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课题三
单元一课题三走进实验室

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
1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 心三个部分。外焰温度最高,焰心 最低,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14、用酒精灯加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可盛液体加热的仪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可盛固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等;
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的仪器:集气瓶、量筒、漏斗等。
时地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 沸腾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让试管口
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15、 仪器的连接:
⑴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 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 使它插入。(小心!不要使玻璃管折断,以致 刺破手掌。) ⑵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⑶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 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
第一单元 课题3
酒精灯的使用
第一单元 课题3
酒精灯的灯焰
加热的方法
第一单元 课题3
试管的洗涤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
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
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
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12、酒精灯由灯身、灯芯管、灯帽三个部分
构成。添入酒精量不能超过灯身容积的2/3,
不少于容积的1/4,不用的酒精灯必须盖严灯 帽。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②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④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
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件_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_3

18
(2) 取用少量液体——用 胶头滴管 ;
滴管 滴瓶
用滴管取少量的液体
用后的滴管的放置
1.使用滴管时,滴管不能 伸入容器 内,也不能 接触容器内壁 ,应 竖直悬空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2.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 或 倒放 。
3.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 水 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用冲洗)。
D.
C.小于20mL 【自学课本22页,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1)倒去废物(废物倒在
中);
大于9mL C.
D.பைடு நூலகம்无法判断
( C )9、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他首先 小于9mL D.
倾倒液体时,细口瓶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2、讨论:下列有关药品的取用方法是否正确?
(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的是( )
2)注意事项: 义。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
长颈漏斗
D.丁中出现白色沉淀,由此可证明盐酸中存在H+
1.水的物理性质:纯水是无色、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水都是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下面是小兰同
俯视液面读数为79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70mL,则
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 等于9mL B. 大于9mL C. 小于9mL D. 无法判断
巩固练习
26
( A )10.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与被称量物的位
置放反了,称量的结果是所加砝码为5 g,游码移至标尺0.4 g处,达
29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 、蒸发皿、 坩埚 、燃烧匙 等;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烧杯 、 锥形瓶、 烧瓶 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训练题(解析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训练题(解析版)【解析】【解答】A、仪器名称叫燃烧匙,符合题意;B、仪器名称叫分液漏斗,不符合题意;C、仪器名称叫坩埚钳,不符合题意;D、仪器名称叫原底烧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回答。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B.C.D.【答案】D【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试管上方悬空滴加,不符合题意;B.加入块状固体试管要横放,用镊子将固体放瓶口,然后再慢慢直立,不符合题意;C.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不符合题意;D.将酒精灯烛熄灭,用漏斗向里面加入酒精,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酒精灯添加酒精的方法进行分析。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塞紧胶塞B. 贮存氧气C. 过滤D. 吹灭酒精灯【答案】B【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仪器的装配或连接【解析】【解答】A.塞胶塞时要手持试管旋转着将塞子塞入,不能入桌面上用力塞,A不符合题意;B.氧气密度大,集满后集气瓶要正放,且用毛玻璃片盖上,B符合题意;C.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C不符合题意;D.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仪器连接方法进行分析;根据氧气的收集与存放方法进行分析;过滤的操作要求进行分析;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过滤C. 量取5.5mL液体D. 称量10.05g固体【答案】B【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酒精灯,不符合题意;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符合题意;C、量取液体时要求“量一次,程最小”原则,量取5.5 mL的液体不能用50 mL的量筒,应该用10mL的量筒,不符合题意;D、称量固体的质量时,天平的左盘放置的是物体,右盘放的是砝码,不符合题意。
《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规则,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熟悉化学实验室的设施和规则,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中的安全认识和技能。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布局:准备进行展示的实验区域,包括常见药品、常见仪器、实验操作等。
2. 实验内容: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基础且安全的实验,如溶液配制、物质加热等。
3. 实验器械:准备试管、烧杯、酒精灯、天对等常用化学实验器械。
4. 规则提示:制定实验室应用规则,并在课前分发给学生,以便他们了解和恪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课题1和课题2所学知识,强调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在化学实验室中,我们可以做哪些实验?应该注意哪些安全事项?(二)实验室规则讲解1. 讲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如禁止吸烟、禁止食物进入实验室等。
2. 强调学生在实验室中的行为规范,如正确应用实验器械、恪守实验步骤等。
3. 介绍实验室中的常见标识,如紧急出口、危险品存放处等。
(三)实验内容介绍1. 根据教学目标,介绍本节课学生需要完成的实验项目和目标。
2. 强调实验中的安全事项和操作要点,如正确应用化学药品、避免接触皮肤等。
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学生分组实验1. 分组: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组都有不同能力的学生。
2. 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错误操作。
3.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4. 评估: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实验进行总结评估,指出成功和不足的地方,鼓励学生改进和提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说课稿

1.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
3.根据评估结果,反思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强化实验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和安全教育。
3.优化作业设计,增加实践性和探究性的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九年级学生,他们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对未知事物充满兴趣;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接受和理解较为复杂的科学概念;学习兴趣上,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较为感兴趣,对理论知识可能较为排斥;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习惯。
(3)成果分享:小组之间分享实验结果,交流学习心得,拓宽视野。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实验中的有趣现象,如化学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火焰等,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化学变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此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遵守实验规则。
(3)培养学生珍惜实验器材,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
(2)常用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3)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4.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学目标的设计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升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实验室的图片,让学生对实验室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实验室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2.学生完成作业,通过练习实验操作和理论题目,加深对实验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2.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实验室知识和实验操作,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教师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检查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规范进行。
3.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实验室(共49张PPT)

3、试管的洗涤
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 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二 认识下列化学仪器的特瓶 滴瓶
2、容器 细口瓶
用作存放液体试剂。
广口瓶
集气瓶
用于储存固体药品。
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
2)反应容器 锥形瓶
烧瓶
烧杯
主要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在常温和 加热时使用,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
(3)固体药品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
精确度:托盘天平粗略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精 确到 0.1g)
使用方法: ①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托盘天
平平衡。 ②托盘两边放滤纸 ③左物右码(加砝码,由大到小) ④读数:物质质量=砝码+游码
注意:
①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干燥固体放在滤纸上,易 潮解有腐蚀的药品(如氢氧化钠)要放在玻璃器皿(如 小烧杯或表面皿)上。 ②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要先放砝码,再放药品。 ③若左码右物应是:
砝码=物质质量+游码
物质的质量=砝码-游码
4、液体药品的取用(或量取)
胶头滴管
用胶头滴管取少量的液体
【注意事项】
1.使用胶头滴管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 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于容器正上方。
胶头滴管
滴瓶
2.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 不要平放或倒放。
3.用过的胶头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滴瓶 上的滴管不用冲洗)。
课题三 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 过实验得到的。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实验
认识实验室
一、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请遵守实验室 安全规则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共39张PPT)

质,先用试管刷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即可。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洗过的玻璃仪器表面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水滴,也不 成般流下(即均匀润湿)。
七、仪器的连接:
其操作方法: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左大右小,先润边插边旋。
俯视
(偏大)
平视
讨论 :
仰视
(偏小)
量取液体时,采取仰视或俯视的 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量筒
使用时,应使量筒放平放,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 度,再用胶头滴管逐滴滴人量筒至刻度线, 读数时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若俯视,则读出的体积数大于 实际体积数; 若仰视,则读出的体积数 小于 实际体积数。
2.倾倒液体时,细口瓶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 是缓慢地倒?
答: 防止液体外洒或飞溅.应该缓慢的倾倒。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贴标签 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答: 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处?
答:防止药液挥发或吸水导致原试剂浓度发生变化,防止药 液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变质。便于下次使用。
B.烧杯
C.试管 D.量筒现有下列仪器:量筒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蒸发皿、
胶头滴管请回答:
(1)称量固体药品质量的是 ,取用固体药品的是
(2)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用于加热蒸发液体
的是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仰视: 读数偏小,实际所取的液体体积偏大
俯视: 读数偏大,实际所取的液体体积偏小
2.某同学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空间,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 平面三个辅助平面互相垂直。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29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30
3. 刀 具 角 度
以外圆车刀为例,介绍车刀 五个主要角度:前角、后角、主 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31
前 角 γo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是前 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后 角 αo-在正交平面内测量,是后刀 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主偏角κr-在基面内测量,是主切削刃 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之间的夹 角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2
第五句:“过去酒逢知已千杯少,现在酒逢千杯知 已少”。不甚酒力,体会不了酒的美味,但却能感 受知已的妙处。没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独的,不完整 的,可是,因为生活的忙碌,渐渐少了联络,友谊 就变的淡了,所以,抽点时间,联络朋友一起聊聊 天,让情谊在笑声中升腾,当朋友遇到了难题的时 候,一定要记得挺身而出,即便帮不了忙,安慰也 是最大的支持。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46
四、刀具寿命
• 影响因素: (1)工件强度、硬度、塑性越大时刀具寿命越长。 (2) 在切削用量中: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的是切削 速度、其次是进给量、最小是背吃刀量。 (3)刀具角度:适当增加前角、减小主偏角和增大 刀尖圆弧半径、都有延长刀具寿命 (4) 选用新型材料刀具,是延长刀具寿命有效途径。 (5) 合理选用切削液;散热,减少摩擦也能延长刀 具寿命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12
小结
• 本次内容其重点是理解金属切削加工 的基本概念及切削用量,能熟练地掌 握刀具磨损的概念,以此为基础,初 步搞明白。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13
模块1结束Leabharlann 营口技师学院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14
有眼界才有境界, 有实力才有魅力, 有思路才有出路, 有作为才有地位。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11
2.进给量(f) 在主运动的一个工作循环内,刀具与工件沿 进给方向的相对位移,称为进给量。 如:钻孔时的进给量是指钻头每转一圈,它 沿着孔的深度方向移动的距离, 单位mm/r。 3.切削深度(ap) 工件上待加工表面与已知加工表面之间的垂 直距离,称为切削深度。 钻孔时的切削深度等于钻头的半径, 即ap = Dw-Dm/2。
二.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 1.工件材料:强度和硬度愈高,切削力 愈大。 • 2. 切削用量:切削用量愈大,切削力愈 大。 • 3. 刀具角度:切削力影响较大的是前角 和主偏角。 • 4.切削液:合理选用切削液可以减小塑 性变形和刀具与工件间的摩擦,使切削 力减小。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44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8
• 2.切削时工件上形成的表面。 • (1)待加工表面 • 工件上将被切去金属层的表面,称为待加 工表面。 • (2)已加工表面 • 工件已被切去金属层的表面,称为已加工 表面。 • (3)过渡表面 • 刀具主切削刃正在切削的表面.即已加工表 面和待加工表面的连接面。称过渡表面。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3
学生实习演示
单元一视频夹\PICT0035.AVI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4
课前复习:
• • • • 1.游戏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2.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3.百分表的读数方法。 4.量具的保养方法。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5
课题三. 金属切削与刀具知识 • 模块1: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 • 模块2:刀具知识。 • 模块3:金属切削过程与控制。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15
写给自己的话
在这个世界有两难:一是改变别人,二是改变自己。 要求别人很痛苦,那改变自己应该很快乐。要改变 别人,先改变自己!-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16
•模块2:刀具知识。
一、 刀 具 材 料 二、 刀 具 角 度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17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19
2. 常 用 刀 具 材 料
切削刀具的材料有: 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 硬质合金、陶瓷、立方氮化硼和人造金刚
石等。 目前以高速钢和硬质合金用得最多。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20
常用刀具材料的主要性能、牌号和用途
种类
碳素 工具钢 合金 工具钢
红硬温度 oC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9
待加 工表 面
加 工表 面
己加 工表 面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10
3、切削用量的概念
钻孔时的切削用量主要指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 削深度。 1.切削速度(Vc) 切削速度是指刀具主切削刃上任一点相对于加工 表面在主运动方向的瞬时速度。(主运动的线 速度 ) • Vc = лDn/1000 • 式中: D:——工件待加工直径,mm; • n:——车床主轴转速,r/min; • Vc:——切削速度,m/min。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27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28
2. 确 定 刀 具 角 度 的 辅 助平 面
1)切削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 与工件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 2)基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该 点切削速度方向垂直的平面 3)正交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 与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垂直的平面
成形,磨削 后即可使用, 不能热处理。
钳工实训部
营口技师学院
钨 YT5 钛 YT15 钴 YT30 李宪明编制 类
3. 超硬刀具材料(准备实物)
1)金刚石刀具:高硬度、高耐磨性 天然金刚石:硬度最高、单晶、各向异性; 人造聚晶金刚石:多晶,各向同性; 高温下转化为碳; 与钢铁材料的化学亲和作用。主要用于加工有 色金属和非金属,以及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如加 工硬磁盘、磁鼓、光学玻璃等。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47
五切削液
• 为提高加工效果而使用的液体为切削 液。 • 1.切削液作用: • (1)冷却作用。 (2)润滑作用。 • (3)清洗作用。 (4)防锈作用 • 2.切削液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 3. 切削液的选用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25
刀具结构
(以车刀为例)
三面 前刀面
两刃
一尖
主后刀面
副后刀面
营口技师学院
主切削刃 副切削刃
刀
尖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26
前刀面——切屑沿其流出的表面 后刀面——与工件加工表面相对的表面 副后刀面——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相对的表面 主切削刃——前刀面与后刀面的交线 副切削刃——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的交线 刀尖——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的交点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教程
营口技师学院钳工部
主编:李宪明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1
送给学生的话:
做一个有个性的人,给自己一点自信!成 功的道路靠自己闯,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 强自立,不屈服于任何权威,用自我的努 力找到属于你的自尊。 男儿立世,自己拍板! 1、自强自立,与成功有约 2、独品人生百态 3、用自我来挑战权威 4、自信——任你东南西北风
39
模块3:金属切削过程与控制。
• • • • • 一.切屑的形成及种类 二.切削力 三.切削热 四.刀具寿命 五.切削液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40
• 一.切屑的形成及种类 • 切屑的种类 (1)带状切屑 (2)节状切屑 (3)粒状切屑 (4)崩碎切屑
切削塑性金属时,一般产生前三种切屑; 切削脆性金属时,一般产生崩碎切屑。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35
副偏角对残留面积的影响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36
刃倾角:控制切屑流动方向;改善刀尖强度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37
模块2结束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38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智力比知识重要, 素质比智力重要, 觉悟比素质重要。 方向大于方法, 动力大于能力, 做人大于做事
三、切削热
• 切削热:在切削过程中,由于被切削金属层的 变形、分离及刀具和被切削材料间的摩擦而产 生的热量称为切削热。 • 1.切削热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 1)刀具磨损加快。 • 2)影响工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45
• 2.切削温度及其控制措施: • 1)尽量减小切屑的变形和摩擦,在刀具强度 充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大前角。 • 2)改善刀具的散热条件,在机床——工件— —刀具系统刚性较好时,适当减小主偏角。 • 3)在切削用量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切削速度,影响最小的是切削深度。 • 4)提高刀具前刀面和后刀面的刃磨质量,减 小摩擦力。 • 5)合理选用切削液
一 、刀 具 材 料
1.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2. 常 用 刀 具 材 料
3. 超硬刀具材料
营口技师学院 钳工实训部 李宪明编制 18
1.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在切削过程中,刀具的切削部分要承 受很大的压力、摩擦、冲击和很高的温度, 因此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应具备如下性能: (1)高 硬 度 和 高耐 磨 性; (2)足 够 的 强 度 和 韧 性; (3)高 耐 热 性; (4)良好 的 工 艺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