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梳理一、内能。
1. 内能的概念。
-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 分子动能: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 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
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势能也会发生变化。
2. 内能的影响因素。
- 温度: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例如,给一块铁加热,铁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 质量: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内能越大。
如一桶热水的内能比一杯热水的内能大。
- 状态:同一物体,状态改变时,内能也会改变。
例如,0℃的冰熔化成0℃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因为冰熔化为水时要吸收热量,分子势能增大。
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 做功。
-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例如,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 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例如,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 热传递。
-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 条件:存在温度差。
-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J)。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二、热机。
1. 热机的概念与种类。
- 概念: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 种类:常见的热机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其中内燃机是最常见的热机,它又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2. 内燃机。
- 工作原理。
- 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 吸气冲程:汽油机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只吸入空气。
- 压缩冲程:活塞对气缸内的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汽油机压缩冲程末,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压缩冲程末,喷油嘴向气缸内喷油,雾状柴油遇到高温空气立即燃烧。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知识点】一、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个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1)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机械能可以为0(2)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内能不能为0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1)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2)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B、热传递(1)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即达到热平衡)。
(3)热传递的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4)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一、内能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2、影响因素:内能受以下因素影响:①温度: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②质量:同一物体质量增大,物体的内能增大。
③状态:状态不同,分子间距离不同,分子间作用力就不同,进而分子势能不同,具有的内能不同。
注: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
(×)3、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①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B、热传递①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热传递的结果:两物体最后达到热平衡。
)②方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③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热传递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
4、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
用Q表示,单位为___。
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注:温度不能传递,热量不能含有。
(不能说含有、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练: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二、物质的比热容:用c表示。
1、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实验运用了哪两种物理方法?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比热容来反映(转换法)。
3、搅拌器的作用:均匀地加热物体,使物体内部温度分布更均匀。
4、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下,吸收的热量不同。
(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本领不同,因此引入比热容这一物理量来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本领。
)5、比热容:1)公式:Q=mcΔT2)单位:焦耳/千克·摄氏度3)实质:①反映物质吸热(放热)的本领:比热容越大,吸热或放热本领越大;②揭示物质对冷热反应的灵敏程度:比热容越小,对冷热反应越灵敏。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必背知识点一、内能的概念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微观的,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运动状态有关。
单位:内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
特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永不为零。
二、内能的影响因素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因为质量决定了分子的数目。
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内能可能不同。
因为不同材料的分子间作用力和热运动特性可能不同。
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内能也可能不同。
例如,同质量的水和冰在相同温度下,内能不同。
三、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定义: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机械能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关系: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等因素有关;机械能与物体的速度、高度、质量等因素有关。
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但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因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具有内能的物体也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四、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这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
五、热量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变化量,不能说物体 “具有”或 “含有”热量,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单位: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与内能的关系: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但内能增加不一定吸收热量 (如做功也可以使内能增加),内能减少也不一定放出热量 (如做功也可以使内能减少)。
六、分子热运动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内能是指物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所储存的能量,是热机工作的基础。
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设备,在物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下将对初中物理的内能和热机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内能1.分子运动和内能:分子的运动包括转动、振动和平动三种方式,它们都具有动能和势能。
物体的内能是由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总和。
2.内能的变化:内能可以通过吸热或放热来改变。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
3.热平衡:当两个物体处于热接触状态时,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直到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
在热平衡状态下,物体之间的热量交换停止,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再改变。
4.热容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称为热容量。
物体的热容量取决于其质量、材料性质和温度变化。
5.内能计算公式:对于理想气体,其内能可表示为内能等于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即U=3/2nRT,其中U为内能,n为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二、热机2.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通过吸热、放热、做功和循环几个过程来完成能量转化。
典型的热机工作过程包括加热过程、膨胀过程、冷却过程和压缩过程。
3.符号记法:热机系统的各个过程可以用P-V图和T-S图表示。
P表示压力,V表示体积,T表示温度,S表示熵。
4.热机效率:热机效率定义为热机输出的有用功与输入的热量之比。
对于循环热机,效率可以表示为η=W/Qh,其中η为效率,W为输出的功,Qh为输入的热量。
5.卡诺循环:卡诺循环是一种理想的热机循环,其效率为最高效率。
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是理论上的热机极限。
6.第一法则和第二法则:热机的工作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表示能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规定了热量自然向温度较低的物体传递,无法实现自发从温度较低的物体吸热转化为完全功的过程。
中考物理内能与热机复习

在没有物态变化时,由于温度降低,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是,Q放=cm(t0-t),其中t表示物体的末温,t0表示物体的初温,用 Δ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则Δt=t-t0公式可改写成Q放=cmΔt。 可见,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它的比热、质量和降低温度的多少三个因素有关,并且由它们的乘积所决定,跟物 体的初温t0、末温t无关。
(2)如果水吸收的热量用天然气来提供,需要完全燃烧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 J/m3,假设天然气完全
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解析:(1)热水器中水吸收的热量Q=cm(t﹣t0)
=4.2×103J/(kg•℃)×40 kg×(60℃﹣10℃)
=8.4×106J。
(2)天然气完全(wánquán)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吸=8.4×106 J,
No 量的公式是Q吸=cm(t-t0),其中t表示物体的末温,t0表示物体的初温,用Δ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则Δt=t-t0,公式可改写为Q吸
=cmΔt
Image
12/9/2021
第十页,共十页。
2021/12/9
第三页,共十页。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某种物质,它的比热是一定的,不同的物质,比热一般是不同的。因此比热如同密度一样, 可以鉴别物质。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由物质本身决定,虽然某种物质的比热也可以用c=Q吸/m(t-t0)或c=Q放/m(t0-t)来计算,但某种
物质的比热跟它吸、放热的多少,质量的大小升温或降温的多少无关。
2021/12/9
第二页,共十页。
温度和热量是实质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在只发生热传递而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了 热量,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知识要点总结(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t):物体的冷热程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10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国际温标(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T=t+273 (k)2、温度计使用用前看清: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用时放对:温度计的液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时不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齐。
记时单位:记录时要写清数值和单位。
如“t=28.3℃”表铁示某铁块温度是28.3摄氏度。
3、体温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之处1、液泡较大而毛细管很细:使体温计灵敏,精确2、缩口:使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但每次使用前要消毒并甩。
如果没有甩,则其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为已测温度中的最高记录。
3、三菱形截面:相当于放大镜,对很细的液柱进行放大,便于读数4、厚液泡壁:使甩动体温计是内部水银不会由于惯性而突破液泡流出,但也使得测量时需要更长时间。
二、内能与内能的改变1、内能:物体内所以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的有关因素(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内能:分子动能→分子质量+分子运动速度→物体温度分子势能→分子质量+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距→物体状态分子数目→分子个数↓物体质量3、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如折铁丝;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如气体膨胀;【特点:需要用力,有通过距离】热传递:高温物体将热量传递给低温物体【特点:物体间温度不同,有温差】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4、热量(Q):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单位:J5、温度不能传,热量不能含三、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c):单位质量(1Kg)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单位:J/kg℃意义:反映了物质的储热或供热能力。
也反映了物体的温度是否容易改变。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整理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1.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影响因素:物体温度、物体质量、物质状态、物质种类、(气体)体积(3)改变方法:○1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a.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b.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2热传递:热传递条件——有温差,热传递方向——高温物体把内能低温物体,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热量——热传递中所传递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
2.热机(1)定义: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
叫做热机。
(2)能量转化:燃料的化学能内能机械能(3)内燃机种类汽油机柴油机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经历四个冲程不同点构造火花塞喷油嘴燃料汽油柴油吸入气体汽油与空气的混和物空气点火方式点燃式压燃式(4)四个冲程○1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从进气门吸入气缸。
○2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做功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向上运动,把废气排出气缸。
四冲程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要经历4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2次,气缸内的燃料燃烧对外做功1 次,飞轮转2转。
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3.计算公式(1)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计算公式:○1Q放=mq 或○2Q放=VqQ: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单位:Jq:燃料的热值单位:J/kgm:燃料的质量单位:kgV: 燃料的体积单位:m3变形式:Q放=mq m=Qq 或q=QmQ放=Vq V=Qq 或q=QV○3Q=cm⊿tQ: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J c: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 ·℃)m:物质的质量单位:kg⊿t:温度变化量单位:℃变形式:Q=cm⊿t c=Qm⊿t 或⊿t= Qcm(2)热效率:η=Q 吸Q 放×100%Q 吸=cm ⊿tQ 放=m 燃q 或Q 放=Vqη:热效率 单位:无变形式:η=Q 吸Q 放×100% Q 吸=ηQ 放 或 Q 放=Q 吸η(3)热机效率:η=W 有Q 放×100%W 有 有用功——单位:JW 有 = Fs变形式:η=W 有Q 放×100% W 有=ηQ 放 或 Q 放=W 有η4.简答题由Q=cm ⊿t 可知,质量相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相同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温变化较小;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Q=cm ⊿t 可知,质量相同的物质温度变化相同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吸收热量多;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题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1实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9教育网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目录:
狙击知识点
狙击考点
狙击知识点
知识点一物质的内能
1.内能
(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__动能__,以及 _分子势能___的总和。
(2)影响因素:物体的内能与___温度_有关。
如果体积变化不大,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内能越__大_;温度越低,其内能越__小__。
(3)特点:物体的内能_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为零。
2.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1)__ 做功__,如_压缩空气。
(2)__ 热传递___,如_用热水袋取暖_。
3.热量
(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__能量传递的多少。
(2)热传递条件:物体之间有__温度差___。
(3)热传递规律:低温物体吸热,内能__增加___;高温物体放热,内能_减少__。
(4)热传递实质:能量的_转移_。
(5)热传递方式:传导__、__对流__、_热辐射__。
知识点二物质的比热容
1.定义:__单位质量_的物质温度__升高(或降低)1 ℃__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单位:J/(kg·℃) __。
3.水的比热容
(1)数值:c水=4.2×103 J/(kg·℃)。
(2)意义: 1 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
(3)应用:由于_水的比热容大_,可以用水冷却汽车
发动机,冬天用水取暖等。
4.热量的计算公式:Q=_ cmΔt _。
知识点三内燃机
1.热机: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__内能___转变为__机械能__ 的装置。
2.内燃机
(1)定义:__燃料_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__产生动力___ 的热机。
(2)分类:常见的内燃机有_汽油机_和__柴油机__。
(3)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309教育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