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历年高考文言语段中句子翻译(参考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25年文言文句子翻译题真题汇总(1995-2019,含答案)附文言翻译技巧

2019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
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百姓已经非常饥饿了,一定要请示后才能赈济,这就像坐着等死;赈济百姓却不请示,罪责就在太守。
我宁愿用一人性命救活数万百姓。
文言文翻译既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目标,也是文言阅读题考察的重要题型。
通常对于文言文的翻译,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通过“增删留补调换”的方法,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而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难点需要突破,已经超出了上文方法所能应对,下面拟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是注意把握句子关系,准确添加关联词语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这是由文言文行文简练的习惯造成的。
一般文言文句子中的主谓宾,乃至介词都容易补充出来,除了文言文中常见的的关联词(固定词组)外,主要靠意合连接,正是由于这一情况的存在,关联词语往往被忽略,这直接影响了句子的整体质量。
诸如:(一)假设复句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就)没有今天的地位。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如果)能做到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就)是王道的开始了。
(二)转折复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译文:(虽然)君子的天性与一般人相比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却善于利用外物。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传》)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张衡的才能很奇异,(虽然)多次征召他,(但是)他都没有接受。
(三)条件复句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译文:(只要)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译文:(只有)到了天气最寒冷的时候,(才)会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四)因果复句1.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译文:(因为)知道这种空想不能得到,(所以)只能在悲凉的秋风中寄托袅袅的箫声。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上海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石昌言使北引(宋)苏洵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①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
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②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③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
”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啖:吃B. 未成而废废:停止C. 游京师游:游学D. 建大旆建:树立(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又以亲戚故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 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臣为韩王送沛公C. 安知其至此?则或咎其欲出者D. 吾于昌言独有感也月出于东山之上(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 先:先府君,此处指苏洵之父苏序;先,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2019-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真题试题汇编之文言文二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上海高考文言文(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1分)游京师郭南废园记(清)汪琬①出宣武门,横径菜市,穿尾巷而南,得废地数亩,有胜国时民家故园在焉。
予居京师十年,游其地者屡矣,最后偕二三子会饮于此,箕踞偃松之下,相羊杂花之间。
予与二三子皆乐之,日中而往,及晡而后返。
②予乃告二三子曰:“昔孔子乐以忘忧,子渊氏箪瓢陋巷,不改其乐,此皆至人。
惟道德之适而性命之安,是以无所往而不乐也。
至于吾党则不然,学焉而不足,养焉而不充,纷纷然劫之以忧患,而济之以私欲,斯二者日相寻而未已,则其所不乐者不既多乎?苟非有所寄焉,亦何以逌然①而笑,洒然而歌,悠然而有会心也哉!”③然则吾与二三子取酒以为欢,撷芳以为玩,盖亦出于无聊之思,不得已而寄诸斯园以相乐也,非所谓乐其乐者也。
夫必能乐其乐,然后命之曰“至人”。
[注]①逌然:闲适自得的样子。
21.赏析第②自然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逌然而笑”“洒然而歌”“悠然而有会心”构成排比,突出游园时闲适自得的情态,“笑”“歌”“会心”表现快乐的心情渐次朗然,有层进意味。
全句以反问语气,慨叹有所寄托才能快乐,发人深思。
得分明细:(1)排比1分,若没有“排比”这个修辞术语,则需要在语意上表达出排比的意思,如“三句话结构相似”。
整散结合、长短句结合不给分。
(2)反问(感叹)1分。
(3)感情内涵,比如,有所寄托、闲适、豁达,1分。
要有具体文本内容,如果太过空,不得分。
如果将意思理解为与原文相反的“无所寄托而快乐”不得分。
(4)情感的三层递进,1分,基本无人写出。
22.以下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BA.作者借游园经历记叙在京师期间的闲适生活。
B.叙事、议论衔接自然,情趣与理趣融为一炉。
C.作者以游园为契机,向友人讲授求学之道。
D.语言简洁明朗,句式参差多变,富有气势。
23.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关于“乐”的两重境界的认识。
(5分)作者区分了“有所寄”之乐和“至人”之乐两重境界,世俗之人因为学养不足,忧患欲望太多,容易引起诸多不快乐,需要通过寄托于物获得快乐。
2014年高考上海卷文言文选段与译文

2014年高考上海卷文言文选段与译文【选段一原文】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
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
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如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
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
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
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
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
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
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
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
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节选自《资治通鉴》)【选段一译文】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善于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地方的(物价)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
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变,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
刘晏还认为:户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
所以刘晏掌理财务,以关心民间疾苦为先务。
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一月,必须陈述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
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丰的苗头,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蠲免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到了预定之期,刘晏不待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
由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户口繁衍起来。
上海2019年秋季高考文言文翻译+文中重点词汇解释

【2019秋】文言文(一)项经传①公讳经,字诚之,号怡庵,襄毅公长子。
成化丁未成进士,明年,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命简阅内库。
内库向为豪贵人掌,公既至,循故实,稽录羨余①,无敢冒利者。
比又视南城,南城肃然。
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
②升太平府知府。
至则叹曰:“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
”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
③移治临江。
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
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
”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④逾年,临江饥,有司方请赈,公曰:“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
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于是发府库金五千有奇,建和籴之法,民赖以存治。
而监司督赋方急,公入争曰:“化理以民命为重,民惫矣,以杖驱之,是束羊加石而沉之渊,直速死耳。
民尽死,赋从何出?”继而岁大稔,民感德报称,赋入为诸郡先。
⑤时中官刘瑾用事,权擅天下,天下吏多赂瑾者。
其有司以上赂各有等,公勿赂,瑾怒。
或以告公。
公曰:“人各有志,彼乌怒?即怒,吾命耳。
”卒弗赂也。
居无何瑾诛诸赂者皆(节选自《檇李往哲列传》)【注】①羡余:赋税的盈余。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循.故实(2)比又视.南城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稽.录羡余()A.登记B.仔细 C核查 D.延迟(2)无敢冒.利者()A.侵犯B.贪占C.冒充D.盗窃17.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
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18.用“/”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
(3分)19.第②③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
(3分)20.第④段写到“监司督赋方急”,项经与他论理,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4分)参考答案15.(2分)(1)遵循(2)督查16.(2分)(1)C(2)B17.(5分)答案示例:百姓已经非常饥饿了,一定要请示后才能赈济,这就像坐着等死;赈济百姓却不请示,罪责就在太守。
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汇编(2010-2019,春考+秋考,附答案译文)

2010年春考文言文(一)①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岸有大樟树,故以名滩。
余以二月初十晚泊滩上,欲登岸往观之,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已而雨歇,月朦胧欲出,轻云蔽之,余与同舟六七人,呼从者秉炬上。
居人燎其干以垣,枝叶皆扶疏垂垣外。
余辈先入门视其干,高数丈,分数枝,四面横斜而下,余辈手相牵环抱之,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
其枝干披离甚古,往往出人意外。
顶甚平,可列坐十余人,非梯不能上也。
秉炬照之,但见纠结轮囷,蜿蜒攫拿,若群龙相斗。
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
其北一枝尤奇,直入土中,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不属于干者。
然其文理皆成龙形,腾挪宛转,若龙之升于天。
自垣内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
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
②呜呼!樟乃名材。
而其托本也大,其植基也固,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润,多历年所,遂魁然独出其奇于人间。
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无故而离立于其旁,何为也哉。
17.(4 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2)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3)而其托本.也大()(4)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18.(2 分)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会天雨.,道湿不可行B.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D.道.芷阳间行E.侣鱼虾而友.麋鹿19.(2 分)下列加点词与“若虹之垂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A.则系干之.别枝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耳得之.而为声20.(6 分)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
(“凡”、“周”、前一个“更”各一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
2023届上海市高考复习:历年真题(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

2023届上海市高考复习:历年真题(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一、【2022ꞏ上海ꞏ高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亿传(北宋)苏舜钦①韩公,讳亿,字宗魏。
以咸平五年登进士第,除大理评事。
②景祐二年,通判陈州。
时郡界河决害民,计其补塞费巨万,公驰至其地,集濒河丁壮,就伐薪藁,亲为裁画,一物不取于民而堤复完坚。
又去郡数十里有群寇,大浮舰而下,将劫旁邑。
公廉知之,自部十余卒,夜掩至,命堰河绝上流,举火伐鼓以疑之,贼弃舟迸走,尽束以付吏。
转运使郑文宝闻之,走檄①会公于许。
既至,叹曰:“急欲识公之面颜耳。
”③八年,迁屯田员外郎,知相州。
时河北蝗旱,转运使因岁计覆②,不以实闻,诸郡畏莫敢言,公力抗章请蠲赋役,州民赖以全活。
④寻擢侍御史,时淮浙蝗旱,民饥殍流散。
命公为安抚,所至赈廪困灾家,罢诸役作,举良吏以牧羊之。
合肥有陂可溉田,久为右姓专其利,公决导以济下户,得以衣食者不可胜数。
⑤岁余,除河北转运使,诏留监定故丞相向公诸子分财。
丁崖州当国,势慑天下,私所亲谕公,欲市向公长安华严别墅,又讽其子从之。
公至其家,面戒曰:“土田衣食之源不可弃。
”故余财尽均,而华严独存,不以分,由是忤崖州意。
⑥景祐中,西夏称藩日久,当遣人至京师货易,出入民间如家。
公深以为不便,请下诏推恩置馆舍,遣使接引官为监其货易若伏远人者实羁防之也。
⑦公性方严质重,虽笑言不妄,每朝廷有大议论,所持坚正,形于颜色,惟义所在,不恤权忌,一发于言,众莫敢夺。
【注】①走檄:紧急发送文书。
②覆:检查。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尽束.以付吏( )(2)故余财尽均.(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公廉.知之( )A.廉洁B.正直C.查访D.辨别(2)公决导以济.下户( )A.救济B.灌溉C.资助D.疏浚3.把第④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命公为安抚,所至赈廪困灾家,罢诸役作,举良吏以牧羊之。
4.第⑥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典型题目解析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太傅王文恪公传(金山区)

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典型题目解析|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太傅王文恪公传(金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18题。
(20分)太傅王文恪公传(明)王守仁①公讳鏊,字济之。
公自幼颖悟不凡,十六读书太学,太学诸生争传诵其文,一时先达名流咸屈年行求为友。
成化甲午,应天乡试第一,主司异其文,曰:“苏子瞻之流也。
”录其论策,不易一字。
乙未会试,复第一。
②方春,上游后苑,左右谏不听,公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上为罢游。
时边烽甚急,公上筹八事,虽忤权幸,而卒多施行,公辅之望日隆。
武宗在亮闇①,内侍八人,荒游乱政,台谏交章,中外汹汹。
公协韩司徒率文武大臣伏阁以请,上大惊怒,有旨召公等至左顺门。
中官传谕甚厉,众相视莫敢发言。
公曰:“八人不去,乱本不除,天下何由而治!”议论侃侃,韩亦危言继之,中官语塞。
一时国论倚以为重。
(刘)瑾入柄司礼,诏补内阁缺,瑾意欲引冢宰焦②,众议推公。
瑾虽中忌而外难公论,遂与焦俱入阁。
瑾方威钳士类,按索微瑕,辄枷械之,几死者累累。
公亟言于瑾曰:“士大夫可杀不可辱,今既辱之又杀之,吾尚何颜于此!”由是类从宽释。
瑾衔韩不已,必欲置之死无敢言者又欲以他事中内阁刘谢二公公前后力救之,乃皆得免。
瑾骄悖日甚,毒流缙绅。
公遏之不能得,居常戚然。
瑾曰:“王先生居高位,何自苦乃尔耶?”公日求去。
瑾意愈咈③,众虞祸且不测。
公曰:“吾义当去,不去乃祸耳。
”瑾使伺公无所得,且闻交贽亦绝,乃笑曰:“过矣。
”于是恳疏三上,许之。
③公既归吴,屏谢纷嚣,翛然④山水之间,究心理性,尚友千古。
至其与人,清而不绝于俗,和而不淆于时,无贵贱少长,咸敬慕悦服。
平生嗜欲澹然,吴中士夫所好尚珍赏观游之具,一无所入。
惟喜文辞翰墨之事,至是亦皆脱落雕绘,出之自然。
④史臣曰:世所谓完人,若震泽先生⑤王公者,非邪?自为童子至于耆耊,自庙朝下逮闾巷至于偏隅,或师其文学,或慕其节行,或仰其德业。
所谓寿福康宁,攸好德而考终命⑥,公殆无愧尔矣!(选自《王阳明文集》,有删节)[注]①亮闇(àn):古时候君王或士大夫为直系尊亲居丧守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历年高考文言语段中句子翻译(参考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上海市历年高考文言语段中的句子翻译参考答案(1)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1992)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叫做聪明;否定对的,肯定错的,叫做愚蠢。
(2)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1992)没有死却装死,以装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
(1)与其不逊也宁固(1993)与其骄纵,无宁固陋(2)役天下以奉天子邪(1993)驱使天下的人来奉养皇帝吗?(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1994)(我)困窘饥饿没有依靠,(元军)悬赏捉拿(我)有很紧急。
(2)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1994)得知曹玮贪牛羊之利而部队散乱(1)金块珠砾。
(1995)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碎石、碎瓦)(2)吾取其犯命者。
(1995)我只捕捉那些违犯天命的。
(3)非桀其孰为此(1995)不是夏桀谁能做出这种事情呢?(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1996)村子里有一位喜欢多事的年轻人驯养了一只促织。
(2)召医而尤其故。
(1996)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1)痛定思痛,痛何如哉(1997)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回想当时遭受痛悲的情景,该是多么痛苦的啊!或:一个人遭受痛苦之后,再回想当时的痛苦,更加悲痛。
(2)道其不济夫。
(1997)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
(1)鼠度其无他技。
(1998)老鼠估计它(狸)没有别的本领(重点词“度”、“他”、“技”)(2)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1998)所以始终不被愚蠢的和尚庸俗的士人开凿所玷辱。
(1)卒以为将。
(1999)终于任命他为将军。
(1)竟不索其直(2000春)最终不要她的钱(重点词“竟”“索”“直”)(2)皆袖瓦砾遮道伺之(2000春)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重点词“袖”“遮”“伺”)(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百叹(2000秋)你父亲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
(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2000秋)(如果)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的理由)而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
(3)金玉之贱,人民是宝(2000秋)把金玉看得低贱(重点:宾语前置),把人民当作宝贝(重点:宾语前置)(4)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2000秋)让我们的国君喜欢学习而且不耻于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重点词“使”“恶”“下”)(1)人或问之:“何为泣乎(2001春)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呀?”(2)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2001春)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
(3)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2001春)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
(4)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2001春)王烈派人寻找,就是原先那个偷牛的人。
(1)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2001秋)法律,是用来禁止百姓做坏事使他们走向善行远离罪行的。
(2)何谓得之于心(2001秋)(3)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4)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2001秋)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1)知者创物,能者述焉(2002春)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
(或:传述)。
(重点词“知”、“焉”)(2)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2002春)不过世上很少有(吴道子)真迹,像史全所收藏(的真迹或精品),(我)平生大概只能见到一二次罢了。
(重点:“盖”、“而已”、补省略)(3)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2002春)你没有把驾车技术全教给我。
(重点:“御”、“未尽”、句式)(1)不自意全(2002秋)自己没有料到还能保全性命(2)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2002秋)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重点词:“亦”“奇”)(3)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2002秋)(我)大概将要死在此地,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重点词:“盖”“焉”“何以”“发”)(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2003春)县官经常派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
(重点:“邑宰”“扑”被动句式)(2)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2003春)(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拳将它杀死,扛着老虎回家。
(重点:“日”“辄”“负”)(1)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2003秋)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2)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2003秋)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3)猿挂蛇行(2003秋)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004春)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
(2)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004春)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
(重点:“去”、“且”、“为”)(3)何用姓字为(2004春)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重点:“何……为”)(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2004秋)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重点词:“使”“理”“安”,兼顾全句)(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2004秋)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样被欺负,也—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重点词:“见”“暴”“与”,兼顾全句)(3)就善水草舍止(2004秋)靠近好水好草扎营休息。
(1)高不倍寻,广不累丈。
(2005春)高度不到一丈六尺,宽度不到一丈。
(2)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2005春)所以我现在继任杭州。
刺史,只能记述亭(景色之美),而不能再建造(其他亭)了。
(3)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
(2005春)众人都随意地蹲着,只有茅容端坐着,显得恭敬有礼。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2005秋)到了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
(重点:略、课、补出省略)(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2005秋)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
(重点:患、达)(3)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2005秋)再围绕文题全面地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可以充分开掘其中的意蕴。
(1)饵钩而下之。
(2006春)把钓钩装上鱼饵投到水里(译出大意1分,重点词“饵”“下”各1分)(2)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2006春)等到天黑回来,那些钓得的.鱼与午前一样(译出大意1分,重点词“逮”“比”各1分)(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2006秋)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2分)(大意连贯1分;“不足”1分)(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2006秋)(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4分)(1)公请出观之,则老僧规圆而漆之矣!(2007春)朱崖公请(老僧)拿出(竹杖)来观看,结果发现老僧已把方竹杖削圆并涂上油漆了!(补省略1分,“规圆”1分,意思连贯1分)(2)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
(2007春)朱崖公反复感叹了一整天,从此不再去看望那个老僧了。
(“弥日”、“目”各1分,意思连贯1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
(2008秋)(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08秋)即使(1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1分)。
里人疾周者,(1)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2009春)如果杀了我真的对人有好处,我怎么会吝惜我这条命呢(3分)(“何”l分,“爱”l分;意思连贯1分)(2)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2009春)天灾流行,人民自然会遭受到祸害,这管(干、关)我什么事呢(3分)(“摧”l 分,“何”1分;句式1分)(1)入其姓名,遂被摄。
(2009秋)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
(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2)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2009秋)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
(得分点:比、谒、引)(1)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
(2010春)总共六人才能合抱,再上去一二尺树围就更大了。
(“凡”、“周”、前一个“更”各一分。
)(2)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
(2010春)延伸到墙外的树枝都成树干,弯弯曲曲地垂到地。
(定语前置、“垣”、“属”各一分)(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010秋)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3分)(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10秋)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2分(1)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
(2011春)后来(把“瓻”)错成“痴”,就很失厚道的意味。
(“讹”、“殊”、“气象”各1 分)(2)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箱,旋致蠹书之变。
(2011春)即使读书没有什么成就,也要比让书烂在书箱里,很快招来被虫蛀坏的后果要好。
(“成”、省略介词“于”、“旋”各1分)(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011秋)虞丘相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来代替自己。
(3分,进、以、“于楚庄王”倒装各1分。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2011秋)楚庄王同意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百姓全部自己增高了他们的车子。
(2分,居、句意各1分)(1)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2012春)桓帝喜欢他的才能和外貌,下诏书把公主嫁给他为妻。
(2)潜令亲属诣阙通之。
(2012春)(杨琁)暗中让亲戚、下属到朝廷诉说这件事。
(1)苟,子何欲(2012秋)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12秋)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