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语言的魅力2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第一章:《语言的魅力》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语言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探讨语言的魅力所在。

2. 分析语言在生活中的作用:沟通、表达、交流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语言的魅力?2. 学生分享对语言魅力的理解。

3. 教师总言的魅力:沟通、表达、交流等作用。

第二章:《语言的魅力》实例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语言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语言魅力实例。

2. 学生讨论实例中语言的魅力表现。

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实例,如:温馨的家人间的问候、朋友间的鼓励等。

2. 学生观察实例,感受语言的魅力。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语言的魅力表现。

第三章:《语言的魅力》情景演练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语言的魅力。

2.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应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设计情景演练,让学生参与其中。

2. 学生运用语言解决问题,展现语言魅力。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情景演练背景,如:在公共场所遇到问题。

2. 学生参与情景演练,运用语言解决问题。

3. 学生分享演练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第四章:《语言的魅力》拓展训练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用语言传递正能量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设计拓展训练,如:即兴演讲、角色扮演等。

2. 学生参与拓展训练,展示语言魅力。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拓展训练规则。

2. 学生分组参与拓展训练。

3. 学生分享训练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第五章:《语言的魅力》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语言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对语言魅力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语言的魅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语言的魅力

语言的魅力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会12个字,认识5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虚设、辛酸、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奇特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情境创设,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精学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的原因。

教具安排:生字卡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6个字,认识5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的意思。

2.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生活处境的艰辛。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一、导入:师:“语言”是人类思想表达的工具,语言的内容非常非常的丰富,一辈子也说不完,语言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表达出细腻丰富的情感,人与人之间更是无法交流沟通了,语言的魅力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有关“语言的魅力”的课文。

你们有兴趣吗?首先呀,这还要从一个故事说起……(请快快翻开书本第5页读读这片奇特的故事吧!)二、初读: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师: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指名自由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表情木然”说明她贫困交加,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破破烂烂,这么大岁数了,头发白了,连背都驮了,伸也伸不直,佝偻着背,长期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老得连站都站不稳了,却还要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为了不饿死,而整天从早到晚长时间地站在街上沿街乞讨,她的表情木然、目光呆滞,长期生活的不幸早已压得她都麻木了。

《语言的魅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言的魅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2001课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言的魅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比写在木牌两面的字,体会语言的魅力所在,并指导练笔。

2.通过想象、对比等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3.体会诗人同情贫苦人群,乐于助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诗人写的话为什么能激起人们的同情心,体会语言的魅力。

学习方法:情景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讨论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讲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讲一个有关唐伯虎的故事:我们知道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有一天他为一老妇人祝寿,儿女们欢天喜地,恭请唐伯虎为之写祝词:伯虎也不推辞,提笔写到:“这个女人不是人”,一言既出,老妇脸现怒色。

“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妇人一下子由怒变喜。

“生儿个个都是贼”,儿女皆惊,恨上心头。

“偷来蟠桃献母亲”,结语一出,掌声不断。

真是一波三折,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语言的魅力!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字就叫《语言的魅力》。

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汇报主要内容)还能准确读出课文中的词语吗?(出示课件提问读词语)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领略语言的魅力。

(板书课题)二.品读课文1.“魅力”就是吸引人的力量。

快速读文,找出文中木牌上哪句语言没有魅力,哪句有魅力?(出示课件,教师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春天来了,可是……)你能试着对比读一读吗?2.从木牌两面字的变化中,路人的表现是怎样变化的?老人的心情又是怎样变化的?勾画出老人说的话。

(出示课件)带着疑问再次读文,边读边进行标注。

3.汇报:路人的变化:“无动于衷”变为“给钱的人多极了”(板书)为什么路人看到一位盲人乞讨却无动于衷?(冷漠、见得太多了)让我们一起看这个“衷”字,衣服的中间是什么?是内心!说明木牌上的字没有打动路人的内心,所以才没人给老人钱。

你能试着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吗?老人的心情:“满面愁容”变为“笑着”,找出老人说的话(出示课件:唉!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的魅力》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语言的魅力,善于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本课《语言的魅力》是一篇描写语言魅力的文章,通过讲述一个聪明的小男孩运用语言的力量,帮助村庄解决困难的故事,展示了语言的独特魅力。

2.2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

2.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魅力。

4.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语气。

4.3 学习生字词: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词、造句,巩固记忆。

4.4 理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4.5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谈谈对语言魅力的认识,分享自己的经历。

4.6 小结: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生字词。

5.2 复述课文内容。

5.3 写一篇关于语言魅力的小作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朗读、表达能力的展示。

6.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抄写生字词的准确性、复述课文内容的完整性和小作文的表达能力。

6.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进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以促进彼此的进步。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语言游戏:设计一些语言游戏,如“词语接龙”、“看图说话”等,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7.2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语言的魅力》是北师大四年级语文课本中一篇打动人心的文章,老师要怎么设计这一课的教案呢?我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1导入: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唐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贺知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李清照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语言怎么样?是的,这些语言很有吸引力,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语言:交流要运用口头语言、思考要依靠思维语言、写作要驾驭书面语言,即使做梦吧,也会运作潜意识语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课。

一、浏览阅读,初步感知文中最就有魅力的语言。

师:请同学们将课文浏览一遍,你认为,在这篇文章中哪句话最有魅力,请你把它画下来。

(我画的是"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大家思考一下:一开始牌子上写着什么?(和"我什么也看不见!"相比较它最有吸引力。

)出示两句话: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我什么也看不见!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春天来了,可是"这六个字。

)在初读文章的基础上,学生在独自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找到了这篇文章中最有魅力的语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这是学生初步阅读时的理解,要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容,品味语言的魅力仅仅停留在这里是远远不够的。

二、用文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究,理解和体会"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魅力的语句。

师:是的,第二句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魅力》教案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魅力》教案

语言的魅力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诗人怜悯帮助残疾人的和善质量,感觉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诵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课要点难点:1、感觉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课准备 : 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启迪讲话,导入新课:1.语言是人们沟通的工具。

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适合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买卖想不到的成效。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2.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你必定会有新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感知怀疑。

1.自由朗诵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初读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能提出:为何加了一句话后代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让· 比浩勒为何要加上“春天到了〞?语言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等?〕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带着刚才提出的“为何加了一句话后代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一问题,认真读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状况有什么不同样?在书中画出有关的语句谈谈感觉。

2.小组沟通:为何加了一句话后代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3.沟通议论结果,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引:⑴要点词句比较:是什么致令人们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呢?①我什么也看不见。

②春季到了,但是 ,,频频读读前后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样?⑵朗诵训练中比较:①找出文中描绘春季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②在这样的季节中,人们都会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③当我们沉醉在吉日良辰时,盲老人的眼前是什么?有感情的读读有关的语句,想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⑶刚才有的同学提出“让·比浩勒为何要加上‘春季到了’?〞,此刻你知道了吗?谈谈你的见解?⑷教师小结:这就是语言产生的作用,什么样的语言才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富裕诗意,带有浓重感情色彩,令人遇到震动的语言。

四年级下册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的魅力》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涉及的重点字词。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语言的魅力》的主要内容,理解语言的魅力所在。

2.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感受语言的魅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魅力。

4.3 解析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4.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5 总结提升:第五章: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语言的魅力》。

2. 运用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写一篇小作文,描述一个美丽的景色或人物。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朗读、讨论交流环节,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6.2 终结性评价: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推荐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语言魅力方面的文章,扩展知识面。

7.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或成语接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八章: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九章:教学计划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对后续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十章:教学资源整理和准备与课文《语言的魅力》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十一章:课堂活动设计11.1 情景模拟: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模拟文中角色的对话,体会语言的魅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的魅力》的主要内容,体会语言的魅力和重要性。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良好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语言的魅力》的主要内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如语言的力量和影响。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使用图片、卡片等教具,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语言游戏,引起学生对语言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2 课文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课文,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3 朗读与表达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提高表达能力。

4.4 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4.5 小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和魅力。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发言积极、认真听讲等。

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如语音准确、表达流畅等。

5.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书写规范、答案正确等。

评价学生的作业改错情况,如能够及时改正错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帮助盲老人的故事,体会“语言的魅力”。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六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第三段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教学设计:
1.课文记叙了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帮助盲老人的事。

赞扬他同情帮助穷困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同时说明了语言艺术的巨大作用。

文章的第一、二段是比较“我什么也看不见”和“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诗人添上几个字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段的内容,为什么说后者是“富有诗意的语言”、“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呢?
3.提出问题:春天到了会使人们产生怎样美好的联想“
4.练习填空。

根据括号中的内容想象这叫人陶醉的春天美景,画面出现后,让学生充分体验“看见”与“看不见”的心理反差,创设情境,从而感悟盲老人一生什么也看不见,自然令人心酸、让人同情,乐于解囊相助。

诗人添上几个字后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媒体准备:课件
(一)整体感知。

自由读全文,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段。

1.盲老人站在木牌旁,期待着路人的帮助,路人却无动于衷。

找出这一段,读一读,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2.你们想看这个画面吗?(出示课件盲老人和写有"我什么也看不见"的木牌。


3.看了以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是啊,盲老人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处境非常悲惨,可路人却如此冷漠,谁来有语气的读一读,其他同学看书体会或看画面感受。

(三)学习第二段。

1.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走过去了,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走过去了,他们都无动于衷。

盲老人心里多么悲伤呀!这天中午他幸运地遇到了诗人让.彼浩勒,改变了他的命运。

(课件1诗人出现)
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诗人帮助盲老人的句子。

(出示"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诗人消失)
2.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师重点指导。

3.盲老人前后神态的变化,对比着读。

诗人添上这几个字以后,人们一改原来的无动于衷,纷纷解囊相助。

听!(课件2 录音及诗人再次出现)
诗人看了以后也满意的笑了。

4.指名读,一人读添字前的内容,一人读添字后的内容。

其他同学想想前后语气有什么不同?
5.同桌互相练一练。

6.分角色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自由读有关段落,找出答案,画下来。

出示第三段第一句话,(课件)齐读一遍,你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春天到了"我们会想到什么?(春天美丽的景象)
找出书中这一句读一读,谁来填这个空。

(课件)
根据括号中的内容想象一下这叫人陶醉的春天景象,好吗?
这么美的春天,你们想看吗?请你先趴在桌子上,不许抬头看。

3.(出示春景图及背景音乐)春天到了,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尽情地歌唱;小鹿在小溪旁欣赏着自己映在水中的倒影;我们在绿树红花间追逐嬉戏;那红的、黄的、粉的……各种各样的野花盛开怒放,真是如诗如画的春天。

刚才,我播放的画面,你看见了吗?(没有,什么也没看见。

)你想不想看这如诗如画的春天呀?(重放春景图)这景象美不美呀?
(美!)你刚才看不见时是什么感受呢?(非常难受)
你这么一会儿看不见就这么难受,盲老人一生什么也看不见,会更难受,这多么令人心酸呀,多么令人同情啊!
4.指名读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一人接读下面的内容。

其他同学看画面再次感受。

我们也被这句话感染了,自由练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5.你能试着填下面这个填空吗?(课件)
6.讨论前面的质疑。

让学生体会?quot;春天到了"让人想到了如诗如画的春天美景,"可是"一词让人形成对比,这美景盲老人却看不见,于是让人产生了同情之心,具有了感染力,所以说它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富有诗意的语言,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7.齐读最后一段,练习背诵。

(五)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短短几个字就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啊!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许多有魅力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出示课件,体会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

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好的语言,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能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

有句名言说得好,"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

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学好语文,让你们的语言也具有巨大的魅力吧!
(七)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良辰美景
对比同情
一片漆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