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_伟大的开端 定稿
北师大版历史八上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八上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案教材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板块的概述部分为我们讲述了四个问题,分别是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兴起的标志与过程、中共诞生及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
本课题的主旨是“五四运动”和“共产党的诞生”这一近代史上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是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揭开了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命运。
一.课标要求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简述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课堂学习展示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育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通过了解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三.教学过程(一)设计思路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媒体多媒体(三)课堂展示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下面一个电影片断:(放五四运动中学生游行示威和火烧赵家楼片段)。
历史八年级上北师版第13课伟大的开端说课课件

北大学生许德珩
一、五四风雷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 北京 上海 经过:两个阶段 学生为主力
工人为主力
五四精神:彻底的永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目标
旧资民产主阶主级义革命 新无民产主阶主级义革命
党的名称 奋斗目标
当前任务
领导机 构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领导工人阶级, 中央局, 开展工人运动 陈独秀为
书记
学生自主阅读书本完成表格,教师用讲述法向学生介绍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 简单解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两个基本概念。在讲述当前任务时,联系第三 部分工人运动的高潮,初步得出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新面貌。
实的资料。
导入新课
• 今年6月1日儿童节,学校为大家举办了一个大型游园活动, 同学们都玩得很开心,那明年,我们还庆祝儿童节吗?学校将 为设我置们理庆由祝:哪与学一生个密新切的相节关日的?事你情知能道引这起学个生节的日极的大来兴由趣吗,?由
此自然地引导学生关注要学习的新内容。
新课教学
•一、五四风雷
• 课后练习: ①完成《学导练》的部分选择题及材料分析 题。 ②以五四青年的身份撰写“五四运动”的宣 传口号、标语。
五、教学反思
• 这节课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 方法。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 获得新知识。课前预习和收集资料培养了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教学充分调动 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归纳 能力。
第二阶段:工人、商人站起来
结合收集的资料以及五四运动的过程,小组讨 论:五四运动体现了怎么样的爱国精神?
八年级上13课伟大的开端说课课件

假如你是当时对一大的召开进行了跟踪报 道的记者, 道的记者,请你以记者身份向全班同学详细报道 中共一大召开的情况。 中共一大召开的情况。
董必武 李达
毛泽东 何叔衡
你能用中国革命史的具体事件说明“ 你能用中国革命史的具体事件说明“中 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 这一结论吗? 新”这一结论吗?
五四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 五四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合理 原因: 原因: 要求遭到拒绝(导火线 要求遭到拒绝 导火线) 导火线
时间: 1919年 时间: 1919年5月4日 经过: 经过: 两个阶段 结果: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
性质: 性质:彻 底的反帝 反封建的 爱国运动
意义: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意义: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诞生的时间、 诞生的时间、 地点、标志: 地点、标志: 1921、7、23 上海 中共一大召开 党的名称: 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 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共一大的 召开 当前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 当前任务:组织工人阶级, 展工人运动 中央机构: 中央机构: 中央局 中央书记: 中央书记: 陈独秀
北师大版八上第13课《伟大开端》说课课件可编辑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13课伟大的开端【说课流程】教材学情教法教学板书分析分析学法过程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伟大的开端》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它上承旧民主主义时期一系列救国探索的失败,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大历史征程的开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是中国革命史的上里程碑,是转折点,揭开了新民民主义革命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中国的命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学好本课对于理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也有重要的铺垫意义。
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简述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召开的简述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召开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运动和中共一大基本史实; 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并认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段或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活动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主动接受历史知识; 通过教师点拨,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明确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学生爱国爱党的热情。
3、本课重难点重点: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一些基本史实。
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一方面活泼好动,积极性高,喜欢表现自我。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调动他们的参与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自学能力、掌握了简单的历史学习方法,然而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分析理解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他们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理性地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公开课课件】八年级上第13课《伟大的开端五四运动》课件

一、寻源五四——五四运动的背景
北洋军阀鼻祖: 袁世凯
巴黎和会上的山东问题
①1897年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清政府被迫同意 将胶州湾租给德国,并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 开采矿山等特权。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 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由于袁世凯几乎全 部承认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使得日本在山 东的权利合法化。
提示:“五四精神”在新的时期应有新的内涵, 可围绕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振兴中华、乐于 奉献等方面来谈。
青年志愿者期待你的加入
故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
一、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二、废除“二十一条” 三、收回青岛主权 导火线
二、走进五四——五四运动的过程
1. 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了什么口号? 2. 从这些口号中能看出人民把斗争矛头指向了谁? 3. 从口号中你能看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态度如何?哪些地方能表现出 来?
董必武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共产党与近代其它政党有什么不同?
(1)指导思想不同: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代表的阶级不同: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的工人和农民 (3)奋斗目标不同: 最终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醒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 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 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材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板块的概述部分为我们讲述了四个问题,分别是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兴起的标志与过程、中共诞生及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
本课题的主旨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一.课标要求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课堂学习展示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育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二)教学媒体多媒体(三)课堂展示导入新课:大屏幕显示本国庆六十周年北京大学生游行的图片。
教师提问:这是国庆六十周年学生游行的场景,青年学生是在用他们的热情来欢庆祖国母亲的60华诞,而在94年前的五月四日也有一群爱国学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也走上街头振臂高呼,游行示威。
为什么他们有如此举动,目的是为了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探究今天将要学习的新课。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工人运动的高潮
香港海员大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luá n
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巴黎和会
小结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1919年
引发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伟 (1919-1949) 大
当前任务: 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中央机构:
中央书记:
重心
前期: 北京
主力
学生
方式
集会游行
经 过
后期: 上海 工人阶级
罢工 罢市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19年5月4日, 北京学生群众大 会现场
“五四运动” 口 号
统国青 一 北京 贼 年 的,学 大、中学 谋 生 标 语 校学生在 求 高 国举 天安门前 土 声 完讨 集会游行 整 卖
中央局 陈独秀为 书记
社会主义 组织工人 中国 阶级开展 共产党 共产主义 工人运动
思考:为什么说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
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新
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革命前途——社会主义 群众基础——更广泛
用中国革命史上的具体事件说明,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 目就焕然一新了”的结论。
光荣啊,共青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 激励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一、五四风雷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成 立 条 件
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的
传播
下部组织基础: 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
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时间:1921年9月23日
(2)
地点:上海--------嘉兴 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李达、李汉俊、毛泽东、何叔 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 海、包惠僧 名称:中国共产党 目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内容 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领导机构:中央局 历史意义: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 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4.为什么说中共的诞生是“开天辟地”?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 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 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 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路线提供了客 观可能性。
(2)经过
前期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斗争方式:游行抗议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后期 时间:6月5日 地点:上海 斗争方式:罢工
地点:
主力 :
方式:
过 程
前期:
北京
学生
示威游行
后期:
上海
工人阶级
罢工
三罢
罢课
罢市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风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 意义: 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始
北洋政府被迫罢免 曹汝霖、章宗祥、陆 宗舆三人的职务
初步胜利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 黎和约上签字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结果
旧民主主 资产阶级 义革命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 共和国
人民民主 新民主主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专政的国 义革命 家
行动
的 开 端
工人运动的高涨
一、五四风雷
导火线: 过程:
阶 段 前 期 后 期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 军
1919年5月4 日至6月初 1919年6月5日
主力 学生 工人
口号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斗争方式
斗争中心
集会、 游行 北京
罢工、罢市 上海
结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 北京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C、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D
D、中国青年发扬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6、真是幸运,浙江嘉兴南湖被永远载入中国 共产党的史册是在
C
A、1915年B、1919年C、1921年D、1922年
7、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
是(
C
)
A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中共一大代表
董必武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工人运动的高潮
香港海员大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luá n
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练习
你能用中国近现 代历史上的具体事件 说明“自从有了共产 党,中国革命的面貌 就焕然一新了” 吗?
当前任务: 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中央机构:
中央书记:
巩固练习
1、1919年的巴黎和会规定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
权益转给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A
D、美国
2、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逮捕爱国的学生
B
B、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
C、工人阶级工资太低 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战败
3、五四运动的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是在
1937—1945年,抗日战争
1946—1949年, 解放战争全面胜利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Hale Waihona Puke 1997.7.1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巴黎和会
小结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1919年
引发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伟 (1919-1949) 大
促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 23 7·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 上海
代表: 13人
浙江嘉兴
内容: 名称、目标、任务、领导机构
意义: 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
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中共一大内容
名 称 奋斗目标 当前任务 领导机构
中央局 陈独秀为 书记
社会主义 组织工人 中国 阶级开展 共产党 共产主义 工人运动
中共一大会址
章宗祥
曾任驻日公 使,多次出 卖国家主权
你所理解的“五四精神”是什么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的爱国主义精神
1、 阶级基础: 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到工人群众 当中。
2、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组织基础: 3、 各地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五四运动爆发于( A 1915年
B
B
) 1919年
C
1921年
D 1922年
9、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D
)
A 德国占领山东
B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
D
英国制造“麦克马洪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1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 是( )
A
A 上海
C 武汉
B 广州
A、4月 B、5月 C、6月 D、7月
C
D
4、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
的开始,主要是因为
A、北洋政府罢免了操汝霖等人的职务 B、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 D、无产阶级逐步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5、5月4日后来成为“中国青年节”主要是因为:
A、北京学生首先发起了五四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意义: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阶级基础 历史条件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小组 1921、7、23 上海(浙江嘉兴) 中共一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央局 陈独秀
诞生的时间、地点、标志:
党的名称: 奋斗目标: 中共一大的召开 (参加人:13人)
1919年5月4日, 北京学生群众大 会现场
“五四运动” 口 号
统国青 一 北京 贼 年 的,学 大、中学 谋 生 标 语 校学生在 求 高 国举 天安门前 土 声 完讨 集会游行 整 卖
五四运动的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曹汝霖
亲日派,参与 同日本谈判 “二十一条” 和多次向日借 款。
陆宗舆
参与“二十 一条”等卖 国条约和向 日本借款的 合同
五四风雷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时间: 1919年5月4日 经过:
两个阶段
结果:
意义:
重心
前期: 经 过 北京
主力
学生
方式
示威游行
后期:
上海
口号
工人阶级 罢工(商 人罢市)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五四风雷
导火线: 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
时间:
经过: 结果:
1919年5月4日 两个阶段 取得初步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