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彦淖尔市秦长城

合集下载

长城岂止万里长内蒙古的历代长城

长城岂止万里长内蒙古的历代长城

长城岂止万里长——内蒙古的历代长城王大方中国文物报2007.3.16 (4)内蒙古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东西跨度长达4000公里,南北跨度近1000公里,阴山、贺兰山、燕山、兴安岭在其境内。

其南北方分布有草原和林区,古代主要是游牧民族,如东胡、匈奴、蒙古等活跃之处。

他们与汉族所处的中原地区时战时和,但更多的是大一统的和平时期。

因此,早在司马迁、班固著《史记》与《汉书》时,就记述有胡、汉两大民族往来于长城下的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有战国、秦汉、北魏、金、明等多个朝代,据内蒙古的考古学家几十年的调查,全区长城的总长度约为11200公里,约占全国长城总长度的一半以上。

因此,我们所说的“长城岂止万里长”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因为仅仅内蒙古地区的长城就已超万里了。

内蒙古的长城,既有诸侯国之间的防御工事,也有中原与草原民族的对峙,还有许多长城,是一个游牧民族为了防御另一个游牧民族而兴修的,如:北魏(拓跋鲜卑)长城之防御柔然,金(女真)界壕之防御蒙古等。

因此,长城本身也是我国多民族所创造的伟大工程。

内蒙古最早的长城内蒙古最早的长城为战国赵武灵王元年至二十八年(公元前326年~公元前298年)间修筑的赵北长城。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沿今内蒙古中部、西部的阴山山脉兴修长城,东起河北省北部,西至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

从包头市拐至乌拉特前旗大坝沟口终止,全长约500公里。

墙体因地制宜,用土夯筑或石块垒砌,基宽约6米,残高约1~2米,沿线分布有障城遗址。

战国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前250年)时期,秦占领魏国河西地区,开始修建长城。

现在内蒙古地区残存两段,总长约120公里,南端自陕西神木县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经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向东北方向伸延,经准格尔旗西部,至东胜市辛家梁中断,再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出现,自达拉特旗王二窑子村向北偏东方向伸延,至准格尔旗十二连城西的沙漠中消失。

墙体一般用土夯筑,基宽约5米,残高1~1.5米,仅伊金霍洛旗东北部有石块砌筑者。

历史趣谈秦长城修建时间 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异同

历史趣谈秦长城修建时间 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异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秦长城修建时间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异同
导语:长城大家都知道,但是秦长城又有多少人了解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秦长城吧。

秦长城距离现在已经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秦长城经历了无
长城大家都知道,但是秦长城又有多少人了解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秦长城吧。

秦长城距离现在已经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秦长城经历了无数的王朝,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历史,至今还存留在我们的心中。

即使为了修建秦长城这座古文化,秦始皇确实是背负了无数的骂名,也是损害了无数的无辜的生命和家庭,但是不可以否认的是,秦长城是中华上下古千年里面非常闪亮一颗瑰宝。

秦始皇在年三十三年的时候,也是在公元前214年的时候,为了对抗匈奴的入侵,秦始皇下令修建一条神秘而牢固的防线,也就是秦长城的诞生。

秦长城起止点是从——西边起自临洮,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岷县,东边一直到了辽东,是真正的万里长城,专为了防止匈奴的入侵。

虽然说,随着时间的迁移变换,秦长城大部分都已经被人为或者是自然的摧毁了,但还是有着一部分的遗址在几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在历史的舞台之上。

2200多年的历史,足够让秦长城成了中国乃至是整个世界里面优秀的历史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国家现在重点去进行文化保护的单位。

甚至,为了让大家能够感受到秦长城的雄伟和气势,国家早在2004年就专门施行了秦长城的修复的计划,修复了长度有1200m的秦长城,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的文化的景点,比如孟姜女哭长城等等。

秦长城修建时间
生活常识分享。

秦长城作文文档

秦长城作文文档

秦长城
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所修建,在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的色尔腾山上,它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

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

雄伟壮观,气势非凡。

史书记载,秦长城将近修筑了101多年,死亡人数总共11406000人。

可是,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长城却被无情的人们破坏着。

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组资料吧!
吴起县薛岔乡周崾崄战国,秦长城段于2006年被吴起采油厂洛源作业区开挖为70米宽的井场,后废弃,被县交通局用作白灰、石料厂;吴起采油厂的新井场就建在城墙之上,但城墙已被推平。

吴起采油厂修建了油区道路,多次穿越长城,截断5.5米至10米多。

哎!劳动人们的血汗就这样被他摧毁了。

我相信他们早晚会为他们所做的行为而付出代价的。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长城在你、我、他身边,我想:这不光是我的梦想,这是大家的梦想,这更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梦想,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秦长城,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白云区铁矿二小四年一班:王雪婷
指导老师:渠燕平。

内蒙古秦长城导游词

内蒙古秦长城导游词

( 内蒙古导游词)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38486内蒙古秦长城导游词Tour guide of Qin Great Wall in Inner Mongolia内蒙古秦长城导游词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秦长城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固阳县城正北7公里处,请大家向两边的山坡上看,这条宛若游龙、蜿蜒于群山之中的石墙就是我们要参观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长城。

秦长城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20xx年),是秦大将蒙恬率军30万北抗匈奴而筑。

后来汉武帝又派卫青进行过修复,故又称秦汉长城,距今已有2200余年。

请大家随我从步道登城,边走边听我为您介绍。

秦长城西起狼山西端,东经武川县出大青山,在呼和浩特北郊红山口东侧与战国赵长城相接,在固阳境内横穿中部,蜿蜒于色尔腾山北坡上,长度约为120公里。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段秦长城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一段,它的修筑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墙体多以黑褐色厚石片垒砌,建于山峦的阳面半坡上,在石料丰富的山地一般为石筑,在低山、坡势较缓地带采用石土混筑方法,两侧垒砌石头,中间填以土石,山隘谷口及平川地带采用夯土建筑。

秦长城城墙最高处4.5米,顶宽2.8米,在城墙内侧,每隔千米有一座烽火台,也是用石块砌成,这就是烽燧遗址。

秦长城的烽燧与长城主体分离,位于长城内侧的山头,烽烽相望,颇为壮观。

可能有的游客已经发现了,在城墙的下面,隔一段就有一个方形的孔洞,它在长城上起什么作用呢?对,这就是古人专门为长城设计的排水系统,可见这些戍边将士们不仅仅只会打仗,还懂建筑呢,真可谓是有勇有谋啊!您随手拾起一块散落的砌城石片,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有一个或几个方形的孔,这就是有名的“箭穿石”。

相传是当年匈奴军队猛烈攻城的时候,万箭齐发留下的。

在固阳秦长城红石板沟段有一处豁口,相传就是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倒长城的地方。

包头秦长城介绍简介

包头秦长城介绍简介

包头秦长城介绍简介
包头秦长城是中国最长的长城。

位于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距市区20公里。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被列为内蒙
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包头秦长城全长近100公里,从西到东依山就势、蜿蜒曲折,是中国境内唯一保存完好的秦长城。

包头秦长城主要由南墙、西
墙和北墙组成。

南墙全长约4000米,西墙全长约2000米,北墙
全长约1500米。

包头秦长城是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修建的,后经历代修筑,现
已基本成为一道南宽北窄的城墙。

它的修建始于秦昭襄王(公元
前246~前256年)时期,经过了秦国历代君主的不断修筑,东
到辽宁锦州、西至兰州等地,成为我国西部边境重要的防御工事。

据考证,包头秦长城是战国时期秦国为了防御游牧民族而修筑的
一段长城。

东起内蒙古包头西古城(今永胜村),西到甘肃酒泉(今甘谷县)北山中的九门口长城(今大青山前山)。

包头秦长城全长100公里左右,有南、西、北三面城墙和一
道寨墙。

—— 1 —1 —。

写秦长城的作文

写秦长城的作文

写秦长城的作文嘿,咱们聊聊秦长城吧!那天和朋友去爬,一路上说说笑笑,还挺有意思。

“哎,这长城真长啊!”朋友指着远处的城墙,惊叹道。

“可不是嘛,咱们得走好一会儿才能到达顶峰。

”我搭话说。

“你们说,这长城是怎么建起来的呢?”朋友突然好奇起来。

“哎呀,这可就多了去了。

”我笑着回答,“有人说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保护国家,防止外敌入侵;有人说这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伟大,体现皇权的威严。

总之,说法有很多。

”“那你们觉得哪个说法更靠谱呢?”朋友追问。

“我觉得都有可能吧。

不过,我觉得修建长城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它的历史价值。

”我说。

“历史价值?”朋友疑惑地看着我。

“是啊,长城见证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勇气和勤劳。

”我解释道,“想想看,那么多工匠、士兵,花费了无数心血,才将这雄伟的长城修了起来。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是啊,确实。

”朋友点点头,“走,咱们继续往上爬,感受一下这长城的壮观。

”一路攀登,我们遇到了许多游客,有来自各地的,有年轻人,也有老人。

大家互相交流着,谈论着这座古老的奇迹。

“你们看,那边的城墙多雄伟!”一个年轻人指着远处的城墙兴奋地说。

“是啊,咱们中国真是伟大!”另一个游客感慨道。

“对啊,咱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长城只是其中之一。

”我接口道。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爬到了顶峰。

站在那里,俯瞰着四周,我感慨万分:“这长城,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啊,咱们国家有这么多美丽的风景和历史遗迹,真是让人自豪。

”朋友也应和道。

“走,咱们回去吧,下次咱们再来。

”我说。

“好,下次咱们还一起来。

”朋友笑着回应。

就这样,我们一边聊着,一边往回走。

望着夕阳下的秦长城,我心中充满了敬意和自豪。

内蒙古境内长城探源

内蒙古境内长城探源

内蒙古境内长城探源作者:王虹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35期摘要:中国长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其建造时间之长、分布地域之广、影响力之大,是其他文物不可比拟的。

在全国15个有长城分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内蒙古的长城具有长度最长、时代最多两大特点。

目前存留的遗址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保护。

关键词:中国长城;内蒙古境内长城;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K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098-03一、内蒙古境内的长城从战国赵、燕、秦开始谈到内蒙古境内的长城有多长,涉及年代有哪些时,经历3年田野调查的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办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张文平说,“这要从长城的起源说起。

”他认为,历史地理学者辛德勇的观点较有说服力。

“春秋时期,列国之间为了相互防御而挖掘界沟,史籍中称作…封略‟;到战国时期,随着骑马技术的不断推广,列国之间的疆界演变发展为垒筑的墙体,这种作为国界的长墙就是最早的长城,即早期长城。

从整个中国长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战国时期列国修筑的长城可称为早期长城,此后秦汉长城、金界壕、明长城构成了中国长城发展史上的三个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主要阶段。

此外,一些其他时代的长城则规模较小。

这些不同时期的长城在内蒙古境内都有分布。

”1.在战国晚期,“七雄”之中赵、燕、秦三国与匈奴相邻,三国都在与匈奴的边界之上修筑了长城。

而且,三国长城在内蒙古境内均有分布,这就是内蒙古境内的早期长城。

依照修筑时间的早晚,三国早期长城依次为战国赵北长城、战国燕北长城和战国秦长城。

战国赵北长城开始修筑于公元前300年,战国燕北长城开始修筑于公元前290年左右,战国秦长城开始修筑于公元前272年。

三国长城的构成,均包含了长城墙体、烽燧、障城等三大要素。

2.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之戎,将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纳入了赵国的管辖范围,并沿阴山山脉南麓地带修筑了东起今河北省尚义县银子河北岸、西至今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山西山嘴东侧一带的长城。

秦长城

秦长城

秦长城
为防止匈奴的侵扰,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将原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加以修缮和连接,建成西起陇西郡临洮,东至辽东郡碣石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派大军在长城沿线驻守,并在沿线设立十余个郡,管辖和开发这些地区,又大量移民前往开垦,以保证边防供应。

长城的修建,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给人民带来痛苦,然而对保护中原的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秦长城遗址,在山西大同、甘肃岷县、内蒙古包头等地至今仍有残存。

是长城城墙保存比较好的地段。

秦长城墙高5—6米,下宽5米,上宽3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巴彦淖尔市秦长城
作者:王英泽胡延春
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31期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地理坐标为北纬40°13′—42°28 ′,东经105°12′—109°53′, 东与包头市为邻,南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西与阿拉善盟毗连,北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64413平方千米。

阴山山脉横亘中部,从阴山北麓至中蒙界为高原,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广漠无垠,俗称乌拉特草原。

中部山地为阴山山脉,由西向东,分为狼山、色尔腾山,乌拉山三部分。

狼山长约280千米,宽约30-60千米,成弧形环抱于河套平原之北。

乌拉山位于明安川之南,黄河以北,西起西山咀,东至昆都仑河,山势挺拔,雄伟壮观,草木茂盛。

阴山南麓至黄河北岸为河套平原,地势平坦,由西
南向东北微倾,土地肥沃,渠道纵横,灌溉便利。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风大沙多,无霜期短;温差大,四季分明。

巴彦淖尔市的秦长城东段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境内,西段在乌拉特后旗和
磴口县。

东段在阴山之北,西段在阴山之前。

秦时蒙恬所筑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东至
辽东,延袤万余里。

蜿蜒于巴彦淖尔阴山山脉地带的长城遗迹应属秦万里长城的中间段落,全长300余千米。

根据长城的建筑形制、走向、位置和体系建筑的分布格局,可将此段长城分为东西两段。

东段,以包头市固阳县西斗铺镇王如地村西北部,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小佘太乡广申隆新村东北部,即两市交界处为起点。

长城沿阴山山脉东段查石太山北脊向西延伸,经板申图沟、灰腾沟、苏记沟进入乌拉特中旗郜北乡南境与乌拉特前旗小佘太乡北境的交界地带通过,沿色尔腾
山北坡向西行。

又经德令山水库南山北脊向西穿越乌不浪沟北口,沿阴山山脉狼山北麓过呼鲁
斯太沟,经过石兰计沟北口(狼山口)迤逦向西至乌拉特后旗达拉盖沟北口东部为止,全长230余千米。

这段长城基本上是沿阴山北脊借自然山势而建造。

墙体外侧高峻挺拔,内侧相对低矮,呈易
守难攻之势。

因长城多兴建于山脊岩崖、因边山险、堑溪谷地,所以95%以上都是取就近山石
而砌建,仅有少部分为夯土建造或土石混筑。

其中,石砌墙体平均基宽3—4米,顶宽2—2.5米,外侧壁高3—4米,内侧壁高1.5—2米,个别段落墙体高度可达7米以上。

夯筑墙体多建于山势平缓、起伏不大,岩石难采而积土易取的地段。

石砌墙体的营建方式为,采就近山岩选规整体大的石块或板岩铺基砌壁,然后将小石砾岩充填其间叠层垒砌,达到防御高度之后在用片石板岩封顶。

土石混筑的墙体多出现在石料不足的
地段。

这段长城由东向西基本上是沿山脉的北脊而建,时而攀缘绝顶,时而又伏沉溪谷,逶迤于群山沟壑之间。

为避免山洪冲击、预防墙体垮塌,凡建于山涧沟谷汇流之处的长城段落,无论墙基和墙体都明显强势于其他地段,并且为了分水导流及时泄洪,依据沟谷的宽度水量的大小还在城
墙的下方特别修建有若干个水门,在当时来讲,即使偶遭山洪袭击,有水门泄洪,坚实的城墙也会固若金汤。

另外在长城内侧沿线还建有大量烽燧、障塞、兵营等一系列带有军事防御性质的附属建筑设施。

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之后,如今的长城在自然力和人为的作用下绝大部分段落已变得满目疮痍。

石砌墙体多有坍塌,特别是处于沟谷的长城几乎不见了踪影,但细细探寻,偶有几段基石还隐现于砾砂之中,部分残遗的水门仍可若见一斑。

西段长城,是指修建在阴山山脉狼山西段的长城遗迹。

它与前面所讲的东段相比,无论在军事设计、建筑格局和地理位置等方面都出现了极大的反差。

前者是沿阴山山脉北脊绵延不断横穿东西,而西段则是完全把长城转移到阴山山脉的南麓。

这种战略格局上的突然变化,并非是因为秦王朝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削弱所出现的防线内收和退让,而是秦军根据这一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充分利用了阴山山脉这一天险作为屏障,略加防设便可将来寇阻绝于外的聪明之举。

由于阴山天险阻隔了大漠南北,匈奴大军虽然以骑射猎牧为特长,具有超常的翻山越岭之术,但若想从这里越过阴山则并非易事,唯一选择是借助山间峡谷通道进入秦地。

在双方以往的拉锯式战争中,秦军不仅对这里的自然地理状况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而且对匈奴大军的活动规律、行进路线已完全在掌握之中。

故而采取了重点据守要隘关口、掐南北咽喉之路、并沿线烽火示警的军事防御策略。

阴山西段较大的沟谷有五、六处,可通南北。

秦军不仅在每一处山口都修筑了长城,同时还在长城内侧谷口台地建有塞亭障城以防塞道,并且在通向北漠沟内的特殊地段建有当路塞。

山顶之上和山前台地凡出现转折和地形突变处都建有烽燧,相互之间遥相呼应、连成一线,自有“一夫当关、万乘莫逾之势”。

这段长城完全是用石块垒砌而成,相比之下,整体规模略小于修建在阴山北脊的东段长城。

基宽一般都在2—3米,原始高度约2—3米,个别地段还建有山险墙和挡马墙。

长城段落主要修建于谷口要冲之地,目的在于拦截和切断谷口通道。

长城墙体不仅修筑在沟谷河床之上,而且还继续向左右延伸,有的从谷底一直攀缘而上直达山顶,有的则沿两侧台地延伸而去。

通道宽阔地势平缓的山口处,长城延伸的距离可达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而通道狭窄、两岸陡峻的谷口处长城延伸距离相对较短。

因为有险峻的阴山作为屏障,加之林立一线的烽燧和坚固的障塞遥相呼应,西段长城出现缺失和断档也就不足为奇了。

阴山地带长城沿线障塞、列亭遗址主要分布于阴山南麓谷口台地上。

凡南北相通的谷口要道处均建有障塞列亭,共计有十余处。

自西向东有布都毛德沟古城遗址、鸡鹿塞古城遗址、大坝图沟古城遗址、石兰计沟古城遗址、城台古城遗址、光禄塞古城遗址和新忽热古城遗址等。

另外还有一些与长城有关的其他遗存,包括烽燧、居住址、“当路塞”遗址等。

烽燧从结构上划分大致可分为:石砌、夯筑、土石混筑和土包石筑四种。

依形制划分可分为单体和复合型两种类型。

所谓单体是指没有其他附属设施的独立个体,这类烽燧平面多呈方形,边长3—4米,高2.5—3.5米。

建筑结构因地而宜,其中以石砌和夯筑为常见。

通常情况下在烽燧的内侧一角砌有台阶,仅有个别的是在墙体上设置的脚窝。

在单体烽燧附近常常会见到方形房址基础,这应当是专门为驻守烽燧的士兵修建的住所。

这些住所有单间也有套间,个别还有多间,全都是用石块砌建而成,房屋面积约10平方米左右。

这类单体烽燧有实心和空心两种。

实心烽燧附近均有房屋基址,而空心烽燧附近有的有房址,有的则具备双重功能,既可住人亦可用于报警。

这样的烽燧多
建在高山顶部,完全采用石块垒砌。

平面以方形为多见,边长多在5米以上,墙厚1—1.5米,高2.5—3米。

在内侧边留有宽约1米的入口,近边角处砌有台阶。

除了烽燧之外,在长城沿线还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居住遗址,这类遗址多处在长城内侧不远处的低洼向阳地带,或靠近河床的小台地上。

有方形和圆形,均用石块垒砌,面积多在10—20平方米左右。

以单体为多,个别也有群组聚在一起的现象。

此类遗存应该属于屯兵之所,或是修建长城时的劳工住所。

还有一类遗存是与长城连在一起的。

它是借助于长城的墙体,在墙体的内侧围砌出一个院落,然后在院落内砌有若干个方形房屋。

这些房屋无一定格局,有单间也有套间,大小不等。

院落有入口,各间有门,但门向不一,个别还留有门道,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

也有部分是依墙而建的单体房屋,这应该是长城建筑中敌台、关堡的雏形。

这类遗存全部采用石块垒砌。

这类带院落式的小型建筑群遗址总是出现在长城沿线地势平缓易攻难守的特殊地段,为了防患于未然,自然要对险要地段加以重防,因此就产生了这种特殊格局的防御设施。

此外,长城沿线还有被称作“当路塞”的遗址。

当路塞乃当道之关塞,与其它城障、关塞所不同的是当路塞是专门设置于峡谷通道中间的障塞。

它既不同于鸡鹿塞、阴山北口的城塞一样筑于南北谷口台地,也不同于亭燧、望侯建于山顶曲道,而是建在狭隘山涧的谷地中央,以作天堑阻击入侵之寇。

这种特殊位置的军事设施,一般都采用石块垒砌的方法建造而成,其形制结构建筑规模与鸡鹿塞相类似。

如今阴山中段的达拉盖沟和西段的格尔敖包沟内尚存部分残垣断壁。

从遗址残留的迹象来看,当路塞的建筑结构与其它障塞基本相似,是用石块垒砌而成。

平面呈方形,边长约60米—80米。

阴山这一道天然的屏障,分割了南疆与北漠,由于农耕与游牧两大民族在地域上旷日持久的你争我夺,才诱发了长城、障塞、列亭、烽燧等夯、石建筑拔地而起。

这一系列有形的军事防御工程不仅真实地纪录了那一段烽火狼烟的历史,也为我们研究和探讨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以及民族关系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实物依据,而且这一有形的浩瀚工程也一定会给世人留下太多的感叹与震惊。


参考书籍:
李逸友:《高阙考辩》、《内蒙古文物考古》总14期,1996年。

《光禄塞城的考察》、《内蒙古文物考古》总3期,1984年。

《中国北方长城考述》、《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总第二十四期。

作者单位:
王英泽,包头市文物管理所; 胡延春,巴盟文物管理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