们制造特定的抗体。

这些抗体能够识别特定的病原体并将其消灭,从而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疾病侵袭。

疫苗制备过程中,病原体会被杀死或削弱,以避免对我们造成实际的伤害。

而这些削弱的病原体仍然可以激活我们的免疫系统,从而让我们生成一些抗体。

一旦病原体再次侵入身体,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迅速地产生这些抗体,从而迅速地防止病情恶化。

疫苗的效果并不是100%的,但是它让我们的身体更有抵抗力,从而大大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疫苗如何激活免疫系统并刺激抗体产生?在人体内,病原体主要包括蛋白质、多糖和脂质等分子。

当这些分子进入人体后,它们会与我们的免疫细胞(如B细胞和T细胞)结合,从而激活免疫系统。

疫苗模拟的也是这个过程。

通过对病原体分子进行处理,使得它们可以触发B 细胞和T细胞,从而刺激抗体的产生。

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抗体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分子。

它们可以识别和定位特定的分子,从而使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够快速地消灭病原体。

抗体的产生需要经过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B细胞是抗体的主要制造商。

在接触到病原体分子后,B细胞会大量分裂并制造抗体。

而这些抗体与病原体分子可以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使病原体分子无法逃脱免疫系统的攻击。

为了让这个过程变得更为高效,我们的免疫系统还有一些小助手。

比如,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可以识别抗体和细胞内病原体,并对其进行消灭。

通过这些辅助细胞的作用,我们的身体可以在抗体制造和免疫细胞的配合下,对病原体进行全面的攻击。

未来的疫苗研究有望解决那些未被充分解决的问题,比如对于病原体变异的应对。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学原理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学原理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学原理接种疫苗的免疫学原理1、活疫苗:(1)活疫苗是指采用活病原体,可以唤起人体免疫系统有效地形成对有害病原体的免疫力,从而起到预防感染疾病的作用。

活疫苗分为“生菌”疫苗或“活苗”疫苗两种,通常是将原感染病原体经过细胞培养或将病原体的毒鸡抗原物质添加至特定的培养介质中繁殖,然后将此疫苗注射人体。

活苗的特点是能够产生强烈的效价,即免疫力,但它有潜在的毒性过敏反应,必须注意安全性。

即所用病原体需经过多次繁殖,以减弱其毒性,进一步解毒,使其成为安全有效的活疫苗,同时又能起到免疫作用。

2、灭活疫苗:(1)灭活疫苗就是指将有害病原体经过灭活处理而制成的疫苗,可以唤起人体免疫系统有效地形成对抗有害病原体的免疫力,从而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灭活疫苗的前提条件是,有害病原体的病原性、毒性以及传播性质必须可以利用间接接种或灭活处理完好保存,使通过接种以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3、细菌外毒素:(1)细菌外毒素是细菌整体之外的细菌有毒物质,可以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能够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它的优点是不像活疫苗那样存在毒性反应的危险,但该疫苗的有效性不如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4、基因工程疫苗(1)基因工程疫苗是利用基因技术,将病毒的抗原机制及其表达原料与某些受体结合,形成病毒抗原结构,并将其植入体内,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达到免疫预防疾病的作用。

这类疫苗在诱导免疫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且不但免疫持久性好,而且不易有副反应,更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以上就是关于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学原理。

疫苗可以大大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有效控制此类疾病的蔓延,为人类的健康生活带来更多的保障,因此大家都应该支持和坚持去接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联多价疫苗
• • - 多联疫苗 (Multidisease ) 由多种病原的抗原组成 预防多种疾病 - 多价疫苗 (Multivalent ) 含同一病原体不同亚型或血清型(在一 个剂量的疫苗中包含一种病毒的几个型或 亚型者) 预防同一种疾病


接种时间
接种疫苗 乙肝疫苗 卡介苗 乙肝疫苗 脊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苗 脊灰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脊灰疫苗
可预防的传染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岁 4岁
脊灰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白破)
第四次
加强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强 第四次 加强 加强 第二次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疹、风疹、腮腺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疹
B细胞的记忆功能
疫苗免疫的原理
B
淋巴液 血液 组织液 粘膜表面 淋 浆
疫 苗 细 胞
细 胞
效应阶段 细 致敏 机体 致敏阶段 抗 T 反应阶段 胞 淋巴

巴 记忆 分化,增殖 母

细胞
细 胞
细胞
疫苗可以使人们无需感染某种疾病就
形成对它的免疫力,这正是它的美妙之处。
疫苗耍了个小花招,让人体相信它是已然
够抗体,从容应对日后可能面对的疾病。
活疫苗种类和优缺点
• 种类:卡介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风 疹等疫苗。 • 优点:免疫作用强,接种量小,一般只需 接种一次。 • 缺点:稳定性差,不易保存。
死疫苗
•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标准微生物株杀死 或灭活制备而成的预防制剂,称为死疫苗。
• 种类:伤寒、霍乱、百日咳、流脑、乙脑、 斑疹伤寒及钩体等疫苗。
疫苗本质

本质 :利用疫苗(包括减毒的或杀死
的病原体,甚至抗原表位的肽段)的免疫原
性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或激活免疫细胞以抵
御强毒性的病原体的侵袭 。
疫苗免疫原理
• 当疫苗进入体内后,会刺激体内免疫系统, 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受到刺激的B细胞进而转 变成浆细胞,不断分裂并产生大量的抗体,将病 毒杀死。然后B细胞在人体中转变成为记忆细胞, 一旦同样病毒第二次入侵,会立刻被消灭掉,不 产生丝毫病变。所以一旦某人患过此种疾病自然 便有了相应抗体,无需注射疫苗。
次数 第一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一次 第三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三次 第一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一次 第一次 第四次 第一次
可预防的传染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 结核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麻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疹、风疹、腮腺炎
DTaP/IPV/Hib 5联苗
• • • • • • • 保护婴幼儿免得5种疾病 白喉(D ) 破伤风(T ) 百日咳 (aP , 无细胞 百日咳疫苗) 脊髓灰质炎(IPV, 灭活脊灰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 ) 也即是 5合1疫苗
注意事项
• 必须首先保证其中各个免 疫成分之间不发生免疫干扰现 象,也就是不降低各该免疫成 分的免疫效能。
巴斯德
发现在实验室培养的条件下,导致禽
类发生瘟疫的细菌毒力减弱了,并且由此 可以诱导出耐受性和毒性更强的细菌。进 一步的研究使得他研制出有效地抵抗炭疽 热、霍乱和狂犬病毒的疫苗。
冯贝林(埃米尔· 阿道夫· 贝林) 冯· 德国医学家 利用白喉及破伤风的可溶性毒素,将 其去毒后进行免疫接种,建立了被动免疫 治疗法,这个方法在抗传染性疾病治疗方 法的发展里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因研究了白喉的血清疗法而获得 1901年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出生时
1月龄 2月龄 3月龄
4月龄
5月龄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乙肝疫苗 流脑疫苗 麻疹疫苗 流脑疫苗 乙脑减毒疫苗 甲肝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麻风腮疫苗
6月龄
8月龄 9月龄 1岁
1.5岁
接种时间 2岁
接种疫苗 乙脑减毒疫苗 甲肝疫苗 (与前剂间隔 6-12个月) A+C流脑疫苗
次数 第二次 第二次 加强
预防性疫苗
免疫学导论
疫苗

疫苗是将病原 微生物(如细菌、 立克次氏体、病 毒等)及其代谢 产物,经过人工 减毒、灭活或利 用基因工程等方 法制成的用于预 防传染病的自动 免疫制剂。
疫苗的发展史
18世纪早期,中国人以 接种“天花”患者的脓液预 防疾病的方法传入了欧洲。 与此同时,英国乡村医生詹 纳(E.Jenner)也发现接触牛 痘病牛的挤牛奶女工不会患 “天花”,于是他改进了接 种方法并取得了人体试验的 成功。由此开始,疫苗学与 免疫学诞生。
6岁
麻风腮疫苗 乙脑减毒疫苗
小学四年级 初中一年级 初中三年级
A+C流脑疫苗 乙肝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白破)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白破) 麻疹疫苗
大一进京新生
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 计划内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是 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疫苗,属于免费 疫苗。
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 除国家规定宝宝必须接种的疫苗外,其他需要 接种的疫苗都属于推荐疫苗,也就是计划外疫苗, 这些疫苗都是本着自费、自愿的原则,家长可以有 选择性的给宝宝接种。
活疫苗
活疫苗又称减毒疫苗是指人工定向变 异或从自然界筛选获得毒力减弱或基本无 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预防制品。
疫苗中病毒的毒性被大大削弱,只能在人体中
繁殖分裂20次。相比之下,正常的病毒能够分裂成
千上万次。通过实验室的处理,这些病毒或细菌既
能保持活性,进行繁殖分裂,但又不能引起严重的
疾病。如此一来,它们便足以使免疫系统生产出足
成形的疾病。
疫苗分类
治疗性疫苗
疫苗
常规疫苗 预防性疫苗 重组活疫苗 多肽疫苗 DNA疫苗
活疫苗 死疫苗 多联多价疫苗
预防性疫苗是用免疫手段将预防传染 病的抗原通过适宜途径种入人体,模拟一 个轻度的自然感染或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 答,诱发、促使机体处于免疫状态,产生 自动免疫力,从而增强个体和群体的对抗 相应传染病的能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治疗性疫苗是指在已感染病原生物或患 某些疾病的机体中,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 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治疗疾 病的制品。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 发现了体液免疫现象。活的或者灭活疫苗 的效价(在血清反应中,抗原抗体结合出现 明显可见反应的最大的抗体或抗原制剂的 稀释度称为效价。)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除 了上面提到的疫苗,伤寒热、志贺氏细菌 性痢疾、结核、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疫 苗被成功制备。

20世纪50年代以后,进入了疫苗发展 的现代时期,这个时期是疫苗的多产时期。 • 这个时期的疫苗分为,全细菌疫苗、 半细菌疫苗、病毒重组亚单位疫苗、体外 培养的活病毒疫苗以及灭活病毒疫苗。细 菌疫苗主要集中于次单元荚膜多糖制剂, 然而减毒的全细菌疫苗也有极大的进展。
死疫苗优缺点
优点 :制造工艺简单
免疫原性的稳定性高 易于制备多价疫苗
缺点:1)需要严格的灭活操作,保证疫苗中不含有灭活
不完全的颗粒。 2)死疫苗所提供的免疫力较短暂,为完成免疫程 序,需要进行多次接种,由于机体反复接受疫苗中的异性
蛋白质的刺激,而可能出现不良的过敏反应。
接种反应
疫苗的副作用通常十分微弱,而且 往往只是注射部位酸痛、头痛或者低 烧。偶尔也会出现严重的反应,但这 只是十分偶然的现象。 • 美国儿科学会(AAP)传染病委 员会的医学博士约翰•布拉德利博士指 出,只有大约5%到10%的儿童在接种 水痘疫苗时会长出几颗水痘。但这和 真正的疾病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