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相关知识(整理)
说明文知识点

说明文知识点
说明文是一种文体,它的目的是向读者解释、介绍或阐述某个事物、现象、原理、过程等。
说明文的主要特点是客观、准确、清晰和有条理。
以下是关于说明文的一些知识点:
1.主题明确:说明文的主题应该明确,即要解释、介绍或阐述的对
象应该具体且清晰。
2.结构合理:说明文的结构应该合理,通常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三个部分。
开头部分用于引出主题,主体部分用于详细解释、介绍或阐述,结尾部分用于总结全文。
3.语言准确:说明文的语言应该准确,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出现
错误。
同时,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式和生僻的词汇。
4.逻辑清晰:说明文的逻辑应该清晰,即文章的内容应该有条理,
各个部分之间应该有逻辑关系。
这样,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5.使用说明方法:说明文中常常使用比较、分类、举例、因果、过程
等说明方法,使得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6.客观公正:说明文应该客观公正,不能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和主
观偏见。
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
7.注意段落过渡:说明文的段落之间应该有自然的过渡,使得文章
流畅,读起来不突兀。
以上就是关于说明文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完整版)说明文基础知识

说明文基础知识一、说明文的定义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根本任务,以解释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文体。
二、说明文的四大要素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一)、说明对象:(1)具体事物(称为事物说明文)(2)抽象的事物(称为事理说明文)(二)、说明特征:就是这一事物有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也就是这一事物的个性、特殊性。
(三)、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摹状貌、引用、举例子、打比方1、下定义说明方法(1)概念:用简洁、准确、科学的语言概括地介绍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就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2)注意事项:①下定义不能用比喻句和否定句,一般用陈述句。
②下定义时,应认识清楚说明对象的属性,找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③下定义时,语言简洁、明了。
2、作诠释说明方法(1)概念:就是对说明对象作一些解释说明。
(2)作诠释与下定义的区别:下定义在语言、句式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必须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而作诠释比下定义要自由灵活,它不要求完整的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特征。
注:区分作诠释与下定义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
(大部分适应,不是所有都行)3、列数字说明方法(1)概念:运用具体数据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作用(好处):数字具有科学性、权威性。
使说明更简明、精确、具体、更有说服力。
4、分类别说明方法(1)概念:将所要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范围和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和方面,一类一类地进行说明的方法。
(2)注意事项:科学的分类要做到正确、对等、包举(详见书上184页)(3)作用(好处):眉目清楚、条理分明。
5、作比较说明方法(1)概念:运用不同的事物之间(横比),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纵比)、不同方面之间的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2)分类: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3)作用(好处):更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6、画图表说明方法(1)概念:运用表格,图形来直观明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说明文知识整理

2.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 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要明确概念,辨清各种说明方法)。
3. 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删掉这个词语后……” ①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 是……) ②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 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原意不符/, 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 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 种效果。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 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 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 具有科学性。
6.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题型: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 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 性)。
7. 题型: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体现 自己的价值观)。 8. 题型: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②从每段 (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 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 了对象的特点。
五、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和严密性。 中心词语/修饰、限制性词语/关联词/代词 ①抓关键性的中心语,主要是抓那些运用 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鉴别出它们 的同义词,在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准确 性。 例如:准确地使用了“……不但…… 而……”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 了……的优越性。同时,用递进的句式还 进一步突出了……这一实用效果。}
四、说明文的结构: (1)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 的。 (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 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 系是递进的。 (4)总分式: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 总——分;分——总;总——分——总。
说明文的知识要点、考点归类总结(非常详细)

一、几组概念的区别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对偶、设问、反问、(主要)借代、反复、反语、通感(次要)2、表达方式:叙述——(有什么、存在什么)如:《苏州园林》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描写——(什么样子)如:《苏州园林》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盘曲嶙峋的枝干”说明——(是什么、特点、用途等)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等)如:《苏州园林》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3、说明方法:引用——引述别人的话或看法,增强文章说服力。
列数字——能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准确的了解。
比如,说某同学个子“比较高”,这“比较高”究竟是多高,各人的理解可能相差甚远,所以不如说该同学身高1、76米来得明了作图表——除了准确外还更直观。
举例子——一般先介绍某种现象或某种道理,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增加可信度。
分类别——分类,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比较事物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异同所作的划分与组合。
一般有明显的语言标志“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打比方——等同于“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同样为使事物更形象可感。
作比较——为了说明某事物的特征,可以把这个事物同另一事物作比较,在比较中更易于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般有“比”、“相当于”、“与……相类似”等字眼。
例如,为了说明水的性质,可以拿它同冰比形状,同豆浆比颜色,同酒精比气味。
一比,就比出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摹状貌——等同于“表达方式”中的“描写”,为了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清晰。
下定义——通过下定义,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
作诠释——由于下定义要求很严格,所以有时用诠释的方法来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
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点

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点(一)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作用=说明方法本身的作用+说明对象及特征)1举例子:通过举……例子,具体准确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2作比较:把…..与….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
3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分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5打比方: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6作诠释: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通俗易懂7下定义:科学概括地说明了事物……特征8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事物更生动形象9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一目了然10引用: A引用具体事例(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数据(同列数字)C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谚语,使说明更具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增强说明的趣味性(二)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三)“加点字能否删去”的答题格式不能+解释加点字、解释句子(正反两方面)+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及写作手法知识要点(一)人物形象分析(1)结合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格式:(1)品质特征1+具体依据1(2)品质特征2+具体依据2(2)结合句子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格式:运用……修辞(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突出了)…….,表现了人物……(性格特征或感情等)。
举例:(1)运用了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1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生怕我担心而故作平静的样子(1分)表现了母亲坚强的性格以及对“我”深深的爱;(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手法,(1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范在收到唐先生赠送的雕花烟斗时喜悦、激动的心情,(1分)表现出老范纯朴、憨厚的性格特点。
(1分)(二)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反语表现手法:铺垫照应悬念对比衬托象征借景抒情欲扬先抑动静结合侧面描写详略得当托物言志……(三)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铺垫:能突出重点,制造气氛;使情节波澜起伏。
说明文相关知识

解答:列数字、作比较;
准确具体说明了上海世博会规模之大。
六、说明文的语言
(1)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征: 准确、平实、简明 (2)常考四种题型:
1、xx词语能否去掉/删去 答题格式:不能+xx词语的意思+如果去掉xx词的意思+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说明对象及特征:
1、题目 2、首段 3、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 说句、过渡句
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一天:早→晚 ……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 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 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 到抽象
方位:近→远、前→后、左→右、南→北、 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2、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该词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xx的特征。
3、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答题格式:不可以+原词的意思+所换词语的意思+换 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 4、从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 语,并体会。 答题技巧:找限制性的词语来说明比较容易,格式同第一种 类型。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经常、常常……
说明文相关知识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 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 以知识。
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 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 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
说明文知识点整理.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10.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1.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2. 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 列数字:具体准确为说明对象服务,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4、分类别: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5、打比方: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6、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7、下定义:其作用是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8、画图表:画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9、摹状貌: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说明的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现象---本质,主---次,远---近,简单---复杂,原因---结果等等。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说明文知识点

说明文知识点一.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作用: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
二.说明顺序1.时间: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产品制作过程、历史发展、文字演变、动植物生长等等。
2.空间: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由浅到深(递进),由性能到功用,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三.说明语言准确,平实简洁,生动(说明与描写相结合)四.答题要点:1.能否删去:(1)词语的意思及其在文中的作用(2)删去后句意发生怎样的变化,与原意不符(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之一”意思是其中一个,在文中指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中的一个,不排除其他的顽强敌人。
如果删去意思就改变为只有人类是沙漠唯一的顽强敌人,与原意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其余例题: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2.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3.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4.采集站送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
5.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异养。
注:如只问词语在文中作用,只要(1)和(3)2.第一段(事例或故事)文中的作用:说明了。
,引出后文的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引起读者阅读兴趣3.说明过程中段落能否互换要点一,从说明顺序角度要点二,和文中哪句句子照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相关知识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1)事物说明文(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中国石拱桥》)
(2)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落日的幻觉》)。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
(1)平实的说明文
(2)生动的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以时间发展为序进行说明。
2.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
3.逻辑顺序:
①从现象到本质(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从用途到特点);
④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从次要到主要)
一般来说,事例说明文都会用到逻辑顺序,且在一篇文章甚至一个段落里,会用到多种顺序。
包括各种逻辑顺序。
例:《中国石拱桥》本文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在说明桥梁结构时,又是由整体到局部为序,三座桥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序。
“由一般到特殊”:世界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概括)→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概括)→赵州桥的特点(具体)、卢沟桥的特点(具体)。
“由整体到局部”:“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整体);“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个拱圈拼成……”(局部)。
“由先到后”:“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逻辑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1.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2.递进式结构: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3.并列式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
2.作比较
3.打比方
4.摹状貌
5.引用
6.列数字
7.分类别
8.下定义
9.作诠释10.列图表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事物。
例: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解析: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
2.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例:“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
解析: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生动地突出卢沟桥坚固的特点。
3.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比喻。
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
例: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解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桥洞比作一张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赵州桥桥洞的形状特点。
4.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
例: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解析: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卢沟桥的每个柱头上的狮子千态万状,惟妙惟肖的状态。
5.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1)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2)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3)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4)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5)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例: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解析:引用马可•波罗的话,充分有力地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极具艺术价值。
6.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解析: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赵州桥的整体形态及规模,突出了它的雄伟。
7.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例: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解析: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屏按照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的分类。
8.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例: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解析: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简明科学地说明了“联拱石桥”的本质特征。
9.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例: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看云识天气》
解析: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虹”的特征。
两种说明方法的比较:
下定义与作诠释: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来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表述。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句:
a.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下定义
变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
b.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
作诠释
变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立。
10.列图表: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例:《统筹方法》华罗庚
解析: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好处,一目了然。
六、说明语言:
(一)准确严密(科学性):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例:1.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解析:“比较早”表示程度较轻,表达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解析:“大约”“可能”表推测,用于准确严密。
“有记载的最早的”,表述严谨,增加了说明的可靠性。
(二)生动(趣味性):一些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除了要求预言准确严密外,还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体现语言的生动性。
例: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是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蝉》法布尔
解析:“踢踢腿”“试试筋力”“懒洋洋”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蝉的幼虫的可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七、说明文的中心句:段落里能体现中心的句子。
往往位于段首或段中或段末。
有时段中没有现成的中心句,但是有中心,可以通过阅读概括出来中心句。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