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消化与吸收知识点

消化与吸收知识点

消化与吸收知识点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 消化道。

-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

口腔中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牙齿能咀嚼食物,舌能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初步消化淀粉。

- 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 食道: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它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向胃。

- 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

胃壁有发达的肌肉层,收缩时能引起胃的蠕动,可以研磨和搅拌食物。

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很长,一般有5 - 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大大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

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 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 肛门:是消化道的末端。

2. 消化腺。

- 唾液腺:有三对,分别是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 胃腺:位于胃壁内,分泌胃液。

-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胆汁通过胆管流入十二指肠。

-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胰脂肪酶等,胰液通过胰管流入十二指肠。

- 肠腺:位于小肠壁内,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二、食物的消化。

1. 消化的概念。

-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2. 消化的类型。

- 物理性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的过程。

例如,口腔内牙齿对食物的咀嚼和舌对食物的搅拌,胃和小肠的蠕动等。

-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例如,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胰液、肠液中的多种酶将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彻底分解等。

知识点总结(消化系统全)

知识点总结(消化系统全)

消化系统知识点总结胃炎1、慢性胃炎主要的致病菌为:幽门螺杆菌(HP)。

2、慢性胃炎的确诊方法为:胃镜检查。

3、如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常用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替硝唑(奥硝唑)或枸橼酸铋钾二联或三联治疗。

4、硫糖铝在餐前1小时与睡前服用效果最好。

多潘立酮、莫沙必立等胃肠动力药应在饭前服用。

5、慢性胃炎的饮食护理:急性发作期病人可给予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如病人有少量出血,可给予米汤等,以中和胃酸,利于黏膜的恢复。

剧烈呕吐、呕血的病人应禁食。

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消化性溃疡1、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为:幽门螺杆菌。

2、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为:胃酸分泌过多。

3、消化性溃疡主要的症状为:上腹痛。

4、胃溃疡疼痛的典型节律为:进食--疼痛--缓解。

5、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疼痛节律为:疼痛--进食--缓解。

(空腹痛)胃溃疡特点:疼痛性质---烧灼或痉挛感;疼痛部位---剑突下正中或稍偏左;发作时间---进食后30~60分钟,较少发生于夜晚;一般规律:进食--疼痛--缓解。

十二指肠溃疡特点:疼痛性质---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或仅有饥饿样不适感;疼痛部位---上腹正中或稍偏右;发作时间---进餐后1~3小时,午夜至凌晨3点常被痛醒;一般规律:疼痛--进食--缓解。

6、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其临床表现为呕血与黑便。

7、消化性溃疡合并穿孔主要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和具有急性腹膜炎的体征。

8、幽门梗阻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宿食。

9、消化性溃疡确诊的方法为:胃镜检查。

10、消化性溃疡病人的饮食护理:嘱病人定时进餐,少量多餐,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不宜过快、过饱,溃疡活动期病人每天可进餐5~6顿。

同时以清淡、富有营养的饮食为主(面食为主),或软饭、米粥等。

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如油煎食品、浓茶、咖啡、辛辣调味品等。

初中生物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消化系统是人类和其他动物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起着将进食的食物分解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作用,然后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供给全身的能力。

下面将从人类的消化系统结构、消化器官功能、消化过程和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消化系统结构人类的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道和附属器官组成。

消化道从口腔开始,依次包括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最后以肛门结束。

附属器官包括胰腺、肝脏和胆囊,它们通过分泌消化液参与消化过程。

二、消化器官功能1. 口腔: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混合唾液的作用,开始机械消化,并通过齿齦分泌的唾液中的酶类开始化学消化,如淀粉酶的作用。

2. 食道:将食物由口腔传送至胃,利用蠕动动力。

3. 胃:胃是消化道中承接食物的主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酸性消化液的分泌和胃液的机械消化。

4.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通过小肠壁的绒毛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5. 大肠: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对于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进行浓缩和形成粪便。

6. 胰腺:胰腺分泌胰液,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它们的作用主要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等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7. 肝脏和胆囊:肝脏产生胆汁,胆囊储存胆汁,它们通过胆管将胆汁输送至小肠,胆汁中的胆红素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三、消化过程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机械消化是指通过口腔的咀嚼和胃的搅拌,将食物分解为小颗粒,增大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化学消化是借助消化液中的酶类,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等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消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口腔、胃和小肠中。

四、消化系统常见疾病1. 胃炎:胃炎是胃粘膜受损引起的炎症,常见症状是胃痛、消化不良、反酸等。

2. 胃溃疡:胃溃疡是指胃黏膜发生破溃的疾病,常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消瘦等。

3. 肠炎:肠炎是指小肠或大肠黏膜受到炎症的情况,常见症状是腹痛、腹泻、便血等。

消化系统学知识点

消化系统学知识点

消化系统学知识点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器官系统,它负责将食物在体内进行消化、吸收和排泄。

了解消化系统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维持身体健康和科学饮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消化器官、消化过程以及一些相关疾病。

一、消化器官1.胃:胃位于人体腹腔的中上部,主要功能是储存食物、分解食物以及消杀细菌等。

胃内有许多褶皱和胃腺,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等酶的作用,将食物分解成较小的颗粒。

2.肠道:肠道主要分为小肠和大肠。

小肠是食物吸收的主要场所,进一步消化食物并将其分解成更小的单位,以方便吸收。

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消化的物质转化为粪便。

3.肝脏: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腹腔内,具有重要的代谢功能。

它通过产生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并分解和清除一些有害物质。

此外,肝脏还参与蛋白质和糖的代谢。

4.胆囊:胆囊是肝脏的附属器官,位于肝脏的下方。

它主要储存和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

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囊会收缩,将胆汁释放到小肠中,以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二、消化过程1.摄食:摄食是指人体通过进食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食物经过口腔,经过咀嚼、混合唾液等步骤,进入食管。

2.吞咽和运动:食物通过吞咽动作进入食管,然后通过食管运动进入胃。

食管的肌肉运动是有规律的波状收缩,将食物顺利推进。

3.胃部消化:在胃内,食物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开始被分解。

同时,胃壁的肌肉运动将食物搅动,形成混合物。

4.小肠消化和吸收:食物从胃进入小肠后,将与胆汁和胰液混合,进一步消化。

在小肠内,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被分解为更小的单位,并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

5.大肠吸收和排泄: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消化的物质转化为粪便。

粪便经过大肠的蠕动运动,最终排出体外。

三、消化系统疾病1.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不适症状,如胃胀、恶心、腹胀等。

常见的原因包括饮食不当、压力过大和肠道菌群失调等。

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

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

消化系统知识点归纳消化系统是指人体内一系列参与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和组织。

它的结构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以及消化液的分泌器官如唾液腺、胃液分泌细胞和胰腺等。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组织和其相关知识点。

1.口腔:-功能:摄食、咀嚼食物、混合唾液、开始化学消化。

-主要结构:牙齿、舌、腭、喉。

-牙齿的种类、结构和作用:门齿、犬齿、前磨齿、后磨齿,用于咀嚼、切割和磨碎食物。

2.食管:-功能:将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

-主要结构: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3.胃:-功能:暂时贮存食物、消化食物、杀死细菌。

-主要结构:胃壁、黏膜层、胃液分泌细胞。

-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胃酸、胃蛋白酶、粘液,用于杀灭细菌、部分蛋白消化。

4.小肠:-功能: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主要结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小肠壁的结构:黏膜、肌层、外膜,黏膜上有许多绒毛。

-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碳酸氢盐、胰蛋白酶、肠腺蛋白酶、腺苷酸,用于中和胃酸、消化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

5.大肠:-功能: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粪便。

-主要结构:盲肠、结肠、直肠。

-盲肠的附属器官:阑尾,可能在免疫和有益菌群中发挥作用。

6.胰腺:-功能:分泌胰液,参与消化过程。

-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酶、碳酸氢根离子、消化蛋白、脂肪、淀粉等。

-胰岛细胞的功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水平。

7.肝脏:-功能:产生胆汁、代谢和解毒。

-胆汁的成分和作用:胆盐、胆固醇、胆红素等,用于脂肪消化和吸收。

8.胆囊:-功能:贮存胆汁。

-主要结构: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9.消化液:-唾液的作用和成分:淀粉酶、抗菌酶,开始淀粉消化和抑制细菌生长。

-胃液的作用和成分:胃酸、胃蛋白酶、粘液,杀灭细菌、消化蛋白和润滑黏膜。

-胰液的作用和成分:胰酶、碳酸氢根离子,消化蛋白、脂肪和淀粉。

10.消化酶:-类型和功能: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分别用于消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消化系统知识点整理

消化系统知识点整理

消化系统知识点整理消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功能系统之一,它负责摄取、消化、吸收和排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废物,为身体提供能量和维持生命活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分。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在这里食物被咀嚼和初步消化。

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食管是连接咽和胃的管道,食物通过食管的蠕动被输送到胃中。

胃是一个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器官,具有很强的收缩和分泌功能。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这里被进一步分解,并吸收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如胃腺和肠腺。

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借助导管将分泌的消化液排入消化道。

二、消化系统的功能1、摄取食物通过口腔摄入食物,这是消化过程的第一步。

2、消化食物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以便身体能够吸收和利用。

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主要通过口腔的咀嚼、胃的蠕动和小肠的分节运动等实现。

化学性消化则依靠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唾液中的淀粉酶、胃液中的蛋白酶和盐酸、胰液中的多种酶等,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3、吸收营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供细胞代谢和利用。

4、排泄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三、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具有咀嚼、吞咽、辅助发音等功能。

牙齿是咀嚼的主要工具,人的牙齿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

切牙用于切断食物,尖牙用于撕裂食物,磨牙用于磨碎食物。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够初步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四、咽和食管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气管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消化系统中考的知识点归纳

消化系统中考的知识点归纳

消化系统中考的知识点归纳消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负责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和排泄。

以下是消化系统中考的知识点归纳: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

消化过程:1. 口腔: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唾液混合,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开始分解淀粉。

2. 胃: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胃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进一步分解食物。

3. 小肠: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其中的胰酶和肠酶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分子,以便吸收。

4. 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消化腺的功能:1.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帮助初步消化淀粉。

2. 胃腺: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帮助消化蛋白质。

3.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帮助消化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4. 肝脏: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脂肪。

5.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帮助消化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营养物质的吸收:1. 淀粉:在小肠中被分解成葡萄糖后吸收。

2. 蛋白质:在小肠中被分解成氨基酸后吸收。

3. 脂肪:在小肠中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后吸收。

4.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小肠中直接被吸收。

消化系统的调节:消化系统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和激素两种方式。

神经调节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激素调节则涉及多种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等。

消化系统的疾病: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等。

这些疾病可能由不良饮食习惯、遗传因素、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

结束语: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我们可以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预防相关疾病。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

初中生物人体消化系统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人体消化系统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人体消化系统知识点整理人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它负责将我们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内容。

一、消化道的组成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直肠等主要器官。

1. 口腔:食物的消化过程从口腔开始。

牙齿负责咀嚼食物,将其碎解成小颗粒。

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淀粉,形成糖类。

2. 食管:食物被咀嚼后,通过食管进入胃。

食物在食管内通过蠕动运动的方式向下推进。

3. 胃:胃是一个容器,可以储存大量食物。

胃壁分泌胃液,包含盐酸和胃蛋白酶,帮助消化蛋白质。

胃液与食物混合,形成食糜。

4. 小肠: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胰液和肠液分泌到小肠中,进一步分解食糜,使其转化为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以便被身体吸收。

5. 大肠和直肠: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转化为粪便。

直肠是存储粪便的地方,最后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二、消化腺及其分泌物人体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和肠壁内腺等。

它们分泌的消化液协助消化过程。

1. 唾液腺:唾液腺分布在口腔内,分泌唾液。

唾液含有水、黏液和酶,主要起到湿润食物、帮助咀嚼和起始淀粉消化的作用。

2. 胃腺:胃腺分泌胃液,其中主要成分是盐酸和胃蛋白酶。

盐酸调节胃酸度,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肽和氨基酸。

3. 胰腺:胰腺分泌胰液。

胰液中含有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消化酶,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4. 肠壁内腺:肠壁内腺分泌肠液,其中包含酶和其他消化辅助物质。

肠液能够分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三、消化过程消化过程主要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1. 机械消化:机械消化主要在口腔和胃中进行。

口腔中的咀嚼和胃内的搅拌与蠕动能够将食物破碎和混合,增加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

2. 化学消化:化学消化主要由消化液中的酶完成。

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淀粉,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胰液和肠壁内腺分泌的消化酶则进一步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1、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口腔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等。

3、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直肠、肛管。

4、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5、主要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

6、除口腔、咽外,消化管由内向外分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7、口腔经咽峡与咽相通(咽峡:鄂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为口腔与咽的分界);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经第3磨牙后方间隙与固有口腔相通。

8、昏迷病人急救常指压或针刺人中,唇、颊分界线为鼻唇沟。

9、牙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构成;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10、龋齿:口腔内乳酸杆菌能使糖类酵解产酸,导致牙釉质脱落,产生空洞,称龋齿。

11、乳牙(20),恒牙(28-32);乳牙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3岁出齐,6岁后相继脱落,恒牙开始萌出,第3磨牙(迟牙、智齿)17-25岁萌出或终身不出;(牙的记录方式结合书上图表及自身理解记忆)。

12、舌以界沟分为舌体、舌根。

舌乳头分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菌状、叶状(人类已退化、轮廓乳头(最大)。

13、口腔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湿润口腔、助消化。

主要有三对:腮腺(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黏膜处);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

14、咽为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15、扁桃体有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位于口咽侧壁的扁桃体窝内,通常所说扁桃体即指鄂扁桃体)。

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有重要防御功能。

16、鼻咽腔咽鼓管咽口与中耳鼓室相通,因此咽部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17、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喉壁之间的一纵行凹陷,为鼻咽癌好发部位;梨状隐窝为异物易滞留部位。

18、食管上接咽下连胃贲门,约25厘米,穿食管裂孔入腹腔,分颈、胸、腹3部。

19、三处狭窄:1、食管起始处(异物易停留);2、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水平);3、穿膈肌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三个狭窄分别约距中切牙15、25、40厘米。

二三处狭窄为食管癌好发部位。

第二部分
1.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左上腹部),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作用:容纳
和初步消化食物,分泌胃液;两壁两口(入口为贲门,与食管相连,出口为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两缘(上缘胃小弯,下缘胃大弯);分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胃窦)。

2. 胃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组成;胃腺位于黏膜层;胃底腺:主细胞(最多,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盐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颈黏液细胞(分泌酸性黏液)
3. 胃黏膜屏障:由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和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层构成,抵御
胃液对胃黏膜的侵蚀。

4. 小肠(消化和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上接幽门,下续盲肠,从上至下:十
二指肠、空肠、回肠。

5
. 十二指肠: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上部靠近幽门部分称十二指肠壶
腹,又称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于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

6. 小肠腔面有环状襞,黏膜表面有肠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能扩大
吸收面积。

7. 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盲肠和结肠表面特殊结构:结肠
带、结肠袋、肠脂垂(带袋垂)。

8.阑尾体表投影: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此点称为麦氏点。

9.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中间的直肠横襞最大最明显,可作为直肠镜检查的定位标志。

10.齿状线:肛柱下端与肛瓣边缘连成锯齿状环形线,环绕肛管内面,称齿状线。

11. 肛门外括约肌为控制排便的重要肌束,损伤可致大便失禁。

12. 痔:直肠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直肠静脉丛淤血、扩张、屈曲而形成的柔软静
脉团。

齿状线以上为内痔、以下为外痔、在上下同时出现为混合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