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合集下载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3章PPT课件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3章PPT课件
低碳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
绿色发展政策的目标是降低碳排 放、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
发展。
绿色发展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绿 色税收政策、绿色金融政策、绿
色产业政策等。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融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将进一步与地 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 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域和视角。
探索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拓展国际视野
0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将更加注重国际比较和
合作研究,以应对跨国界的资源环境问题。
加强政策应用研究
03
为了更好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政策
应用研究,探索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政策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环境保护的成本
环境保护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包括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成 本。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
资源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理念
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政策措施的制定
它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 的理论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 、市场机制、政策措施等。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和市场失灵,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为政策制定 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环境保护的落实。
资源税费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 征收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 排污收费等。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解决环境问题与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又关注资源与环境的实际问题。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环境质量(如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海洋等)以及人类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资源配置是指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

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是指如何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经济学方法和环境科学方法。

经济学方法主要包括需求与供给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市场经济机制设计等。

环境科学方法主要包括环境评价、环境风险分析、环境影响评估等。

同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还借鉴了其他学科如生态学、地理学、政策学等的研究方法,以综合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指导政府制定资源与环境政策。

例如,通过建立排污许可制度,可以实现企业之间的污染交易,达到最优的污染治理效果。

其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进行环境成本与效益分析,企业可以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此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还可以为公众提供环境教育和环境信息,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将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期待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为解决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Economics课程代码:学分: 2 学时:32适用对象:研究生经济学类专业先修课程:专业选修课考试方式:期中研究文章和期末闭卷考试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进行介绍,指出要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进行环境资源价值评估。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的治理的基本理论,学会环境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由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课堂讲授侧重借助多媒体手段(Powerpoint)教学,并结合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为学期课,按每学期16教学周、2课时/周计算,共32课时。

其中:讲授30课时,课堂讨论2课时。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第三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第三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4)本章重点:。

第一节一般产权理论第二节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第三节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第四节资源产权的初始分配第五节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第四章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与评估方法(4)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概述第二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必要性和概念第三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第四节TCM和CVM在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第五节绿色GDP核算第五章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4)本章重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图文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图文
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 MSC>MPC,差额是 MEC。但是一个个人利 益最大化的种树人砍伐树 木时,其砍伐水平由MB 和MPC决定,这时私人 砍伐水平Q1大于由MB和 MSC决定的有效水平Q。 当要求砍伐水平达到Q时 ,必须提高伐木的价格或 对伐木者征税。因此,如 果外部不经济性得不到有 效纠正,也会导致资源的 配置失误。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_图文.ppt
习题
1、假定政府正考虑决定要保护多少英里的一条风 景优美的河流,这个社区有100人,每个人都具有 相同的反需求函数P=10-1.0q,其中q是需要保护的 英里数,P是他愿意为保护q英里河流所付出的每 英里的价格。
(a)如果保护的边际成本是每英里500美元,有 效配置下将会保护多少英里?
第二节 外部性的类型
一、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public and private externalities)
公共外部性(不可减少如大气污染问题,花园景色)
许多外部性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公共物品的性质 :供给的普遍性(非竞用性)和消费上的非排他性 。
污染的损害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增加人口不会减少 其他人受到的污染影响,只要生活在这个地方,没 有人会被排除在当地的污染之外。
MPB: Marginal private benefit 边际私人收益
MEB: Marginal external benefit 外部边际收益
MSC: Marginal social cost 边际社会成本
MPC: Marginal private cost 边际私人成本
MEC: Marginal external cost 外部边际成本
假定一个农民在市郊拥 有一片林场,通过卖林 木赚钱,该农民在决定 林场的规模时,考虑的 只是自己的收入问题, 然而将土地用于栽种林 木还会产生其它的一些 收益,包括为鸟类和一 些小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为路人创造了视觉享 受等。尽管从社会角度 看这些收益是重要的, 但是该农民却没有获得 额外的收入。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3)稀缺性。

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2、资源的分类非再生资源: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可再生资源: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2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3、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4、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 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第二章1、资源稀缺的概念: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

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的主要目标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应用领域探讨这门学科的发展和影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是研究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的有限性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然而,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需要经济学家通过合理配置来获取最大的效益。

环境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破坏。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旨在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研究方法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采用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如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学分析。

另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还引入了许多特殊的研究方法,如环境评估、生态系统评估和可持续发展评估等。

这些方法帮助经济学家评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政策的效果,为政府和企业制定合适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其中之一是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估和管理。

资源经济学家通过研究资源的价值和供需关系来制定资源开发和保护政策,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另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方面有重要应用。

经济学家研究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提出相应的环境管制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此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还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密切相关。

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当前的经济和社会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工具和政策设计原则。

它通过研究资源利用的效率和环境保护的限制,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学科。

它通过研究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的有限性,提出了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方法。

它在自然资源管理、环境污染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个涉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学科,其目标是通过经济手段来管理和保护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定义、基本特征和研究内容(3000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的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资源的产量、消费和利用的经济规律,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资源环境管理与政策调控等方面。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

这就意味着资源必须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主张通过经济手段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以最大化资源的效益。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经济分析、数学建模、实证研究和政策评估等。

其中,经济分析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础,它依靠供求关系、边际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经济理论和方法,对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数学建模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资源和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演化规律,并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优化和评估。

实证研究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实地观察、调查和统计等方法,对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估。

政策评估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实践性应用,它通过对政策措施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估,来指导资源和环境管理的决策和规划。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发展动态(3000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资源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是资源的供给、需求和利用的经济规律,以及资源的配置和管理等问题。

在环境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是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环境污染和损害的经济效应,以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从资源危机到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源的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显。

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资源分配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

一、资源危机的背景资源危机是指由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

资源危机的背景是人口增长、城市化和不断扩大的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对资源的强烈需求。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快速增长的人口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使得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日益恶化。

二、的发展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主要是针对资源短缺问题的研究;第二阶段是80年代到90年代,开始重视环境污染问题;第三阶段是90年代至今,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的研究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和理论:环境外部性、可持续发展、碳排放交易和环境税。

环境外部性是指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但其成本和效益无法被直接量化和计算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发展,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保持环境质量和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碳排放交易是指政府通过打击碳排放污染,以此来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环境税是一种税收制度,通过对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行为征税,对企业和个人的环保意识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实践的实践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自然资源利用政策、环境污染治理、城市可持续发展等。

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政府可以制定资源税和资源配额制度来引导企业和个人的资源利用,防止资源过度消耗。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排污许可证、环境税和通过碳排放交易等手段,来对污染行为进行惩罚和监管。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通过城市规划、资源利用和垃圾处理等措施,来降低城市环境的负担,达到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核心是控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显,需要通过政策和实践进行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1/13
33
2019/11/13
34
CPI涨幅 创10年 来新高
2019/11/13
35
通货膨胀率和货币的价值
通货膨胀
货币贬值
通货紧缩
货币升值
2019/11/13
货币购买力下降 货币购买力上升
36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2019/11/13
45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 流量与存量 利率与现值
2019/11/13
46
(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一定时期 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 服务的价格总和。这里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指的是 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不被用作投入品 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
39
2019/11/13
40
2007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 欧盟 美国 中国香港 日本 东盟 韩国 俄罗斯 印度 中国台湾
货物出口额 2452 2327 1844 1021 942 561 285 240 235
比上年增长% 29.2 14.4 18.8 11.4 32.1 26.1 79.9 64.7 13.1
2019/11/13
14
企业
C+G+NX
产品市场
C
外国 经济
I
G
政府
NX
T
金融市场
S
家庭
要素市场
Y
Y
2019/11/13
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15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失业 通货膨胀 国际经济 宏观经济政策
2019/11/13
16
对象之一: 经济增长
——必须有生产性财富;
——降低农产品税,平抑农产品价格;
——扩大经营规模,增加财富
2019/11/13
10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个角度 如何衡量经济——衡量是认识的基础 如何认识经济——认识经济运行状态和规律 如何发展经济——如何有效的利用资源,政府的 作 用和政策
2019/11/13
11
2019/11/13
12
宏观经济学表达理论的四种方式 语言、表格、图形、模型
宏观经济学分析三大市场 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
2019/11/13
13
宏观经济学三个行为主体 政府、企业、居民户
宏观经济学的四个经济部门 政府、企业、居民户、国外市场
⑤已过的人口价值不在于其人口的自然数量,而在于人口的社 会数量。 人口价值→人们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
小结:总之,配第是从增加财富的角度出发,来分析生产人口 与费生产人口,人口的自然数量与社会数量。认为为了增加财富,既 要增加生产人口,又要增加人口的社会数量,即通过提高人口的技术 水平和创造能力,加快资本的发展。
同时具备下述条件
没有工作,但在此前四周中进行过寻求工作的努力 离开了原先的工作岗位,但正等着被召回原职 期待着在30天内开展新的工作
2019/11/13
26
(2)失业的类型
摩擦性失业:来自于正常的劳动力市场变动的失业 称为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这一类失业来自于特定的地区或行业 就业机会的减少。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而产生的失业 称为周期性失业。
2019/11/13
27
(3)充分就业
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中,工作机会的数量和 失业工人的数量是相当的。
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2019/11/13
28
货物进口额 1110 694 128 1340 1084 1038 197 146 1010
比上年增长% 22.4 17.2 18.9 15.8 21.0 15.6 12.1 42.4 16.0
2019/11/13
41
对象之六: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方法和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2019/11/13
37
对象之五:国际经济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 经济都是开放经济,或者说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 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
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9/11/13
38
进口和出口 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
2019/11/13
第二章 人口增长与人口经济思想
2019/11/13
1
2019/11/13
2
第二章 人口增长与人口经济思想
第一节 世界人口动态
第二节 古典人口经济理论
第三节 马尔萨斯人口论
第四节 凯恩斯人口论
2019/11/13
3
2019/11/13
4
2019/11/13
5
本章要点
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 课程要求与考评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教材的理论结构
2019/11/13
19
GDP
实 际
2019/11/13
收缩期
顶峰 扩张期
谷底
经济周期
年份
20
一个经济周期通常由四部分组成:收缩期、谷底、 扩张期、顶峰。
实际GDP并不是在经济周期中发生波动的惟一指标, 经济活动的波动还体现在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 膨胀率等方面。
2019/11/13
21
了有价值的思路。
2019/11/13
17
2019/11/13
18
对象之二:经济周期
在经济学里,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 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GDP (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一些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 衡量。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经济周期并非如时钟 的运转那么规则和固定,其演变的进程往往是随机的 和难以预计的。
2019/11/13
9
2.4 魁奈的人口经济学说 法国重农学派主要代表
①他认为人口众多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一国的实力要靠财 富维持,而财富是由人创造的,财富因人口需要而增长。
人口需要:农业人口的需要,只有农业人口生产所创造的生产 物才是财富,农业是一切财富的本源。
②促使人口和财富的增加的条件:
——人们拥有自由和自己的财富;
通货膨胀(Inflation)
简称通胀,指的是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 (Deflation),代表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 格指数来衡量。计算价格指数首先要将以前的某个时间设定为基期, 再将即期的价格水平与基期相比较,所得出的比数就是即期的价格 指数。
2019/11/13
财政政策通过各级政府的支付活动和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 施加影响。在当前的中国,由于个人所得税的比重还不高, 因此,税收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支出政策亦主要体现在 对各级政府的支出以及国有企业投资政策的管理上。
2019/11/13
42
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 而影响经济运行的情况。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 银行,美国行使中央银行职责的是联帮储备体系 (Federal reserve system)。
①人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②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人的劳动作用 于土地,人力与自然力的结合创造了财富;
2019/11/13
8
③人多财富也多;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人口减少或 人民技能及勤劳程度衰退对社会发展不利;
④国家要想增加财富和收入,一方面要尽量减少非生产人口和 非生产支出,另一方面,要扩大劳动者的人口,增加生产人口;
2019/11/13
23
(3)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周期
从历史的经验看,当经济步入收缩期时,通货膨胀 率往往随之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负数,也就是出 现了通货紧缩。而当经济回升时,又常常伴随着通 货膨胀率的上升。应当说,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 膨胀与经济周期的走向吻合,并且,通货膨胀的波 动往往比经济周期的波动更为剧烈。
2019/11/13
6
第一节 世界人口动态
2019/11/13
7
第二节 古典人口经济理论
威廉·配第;亚当·斯密 魁奈; 大卫·李嘉图
研究自由竞争资源阶段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将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内 在变量,探讨人口增长对资本增殖有利还是人口减少对资本增殖有利。
2.3 威廉·配第的人口经济学说
他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提出“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 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劳动创造财富离不土地, 土地对社会财富的生产又是不可缺少的。
2019/11/13
43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个市场的划分
金融市场 所有金融资产、政府债券及其 他有价证券和资产的交易场所
市场
产品和服务市场 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
2019/11/13
要素市场
企业和家庭之间进行生产要素 交易的场所
44
行为主体的划分
行为 主体
家庭 企业
政府
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