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世界史一轮复习资料 专题社会主义运动.ppt7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二,84张)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改革造成的混乱局面。 (2)措施: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 _________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 国营企业 管理;重点发展_______,特别是军事工业。
重工业 (3)结果:其改革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实力,但是与美国大搞___
提示:这种说法片面。该体制在当时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
义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到了后期, 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及时地调整生产 关系,使该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第二次大世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___________的 农业集体化 消极影响日益明显;片面发展重工业,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
问题2: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实际是放弃社会主义公有制,恢
复发展资本主义。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新经济政策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其目的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 资本主义,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2)1924年,斯大林领导地位的逐步确立。 (3)___________被取消,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特点、历史作用 1.特点
(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 在。
(3)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
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历史作用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

2.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比较
02史学前沿 百家争鸣
1 正确定位马克思主义 (1)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普遍认为,马克思、恩格 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但不是先知先觉的预言 家;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研究的指南,但不是僵化凝固的教条。 (2)号称“当代西方头号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霍布斯 鲍姆列举出必须反对教条主义的三条理由:第一,马克思主 义不是一种业已完成的理论,而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学说,因 此,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 源泉和存在基础;第二,马克思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
(3)新制度主义。 ①新制度主义是一种主张把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分析中 以解释长期经济变迁成因的理论,新制度主义把“制度”理 解为一系列包括正式约束(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非正式约 束(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的社会的“博弈规则”。 ②所谓博弈就是选择,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通过影响 个人选择而对一国的经济绩效产生积极作用。这样,历史的 进步和经济政治的发展应该到制度变迁中去寻找原因。
必考部分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
知识整合/百家争鸣/素养培优
01单元知识整合
(一)宏观体系构建
(二)专题知识总结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1)由空想到科学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 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 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 要的条件。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 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故 B 项错误;鸦片战争前,明清与外国的关系主要通过朝 贡贸易维持,明清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把所有与中国往 来的或欲与中国往来的国家视为朝贡国,因此中国与外国的 关系实质上是不平等的朝贡关系;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 国家的关系受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中西方关系是不平等的, 因此 C 项正确,D 项错误。
高三一轮通史复习:社会主义发展线索(共178张PPT)

政治 经济
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工人运动兴起 资本主义经济上升发展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 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
巴黎公社
爆发的偶然性
失败的必然性 意义的深远性
教训的深刻性
19世纪末工人运动的规律性 认识 (1)一个核心:以无产阶级斗 争为核心。 (2)两个表现:马克思主义思 想和巴黎公社革命。 (3)两个根源:工业革命发展 、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级。 (4)一个偶然:普法战争中法 国的失败导致法国内部矛盾激 化,是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偶 然因素。
18
(2014〃九江模拟)《社会主义研究》杂志 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 按照蒲鲁东(法国政论家,经济学家,小资产阶 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 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这 反映出巴黎公社( ) 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自治政权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D.并没有实施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举措 C
21
(2013〃南昌模拟)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 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 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对这句话理解 不正确的是( ) A.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引发了巴黎市民起义 B.巴黎公社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学说 C.法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也是促使巴黎市民起义的重 要原因 D.巴黎公社运动是法国人民爱国的自发行为
17
(2014〃安庆五校联考)恩格斯曾经说:马克思主义 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 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恩格斯的这段话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有( ) ①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 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②欧洲独立工人 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③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 ④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是马克思主 义诞生的主观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③ B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资料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回顾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资料: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回顾.docx针对一轮复习,我们一直在做知识点汇总,这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点的一个总结,也是对一轮复习的一个汇总!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利用历史君的辛苦成功!第1课英国工业革命知道:机器的发明与改进棉纺织业: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1771年,阿克莱特在制成水力纺纱机,建立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现代工厂的诞生。
动力:1782年瓦特研制蒸汽机交通运输业: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人类进入铁路时代)理解:1.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首先,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第二,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了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第三,"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农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第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最后,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2.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
首先,工业革命,使英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国民经济中,农业所占的比例不断缩小,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则不断扩大。
第二,工业革命造成了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产生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
第三,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带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生活内容日益丰富,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
同时城市发展又带来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第2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理解:现代工厂制度概念:现代工厂制度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的组织形式,使工业生产摆脱了资本主义早期手工工场阶段的分散、无组织等状态,真正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组织性、劳动分工的精密性以及专业化,从而能够大规模制造产品,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课件 新人教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⑴相似之处:①时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 体都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②性质: 都是共产党丧失了国家政权,社会性质发 生了根本性改变,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 ③原因:都根源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 端,都由于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中的错误 政策引起的,都受到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战略的作用和影响。
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1844年)——德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⑸俄国
俄国彼得格勒工人武装起义(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⑺印度: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1905年)——印度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⑻中国:五四运动中的“六三运动”(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为了 声援学生举行罢工,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的不同特点
• • • • ⑴俄国:走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⑵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3)二战后东欧国家 ①获得解放的方式不同:a.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主要 靠本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法西斯武装力量。b.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投靠法西 斯的本国政府,转向同盟国,在苏军协助下获得解放。c.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主要倚靠苏军的力量把法 西斯势力铲除。d.民主德国:战败后,由于苏军的占领, 建立人民政权。 • 二战后的亚洲国家:朝鲜、蒙古、越南、中国(略)
• ⑵东欧国家的改革 • ①背景:照搬苏联模式带来的消极后果, 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产生了摆脱苏联 模式束缚的要求。 • ②改革的主持者: • 波兰——哥穆尔卡; • 匈牙利——卡达尔; • 捷克斯洛伐克——杜布切克 • ③改革的内容:
世界史 大概念三 社会主义运动 课件

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标志: 《共产党
宣言》 发表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 意义 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 (1818—1883)
恩格斯 (1820—1895)
(1)对世界: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俄,推 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 历史 斗争 意义 (2)对中国: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 命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知识点1
小主题3 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与挫折
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苏联模式
马克思 主义
的诞生
(1)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 ,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背景 (2)欧洲工人运动兴起(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 (历史 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工人阶级开 条件) 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革 命理论的指导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
世界史
目录
1 思维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蓬勃发展
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 马克思主义诞生
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社会主义 运动
社会主义由理 想到现实
社会主义的 建设、发展
与挫折
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 专政的国家——苏俄
《共产党宣言》 书影
国际 共产 主义 运动
1864年,英、法、德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 第一
2014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学案课件 第10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B
2.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 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年代 ( ) 开始年 A.1946 1949 B.1952 1956 结束年 C.1966 1976 D.1978 1982集体 3.2 17.1
公私合营 4 27.2
私营 30.7 0.04
1.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 和发展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
2.经济基础: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成分占
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 3.社会主要矛盾: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
C
) B.组织了人民公社 D.发动了“大跃进”
A.推行了土地改革 C.实施了“一五”计划
【解析】史料强调的是重工业基础薄弱,结合备选项及题干中“20世 纪50年代初”的信息,可知C项正确。
1.必须遵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原则。
2.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3.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
D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中国“二五”计划及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 情况。中国“二五”计划是从1958年到1962年,由于1958年“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国民经济出现 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故选 D项。中美关系当时已经破裂并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排除A项;中苏关系,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严重裂痕,苏联取消对华经济援助,排除B、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2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
• • • • •
3.[2012•江苏卷]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 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 革命。”这表明列宁( )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解析] B 本题考查史料分析的能力,考查十月革命。 解题关键在于材料信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 题”,这是在俄国两个政权并存时期提出的问题,意味着无 产阶级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
[解析] A 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 取得胜利后,俄国国内形成两个政权并存 局面。1917年4月,列宁回国后发表了著名 的《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 埃”等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故本题选择A项。
•
• • • •
2.[2012·海南卷] 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 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 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 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 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 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学而时习之
1.[2012•全国卷]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 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 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 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