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故事秀娟

列子故事秀娟
列子故事秀娟

列子小故事读本

列子简介: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今本《列子》八卷,相传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作。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夸父追日》、《人有亡者》、《杞人忧天》、《齐人攫金》、《朝三暮四》等

故事一: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列子?说符篇》

【译文】列子学习射箭,已经能射中了。才去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学习了三年。又把学习的情况报告了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列子回答说:“我知道能射中的缘故了。”关尹子说:“可以啦,要牢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掉。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寓意: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只有自觉地按规律办事,才能够把事情办好。

故事二: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译文】孔子往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寒冷,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吗?”孔子不能判断谁说的对谁说的错。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故事三: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

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主题】本文塑造了北山愚公的光辉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

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故事四: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于是)不吃不睡的了。又有一个担心他因为那担心而出问题的人,因此就去劝他,说:“天啊,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气往哪里崩溃呢。你身体曲伸和呼吸,一直在天中进行,干吗要担心它崩溃吗?”那个人说:“天确实是聚集的气体,太阳、月亮、星星呢,它们就不会掉下来吗?”劝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星星,也是气体中发光的气体,就算它们掉下来,也不可能伤到谁。”那人说:“地塌了怎么办呢?”劝导他的人说:“所谓地吗,就是很多土块聚集,它填充了四方所有的角落,它还往哪里塌土块啊。你走路跳跃,终日是在这地上进行,干吗还要担心地会塌

呢?”

于是那人释然而开心,劝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故事五: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也。

【译文】薛谭在秦国的名叫青的人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青的技艺,(他)自己觉得已经学完了,就辞别(青)要回家,秦国的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歌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表示知道自己错了向青谢罪并请求留下,(此后他)终身不敢提回家了。

秦国的青对他的朋友说:“从前韩国的娥到东边的齐国去,没有粮食了,经过雍门(齐国的城门)时,在那卖唱乞讨食物。虽然她走了但是还有余音绕着(那雍门的)中梁,三日不停(消失),旁边的人还以为她人没有走呢。住客栈时,客栈的人侮辱她。韩国的娥因此

放声哀哭,整个里弄的老小都因此而悲伤愁苦,互相垂泪相对,三天都不吃饭。(里弄的人)赶紧去把追她(回来)。娥回来后,又放声歌唱。整个里弄的老小欢喜跳跃拍手舞蹈,不能克制自己,全忘了刚刚的悲伤了。(里弄的人)于是给了她很多钱财打发她走。所以雍门那的人,至今还善于唱歌表演,那是效仿娥留下的歌唱(技艺)啊。”

寓意:学习需要谦虚谨慎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自满和骄傲

【注释】

[1]鬻(yù)卖。

[2]欐(lí):栋,中梁。

[3]抃(biàn):鼓掌。

[4]放:通“仿”,效仿。

故事六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县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县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

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甘蝇,是古代善于射箭的人,(只要他)一拉弓肯定野兽趴倒鸟掉下。(他的)弟子名叫飞卫,拜师甘蝇学习射箭,后来超过了他的师傅。名叫纪昌的人,又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不眨眼的功夫,然后才可以谈得上(学习)射箭的事。”

纪昌回到家,仰卧在他的妻子的织布机下面,用眼睛紧盯着织布机的踏板。两年以后,就算是锥子尖抵到眼皮了,(他)也不会眨一眨(眼)。(他)把这事告知飞卫。飞卫说:“还不行,必须学完看以后才行,(炼到)看小的东西就好象看大东西,看极其微小的东西好象很显著的东西,然后再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的毛绑着虱子挂在窗户上,面向南面望着它,十天之内,逐渐看得大了;三年之后,(他看那虱子)就像车轮一样大了。(再)用眼睛看别的东西,都像山丘一样了。于是用燕国的牛角做的弓,北方的蓬竹做竿的箭射那虱子,(箭)穿透了虱子的中心,但是悬吊它的牛毛还不断。于是(纪昌)把这事告诉了飞卫。飞卫跳起来拍着胸脯说:“你学成了啊!”

【注释】

[1]彀(gòu)弓:把弓拉满。[2]眥(zì):同“眦”眼眶。

[3]县:通“悬”。[4]牖(yǒu):窗子。

[5]簳(gǎn):箭杆。

故事七夸父追日:《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注释】

[1]夸(kuā)父(fù),《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夸父,神兽也。”《山海经·海外北经》郭璞注:“夸父者,盖神人之名也。”

[2]隅谷,张湛注:“隅谷,虞渊也,日所入。”

[3]邓林,《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邓犹木也。”王叔岷:“《草堂诗笺补遗》十、《记纂渊海》九、《事文类聚·前集》二引并不叠‘邓林’二字,疑衍。”弥——远。

故事八:歧路亡羊(选自《列子》)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注释】①党:旧时指亲族。②竖:童仆

寓意:丢失了羊,由于岔路太多,很难找到。治学、做事也有许多岔路,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也会迷失方向,难有收获。

【译文】

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率领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赶。杨子说:“呵!丢一只羊,干吗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不久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回答:“掉了。”问:“怎么会呢?”回答:“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那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杨子的脸色边得很忧郁,不说话有两个小时,没有笑容一整天。他的学生觉得奇怪,请教(杨子)道:“羊,不过是下贱的畜生,而且还不是老师您的,却使您不苟言笑,这是为什么?”杨子没有回答,(他的)学生最终没有得到他的答案。

故事九:齐人攫金《列子·说符》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jue,抓取,抢夺)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译文】:从前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一天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来到集市上,走到卖金子的地方,抓了金子就走。巡官抓住了他,问他:“人们都在场,你怎么敢抢人家的金子呢?”那人回答说:“我抓金子的时候,根本没看到人,只看到金子。”

后用以喻利令智昏。

故事十:子列子穷

子列子穷(1),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2):“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3)。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4):“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5),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6),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7),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译文】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笑着对他说:“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

故事十一朝三暮四《列子·黄帝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译文】宋国有个养猴子的人,很喜欢猴子,家里养了一大群。他能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很会讨他的欢喜。养猴人宁肯减少自己家人的口粮,也要让猴子吃饱。

不久,他家里贫穷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可又怕猴子们不

再顺从自己,于是先骗猴子说:“分给你们的栗子,早晨三颗,晚上四颗,够吃了吧?”

猴子们听了,都站立起来又吵又跳地发脾气。

过了一会儿,养猴人又问:“分给你们的栗子,早晨四颗,晚上三颗,够了吧?”

猴子们听了,都高兴得趴了下去。

寓意:如果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就看不清事物的本质。

故事十二:利令智昏列子《列子·说符》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译文】从前,齐国有个人一心想发大财,得到很多金子。

这天清早,他穿戴得整整齐齐,来到集市,直奔卖金子的地方,看见黄澄澄的金子,伸手抓了就走。

官吏捉住他,问:“集市上这么多人都在现场,你为什么公然拿别人的金子呢?”

这个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眼睛里没有人,只有金子。”

寓意:财迷心窃,就会干出利令智昏的蠢事。

故事十三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译

绝:断绝

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伯牙心中的想法,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故事十四:人有亡斧者《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

【译文】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

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第二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注释

人有亡斧者:有个丢掉斧子的人。

亡:丢掉,丢失。

意:同"臆",估计,怀疑。

谷:山谷。其:指代邻人之子。

窃:偷盗。颜色:此指脸上的表情。

无为而不窃斧也:没有(一样)行为举止不像偷斧子的。

他日:另一天。复:再。

无似窃斧者: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样子。

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俄而:一会儿,不久。视:看皆:都行:走

寓意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最新整理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案例.docx

最新整理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案例小学语文试讲常考 45篇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就是这个道理。 确实,教师如果能在上课伊始,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就能使他们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时采用的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导入方法: 一、诗歌渲染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用诗歌来开头,可以增强讲课的韵味和吸引力。 用诗词导入,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现成的名诗、名句,也可以自己编写。比如上《西湖的绿》一文,由于西湖风光让历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惟妙惟肖的诗篇。 所以从诗歌入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于是在开场就以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淋漓尽致地赞美了西湖之韵的诗歌为引子。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西湖的风光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学会了两首古诗,而且在学完了课文后,学生们也会自然地仿诗赞美西湖。真是一举三得。 二、题目设疑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 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 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就直切正题这是一种直接导趣,激发学生好学的方法。 教师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 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教师板书课题后,可提问:题中的“亲人”指什么人?哪些人是你的亲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拎出理解全文的“纲”。这种导入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三、温故知新 在讲授新课前,利用文与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温故之时,激起知新之趣。 如教《林海》可以这样开场的:“同学们,以前你们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 课文先概括地写小兴安岭树木成林,几百里连成一片的壮美景致,然后分述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中小兴安岭的不同特点,而且对春天的绿叶、河水,夏天的晨雾、野花,秋天森林中的物产,冬天的风雪、动物,作了具体的描写。 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林海》一课,也基本上是这样写的,但它比《美丽的小兴安岭》写得更具体细致,更生动形象,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注意加以比较,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这则导语既有对旧课知识的复习,又有新课教学目的之明确要求。

高中语文人教版新闻阅读与实践习题:第三章 通讯:讲述新闻故事 课时跟踪检测(五)

课时跟踪检测(五) (时间:30分钟满分:23分) 一、新闻阅读(17分) 阅读下面一篇通讯,完成后面的题目。 怀念彭德怀伯伯 ——任远远[注]在追悼会上深情回忆 1978年12月24日下午,我扶着妈妈走上人民大会堂的阶梯,参加彭德怀同志、陶铸同志的追悼大会。在哀乐声中,我凝望着他们的遗像,仿佛看见彭伯伯在亲切地向我问话…… 我虽然没有跟随彭德怀同志征战疆场,也不曾在他部下当兵服役,但我曾是他的近邻和好友。我称呼他彭伯伯,他有时叫我小崽子(这是湖南乡间的爱称),客气一点时叫我小朋友。 在延安枣园的时候,我们家的左边不远是彭伯伯的家。我爸爸常到他家里去,我在家中找不到爸爸就首先到他家去找。爸爸和彭伯伯在一起有时谈工作,有时下棋,有时也踏着月色搂抱在一起摔跤。那时候我只有三四岁,经常经过彭伯伯的窑洞到枣园的大门或小渠对岸的树林里去玩。彭伯伯每见到我总跟我谈上几句话,或是哼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词,用右手做成大刀的样子放在我的脖子上说“杀头”,这时我也要学着他的样子还他一句“杀你的头”。他还喜欢抱着我,用手在自己的嘴下做一个拔胡子的动作,然后再把胡子栽到我的下巴上,并且问我“胡子栽上了没有”,叫我摸摸。以后很长时间,“杀头”“栽胡子”便成了我和彭伯伯之间的一种特别亲热的表示,直到我十七八岁他还常给我栽胡子,并问我是否还杀他的头。 抗美援朝期间,有一次彭伯伯回国汇报工作,休息时我请他讲讲在朝鲜打仗的故事,他从来不讲自己,只讲朝鲜人民,讲志愿军战士。我听他的警卫员景希珍同志说,有一部《朝鲜通讯报告选》,原有三篇写他在朝鲜指挥战斗的故事,但他审稿时都删掉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是我的权利,因为党和人民的功劳,不能记在我的头上,我只是党和毛主席的一个兵。” 彭伯伯生活朴素,事事想着人民。我常听他说:“我们现在比起过去的生活不知好了多少倍,要和过去比。”有一次,他说:冷天有暖气,洗澡还生个热水锅炉,像我们这样的生活,全国人民要五十年后才能达到。他不喜欢人家给他照相,遇到记者要照相时,他就算一笔账,说一个胶卷多少钱,一张照片多少钱,折合多少斤小米,能养活多少老百姓等。所以记者采访时,总是远远地照几张就赶快离开,免得挨批评。 彭伯伯尊重别人的工作和劳动。记得有一个星期天,原定他下午要去看一个国防展览,中午突然接到电话,叫他下午三点开会,秘书说不去看展览了。我知道展览会的同志已为他做了准备,就告诉他说:人家都准备了,你又去不成了。彭伯伯一听便说:“吃了午饭我就去,人家准备了,我不能不去。”还有一次他外出开会之前,眼镜上的螺丝掉了,浦阿姨拿来找我,我从另一副坏眼镜上找了一个螺丝配上,送给彭伯伯,他接过眼镜高兴地说:“到底是工人阶级伟大呀。” 敬爱的彭伯伯一生为人民,死后还要为人民的果树做肥料。1966年底,在“四人帮”的指挥下,把他从成都揪到北京游斗,使他受尽了摧残折磨。1973年彭伯伯患病住进了医院,病危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分析 一、歌曲导入法。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许多人也都有MP3、MP4等,所以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一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用熟悉的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导入新课。 如在学习《鸿门宴》时,学生找了屠洪刚的《霸王别姬》,课堂上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学习文本的轨道,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在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时,这则新闻是写于1997年香港回归时,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来的优秀新闻,就从歌曲《东方之珠》导入,了解香港及其昨天和今天。 学习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孔雀东

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课堂再用歌曲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如李清照的词,就有“月满西楼”“一剪梅”等歌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有歌曲,这些歌学生也都听过,都能作为很好的课堂导入的例子,让学生在歌声中进入课文的学习,既贴近学生,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影视导入法。 影视的直观性是学生很喜爱的,对于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所以在学习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如学习《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课堂导入时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

中年级语文小学课堂导入案例

中年级语文小学课堂导入案例 (一)设置悬念法,提出问题激趣 悬念式导入是通过揭示疑难,引起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着眼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形成认知冲突,使教学紧扣学生心弦,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创设出学生探求知识的最佳情境。设置悬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围绕课题设置悬念 围绕课题设置悬念,就是紧紧围绕课文题目设置。让学生在读完课题后就想知道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一位老师在教学《七根火柴》一文时,他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有谁没见过火柴?有谁没用过火柴?火柴是极普通的。但是,在60多年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你们能想象出一根极普通的火柴曾发挥过多大的作用吗?挽救了多少革命战士的生命吗?你知道无名战士为了保存七根火柴,付出了多么高昂的生命代价吗?”这样围绕课题设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习文本的兴趣。 2. 围绕内容设置悬念 紧紧围绕课文内容设置悬念也是设疑的重要形式。教师可先说一些课文里面 有的内容,或者是跟课文内容相关的情节,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学生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从而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刨根究底,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3. 围绕插图设置悬念 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每一篇课文中几乎都有一些精美 的插图。这些精心设计的插图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既小学生“形象思维”

的需要,学生能用这些形象、具体、直观且透着趣味的图画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 解课文内容,这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观察、想象等能力。我们就可以根据课文的插图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悬念式导入,学生课前不能预习,查阅资料。如果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或者已经预习,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二)质疑课题法,引发思考激趣 它是指上课伊始,教师有意围绕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质疑,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它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接说出答案。但应注意,设疑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有疑可设,自然合理。 (三)复习回顾法,巩固旧知激趣 复习旧知导入法,是教师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复习提问旧知为手段,在旧知识里面带出新课内容,弓I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顺理成章地进入新知识领域,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去探求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新课方式。这虽然不是新的方法,但是却是行之有效的。“温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两者有机结合并自然过渡。它可以把学生迅速的带入到新课的学习,同时还复习了旧知识。 (四)简介背景法,了解体会激趣 有些课文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没经历过那个年代艰苦的岁月,就无法入情入境地体会,这时就需要老师充分地给学生简介作者或时代背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创设情景法,引起联想激趣 此法可适用于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分析 绛县中学周湘燕 一、歌曲导入法。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许多人也都有MP3、MP4等,所以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一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用熟悉的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导入新课。 如在学习《鸿门宴》时,学生找了屠洪刚的《霸王别姬》,课堂上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学习文本的轨道,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在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时,这则新闻是写于1997年回归时,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来的优秀新闻,就从歌曲《之珠》导入,了解及其昨天和今天。 学习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容有了解,课堂再用歌曲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如清照的词,就有“月满西楼”“一剪梅”等歌曲,煜的《虞美人》,轼的《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有歌曲,这些歌学生也都听过,都能作为很好的课堂导入的例子,让学生在歌声中进入课文的学习,既贴近学生,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影视导入法。 影视的直观性是学生很喜爱的,对于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所以在学习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如学习《荆轲刺王》时,让学生先去看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课堂导入时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 学习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因为这是写二战时纳粹对待战俘所犯的罪恶,所以先从电影《辛德勒的》截取电影视频导入。关于二战的题材,有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如《辛德勒》、《钢琴家》、《美丽人生》、《灰色地带》等都让人流泪,因为它们都在拷问所有生者的灵魂。通过电影视频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图片,给学生以心灵震撼,使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涵,为什么在奥斯维辛会“没有”新闻。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指导 : 一、案例分析模版:(模版仅是指导,可以这样做,不是指令,不是非得这样做) 第一步:读题,做辨析判断。 第二步:提炼观点-适当举例-原理分析。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炼观点与原理: 1.教学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恰当,重点难点是否指向语文学习等。 2.教学内容:是否充分并恰当地运用教材等文本资源、学生动态学习资源及其他母语资源等。 3.教学过程:学为主体,学习实践探究过程是否丰满;教师引导是否有效适当等。教学方式方法是否能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4.教学评价:诊断是否准确;激励是否有效;能否根据反馈信息,灵动调节教学进程;评价方式是否得当;是否重视全面育人等。 第三步:如果是反面案例,可提出恰当的做法与改进措施。 二、评析示例 示例1《新型玻璃》教学片断评析

?师:(看手表)到现在为止,我们整整读了35分钟的书。还记得我开始提的问题吗? ?生:这课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 师:对,我想,书读到这个程度,人人都知道了。 谁来回答? 生:这一课一共写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 ?师: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请你考虑一下。(该生面有难色,欲坐下。)师: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 生:(该生思考了一会儿。)本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有了它,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过关检测: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含答案)[ 高考]

语文人教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单元检测 (分值: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贿.赂晦.涩欺侮.诲.人不倦B.摈.弃傧.相滨.海两鬓.苍苍 C.沮.丧诅.咒龃.龉含英咀.华D.抗.击沆.瀣坑.骗引吭.高歌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传说中曹操有72疑冢,因为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可以权当故事去听,但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现”,却使这个故事扑朔迷离起来。与其他的考古发掘不同,“曹操墓”被发现一经公布,便被广泛质疑,并立即在学术界形成了“挺曹”和“反曹”两派,双方引经据典,针锋相对。这是曹操做梦也想不到的,他死后 1 800多年,居然成了珍贵的“资源”被争夺;也想不到,生性讳莫如深的他,在死后1 800多年,又制造了一起引发公众关注的疑案。 A.扑朔迷离B.引经据典C.针锋相对D.讳莫如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加拿大政府最近发动一项新的运动,督促 ..家庭关掉电视,提醒人们不要迷恋小屏幕,应该多去户外活动。 B.曾几何时 ....,满文军因“吸毒门”事件声名狼藉,跌入最黑暗的低谷。是白发苍苍的老父亲,用亲情和爱抚慰儿子,引领他走出了人生的泥淖。 C.已卷走内地票房12亿人民币的《阿凡达》是卡梅隆创造的天神下凡似的巨作,影 片制作技术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 D.这块庄稼已经喷洒了三遍农药,可是很多叶片还是被虫啃得残缺不全,害虫太顽 固了,真是百足之虫 ....。 ....,死而不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足球在2月10日晚以一种充满血性的方式成功地阻止住对手的进攻,打破了32年国际A级赛事不胜韩国队的耻辱记录。 B.据调查,当今世界,近二百个左右的国家的青少年正在通过网络、影视等媒体来认识生活,由此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并确认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C.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园区文化中心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原因之一是工程中使用不合格保温板问题监管不力。 D.以“都市桃花源”为主题,用两个巨大而奇特的魔比斯环为载体,世博湖南馆将吸引众多参观者的眼球而流连忘返。 5下列各句表达连贯得体的一项是()。 A.张明因为堵车而迟到,老师不相信,李莉急忙替他作证:“老师,我骑车走同一条路,我亲眼看到堵车,张明所说,确系实情。” B.昨天,贵校师生十分热情地请我去作报告,学生在路边列队欢迎,校长在门口恭候光临,场面隆重,我深受感动。 C.记者转述新华书店经理介绍的情况时说:“据王经理介绍,本店除日常的零售外,还为读者提供代购、批发等业务。” D.《解放军总部训令》:“本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内容各地略有出入,现在统一规定,重新颁布。望即以此为准,严格执行。” 二、阅读鉴赏(5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20分) 跳出地球看地球 ——记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开篇引趣,诱发好学之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就是这个道理。 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现将我认为比较精彩的课堂导入方法列举一二,希望和大家共勉: 一.音乐激趣 《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 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暗线是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变化交织而成的。 要想讲清这两条线索,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讲好开头是关键。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 学生齐读课文后,即放《月光曲》乐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此时,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于感染的语气娓娓道来:“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钢琴曲——《月光曲》。 《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它表达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些问题是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发了学生欣赏音乐时探究的心理,又交代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对《月光曲》的欣赏,也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5彭德怀印象精学精练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5 彭德怀印象 [语言运用层]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___。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①反映②曼延③总算 B.①反应②蔓延③总算 C.①反映②蔓延③终于 D.①反应②曼延③终于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最好确定的是①句。“反映”指主体把客体存在的情况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含主动性。“反应”是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或变化”。含有被动色彩,看语境“反应”切合。“蔓延”是指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常用的搭配就有“火势蔓延”;“曼延”是指连续不断。所以此处选择“蔓延”。②句也比较好确定。“总算”有两个义项:①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 ②表示大体上还过得去。“终于”也有“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希望达到的结果”的意思。横线后的“没有白费”并不是“某种结果”,所以此处适合“总算”第②个义项。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昔日甚嚣尘上的“西方的月亮圆”的言论 已彻头彻尾 ....宣告破产。 B.现代人需要永恒的山水带给他们永恒宁静的感觉,但这一切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是望. 尘莫及 ...了。 C.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 文不名 ...的瓦片。 D.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 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 E.在电影市场成熟的国家,影评对于电影票房的高低走势具有关键性的导向作用。但 是那种业界“叫好不叫座”的曲高和寡 ....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小学语文导入语范例

小学语文导入语范例 同学们,从古自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看不够的家乡景,念不完的家乡人,写不完的还是家乡情啊!你积累了哪些思乡思亲的诗句呢?(《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美丽的地方,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两张照片,你们看(演示课件:在草原上的照片)(《草原》) 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赵州桥经过了1300多年的风吹日晒、洪水侵害、地震的破坏,与它同一时代的建筑几乎都不存在了,可它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雄姿,这座桥为什么历经千百年依然巍然不动?让我们走进课文《赵州桥》寻找答案吧!(《赵州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决定留德发展。他找了第一家公司,没被录取,找到第二家,人家也拒绝了他……他找了25家大公司,都没找到工作。于是他去了一家小公司。他想,凭我这样的学位和才能,在小公司里干干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那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同学们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被拒绝?学生纷纷猜测。教师继续追问:“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教师指点迷津:那么就让我们去看看小珊迪,去问问小珊迪,从他那里找找答案。(《小珊迪》) 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里,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面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很奇怪的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就发出报警声呢?同学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拿出本子来,跟于老师写字“新型玻璃。(《新型玻璃》) 岁月的风雨,可以洗去我们许多回忆,历史的车轮,可以磨掉我们许多往事,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1926年1月8号,一颗巨星在祖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就是我们最敬爱的周总理。1976年1月11日上午,百万群众云集长安街。(《十里长街送总理》) 看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的读课题。(《望月》) “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自古以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来描绘春天,杜甫有一首《绝句》,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齐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于老师又提示:“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呢?”(学生又齐背:“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课一开始就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是与即将学的《春》的内容相吻合的。接着于老师又因势利导启发说:“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是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写春天景物的色彩、姿态的。”(《春》)

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

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测试题 2019.9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宣宾夺主秘而不宣 B.仗义执言直言不违和颜悦色随声附和 C.要言不烦繁文缛节高潮迭起叠床架屋 D.招摇装骗梳妆打扮世外桃源桃园结义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报考北外小语种,她确实有点为难,全校只有一个名额,她不知道是该自己去还是让同学小顾去? B.看来,观众喜欢真实生动地反映我国现实生活中比较关心的社会问题、勇于揭示生活中复杂的甚至是尖锐的矛盾的影视片。 C.作家陈村说:“我非常欣赏你们学校所提倡的那句话,‘科学与人文并重,规范与个性并存’。” D.金庸武侠小说该不该进入中学课本?这一问题引起了媒体极大的兴趣,为此,《都市早报》发表了《天龙八部登上了大雅之堂》的讨论文章。 3,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学校决定,凡国家规定休息的国庆长假,高一、高二学生休息七天。 ②“三通”问题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这与台湾当局极少数分裂分子的恣意是分不开的。 ③党中央、国务院自十届人大二次全会以来重视了“三农”问题,

2004年农民平均收入比上年增加176元。 A.一律阻挠由于/因而B.一概阻挠因为/因而 C.一律阻拦因为/因此D.一概阻拦由于/因而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务院认为现在中国煤炭开采出现许多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无不是与有关企业盲目追求生产效益有关系。 B.在经贸方面,不管浙江和国外的经贸关系将因浙江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两者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逐渐增多。 C.最近浙江省出台了保护全省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关条例,这将加大对全省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与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力度,以扩大浙江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国的知名度。 D.报社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将近有80%以上的学校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教育部长周济说,从2005年起我国将在广大农村实行“二减一免”新的教育收费制度。听到这个消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广大农民无不为之拍手叫好。 B.面临高考日益将近,同学们深感时间的紧迫,但有的同学整天打疲劳仗,那是不足为训的。 C.去年的海啸使印度洋沿海各国伤亡人数超过14万,为此联合国有关部门提醒人们,地震后务必注意海啸的发生,曲突徙薪,尽量避免灾难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案例,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就是这个道理。 确实,教师如果能在上课伊始,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就能使他们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时采用的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导入方法 一、诗歌渲染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用诗歌来开头,可以增强讲课的韵味和吸引力。 用诗词导入,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现成的名诗、名句,也可以自己编写。比如上《西湖的绿》一文,由于西湖风光让历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惟妙惟肖的诗篇。 所以从诗歌入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于是在开场就以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淋漓尽致地赞美了西湖之韵的诗歌为引子。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西湖的风光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学会了两首古诗,而且在学完了课文后,学生们也会自然地仿诗赞美西湖。真是一举三得。 二、题目设疑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 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7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基础务实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

7 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淘.金( ) 浦. 东( ) 樊.纲( ) 李琨.( ) 柯. 达( ) 雇.员( ) 跻.身( ) 引擎. ( ) 束缚. ( ) (2)多音字 徊?????( )徘徊( )低徊 率?????( )效率( )率领 累?????( )累计( )累赘( )劳累 解?????( )解释( )押解( )浑身解数 【答案】 (1)táo pǔ fán k ūn kē ɡù jī qínɡ fù (2)huái huí lǜ shuài lěi léi lèi jiě jiè xiè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答案】 博 搏 碳 炭 像 相 垄 陇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关心 关注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依靠贪官的“自觉”来反腐,本就是与狼共舞 ....,更何况缺乏监督和配套制度,至今并无因匿名退赃被轻判或者因未退赃而被重判的案例。(×) 请说明理由:“与狼共舞”比喻与恶人在一起,随时都有危险,须特别谨慎。强调与恶人在一起。“与虎谋皮”指跟老虎商量取下它的皮来,比喻所商量的事跟对方(多指坏人)利害冲突,绝对办不到。强调要求恶人放弃利益。该语境中强调的是要求贪官放弃个人利益,应该用“与虎谋皮”。 (2)“相比雷锋,我做的那点事根本微不足道 ....,争做最美浙江人,这将是我义务救火的一个新起点。”救火阿三激动地对记者说。(√) 请说明理由:“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相关·知识] 中国走向未来 由美国时代华纳集团旗下的《财富》杂志创办的《财富》论坛是全球工商界领袖的高层次聚会,一般探讨带有全球性趋向的经济问题。1999年上海举办第五届年会时,主题是“中国:未来50年”,这是首次将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景作为主题,这也使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举世瞩目的地位。 由上海市政府承办的年会规模大于以往任何一届,有六十家跨国公司的三百多名总裁、首席执行官、高层主管参加,中国有二百多家企业与会,一批中外政要和专家学者也莅临演讲。讨论议题包括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未来五十年中国会怎样?江泽民说:“我们的目标是,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本·探究] 一、阅读课文正文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由本部分文字可以看出中国市场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案】中国市场并非像外国投资者想象的那样繁荣,但是有巨大的潜力。 二、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问题。 2.文中说“欲独霸世界,先逐鹿中国”,为什么? 【答案】①中国成为1994年以来,全世界第二大资本输入国;②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引资国;③中国成为世界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三、阅读课文第6段,回答问题。 3.“中国有12亿人口吗?我认为只有3亿”,为什么?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课堂教学的导入又被称为开讲,即每一节课开头的那几分钟。在有限的几分钟里老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宗明义,言语力求简洁、生动,表达内容丰富,给学生新鲜感,使其注意力集中起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故开讲要注重艺术性。 听了同事一节公开课,课题为《夏感》,同事设计了这样一个创设情境的导入法:先是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然后打出一个演示图片,上面是一片荷花并配有两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老师问学生: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物呢?学生答:夏天。老师又说:正如作者所说夏天是一个‘收获已有知,而希望未尽’的季节,古往今来,历代的文人墨客,他们赞美百花争艳的春天,硕果累累的秋天,银装素裹的冬天,唯独很少有人赞美热情奔放的夏天。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梁衡一起走进夏天,欣赏夏天、品位夏天、感悟夏天。 这一设计若从与课文内容的紧密联系上看无可厚非。但歌曲的选择和老师的语言表达上显得步骤繁琐。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了使儿童对人们交给他的东西能够理解和感兴趣,你们要避免两个极端:不要对儿童讲那些他不知道和不理解的东西,也不要讲那些他知道得并不次于教师,有时甚至胜过教师的东西。”这位老师选用的歌曲没有发挥作用,出示杨万里的两句名诗问学生显然看低了学生的能力,此问不必设计。再次,“正如作者所说夏天┅┅”的句子与学生回答的问题无关,显得唐突,随后又用对比手法写文人墨客写很少有写夏天的,末了才引出文题。这个导入之长有些令人纠结,文题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听课老师感觉导入漫长,更何况学生呢。 同样是《夏感》一课,另一个老师没有使用多媒体,作为一节常态课其导入干脆利落:历代文人墨客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但是当代一位叫梁衡的作家独辟蹊径,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而且出言:“语不惊人死不休,文无新意不出手”,想知道他的文章有着怎样的新意吗?不如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夏感》去找寻答案吧。 这个导语在设计上用设悬念的方法制造了一个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了学生浓烈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潜心学习文本。 可见,课堂导入不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要讲求艺术性。唯有这样才会使导入这个课堂第一环节绽放异彩,从而为后面的成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例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例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例谈 广宁县横山镇中心小学孔令国邮编:526344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精心设计课堂导入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作初步探讨。 一、设疑导入法。 疑是提出问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只有一个地球》可这样导入: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他为什么这样形容地球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找找答案。这种导入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创设出了探求知识的情境。 二、复习旧知导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复习已经学过与新知识紧密联系的旧知识,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例如,在教学《梅花魂》时可这样导入:你能背诵我们已学过的赞美梅花的诗吗?我们知道的梅花有着什么样的精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梅花的文章——《梅花魂》。这样既复习了已学的知识,又紧密地联系了新授的内容,使知识系统化。这种方法更可广泛地用于第二课时的教学。 如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由于学生以前学过很多关于春天的古诗,我引导他们搞了个五分钟的赛诗会,学生情绪高涨,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此时再导入新诗的学习,学生无不跃跃欲试。 学习新知往往离不开旧知。语文教材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虽不如数学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那么紧密,那么明显,但是它是普遍存在的。只要用心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之间的联系很多:有的题材相同,有的结构相仿,有的主题相同或相近,有的作者相同等。导入新课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趣味导入法。

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

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 课程分别从五个方面,即:课堂导入的概念意义、作用与类型、策略、案例分析、反思进行了介绍。其中,对导入法进行了归类,有情境导入法、任务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温故新知导入法、衔接导入法、案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实验测验导入法等,同时选取了各学科优秀的课堂导入片段二十余个进行案例的讲解与展示。 20世纪上半期有效教学理论产生以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研究者们开始寻找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更优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是课堂的导入,它有效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及后序的有序的有效的展开教学。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道大门,通过课堂的导入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并且为新课程的学习进行很好和铺垫,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就使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课堂导入的概念意义:导:引导;入:进入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活动开始,运用一定的方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注意力,关心上课主题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功能:激发兴趣(唤醒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愿望)、启发思维(开动脑筋开始想问题)、建立联系(建立师生比较好的沟通环境和方式)、明确目标(主旨)、沟通情感(师生生生感情、对课文内容的感情)、凝聚注意(凝聚注意力有效地愉快地投入学习)。 课堂导入的特征:A趣味性: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和集中学生心理活动的朝向(通过有趣的导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加关注主题和所学的内容);B 激发性:课堂导入要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情绪的激发度与趣味性有联系(学生对主题感兴趣了,就激发成功了)。C 主题吻合:课堂导入的内容与形式要尽量与教学主题有直接关系,在形式上浑然一体。(导入的内容和形式与教学主题有直接的关系)D 走向明确:课堂导入的各种操作要蕴含或指明后来教学的方向与走势,甚至结果。(导入要蕴含教学方向和结果)F 时间控制:课堂导入所用的时间要有所把握,并根据需要可控。 2 技术支持课堂导入的作用与类型 案例:在日历中的方程中是通过游戏创设情境(老师背对日历,学生到讲台前面圈出日历中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把它们和和告诉老师,老师很快说出这三的日期,换两组数试试,老师也能很快地说出答案)这个小游戏创造一种神秘感、一种悬念,使得学生能够快速地关注主题,投入到相应的学习当中去。

新人教版选修《通讯:讲述新闻故事》教案2篇

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的故事 【课标要求】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学会分析不同类型的通讯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通讯,了解通讯作品的社会功能,学会阅读通讯作品。 2、掌握通讯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 3、学习搜集资料,并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和体裁的要求,对资料进行核实、筛选、提炼,尝试通讯的写作。 【教学重点】掌握通讯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学习搜集资料,并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和体裁的要求,对资料进行核实、筛选、提炼,尝试通讯的写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阅读P29的《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加入WTO》和P46的《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这两则电子新闻,说说它们在写法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 1、题材重大,作者对这一重大事件深入挖掘,力求给读者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让读者从中感受到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和丰富内涵。 2、按时间顺序叙事,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报道,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详尽生动,重点突出入世的时刻,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3、突出了广播通讯主要诉诸听觉的特点,在可听性上做足文章。语言平易,亲切自然。并综合运用谈话、音响、录音等技术手段,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加入WTO》 1、突出事件的重要性,简明扼要。 2、画面感强,选择那些能表现新闻要素的画面,给观众以视觉上的了解。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解说词简捷、概括,与画面对应,具有跳跃性特点。 4、与画面互相渲染,极好地表现了我国入世的喜庆气氛及重大意义。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通讯 内容:1、有鲜明的主题和思想倾向。2、注重写人或写事中之人,即使有些通讯重在写事,也不仅仅以交代清楚“何事”为最终目的,而是力图展现事件的全貌。 表达方式:以叙述、描写为主,但可以更灵活地穿插议论、抒情,明白地表达报道者的情感倾向和评价认识。 结构:结构灵活,主要内容一般慢慢道来。 语言:要求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时效性:较消息时效性稍差 消息 内容:1、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倾向,但主要是为了突出报道的新闻事实。2、重事件,\'何事”是最重要。 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较少出现直接的抒情或者议论,看不到报道者明显的态度、立场或者评论。 结构: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突出主要事实。 语言:客观、冷静,简捷明快。 时效性:讲究传播的时效 二、课内阅读、归纳 (一)阅读P35《彭德怀印象》回答问题。 A、人物通讯一般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彭德怀的个性的。 【解说】人物通讯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的个性来写。彭德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可以说是个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法示例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法示例 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的新课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良好的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还能为学生课文的学习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为学生架起一座进入学习角色的桥梁。儿童天性好奇,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开课伊始就要牢牢抓住他们的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吸引他们进入到学习中。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 1.猜谜激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生性活泼,喜欢猜谜。开课始,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新课,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随着谜底的揭晓,学生自然、愉悦地进入到了学习中。 在教学语文第三册《看雪》这堂课时,我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作为南方的孩子也很少看到雪。怎样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呢?于是,在导入课文时,我出了和雪有关的谜语,让孩子们猜一猜,并展示了很多美丽的雪景。从一开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调动了,因此,一堂课上得轻松愉快。 2.故事导入法。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一些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时,我会先给孩子讲一个相关的故事,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学小学语文第三册《坐井观天》一文时,一开课,我说道:“孩子们,你们知道狐假虎威的故事吗?”学生一听,注意力马上集中,都愿意听老师讲故事。讲完故事后,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表示还想听。于是,我自然地引出课文:“那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本里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成语故事。”一堂课下来,学生还主动去学习了其他的成语故事。 3.开门见山法。开门见山揭晓课题,直接进入主题,既简洁明了,又直接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让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十分壮观的,又有清新美丽的,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秋天的图画》,去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象吧!”这样的导入简洁明快,激发了学生想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 4.问题导入法。每个学生的脑子中都有千千万万个为什么,根据课文内容提一个有趣的问题,会引发他们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急于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很快进入到课文学习中,以求解开疑团。 5.以旧联新导入法。温故而知新,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这种方法注重知识衔接,一举多得,极有实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