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开端》
伟大的开端PPT课件14

5、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关。其中与 “青年节”有直接关系的是( A ) A 五四运动 B 南昌起义 C 辛亥革命 D 红军长征
巩固练习
B
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示威游行
A
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斗争
火烧曹汝霖住宅——赵家楼
D
C 曹、陆、章三个卖国贼被免职
给上面四幅图排序?并简介五四运动的过程?
停止
共 青 团 团 歌
播放 暂停
感谢聆听,再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2、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总是最好的,失去的恋情总是让人难忘的,失去的人永远是刻骨铭心的。 3、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4、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5、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6、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7、做自己就可以了,何必在乎别人的看法。 8、相信所有的汗水与眼泪,最后会化成一篇山花烂漫。 9、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10、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11、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 12、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13、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是证明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14、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15、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实现。 16、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17、诚心诚意,诚字的另一半就是成功。 18、我终于累了,好累,好累,于是我便爱上了寂静。 19、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 20、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21、追求让人充实,分享让人快乐。 22、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3、上帝助自助者。 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 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情。 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忘掉所有烦恼,你会幸福每秒,对着镜子笑笑,从此开心到老,想想明天美好,相信自己最好。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伟大的开端》教学设计

《伟大的开端》教学设计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初中部) 刘肖[教材内容]《伟大的开端》是第三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旨在说明“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里程碑的事件,它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而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涨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个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前后两个阶段的经过和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知道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的工人运动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运用“121”模式,组织学生找出本课的重点知识点,教师加以归纳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本课疑问,师生之间相互讨论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五四”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劈地的大事,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难点:认识“五四”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思考(约10分钟)19世纪后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开展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探索。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1)将学生分成三组——自主复习,加强记忆。
(约5分钟)2)请各组派一个学生代表分别总结各自运动的情况。
(指导学生从目的、过程、结果三方面总结)3)教师总结:三个同学讲得很好。
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都没有获的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于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任务也就落在了具有先进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由此引入新课内容。
第二部分:新课分析(约25分钟)(一)学生自学:设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先找出问题答案。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避免了盲目性)1.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认识“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感受“五四”精神。
2.了解中共一大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学生总结: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刚才阅读的基础上总结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
重要的起点:大班社会《伟大的开端》教案

重要的起点:大班社会《伟大的开端》教案教案背景- 本教案针对大班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主题为《伟大的开端》。
通过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探索人类历史的起源,了解不同文明的出现,并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了解不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活动一:探索起源- 通过图片展示、简单的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概括性问题:- 不同文明的起源有哪些?常见的文明有哪些?- 每个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二:历史事件与人物- 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等多媒体方式,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 活动设计:-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展示和讲解。
- 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这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重要性;- 对今天的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个人对这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看法等。
活动三:创设历史场景- 在教室中创设一个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文化。
- 活动设计:- 教师精心布置场景,例如模拟古代的市集、宫殿、农田等。
- 学生在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历史时期的生活和交流方式。
-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并了解不同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教学评估-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展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角色扮演的表现,并通过评估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历史文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参观博物馆等,拓宽知识面和培养研究兴趣。
参考资料- 可根据需要,提供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书籍、图片、视频资料等。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3课伟大的开端赣榆县初级中学:李欣一.教材内容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板块的概述部分为我们讲述了四个问题,分别是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兴起的标志与过程、中共诞生及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
本课题的主旨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二.课标要求: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目标: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三、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精神,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
四、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大家知道我们国家都有哪些主要的节日?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五四”和“七一”是我国两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伟大的开端》。
(二)进行新课:1.教师展示课件:教学目标,点名学生朗读。
2.学生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初步建立知识结构(1)教师巡视教室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自学,答疑。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成 立 条 件
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的
传播
下部组织基础: 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
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时间:1921年9月23日
(2)
地点:上海--------嘉兴 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李达、李汉俊、毛泽东、何叔 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 海、包惠僧 名称:中国共产党 目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内容 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领导机构:中央局 历史意义: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 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4.为什么说中共的诞生是“开天辟地”?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 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 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 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路线提供了客 观可能性。
(2)经过
前期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斗争方式:游行抗议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后期 时间:6月5日 地点:上海 斗争方式:罢工
地点:
主力 :
方式:
过 程
前期:
北京
学生
示威游行
后期:
上海
工人阶级
罢工
三罢
罢课
罢市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风雷
第13课《伟大的开端》课件共25页

机器,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导火线是什么? (2)从材料二看此事件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什么是五四精神?当代青年应当如何在和 平年代弘扬五四精神?
爱国、民主、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 ,把祖国和 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忧天下之忧,乐 天下之乐 ,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 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讨论:
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因为他在新文化运动和 五四爱国运动中的巨大影响, 并且他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 织的发起者之一.
的中央局书记。”请你判断此人是D( )。
A. 鲁迅 B.李大钊 C. 毛泽东 D. 陈独秀
3.“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
史事件是(D )。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材料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
矿
路
工
工
工
人
人
人
大
大
大
罢
罢
罢
工
工
工
一、选择题
1.青岛市有一座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是为纪念一次伟大 的学生运动而修建的,在这场运动中,爱国学生喊出了“还我
青岛”的口号。以此判断这次运动是B( )。
A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戊戌变法运动 D. 南昌起义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教案】【北师大版】

课题:第三单元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3课,主要内容包括了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整个单元的内容设置上来看,主要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背景及标志。
通过学习本课应帮助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及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实施主体是八年级学生,从知识能力水平上来,须先经过初中七年级的学习,已经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历史学科的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基本技能;经过八年级前两单元的学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前的时代背景有了相当的感性认识,并能得出中国的命运历经洋务派、改良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仍未彻底改变的结论,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重要条件;从心理特点上看,初中学生活跃开朗热情,容易被激发出爱国的激情,尤其是升入八年级以后,学生比“小升初”时更添了一份理智,这足以使本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平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并能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包括: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过程、口号、结果及意义等,掌握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及历史意义。
并通过上述教学使学生提高归纳课文和通过搜集史料中提供的信息进一步理解课文相关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采用讲述与影像资料结合的方式对本课背景作简要陈述;通过设计矛盾冲突和制造困难的方式,帮助学生主动探索与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且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通过设计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从课本中获取知识,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鼓励其大胆发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不妥协的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伟大的开端教案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与讨论活动,协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的优秀品质。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敬仰。
教学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难点
对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的理解。
7、感悟历史:“五四精神”
8、展示史料,知识点过渡
9、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主学习
10、以史鉴今,你能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具体事件说明“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吗?
11、展示图文资料:工人运动的高涨
12、知识回顾
13、小试身手
学生聆听歌曲,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学生回顾旧知,准备进入新课学习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课间播放《五月的花海》,引导学生进入历史课堂
2、引导学生复习导入新课
3、播放音频资料《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讲话》
4、展示《巴黎和会》史料,提出问题:此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什么历史事件?
5、历史不会忘记,展示五四运动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6、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五四风雷”,自主学习
课题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提升史论结合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
使用影视片段和历史图片等各类资料,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提高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交流。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与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五四风雷
1、导火线——中国的外交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虽未派一兵一卒直接参战,但派出了20万华工作战争后勤工作。
所以,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中国各界对和会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当时中国派出了陆征祥、王正廷、顾维钧等五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
在会上,提出了一些正义的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日本打战时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等。
主宰会议的帝国主义强国不仅蛮横拒绝了中国代表的要求,而且对中国的要求作了以下处理:对前两项内容,和会“以不在和平会议的权限之内”为借口不予讨论;对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利,虽然讨论了,但日本借口“二十一条”中有明文规定,段祺瑞政府有同意的复文,坚持不交。
因此,帝国主义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了日本。
中国作为战胜国,不但没有从巴黎和会上收回任何权利,反而被帝国主义当猴给耍了,中国人能不愤怒么?中国的正义要求遭到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以后,人民外恨列强,内恨卖国的军阀政权,长久埋藏在人们心中的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2、经过
斗争的行动首先从那里开始?对从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开始的。
(1)爆发: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开始了,学生的游行队伍从天安门出发,先到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前示威,又来到赵家楼曹汝霖的住宅。
当时,曹正与陆征祥在一起,他们听到学生过来的消息后,慌忙各自躲了起来。
学生寻曹汝霖不到,一气之下火烧赵家楼,这一把火救了曹汝霖一命。
起火的时候,陆征祥慌忙从屋中逃了出来,被学生发现。
学生正好有气没处发,于是将他抓住,痛打一顿。
这时大批军警赶来逮捕了32位同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5月4日北京大学的行动如黑暗的夜空中发出的一声震耳欲聋的春雷,立即震动了全国。
第二天,北京学生纷纷罢课,进行爱国宣传,要求释放被捕学生。
他们的行动得到
了全国各地学生的声援。
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也积极营救被捕学生。
在强大的声势之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学生。
当他们回到北大时,蔡元培校长亲自率学生迎接他们,给他们戴上大红花,同学们将他们高高举起,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被捕学生的爱国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2)发展:学生们为了救国,纷纷到全国各地进行宣传。
在6月3—4日,北洋政府又到北京大学大肆逮捕学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
也就是从6月份起,运动发生了变化。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参与。
李大钊、陈独秀等在运动期间不断发表文章,组织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他们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
还有孙中山,他为中国的命运奔波了30多年,虽屡次失败,但爱国心不减,他总是摆脱别的会见,热情的接见学生,给予鼓励。
随着五四运动在广度上和深度上的迅速发展,由北京到全国,由学界到各界形成一股巨大的潮流,吓坏了北京政府。
五四运动因此也取得了初步成果,请问是那些?
(3)初步胜利
a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三人职务。
b.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通过五四运动的过程来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2)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而五四运动反过来又为新文化运动在全国更广泛的传播开辟了途径,一批先进的知识青年,经过实践的选择,接受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主流。
(3)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图片,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
1、条件:(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
2、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时间、地点、与
会主要成员、主要内容)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工人运动的高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时间、范围、工人运动的名称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