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4 14 小蜗牛教案2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掌握小蜗牛的分类;•理解小蜗牛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保护小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难点:学生对小蜗牛的分类及其重要性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小蜗牛标本、图片、PPT等;•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回答问题的小组活动等。

四、教学过程1. 集体活动•(1)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小蜗牛标本引入课题;•(2)导入情景:让学生想象自己成为小蜗牛,讨论小蜗牛的生活状态。

2. 分组讨论•(1)小组活动: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小蜗牛分类的讨论;•(2)展示成果: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 教师讲解•(1)介绍小蜗牛:详细介绍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分类讲解:讲解小蜗牛的分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学生练习•(1)知识巩固: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或简单笔记;•(2)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观察小蜗牛,记录观察结果。

5. 拓展延伸•(1)阅读扩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拓展视野;•(2)学习交流:学生分享对小蜗牛的认识和感想。

五、课堂小结•简要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强调小蜗牛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观察身边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报告。

七、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和学生表现,指出不足之处并进行反思,为下节课教学提供参考。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课文(四)14《小蜗牛》教案新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课文(四)14《小蜗牛》教案新人教版

小蜗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全、变”12个生字,会写“对、妈、全、回”4个生字。

学习偏旁:王字旁。

2.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认字、写字;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导读1.出示谜语:说它是头牛,无法拉车走,说它力气小,却能背屋走。

(打一动物)谜底:蜗牛一只小蜗牛从春天到秋天,妈妈派它到树林里玩,顺便看看小树发芽,摘草莓,采蘑菇,可小蜗牛每次都没能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出示课题:小蜗牛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之一。

头部有两对触角,腹部有扁平的脚。

蜗牛行动迟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最怕阳光直射。

二、自读感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

2.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想一想: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三、字词揭秘(一)我会认的字1.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全、变2.老师详解生字,学生学习。

3.利用ppt了解生字的字音、组词、造句等。

(1)加一加又+寸=对女+马=妈人+王=全口+口=回(2)对比识字孩——该吧——把对——付发(fā)(发芽)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fà)(头发)旁边:指靠近的地方。

本课指蜗牛的家在哪里。

碧绿:青绿色。

本课指小树叶子的颜色。

办法: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回来: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来。

待在:停留在。

(二)我会写字1.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对、妈、全、回2.随文识字:(1)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

(字的读音、结构、部首、组词、笔顺、造句等)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对:右边横撇的撇要写舒展,最后一笔是点。

妈:书写指导:字写紧凑,女字横稍短。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认识字词:“蜗牛”,“壳”–能够听懂、读懂并朗读《小蜗牛》这篇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心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字词:“蜗牛”,“壳”2.熟悉并朗读课文《小蜗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蜗牛的特点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蜗牛》2.课堂PPT3.教学图片:蜗牛图片4.板书内容:“蜗牛”,“壳”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蜗牛图片,让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学习课文《小蜗牛》(15分钟)1.师生齐读《小蜗牛》,并解释词语生词。

2.逐段解释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蜗牛的特点。

3.教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3. 活动与讨论(20分钟)1.学生小组讨论并描述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课堂展示学生的描述,鼓励分享。

4. 操练与巩固(10分钟)1.学生读课文《小蜗牛》,并回答问题。

2.师生一同朗读课文。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理解的蜗牛的特点和习性。

五、板书设计•生字词:蜗牛、壳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频、图文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描述,培养了学生对蜗牛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在巩固环节,通过师生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内容为教案草稿,具体教学以实际情况为准。

)。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14《小蜗牛》说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14《小蜗牛》说课课件

(2)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指名交流。 (4)角色朗读,情境再现。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 指名分角色朗读。评选出最佳选手。
《小蜗牛》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 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四)单元的课文《小蜗牛》,下面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小蜗牛》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四)单元的一 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与慈爱的蜗牛妈妈的三 次有趣的对话,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用小蜗牛的 慢为线索,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的不同特征。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地爬行, 让学生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 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课程教学皆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 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的观察、朗读、识记、想 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6.学写“对”字。 (1)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对”的结构。 (2)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 ”起笔要比“图片”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3)学生先描红,再动笔写一个。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小蜗牛名师优秀教案7篇

小蜗牛名师优秀教案7篇

小蜗牛名师优秀教案7篇《小蜗牛》是一篇气势磅礴的语文教学文章,我们专注整理出X篇小蜗牛名师优秀教案,这几篇小蜗牛教案,都是教师们耗费心血编撰的优秀教案,小蜗牛教案用心的讲述《小蜗牛》这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分享精致小蜗牛教案,让更多的教者借鉴。

【小蜗牛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说课稿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说课稿小蜗牛慢慢爬教案寺坪小学张品香教学目的: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

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多媒体。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过程:一、前置学习:1、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学生听歌曲交流感受。

(2)谈话: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

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板书课题:蜗牛2、自主学习。

(1)出示蜗牛图片学生欣赏,讨论蜗牛的身体结构。

(2)怎样画蜗牛呢?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准备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老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

)二、交流释疑:1、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上台讲解怎样画蜗牛。

(演示画法,边演示边讲解)。

2、教师点拔:(1)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

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

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抬头的向前爬的后爬的低头的(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2)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

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3)启发引导学生绘画: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14小蜗牛教案1.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14小蜗牛教案1.docx

14 小蜗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住”“孩”“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全”等4个生字。

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能借助图画,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歌曲导入1.课件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欣赏歌曲。

2.师:同学们,为什么蜗牛最后说等它爬上葡萄藤的时候葡萄就成熟了呢?葡萄不是才长出嫩嫩的叶子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动动小手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课件出示配乐朗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课文生字并标上拼音,多读几遍。

3.老师范读课文,解决学生不会读的字词。

4.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5.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1.让学生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2.老师随机出示课件书上不注音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4.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吗?(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摘星星。

2.游戏(摘星星):在小星星的背后写上生字、生词,摘到星星的同学把字词读准了就可以得到小星星。

二、学习课文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旁白。

2.读第1自然段,回答:蜗牛一家住在哪里?(小树林的旁边)3.读第2~8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思考:(1)蜗牛妈妈分别让小蜗牛去看什么?小蜗牛看到了什么?(2)为什么会这样呢?4.让学生自己读第2~8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

14小蜗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4小蜗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案标题:14小蜗牛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和书写。

2. 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3. 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书写,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书写方法。

2.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生字词学习: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书写方法。

让学生跟读、拼写,并纠正发音和书写错误。

3.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

4. 课文理解: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5.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关爱动物的经历,培养学生的情感。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给予指导和总结。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关爱动物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

以上是一份详细的教案,供您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丰富内容重点关注的细节:课文阅读和理解补充和说明:课文阅读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它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小蜗牛》。

2.能理解课文《小蜗牛》的内容,体会小蜗牛的生活。

3.能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4.能书写正确的生字“蜗牛”、“壳”、“慢”、“爬”。

二、教学重点
1.熟练朗读课文《小蜗牛》。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蜗牛的特点。

3.书写生字“蜗牛”、“壳”、“慢”、“爬”。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和小蜗牛的特点。

2.书写生字“蜗牛”、“壳”、“慢”、“爬”。

四、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2.教具:图片、小黑板、彩色粉笔、教案。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学习课文(15分钟)
1.教师朗读课文《小蜗牛》,学生跟读。

2.回答问题:蜗牛有什么特点?蜗牛为什么爬得慢?
3.教师解释生字:蜗牛、壳、慢、爬。

3. 分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每组派代表发言。

4. 书写(10分钟)
学生打开课本,书写生字“蜗牛”、“壳”、“慢”、“爬”。

5. 温故知新(5分钟)
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是否掌握。

六、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课文《小蜗牛》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在教学中应更注重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以上为本次教案,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蜗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故事夸张手法的幽默。

学说描述蜗牛爬行速度的话“小蜗牛爬呀爬,爬得很慢很慢,很久才爬回来。


2.通过理解小蜗牛爬了一季才爬了一个来回的爬行速度,进一步了解蜗牛的习性。

3.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

活动准备:
1. 挂图17号;《小朋友的书.春天到》;磁带及录音机。

2. 小蜗牛贴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形象贴片,谈话引题
看!小蜗牛又要去旅行了,这次可是妈妈让它去的。

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仔细听听,故事里的小蜗牛到哪儿去了,路上花了多长时间。

二、教师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故事里讲了什么?(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三、教师结合挂图讲故事
提问:
1. 春天到了,妈妈叫小蜗牛去干什么?
小蜗牛是怎么爬的?为什么等它爬回家已经是夏天了?故事里怎么说的(学说:小蜗牛爬呀爬,爬得很慢很慢,很久才爬回来)
2.夏天到了,妈妈叫小蜗牛去干什么?
小蜗牛是怎么爬的?(学说:小蜗牛爬呀爬,爬得很慢很慢,很久才爬回来)
3.秋天到了,蜗牛妈妈怎么说?
小蜗牛怎么爬?(学说:小蜗牛爬呀爬,爬得很慢很慢,很久才爬回来)
4.等小蜗牛爬回家已经是什么季节了?妈妈怎么说?
小蜗牛为什么爬了这么久?(因为爬得太慢)
5.你们觉得故事好听吗?
小结:当然,小蜗牛不会爬这么长时间,这是故事里夸张的表现手法,让我们听起来觉得小蜗牛特别有趣。

所以你就会觉得故事好听。

四、师幼合作讲故事
1.请幼儿使用《小朋友的书.春天到》第27-28页“小蜗牛”,看着图画听教师讲故事,故事中讲到小蜗牛怎么爬的地方,请幼儿一起来讲。

2.师幼共同表演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