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st图像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课件: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异构1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提示:前2秒内的路程为 =3m+5m=8m,则平均速度
,故A错误;后2秒内的路程为
s″=5m+7m=12m,则平均速度
,故B正确;3
分段做了标记,因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
量.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把小球
从左边斜面的
高度由静止释放.
(3)从A点开始计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 B,C,D,E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vBC
vCD.
(4)小球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线和刻度尺测量蚊香的长度,用钟表测量蚊香燃
烧的时间,用
计算蚊香燃烧的速度.
1.甲同学用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做记录时间
工具,测定乙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1)甲先测定自己脉搏跳动的规律,结果见表:
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请你计算出脉搏每跳 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2)甲站在乙同学起跑位置附近指挥起跑,在下 达口令的同时,开始数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并注意 观看乙同学到达终点时终点同学的信号,甲看到终 点同学的信号时,共数得脉搏跳动20次,请计算乙同
时间成正比,故②③正确;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 s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s=4 cm/s2×(6 s)2=144 cm.
〔答案〕(1)20 (2)变速 (3)②③ 144
【名师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
分析出猜想的结论,据结论中的关系式求出物块自A点开 始计时的6 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初二物理运动的快慢ppt课件

小明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磊同学的 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 么办?
总结: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较 路程”和“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物理学中采用了前 一种,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时间,再进行比 较。
一、速度
1.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
三、匀速直线运动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 速直线运动。
平直轨 道上平稳运 行的列车近 似认为是匀 速直线运动。
四、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任意相 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 直线运动。
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来描述 物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 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v s 110m 8.52m/s t 12.91s
所用公式
代入数据,求出结果。数字后面要有单位。
答:刘翔的平均速度是8.52m/s。
例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 用时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 是多少?
50 m50 m分析: Nhomakorabea6s
7s
全程
解:小明前50 m路程s1=50 m,用时t1=6s,后 50 m路程s2=50 m,用时t2=7 s,全程s3=100 m,用 时t3。根据公式和题意有: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 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4.单位: 基本单位 m/s 或 m ·s-1
读作 米每秒 常用单位 km/h 或 km ·h-1
初二物理s-t图像

2
t
第二阶段:物体的路程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返 回
答案: 甲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乙物体静止在 离甲物体出发点10米处 的位置。 在距起点10米处。
S/米 A
甲 乙
10
O
1
2
3
4
5
t/秒
A点表示甲物体在第5秒时与乙物体相遇
返 回
s
s=vt
o
t
应用: 1、读出任一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2、读出物体通过一些路程所用的时间 3、求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 4、在同一坐标系中比较两运动物体的快慢
图像的灵活应用:
例一:试判断右图所示1、2各阶 段的运动情况。 答案
s
1 o
S/米 10
2
t
甲 A 乙
例二:右图是甲、乙两车运动 的s-t图像,你能否判断出甲、 乙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图中A 点的含义是什么?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0m
100m
200m
300m
400m
00:00 5秒
10 10 秒 秒 15 15 秒秒
20秒
数据列表:
t (s)
s(m) 0 0 5 100 10 200 15 20 300 400
这辆小车做什么运动?说出判断的理由。
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 动,
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 路程相等。 特点: 速度: 运动快慢不变
面积法求路程
物体通过的路程数值上等于v-t图像 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v v0 t
S=v0t0
0
t0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s-t图像和v-t图像。
s-t图像和v-t图像比较直观完整
苏科版物理初二上册《第五章 速度计算》课件ppt

Contents
3
直线运动
物
体
下
落
的
频
闪
照
片
(
1、直线运动
每 隔
相
(1)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等 Nhomakorabea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时 间
(2)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曝 光
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一
次
)
2、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 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 等的。通过相等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是定 值,与路程、时间__无__关。
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
1.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
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是________。(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
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偏
。(填“大”或“小”)
平均速度加强问题:
例1.小甜甜从家到领军教育去上课,先以v1匀速驶 完前一半路程,又以v2匀速驶完后一半路程.则全程 的平均速度是_2_v_1_v_2_/_(_v_1+_v_2_)____
速度 计算
人生,其实就是与自己赛跑的过程……
Contents
1
速度的概念和基本计算
新人教物理初二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5.测量平均速度

透镜及其应用
• 1.透镜
– 说透镜,能透光;中间厚,凸透镜;中间薄 ,凹透镜。
– 会聚作用凸透镜,发散作用凹透镜。 – 平光会聚到一点,焦点F来表示。 – 焦点到达镜光心,距离叫作镜焦距(用f表
示)。
• 2.生活中的透镜
– 物远像近照相机,缩小实像且倒立。 – 物近像远投影仪,放大实像且倒立。 – 物像同侧放大镜,正立放大一虚像。 – 实像倒立虚像正,实像异侧虚像同。
•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工作声音, – 干扰听音声音,都是常见噪声。 – 声音等级分贝(dB),刚听弱声为0。 –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90(dB)。 – 保证工作学习,声音不超70(dB)。 – 保证休息睡眠,声音不超50(dB)。 – 减弱噪声三阶段,声源、传播和人耳。 – 声的利用有两类,传递信息和能量。
欧姆定律
• 1.欧姆定律及其运用
– 欧姆定律说电流,I等U来除以R。 – 三者对应要统一,同一导体同一路。 – U等I来乘以R,R等U来除以I。
•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 电阻串联要变大,总阻等于分阻和,R=R1+R2。 – 电阻并联要变小,分阻倒和为倒总,1/R=1/R1+1/R2。
• 3.测量小灯泡电阻
“+”进“-”出右偏转,左转线柱定接反。 禁止直接连电源,短路烧毁电流表。 读数首先看量程,再看最小刻度值。
量程选用0.6A,0.02A一小格。
量程选用3安培,一小格为0.1A。
8.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串联电流之关系,各处电流都相等,I=I1=I2。
并联电流之特点,总流等于支流和,I=I1+I2。
电流和电路 4.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寻找接线多线柱,串并关系要分清。
物理-新初二-匀速直线运动s-t图像

1初中物理教师辅导教案学员编号: 年 级: 课 时 数:1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 授课内容匀速直线运动s-t 图像 星 级★★★★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建议用时5分钟!>在一次校运动会中,小明和小强同学均参加了800米跑,小强同学听到裁判员的发令枪声后,犹如离弦之箭,“嗖”地冲了出去,小明在小强的影响下,也不甘示弱,奋力追去,渐渐地小明追上了小强,并恶搞地数落了小强一番,潇洒地跑开了,可惜的是,在小明洋洋得意正要迈向终点的时候,却发现小强也神出鬼没的出现了在他身边,几乎与他同时跃过了终点线。
小明愤怒不已,并仔细回想了整个过程,在起跑后约一分钟时小明追上了小强,他清楚的记得那时差不多跑了300米,在接下来一分半钟的时间内,他和小强始终保持着约50米的距离,就再最紧要的最后50米,被小强追了上来。
若假设在起跑后短时间内他们的速度都达到了最大值,并且粗略的认为他们运动过程中保持匀速,那么你能有什么形象、具体、详细的方法分析他们的比赛吗?<建议用时20分钟!>Ⅱ.同步讲解 Ⅰ.课堂导入一、要点提纲:匀速直线运动图像1、匀速直线运动图像s-t图在数学上,我们将y=kx称之为正比例函数,其中k为比例系数,通过描点作图的方法,最后我们得出,y=kx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
我们已知学习了速度的定义式为:v=s/t,将该式进行变形得到:s=vt。
若知道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及运动的时间,就可以求得物体在该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若我们将公式s=vt和数学上的y=kx进行类比,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类比发现,若将s看作y,将t看作x,那么s=vt也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其中k=v。
以s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做出它的图像如下图:图1注意:(1)在作图时,横纵坐标的物理量均要添加单位,记作:s/m t/s ,若物理量单位是复合单位,则需要用括号将单位扩起来,如:v/(m/s)(2)对于s-t图像,横纵坐标的单位要看清楚,一般来说都以国际单位制为准,即路程以“米”为单位,时间以“秒”为单位,但今后做题时要注意单位可能不是国际单位制,如纵坐标为s/cm。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第二节 速度 研究气泡在玻璃管中运动的提优汇总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第二节 速度 研究气泡在玻璃管中运动的提优汇总 1 / 17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第二节速度 研究气泡在玻璃管中运动的提优汇总实验探究题1. 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1)在气泡上升的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静止/运动)的.(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 ,为了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快/慢). (3)小明所在小组测量的结果记录如下表. 从0点开始的路程s /cm 从0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 /s 0 0 10 8 20 15 30 22 4029①路程s 为纵坐标,时间t 为横坐标,在图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 —t 图像; ②分析小明所在小组的实验数据,可知气泡在这40 cm 的运动中,做的是 直线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cm /s ;(保留两位小数)③小组间交流时,小明发现各组测得的气泡的运动速度大小不一样.请结合你做过的实验,说说影响气泡运动快慢的原因可能是 . 2. 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选填“运动”或“静止”)。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m/s.(3)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0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如图(1)”;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如图(2)”.同学的方案正确.(4)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些.(快、慢)(5)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下表,请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路0 10 20 30 40程s/cm从O点开始计时0 1 2 3 4的时间t/s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1)为观察气泡的运动规律,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选填“快”或“慢”).(2)小明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乙的坐标系横坐标上标注合理值并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象.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0 10 20 30 40 50从0点开始记时的时间t/s0 8 16 24 32 40(3)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它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第二节 速度 研究气泡在玻璃管中运动的提优汇总3 / 17(4)如图丙已知气泡在AB 间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气泡的长度为2cm ,A 、B 两条刻线的距离为33cm ,测得气泡完全通过A 、B 两刻度线的时间为7s ,则气泡在AB 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cm /s ,气泡全部在两条刻度线内的时间是____s . 4. 在“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小宁的实验方案如下:A .在内径为1cm 、长约60cm 的玻璃管中注满水,管内留一小气泡.B .水平放置玻璃管,在玻璃管上某处做一标记作为“0”,位置,然后从“0”位置向上,每隔做一个标记(如图甲所示).C .迅速翻转玻璃管到竖直位置,使气泡从玻璃管下端向上运动,气泡到“0”位置时,按下秒表,依次读出并记录气泡通过,所用的时间(记录如表) 距离/cm 0 10 20 30 40 50 时间/s2.04.08.010.0(1)为便于测量时间,应设法使管内气泡运动得______(选填“快”或“慢”)一些. (2)实验中,刻度为“0”的位置线为什么不标记在管的最下端? (3)表中漏记的一个数据是_______ . (4)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画出图象.(5)将玻璃管倾斜时,小宁发现气泡在管中运动的速度也发生了变化.于是,她又找来另一根玻璃管做了相关的探究实验(如图丙),测出了玻璃管在倾角θ不同时气泡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数据记录如表: 液体:自来水 液体长度: 30cm 气泡长度:4.1cm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度 85756555453525155运动时间t /s 32.3 20.0 15.3 12.5 11.6 11.8 12.5 14.5 19.5 25 平均速度v /cm .s -10.93 1.50 1.96 2.40 2.59 2.54 2.40 2.07 1.54 ___分析数据可知:(a )当θ=0°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 /s .(6)当θ角在___35度到55度___________范围内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5.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运动的.(2)若测得气泡在管内上升的距离为50cm,所用的时间为6.25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4)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6.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

过点
一位司机从停车场内启动汽车时,监控录像机对这辆汽车连两次进 行拍照,拍照时间间隔为2s,先后拍摄的两张照片如图A、B所示,已 知汽车车身长为5m,则( ) A.汽车在2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汽车在2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C.汽车在向左运动 D.汽车在向右运动
再见
运动的快慢
蕉城附中 初二物理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
从观众角度看,谁快?
时间相同,通过路程长的运动快。
从计时裁判角度判断,谁快?
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快。
表示运动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
• 小聪100m跑的成绩是17s,小明同学50m的成绩是8s,如 何知道他俩谁跑得快?
• 小明去上学,以 v1 的速度走过一半路程后,再以 v2 的 速度跑过后一半路程,则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过桥、过洞 大桥长1600m,火车长200m,火车的速度是30m/s,
请问火车完全过桥需要多少s?
一条隧道长360m,有一列火车以25m/s的速度经过 这条隧道,从车头进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共用20s.这 列火车长多少m?
需要注意的是船行驶的路程应该是一千二百里,时间为一白天. 解:船行驶的路程 s =1200×500m=600km,船行驶的时间 t =12h; 因此船行驶的速度 v = s / t = 600 km / 12h = 50 km / h.
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 多里呀!
100m 17s
5.88m/s
50m 8s
6.25m/s
• 通过比较相同时间经过的路程,即1s内通过的路程
一、速度(velocity)——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更形象 直观的方法
图像法
图像法: 用坐标图像表示物理规律
s-t图像 s/m
t (s) 0 5 10 15 20 s(m) 0 100 200 300 400
400 300
200
100
t/s
O
5
10
15
20
求物体A、B的速度
读出任一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读出物体通过一些路程所用的时间 在同一坐标系中比较两运动物体的快慢
S/米
A
10
B
4
o
2
t/秒
s
例一:试判断右图所示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各阶段的运动情况。
12
o
t
例二:右图是甲、乙两车 S/米
甲
运动的s-t图像,你能否 10 判断出甲、乙分别处于什
A
乙
么状态?图中A点的含义
是什么?
O 12345
t/秒
v-t图像
v
v
v0 v0
o
to
t
匀速
变速
路程—时间图像(S-t)
你能用S-t图像表示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D)
5.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4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 是( ) (多选)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
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c )
A.1:2 B.2:1 C.9:2
D.2:9
谢谢观赏!
S /m
S3 S2 S1
0
t/s t1 t2 t3 t4 t5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s-t图像和v-t图像。 s-t图像和v-t图像比较直观完整 地描述了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 线,而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 间轴的直线。
典例.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 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4中能
运动的图像
这辆小车做什么运动?说出判断的理由。
0m 100m 200m 300m 400m
数据列表:
t (s) 0
5 10 15 20
s(m) 0 100 200 300 400
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 动,在相等
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相等。
特点: 运动快慢不变
速度: v=s/t
不形象,不直观
5.(多选)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 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4所示,下面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图4
求比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