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八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 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 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 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 开阔的画面;“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 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 的对照,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 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 动了诗的乡土之思。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 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 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 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 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 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 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 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暮”字,点明 时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 极言天之寒。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句写雪, “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 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 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 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 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 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 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 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 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原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武或即其前任。

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

“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

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

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

“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

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

“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

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

“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

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

“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意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意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翻译:北地的寒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色的牧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满雪花。

仿佛一夜之间有春风吹来,千万棵树上有梨花在争相开放。

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

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北风卷地白草折的全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的全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的全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是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全诗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拼音及注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拼音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拼音及注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拼音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拼音注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咏史长诗。

该诗以叙述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之情。

以下为诗歌的拼音注释及相关解读。

bái xuě gē sòng wǔ pàn guān guī jīng明皇幸逢垂象初,进拜翰林喻大夫。

百僚图画太平词,四镇仪卫颂武书。

彊弩绝弦雁塞北,凯歌高载马蹄铁。

狂夫祸乱安社稷,忍俊凉风识儿戏。

传闻此道胜钧瓠,万里峰巅者不起。

具瞻顾盼知通直,智者心服亦足怀。

躬佩行装逊上人,西方白雪递华归。

午驻河阳陌长津,黄云之下阵如云。

云起淑气成启元,风流倜傥全风尘。

长安豪杰朝广庙,赤霄贵人咏遗民。

凌烟激晓授宣节,乱箫平子斯民亲。

虎踞龙蟠居九天,乘虚抱虎碑不贤。

玉色温如囊令肤,飞龙在天武而亲。

金香楼巢凤收翼,制敌军书夜提纲。

陈迹阻难神弗劳,威仪迟畅尘不倾。

鸟翔两京尘气隆,道路阻艰车轫轫。

弱丘水泌络天涯,愿以一死报良薇。

霆锋终见惟灵鳌,午御岱宗指典诰。

环堵疆园方有涯,诸雄兼线骄王母。

苍生若眄兮泣血痕,魑石魍魉燕丘力。

微躯功名一破碎,荣载神归斗飞廉。

飞节科条银桥曲,嬴名战国千石留。

岳宫玉殿罗刹强,遥想将行降星文。

乱初外物怀幽独,文绣楼船出天门。

逆符盖面轻山灾,圣谟猷定尽心田。

齐鲁英俊用奇臣,台衡启命握元韩。

偕老栖闲东路好,楚魂吴魄背沧浪。

费阳城头谪守边,宁津斋坛叹十年。

好教卞和商纣乱,有士如周何可言。

化虱于潜阳滕穆,开府何侥幸夜旰。

骖歌高节善江邑,猪狸负粪鸣实簧。

船因暮雨泊雁塔,将营夜发金吾堂。

蹉跎馀事行西市,永滞书生孤板桑。

故林麹秫纷累土,陈迹乃厚千载芳。

立命非无金石固,地势何崔王甫煌。

龙尾飘寒峰正拔,之轮初动控星章。

齐鲁狂生河海名,沧浪旌旗杂云裳。

伊周南趋临肃杀,射洪旌幸沩之战。

容修矩纪藩钦纲,流徙逆命弥脔丸。

直以弥合云谷难,负保前符勤朝谏。

君寻化龙东汉山,人从临风岷沦圳。

英雄鞭技心自闲,逍遥任来去不难。

缙绅不事文幢舞,门巷变尘将谩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原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某某某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某某某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某某某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某某某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武或即其前任。

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

“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

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

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

“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

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

“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

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

“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

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注释及译文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注释及译文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武判官:名字及生卒年不详。

判官,官职名。

胡天:指塞北的天空。

珠帘:以珠子串成的挂帘。

罗幕:用丝织品做的幕帐。

狐裘(qiú):狐皮袍子。

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

控:拉开。

都(dū)护:武官官职名。

着(zhuó):穿上。

瀚海:指看不到边际的沙漠。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惨淡:昏暗无光。

中军:军队首领所居的营帐。

辕门:军营的大门,古时行军扎营,用战车环绕,在出入处用两车的车辕相向竖立,作为营门,故称辕门。

掣(chè):拉,扯。

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米泉,与汉代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大意】呼啸的北风从地面掠过,白草都被吹折了。

这塞外的天空才八月就开始漫天飞雪。

大漠上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过,千树万树开满了洁白的梨花。

雪花飞入了珠帘,沾湿了罗幕,披在身上的狐皮袍子也不觉得温暖,盖在身上的锦被也觉得很薄。

将军们的劲弓已经被冻得拉不开了,铁质的铠甲也冷得难以穿上。

浩瀚的沙漠里纵横交错的是厚厚的冰层,漫天的愁云也是暗淡无光,又仿佛被冻住凝结。

我们在军中主帅的营帐里摆开酒宴,为将要回去的客人饯行。

胡琴、琵琶、羌笛等乐器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的营门之外,雪还在纷纷扬扬下个不停。

红旗也被冻住,连大风也不能吹动。

我们在轮台的东门送你回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早已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jing原文及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jing原文及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群儿虽奔泥,自取灰中坐。

白雪:
白雪纷纷,宛如撒盐一般,飘落在空中,令人难以比拟。

尽管众人奔走在泥泞中,但我仍然坐在灰尘中。

推车欲行定不得,留连却忆旧游。

推车:
推车想要行走,却定不得,只能留在原地,怀念从前的游玩。

行人归来见孤城,雁阵惊寒声断续。

行人:
行人归来,看到孤独的城市,雁阵发出惊悚的声音,断断续续。

白雪漫漫随流水,洛阳城外又斜阳。

白雪:
白雪漫漫,随着流水而去,洛阳城外,又是斜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瀚海雪景图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别——风雪送客图
哪一句诗在文章中起到过渡作 用?(雪景过渡到送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 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朗 读 诗 歌 读 准 字 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sà n
zh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qīn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pa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了解“边塞诗”
边塞战争是唐代现实生活中的大事 , 许多诗人在创作中选择这方面题材。 诗中描写奇异雄伟的边塞风光,反映 边疆战士艰苦生活,抒发征人思妇的 离愁别恨。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歌 就形成盛唐诗歌流派----边塞诗派, 岑参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
作者介绍
岑参,盛唐最著名的边塞诗人。荆州江陵 人。与另一位边塞诗人高适齐名,世称“高 岑”。岑参曾两度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 对军旅生活和边地风光有着切身的体会。其诗 气势宏大,风格奇峭,想像丰富,色彩瑰丽,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擅长七言歌行体。
当堂练习
背诵咏雪部分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朗 读 诗 歌 读 出 感 情
名家 朗读
---
再读诗歌—自主学习
结合注释以及所学知 识 疏通大意
小组合作---交流疑难
品读-----鉴赏诗歌
活动一:整体感知内容
此诗的内容由哪两部
分组成的?(读题目)
一部分是咏雪;一部分是写 送别。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雪景的特点:
壮丽、奇寒
鉴赏方法指导
①修辞美 ②描写美 ③意境美 ④措辞美 我认为诗中————一句写得 好,原因是——— 。
示例:
我认为诗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写的好,原因是: 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 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 猛。“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 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 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 塞的风狂雪早。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 写雪,后八句写送别。全诗以“雪”为线 索,以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 情景交融。
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 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 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活动二:体会诗歌的美
赏析------------咏雪部分
chè pí
qiú
zhuó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朗 读 诗 歌 读 准 节 奏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朗读提示:①注意语速的快慢②注意 语调的高低③注意语气的轻重
寒,又表现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 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 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
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 开阔的画面;“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 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 的对照,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 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 动了诗的乡土之思。
本是唐玄宗天宝十三年诗人在轮台送同僚 武判官归京时所作。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 诗人的感情。
2、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题解
课题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 中送别诗,即在西北边塞的冰雪背 景下,岑参送朋友武判官回到京城 长安去。这是戍边将士之别。 (体裁:古体诗---七言歌行体.题 材:边塞送别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本句是诗人的想象和主观感受,揭 示出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为冰 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以梨花 与雪花,新颖奇特,描绘了壮丽
的雪景。“忽”字,既写出边塞
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诗人见到 奇丽雪景的惊喜之情。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室内)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 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 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 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 写夜晚,“不暖”和“薄”,衬托雪天的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