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中女性英雄形象的共性特征
《水浒传》中三位女英雄形象分析

《水浒传》中三位女英雄形象分析第一位是李师师,她美丽,温柔,善良,有文化,也懂音乐。
在与周邦彦唱完曲之后,爱上了他,但周却不爱她,李于是就去了京城,途中遇见柴进,并接受了他的资助,然后到了京城。
到了京城之后,想用自己的钱财和地位帮助周上位,可是周根本不爱她,而且还背叛了她,与歌姬燕青好上了。
李由此恼怒不已,于是便与燕青一起离开了京城。
后来,李又回到了东京,凭借她的名气,将周请出来了,但是周已经投降了,李伤心欲绝,而后从此再未唱过曲儿。
第二位是林娘子,她勇敢、坚强、大方、明理,在她嫁给杨雄后,才发现杨的大哥竟然是被朝廷冤枉致死的,于是就私下把杨的大哥给救了出来,并让他逃亡在外,最终与杨雄杀死奸臣高太尉,替兄报仇,后与杨雄归隐田园。
第三位是扈三娘,她性格刚烈,又富有谋略,力大无穷,在宋江等人攻打祝家庄时,她与丈夫王英前往迎战,谁知却被对方杀得大败而逃,幸亏她丈夫也跟着大队人马冲入庄内,她就趁机杀出一条血路,使众人的陷入危险之中。
后来,扈三娘又亲手杀死了四岁的仇人,以解心头之恨。
但其实,她是一个对朝廷十分忠诚的人,后来她与她丈夫双双阵亡,成全了宋江的招安大计。
上面这三个女人都有什么共同点呢?答案只有一个:她们都是性情中人,都具有反抗精神,都有崇高的品质。
所谓“情”,指的是那些超乎世俗之上的事物。
“情”能使人生,也能使人死。
没有“情”,这个世界会变成一座孤岛,冰冷寂寞;而没有“情”,人则如行尸走肉般苟活于世。
世间万物皆是“情”,而不仅仅是“利”。
水浒传中三位女英雄的形象各异,然而细细品味,不难看出,这三位女性身上均蕴藏着崇高的品质。
李师师虽然爱慕虚荣,爱上了卑鄙小人,但在那样一个年代,是否真的值得?至少在我看来,她这种敢于追求爱情的举动是极为可贵的。
而林娘子更是智勇双全,甚至到了令人恐惧的地步,但同时她又是何等坚强,怎能不令人敬佩?至于扈三娘,她既能在阵前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又能在家中相夫教子,孝敬公婆,怎不令人感动?所以,她们三人是立体的,多元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她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更应该学习她们身上那种可贵的精神。
水浒传女性形象解析

水浒传女性形象解析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该作品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形象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对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析,探讨她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和价值。
在水浒传中,女性形象多样而丰富,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首先,林冲的妻子周瑾瑜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女性形象。
她在丈夫入伙梁山后,积极参与山寨中的决策和谋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周瑾瑜的聪明才智以及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使得林冲在梁山中能够得心应手地施展才能。
她的形象展示了女性的智慧和坚定。
其次,潘金莲是另一个重要的女性形象。
她是武松的妻子,也是一位美艳而精明的女子。
潘金莲在故事中的诱人魅力和聪明才智,使得她能够控制并操纵身边的男人。
她以自己的手段迷惑、操纵和利用身边的男性角色,使得她在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推动剧情发展的角色。
潘金莲的形象展示了女性的狡黠和权谋。
此外,卢俊义的妻子吴用娘也是一个有趣的女性形象。
尽管她在整个故事中只是一个次要角色,但她的形象却展示了女性的勇敢和忠诚。
在丈夫被围困时,吴用娘毅然决定自己去救援,展现了她对丈夫的无私奉献和勇气。
她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同样可以担当重要角色。
此外,水浒传中还有许多其他女性形象,如晁盖的妻子鲁智深娘子李璞、宋江的妻子刘唐娘等。
她们或忠诚、或孝顺、或聪明,展示了不同性格的女性形象,丰富了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这些女性形象共同描绘了水浒传中的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综上所述,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展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她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智慧,对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水浒传通过描绘这些女性形象,让读者对古代女性的地位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些女性形象的存在,丰富了整个故事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思考和讨论的空间。
《水浒传》中的女英雄形象解析

《水浒传》中的女英雄形象解析发布时间:2021-11-09T10:27:25.659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2月上34期作者:郝瑞瑞[导读]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绚烂华美、绚丽多彩的不朽的传世之作,也是描述社会阶级矛盾、描绘农民起义的古典现实主义杰作。
书中塑造的女性英雄形象极为活泼,其对于后代的教育意义也是极其长远。
这些反叛、不羁、脱俗的妇女形象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人群,但她们却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创设“女英雄”形象的先河,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基于女性文学形象的可追溯性,本文着重于《水浒传》“女英雄”的共同特征和个人特征进行讨论。
西安外事学院郝瑞瑞摘要:《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绚烂华美、绚丽多彩的不朽的传世之作,也是描述社会阶级矛盾、描绘农民起义的古典现实主义杰作。
书中塑造的女性英雄形象极为活泼,其对于后代的教育意义也是极其长远。
这些反叛、不羁、脱俗的妇女形象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人群,但她们却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创设“女英雄”形象的先河,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基于女性文学形象的可追溯性,本文着重于《水浒传》“女英雄”的共同特征和个人特征进行讨论。
再从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探寻水浒“女英雄”形象形成因素;最后阐述《水浒传》“女英雄”形象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水浒传;形象解析;女英雄引言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几乎所有朝代都有许多特征性强的女性形象。
但是在一个受男权制概念长期影响的封建社会中,古代小说中的大多数女性形象都受男权制思想的影响,即使在描述其外表时,她们的形象也需要符合男人的审美需要,她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为自我性格特征的缺乏及人格的缺失。
《水浒传》中的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等“女英雄”的个性特征就鲜明的多,这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虽是封建传统礼教下性格独特、具有反叛精神的小部分女性,但却可以成为推动封建时期女性走向人格独立、寻求自由的强大先驱者。
1《水浒传》中女英雄形象特征《水浒传》中对于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这几位“女英雄”形象的描绘,不仅是对宋朝以前文学作品中“女英雄”形象的继承与发展,同时还赋予了她们更加丰富形象的内涵。
水浒传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男性英雄形象,但也有一些女性角色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她们的性格、行为和作用。
第一位女性角色是林冲的妻子周瑶,她是一个忠诚的妻子和聪明的女人。
在小说中,她经常为丈夫着想,同时也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当林冲被迫离开家乡时,周瑶甚至愿意代替他去冤枉地方。
这表明了她的勇气和责任心。
第二位女性角色是武松的妻子潘金莲。
她是一个美丽、聪明、狡猾和有野心的女人。
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来吸引和控制男人,包括自己的丈夫和情人西门庆。
虽然她的行为不道德,但她的形象却很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女性面对男权社会的无奈和无力感。
第三位女性角色是宋江的妻子宋迎新。
她是个勇敢的女人,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
尽管她的丈夫被冤枉入狱,她仍坚定不移地支持他,并在他被释放后,帮助他重振家业。
她的形象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的传统美德和家庭观念。
第四位女性角色是李逵的妻子朱仝。
她是一个朴实无华但坚强的女人。
尽管她的丈夫行事粗鲁,但她仍然支持他,并在他被流放后,独自一人守护家园。
她的形象表现了封建社会中一些妇女所面对的艰难困境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各有特点。
她们在小说中扮
演着不同的角色,但都表现出了封建社会中一些女性的美德、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些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女性所面对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也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水浒传女性形象评析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剖析

水浒传女性形象评析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剖析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女性角色。
本文将从女性形象的塑造和角色表现角度出发,剖析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一、女性形象在水浒传中的多样性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有勇敢坚毅的,如林冲的妻子曹娥,她在丈夫被官兵追捕之际,毅然投江殉情;有聪明机智的,如武松的妻妾,她们协助武松斗贼,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和勇气;还有温柔婉约的,如宋江的妻子杨志,她在丈夫改邪归正后,始终支持他,体现了女性的包容和忍耐。
二、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个体人物的塑造,还体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尽管受到封建礼制的束缚,女性在水浒传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主动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她们能够为了正义和家人的幸福而奋斗,成为男性世界中坚强的支持者。
三、女性形象的婚姻观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对婚姻观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小说中有很多女性角色为了家庭、婚姻和事业的坚守而付出巨大努力。
如林冲的妻子曹娥,她虽然与林冲有缘无分,但仍然始终守护着他的家庭和尊严。
这种对婚姻的忠诚和坚守,反映了传统观念中女性对于婚姻和家庭的重视。
四、女性形象的性格特点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性格各异,既有刚毅坚定的,也有柔弱温情的。
这些形象的塑造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和表现力。
如曹娥身殉爱情,她的坚强与忠诚令人感动;武松的妻妾机智圆滑,她们的智慧和勇气为男主角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五、女性形象的代表意义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代表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智慧、勇气、忍耐和善良。
她们既是男性英雄搭档,也是家庭的支柱。
她们以各自的方式逆袭传统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展现了女性的多样性和坚强。
总结起来,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丰富多样性,她们既有坚毅勇敢的,也有温柔婉约的。
尽管受到封建社会的限制,但她们仍然通过各自的方式展示了智慧、勇气、忍耐和包容,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仅是小说中的人物角色,更代表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对于当代女性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参与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水浒传》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解读

《水浒传》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解读《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描述了一群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在北宋朝廷的压迫下义无反顾地起义,最终成为民间英雄的故事。
在这个以男性为主角的史诗般的故事中,也有不少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或坚贞不屈,或柔弱娇媚,或善良深情,或机智勇敢,为故事增添了不少色彩,也对人们展现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
本文将对《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探索其故事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部分:尚氏三女——坚贞不移的爱与忠诚在《水浒传》中,尚氏三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故事展现了爱情和忠诚的真谛。
尚敬如、尚玉儿和尚小福是尚清的三个女儿,她们分别嫁给了宋江、卢俊义和李逵这三位梁山好汉,展现了坚贞不移的爱情和忠诚。
尚敬如嫁给了梁山头领宋江,她对丈夫忠贞不渝,事无巨细,竭尽所能,为丈夫排忧解难。
尚玉儿则是嫁给了梁山二当家卢俊义,她在丈夫堕落时没有离开,始终如一地支持和信任着他。
而尚小福则嫁给了梁山好汉李逵,她也是一位痴心不改的女子,对丈夫照顾有加,无怨无悔。
尚氏三女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坚贞不移、忠贞不渝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故事不仅展示了妻子对丈夫的忠诚,更表现了她们独立坚强的一面,无论丈夫遭遇怎样的艰难困苦,她们都支持和守护着自己的家庭。
她们用自己的坚韧和勇敢演绎了忠诚和爱情的真谛,也成为了《水浒传》中最令人感动和敬佩的女性形象之一。
第二部分:潘金莲——妖娆多情的美艳女子潘金莲是《水浒传》中另一个饱受争议的女性形象,她是梁山好汉武松的妻子,也是豪放多情的美艳女子。
在小说中,潘金莲的形象充满了欲望和自私,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机智不断追求自己的私利,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命运。
潘金莲的形象展现了一个妖娆多情的美艳女子,她的美貌和聪明让她成为了三个男人的妻子,但她的贪欲和自私导致了自己的不幸命运。
在《水浒传》中,潘金莲的形象也表现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自由和欲望的束缚,她是一个受到社会伦理道德约束的女性,也是一个被现实和命运折磨的女子。
水浒传女性形象分析

水浒传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在我看来,《水浒传》中一共描述了三类女性:第一类称赞和歌颂的英雄式女性形象: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
第二类痛恨和蔑视的丑恶类女性形象: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
第三类同情和悲怜的弱者式女性形象:林娘子,金翠莲,玉莲。
她们虽然在众读者眼里有恶有善,但在我看来,她们都是为了自己在斗,因为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轻视,而有所作为,一种是像扈三娘,像男人一样习武,自己拼搏,有点像我们现代所说的“女强人”,而像潘金莲呢是想得到,却不屑于去付出,道德底线过低的代表性人物,还有一种便是最常见的,最普遍的形象,林娘子,虽然被高逑调戏,即使心里是厌恶,害怕,愤怒的,可是不知如何反抗,不知如何去应对,这是封建社会的女性主要形象,她们的父母对她们的希望不是读书,习武,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而是琴棋书画精通,模样美,将来嫁个好人,吃喝不愁,这看似是对男性的要求更高,男性更累,负担压力更大,可是另一方面这是一种轻视,对女性的不在意。
先来说说扈三娘,“扈三娘骑在一匹青鬃马上,轮两口日月双刀。
梁山军马中,王英好色,见是个女将,便想一合捉来,于是挺手中枪上阵与她交战,打了十合以上,王英落了下风。
原来王英一边打,一边挑逗扈三娘,扈三娘心里恼怒,双刀直上直下,向王英砍来,王英打不过要逃,被扈三娘追上,活捉了过去。
”这一幕看到让我决口连天,好!好一个女英雄!在此后的战争中,她皆有一席之地,并打了胜仗,比男性更勇猛,更善战。
我喜欢这样的性格,即使是女生,性格却不拖泥带水,说打就打,颇有英雄之风。
在封建社会,一个习武洗得过男人并且爽朗大方的姑娘,真是让我赞叹,尊敬。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讽刺的人物,潘金莲,先不说社会因素,潘金莲的道德底线低,不用顾及名声,不用为他人思考,只要对自己有好处,自己认为合理,就做。
被他人蔑视,也不去理会,这样的人自私自立,大都没有太好的家教。
再说社会地位影响,这样的人一般出自于社会底层,温饱有时无法解决,所以她们便格外看重身外之物,若她们不愿努力,又有几分姿色这样的形象在所难免,因此根本原因还是这样的人好吃懒做,道德底线过于低,是人人唾弃的形象。
《水浒传》中的女英雄形象分析

《水浒传》中的女英雄形象分析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形象大多是才貌双全,温柔顺从,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却塑造了不同于传统女性的女性形象,既有坏女人形象,也有女英雄形象。
从作者着重刻画的女英雄形象中,体现作者的褒阳刚而贬阴柔,重理而轻情的价值取向。
标签:水浒传;女英雄形象;褒阳刚贬明柔;重理轻情;价值取向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是一部描写英雄好汉的著作,其主要内容是描写一群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侠士以及他们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豪迈气概,全书“没有丝毫脂粉气、绮靡气,而独具雄伟劲直的阳刚之美。
”但是,细读《水浒传》就会发现,其中的女性描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作者作为表现英雄主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水浒传》也描写女英雄的形象,这些女英雄的代表就是孙二娘、顾大嫂和扈三娘,作者对于他们是褒扬有加,但是作者在描写他们的形象多半是外貌丑陋的。
孙二娘给人的印象最深,她是怎么样的尊容呢?第27回写到:“眉横杀气,眼露凶光。
辘轴般蠢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
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钏镯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
”外貌实在丑的可怕,但不要紧,作者马上以赞赏的笔调赋予她内在美:有气力,有主见,有血气,讲义气,身手不凡,敢作敢为,为朋友两肋插刀……于是她那粗蠢的身躯里便凸显一种粗犷雄壮、好爽慷慨的风韵神采。
外貌不美得到了充分的补偿,整个形象是可爱的,甚至连她开黑店、杀人吃肉的罪恶行径也似乎不值得计较了。
再看对顾大嫂的描写;“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有时怒气,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槌敲翻庄客腿。
生来不会拈针线,正是山中母大虫。
”而且杀耕牛,开赌场,包藏泼皮闲汉。
这一切又被她仗义救人、两次深入虎穴、成功的指挥一大群男人以营救解氏弟兄的大将风度所掩盖。
另一个“丑”女扈三娘其实容颜很出色,只是脚太大,在以脚小为美的宋代,她无疑是缺陷太大,古人写美是“头上脚下无处不美”,头上美是指容貌美,脚下美是指脚小,三寸金莲的美,所以,从整体上说扈三娘只能算是一个丑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水浒传》中女性英雄形象的共性特征前言《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历来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它是一部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形象地描述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展现了封建社会后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腐朽,歌颂了反抗压迫的一系列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忠义的悲歌,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根源是乱世上作,官逼民反,总结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必将走向失败的根源。
其艺术成就之一是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
如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鲁达、武松、李逵等一系列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和鲜明形象。
整部书人物繁多,在一百二十回版本中,共出场人物六百余人,而女性仅有七十六位,其中略为提及没作具体描写的有四十七人,女性人物主要有潘金莲、潘巧云、王婆、阎惜婆、林娘子、李师师、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
依照情节可以把她们分为“淫妇恶婆”、“弱女子”、“女英雄”三类,在这些人物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当数其中的淫妇形象,而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中的女英雄受到的关注则少了很多。
《水浒传》是一个男性英雄的世界,红颜祸水可以用来衬托男性英雄的忠肝义胆,而众多英雄中的三位女性英雄,在女性中,她们不够温柔尔婉:在男性中,她们的英雄气概又不够突出,难怪她们会被人忽视。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才貌双全、温柔顺从,即使是女将也是武艺与相貌皆出众,侠肝义胆却不失女性的温柔贤淑。
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却塑造了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三位迥异于传统的女性形象(因琼英未被列入一百一十八将中故不提),她们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精神世界都与传统的女性存在很大的差距,她们不会打扮自己,不会儿女情长,在她们身上体现的男性的特征,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虽然她们是三个独立的个体,但她们从外部形象到内在性格到命运结局都存在着一些共性特征,作者这样塑造女性英雄形象与当时的社会和作者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
1《水浒传》中主要女性英雄形象《水浒传》是描写江湖好汉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作品,作品着重描写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中只有三位是女性,其余均是男性,即使是梁山好汉之外的女性,作品涉及的也不多,显然,在这部“英雄传奇”当中,女性并不是主角。
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从这些同化于好汉之中女性英雄身上,发现作者在人物安排上的叙事建构的匠心,以及在传统女性观念影响下对女性命运的客观揭示。
在一百零八位水浒英雄中,作者只塑造了三位女英雄的形象,她们是“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
1.1“母大虫”顾大嫂顾大嫂首次出场是在第四十九回。
还没露面之前先由解珍向乐和介绍“我有个姐姐,是我爷面上的,却与孙提辖为妻,现在东门外十里牌住,他是我姑姑的女儿,叫做母大虫顾大嫂,开张酒店,家里又杀牛开赌。
我那姐姐有二三十人近他不得,姐夫孙新这等本事也输与他”。
“大虫”是古人对老虎的称呼,“母大虫”即母老虎,老虎是非常凶猛的动物,这里把顾大嫂唤作母老虎,可见她非同一般。
对于她的相貌书中这样描写到:“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个时兴钏镯。
有时怒起,提井栓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锥敲翻庄客腿。
生来不会拈针线,持枪弄棒当女工。
”由此可见,女人的活计她完全不会,更谈不上会穿衣打扮了,其实对她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顾大嫂也是热衷于打扮自己的,从她头上钗环和时兴钏镯就可以看出来,只是因为她长期与男性相处,迫使她不得不使自己强势起来,忽略了打扮自己的学问。
她没有了女性的精致打扮,她有的只是同男人一样的蛮力和火爆的脾气,她的女性的情态早已被她的侠肝义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气魄所掩盖。
她的一举一动完全没有女性的矜持与温柔,所有人包括她都没有将自己当作女人看待,而是用男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衡量她的行为。
顾大嫂具有男人的特质,有阳刚之气,最为可叹的是,她不仅一身武艺,而且满腔肝胆,完全具有血性汉子的内在气质。
她遇事便发,当得知解珍、解宝被捕入狱时,“一片声叫起苦来,便叫火家:‘快去寻得二哥家来说话!’”当孙新提出只有劫牢的办法时,她马上称“我和你今夜便去”。
风风火火,为救人性命,完全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
当孙新把孙立骗来,要邀请他一起去劫牢,救得二解后再一起上梁山,身为登州军官的孙立毫无心理准备,自然推托。
顾大嫂道:“既然伯伯不肯,我今日便和伯伯拼个你死我活!”立即从身边“掣出两把刀来”,一言不合,就要以性命相搏,其性格刚烈、勇猛可见一斑。
在劫牢的过程中,顾大嫂的威风凛凛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贴身藏了尖刀,扮做个送饭的妇人先去”,劫狱行动开始后:顾大嫂一踅踅下亭边去。
外面又叫道:“孙提辖焦躁了打门。
”包节级忿怒,便下亭心来。
顾大嫂大叫一声:“我兄弟在哪里?”身边便掣出两把明晃晃尖刀来。
包节级见不是头,望亭心外便走……当时顾大嫂手起,早戳翻了三五个小牢子,一齐发喊,从牢里打将出来,展现了她与生俱来的男性气质与风格。
在攻打祝家庄时顾大嫂又以孙立女眷的身份打入祝家庄内,和梁山其他好汉一起,里应外合攻破了祝家庄。
上梁山后她东征西战也出了不少力,受招安后,顾大嫂被封为东源县君。
1.2“母夜叉”孙二娘孙二娘绰号母夜叉。
母夜叉又叫母药叉,夜叉、药叉、夜乞叉同义,均出自梵语,意译为‘能吃鬼’或‘捷疾鬼’,含‘勇健’或‘凶暴丑恶’之意,佛教说它是一种吃人的恶鬼。
“母夜叉”孙二娘与顾大嫂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与丈夫菜园子张青在孟州道的十字坡卖人肉包子,从来都是杀人不眨眼,她的作为比男人还要男人,母夜叉跟她丈夫之间的关系是倒过来的,丈夫武艺没她高强,而且这个店不是姓张,而姓孙。
她首次出现是在第十七回由鲁智深提到,在十字坡他险些被酒店妇人坏了性命,“那夫妻两个,亦是江湖上好汉有名的,丈夫菜园子张青,其妻母夜叉孙二娘,甚是好义气”。
她现身是在第二十六回,武松路过孟州道十字坡来到孙二娘的酒店,她有怎样的尊容呢?书中这样写到:“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褪似桑皮手脚。
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
金钏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
”且看她的穿着打扮,“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鬓边插着些野花”,“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纽”,妇人爱美的天性使得她钟爱颜色鲜艳的衣着,还用野花来装扮自己,孙二娘想要打扮自己却适得其反,给人一种凶神恶煞的感觉,这也与顾大嫂相似,都是因为自己的装扮功夫不到家。
武松假装被药麻翻,两个蠢汉拖扯不动,孙二娘喝道:“你这鸟男女,只会吃饭吃酒,全没些用,只要老娘亲自动手。
”于是她“脱那绿纱衫儿,解了红绢裙子,赤膊着,便来把武松轻轻提将起来”,看来,她的力气一定比两个男人大。
她在开店过程中不知害了多少人的性命,不听从丈夫张青的吩咐:三等人不可坏彵:第一是云游僧道;第二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第三是各处犯罪流配的人;甚至象武松、鲁智深这样的好汉也险些命丧她的手中,成了她包子中的肉馅。
比起潘金莲来说,孙二娘不知杀害了多少位来往客商,在任何一个朝代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恐怕都是要法律追究的。
她上梁山之后也做了不少贡献,在攻打清溪县时“被杜微飞刀伤死”,招安时被加赠为旌德郡君。
1.3“一丈青”扈三娘扈三娘绰号“一丈青”。
对一丈青的解释有多种,有人认为一丈青是民间对一种大蛇的称呼,此种蛇长一丈余,色黑,常隐于草丛中,见人不跑迎头而来,非常吓人,百姓憎恶故名其曰一丈青,青即黑色的意思。
有人认为一丈青指妇女的一种首饰,如《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写道:“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坠儿疼的乱哭乱喊。
”《红楼梦鉴赏辞典》注释道:“一丈青:一种兼带挖耳的细长的簪子,一头尖细,一头较粗,顶端作小杓状。
”它除了装饰头发之外,还有固定发髻,分理乱发的作用,但它是由古代妇女的防身武器衍化而来的,也就是说它最初是一种凶器,因此有研究者认为扈三娘称为“一丈青”正来源于此,既取其细长的外形,又喻其性格的泼辣、悍勇。
[1]身为扈家庄的小姐的扈三娘,她有着如花的美貌,被称为“天然貌美海棠花”,在第四十八回出场时是这样描写的,“蝉鬓金钗双压,凤鞋宝蹬斜踏。
连环铠甲衬红纱,绣带柳腰端跨。
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
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她还有高超的武功,“使两口日月刀,好生了得”,她一出场就生擒王矮虎,力战欧鹏、马麟,紧追宋江,又活捉彭玘、郝思文,虽然最终败在林冲手下,但林冲是何等人物,败在他手下也依旧不减威风。
这样一个美丽、艺高的女人应该有一个幸福完美的人生,她本与祝家庄的三公子定亲,可以称得上是郎才女貌,非常般配,谁知造化弄人,祝家庄被梁山好汉灭门,她本人被俘,一家老小又被李逵切菜般杀了个片甲不留,只跑了哥哥扈成。
身遭如此灭门惨痛,她却认宋太公做义父,且在没先征得她的同意之下,又被宋江作为礼物,许配给了她的手下败将、狠琐不堪的王矮虎。
无论在人品、长相、武艺上王矮虎都与扈三娘相差甚远,她却推脱不得,更何况此时她的家人还尸骨未寒,她的未婚夫也刚刚被杀,而她却毫无反抗之力,看来即使身为女英雄的扈三娘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婚姻。
扈三娘虽然是梁山女英雄中最漂亮、武艺最高强的一位,但她其实是一个概念性的形象和人物,没有思想,毫无感情。
上梁山后扈三娘成为三位女将的头领,与另两位一起为梁山战斗。
后被郑彪的镀金铜砖拍在面门上落马而死,招安时加赠为花阳郡夫人。
2女性英雄形象的共性特征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2]此话未免有点夸张,只看一百零八将中的三个女英雄就知道。
她们虽然各自独立,但读完整本小说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有意无意中展现了她们多方面的共性特征。
2.1 名字的共性特征《说文》解释名字的由来为:“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初民时代,人口稀少,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仅仅是识别形体和声音就够了。
但如果在夜晚相遇,双方看不清楚,就需要“以口自名”,说出一个符号作为个人标记,方便对方识别,由此而产生了人名,因此,名从“口”、“夕”,会意。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从浑浑噩噩、茹毛饮血的渔猎时代向农牧时代发展,逐渐出现私有制以后,姓名早已不是一个与他人相区别的符号这么简单了,而是紧紧地与权力、经济、地位和荣辱等联系在了一起。
事实上我国古人一向都非常重视“取名”这件事,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往往代表了父辈和家族的期望,于是才有所谓的“立身扬名”、“名垂青史”。
男人们不仅有像模像样的名,而且还往往在名之外另取一个字。
《辞源》上解释“字”为:古代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