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精髓

合集下载

西方军事思想理论总结论文

西方军事思想理论总结论文

西方军事思想理论总结论文西方军事思想理论是西方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的众多学说和思想。

这些理论对西方军事战略、战术和组织具有深远影响,并在现代军事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战略、战术和组织三个方面对西方军事思想理论进行总结。

在战略理论方面,西方军事思想主要关注战争的整体规划和执行。

古希腊的战略思想家如屈里尼、戴奥尼修斯等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概念,如兵力运用、集结优势、作战计划等。

随后,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提出了著名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观点,强调了政治目标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而后的西方战略学派,如克劳塞维茨的继任者朱尔斯·布洛尔、安托万·德·尚布鲁尔等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决策制胜、经济战略、总体战争等概念。

在战术理论方面,西方军事思想主要关注战斗的策略和技巧。

古代著名的战术家如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拿破仑等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战术原则和战斗技巧,如战法灵活性、使用地形、运动战等。

而现代西方军事思想则注重科学化、技术化的战术理论,如布洛尔的火力概念、孙子兵法的兵力组合原则、克劳塞维茨的正面决战等。

此外,运用计算机模拟和数据分析并纳入战斗决策的数学模型也成为现代战术学研究的重点。

在组织理论方面,西方军事思想着眼于组织结构、指挥体制和作战方法的研究。

古代的欧洲骑士制度和罗马军团制度为西方军队组织提供了重要启示。

而近代,普鲁士的强大军队为组织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洛曼军事理论强调纪律、训练、专业化等,以及克劳塞维茨对军队作战能力和指挥系统的研究。

现代西方军事思想则强调灵活性、机动性和信息化,如分布式作战、快速部署和网络战争。

综上所述,西方军事思想理论涵盖了战略、战术和组织三个方面的研究。

在战略方面,西方军事思想关注战争的总体规划和执行。

在战术方面,西方军事思想注重战斗的策略和技巧。

在组织方面,西方军事思想关注组织结构、指挥体制和作战方法的研究。

西方军事思想理论总结为

西方军事思想理论总结为

西方军事思想理论总结为西方军事思想理论总结西方军事思想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西方军事思想理论进行总结,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骑士精神、近代战争思想,以及现代战争理论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古希腊罗马时期,军事思想主要围绕着城邦与帝国的兴衰展开。

古希腊军事思想强调靠规模优势和士气来取胜,在弗辛纽斯战役中,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与300名斯巴达士兵抵挡众多波斯大军,展现出所谓的“斯巴达士兵的不屈精神”。

罗马军事思想则着重于战术和组织,尤其是军纪和纪律的重要性,如《战争艺术》一书中提到的“罗马军团”的编制与战法,为罗马帝国的扩张和长期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是西方军事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骑士强调武勇、荣誉和陷身激战的勇气,他们相信通过实施正义与公平的战斗来树立名声和声望,这种以合法武装冲突来定解纷争的理念影响了整个中世纪的军事思想。

进入近代,随着战争形态的转变和火器武器的兴起,军事思想面临了新的挑战和重新定义。

近代战争思想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普鲁士将军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提出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观点。

他认为战争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消灭敌人,更是为了通过军事胜利来实现政治和战略目标。

这个观点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战争思想家,包括美国将军杰拉尔德·韦尔多·约翰逊和英国将军彼得·P·亚历山大等。

现代战争理论则进一步将军事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受到了严格的批判,人们开始研究更多的军事领域,如战略、战术、指挥和武器装备等。

战争思想家如J·弗莱克、巴尔的摩尔·岑格、安托万·亨利·贝克拉尔等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理论,如“战略高点”和“指挥核心”等。

总结起来,西方军事思想理论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规模优势和组织重要性,到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和近代的军事政治思想,再到现代的战争理论,不断演变和发展着。

第四讲 外国古近代军事思想概述

第四讲  外国古近代军事思想概述

• 贝利萨留是欧洲中世纪前期军事思想的代 表人物,他的军事思想,既是古希腊、古 罗马军事思想发展的终结,又是欧洲中世 纪军事思想发展的起点。
• “和平是一件最大的好事。凡是略有理性 的人,都会同意这一点,……因此,力求 以和平来结束战争的统帅,才是最伟大的 统帅。”
• 马基雅维利是欧洲中世纪后期军事思想的 代表人物。
• 克劳塞维茨认为“消灭敌人军队不仅在整 个战争中,而且在各个战斗中,都应该看 作是主要的事情,这是我们的原则。”
• 苏沃洛夫认为 “赶走敌人是失败,歼灭敌 人,俘虏敌人才是胜利”。
• 拿破仑说:“欧洲有很多优秀的将军,但 他们一下期望的东西太多,而我只看一个 东西:敌人的兵力,并且力图消灭他们, 因为我相信,只要把军队全消灭,其他一 切就会随之而土崩瓦解。”
• 古罗马的军事思想,主要见之于当时的历 史家波里比阿、阿庇安、塔西佗、李维、 普鲁塔克等有关罗马历史的著作,最主要 的代表人物是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古罗马 的统帅费边、西庇阿、古罗马的政治家和 军事统帅恺撒、古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 屋大维等。
• 汉尼拔,在西方有 “战略之父”之称。
• 坎尼战役被看作是开创了“歼灭战”的先 河。

代表性的军事著作有《军事政治回忆
录》、《制胜的科学》、《新军事体系》、
《战争艺术概论》、《拿破仑选集》、
《战争论》等。影响最大的军事人物是拿
破仑,最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是《战争
论》。
• 莫里茨(1561—1625)以军事改革闻名。
• 克伦威尔(1599—1658)是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中的领袖,他在军事思想上的贡献主 要是在建立军队方面。
二、外国近代军事思想概要
• 外国近代军事思想是指1648年到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这个期间里西方各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和人物的军事思想。外国近代军事 思想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时期,以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问世为分水岭, 在19世纪40年代以前为近代军事思想的形 成时期,19世纪4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为近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时期。

军事理论:西方兵学

军事理论:西方兵学

军事理论:西方兵学《制胜的科学》苏沃洛夫(1729—1800),俄罗斯著名军事统帅和卓越军事理论家,俄国军事学术和军队改革的奠基人。

参加过反普鲁士的“欧洲七年战争、俄土战争和欧洲反拿破仑战争,一生率部作战35次,从未有过败绩。

历任步兵团团长、旅长、预备军军长、驻意大利北部俄军总司令等职,获元帅军衔。

在他统帅驻乌克兰俄军期间,他研究了亚历山大、汉尼拔和凯撒等人的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战争的经验,写出了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制胜的科学》。

《制胜的科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分队对抗演习或演习前的训练”,主要供军官使用,阐述了苏沃洛夫以贯穿冲击演练来训练军队的方法。

第二部分“向士气口授必须的知识”其中列举了苏沃洛夫关于战术和战斗勤务的基本原则。

其主要思想观点是:一、人是制胜的决定因素,因此应当把人置于优先位置来考虑,要注重战前对士兵进行严格的操练和实行铁的纪律,使每个士兵确信自己有力量,勇敢向前。

士兵这一名称理当包含军队中的所有人,上至最高级的将军,下至最低层的火枪兵、骑兵和步兵,这些人无例外地都要经受严格的训练。

要使士兵成为本领高超的战士,成为自己祖国的可靠卫士,就应该懂得如何训练,如何作战。

为此,应该让部队通过演练来熟悉战争中的各种现象,这些演练又必须非常接近于实战,这样,士兵就会把真正的战争看成不过是演习而已。

“训练从难,征战易。

训练从易,征战难”。

而军人服从命令是保持秩序井然的基础,军队的坚强指挥是建立在服从命令的基础之上的,故服从应该是绝对的,任何下属对上级的命令不仅不得争辩,就连议论也不许可。

二、战略行动的基本方法是进攻,无论是对不设防的野外,还是设防的城堡,都要坚决进行进攻。

“军事学术之真谛,是从敌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进攻敌人,而不是采取间接的迂回方式接近敌人。

只有的勇敢的进攻才能制胜”三、战术的基本原则是:“观察”、“快速”、“猛攻”。

观察的实质是要善于判断敌情和地形,及时制定正确的作战计划;快速是要求部队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突然性。

第四讲 外国古近代军事思想概述

第四讲  外国古近代军事思想概述

• 德国军事家鲁登道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 行了总结,提出了总体战思想,
• 他认为现代战争是总体战争,是交战双方 全民族进行的全面的较量。
• 1933年希特勒掌握了德国的政权,随着法 西斯的上台,法西斯的极端冒险主义便与 闪击战思想融为一体。
• 在希特勒统帅部制定的一切计划中都充分 体现出闪击战的思想。
第四讲 外国古近代军事思想 概述
昆明指挥学院军理教研室主任 古 佳 副教授
一、外国古代军事思想
•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是西方古代的 奴隶制社会时期。
• 特征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占有制度形 式。
• 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将领和统帅,产生了丰 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军事思想。
• 古希腊的军事思想主要散见于希罗多德的 《希腊波斯战争史》、修昔底德的《伯罗 奔尼撤战争史》、色诺芬的《长征记》, 及阿里安、普鲁塔克等人的历史著作和著 名军事人物的军事活动史料之中。主要代 表人物是伯里克利、色诺芬、埃帕米农达 斯、亚历山大等。
• 制空权论 制空权论主要由意大利的杜黑 等人提出来的。
• 杜黑的空军战略理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 制空权理论,二是战略轰炸理论。
• 飞机却将人类从地面上解放出来,将给未 来战争的样式带来深刻的变化
• 飞机是一种全新的因素,它不是革新,而 是革命
• 德军是杜黑“空中决战必须先于地面决战” 思想的忠实执行者。
• 沃邦(1633—1707)是法国的元帅,他以 要塞的建造者和破坏者而闻名。
• 法国的萨克森元帅(1696—1750)著有 《幻影》一书,是18世纪重要的军事理论 著作。
• 劳埃德(1720—1783)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最早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军事政治回忆 录》
• 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1712—1786)著名 的军事家。《给将军们的训词》对作战理 论进行了广泛的论述。

西方军事思想发展概述

西方军事思想发展概述

(二)古代西方军事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远古时 期的军 事思想
古希腊、 古罗马时 期的军事 思想
欧洲中世纪 的军事思想
(三)代表性的人物、思想及其影响
马略 色诺芬
斯巴达克 修昔底德
亚历山大三世
汉尼拔
凯撒
● 赢得战争胜利,必须政治、外交手段和军事打 击并用;
亚历山大三世 (前356—前323)
● 指出各种不同类型战争的规律是有区别的,全 民参加的民族战争具有最可怕的力量;
● 论证了军事领域的一些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规 则,同时又指出不能把原理和规则当成绝对化的 公式; ● 对战争艺术的内容体系做了新的划分,提出 了有关战略、战术以及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
三、现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作战指挥的要旨在于选择时机、迅速行动和击敌 要害;
● 正确编组战斗队形是取得恩战格斗斯胜:古利希的腊前军提事之家一“,第
一个创立了直到今天仍解决
应考虑参战兵力等条件进行编一组切,的采决取战的迂战回术包原围则等,战不
术; ……
要沿正面平分的地段进行主 攻。”
迦太基军队统帅。 率军多次打败古罗 马军队。被后人称 为“战略之父”。
西方军事思想发展概述
一、古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现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四、西方军事思想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一、古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约公元前4000年 ——公元13、14世纪)
(一)古代西方军事思想的产生背景
社会形态: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 战争形态:冷兵器战争
(一)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产生背景
社会形态:由封建制国家转变为资本 主义国家

美国军事思想精髓及点评

美国军事思想精髓及点评

美国军事思想精髓及点评美国军事思想精髓及点评威慑战略美国军事战略的核⼼就是威慑战略。

通过威慑来实现不战⽽胜,通过让敌⼈确信与美国作战不是战败就是损失惨重来慑⽌敌⼈的进攻,使敌⼈不敢先发制⼈,从⽽获得先发制⼈的战争主动权和战略主动权。

美国构建起从纯威慑到实战威慑,从常规威慑、核威慑、太空威慑到战争潜⼒威慑,从本国威慑到联盟威慑,从防御性威慑、升级性威慑到报复性威慑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整体威慑。

美国的威慑战略就是以强⼤的军事实⼒相威胁,⽤政治、经济、外交、舆论、科技等⼿段慑服对⼿,以达到不战⽽维护美国利益的⽬的。

防御性威慑就是⽤前沿部署、⾼度战备和战略预备队构筑起可靠的防御体系,使敌⼈确信其进攻不会得逞,从⽽不敢发动战争。

升级性威慑就是使敌⼈确信⼀旦发动进攻,战争将逐步升级,得不偿失,从⽽放弃进攻。

报复性威慑就是使敌⼈确信战争升级后,美国将对其要害⽬标进⾏报复性打击,迫使其停战。

点评:美军的战略核⼼是威慑战略,那中国的战略核⼼⼜是什么?如果不是威慑那就是等待挨打后被动反应,或可能是到处进⾏实战来杀出威风吗?美国在中国周边不停部署武器,直接威胁着中国的⼼脏部位,影响着中国的⽣存⼤计。

⽽中国却⼀再表⽰我们没有也⽆意威胁美国。

这是什么逻辑?即便是这样别⼈依旧不停部署,也依旧在说--中国威胁。

中国要想得到安全与尊重,就必须对美国的核⼼部位进⾏威慑--美国本⼟和以⾊列。

威慑的⽬的是为了和平,威慑的过程并不影响与美国的合作。

反正⾼技术禁运,美国的遏制中国政策等⼀直存在,我们不会再失去什么。

我称之为--和平威慑。

我们的⼤多声明都是“不⾸先...不⾸先...不⾸先...”不仅丧失了威慑和模糊的空间,同时也把战争的主动权和战略的主动权都交了出去。

你这时再去体会--被动挨打的含义--你先被动了,挨打成了必然,⽅感苦涩难耐。

美国的防御性威慑,主体为导弹防御系统,说⽩了就是⼼理威慑。

吓唬的成分⼤于实际效果。

它打你,让你还⼿时都不⾃信。

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总结

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总结

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总结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是指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军事理论体系和战争思维模式,其核心是科技驱动、实战导向和综合军事力量的运用。

下面是对现代西方军事思想的1000字总结。

现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军事变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西方国家的军事思想相对传统,强调正规军的进攻和防御战术,注重战术技术的研究和士兵的训练。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工业化战争给西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传统军事思想在现代战争中暴露出许多弊端和不足。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大规模火力和化学武器,使传统战术和战略失去了效用。

西方军事许多理论家开始思考如何适应工业化战争的现实需求。

这一时期,一些西方国家的军事理论家开始提出新的军事思想和战争理论,影响了现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腥屠杀和破坏给西方军事思想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开始探索新的战争思维和战争模式。

作为现代西方军事思想的代表,主张战争应以迅猛、短暂和决定性的方式解决,强调以科技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军事力量进行战争。

其中,科技驱动是现代西方军事思想的核心之一。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深刻地改变了战争的性质和规模。

西方军事思想家们认识到,科技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军事力量的效能,改变作战方式和战争结果。

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使现代军队具备了高度自主、网络化、立体化的指挥控制能力,大幅度提高了战场上的现代化作战能力。

实战导向是现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另一重要特点。

实战导向意味着以战争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实战演练为手段,不断改进战术和战略,以适应战争的变化。

西方国家建立了一整套的实战演练机制,不仅进行大规模的实弹射击训练和实兵对抗演习,还通过模拟、仿真和实地考察等手段来提高军队的实战能力。

实战导向使得现代西方军事力量在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综合军事力量的运用是现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单一兵种的作战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作战需要,必须依靠综合军事力量进行作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精髓(1640年—1945年)总体战:德国军事家和陆军上将鲁登道夫提出总体战理论。

鲁登道夫认为无论对于敌人还是本国人民,总体战都应该是突然的不宣而战;总体战必须在决定性的地点造成必要的兵力和兵器优势,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优势突然打击敌人;必须将主力用于歼灭敌人的武装力量;同时必须无情地打击敌国的工业目标和居民;总体战应当是闪电式的速战速决。

总体战是一种全面战争的理论,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让敌人丧失战斗力,摧毁敌人的经济基础让敌人丧失战斗力持续能力,打击敌国居民瓦解其战争意志。

未来的局部战争无论输赢必须是短暂的,打一场旷日持久或断断续续的局部战争不如直接打一场速战速决的全面战争。

未来的全面战争,消灭敌国的武装力量让敌人丧失战斗力,变更敌国的政权让其承认战败结束战争。

如果不能变更敌国政权才摧毁其经济基础和打击敌国居民。

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空军制胜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提出空军制胜论。

杜黑认为以能够夺取制空权并利用它来击破敌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抵抗的空军,可以不依赖于地面上所发生的一切而保证取得胜利;空军的主要作用是夺取制空权,主要力量是轰炸机部队;空军是一支无法防御的进攻性力量,在未来战争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陆军和海军将退居次要地位;必须建立与陆军和海军并列的独立空军,建设民用航空作为空军后备;空军夺取制空权后,对敌国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目标进行集中轰炸,摧毁敌国物质和精神的抵抗,即可赢得战争的胜利。

夺取制空权是一种不需要建立大规模的武装力量和不需要进行持久战争就能获得最大胜利的斗争方法。

信息化导弹战和智能化光速战都是一种不需要建立强大空军,不需要飞机本身有多么先进,也不需要进行持久战争就能获得最大胜利的斗争方法。

无论是争夺战场主动权,还是争夺制空权、制海权和制电磁权,归根到底都是争夺摧毁权,谁拥有摧毁权谁就能战胜敌人。

确保摧毁的核战略就是双方都拥有摧毁权,都不敢轻举妄动。

掌握制空权,实际上就是拥有了从空中摧毁敌人的权力。

掌握制电磁权,实际上就是让敌人变成瞎子聋子,拥有从各个方面摧毁敌人的权力。

战争就是争夺摧毁权和生存权的军事行动。

只要能摧毁敌人,保存自己就行。

只要陆基信息化导弹战系统足够先进,没有一架飞机,同样可以战胜敌人。

对于全球信息战系统,必须首先摧毁其信息化力量的核心——探测性天基力量(卫星),然后摧毁其机动能力的核心——空军,这样就足以赢得战争的胜利。

如果要以防万一,则必须首先建立先进的陆海空天激光反导弹系统,然后同时摧毁其探测性天基力量和猎杀其所有核潜艇,随后同时摧毁其空军和其他核力量,最后扫灭残余的陆军和海军,变更其政权,赢得胜利。

坦克制胜英国军事家富勒提出坦克制胜论。

富勒认为大并集中使用坦克和航空兵,实施突然有力的突击,可迅速突破对方主要集团的防线,深入敌纵深,摧毁一个战备不足的国家;坦克是决定性的力量,必须改革军队,建设少而精的机械化部队。

坦克制胜论是一种不需要广大人民参加,仅靠少量精锐的职业军队最大限度地使用新式武器就能取得战争胜利的理论。

空军制胜论和坦克制胜论都是典型的武器制胜论,夸大了武器对战争胜负的作用。

但是,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都是典型的谋略制胜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武器对战争胜负的作用。

谋略和武器是战争胜负的双核,西方近代的武器制胜论与中国古代的谋略制胜论相结合就是最完美的军事理论。

军队的战斗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X战略战术水平X军事训练水平军队的战斗力=武器装备的数量X武器装备的质量X战略战术的质量X军事训练的质量战争就是人的谋略和人研制的武器之间的决斗。

信息化导弹战系统是注入了谋略思想且受人的谋略控制的武器系统。

智能化光速战系统是具有谋略能力的武器系统。

冷兵器战争是谋略和人数的战争。

热兵器战争是谋略和枪炮的战争,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

机械化战争是突然性、速度、坦克和飞机的战争,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

机械化信息战是电子对抗和武器质量的战争,例如:海湾战争。

信息化导弹战是导弹和战术的战争。

智能化光速战是谋略系统和武器系统的战争。

机械化信息战是系统与系统的战争的开始,信息化导弹战是系统与系统的战争的发展,智能化光速战才是完全的系统与系统的战争。

智能化光速战就是按下“战争按钮”,让战争系统自动执行和平时期制定的作战计划。

闪击战古德里安在总体战、空军制胜论和坦克制胜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闪击战理论。

德军的飞机和坦克在闪击战理论的指导下27天征服波兰,1天征服丹麦,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兰,18天征服比利,39天征服法国,创造了辉煌的军事胜利。

闪击战的精髓就是最大限度地集中使用最新的高技术兵器以最小的损失,突然而迅速地达成战争目的。

集中、突然和速度是闪击战的三个关键要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速度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

德军往往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和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再用坦克势如破竹地突破敌军防线。

闪击战把奇袭、迅速和集中融为一体,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

闪击战让敌人猝不及防,在突如其来和势不可当的打击之下丧失士气,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立即崩溃。

闪击战做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也做到了“以石击卵”。

闪击战的精髓有以下三点:1、折叠时间和空间。

争取时间和夺取空间是军事对抗的重要内容。

采用欺骗手段在出敌意料的时间,出人意料的地点,利用坦克集群的快速突击,飞机的空中火力和纵深机降、伞降的高速配合,形成威力巨大的现代“撞城锤”。

闪击战是时空关系的改变创造的新的作战理论,产生了让人难以想象的作战效能。

2、用机动性生产冲击力。

孙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进而不可御者,速也”,“激水之急,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速度是让敌人猝不及防和意想不到的关键性因素。

进攻冲量=攻方战斗力X进攻时间=进攻动量=战场上的攻方实力X进攻速度,集中兵力形成强大的实力,机动性获得很快的速度,从而产生极大的进攻冲量,让敌人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立即崩溃。

3、震惊和震慑。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作战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可以弥补兵力的不足。

用突如其来和势不可当的巨大打击震慑敌人,使之丧失作战意志。

法国战役中,大量法国军队被震慑住,丧失了作战意志,被俘人员竟多达150万。

克劳塞维茨认为“胜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顶点”。

这个“顶点”,主要是指作战强度和作战限度。

由于顶点的存在,发起进攻的强者,到达顶点后,便会逐渐由强变弱,防御的弱者,如果注意积聚力量就可能逐渐由弱变强。

闪击战依靠集中兵力、突然性和高速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进攻冲量,但是这个进攻冲量始终是有限的,始终有个顶点。

防守冲量=守方战斗力X防守时间=防守动量=战场上的守方实力X迟滞速度。

成功的进攻就像子弹打穿玻璃,失败的进攻就像铁球撞击弹簧。

机械闪击战就是集中大量飞机和坦克突然而迅速地让敌人丧失作战意志和抵抗能力。

信息闪击战就是用电子干扰、反辐射导弹、石墨炸弹和计算机病毒突然而迅速地瘫痪敌人的探测系统和通讯网络,让敌人变成瞎子和聋子。

机械化信息战就是信息闪击战加机械闪击战。

海湾战争就是先用电子干扰和反辐射导弹让伊拉克变成瞎子和聋子,再用飞机和坦克让伊拉克丧失作战意志和抵抗能力。

机械化信息战就是飞机携带电子干扰设备、反辐射导弹、巡航导弹、空空导弹以及其他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把敌人在战争的第一时间就打瞎打聋打残打瘫,让敌人丧失作战意志和抵抗能力。

然后可能让陆军去收拾残局,也可能不出动陆军。

发展反卫星系统比发展反导弹系统更重要。

未来战争,必须在战争的第一时间摧毁敌人的天基在轨力量,然后摧毁其空中力量和导弹基地。

陆基激光/导弹反卫星系统、陆基激光/导弹反导弹系统、陆基雷达网和陆基防空系统必须融为一体,称为陆基反空天系统。

反卫星系统由在轨反卫星系统、陆基反卫星系统、空基反卫星系统和海基反卫星系统构成,其中在轨反卫星系统和陆基反卫星系统是核心。

海权论马汉提出了海权论。

马汉认为必须建立并运用强大的海军和其它海上力量,去夺取制海权,控制海洋,进而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

占领土地就可以控制与这块土地有关的一切:政权、人口、文化、领空、水系、森林、矿产资源、耕地或牧场等。

由于人生活在陆地上,所以领土是最重要的。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主人的陆地,但存在大量的公海。

领土、领海、领空、地球轨道和地外行星都是一个国家的生存空间。

飞机路过领空和卫星飞过头顶都是不收费的。

船只停靠港口才收费。

车辆一上路就收费。

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对陆地的争夺最为激烈;对海洋的争夺才刚刚开始;领空只是依附于领土和领海而存在;大多数国家还没有能力去利用地球轨道,争来也没用;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控制一个地外行星,宣称对地外行星拥有主权是没有意义的。

1945年是陆权终结年,武力兼并土地已经寸步难行了。

侵略者由兼并土地退而求其次变更政权。

可以预见,2050年地球上不会再有公海,届时不存在没有主人的土地,也不存在没有主人的海洋。

人工岛是圈占海洋的最佳工具。

地面效应船只和水上飞机是海上交通的最佳工具。

人工岛、地面效应船只和水上飞机把海洋变得像陆地一样亲切。

2120年人类文明就会统一,届时整个太阳系都是人类文明共和国的势力范围。

战争结束的标准战争结束的局部战争标准是交战国的政权均真诚接受停火,且不存在断断续续的小规模冲突。

战争结束的全面战争标准是战败国的政权承认战败或被变更后的敌国政权承认战败。

占领敌国全境后,仍然会存在的游击抵抗运动。

这时,战争已经结束,只是抵抗还没有停止。

物资和谋略:18世纪英国劳埃德将军认为必须把战争分为军事学术所利用的物资材料和无穷的千变万化的战争情况中对原则的正确而迅速地应用的两部分。

孙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深刻而全面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作战装备、后勤物资、战略战术和军心士气是战争的四个核心。

在冷兵器时代,作战装备都差不多,军心士气往往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后勤物资和战略战术成为军事家最关心的两个问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和速战速决都有处于后勤物资方面的考虑。

后勤物资是进行战争的必要条件,战略战术才是赢得战争的充分条件。

因此,中国古代军事家对军事谋略研究得最多。

热兵器时代,作战装备的重要性凸现出来,西方近代军事家对作战装备的研究和运用研究得最多。

为战争而训练:18世纪英国劳埃德将军认为必须坚持按照战争中所需的一切来训练军队的原则。

无论计算机仿真还是军事演习,军事训练与实战的差距都是非常巨大的。

足球、篮球和其他体育运动可以“以赛代练”,而军队无法“以战代练”。

现在军事训练仍然以体力型训练为主,这是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的。

军事训练必须以脑力训练为核心,体力训练为基础。

脑力训练以战略战术创新和作战方案对抗为主,体力训练用于验证战略战术和实施作战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