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曲赏析技巧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步骤和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步骤和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步骤和方法一、考点要求:1、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炼字的技巧和语言的风格。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常见的修辞技巧和抒情方式、描写手法、行文构思及其它表现技巧等。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意义点,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和艺术风格等。

三、命题趋向:1、唐宋诗词、元曲;2、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另外也有咏史怀古诗、边塞诗、托物言志诗等。

2001—2005五年高考共考查古诗词曲57首,有34首为写景抒情诗。

3、命题角度:(1)对诗句的理解或诗句中个别字眼的鉴赏,语言特点,赏析形象或意境;(2)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3)就诗词的某一突出特点自由发挥;(4)通过两首诗进行比较分析。

四、方法步骤1、看标题诗歌的标题,往往能给我们读诗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它或者点明写作背景,如王维《使至塞上》、贾岛《寻隐者不遇》;或者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曹操《观沧海》、贺知章《咏柳》;或点明诗歌意象,如柳宗元《江雪》、王冕《墨梅》;或表明作诗目的,如李白《赠汪伦》、李商隐《夜雨寄北》;或表达诗人情感,如李绅《悯农》、王昌龄《闺怨》等。

2、看作者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抒发的是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的是诗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认识和感受,而这些情感、认识、感受,又是由诗人自身所受教育、人生经历、个人性格、个人际遇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的。

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苏轼的“豪放达观”,辛弃疾的“悲愤慷慨”等。

解读诗歌,诗人是个重要信息,平时要尽量多的了解诗人有关的信息,尤其是处于时代变迁之际的诗人,如唐安史之乱前后的诗人,由北宋而进入南宋的词人等。

3、读注释但凡试卷上的注释我们都要留意,它对于我们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如(05年高考福建卷)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下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南,登岳阳楼而作此诗。

浅谈古诗词赏析解题方法

浅谈古诗词赏析解题方法

浅谈古诗词赏析解题方法【考点分析】近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对古诗词曲赏析的考查比较热,而同学们往往无从下手,失分较多。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下面就古诗文赏析的考点作一归纳。

有关古诗词曲赏析的考查内容一般有这样几个方面:划分诗句节奏、分析诗歌内容、赏析艺术特色和比较两诗的异同。

考查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客观选择题;一种是主观填空、表述题。

【解析题例】一、划分诗句朗读停顿节奏例如: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无误的一组是()(2004年辽宁省中考试题)A、梳洗/ 罢,独/ 椅望/ 江楼。

B、右手/ 秉/ 遗穗,左臂/ 悬/ 敝筐。

C、无可/ 奈何/ 花落/ 去,似曾/ 相识/ 燕归/ 来。

D、采菊/ 东/ 篱下,悠然/ 见南/ 山。

这一类题型一般针对古代诗歌的朗读,做起来比较容易,难度不大,只要注意不把词语、句子(句意)划破,注意上下句子的对应一般不会做错。

同时我们还应知道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按音节划分,一种是按意义划分。

特别要注意不能把表达一个完整意义的词、短语划断。

因此B是正确的。

二、分析诗歌内容例如:下面是对诗歌《望岳》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写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惊叹仰慕之情,并别出心裁地用“青未了”这种切身的体验和齐鲁的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之高。

B、颔联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本是普通字,但用在这里,却是奇险,突出山只高。

C、颈联写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入归鸟”三个字也看出诗人羡慕鸟归,意欲归隐的心愿。

D、尾联中“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凌绝顶”富有雄心和气概;“小”有俯视一切的信心。

这两句诗,写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成为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这一题型要联系全句或全诗从字、词、句的含义着手,仔细品读理解其内容,并从诗人的生平、诗歌的写作背景等方面综合考虑。

古诗词曲赏析答题技巧

古诗词曲赏析答题技巧

古诗词曲赏析答题技巧方法1赏析辨析题的解题方法1.设题形式(1)找出对四首诗歌的赏析中正确或者不正确的一项。

(2)找出对同一首诗歌的四句赏析中正确或者不正确的一项。

2.应对策略做这类客观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

反之亦然。

(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式,把浅显易懂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或贬低诗歌内涵。

(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命题人往往把正确的和错误的内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 “ 是” “ 都” 。

(4)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

备选项的表述结论,有时在诗歌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5)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

将某局部的特点说成是全体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例(2015山西,5)下列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

B.《木兰诗》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C.《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以动写静,使山河人格化。

D.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强调的是重聚之难和离别之苦,该诗中讴歌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答案D方法2主旨情感题的解题方法1.设题形式(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找准“诗眼” ,分析意象,把握作者情感;其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抒情句、哲理句)入手分析,把握作品主题;还可从写作背景、作家风格(豪放、婉约、沉郁等)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等方面领悟诗句含意及表达的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古代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哲学的思考和文人墨客的智慧。

在欣赏古代诗歌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本文将介绍几个古代诗歌鉴赏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古代诗歌的美妙。

1. 了解时代背景每个诗人的创作都是紧密联系着时代背景的。

古代诗歌时期涵盖了汉唐宋元等多个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在品味古代诗歌时,了解时代背景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了解时代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表达的内涵,增加对古代诗歌的欣赏度。

2. 把握诗歌的结构古代诗歌的结构通常有韵脚、格律以及诗句长度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注意诗的韵脚,如押韵的形式、平仄的节奏等。

这些都是古代诗歌中独特的韵律美。

其次,格律也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格律反映着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追求。

另外,古代诗歌的诗句长度也是需要注意的,有时候句子的长短会影响整体的韵律和节奏。

3. 解读诗人的情感表达古代诗歌往往是诗人借助诗词写下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

因此,在阅读古代诗歌时,需要注意捕捉诗人的情感线索。

有时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感慨的语句或者富有隐喻的意象等方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同时,还需要注意诗歌中所体现出的文化背景,因为其中有些诗句和典故的意义在当时是非常重要和常见的,我们需要理解这样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品味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古代诗歌以其多样的意象和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意象是指通过具体形象的描写来展示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或者意义。

而意境则是指通过诗歌的语言和结构所创造出的整体氛围感受。

在品味诗歌时,需要通过细腻的揣摩和想象,感受诗歌所营造出的世界、情感和思想。

同时也要留意诗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都能给诗歌带来独特的意境和美感。

5. 与其他诗歌互文参照古代诗歌与其他诗歌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诗歌词鉴赏方法

古诗歌词鉴赏方法

古诗歌词鉴赏方法古诗歌词鉴赏方法一、抒情手法类1、基础知识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情感。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就是直接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情感,不能奴颜媚骨地侍奉权贵,让自己不开心。

表达自己不能违背自己内心的原则,与世俗不能同流的傲岸之气。

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必须是景象描写中含着情感。

如果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直接就写借景抒情即可;如果是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需要点明。

例如: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借景抒情,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派生机,明丽之感),表达了沉醉其中的喜悦安适的心情。

以下划线为写景技巧——意象叠加。

运用了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等意象叠加,营造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图景。

前两句视觉和嗅觉相结合。

(自己分析)后两句动静结合。

(自己分析)还有角度由高到低的顺序。

例如: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借景抒情,借助“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等意象,描绘了秋夜幽寂清冷的景象,渲染了孤寂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视觉和听觉相结合。

(自己分析)例如: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乐景衬哀情,(翻译前两句)描绘了灿烂绚丽的春景,美景之下,(翻译后两句),乐景之中更加衬托出诗人羁旅异乡的思乡之情。

色彩的渲染和衬托,描绘了灿烂绚丽的春景。

例如: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哀景衬乐情,前两句写眼前荒寒壮阔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可是后两句却是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哀景更加衬托诗人豪迈的胸襟。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诗歌的赏析需要把握诗中的景、诗中的事、诗中的情、诗中的典故。

诗歌的赏析角度或者赏析点一般比较小,且有较明确的指向。

对古诗词曲可从主题思想、感情色彩、表现手法或重要词、句的作用等角度分别进行赏析。

出题形式以选择、填空、简答为主,直接点评的题型也不断出现。

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主题: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宏愿,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绘出岛上草木的长势,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抒发了诗人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泊舟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景物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春潮涌涨、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之景。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突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赏析: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情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4、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发了思乡之情。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主题:诗歌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八)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 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1)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 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 强烈愿望。
(六)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今春看又过,
山青花欲燃。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 简要赏析.
(1)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 摇曳多姿.





陶渊明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 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 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 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考专题复习
古代诗词曲赏析
古诗词曲赏析技巧
一、看题目,明内容
二、析意象,品情感
三、依题型,精表达
一、看题目,明内容

1.《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怀古诗 2. 《从军行》 王昌龄 战争诗 3. 《闺怨》王昌龄 闺怨诗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送别诗 5. 《咏柳》 贺知章 咏物诗 6. 《观沧海》 曹操 写景诗 7.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行旅诗

古诗词曲常用的表达技巧

古诗词曲常用的表达技巧

古诗词曲常用的表达技巧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诗歌前两句写景,所写的并非月夜晴朗、碧空万里无云的景致,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绘成一幅朦胧冷清的夜景图:后两句抒情,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3.托物言志:即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诗中的物人格化。

如∶垂终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垂着触须在枝头吸纯净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树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不是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诗句表面上写景,而实际上隐含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情感。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和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静一动,相辅相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字的妙用
分三步:①先解释词,②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语句的含义③及其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赏析句子或名句赏析
先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

的特点或景象,表达了作者。

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一是渲染气氛,二是烘托人物性格,三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时代背景。

此外,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映衬人物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
•表现手法或写作手法再或者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同、小中见大。

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衬托、多角度描写等);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包括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结清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思路:作答时指出运用的写作手法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指出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怀古诗
特征: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主题: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书法做古人的缅怀之情。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有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感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咏物诗
特征: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或者为题目
主题:托物言志,由物到人,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质精神品格,或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赏析时,把握人与物的相同点,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写景诗
特征:多是山水田园诗
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情怀。

战争诗
特征:题目中出现塞、征、军、等字眼
主题: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赏析时,结合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间,抒发了以上哪一类的情感。

送别诗
特征:题目中有送或者别的字眼
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祝愿,别和情景的想象,对友人的担忧思念。

行旅诗和闺怨诗
行旅诗特征;漂泊、戍边、思乡的;主题:表现行旅的艰辛,寂寞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丈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表达女子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