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3、延展性
思考与交流 学生展示......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 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如氧气)的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的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
钠
+11 2 8 1
(一)、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1、钠与氧气反应 实验3-1 常温下反应
探究步骤
1、钠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白色固体) 2Na+O2 △ Na2O2(淡黄色固体)
2、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 + 3 O2 常=温=或=加=热 2Al2O3
谢谢指导!
结论
铝很活泼,常温 下能与空气中的 氧气反应,生成 一层致密的氧化 膜,起保护的作 用。
常温或加热
4Al + 3 O2 ==== 2Al2O3
[科学探究]铝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
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 轻晃动,仔细观察
2.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打
铝箔熔化,表面 失去光泽,熔化 的铝并不滴落, 好象有一层膜兜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复习回忆】
地壳中含量由多到少的元素是(前五位): 氧、硅、铝、铁、;钙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元素,绝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是以 化合 态存在.
化合态:元素在化 合物中的存在形态
游离态:元素以单 质的形态存在
物理通性
一、金属的物理通性
1、金属在常温下的状态 绝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的固体;少数金属是特殊颜色如铜是紫红色,金是金黄 色,(汞是液体)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ppt

结论:
①金属钠较软,能被小刀切割(硬度小)
②金属钠是银白色的固体,具有金属光泽
③金属钠熔点低,受热易熔化 ④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时, 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
2、Mg与O2反应 分别将两条镁条(一条打磨过,另一条不打磨)同时 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点燃,看哪一条镁条先燃烧起来。 现象:打磨过的镁条先燃烧起来 原因:镁的氧化膜有保护作用 反应方程式:2 Mg + O2 == 2MgO
铜
铁
铝
钠
金属的化学通性:
共性:绝大多数金属为固体,有金属光泽, 不透明,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 性,密度大,熔沸点较高。
特性:绝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但铜呈紫 红色,金呈金黄色,绝大多数金属是固体, 但汞(俗称“水银”)常温下是液体。
分析下面一些化学反应的图片,写出化学方程式 铜树 镁条燃烧 银树 镁条和盐酸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烧杯中加入一些水 滴入酚酞 放入一小块钠
实验现象
钠浮在水面上 熔化成一个小球 在水面上游动,发出响声 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密度比水小 熔点低 有气体生成 有碱生成
钠与酸反应:
钠与酸反应,实质上是钠与酸电离出的H+离子反应 2Na+2H+=2Na++H2↑ 当金属钠与酸反应时,由于溶液中的H+主要来源于 酸,因此钠先与酸反应,若钠过量,酸反应完后钠 则继续与水反应。
1、小兰家中收藏一件清末的铝制佛像,至今仍保存十 分完好。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C.铝不易被氧化 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2、加热金属钠时,有以下哪些现象( ) A:加热后就燃烧起来 B:加热时先熔化,再燃烧 C: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得到淡黄色固体 D: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完美版)

金属 酸
反应现象
剧烈程度 与酸是否反应
镁
大量气泡
剧烈
是
锌 铁
盐酸 硫酸
铜
较多气泡 少量气泡,
溶液变为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较剧烈 缓慢
反应 反应 否、
实验结论:
2、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如___C_u__ 1、不同的金属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不同,其中___M_>g ___Z__n>___F_e
由此可见:
与酸反应越剧烈的金属,其活动性越__强___
镁锌铁与稀盐酸反应的过程中都产生了什么气体?
检 验
试一试
你能尝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完成学案试一试
Mg + 2HCl= MgCl2 + H2 ↑ Zn + 2HCl = ZnCl2 + H2 ↑ Fe + 2 HCl = FeCl2 + H2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实验室的小疑惑
熔化的铝为什么不会滴落?
金属为什么会消失?
小疑惑
1.为什么实验室里的镁条表面呈灰色?
因为镁条与空气里的氧气发生反应, 铝生的成化了学氧性质化很镁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
快乐动手做
用镊子分别取一小块铜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后,观察实验 现象,完成下列表格
金属 反应条件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铜
在空气 中加热
铜片表面有黑色 物质生产
△ 2Cu+O2 = 2CuO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属金即使高温也 不能 与氧气 反应。
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思 考
(Na)
[必记结论]
三维p45
Na长时间暴露空气,最后生成什么物质?
银白色金属钠
H2O 出现白色固体 O2 表面变暗 (生成NaOH) ① (生成Na2O) ②
③ H2O
白色粉末状物质 风化
CO2 表面变成溶液 10H2O) ④ (NaOH潮解) (生成Na2CO3) ⑤ (生成Na2CO3· • 4Na+O2==2Na2O • Na2O+H2O==2NaOH 注意 潮解:物理变化 风化:化学变化 • 2NaOH+CO2==Na2CO3+H2O • Na2CO3+10H2O==Na2CO3 · 10H2O • Na2CO3 · 10H2O== Na2CO3+10H2O
三维p45
[成功体验] 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常温下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
B)
金属与氧气反应是不是一定要加热呢?同学们 【开动脑筋】 想过用小刀就能切开金属块吗?
实验3-1: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
Cu+2Ag ===Cu2 +2Ag
4.金属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关系
4 M – ne- = Mn+ 失去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还原
还原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元素与酸反应得到盐和氢气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 溶液中臵换出
切割金属钠要注意实验安全!
注意:
☆钠的取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 ☆煤油要用滤纸擦干 ☆切割用小刀在滤纸或玻璃片上进行 ☆剩余的钠应放回原瓶。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共32张ppt)

【思考讨论】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这说明了什么 事实?
在高温条件下金不能和 氧气反应。
Au + O2≠ 除金外,银、铂等金属也不
能与氧气反应。
金店在验金
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 属氧化物,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Fe + 2HCl
== ZnSO4 + H2 ↑ == MgCl2 + H2 ↑ == FeCl2 + H2 ↑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像这种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
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特点:“单换单” 通式:A+BC→B+AC
想一想,四类基本反应类型各有何特点?
鲁教版 化学(初中)
第九单元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 时)
1 知识回顾 2 课堂导入 3 新课讲授 4 课堂小结 5 典型例题
1 知识回顾
一、几种金属矿物 1.金属来自地壳中天然存在的矿物。主要有两种形态: (1)单质形态:少数化学性质_很__不__活__泼___的金属,以单质形 态存在,如__金______、___银_____、___铂_____。 (2)化合物形态:绝大多数金属都是以___化__合__物___形态存在 于矿物之中,如赤铁矿、铝土矿等。
属
的
化
学
性
与稀盐
质 酸反应
点燃
2Mg + O2 === 2MgO
点燃
3Fe+2O2====Fe3O4
2Cu + O2====2CuO
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钠、铝与氧气的反应,掌握金属钠、铝的主要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和钠加热时氧化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教学重难点】钠的氧化反应,氧化钠与氧化钠稳定性的比较【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具准备】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
钠单质。
【教学过程】[图片展示]绚丽多彩的金属世界。
金属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处处可见,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的位置。
如:门窗、灯饰品、生活用具、青铜器等。
商代后期青铜器·司母戊鼎东汉·马踏飞燕[展示]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最多是哪种元素,金属元素呢?[分析]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过渡]可见,金属在化学研究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一起来学习金属的相关内容。
大家回忆下,初中认识的金属,它们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回答]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有延展性,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思考与交流]金属能发生那些反应呢?阅读教材46页,写出实验3-2各方应的化学方程式,有离子方程式的也写出。
Al+CuSO4=Cu+Al2(SO4)3 Mg+O2=MgOCu+AgNO3=Ag+Cu(NO3)2 Mg+HCl=MgCl2+H2 [归纳]常见金属的一些共同化学性质:1、能与盐溶液发生反应2、能与非金属物质反应3、能与酸反应[推进]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不能稳定存在。
但镁铝可以,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在空气里稳定存在呢?[实物展示]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
[演示实验]如何取用及切割金属钠,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积极发言。
[归纳]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质软、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熔沸点较低。
[视频展示]播放实验3-4[思考]为什么切割的金属钠断层处的颜色变暗了?[分析]金属钠很活泼,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新的物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基础知识】一、金属的通性1.物理性质: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像,有、、、等。
2.化学性质写出下列金属与非金属、酸、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Mg与O2反应:;⑵Zn与盐酸反应:;⑶Al与CuSO4溶液反应:;⑷Cu与AgNO3溶液反应:;3.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容易。
金属的这一特点,使得单质往往表现出,因此遇到有氧化性的物质,如氯气、硫时,能发生氧化反应。
练习1下列描述的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A.易失去电子的物质B.能与酸反应的物质C.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D.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的元素练习2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同D.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固体二、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1.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现象:取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切去一端的外皮,可以看到钠具有色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
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钠先熔化为银白色的小球,火焰呈现,最后生成色固体。
实验结论:⑴钠的物理性质是:钠是具有色光泽的金属,硬度,可以用小刀切割,熔点。
⑵保存方法:钠保存在或中,以隔绝空气。
因为常温下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说明钠比铁、铝、镁等活泼的多。
⑶写出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物不同的化学方程式。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色的固体氧化钠:;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色固体:。
2.铝与氧气的反应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有的氧化膜,不能保护,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例如铝表面的氧化层能够保护铝,构成薄膜的的熔点比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知能检测】1.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A.Na B.NaCl C.NaOH D.Na2O2.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它三种物质的颜色不同,这种物质是()A.NaOH B.Na2O C.Na2O2D.Na2CO33.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C.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D.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4.通过你的观察和推理,判断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保存在水中B.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5.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A.铝的活泼性差B.铝的还原性差C.铝与氧气不反应D.铝表面有氧化7.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燃烧匙中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有黄色火星四射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⑥不能燃烧A.①②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CuOB.Al2O3C.Fe2O3D.SiO29.等质量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4. 关于Na2O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白色的固体B.都是碱性氧化物C.都能和水反应形成强碱溶液D.都是强氧化剂12.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可能有如下现象发生:①生成白色粉末②光亮的银白色表面变暗③生成白色块状固体④发生潮解变成液体这些现象的先后顺序为:,按照顺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⑴;⑵;⑶;⑷;⑸;。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5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5篇第一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Ⅰ《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
本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
通过本节以及后面章节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另外,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二)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分三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为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第二课时为金属与水和酸的反应,第三课时为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本节课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
(3)了解活泼金属(Na、Mg、Al)与O2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习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了解金属及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知道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傅雷中学凌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
(2)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特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方
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养成合作意识和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养成严谨求实、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难点: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构建
三、教学用品
仪器:培养皿、试管、镊子。
药品:镁条、铁片、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汞溶液、硫酸锌溶液等四、教学方法
活动单导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