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适应型城市区域设计
气候适应性城市规划

气候适应性城市规划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增强,使得城市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海平面上升以及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失衡,均在挑战着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气候适应性城市规划应运而生。
气候适应性城市规划不仅关注城市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更关注未来城市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气候适应性城市规划意味着什么?它又应该如何实施?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重要课题。
气候适应性城市规划的定义气候适应性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提高城市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抵御能力与适应能力。
这种规划模式强调动态调整,通过科学评估和预测,持续提升城市的气候适应能力。
气候适应性城市规划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当地气候条件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与脆弱性尤为突出。
因此,采取气候适应性规划不仅是必要的,更是紧迫的。
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热浪、干旱等,可能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通过有效的城市规划,可以减少这些极端气象带来的风险,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
例如,设计更好的排水系统,以有效防止洪水带来的危害;建立绿地和遮阴设施,以降低热岛效应。
2. 提高经济抵御力自然灾害直接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适应型规划,可以降低灾害对经济活动的干扰程度,并确保基础设施在面对恶劣天气时仍能正常运转。
例如,加固重要基础设施、设立紧急响应机制等,可以保证在危机时刻经济体能够保持活力和韧性。
3. 促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气候适应性城市规划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考虑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不仅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还可以提升社区的整体生活质量。
同时,增强社区对气候变化影响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抵御能力。
合肥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合肥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合肥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切实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围绕《合肥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6-2022年)》,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优美生态环境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目标任务,以全面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核心,从强化城市适应理念、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开展重点适应行动、创建政策试验基地、打造国际合作平台等方面,大力实施低碳发展和气候适应战略,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强化城市气候敏感脆弱领域、区域和人群的适应行动,不断提升我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示范经验,为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合肥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原则。
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统筹考虑极端气候事件风险和气候变化对城市的持续性影响,将适应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城市建筑、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水资源和生态等关键领域的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加强协调,完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突出重点,创新引领。
在全面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和损害的基础上,在规划制定和政策执行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积极探索新时期适应气候变化的模式和有效途径。
主动适应,社会参与。
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监测预警,努力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类损失,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最大限度趋利避害。
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社会组织培育和科普宣传,加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共识,积极主动参与适应行动。
(三)建设目标。
到2022年,普遍实现将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指标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建设标准和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应对内涝、干旱缺水、高温热浪、强风雨雪、冰冻灾害等问题能力明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适应气候变化科学知识广泛普及,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全面提升。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气候适应性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气候适应性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仅关注建筑的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还需要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对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气候适应性进行深入分析。
一、气候适应性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气候适应性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巨大,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日照时间、风速等因素。
如果建筑设计不能适应这些气候特点,将会导致能源的过度消耗、室内环境的不舒适以及建筑结构的损坏等问题。
例如,在炎热潮湿的地区,如果建筑没有良好的通风和隔热设计,室内将会闷热难耐,空调系统需要长时间高强度运行,不仅增加能源消耗,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相反,在寒冷的地区,如果建筑的保温性能不足,取暖设备将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来维持室内的适宜温度。
因此,通过合理的绿色建筑设计来适应气候条件,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能增强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二、不同气候区的特点及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一)热带气候区热带气候区通常温度高、湿度大,且降雨量丰富。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建筑设计应注重遮阳、通风和防潮。
建筑物的朝向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采用宽大的屋檐和遮阳板可以有效减少太阳辐射。
良好的自然通风系统,如穿堂风的设计,可以带走室内的热量和湿气。
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应考虑防潮性能,以防止潮湿环境对建筑结构的侵蚀。
(二)亚热带气候区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多雨。
对于这类地区的建筑设计,夏季的隔热和通风与冬季的保温同样重要。
可以采用双层墙体、屋顶隔热层等措施来减少夏季的热量传入,同时在冬季保证室内的热量不易散失。
窗户的设计应能够根据季节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气候需求。
(三)温带气候区温带气候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且昼夜温差较大。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理论探讨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理论探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气候挑战,如极端高温、暴雨洪涝、海平面上升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城市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降低气候风险对城市的不利影响,并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促进城市的发展。
这一概念不仅仅涉及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更涵盖了城市规划、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的协同发展。
在城市规划方面,需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因素。
比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预留足够的绿地和水域,以增强城市的自然调节能力。
合理规划城市的风道,有助于改善城市的通风条件,缓解高温热浪的影响。
同时,对于可能受到洪涝威胁的地区,要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避免在这些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气候适应型城市的重要支撑。
城市的排水系统需要进行升级改造,以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带来的洪涝灾害。
加强城市的能源供应系统,提高能源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增强城市在能源供应紧张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交通基础设施也需要适应气候变化,例如建设能够抵御强风暴雨的道路和桥梁,推广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方式,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可以降低气温、吸收雨水、净化空气。
保护和恢复城市周边的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能够提高城市的生态韧性。
此外,推广绿色建筑也是重要的举措,绿色建筑通过采用节能、节水、环保的设计和材料,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社会管理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建立健全的气候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是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环节。
同时,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引导居民形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气候适应行动。
西安城市生活服务型街道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

西安城市生活服务型街道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西安城市生活服务型街道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给城市的生活服务型街道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西安城市生活服务型街道的气候适应性设计,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一、西安气候状况西安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城市内部温度较农村地区高出1-3摄氏度。
同时,西安也面临着极端气候事件的风险,如高温、干旱和暴雨。
二、生活服务型街道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原则1. 绿色景观设计:在街道沿线增加适当的绿化植被,如树木、草坪和花坛,以增加阴凉和湿度,并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2. 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雨水,设置雨水收集设施,用于植物浇灌和城市清洁。
同时,建设雨水渗透系统,减少雨水径流和城市内涝。
3. 建筑物设计:采用多层次建筑设计,设置通风口和绿化屋顶,以降低室内温度,并提供防风、防尘和防噪的功能。
4. 防暑降温措施:通过设置遮阳设施、喷泉和人工水体,减缓夏季高温的影响,改善人们的舒适度。
5. 城市交通规划:优化交通网络,鼓励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
三、实施案例分析以西安市某生活服务型街道为例,进行实施案例分析。
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和设计规划,实施了相关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措施,包括绿化景观的加强、建筑物设计的优化和水资源管理的改善。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改善了街道的舒适度和环境质量,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实施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还能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节约能源和资源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了城市的运行成本,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西安城市生活服务型街道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是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发改气候[2016]1687号)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发改气候[2016]1687号)](https://img.taocdn.com/s3/m/b8c38054a8956bec0975e354.png)
附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一、目标要求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日趋凸显,已经并将持续影响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人居环境质量、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影响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城市的影响有很大差异,既有干旱缺水、海平面上升、热岛效应等长期性问题,也有不同类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应急问题,还有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不当而加剧的气候变化风险。
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应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分类指导,针对气候变化条件下典型城市的突出问题,通过试点示范,探索和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采取趋利避害的有效适应行动,实现城市的安全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不同的城市气候风险、城市功能和城市规模,在全国选择30个左右典型城市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针对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前瞻性和创新性探索,强化城市气候敏感脆弱领域、区域和人群的适应行动,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到2020年,试点城市普遍实现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产业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建设标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知识广泛普及,适应气候变化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取得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关试点经验经过总结推广,引领带动我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工作。
二、试点内容试点城市均应在以下四个领域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一)开展城市气候变化影响和脆弱性评估科学分析城市气候变化现状,根据区域气候变化趋势预测,识别气候变化对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的主要影响,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合理评估城市不同领域、区域和人群的脆弱性,采集行业、社区等相关敏感性和脆弱性分布信息,建立适应气候变化数据的部门共享机制,加强信息互通与成果互享,建立完善城市气候变化影响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
(二)出台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研究制定本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明确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思路,识别城市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突出性、关键性问题,明确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思路,提出城市中长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产业发展相关专项规划中明确考虑气候变化因素,统筹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管理、生态绿地、防灾减灾等相关工作。
豫西地区气候适应性参数化建筑设计研究——以洛阳地区商业综合体设计为例

向的建筑设计研究愈加被人们重视,有越来越多的生态适应性建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1923年,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将建筑物划分成体量(mass)、表皮(surface)和平面(plan)三个要素,参数化建筑也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出发进行设计。
随着全球能源缺少与生态危机的到来,建筑师开始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入手,通过对上述建筑三要素的设计,创造出气候适应性建筑,减少建筑本身的能耗。
1.2气候适应性建筑的意义建筑与气候的关系伴随着整个人类建筑的发展史,是建筑设计领域永恒的主题之一。
在古代,建筑作为人类对抗恶劣的自然气候的庇护所,为适应当地独特的气候,在各地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建筑。
而现代大多数对于建筑气候适应性的探索不够深入,更多地依靠人工照明、采暖空调等主动式调节方式控制室内的照度、温湿度等来满足建筑规范的需求。
过度依赖建筑设备调节室内环境,不仅导致建筑能耗的增加,而且使得有些建筑师在进行建筑项目设计时放弃考虑或很少考虑地域性和建筑与当地气候的关系,导致现在的很多建筑都丧失了与环境的联系,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
所以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追求气候适应性的建筑形式,是如今绿色建筑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2基于ladybug 的参数化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以洛阳地区为例2.1场地因素:基地环境与设计理念概述结合洛阳的区位特点与时代环境,提出设计的主要理摘要 近些年来,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建筑设计研究愈加被人们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生态适应性建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研究结合洛阳的区位特点与时代环境,提出设计的主要理念:城市文脉与历史的重组,冰冷金属剥落后的柔软的建筑;气候适应性的可持续发展综合体。
结合洛阳的气候环境特点、参数化技术和自遮阳、辐射映射表皮等绿色建筑设计手段,提升建筑的生态效益,设计出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商业综合体。
关键词 气候适应性;参数化;自遮阳;辐射映射表皮中图分类号 TU201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16.08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riente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more and more ecological adaptive buildings appear in people’s vision. Combined with the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ra environment of Luoya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ain ideas of design: the reorganization of urban context and history, the soft building after the peeling of cold metal, and the climate adapti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plex. Combined with th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Luoyang, parametric technology, self shading, radiation mapping skin, and other green building design mean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building, and to design an environment-friend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mercial complex.Key words climate adaptability; parameterization; self shading; radiation mapped epidermis1气候适应性建筑1.1气候适应性建筑的发展截至目前,学者对气候适应性参数化建筑的相关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近些年来,以生态环境为导作者简介:朱隅菡(2000-),女。
建筑知识: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

建筑知识: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合理的气候适应性设计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增加舒适性,还可以减轻建筑带来的环境影响,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和绿色的生活环境。
一、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的意义建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其设计应该考虑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创造健康、舒适、可持续的空间。
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正是考虑建筑与当地气候条件融合,以确保建筑具有可持续性和适应性的设计策略。
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的生态效益,以更加环保的方式运用自然资源,同时降低室内暖通空调系统的使用频率,从而降低能耗和排放。
通过在建筑的设计中提供优秀的热舒适条件和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提高舒适度,进而提高人的生活和工作效率。
二、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气候适应性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具体如下:1.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应该尽量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创造合适的微气候环境来满足建筑功能需求。
例如,如果建筑处在寒冷气候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日光、太阳辐射等条件,通过太阳能温室实现太阳温室效应。
2.提高建筑外墙的隔热性能建筑的外墙是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第一道防御线,它的隔热性能对建筑的节能性能影响很大。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优先考虑建筑外墙的隔热性能,采用有效的隔热材料,如保温砖、聚氨酯泡沫等。
3.优化建筑的通风系统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对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创造舒适室内环境等方面非常重要。
对于建筑来说,采用自然通风可以有助于节能、降低室内温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的性能。
可以利用日光、风力等自然资源,结合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资源,设计合理的自然通风系统。
4.采用节能型设备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需要尽可能地采用节能型的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LED灯具,以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
在采用节能设备的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维护成本等因素,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 £ 锝 ; j:I ( x ) ( ) 一 6 6 6 4 ( 2 0 1 4 ) 0 2 — 0 0 6 7 — 0 6 ' P P1 分 类 : I ' 1 9 9 6
收稿 l l 删 :2 0 I 3 一 I I 一 2 6 ;
规 划 设 计 实 例
气候适 应型城 市 区域设计
Cl i ma t e Ada p t i v e Ur b a n Di s t r i c t De s i gn
( 德) 迪 特尔 ‘ 格劳 / ( G e r ma n y ) D i e t e r Gr a u
s c a l e ,、  ̄ i t h mu l t i — di s c i p l i n a r y c ol l a b o r a t i on . e x a c t l y b e y on d d e t i ni t i o n o l ’ l a n ds c a p e d e s i g n i n t r a d i t i on a l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Mo s t s i g n i t i c a n t l y ,
发, 护弱 i 捉r l 『 I q - 仃环境 的意 j l C 候 心 的城 I I - 怠
越 』 支 f = J = 一
这种} I : 会发腱什 } ,
I ‘ 城f 迓 汁 念… .它 从发 脱符眼 、 进 仃多学 科 作 ,趟… J 埘 于风KI , d 林定 义的f 0 统 晰
义献标 g 4 i :  ̄ :、
修l I I I I I 期 :2 0 I 3 一l ! 一 1 3
Ab s t r a c t :To da y .i n t e n s i t y 0 f ’ g l o b a l c l i ma t e c ha n g e s i s g e t t i n g s i g ni i f c a n t、  ̄ i t h wi d e r i n lu f e n t i a l s c op e .Ex t r e me Ⅵe a t h e r i s h a p p e n i n g mo r e
f r e q u e n t l y Con s e q u e n t l y , t o p r o t e c t a n d i mp r ov e l i v i n g c on di t i o n s a r e b e c o mi n g i n c r e a s i n gl y p o p u l a r t o e v e r y c i t i z e n. I n a d d i t i on , t h e r a p i d
b y c o mb i ni ng a r t ol ’ l a n ds c a p e d e s i g n .h u ma n i s t i c c a r e a n d s c i e n c e( 订e n g i n e e r i n g t o g e t h e r .t h i s d e s i g n c o n c e p t i s c a r r i e d o u t b y s e t t i n g u p
I I I ‘ b a n i z a t i o n i s g r o wi n g t o b c o n e o l 、 t h e ma i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i t h l 7 . 1 s t e c o n o mi c a n d s o c i a l de v e l o p me n t i n As i a n c i t i e s .I n t h i s c ol l t e Xt ,a c o n c e p t o l 、 c l i ma t e a d a p t i v e u r b a n e c o — d i s t r i c t d e s i g n i s g e t t i n g c l e a r t o mi n d .I t i s f e a t u r e d t o c o n c e r n p l a nn i n g a n d d e s i gn i n u r b a n d i s t r i c t
高 孙 枫 / G A O F e n g 峥/ S U NZ h e n g
摘
要:撕 l 今,全球范 内 C 候 变化川烈氍I 奠 J 彬响范 f 所术彳 f j  ̄f . 骰 扩 人,徽端 火 [ 屯 此 外.q  ̄ i . J l I _ 各城 f 济发胜迅速 ,城蚀化逊 5
城f 碰外 [ l i i 1 3 , r 1 然化 、人 化、倚合人 j . f l 然f ¨ j 仃标准的般绿_ H 之余,『 J J 地摊 r能够哺
l I J J 城, I / 抵御 C 候 坚化风险 、 f 啦 城, l i , 1 1 ’ 持续 发 的环境 』 l : 发 策略
将 鞋 林的 艺术 r 1 : 、人丈火怀
I 的科・ ’ 甜 合 .以l { 政 ¨ 数 为壤矾 ,录川谴仪的 h - t L.结 环境 成本 i . 城j I i 地 卜i i f 收地 F小t t 1 " b L l f , ' j 部分进 { 惴绿
f i i l : 1 4 … . / l … e i t  ̄ 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