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课件 第六章_
合集下载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完整课件

新生儿期心理发展特点
无条件反射
新生儿具有一些与生俱来 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 射、抓握反射等。
感知觉发展
新生儿的感知觉进一步发 展,能够通过视觉、听觉、 触觉等感知外界事物。
情绪表达
新生儿能够通过面部表情、 声音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 绪状态。
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对胎儿和新生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父母的心理特质可能遗传给孩子。 • 环境因素:母体内的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都会对胎儿和新生儿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 营养因素:母体在孕期的营养状况对胎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 • 干预措施: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进行科学的胎教和早教等,有助于促进胎儿和新生儿心理发展。
参考书目
《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成年发展心理学》等。
02
胎儿期与新生儿期心理发展
胎儿期心理发展特点
01
02
03
感知觉发展
胎儿在母体内便开始发展 感知觉,如听觉、触觉等, 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记忆能力
胎儿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能够记住在母体内经历的 刺激和事件。
情感发展
胎儿能够感受到母体的情 绪变化,并对此作出相应 的反应。
情感复杂性的增加
随着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的丰富,中年人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复杂 和深沉。
对自我和生活的重新审视
中年人开始对自我和生活进行重新审视,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寻求更深层次的心理满足。
中年危机及其应对方法
寻求社会支持
自我反思与心理调适
通过自我反思和心理调适,重新 认识自我和生活,寻找新的生活 目标和意义。
认知变化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6章-儿童语言

龄增长而降低。
编辑课件
18
2.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辅音,而且集中 在zh、ch、sh、z、c、s上,还有g、n、r。 3-4岁幼儿常常发音不准,口齿不清。
原因: (1)生理构造:舌头太大;舌系带太紧 (2)生理成熟:言语听觉和运动觉分化不足 (3)语言环境 其它:脑瘫、弱智等导致语言发育迟缓。
各类句子中,简单陈述句占97%; 疑问句、否定句、复合句寥寥无几。 句子长度不断增加:1-2岁说1-2字句子;2.5岁: 3-4字句子;3岁:6—10字的句子。
编辑课件
9
2、 词类范围的扩大:
(1)儿童掌握不同词类的顺序 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多,虚词少。 实词中,先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
“妈妈抱”、“爸爸班”
词汇: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
其它词类如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较 少,但逐步出现并增加。
形容词、副词、连词等词类的出现是语言表达上 的进步。(“妈妈真好!”)
编辑课件
7
三、完整句阶段(2-3岁)
1.能说完整句(简单完整句);复合句萌芽; 2.词汇量迅速增长:1000个词(有争议),掌握词
---副词、代词、数词 虚词如:连词、介词、助词、叹词等掌握的较 晚。
编辑课件
10
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 (50%),其次是动词(20%)、形容词 (10%)、数词、量词
连词: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思维的逻 辑性,思维的清晰程度有关。
(2)词类的运用(词频)
①词频率最高的是代词
②使用动词的频率高于名词
第一节 言语获得理论
一、强化说: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 如,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发音活动进行积极的 鼓励和反应,以刺激孩子发出更多的音。同 时,父母又总是以正确的语音、词进行强化, 所以,婴儿期的咿呀学语也越来越朝着正确 的语音、语义方向发展。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的发展

11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2,当代的游戏理论 学习理论 – 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 – 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 – 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
12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二,游戏的种类 从认知水平分:机能游戏,建筑游戏,假 装游戏,规则游戏 从社会化水平分:无所事事游戏,单独游 戏,旁观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 作游戏.
41
第五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 会性的发展
五,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训练 同伴关系的作用 1. 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 重的需要; 2. 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 会; 3. 同伴是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4. 同伴是情感支持的来源.
42
�
29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两种记忆策略的形成 – 儿童复述策略的发展 – 元记忆的形成 元记忆: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 活动.包括(1)有关记忆主体方面 的知识;(2)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 知识;(3)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 识.
30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二,思维的发展 1,幼儿的思维的特点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 或表象来进行,而主要不是凭借对事物的 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来进行. 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25
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二,语法的掌握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2,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的发展是儿童口头表 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幼儿晚期能较清楚,系统,绘声绘色地讲 述看到或听到的事情或故事.
26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认知的发展就是人的信 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 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 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 展. 幼儿的认知活动更多依赖感觉,知觉和表象, 抽象概括的能力差. 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幼儿认知从具体形象性向抽 象逻辑性过渡,从不随意性向随意性过渡,为 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做准备.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第三节 思维

用同样的方法帮助认识了“狗”,“猫”。
2、通过语言获得概念(成人讲解、科学概念) (1)什么是小鸟?
身上长着羽毛,在天中飞的动物。
(2)什么是人? 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三、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 念的发展。
概念的结构
上级概念(内涵):反映事物的本 质特征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概念?
1、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 数数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鼓励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数 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
2. 利用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 概念。
结合游戏,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 如从球框里拿出几个球和小朋友一起玩等。
推理是人在头脑中根据已有的判断推导出新判断 的过程。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
讲卫生的小朋友不随地吐痰 小华比小贝高,小东比小贝矮
随地吐痰的小朋友不讲卫生 小华最高,小东最矮
2、学前儿童推理的特点
(1)抽象概括性差
年龄小的幼儿看到红积木、黄木球、火柴棍漂浮在 水上,不会概括出木头做的东西会浮的结论,而只会 说:“红的”、“小的”东西浮在水上。
2、幼儿认识数的序列的发展
数序指的是每一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 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 ~ 4 岁:幼儿多数能按物点数 5 以内数量的物体, 但问起“ 4 个”和“ 5 个”哪个多时,相当多的幼儿 并不知道。
4 ~ 5 岁:幼儿大约有一半能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小
5 ~ 6 岁:幼儿一般都能顺利地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 小
这个父亲的做法如何?
(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活动的组织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 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 孩子的某些心理障碍,如抑郁和物质滥用,与父亲的行为有着更 高的相关(Tamis-LeMonda & Cabrera, 1999, 2002; Veneziano, 2003; Parke, 2004)
• 婴儿可能不仅和母亲,也和其他很多人发展出依恋关系
– 婴儿似乎在5个月时就能区分出快乐和悲伤的声音(Soken & Pick, 1999;
Montague & Walker-Andrews, 2002)
– 4个月后,婴儿可能已经开始理解隐藏在面部表情和声音背后的情 绪意义 • 喜悦和悲伤的面部表情+喜悦和悲伤的声音 • 当表情和声音匹配时,婴儿会更多地注意
– 儿童和其依恋的个体在一起会感到愉快 – 依恋基于生物学决定的因素
• 动物的印刻(Lorenz, 1965) • 弗洛伊德认为依恋源于母亲满足儿童口唇需要的能力 – Harlow认为依恋来源于舒适感 • 幼猴大部分时间攀附在用布做出的猴子身上,尽管他们偶尔会到
铁丝做成的猴子身上取食(Harlow & Zimmerman, 1959) – 鲍尔比(Bowlby)认为依恋主要是建立在婴儿安全需求的基础
– 记忆的发展 – 预期事件 • 个体差异 – 有和陌生人大量接触经验的婴儿表现出较少的陌生人焦虑 – 面对女性和儿童时,表现出较少的焦虑
5
婴儿期的情绪
• 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
– 分离焦虑 • 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当熟悉的照料者离开时,婴儿所表现 出来的紧张情绪 • 文化普遍性:7,8月开始,14个月达到顶峰 • 分离焦虑和陌生人焦虑代表了重大的社会性进步
– 面部表情的普遍性 – 母亲的报告:兴趣和喜悦、愤怒、惊讶、恐惧、悲伤 – 采用伊扎德(Carroll Izard)的“最大可识别面部编码系统” 发现
• 婴儿可能不仅和母亲,也和其他很多人发展出依恋关系
– 婴儿似乎在5个月时就能区分出快乐和悲伤的声音(Soken & Pick, 1999;
Montague & Walker-Andrews, 2002)
– 4个月后,婴儿可能已经开始理解隐藏在面部表情和声音背后的情 绪意义 • 喜悦和悲伤的面部表情+喜悦和悲伤的声音 • 当表情和声音匹配时,婴儿会更多地注意
– 儿童和其依恋的个体在一起会感到愉快 – 依恋基于生物学决定的因素
• 动物的印刻(Lorenz, 1965) • 弗洛伊德认为依恋源于母亲满足儿童口唇需要的能力 – Harlow认为依恋来源于舒适感 • 幼猴大部分时间攀附在用布做出的猴子身上,尽管他们偶尔会到
铁丝做成的猴子身上取食(Harlow & Zimmerman, 1959) – 鲍尔比(Bowlby)认为依恋主要是建立在婴儿安全需求的基础
– 记忆的发展 – 预期事件 • 个体差异 – 有和陌生人大量接触经验的婴儿表现出较少的陌生人焦虑 – 面对女性和儿童时,表现出较少的焦虑
5
婴儿期的情绪
• 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
– 分离焦虑 • 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当熟悉的照料者离开时,婴儿所表现 出来的紧张情绪 • 文化普遍性:7,8月开始,14个月达到顶峰 • 分离焦虑和陌生人焦虑代表了重大的社会性进步
– 面部表情的普遍性 – 母亲的报告:兴趣和喜悦、愤怒、惊讶、恐惧、悲伤 – 采用伊扎德(Carroll Izard)的“最大可识别面部编码系统” 发现
发展心理学6(个性发展)

到6-8个月) 第三阶段: 依恋关系明确期(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
者的接近,6-8个月到18个月) 恐惧出现
标志性事件:分离焦虑和怯生出现
第四阶段:交互关系形成期(18个月到2岁)
社会因素——家庭
依恋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我爱你,因为你喂养我 学习理论:我爱你,因为你奖赏我 认知发展理论:爱你,我必须知道你的存在 习性学理论:人类婴儿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有一种
愉快的行为量
生物学因素——先天气质
气质类型:
1.容易护理的 2.困难的 3.慢慢活跃起来的
气质是否可以改变?
教养方式
生物学因素——体貌与体格
体貌、体格:一个人的面部特征、身高、体 重及身体的比例。
间接的影响个性发展
1、体格可能反映了潜在的精力与气质上的差异P75 2、父母及周围人对不同体格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从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发展
青少年期:
1. 使用更多的心理词汇
机敏、有创造性、喜欢和别人交朋友、开朗
2. 能进行抽象水平更高的自我描述;
富有智慧、个性随和
3. 在不同的情境对自己有不同的描述,往往会 产生矛盾
在面对父母、朋友、同学、老师时的自我描述是不一 致的
“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自我意识——自尊
发展心理学
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
• 个性: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 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兴趣、动机、需要、能力、活动水平、态度、 价值观等
• 本章内容
– 个性发展 – 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
个性发展
埃里克森(1902-1994)
1.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 发展中的作用
者的接近,6-8个月到18个月) 恐惧出现
标志性事件:分离焦虑和怯生出现
第四阶段:交互关系形成期(18个月到2岁)
社会因素——家庭
依恋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我爱你,因为你喂养我 学习理论:我爱你,因为你奖赏我 认知发展理论:爱你,我必须知道你的存在 习性学理论:人类婴儿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有一种
愉快的行为量
生物学因素——先天气质
气质类型:
1.容易护理的 2.困难的 3.慢慢活跃起来的
气质是否可以改变?
教养方式
生物学因素——体貌与体格
体貌、体格:一个人的面部特征、身高、体 重及身体的比例。
间接的影响个性发展
1、体格可能反映了潜在的精力与气质上的差异P75 2、父母及周围人对不同体格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从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发展
青少年期:
1. 使用更多的心理词汇
机敏、有创造性、喜欢和别人交朋友、开朗
2. 能进行抽象水平更高的自我描述;
富有智慧、个性随和
3. 在不同的情境对自己有不同的描述,往往会 产生矛盾
在面对父母、朋友、同学、老师时的自我描述是不一 致的
“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自我意识——自尊
发展心理学
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
• 个性: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 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兴趣、动机、需要、能力、活动水平、态度、 价值观等
• 本章内容
– 个性发展 – 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
个性发展
埃里克森(1902-1994)
1.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 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件第六章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 件第六章
本章将介绍婴幼儿时期大脑、认知、感官、记忆、语言、社交、情感和性别 角色方面的发展。
大脑和认知的发展
1
注意力和记忆
2
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力、感知和记忆
能力也在逐步发展。
3
神经元发育
从婴儿时期到青春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的神经元数量 和连接方式都在不断变化。
思考和推理
儿童逐渐发展出深度思考、认知灵活性 和抽象推理等能力。
婴儿期的感觉和知觉发展
味觉
新生儿能品尝不同味道,但不能区分重盐和轻 盐的差别。
听觉
胎儿可以在子宫内听到声音,但听觉发育需要 时间。
视觉
出生时的视力约为20/400,但随着年龄增长, 视力会逐渐发展。
触觉
新生儿对触摸很敏感,可以通过触觉来辨认物 体和人。
婴儿记忆的发展
感性记忆
婴儿通过感觉体验形成记忆,如 美好的睡眠和舒适的抱抱。
儿童会在观察和学习中逐渐学会社会给予男性和 女性的不同角色和期望,从而形成性别角色。
家庭、学校、媒体等渠道的性别角色定型可能存 在偏见,需要引导儿童尊重和理解性别多样性。
儿童社会和情感的发展
社交技能
儿童需要学会交朋友、分享、 合作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自尊
自尊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方 面,需要经常鼓励和支持。
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对儿童的社会、情感 发展有重要影响,需要注意家 庭和谐和亲子关系。
儿童性别和性别角色的发展
性别认同 性别角色 性别偏见
儿童在三岁左右形成性别认同,开始认识到自己 是男孩还是女孩。
儿童智力和学习的发展
1 智力测试
通过智力测试,可以测量儿童智力表现,预 测未来学术和职业成就。
本章将介绍婴幼儿时期大脑、认知、感官、记忆、语言、社交、情感和性别 角色方面的发展。
大脑和认知的发展
1
注意力和记忆
2
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力、感知和记忆
能力也在逐步发展。
3
神经元发育
从婴儿时期到青春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的神经元数量 和连接方式都在不断变化。
思考和推理
儿童逐渐发展出深度思考、认知灵活性 和抽象推理等能力。
婴儿期的感觉和知觉发展
味觉
新生儿能品尝不同味道,但不能区分重盐和轻 盐的差别。
听觉
胎儿可以在子宫内听到声音,但听觉发育需要 时间。
视觉
出生时的视力约为20/400,但随着年龄增长, 视力会逐渐发展。
触觉
新生儿对触摸很敏感,可以通过触觉来辨认物 体和人。
婴儿记忆的发展
感性记忆
婴儿通过感觉体验形成记忆,如 美好的睡眠和舒适的抱抱。
儿童会在观察和学习中逐渐学会社会给予男性和 女性的不同角色和期望,从而形成性别角色。
家庭、学校、媒体等渠道的性别角色定型可能存 在偏见,需要引导儿童尊重和理解性别多样性。
儿童社会和情感的发展
社交技能
儿童需要学会交朋友、分享、 合作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自尊
自尊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方 面,需要经常鼓励和支持。
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对儿童的社会、情感 发展有重要影响,需要注意家 庭和谐和亲子关系。
儿童性别和性别角色的发展
性别认同 性别角色 性别偏见
儿童在三岁左右形成性别认同,开始认识到自己 是男孩还是女孩。
儿童智力和学习的发展
1 智力测试
通过智力测试,可以测量儿童智力表现,预 测未来学术和职业成就。
《发展心理学》课程 第六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
6、7-12、13岁儿童处 在小学学习的时期。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 还具有明显的幼儿心理特 点,而小学高年级儿童则 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 渐进入青春发育期,这个 时期被称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 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 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 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小学儿童数学概括能力的五个等级
Ⅰ级:直观概括水平。儿童依靠实物、教具或配合掰手指头 来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离开直观,运算就中断或发生困难。 Ⅱ级: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儿童进入了“整数命题运 算”,掌握一定整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Ⅲ级: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处于从具体形象概括向抽 象概括发展的过程中,这阶段由于儿童的数表象的丰富与数 的实际意义的扩大形成了数概括的新特点 Ⅳ级: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即初步代数的概括 运算水平。 Ⅴ级:代数命题概括运算水平。儿童根据假设进行概括,完 全抛开算术框图进行运算。只有极少数小学儿童能达到这一 水平。
(二) 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 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儿童在这种特殊 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受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 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2.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小学儿童必须通 过教学活动,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为进一步掌 握人类的知识打下最初的基础。在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中, 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都明显地发展起来,其思维活动 也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3.学习活动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在共同的学习中,儿 童发展了交往技能,提高了社会认知水平,培养了合作、互 助的集体精神,掌握了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并发展了各 种良好的品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注意的分配和转移
注意分配能力总体很差,正在形成,随年 龄而提高 小班儿童在观察图片时,仅能注意主要的、 鲜明的部分;中班儿童能在学习弹琴时, 看乐谱,两手分弹
在幼儿期末,注意变得更有计划性。在寻 找丢失的物体时,年长的学前儿童能比3岁 儿童更系统、更全面地去找。但是,有计 划的注意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当要求判断内容详细的图画是否相同时, 学前儿童往往不能进行全面浏览。对于多 步骤的复杂任务,他们也几乎不能决定先 做什么,后做什么。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幼儿期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速度很 快,幼儿期末已经达到成人的水平
(一)大脑结构的继续发展
1. 脑重继续增加
3岁时达到1010克,而7岁儿童则能
达到1280克,基本上已经接近成人的 脑重(平均为1400克)
2. 神经纤维继续增长
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分支加多,长度 加长,有利于神经联系的形成
第一节 幼儿期的生理发展
幼儿身体生长的总体特征
身体的生长速度在儿童早期减慢,平均每年身高 增加5到8厘米,体重每年增加2.3公斤。男孩仍 然比女孩高大。体重的增长速度也比学步儿期下 降。肌肉逐渐健壮,身体变得较瘦。脏器也在发 育,脊柱在增长。姿势和平衡性都在改善
一、幼儿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发展 幼儿的身体比例更为匀称,但是胳膊和腿 的生长继续快于手和脚的生长速度 他们的头盖骨和手部骨骼先成熟,腿骨也 得到进一步发育,肌肉组织的成熟较为缓 慢,他们变得更为强壮,能熟练地进行各 种动作
到幼儿期末,大脑皮质各区也接近成 人水平,其成熟顺序依次为枕叶—— 颞叶——顶叶——额叶,7岁时颞叶接 近成人,额叶也基本成熟
(二)大脑机能不断增强
1. 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不断增强,而 且日趋平衡
2. 条件反射容易建立,而且巩固
3. 皮质抑制的发展
约从4岁起,抑制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从而使儿童能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 的行为
前运算阶段最大的非逻辑特征是它的不可逆性, 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心理上不能通过问题的一系 列阶段,然后再以相反的方向返回出发点。可逆性 是任何逻辑运算的一部分。
普利蒂把她盒子里的葡萄干铺在桌子上,萨米就 认为,她的葡萄干一定比自己的多,实际上,萨米 不能进行逆转性思维,“普利蒂只是把葡萄干平放 在桌子上,如果再收回来,还是和我的一样多。”
(三)第二信号系统进一步发展
第二信号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能通过 词的描述、讲解来认识更多的不能直接感知 的事物,能直接接受成人的言语指示,而且 能通过自己的言语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四)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
5岁左右脑半球的优势已经形成
左半球优势:言语、逻辑思维;右半 球优势:表象、形象思维
44
图 皮亚杰的三 山问题。每座山 的颜色和山顶都 是不同的。一座 山上有红色的十 字架,另一座山 上有一个小房子, 第三座山山顶上 有一个“雪帽”。 前运算阶段的儿 童是自我中心的, 他们不能说出在 娃娃眼里的三座 山是什么样子, 只能说出从自己 这个角度看到的 三座山的画面。
泛灵论思维
由于幼儿自我中心地把人的意图赋予物理 事件,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才出现泛灵论思 维——认为没有生命的物体具有与生命类 似的性质,如思想、愿望、感受和意图, 就像他们自己一样。3岁儿童会作出这样 一种可笑的解释:太阳生气了,把乌云躯 散了,就是这种推理。
第七节 信息加工 34
(三)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 逐渐发展
儿童感兴趣的、刺激强烈的事物容易 记住,根据目的进行识记有困难 幼儿中晚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好于有 意识记,3岁尚不能接受记忆任务,基 本上属于无意识记
(四)形象记忆为主,语词逻辑记忆 逐渐发展
对熟悉的物体、熟悉的词、生疏的词 的记忆效果依次降低
第五节 皮亚杰学说:前运算阶段 46
不能守恒
守恒是指,在物质的外表发生很大变 化(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时,某些物体的物理特征和物质含量 保持不变。
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造成儿童思维 的刻板性和非逻辑性。
第五节 皮亚杰学说:前运算阶段 47
液体守恒任务:
一种守恒任务是有关液体的。呈现给儿童相 同的两杯水,问他们水是否同样多,一旦儿 童认为是,就把杯子里的水倒进一个矮而粗 的容器,水的形状改变了,但量没变。然后, 问儿童水量是否变了,或者是否还与原来一 样多。前运算阶段儿童认为水量不再是相同 的,他们解释说,“水少了,因为水低了 (也就是说,在矮而宽的杯子里,水位变低 了)。”或“水多了,因为水变宽了。”下
其次,他们的思维具有知觉局限性。他们很容 易被物体的外部特征所迷惑,看起来杯子里的 水较少,那水就一定较少。
再次,儿童过分注意状态而非转换,在液体守 恒实验中,他们把水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看 作是完全不相关的,而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动力 性转换(倒水)。
第五节 皮亚杰学说:前运算阶段 50
不可逆性
第五节 皮亚杰学说:前运算阶段
52
图 皮亚杰设计的一个类包含问题。给儿童呈现16朵花,其中4朵是 蓝色的,12朵是黄色的。问儿童黄花多还是花多,前运算阶段的儿 童会回答“黄花更多”,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黄花和红花是包含在 花这个类别里面的。
2. 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5岁以后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表现
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的 发展上,以及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 发展等方面
3. 言语的调节作用日益增强
小班儿童用言语总结自己的行动;中 班儿童能在行动中边做边说;大班儿 童能在行动前说出自己的行动计划, 调节自己的行为(如拼图)。
二、注意的发展
幼儿的注意具有什么特点?
无意注意高度发展,而有意注意还在 逐步形成
(一)注意广度
发展很快
在1/20秒的时间内,大部分4岁儿童 只能辨认2个点子,大部分6岁儿童已 能辨认4个点子
(二)注意稳定性
总体水平很低,但随着年龄而提高
与学龄儿童相比,学前儿童对任务的注 意时间仍然较短,难以在细节上集中注 意,而且注意容易分散。但是,学步儿 的注意持续时间已比婴儿长多了,这种 时间延长趋势在学龄期得以持续。
51
第五节 皮亚杰学说:前运算阶段
缺乏等级分类能力
缺乏逻辑运算能力使幼儿很难进行等级分 类。也就是说,他们不能根据相似性和差 异性把物体分成类和子类。
皮亚杰著名的类包含问题,表明了这个局 限性。如图所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集中 注意黄色这一主要的知觉特征,而不能从 一个大的整体(花)返回到部分(黄花), 并再次返回来。
第七节 信息加工 31
三、记忆的发展
幼儿的记忆具有什么特点?
学前儿童已能用语言描述他们记住的 东西,他们还能按照有关记忆任务的 指导语来记忆。这使记忆在儿童早期 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一)记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包括直接的经验、间接的语词知识 (二)记忆,尤其是短时记忆的容量不断 增加 短时记忆广度:3岁约为4,4岁约为5,56岁约为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健康和安全问题
在发展中国家,麻疹、百日咳、肺结 核等疾病很普遍 在每年死亡的1千1百多万5岁以下的 儿童中,痢疾传染病约占1/5
在发达国家,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 儿童期的死亡率相对于成年人要少得 多,大多数儿童受伤而不是患病,环 境的影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常见的疾病包括:
咳嗽、抽鼻涕、胃痛等
第六章 幼儿期的发展
第一节 幼儿期的生理发展 第二节 幼儿期认知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期个性社会性的 发展
幼儿的典型行为
特别喜欢游戏,却不能集中注意力听 老师讲课; 在游戏过程中,就容易被外界刺激吸 引而分心; 不能进行“2+3=?”这样抽象的数学 运算; 喜欢听童话故事; 幼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些行为?对 幼儿的教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再认和再现
给儿童看一套10张图片或10个玩具。把它们 和一些不熟悉的项目混在一起,让儿童说出他 们曾经见过哪几张。你会发现,幼儿的识记已 经相当好,四、五岁儿童在这方面做的已经接 近完美。 给儿童一项更难的任务,给儿童看这些东西之 后,把东西收起来,要求他们说出他们看过哪 些东西。这需要再现,即产生不在眼前的刺激 的心理表征。幼儿的再现比他们的再认能力要 差得多。2岁时,儿童能再现1、2个项目,4 岁时,只能再现3、4个项目。
图表现了其他的守恒任务。
第五节 皮亚杰学说:前运算阶段
48
图8
皮亚杰设计的一些守恒任务。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守恒。
不能守恒的三个原因
首先,他们的思维是中心化的,或具有中心性 特征。他们集中注意一个物体的某一个方面, 而忽视其他方面。在液体守恒任务中,儿童只 注意到水的高度,而忽视了水的高度的变化被 水的宽度所弥补。
第七节 信息加工 38
幼儿不能进行策略性的记忆是因为他们几 乎很少需要亲自记住信息。另一个原因是, 记忆策略可能占用了太多的工作记忆资源, 学前儿童还难以在接受要学习的信息的同 时应用某种策略。
四、思维的发展:前运算阶段
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 具有初步的抽象概括性; 言语的作用日益增强。
(五)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策略逐渐 发展 通常,5岁之前没有策略,5-7岁处于 过渡期,10岁以后记忆策略逐步发展 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