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测评标准
全省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测评标准

全省“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测评标准
年月
一、全省“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定义
全省“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是省文明委授予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中成绩突出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点)的荣誉称号;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风景名胜资源规范化管理、保护和永续利用,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和促进和谐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点)。
二、全省“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申报条件
、省级以上(含省级)风景名胜区或国家级以上(含级)旅游区(点);
、年月至本届测评结束时,保护风景旅游资源不力,出现资源严重毁损事件并在全省造成重大影响;
、年月至本届测评结束时,主要领导严重违纪、违法犯罪;
、年月至本届测评结束时,发生有全省影响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刑事案件;
、年月至本届测评结束时,发生有全省影响的重大服务质量投诉事件。
三、全省“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测评标准说明
、标准包括“思想道德建设”、“管理监督机制”、“文明服务质量”、“环境与资源保护”、“安全保障体系”、“文明创建措施”个方面内容,项检查项目;
、测评标准总分为分,其中测评考核分、特色指标分;
、检查主要采用听取汇报、文档审核、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方式,部分测评要点采用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
、本标准由省文明办负责说明和解释。
1 / 11
2 / 11
3 / 11
4 / 11
5 / 11
6 / 11
7 / 11
8 / 11
9 / 11
10 / 11
注:测评中查阅文档所涉及的资料和文件期限以公布的测评日期以前二年为准(期限不包括法规、规章、标准和制度)。
11 / 11。
旅游景区质量评定标准

旅游景区质量评定标准一、资源质量景区应具备独特的、具有吸引力的自然景观或历史文化资源,如山水景观、古建筑、民俗文化等。
景区的资源应得到妥善保护,保持其原始风貌和历史文化内涵。
景区应具备一定数量的旅游配套设施,如旅游厕所、停车场、游客中心等,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二、环境质量景区应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自然景观的原生态。
景区内应保持安静、祥和的氛围,无噪音污染。
景区应保持清洁卫生,无垃圾污染。
景区应具备良好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
三、设施质量景区的旅游设施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如旅游厕所、停车场、游客中心等。
景区的住宿、餐饮设施应符合卫生标准,提供安全、卫生的服务。
景区内的标识牌、导游图等应清晰明了,方便游客了解景区情况。
四、服务质量景区应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导游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和专业知识。
景区应提供规范的游客接待服务,包括售票、检票、安全检查等服务。
景区应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五、安全质量景区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景区应配备专业的安全保障人员和设备,预防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景区应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卫生质量景区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扫和消毒各类公共场所。
景区的餐饮、住宿设施应符合卫生标准,确保游客的饮食安全。
景区应配备足够的清洁人员和垃圾处理设施,保持环境整洁。
景区内应有充足的清洁水源和公共卫生间,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景区的食品销售应符合食品安全法规,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卫生。
景区的医疗急救设施和应急处理能力应符合相关标准,保障游客的健康安全。
景区的公共区域应设有明显的指示牌和信息提示,方便游客获取相关信息和指导。
景区的商业服务应规范经营,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
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标准(2019年版)共13页文档

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标准(2019年版)一、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定义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是中央文明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中成绩突出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点)的荣誉称号;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风景名胜资源规范化管理、保护和永续利用,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和促进和谐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点)。
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申报条件1、获得并保持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荣誉称号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点);2、申报前12个月内,未发生保护风景旅游资源不力、出现资源严重毁损事件并在全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点);3、申报前12个月内,未发生主要领导严重违纪、违法犯罪或领导班子多人违纪、违法犯罪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点);4、申报前12个月内,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刑事案件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点);5、申报前12个月内,未发生有全国影响的重大服务质量投诉事件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点)。
三、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标准说明1、标准包括“思想道德建设”、“管理监督机制”、“文明服务质量”、“环境与资源保护”、“安全保障体系”、“文明创建措施”6个方面内容,20项检查项目;2、测评标准总分为1100分,其中测评考核800分、调查问卷200分、特色指标100分;3、检查主要采用听取汇报、文档审核、实地考察、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部分测评要点采用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4、本标准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说明和解释。
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第 5 页第 6 页第 7 页第 8 页第 9 页第 10 页第 11 页注:测评中查阅文档所涉及的资料和文件期限以公布的测评日期以前三年为准(期限不包括法规、规章、标准和制度)。
注: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测评特色指标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旅游景区评定标准

旅游景区评定标准一、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旅游景区应位于交通便利的地区,方便游客到达。
景区内应有合理的游览线路设计,方便游客游览。
景区应提供足够的停车设施,方便自驾游客停车。
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应具有独特性、观赏性和可游性,包括山、水、林、洞、海等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应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包括古建筑、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
景区应有合理的游览线路设计,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
三、旅游设施和服务景区应提供足够的游客中心、售票处、休息区等服务设施。
应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
应提供多种语言的服务指南和介绍,方便不同语言的游客。
景区应有合理的游览线路设计,提供多种游览方式,如徒步、骑行、缆车等。
应提供紧急救援服务,确保游客安全。
四、生态环境保护景区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破坏。
应限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拥挤对环境造成破坏。
应提供环保教育,提高游客环保意识。
五、旅游安全和卫生景区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游客安全。
应提供安全设施和警示标志,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应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整洁。
应提供足够的医疗急救设施和人员,处理突发状况。
应定期进行安全和卫生检查,确保设施和服务质量。
六、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素质景区应配备专业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
应定期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应建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应提供多语种服务,方便不同语言的游客。
应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
旅游景区评定细则

旅游景区评定细则旅游景区评定细则是指对旅游景区进行评定、评价和等级划分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它对旅游景区的环境、设施、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为游客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景区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以下是一份旅游景区评定细则的示例,供参考。
一、景区地理环境评定1.地理位置:景区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
2.山水特色:景区内的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的数量、规模、独特性等。
3.生态保护:景区内的生态环境状况、环保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措施等。
二、景区基础设施评定1.交通便利度:景区附近的交通设施、交通网络、交通便利性等。
2.旅游设施完善度:景区内的停车场、卫生设施、导游服务、购物场所、餐饮场所等。
3.安全设施情况:景区内的义务救援服务、安全警示标识、安全设备等。
三、景区旅游服务评定1.接待能力:景区的接待能力、人员素质、接待服务水平等。
2.游客满意度:通过游客评价和调查,评估游客对景区服务的满意度。
3.导游服务质量:景区提供的导游服务的专业程度、服务态度、语言能力等。
四、景区管理评定1.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景区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等。
2.安全管理:景区的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措施和安全防范措施等。
3.清洁卫生管理:景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垃圾处理、公共设施保养等。
五、游客体验评定1.游览体验:评估游客在景区内的游览体验,包括观光路线设计、景点设置等。
2.休闲设施:景区内提供的休闲设施、娱乐活动、文化展览等。
3.文化内涵:评估景区的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活动等。
六、社会影响评定1.经济贡献:根据景区的旅游收入、就业创造、税收贡献等评估其经济贡献。
2.社会义务:评估景区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的情况。
七、其他评定要素1.景区案例:考虑景区的成功案例、管理创新和开发潜力等。
2.旅游市场竞争力:考虑所在地域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包括景区在市场上的知名度、竞争优势等。
以上只是旅游景区评定细则的一部分示例,具体的评定细则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风景名胜区 评估标准

风景名胜区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交通:包括可进入性、道路交通状况、公共交通设施等。
游览:包括游览设施、游览线路、导游服务、标识标牌等。
旅游安全:包括安全设施、应急救援措施、安全宣传教育等。
卫生:包括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医疗急救等。
邮电服务:包括邮政服务、电信服务、互联网接入等。
旅游购物:包括购物场所、购物环境、商品种类等。
综合管理:包括机构设置、制度建设、规划管理、资源保护等。
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包括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以及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等。
游客意见:包括游客满意度、投诉处理等。
评估风景名胜区时,会根据以上各项标准进行打分,最后得出总分。
风景名胜区的等级根据总分高低来评定,分为5A级、4A级、3A级、2A级和1A级。
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评估标准和要求,需严格遵循这些标准进行评估。
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评定基本条件

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评定基本条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明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国家旅游局制定了一系列评定标准,对各地旅游景区进行评定,评定合格的景区将被授予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的称号。
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是国家对旅游景区的一种认可和肯定,具有一定的荣誉和示范意义。
1. 环境卫生与景区管理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标准中,环境卫生与景区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景区需要具备良好的环境卫生,包括景区的整体卫生情况、公共卫生设施的齐全和清洁、垃圾清理和分类处理等。
景区的管理也需要规范和完善,包括景区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
2. 文明旅游服务质量在评定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时,文明旅游服务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定标准。
景区需要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包括景区的导览服务、讲解服务、旅游交流服务和游客投诉处理等。
景区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能够为游客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3. 安全管理和服务设施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标准还对景区的安全管理和服务设施做出了一系列要求。
景区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消防安全管理、游客安全管理等。
景区的服务设施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包括停车场、卫生间、饮食服务、购物等。
4. 文明旅游宣传和教育文明旅游宣传和教育也是评定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的重要标准之一。
景区需要开展相关的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向游客宣传文明旅游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倡导游客文明旅游行为。
景区还需要开展文明旅游教育活动,提高游客的文明素养和文明旅游意识。
5.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在评定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时,景区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景区需要履行社会责任,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环保活动。
景区还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点考核内容及操作评分标准

旅游景点考核内容及操作评分标准一、背景旅游景点的考核评分标准对于景区的管理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清晰的考核内容及操作评分标准,可以评估景区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吸引力,提供参考和指导,有助于景区提升整体竞争力。
二、考核内容1. 游客满意度:评估游客对景区服务、设施和环境的满意程度。
2. 安全管理:评估景区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设施和应急处置能力。
3. 资源保护:评估景区对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效果。
4. 清洁卫生:评估景区的保洁工作和公共卫生设施的维护情况。
5. 经营管理:评估景区的票务管理、人员培训和活动策划等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
6. 环境氛围:评估景区的绿化、景观和音乐等环境氛围的营造程度。
7. 文化传承:评估景区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工作成效。
三、操作评分标准1. 游客满意度评分标准:- 优秀:游客满意度超过90%。
- 良好:游客满意度在80%至90%之间。
- 一般:游客满意度在70%至80%之间。
- 待改进:游客满意度低于70%。
2. 安全管理评分标准:-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设施齐全,应急处置能力优秀。
- 较好:安全管理体系完备,安全设施良好,应急处置能力较强。
- 一般: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安全设施一般,应急处置能力一般。
- 需改善: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设施缺陷,应急处置能力弱。
3. 资源保护评分标准:- 优秀: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
- 良好: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 一般: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保护措施有限。
- 需提升: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保护措施不足。
4. 清洁卫生评分标准:- 优秀:景区清洁卫生工作及公共卫生设施维护良好。
- 良好:景区清洁卫生工作及公共卫生设施维护较好。
- 一般:景区清洁卫生工作及公共卫生设施维护一般。
- 需改进:景区清洁卫生工作及公共卫生设施维护不足。
5. 经营管理评分标准:- 优秀:票务管理、人员培训和活动策划等方面表现出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省“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测评标准
年月
一、全省“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定义
全省“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是省文明委授予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中成绩突出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点)的荣誉称号;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风景名胜资源规化管理、保护和永续利用,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和促进和谐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点)。
二、全省“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申报条件
、省级以上(含省级)风景名胜区或国家级以上(含级)旅游区(点);
、年月至本届测评结束时,保护风景旅游资源不力,出现资源严重毁损事件并在全省造成重大影响;
、年月至本届测评结束时,主要领导严重违纪、犯罪;
、年月至本届测评结束时,发生有全省影响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刑事案件;
、年月至本届测评结束时,发生有全省影响的重大服务质量投诉事件。
三、全省“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测评标准说明
、标准包括“思想道德建设”、“管理监督机制”、“文明服务质量”、“环境与资源保护”、“安全保障体系”、“文明创建措施”个方面容,项检查项目;
、测评标准总分为分,其中测评考核分、特色指标分;
、检查主要采用听取汇报、文档审核、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方式,部分测评要点采用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
、本标准由省文明办负责说明和解释。
注:测评中查阅文档所涉及的资料和文件期限以公布的测评日期以前二年为准(期限不包括法规、规章、标准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