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读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考试说明(金陵中学历史教研组 张铭)
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

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一、试卷分析1.考点分布均衡,必修2比重有所提升。
經统计,必修1选择题8题,非选择题1题,共36分;必修2选择题10题,非选择题1题,共44分;必修3选择题2题,非选择题1题,共20分;选修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与2011年相比,必修2经济史的比重有所提升,尤其是选择题部分所占比例达到了50%。
2.注重基础,关注细节,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不回避对重点知识和热点问题的考查,新增考点有所体现。
试卷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官营手工业、市的变迁、明朝内阁、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日本侵华、解放战争、台海关系、对外开放、《十二铜表法》、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四月提纲》、新经济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科举制、维新变法、罗斯福新政和福利国家等,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
其中布雷顿森林体系、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福利国家等热点问题也没有回避。
此外,2012年考纲中新增的考点在试卷中也有所体现,如将选修部分的人物柏拉图和孔子放在一起出了一道10分的非选择题。
值得注意的是,试题内容十分重视细节和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比如选择题第3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市的变迁,要求学生不仅知道宋朝后商业活动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被打破,而且能把二者区分开来;非选择题第21题要求学生对于科举制的作用有多角度的认识;选择题第5题要求学生理解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历史概念。
3.注重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突出能力立意。
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与往年一样,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20个选择题全部都是材料型选择题,包含有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要求学生充分阅读材料,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备选项进行仔细甄别,做出正确判断。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概论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概论
郭仁贵
【期刊名称】《考试(高中文科)》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稳重平实,历史感醇厚。
试题考查的角度新颖、别致,在命题方式上体现了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的原则,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1.依托主干知识,注重能力立意试题兼顾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的主干知识,涉及到《诗经》、官营手工业、"市"的变迁、明代内阁、洋务企业、民国初年风俗变迁、九一八事变、战略反攻、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罗马法、伏尔泰的思想、工业革命的成就、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郭仁贵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赞歌中的异音——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瑕疵举偶
2.历史新课改与高考的契合互动--由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说开去
3.2006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及其启示
4.以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为例探讨高三历史复习方法
5.运用选择题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理解"核心素养——以2012—2017年的江苏高考历史试题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根据2012年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必修)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道家:老子和庄子;观点: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还认为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战国时期的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强调精神上的自由。
儒家:孔子(创始人)、孟子、荀子;(1)孔子(至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
思想核心是仁。
仁,就是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上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克已复礼”;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性相近”。
(2)孟子(亚圣):发展“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人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墨家:墨子;观点: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治国主张“尚贤”。
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法家:商鞅、韩非子。
观点: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影响:4.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1)明朝后期李贽:离经叛道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工商皆本。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提倡从实践中求得真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主张物质第一性的,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朴素辩证法思想5.理解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2012高考考试说明

2012高考考试说明语文:注重对文化素养的考查语文试卷满分为160分,结构依然分为必考和加考两个部分,其中加考内容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作答。
在必考部分,又分为语言文字应用、古代诗文阅读以及现代文阅读几个部分。
在加考部分,除了考查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名著阅读能力,还将着重考查考生的文本材料处理以及分析和鉴赏能力,其中包含归纳题和表述题。
要求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除了要“有见解”“有发现”之外,更要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解读。
这意味着语文科目对考生的考查将更加全面和深入。
语文试卷的难度比例为,容易题30%、中等题50%、难题20%。
政治:反映鲜明时代气息2012年的命题思想相较今年的一个变化就是,新增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气息。
在对试卷难易程度的表述为“以稳为主,稳中有新”,同时具备一定的区分度。
这意味着,明年的试卷在题型上将会灵活多变。
在知识点的考查上,部分内容作了微调。
如去掉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考查,新加了“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的考查。
另外一个变化是,选考部分取消了经济学常识内容的考查。
政治试卷满分为l20分,试题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55%、简析题30%、探究题15%。
地理:试题体现江苏特色对照今年的考试说明,明年的地理命题指导思想在去年“结合江苏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适当体现江苏特色”,确定其考试内容和要求的依据更加明确,即进一步与《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相密切。
同时,在不出偏题和怪题的基础上,明年的试卷明确提出要呈现出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所以明年的试卷上,难题的难度应该会加大。
地理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为3:5:2.历史:稳中有变稳中出新与2011年的《说明》相比,新的高考说明在知识点上没有太大变化。
在考查内容的选择上,将力争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对于考查内容,将尤其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012江苏小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

(扬子晚报11-4)《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昨天出炉,本报特邀金陵中学6科一线教师第一时间予以解析。
据了解,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6科的难度和往年基本持平。
2012年的必修科目考试说明显示,考试变化不会太大,各科总体结构保持平稳,在考查范围和要求上略有调整。
不过要想冲A,考生在复习时不仅要夯实基础,还要吃透难点、要点。
实习生张可本报记者王璟张琳物理:典型题示例有区分度点评人:金陵中学高级教师邢标【变化】新《说明》存在一些微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中,“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后的“说明:向心力的定量计算只限于在一条直线上的外力提供向心力的情况”已被删去,说明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定量计算的要求可能有所提高;2、“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改成“安培力、洛伦兹力”,这点没有本质区别。
【建议】“典型题示例”中三个论述计算题仍然全为力学计算题,所以力学的重点地位继续突出。
备考过程中必须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
在复习中要格外关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新情境、新应用。
要关注创新和计算题:注意对物理问题的论述。
“论述计算题”非常明确地传递出考查中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设计方案,细心计算,还要求能从逻辑上对物理问题加以阐述,合理表达。
“典型题示例”中最后一题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化学:内容要求几乎不变点评人:金陵中学高级教师徐守兵【变化】1、“测试内容和要求”仅有一处微调,具体为“化学2”模块“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测试内容“知道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的测试要求由Ⅰ上调为Ⅱ;2、“典型题示例”正常更新比往年稍多。
26道典型题示例中,约有14题进行了更新,更新量比往年稍多,不过具体题目的变化基本为去年江苏省的小高考题,这种正常变化中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九科名师解读江苏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

九科名师解读江苏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12年九科“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包括三科高考计分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六科。
语文取消说明类文章写作要求出场名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王夫成[主要变化]2012年的“考试说明”与2011年的“考试说明”比对,可以发现变化很少,唯一的变化是取消了说明类文章的写作要求。
[备考建议]首先,不要打探和听从小道消息,要按照考试说明完整踏实地进行复习,不留任何漏洞和死角。
比如,2011年有不少考生听信当时社会上考语音而不考字形的讹传,忽略了对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字形这一考查点的扎实训练,结果造成被动。
其次,现时不宜过早进行大规模综合训练,而应对高一和高二所学内容进行温故知新,复习时特别不能怀有猜题押宝的心理,而应做到复习的系统和全面。
比如2011年的语用题涉及鲁迅及其作品,许多考生特别是理科考生极不适应,原因之一是对以前所学内容陌生,缺少应对性的复习。
再如,2011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素材选的是长篇小说节选,习惯了做矛盾冲突激烈的短篇小说阅读题的同学就很不适应。
最后要提醒,在作文方面不要带有投机取巧心理。
比如,不要认为哪种文体比较取巧,就一味地进行这种文体训练,尤其不能不顾学生的生活积累和写作个性,进行强制性的文体训练,要尊重写作自身规律,尊重学生写作特长,展开全面有效的复习。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作文训练中不能只盯着技巧训练,更要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梳理生活,积淀情感。
至于考试说明中取消说明类文章写作这一变化,我们理解是:可能是基于高考写作中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鲜有说明文的写作这一客观实际,考试说明顺应它而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数学典型题示例加入高考原题出场名师:金陵中学高三把关教师殷涛[主要变化]数学从考试内容及要求到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与去年基本上保持一致,只是在典型题示例上发生一定变化,加入了最近两年的高考原题。
2012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2012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符合考试目标,使考试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并在命题方式上体现出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的原则。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
其中,历史(I)、历史(Ⅱ)和历史(Ⅲ)三个必修模块为必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容。
2012年江苏

2012年江苏“小高考”考试说明解析考点变化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6门科目的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的发布有利于高二考生明确考试重点,有针对性地积极备考。
下面请中华中学高二年级备课组的6位一线名师对考试说明进行分析,拎出考试重点,给出复习建议。
物理:独立操作类题要求微调黄芳(中华中学高二年级物理备课组组长)考点变化:实验题的要求有微调2012年“小高考”物理测试,对知识点的能力要求仍为4种:A为了解、B 为理解、C为应用、a为独立操作。
其中,在“独立操作”上,具体要求有微调,变成“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相关实验的操作;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能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在命题指导思想、测试范围、试卷的结构、测试方式和时间上没有改动。
在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上,做了如下变更:1.2011年《说明》上,明确“说明:向心力的定量计算只限于在一条直线上的外力提供向心力的情况”今年这条删去。
2.2011年《说明》上,对选修3-1中“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要求“A”,今年改为操作要求“a”3.2011年《说明》上,对选修3-1中“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改为“安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改为“洛伦兹力”考试重点:应用能级的考点有5个考察以“A”级要求为主,“B”级要求一共有7个,分别是:“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力的合成与分解”、“功”、“功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C”级要求5个:“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向心力”。
操作要求有5个:“探究、实验: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探究、实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探究、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新课标教学网( ) 精品资料 第1页 共1页 历史 加强对“材料题”的考核
评析老师:金陵中学历史教研组 张铭
变化分析
一、今年仅有3处文字表述变动。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删去了“与实践”。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增加了“与初步发展”,“通讯工具的变革”增加了“与发展”。
增加的考点大多有利于知识模块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专题性考题的命题机遇增大。
选考部分考查要求基本与去年保持一致;
二、对“材料题”的考核将进一步加强。
从考核目标与要求中,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并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能力要求,反映了历史高考试卷仍然强调对考生各种能力的测试。
考试说明强调: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复习建议
1、越来越多地应用“新材料”、“新情景”已成历史高考最大特点,要多进行适应性训练;
2、考试说明中典型题示例,在复习中要认真研读。
要重视对历史现象发展线索和演变过程的相关主干知识的整理和掌握;
3、寻找热点要注意把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还要适当关注地方历史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