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甘肃省纹党种植的气候区划
基于人工气候室的特色作物气候因子敏感性试验设计

基于人工气候室的特色作物气候因子敏感性试验设计夏权㊀(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产教融合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21)摘要㊀从中药材农业生产实际出发,紧扣甘肃省 牛羊菜果薯药 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和绿色十大生态产业中 循环农业 中医中药 产业急需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以甘肃省中药材核心产区定西为例,选取该地区在国内外市场有明显竞争优势的道地中药材品种当归㊁党参㊁黄芪为研究对象,开展气候生态因素对特色中药材的生长发育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提出气候生态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措施,研究气象灾害对特色中药材的致灾机理,确定当归㊁党参㊁黄芪不同生育期气象致灾因子阈值,进而建立定西特色中药材生态气象服务指标体系㊂关键词㊀人工气候室;马铃薯;中药材;气候因子;敏感性试验中图分类号㊀S162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10-0174-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0.039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DesignofSensitivityExperimentforClimateFactorsofCharacteristicCropsBasedonArtificialClimateChamberXIAQuan㊀(LanzhouResources&EnvironmentVoc-TechUniversity/YellowRiverBasinEcotopeIntegr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Re⁃searchInstitute,Lanzhou,Gansu730021)Abstract㊀Startingfromtheactualagriculturalprodu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ewillcloselyfocusonthekey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ssuesthaturgentlyneedtobesolvedinthe"circularagriculture"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dustriesamongthesixchar⁃acteristicagriculturalindustriesof"cattle,sheep,vegetables,fruitspotatoesandmedicine"andthetengreenecologicalindustriesinGansuProvince,takingDingxi,thecoreproductionarea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GansuProvince,asanexample,genuineChinesemedicinevarietiessuchasAngelicasinensis,CodonopsispilosulaandAstragalusmembranaceus,whichhadobviouscompetitiveadvantagesindomesticandinternationalmarkets,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toanalyzetheimpactofclimateandecologicalfactorsonthegrowth,develop⁃ment,yieldandqualityofcharacteristicChinesemedicine,andcountermeasuresfortherationalutilizationofclimateandecologicalresourceswereproposed,thedisastermechanismofmeteorologicaldisastersoncharacteristicChinesemedicinalherbswerestudied,thethresholdofme⁃teorologicaldisasterfactorsfordifferentgrowthstagesofAngelicasinensis,CodonopsispilosulaandAstragalusmembranaceusweredetermined,andanecologicalmeteorologicalserviceindexsystemforcharacteristicChinesemedicinalherbsinDingxiwereestablished.Keywords㊀Artificialclimatechamber;Potato;Chinesemedicinalherbs;Climatefactors;Sensitivitytest基金项目㊀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JR7RA772);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2021A-248);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产教融合研发基金项目(XHYF2023-02)㊂作者简介㊀夏权(1983 ),男,甘肃兰州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生态与农业气象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2-09-23㊀㊀人工气候室是一种人为控制气候环境因子,开展农业气象等领域科学试验的试验设备㊂它能够对各种气候环境因子(如温度㊁相对湿度㊁二氧化碳浓度㊁光照等)实现精准调控,人为营造出某种特定气候环境条件,从而开展气候环境因子对各类作物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研究㊂人工气候室的优点在于它摆脱了自然气候环境的制约,提高农业气象试验的效率,是现代农业智能化控制技术发展的先进试验设备㊂多年来,大量专家就不同作物关于冻害方面的人工模拟试验设计开展了研究[1-8]㊂2020年,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气象学院改造现有的农业气象日光温室,主体引进人工气候室(主要包含微喷加湿系统㊁风能光能发电系统㊁温度控制系统㊁人工补光系统㊁二氧化碳补充系统㊁空气循环流通系统㊁立体式栽培系统㊁物理杀菌系统㊁营养液自动调控系统㊁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㊁视频监控图像传送系统㊁废物再循环利用系统等)㊁智能服务平台和温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等㊂人工气候室的建成是应用气象专业教学和科研条件的一次改善升级,特别是能够助推农业生态气象相关科学研究更上一个新台阶㊂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应用气象技术专业是甘肃省应急管理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也是 双高 计划应用气象技术专业群的核心专业,2020年获批省级教学团队 应用气象技术张民工作室 ,农业生态气象是团队科研的主攻方向,为体现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团队结合甘肃省实际,针对甘肃特色经济作物马铃薯㊁中药材开展一系列农业生态气象服务研究㊂笔者依托新建的人工气候室,设计甘肃特色作物气候因子敏感性试验,为后期相关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同时也为陇中地区特色经济作物农业气象服务以及脱贫增收提供科技支撑㊂1㊀特色作物敏感性试验设计思路农业生态气象敏感性试验是在给定的气候生态环境模式中,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环境因子得到的试验结果,它反映的是改变的气候生态环境因子对作物的作用,进而能够分析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过程的气候生态因子及其反馈机制㊂不同作物气候环境影响机制不同,气象灾害的种类㊁影响程度及其致灾机理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特定作物要结合其生育期气候生态条件㊁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等农业生产实际来选择研究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气候环境因子敏感性试验㊂1.1㊀特色作物的选取㊀定西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该地区温差大㊁日照长㊁气候干旱等特点是孕育品质较好的马铃薯和中药材的独特条件㊂2018年,全市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170亿元,大宗中药材道地品种当归和党参年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95%和60%㊂因此,定西素有 千年药乡 中国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J.AnhuiAgric.Sci.2023,51(10):174-176薯都 的美誉㊂然而,该地区处副热带季风的边缘地带,气候生态要素年际变化大,气象灾害频发,马铃薯和中药材生长期内灾害性天气活动频繁,气象灾害造成的减产连年发生,农业气象灾害已成为影响该地区马铃薯质量品质以及中药材产业健康㊁稳定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㊂为此,该研究选取陇中地区特色经济作物马铃薯和中药材(主要包括定西特色药材当归㊁党参㊁黄芪)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特色作物气候环境因子敏感性试验㊂1.2㊀试验方案设计的背景及思路㊀马铃薯关键生育期内冷害是主要的气象灾害,也是造成其品质下降和减产的主要因素,但致灾因子除了最低气温外,降温幅度也能反映冷害的剧烈程度,而低温持续时间可以有效反映低温的累积作用㊂因此,选取最低气温㊁降温幅度和低温持续时间这3个要素作为敏感性试验的气候因子㊂另外,马铃薯在不同生长阶段耐寒程度有所不同,还需要针对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期开展耐寒程度及其生理特性试验㊂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也受制于气候生态条件,其不同生长发育期及其药理成分的形成对气候生态条件都有着特殊的要求㊂中药材发育期日数㊁产量㊁特等或一等成品率等指标与海拔㊁平均气温㊁ȡ0ħ积温㊁降水量㊁日照时数㊁土壤墒情等气候生态因子密切相关,霜冻㊁干旱㊁洪涝等气象灾害会对中药材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其产量和品质下降,药品价值不高㊂需要从中药材提质增效和防灾增效两方面考虑设计气候因子敏感性试验[9],试验方案既要考虑气候生态因子与中药材发育期㊁有效物质积累㊁产量㊁成品率的关系,也要考虑气象灾害对中药材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及致灾机理㊂2㊀马铃薯冷害因子及致灾阈值试验设计以最低气温㊁降温幅度和低温持续时间作为马铃薯冷害敏感性气候因子,将马铃薯供试样品放入人工气候室内,在其不同生育期(播种期㊁出苗期㊁分枝期㊁花序形成期㊁开花期㊁成熟期)降低环境温度,设置不同范围的降温幅度及其持续时间,开展生育期低温因子敏感性观测试验㊂主要观测内容包括:①马铃薯各生育期低温环境下的受冻症状㊁耐寒程度和低温致灾的临界阈值;②低温环境下马铃薯各生育期开始和结束日期及生育期天数;③估算低温影响后的株薯块重㊁结薯率㊁鲜蔓重㊁薯与蔓比㊁实际产量等指标[10]㊂在人工气候室外的农业试验大棚中随机寻找若干株马铃薯开展同期自然条件下相关指标观测,观测内容与人工气候室敏感性试验观测项目一致,将自然状态下生长观测结果与人工模拟低温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得到低温因子对马铃薯各生育期以及产量㊁品质等指标的影响㊂敏感性试验设计框架见图1㊂图1㊀马铃薯低温影响敏感性试验设计框架Fig.1㊀Designframeworkforsensitivityexperimentoflow⁃temperatureaffectingpotato3㊀中药材气候因子影响的敏感性试验设计以当归㊁党参㊁黄芪3种甘肃优势中药材为试验对象,通过智慧温室大棚药材种植进行人工模拟气候因子对中药材不同生育期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各品种选取若干株放入人工气候室内,用人工模拟方式改变气温㊁ȡ0ħ积温㊁降水量㊁日照时数等气候因子,试验过程中设置较宽的气候因子阈值范围,主要开展两方面的试验研究:一是开展中药材生长发育㊁有效成分积累㊁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影响气候生态因子及其生长适宜气候生态环境试验;二是开展辨识不同药材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和临界阈值试验㊂试验过程中,针对当归(移栽返青期㊁叶生长期㊁根增长期㊁采挖期)㊁黄芪(移栽返青期㊁现蕾期㊁开花期㊁结果期㊁采挖期)㊁党参(移栽期㊁返青期㊁展叶期㊁开花期㊁根生长期㊁枯萎期)不同生育期气候环境适宜性差异和致灾因子耐受程度差异的特点,以生育期划分药材品种的研究时段,进行不同气候环境因子敏感性试验,最终得出中药材各生育阶段最适宜气候环境指标和致灾气象因子及其临界阈值㊂敏感性试验设计框架见图2㊂4㊀试验预期效果㊀通过开展陇中地区特色经济作物人工气候室气候环境因子模拟试验研究,确定马铃薯不同生育期气象致灾因子指标,划分灾害等级,确立致灾因子临界阈值,进而开展关键生育期致灾生理机制的研究㊂确定影响中药材57151卷10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夏权㊀基于人工气候室的特色作物气候因子敏感性试验设计生长发育㊁有效成分积累㊁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气候生态因子影响中药材的关键生育阶段,中药材关键指标与主要气候生态影响因子的量化关系,不同药材气候生态适宜性的量化指标;同时,通过人工模拟试验确定不同中药材的农业气象灾害临界阈值,在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气候环境因子对马铃薯和中药材生长发育㊁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机制及过程特征,进而提出陇中地区特色经济作物气候生态资源合理利用的提质增效措施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减灾增效对策措施㊂图2㊀中药材气象环境因子影响敏感性试验设计框架Fig.2㊀Designframeworkforsensitivityexperimentofmeteorologicalenvironmentalfactorsaffectingmedicinalherbs5㊀结论与讨论(1)农业生产受气象环境因子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以光㊁热㊁水㊁气等气象要素为代表因子,要实现农业生产高产㊁稳产,需要借助新型技术改善环境因子㊂置于人工气候室内的作物栽培和种植将不再接触自然环境,并且通过调节能够达到种植作物所需的最佳环境,提高产量㊁品质及经济效益㊂(2)关于中药材的研究,目前国内外主要关注的是药物药理㊁药物成分㊁植物学以及中药材的栽培和管理技术,而气候生态对中药材影响的研究偏少㊂关于中药材气候适应性的定性分析已经不能满足其生产实践需求,而气候生态因子对中药材生长发育㊁产量和品质的定量描述的研究很少涉及㊂(3)通过人工气候室和智慧温室大棚栽培试验,能够获得马铃薯和中药材生长期关键指标资料以及有效成分积累㊁物候期观测等试验资料,为下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积累数据㊂(4)利用人工气候室设计作物气象环境因子敏感性试验时,应着重考虑如何有效利用气候生态资源促进作物提质增效,如开展马铃薯和特色中药材生长发育期㊁有效成分积累㊁产量㊁特等或一等成品率等关键指标对气候生态因子的敏感性试验,提出气候生态资源适宜性的对策建议㊂参考文献[1]邹陈,杨明凤,张玲,等.棉花障碍型冷害的人工模拟试验研究[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6,10(3):89-94.[2]邹陈,陈冬花,吉春容,等.运用人工气候箱模拟2001年石河子棉区棉花冷害的试验研究[J].中国沙漠,2012,32(4):1182-1186.[3]段晓凤,朱永宁,张磊,等.宁夏枸杞花期霜冻指标试验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20,31(4):417-426.[4]张晓煜,马玉平,苏占胜,等.宁夏主要作物霜冻试验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15(2):50-54.[5]李红英,段晓凤,王静,等.宁夏苹果花期霜冻敏感性指标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6):184-188.[6]官景得,赵兔祥,卢小龙,等.露地供外蔬菜霜冻指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52-154,164.[7]高飞翔,孙向伟,杨钦宇,等.河套灌区加工型番茄春霜冻指标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5):59-63.[8]孙明馨.霜冻影响下拔节期冬小麦生理生化参数的高光谱模型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22.[9]张英英,施志国,魏廷邦,等.河西干旱区蒙古黄芪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研究[J].中药材,2021,44(1):13-18.[10]李爱博,赵雄伟,李春友,等.基于控制试验的植株数量及空气温湿度与负离子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19,30(7):2211-2217.67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
甘肃省林业气候区划

甘肃省林业气候区划
陈昌毓
【期刊名称】《干旱气象》
【年(卷),期】1993(000)001
【摘要】根据甘肃林木生长与气候因素的相关分析,选取8个对林木生长影响较大的气候因素作为聚类因子。
应用模糊聚类方法,把我省划分成9个不同类型的林业气候区,并对各分区作了较详细的评述,提出了保护和发展林业的对策。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陈昌毓
【作者单位】省局气候资料室兰州 73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甘肃省高原夏菜种植气候区划 [J], 张凯;张玉鑫;陈年来;王晓巍;康恩祥;高世铭
2.甘肃省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气候区划研究 [J], 张玉鑫;王志伟;赵鹏
3.基于GIS的甘肃省纹党种植的气候区划 [J], 尹东;尹虹;张旭东
4.关于表彰甘肃省林业"五个十大"和甘肃省林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的通报 [J], 甘肃省林业厅
5.甘肃省林业厅聘任中国林科院林研所首席专家为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省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开花, 9 月中下旬成熟, 生育期一般在 120~ 150 d,
早熟品种生育期较短在 80~ 100 d 之间。谷子是喜 温作物, 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据武威农试站多年
试验观测, 谷子全生育期需 \10 e 积温 1 700~ 2
800 e 。一般早熟品种需 \10 e 积温 1 700~ 2 000
Ô 可种植区 17~ 18
15. 0~ 15. 5 1 700~ 2 000
20~ 30 60~ 80 1 900~ 2 100 2 000~ 2 200 0. 5~ 1. 0 1 000~ 2 000 500~ 700
Õ 不宜种植区 < 17 < 15
< 1 700 < 20 < 60
> 2 100 > 2 200 < 0. 5 < 1 000 < 500
2 t 10= 4716. 38- 1. 25 '
( 1)
计算表明, 海拔增高, \10 e 积温减少, 海拔每增高
100 m, \10 e 积温减少 125. 0 e 。说明低海拔地 区积温多, 热量充足; 高海拔地区积温少, 热量条件
较差。从谷子所需的热量条件看大多数地区能满足
其生长需要。
收稿日期: 2004- 06- 29; 改回日期: 2004- 08- 06 基金项目: 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 西北干旱成因及其应用0 ( G S012 ) A45 ) 118) 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马兴祥( 1955- ) , 男, 甘肃古浪县人,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应用气象研究.
为比较回归方程中各自变量对气候产量的贡献, 求
算偏回归系数: b= bi ( L ij / Lyy ) 1/ 2 凉州 7 月降水偏回归系数为 0. 21, 8 月平均气
Arcgis支持下的农牧交错地带县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以甘肃省康乐县为例

简单 , 异质性较低 , 其多样性指数 、 均匀度指数和破碎 化指 数分别为 15 030 5 08和 0 024 . 6 、. 2 . 3 . 关键词 : ci; Args景观格局 ; 景观特性指数 ; 康乐 县 中图分类号 : 4 . 5。 Q 981。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3 5 2 1 ) 10 1—8 0 34 1 (0 2 0— 170
21 年 2 02 月 第 1 17 14 期 1 ~ 2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7卷 双 月 刊
J) (URNAI OF GANS AGRI U CUITURAI UNI VERS TY I
Args支持 下 的农 牧 交错 地 带 县 域 土 地 利用 ci
景 观格 局 分 析
XI Ba — e g CH EN n Z E o p n , Yi g, ANG e — i W ANG h n W n b n, Z e
( l g fRe o r e n v r n e t lS in e , n u Ag iu t r lUn v r i La z o 3 0 0, i a Co l e o s u c sa d En i m n a ce c s Ga s rc l a ie st e o u y, n h u 7 0 7 Ch n )
i d x we e c mp e e sv l s d Th e u t h we h t d m i a t l n s a e n Ka g e Co n y we e n e r o r h n iey u e . e r s ls s o d t a o n n a d c p s i n l u t r m an y f r l n f r s a d a d g a s a d, h y a c u t d f r 6 . 1 , 2 4 a d 9 2 r s e tv l i l a m a d,o e tl n n r s l n t e c o n e o 3 5 1 . 8 n . 7 e p cieyi n t e s u y a e s a d o h r l n s a e t p s we e p t h s a e d s r b t n i h t d r a Th r a sz f h t d r a , n t e a d c p y e r a c h p i t i u i t e s u y a e . e a e ie o o n e c a d c p r r a l i e e t wh c r fe t d g e ty b u a c i iy Th n s a e i n a h l n s a e we eg e ty d f r n , ih we ee f c e r a l y h m n a tv t . e l d c p n Ka — f a g eCo n r r t r , b n a c n y l u t y we e ma u e a u d n ea d s mm e rc l a h a i e ln s a es r c u e wa i l , n t ia , tt es me t m ,a d c p t u t r ssmp e a d t e h t r g n i s l w , h i e st d x, v n e s i d x a d f a me t t n i d x we e 1 5 0 3, . 2 h e e o e e t wa o t e d v r iy i e e e n s e n r g n a i e r . 6 0 5 0 y n n o n 8 a d 0 0 2 4 r s e tv l . n . 3 e p c i e y Ke r s Ar g s ln s a e p t e n; h r c e itc n e fl n s a e i d x; n l u t y y wo d : c i ; a d c p a t r c a a t rs is i d x o a d c p n e Ka g e Co n r
基于AHP+ArcGIS县域内党参栽培适宜性区划

基于AHP+ArcGIS县域内党参栽培适宜性区划
陈玉玲;谢爱萍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
【年(卷),期】2022(38)1
【摘要】研究选取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移栽生长的影响因子,对其进行分级,采用AHP法确定因子的权值。
然后,以DEM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壤调查数据等为基础,在ArcGIS平台,以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块数据为评价单元,计算每一个地块党参栽培的综合适宜性生长指数,根据指数将耕地分为高适宜区、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类。
在县域内,党参栽培高适宜区面积为24323.20 hm^(2),适宜区面积为45063.73 hm^(2),低适宜区面积为14685.54 hm^(2),没有不适宜区,其适宜性分布状况精准到每一地块。
区划结果与实地调查数据基本吻合,证明成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指导当地党参栽培。
【总页数】5页(P62-65)
【作者】陈玉玲;谢爱萍
【作者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
【相关文献】
1.基于GIS技术的常山胡柚栽培气候适宜性区划应用
2.基于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岷归适宜性种植区划研究
3.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皖北县域生态功能区
划研究——以颍上县为例4.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皖北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颍上县为例5.基于AHP+ArcGIS的大樱桃种植适宜性区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SPOTNDVI的甘肃河东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_杨尚武_张勃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14,33(2):455-461基于SPOT NDVI的甘肃河东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杨尚武张勃**(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摘要基于1998—2011年SPOT NDVI和年均气温、降水数据,采用植被覆盖度法、趋势分析法及相关分析法对甘肃河东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河东地区植被覆盖度南高北低,依次为陇南山区>甘南高原>陇东高原>陇中高原;近14年来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分别为陇南山区0.05010a-1、甘南高原0.00910a-1、陇东高原0.03910a-1、陇中高原0.02310a-1;植被覆盖轻度改善面积占37.20%,基本不变占59.75%,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稳中有所上升;河东地区植被NDVI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各异,其中54.59%的地区植被NDVI与气温呈负相关,45.41%区域呈正相关;87.86%的地区植被NDVI与降水呈正相关,12.14%区域呈负相关;植被NDVI与降水正相关面积明显大于气温,说明降水是研究区植被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
关键词河东地区;NDVI;植被覆盖;气候因子;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TP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890(2014)2-0455-07Vegetation cover change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ic factors using SPOT NDVI in Hedongof Gansu Province.YANG Shang-wu,ZHANG Bo**(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Science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14,33(2):455-461.Abstract: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and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SPOT NDVI and the yearly average temperature/annual precipitation data in He-dong region of Gansu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from1998to2011by using retrieval of vegeta-tion cover,linear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higher in the south and lower in the north,and a descending order of the vegetationcoverage was Longnan Coteau>Gannan Plateau>Longdong Plateau>Longhzhong Plateau.Inthe recent14years(1998-2011),NDVI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with increment magni-tudes at0.05,0.009,0.039,and0.023per decade in Longnan Coteau,Gannan Plateau,Longdong Plateau,and Longhzhong Plateau,respectively.The vegetation coverage in37.20%oftotal area was slightly changed,and approximately59.75%kept stable,which indicated that thevegetation coverage in the study area had increased but was still at a relatively stable level.Thecorrelations between NDVI and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were spatially various in Hedong re-gion.The correlation of NDVI with temperature was negative in54.59%of the total area,andpositive in the rest45.41%,while its correlation with precipitation was negative for12.14%ofthe total area,and positive for the other87.86%.The area wit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D-VI and precipitation was much larger than that wit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DVI and tem-perature,indicating that precipitation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vegetation growth in the studyregion.Key words:Hedong region;NDVI;vegetation cover;climate factor;correlation analysis.*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61038)、生态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项目(5002-021)和西北师范大学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项目(NWNU-KJCXGC-03-66)资助。
基于GIS的中国气候分区及综合评价_郭志华

29卷第6期2007年11月资 源 科 学RESOURCES SCIENCE Vol.29,No.6Nov.,2007文章编号:1007-7588(2007)06-0002-08收稿日期:2007-03-03;修订日期:2007-08-01基金项目:科技部公益性项目:/三峡库区陆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与预警0(编号:2003DIB4J14);国务院三峡办与国家林业局联合资助项目(编号:SX2001-012)。
作者简介:郭志华,男,四川仁寿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生态与林业3S 研究。
E -mail :guoz h@通讯作者:肖文发,E -mail:xiaowenf@基于GIS 的中国气候分区及综合评价郭志华1,刘祥梅1,2,肖文发1,王建力2,孟 畅3(1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2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31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作战实验中心,南京 210045)摘 要:气候是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子,也是生态环境评价中的重要指标。
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于全国1973年~2002年734个气象站点的基本气象数据,计算了各气象站的多年平均气温、\10e 积温、干燥度、年降水量和年降水变率等气候指标;对每个气候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将全国分成4~7个区域,进而在每个分区里利用/回归分析+残差修正0的方法进行插值,生成各气候指标的1k m @1km 栅格数据,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全国的气候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气候进行了综合评价,实现了参考土壤、植被等其他空间数据、进行气候要素区域空间变异的定量化表达及综合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中国气候;综合评价;插值;分区;GIS1 引言生态环境受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及其变化特点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环境的调查、监测、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也迅速开展。
基于GIS的甘肃高寒阴湿区“岷归”适宜性生长评价

基于GIS的甘肃高寒阴湿区“岷归”适宜性生长评价摘要:本文从“岷归”属性及生理生态特征的角度,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在GIS技术支持下,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降雨量、成药期(7-8月份)降水量、≥0℃积温、海拔高度、土壤类型、有机质、速效氮(N)、全磷(P)、全钾(K)、土层厚度、土壤侵蚀度17个评价因子作为当归种植区土壤质量评价因子,通过综合评价分析,将当归种植区划分为最适宜(S1)、适宜(S2)、次适宜(S3)、临界适宜(S4)等四个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N)。
关键词:高寒阴湿区生态自然因子当归种植区甘肃省高寒阴湿区位于本省的西南部,形成以太子山、岷山山系的中、高位山地为中心,东沿关山、西至马衔山麓,中插华家岭,长约200km的新月形狭长地带,处于东经103℃~107°、北纬34°~36°之间,涉及临夏、甘南、陇南、天水、平凉、定西、兰州7个地州市所属21个县的部分或全部地区,农业气候界定指标为该区内海拔1800m~3100m之间,年均气温2℃~7℃,≥0℃积温1300℃~2400℃,无霜期100d~130d,年降水量550d~700d,年湿润度>1.0,年降雨日数>110d,年阴雨日数230d左右。
“高寒”和“阴湿”是其基本气候特征;区内高原、山地、盆地交错,地势垂直分布明显,地形复杂多样,高山、峡谷、丘陵、川塬、河坝、洼地并存是其基本地貌特征;该区又位于长江、黄河主要支流的源头地带,农业与林牧业交错穿插,是多种自然生态系统的边缘地带。
农田、林地、草地镶嵌分布是其基本的生态特征。
1 “岷归”主生产地岷县地理概况岷县位于甘肃定西地区西南部。
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接漳县、武山县,南联宕昌县,东南与礼县接壤。
是定西、天水、陇南、甘南“三市一州”的几何中心。
全县面积3500多平方km2。
辖18个乡(镇),总人口45万余人,总流域面积35.78万hm2,其中:耕地面积4.18万hm2,水域面积1.47万hm2,森林面积6.47万hm2,草原面积19.33万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