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M的风景质量分级评价体系

合集下载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知识文章标题】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探索美丽风景背后的价值与深度【引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是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一个好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也可以推动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的意义和方法,并从不同角度对该话题展开论述。

【正文】1.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的意义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是对景区质量的评估和认定,其重要性在于提供了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参考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游客权益。

不同等级的景区质量标准,反映了景区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的差异。

通过景区之间的等级差异,游客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旅游产品,提高了旅游市场的效率。

2.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标准的方法与内容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多方因素,并考虑景区的自然、文化、资源、服务等维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划分标准方法和内容:2.1 承载能力评估:评估景区的承载量、游客流量、景区环境压力等,以确保景区可持续发展;2.2 资源保护与利用:评估景区对于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程度和利用方式;2.3 服务设施与管理水平:评估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包括公共设施、导游服务、旅游安全等;2.4 游客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游客在景区的满意度和体验。

3. 旅游景区质量评定标准的等级划分在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中,通常采用了“A、AA、AAA”等级制度,其中“A”为最低等级,而“AAA”为最高等级。

不同等级所需达到的指标和要求也各有差异。

下面以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为例,对各个等级的评定标准进行简要说明。

3.1 A级景区:自然风光中的一些特定地点,不需要过多的基础设施,但要求具备基本的游客接待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3.2 AA级景区:自然风光优越,同时提供较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注重环境保护;3.3 AAA级景区: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又保护自然环境。

VRM景观美质评估法的运用——以台湾白沙湾游憩区为例

VRM景观美质评估法的运用——以台湾白沙湾游憩区为例
局 、土 地 管 理 局 和 国家 公 园管 理 局 的 推 动 下 , 诸 多 风 景 园 林 研 究 者 开 始 了 对 视 觉 景 观 评 估
定 条 件 下 这 两 种 模 式 可 以相 互 配 合 使 用 , 即
首 先 由专 家 认 定 客 观 的 景 观 特 性 , 后 由 公 众 介 入 来 完 成 最 后 的感 知 评 估 。[ 5 - 6 1
景观 、 生态 、 森林 、 地理 等相 关 背景 的专 家 , 根
据 其 专 业 知 识 对 评 估 对 象 进 行 评估 。专 家 学 派
将 评 估模 式 分 为 专 家 模 式 ( E x p e r t P a r a d i g m) 、 心理 物理模 式 ( P s y c h o p h y s i c a l P a r a d i g m ) 、 认 知 模 式 ( C o g n i t i v e P a r a d i g m) 及 经 验 模 式
1 . 1 专 家 模 式
方法 的探索研究 , 并 取 得 了较 好 的成 果 。[ 2 1
1 景 观 资 源 评 估 中的 主 要 模 式 Z u b e 。 S e l l 与T a y l o r 根 据 人类 与 景 观 的互 动 ,
专家法 ( E x p o r t A p p r o a c h ) 主要 由具有美学 、
美 质评 估 法 , 以 台湾北 海岸 白沙 湾游 憩 区为例 , 介 绍 了该 方 法的运 用步骤 。 通过 划 分土 地单 元 ,
景观美质评分 , 建立景观 美质评估 图等步骤 , 划分 了经营管理单元 , 识别了美景资源要 素, 分析
了影 响该 景 区 美质 的主 要 因素 . 并提 出 了相 应 的规 划和 管理 方 法 , 以期 为 今后 景 区景观 资源 评

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

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

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本文发表在:青年风景师(文集),城市设计情报资料, ,1988)摘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其方法。

各学派在寻找自然风景美学规律及指导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都各有长处和不足;它们从风景-风景审美者之关系的不同角度进行风景美学及风景评价的研究;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各学派之间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的。

作者指出,今后我国的风景评价工作应是多学派,多学科综合的;并强调要把丰富的中国传统山水理论同现代风景美学理论及风景评价技术相结合。

引言工业、能源、交通等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自然风景资源同其它自然资源一样,遭到严重的破坏;环境的视觉污染也与环境的其它污染一样,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面对这个问题,最早觉醒并采取积极措施的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期,一系列明确提出或强调保护风景美学资源的法令相继产生,诸如美国国会通过的《野地法》(1964),《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海岸管理法》(1972)和英国1968年通过的《乡村法》。

这些法令的制定,标志着长期以来为人所享用但并不为人所珍惜的风景美学资源,将与其它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一样,具有法律地位。

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风景往往因为"不可捉摸",缺乏价值的衡量标准而在法庭上受挫。

这种现象最终刺激了科学风景美学研究的发展,而风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风景质量的评价。

二十多年来,风景评价及美学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该领域研究的多学科综合性,是其它任何领域所难以伦比的。

研究人员除了风景规划专家及专业资源管理人员外,还有相当比例的心理及行为科学家,生态学家,地理学家,森林科学专家等等。

他们分别将本学科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带到风景美学研究领域里来,从而使该领域出现风起云涌万马奔腾的动人局面,学派林立,方法各异。

DO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

DO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

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引言工业、能源、交通等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自然风景资源同其它自然资源一样,遭到严重的破坏;环境的视觉污染也与环境的其它污染一样,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面对这个问题,最早觉醒并采取积极措施的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期,一系列明确提出或强调保护风景美学资源的法令相继产生,诸如美国国会通过的《野地法》(1964),《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海岸管理法》(1972)和英国1968年通过的《乡村法》。

这些法令的制定,标志着长期以来为人所享用但并不为人所珍惜的风景美学资源,将与其它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一样,具有法律地位。

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风景往往因为"不可捉摸",缺乏价值的衡量标准而在法庭上受挫。

这种现象最终刺激了科学风景美学研究的发展,而风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风景质量的评价。

二十多年来,风景评价及美学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该领域研究的多学科综合性,是其它任何领域所难以伦比的。

研究人员除了风景规划专家及专业资源管理人员外,还有相当比例的心理及行为科学家,生态学家,地理学家,森林科学专家等等。

他们分别将本学科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带到风景美学研究领域里来,从而使该领域出现风起云涌万马奔腾的动人局面,学派林立,方法各异。

目前被公认的有四大学派:专家学派,心理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或称心理学派),经验学派(现象学派)(Daniel 和Vining 1983, Itami 1986,Zube 等1984,Zube等1982)。

本文将对各学派的主要思想及有关风景评价的主要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专家学派专家学派的指导思想是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的原则的风景都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

所以,风景评价工作都由少数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来完成。

它把风景用四个基本元素来分析,即: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

强调诸如多样性,奇特性,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决定风景质量分级时的主导作用。

景观价值质量评定序列

景观价值质量评定序列

景观价值质量评定序列是指对景观进行评价时,根据景观的不同特征和评价目的,采用不同的评定方法和指标,按照一定的评价序列进行评定的过程。

一般来说,景观价值质量评定序列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景观特征分析:对景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覆盖、水文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等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景观的基本特征。

2. 景观功能评价:根据景观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等方面的特点,评价景观的功能价值。

3. 景观美学评价:根据景观的美学特征,评价景观的美学价值。

美学评价包括景观的形态、色彩、纹理、空间组合等方面的评价。

4. 景观保护评价:根据景观的保护状况,评价景观的保护价值。

保护评价包括景观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自然价值等方面的评价。

5. 景观可持续发展评价:根据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价值。

可持续发展评价包括景观的生态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评价。

6. 综合评价:根据以上评价结果,综合评价景观的价值质量,确定景观的等级、类型和保护措施等。

景观价值质量评定序列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达到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价效果。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 解读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 解读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解读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是对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客观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将景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一评定与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引导游客选择优质的旅游景区,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服务质量评定:评估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包括接待服务、导游服务、餐饮服务、住宿服务等方面的评定。

通过评定,可以客观地了解景区服务的优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服务质量。

2. 环境保护评定:评估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状况,包括景区内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评定。

环境保护评定的目的是确保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 安全管理评定:评估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处置能力,包括景区内的安全设施、景区员工的安全培训等方面的评定。

安全管理评定的目的是确保游客在景区内的安全,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根据评定结果,旅游景区会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一般来说,等级较高的旅游景区在服务质量、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方面表现更好,提供更优质的旅游体验。

而等级较低的旅游景区则需
要加强相关方面的改进工作,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参与和监督,以确保评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此外,对评定结果进行公示和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引导游客选择优质的旅游景区,促进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

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

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本文发表在:青年风景师(文集),城市设计情报资料, pp.31-41,1988)摘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其方法。

各学派在寻找自然风景美学规律及指导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都各有长处和不足;它们从风景-风景审美者之关系的不同角度进行风景美学及风景评价的研究;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各学派之间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的。

作者指出,今后我国的风景评价工作应是多学派,多学科综合的;并强调要把丰富的中国传统山水理论同现代风景美学理论及风景评价技术相结合。

引言工业、能源、交通等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自然风景资源同其它自然资源一样,遭到严重的破坏;环境的视觉污染也与环境的其它污染一样,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面对这个问题,最早觉醒并采取积极措施的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期,一系列明确提出或强调保护风景美学资源的法令相继产生,诸如美国国会通过的《野地法》(1964),《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海岸管理法》(1972)和英国1968年通过的《乡村法》。

这些法令的制定,标志着长期以来为人所享用但并不为人所珍惜的风景美学资源,将与其它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一样,具有法律地位。

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风景往往因为"不可捉摸",缺乏价值的衡量标准而在法庭上受挫。

这种现象最终刺激了科学风景美学研究的发展,而风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风景质量的评价。

二十多年来,风景评价及美学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该领域研究的多学科综合性,是其它任何领域所难以伦比的。

研究人员除了风景规划专家及专业资源管理人员外,还有相当比例的心理及行为科学家,生态学家,地理学家,森林科学专家等等。

他们分别将本学科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带到风景美学研究领域里来,从而使该领域出现风起云涌万马奔腾的动人局面,学派林立,方法各异。

目前被公认的有四大学派:专家学派,心理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或称心理学派),经验学派(现象学派)(Daniel 和 Vining 1983, Itami 1986,Zube 等 1984, Zube等1982)。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和划分国家标准评定细则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和划分国家标准评定细则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国家标准评定细则说明: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局令第23号)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7775-2003)的相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共分为三个部分: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二:景观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三:游客意见评分细则各等级景区需达到如下条件: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说明:1、本细则共计1000分,共分为8个大项,各大项分值为:旅游交通140分;游览210分;旅游安全80分;卫生140分;邮电服务30分;旅游购物50分;综合管理195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155分。

2、5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950分,4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850分,3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750分,2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600分,1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500分。

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二:景观质量评分细则说明:1、本细则分为资源要素价值与景观市场价值两大评价项目、九项评价因子,总分100分。

其中资源吸引力为65分,市场吸引力为35分。

各评价因子分四个评价得分档次。

2、等级评定时,对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由评定组成员分别计分,最后进行算术平均求得总分。

3、“规模与丰度”评价因子中的“基本类型”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第9页附录A。

4、5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90分,4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85分,3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75分,2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60分,1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50分。

细则三:游客意见评分细则说明:1、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对游客意见的评分,以游客对该旅游景区的综合满意度为依据。

2、游客综合满意度的考察,主要参考《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的得分情况。

3、《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由现场评定检查员在景区员工陪同下,直接向游客发放、回收并统计。

4、在质量等级评定过程中,《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发放规模,应区分旅游景区的规模、范围和申报等级,一般为30~50份,采取即时发放、即时回收、最后汇总统计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专家学派的评价方法中,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VRM)可谓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系统。

VRM自1974年提出以来,尽管在风景资源等级区分度(即敏感性)上受到了一定的批评,但是该系统以其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证明,VRM在风景资源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内已有学者参考该系统建立了某一具体类型景观的美学价值评价体系[24]。

VRM将风景要素分为地形、植被、水体、色彩、奇特性、人文影响、相邻景观等七类,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VRM的风景质量分级评价体系
转引自:Stamps, A. E.. Mystery, complexity, legibility and coherence: A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04, 24: 1-6.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